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燕子》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燕子》教學反思1
我曾經在小學時學過《燕子》這篇文章,我也曾經看過特級教師執(zhí)教的《燕子》實錄,我也曾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fā)表《談燕子一課板畫的運用》一文。
教學這一課時,我多次用了板畫。如學習第一節(jié)小燕子的外形,就很熟練地畫出一支活潑可愛的小燕子,學生們立刻被吸引住了;指導背誦第二自然段,就隨手在黑板上畫出了綠柳紅花嫩草;學習第三節(jié)小圓暈,就在黑板上畫出一圈一圈的小圓暈的形象;尤其是寫燕子的“休息”的一段,畫上一段五線譜,學生立即理解了這個絕妙的比喻,仿佛聆聽到演奏美妙的樂曲……
喜愛畫畫!課余時間尤其喜歡畫卡通人物,喜歡黑白搭配的'黑白畫,清晰的線條,對比鮮明的色彩,真是一種享受!學校開會時常常偷偷畫上幾筆,自我欣賞一下,心境平和而愉快。而當我發(fā)現(xiàn),在課堂上,有時隨手畫上幾筆就吸引了學生的眼球,引來陣陣歡笑。在批改作業(yè)時,在學生的本子上畫上一個大拇指,一個笑臉,對我來講更是一件愉快的事!學生常常捧著我的畫說:“劉老師,你當美術老師吧!”我想如果有機會讓我當美術老師,我一定干得很出色!
規(guī)劃我的人生,有一條就是學習繪畫和設計,相信不久的一天,我就會開始做!
《燕子》教學反思2
小練筆把閱讀、表達相互聯(lián)系起來,以課內帶動課外,促進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同時也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如《燕子》一文,第一自然段用簡潔明快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燕子活潑可愛的外形特點。羽毛烏黑光亮,翅膀俊俏輕快,尾巴剪刀似的,作者鄭振鐸準確地抓住燕子外形中典型的部分以及這些部分的特點,寥寥幾筆就勾畫出了燕子的形象,栩栩如生。教學時,我在學生體會了燕子的形態(tài)美之后,回頭再看表達:為什么作者只描寫燕子的羽毛、翅膀和尾巴,而不寫眼睛、嘴巴呢?把學生的注意力牽引到在學習表達上。學生在交流中體會到寫動物的外形不用面面俱到,抓住特點寫就行了。然后進行辨析,如果要寫白兔的外形,可以抓住哪些外形來寫?學生交流:長耳朵、紅眼睛、短尾巴是白兔最典型的特征。接著指導學生找到白兔整體的外形特點:乖巧可愛、文靜秀氣等,再抓住典型特征進行相應特點的描寫,但要能與總體特點相對應著來寫。最后就讓學生寫一寫自己喜歡的動物。這樣的指導比較細致實在,學生寫起來比較容易。
“小狗樂樂長著一身黃色的毛,脖子卻是白色的。它耷拉著的耳朵顯得懶散。鋼針般的胡子,摸摸還挺扎手。”這是寫小狗的。
“兩只紅紅的眼睛晶瑩透亮,像兩顆紅寶石。長長的耳朵一會兒豎起一會兒耷拉。那張三瓣嘴整天合不攏,總是露出兩排玉牙。這就是溫順乖巧、性情溫和的小白兔!边@是寫小白兔的。
“小烏龜長著三角形的腦袋,兩只小黑豆似的眼睛東張西望。它穿一件深褐色格子的‘外衣’,油光閃亮,就像身披盔甲的大將軍!边@是寫小烏龜?shù)摹?/p>
“頭上頂著一叢鮮紅似火的雞冠,身上長著黑黃色的羽毛,腳上長著鋒利的爪子,這就是神氣的大公雞。”這是寫大公雞的.。
“鸚鵡披一件彩色襯衫,一張勾字形的嘴巴,小黑眼睛滴溜溜的,又調皮又可愛!边@是寫鸚鵡的。
依據(jù)教學經驗,小練筆安排在課堂上完成時比較有效的,如果放到課后,一部分學生的思維已經停頓,一些學生的思路被打亂,有效的練筆所剩無幾。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思考一方面要保證課堂練筆的時間,真正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達到以閱讀理解促進表達的目標。另一方面要要挖掘閱讀課中的練筆素材,如典型處仿寫、概括處拓寫、情境處激寫、空白處擴寫、結尾處續(xù)寫、古詩改寫、寫寫讀后感等。把練筆有機地引入課堂。
