- 相關推薦
2020課文《美麗的公雞》教學反思
《美麗的公雞》這篇課文是一個充滿趣味的童話故事。下面我們來看看2020課文《美麗的公雞》教學反思,僅供大家參考!
2020課文《美麗的公雞》教學反思1
語文是一門充滿思想、充滿人文精神、充滿智慧的學科。要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必須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睹利惖墓u》一課中,我以“怎樣的公雞才算是美麗的公雞呢?”導入,讓學生稍作思考后,進行討論。學生有的說:“長著大紅冠子的公雞!庇械恼f:“穿著花衣服的公雞!边有的說:“天天早上為人們打鳴的`公雞!薄译S即導入:“那么,課文中的這只公雞美不美呢?”這樣,既訓練學生的口語能力,又為學生學習新課創(chuàng)設了和諧的氛圍,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他們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有關。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讓學生大膽思辯,各抒己見。教師穿針引線,巧妙地進行點撥,促進學生在激烈的爭辯中,使他們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語言的升華和靈性的開發(fā)。這節(jié)課上,有的學生說這只公雞美麗,有的學生說這只公雞不美麗,到底美不美麗呢?我因勢利導,讓學生就這個問題對課文進一步學習,同時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和積累充分地思考,發(fā)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通過思辯,學生懂得了美不美不能光看外表,還要看能不能為人們做事。整節(jié)課,學生有了學習的舞臺,課堂氣氛顯得很活躍。
2020課文《美麗的公雞》教學反思2
《美麗的公雞》一課充滿了童真童趣,向我們闡述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美不美不光看外表,還要看能不能幫人們做事。
在授課時,我首先提出問題“這是一只什么樣的公雞?”學生通過初讀課文回答出“美麗、驕傲”,再引導學生說一說從哪里可以看出它“美麗、驕傲”?這樣抓住重點詞語來理解課文內容,如“得意揚揚”一詞,問:“什么是得意揚揚”?說說意思,再做做得意揚揚的樣子。再通過學生從頭到腳觀察公雞的圖片,從而使學生不知不覺得就走入了公雞對自己漂亮的外表既得意、又驕傲的心里,,所以非要和小動物比美。
接下來,我引導學生體會公雞見到啄木鳥,就要和啄木鳥比美,是因為它覺得啄木鳥長了一張丑陋的長嘴巴,沒有它長得漂亮,從心里瞧不起啄木鳥,使用了不禮貌的語言,稱呼啄木鳥是“長嘴巴的啄木鳥”,讓學生感悟到公雞說話的不禮貌,語言不美,和它的外表美形成對比,而啄木鳥盡管態(tài)度冷淡,對比美不感興趣,但卻很禮貌的拒絕了公雞的比美,讓學生知道啄木鳥使用了禮貌用語“對不起”,啄木鳥的言行和公雞的言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不知不覺就讓學生走近了人物的內心。學習這部分之后,讓學生總結學習方法,如果說學習公雞與啄木鳥比美這一自然段,我采用的是扶,那么學習和蜜蜂、青蛙比美,我就采用了放--同桌合作學習,既避免了教學的重復性,也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能力。
另外借助頭飾,入情入境地進行朗讀。
在拓展延伸部分,我問學生:“此時此刻,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公雞?”又問“在你身邊也有默默奉獻、心靈美好的人吧,誰能介紹一下?”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分分舉手,暢所欲言。
因為是家長開放日,面對的是百余名家長,只想著一定要全員參與,可是時間有限,感覺品詞析句不是很細致了,有“蜻蜓點水”的感覺?傊@節(jié)課,既有閃光的地方,也有很多的不足,亮點和遺憾并存,每一次經歷都是一個成長的開始。
2020課文《美麗的公雞》教學反思3
一、借助插圖,滲透學法
低年級孩子對圖畫非常感興趣,通過圖畫也能較好地反映事物的發(fā)展變化,讓學生觀察畫面想事物的變化,可以幫助他們了解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領會文章的思想感情。通過學生的朗讀觀看插圖,體會到本課文大部分段落的構段方式是相似的,我通過重點指導第二自然段的學習,讓學生懂得學習本段所用的方法。為后面的自學做好了鋪墊。我問學生:“公雞還和誰比美了?”通過這樣的提問,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產生閱讀期待,調動起學生自學三、四兩個自然段的學習主動性。這樣教學能促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達到“要我讀書”變成“我要讀書”的'目的。既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又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從現在就開始訓練學生,為將來的自學打好了堅實的基礎。
二、借助頭飾,分角色朗讀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可見讀書的重要。對于低年級的孩子們來說,童話故事是他們非常喜歡的。童話故事里的角色更是讓他們非常難忘的。又加上本課對話較多,因此根據時機的讓學生進行分角色表演,不僅是對本課內容有更深一步的理解,更能讓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發(fā)揮自己的長處,把動物們演得惟妙惟肖。同時也訓練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低年級孩子表演的欲望很強,他們非常喜歡展現自己,所以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組織學生進行表演,這種形式是學生非常喜聞樂見的。
在課前我準備好了各種動物的頭飾,為學生的順利表演做好了準備。在分角色前,我手中拿著頭飾說:“誰是公雞?誰是啄木鳥、蜜蜂、青蛙?”通過這樣的情境對話,與學生達成共鳴。學生的回答是:“我是公雞;我是啄木鳥;我是蜜蜂;我是青蛙。”此時的學生在表演之前,就興高采烈。為后面的表演做好了鋪墊。通過這種角色轉換,也讓學生真正走進了文本,與文本對話。此時他們就是文中的公雞、啄木鳥、蜜蜂、青蛙。他們在分角色表演的時候能夠很快的進入角色,使自己的表演更加的精彩,進而在表演的過程中感受到公雞的驕傲、啄木鳥、蜜蜂、青蛙的冷淡。
三、借圖想象,培養(yǎng)學生思維發(fā)散性
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認為有些地方可以進行挖掘,在挖掘的同時不僅是對課文內容的進一步了解,同時也是訓練學生思維發(fā)散性的最佳時機。在學習完公雞與小動物比美后,我讓學生找這幾自然段的相同之處。公雞每次在與小動物比美時都是稱它們“長嘴巴、鼓眼睛、大肚皮。”你們想一想:“啄木鳥的長嘴巴、蜜蜂的鼓眼睛、青蛙的大肚皮都有什么作用?
這個問題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進行想象,不僅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訓練學生思維的發(fā)散性。學生說:“啄木鳥的長嘴巴可以吃到樹皮里的蟲子;蜜蜂的鼓眼睛可以看到哪里有花粉,可以采到更多的花粉;青蛙的大肚皮可以裝很多的害蟲!睆膶W生們的回答中也可以看出,他們看到小動物們的長的樣子都能夠與他們能夠給人們做事聯系起來。從而也體味出了本課揭示的道理,“美不美不能光看外表,還要看能不能為人們做事!
【課文《美麗的公雞》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課文《美麗的規(guī)則》教學反思10-06
課文《美麗的規(guī)則》教學反思01-16
課文《美麗的南沙群島》教學反思范文10-06
《美麗的南沙群島》課文教學反思10-06
課文《跨越百年的美麗》教學反思10-06
課文《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反思范文10-06
課文《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反思范文01-25
課文《項鏈》教學反思10-06
課文狼教學反思10-06
課文比尾巴的教學反思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