《燕子》教學反思3
燕子這篇課文短小精悍,作者以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燕子的特點和充滿生機的春天的美麗。全文結構清晰,語言優(yōu)美明快是這篇課文在表達上的主要特點。引導學生體會燕子的可愛以及作者細致觀察和描寫生動的方法,是這篇課文教學的重點。
教學中我首先讓孩子感受春回大地、萬物更新的景象。再以猜謎語的方式導入課文《燕子》。讓孩子初讀課文,感受燕子的“活潑機靈”。當孩子對活潑機靈的.燕子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后,再把學生帶入光彩奪目的春天里。讓學生感受春天是美的,燕子也是美的。春天因為有了燕子,更有生趣;而燕子因為有了春天的襯托,又顯得更矯捷。
本次課堂的設計,更注重形式上的創(chuàng)新,而忽略了孩子的認識規(guī)律,很多地方似蜻蜓點水般,沒有更深入的挖掘。問題較為瑣碎,老師的講授代替了孩子的朗讀。導致課堂較為沉悶,孩子積極性不高。
經過幾次試教的收獲,以及諸位老師給我提出的寶貴建議,讓我對以后的課堂教學設計有了新的領悟。對于語文教學來說,首先教師自己必須對文本的語言文字要有更深入的挖掘,其次在問題的設計上要面向大眾化,尊重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給學生搭梯子,讓孩子體驗由易到難的過程。最重要的是全文的設計要以朗讀貫穿始終。通過朗讀,整體把握全文,感受課文所表達的情境,通過這種朗讀的訓練,讓學生學會用朗讀表達自己體會到的情感。
《燕子》教學反思4
【過程勾勒】
一、選用《海燕》原文,講解“鄭振鐸”名字的意思,“振鐸”就是搖鈴鐺。引導學生說說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什么?
二、引導學生朗讀課文,思考:寫了怎樣的燕子?這是一種怎樣的鄉(xiāng)愁?重點指導學生理解“伶俐、湊”等詞語的意思,并通過與《海燕》中的原句比較等體會語句的情意及節(jié)奏特點。
三、引導學生閱讀課文,理解:故鄉(xiāng)的小燕子,作者把它放在什么背景下來寫的?重點抓住“爛漫、千萬條柔柳”體會春天的美麗;理解、體味“唧、閑散、痕”等詞語的涵義,并指導朗讀,體會語句的節(jié)奏之美。
【片段回放】
師:伶俐什么意思?我給你們注好了。
生:聰明、靈活的意思。
師:對,伶:聰明,俐:靈活。伶俐:聰明靈活的意思。還有嗎?
生:活潑、可愛的。
師:這是怎樣的一個小燕子?
生:尾巴似剪刀的燕子。
師:讀,書上是哪一句話?
生:“加上一雙剪刀似的的尾巴”。
師:(手勢擺出剪刀形)“加上一雙剪刀似的的尾巴”,看過嗎?所以我們就叫這樣的形狀為燕尾。還有嗎?
生:烏黑的一身羽毛,光滑漂亮。
師:這句話寫得多棒啊!語文書上怎么寫的?
生: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
師:“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比較一下原文,“烏黑的一身羽毛,光滑漂亮”。哪句好?
生:烏黑的一身羽毛,光滑漂亮。
師:這句話好,為什么?
生:這句話寫出了燕子的美麗。
師:(再讀兩句話,引導學生比較。)有節(jié)奏吧?你們喜歡扯著嗓子“嗚”地一下子?(做上揚的手勢)還是喜歡有起伏、有節(jié)奏的歌?(做波浪高低起伏樣)
生:喜歡有節(jié)奏的。
師:我們要體現(xiàn)出這樣的節(jié)奏來,把這句話再讀一下。(師示范讀)
生:(齊讀。)
師:后面還有個詞叫什么?
生:(齊聲)積伶積俐。
師:“積伶積俐”,讀這兩個詞,節(jié)奏怎樣?(師做手勢,高低起伏)我們再來讀,要像聽音樂讀一樣。(著重指導學生讀出感情,讀出節(jié)奏。)
師:讀文章一定要讀出文章這樣的起伏節(jié)奏!故鄉(xiāng)的小燕子,在作者如此起伏的描寫中顯得更加活潑,顯得更加可愛,這就是故鄉(xiāng)的小燕子。作者放在什么背景下寫的?用作者的話說。
生:海面上。
生:二月、三月。
師:二月、三月是春天的開始?還是結束的時候?
生:(齊聲)開始。
師:開始的時候,叫什么春?
生:初春。
生:早春。
師:春間二、三月間就是初春、早春的時候,這是一個怎樣的時候呢?看看作者寫了什么?注意下面的句子,用自己的話告訴我,體會一下作者的節(jié)奏,自己讀。大聲讀。
生:(自讀第一段中相關句子。)
師:讀后告訴我,這是一個怎樣的春天?
生:爛漫無比。
師:爛漫無比什么意思?
生:顏色鮮艷,明亮而美麗。
師:顏色鮮艷,明亮而美麗,爛漫無比。無比什么意思?
生:沒有什么可比的。
師:沒有什么可比,如此的春天更加顏色艷麗,明亮而美麗。這是怎樣的春天?
生:美麗。
師:怎樣美麗的春天?有什么?
生:有花,有草。
師:作者怎么寫的`?讀一讀。
生:紅的白的黃的花,綠的草,綠的樹葉。
師:作者為什么不寫“紅的白的黃的花,各色的花,各色的草”,寫在一起,不是更簡潔嗎?為什么這樣寫?
生:這樣寫體現(xiàn)出春天的美麗。
師:哦,體現(xiàn)出春天的美麗。你有什么感覺?春天好像在哪里?(師用手在眼前晃一圈。)
生:春天好像就在眼前。
師:這個春天還有什么?看,作者還寫了什么?
生:千條萬條的柔柳,齊舒了它們的黃綠的眼。
師:(示范讀這句話。)齊舒什么意思?
生:一齊舒展。
師:一齊舒展是什么意思?(師做舒展動作。)
師:是很緊張地展開?還是很輕松地展開?
生:輕松地展開。
師:輕松地、放松地展開,一齊展開了。咦?柳樹有眼睛嗎?
生:(齊聲)沒有。
師:作者怎么說它有眼睛呢?
生:這是它的嫩芽。
師:哦,這是它的嫩芽,太棒了。作者把嫩芽比作?
生:(齊聲)眼睛。
師:齊舒了,就像人睜開眼睛,這又是什么手法?
生:(齊聲)擬人句。
師:既用了比喻,又用了擬人。千條萬條的柔柳,為什么不說千萬條柳?多簡潔。槭裁床贿@么說?你們聽,千萬條柳絲,千萬條柳條,千條萬條柔柳,感受到了什么?
生:因為這樣寫說出了柳樹的美麗。
師:怎樣美麗?
生:非常地柔軟。
師:非常地柔軟,對,非常地柔美。好,我們再來讀,讀出作者那種溫柔的感覺來。
生:(齊讀)“千條萬條的柔柳,齊舒了它們的黃綠的眼,紅的白的黃的花,綠的草,綠的樹葉,皆如趕赴市集者似的奔聚而來,形成了爛熳無比的春天!
師:在這樣的春天,這樣的燕子,這樣的故鄉(xiāng)的可愛的、活潑的燕子,它們怎樣呢?把春天中故鄉(xiāng)的小燕子的樣子那些句子找出來,自己讀,然后用自己的話說給我聽,行嗎?
生:(自讀課文。)
師:讀好了,想好了,就舉手,我就知道哪些同學想好了。春天里的小燕子怎么樣?它們都在干什么?
生:小燕子在飛來飛去。
師:飛來飛去,在哪兒?
生:在天空中飛。
師:它是怎么飛的?在哪兒飛的?讀出來。
生:小燕子帶了它的雙剪似的尾,在微風細雨中,或在陽光滿地時,斜飛于曠亮無比的天空之上,卿的一聲,已由這里稻田上,飛到了那邊的高柳之下了。
師:你們滿意她這樣讀嗎?能不能讀得更好些呢?把小燕子這樣輕快地、飛來飛去的感覺讀出來,每個字啊,它都有節(jié)奏。
生:(重讀一遍。)
師:滿意嗎?有點意思了哦!是嗎?
生:(齊聲)是。
師:陽光滿地什么意思?
生:陽光照在大地上。
師:大地到處都是陽光,晴朗的春。好,微風中的細雨是什么意思?
生:天空中吹著微風,下著毛毛雨。
師:哦,那是春天吹著微風,不是刮風;下著毛毛雨,不是暴雨。明白了嗎?
生:(齊聲)明白了。
師:在這個時候,它斜飛于曠亮無比的天空之上,曠亮什么意思?
生:寬闊,明亮。
師:無比呢?
生:沒有再比這個寬闊了。
師:哦,沒有再比這個寬闊了,沒有再比這個明亮了,在這樣的天空中,作者用了一個什么字來寫它的飛?
生:唧的一聲。
師:唧的一聲,寫出了小燕子的什么?
生:小燕子的叫聲。
師:飛的速度怎樣?
生:(齊聲)很快。
師:然后又停在了?
生:(齊聲)停在了高柳下了。
師:對了,所以第一句話寫得特別短,后面這句話寫得特別長。前一句話,我們讀的時候,要讀得快一些。后一句話我們讀的時候,要讀得舒展一些,慢一些。讀讀看。
生:(齊聲)“唧的一聲,已由這里稻田上,飛到了那邊的高柳之下了”。
師(示范讀。做手勢,飛出去了):飛出去了,這種聲音飛出去了。再讀一遍。
【教者感言】
這次之所以這樣來上《燕子》緣于我四五年前對另一篇課文《珍珠鳥》的印象,讀了馮驥才《珍珠鳥》原文才知道冰心的評論是多么的妥貼,這從做過修改的課文《珍珠鳥》中是無法獲得的感受。因此我便開始以一種審慎的目光看待經過改編的課文了,這些年比較對讀的結果是——最好(說話還是留有余地些,)使用原文教學,經過改編的課文往往會讓語文老師身處尷尬。
盡量使用原文進行教學,這是我近年來對小學語文教學的一種認識。我以為小學語文教育當前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就是教材問題,教材改編原文之后的不忍卒讀絕非一篇兩篇的問題,在教材編寫中,用糟糕的語言改寫了優(yōu)美的語言,翻譯文本病句連連,不恰當?shù)臄仡^去尾,莫名其妙的應景時文,這些都成為現(xiàn)在小學語文教育非常突出的障礙。小學生的母語學習不同于外語學習,過分的擔心小學生的理解力實在大可不必,因此我以為用原文進行教學是一種重要的嘗試,同時也應該是一種語文教學的趨向。其實這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之前用作語文(小學生的國語或是中學生的國文)教材的課文基本未做過修改,上世紀之前的傳統(tǒng)語文教育就更沒有過修改的課文了。
就課文《燕子》
而言,如果打個未必恰當?shù)谋扔,經過修改后的課文《燕子》幾乎是生物課老師講鳥類“燕子”時的一幅掛圖,沒有背景沒有情感的生物課教具圖。當然原文很長,似乎不適宜小學課堂教學,但是否一定要在課堂上將一篇文章每個字都交給學生呢,這似乎是我們的一個誤區(qū),語文閱讀教學課堂應該教什么,這應是個重要問題,似乎在這短短千字中無法闡釋清楚。所以我嘗試選擇原文,提前一天讓學生預習。為了幫助學生讀通原文,我為原文《海燕》作了34個注釋,有這樣一些的注釋,學生讀通這篇文章應該是沒有問題的!當然在注釋時我非常仔細地核對原文,比如后來選這篇文章一直出錯的一個字“(xùn)”,就連《鄭振鐸全集》也弄錯了,我查了《康熙字典》予以糾正。
用了原文,學生有了整體感知,燕子,海上的燕子,故鄉(xiāng)的燕子,帶著鄉(xiāng)愁的燕子,學生的情感才能被調動起來。雖然學生未必理解這樣鄉(xiāng)愁的燕子是故鄉(xiāng)的燕子和海上的燕子“湊成”的,但學生知道這樣的燕子不是一個沒有感情的被說明的對象,于是這篇文章也就不是一篇單純的說明性文字了,而是一篇飽含感情的散文了。
用了原文,我當然沒有放過經過修改的課文,我讓學生比較“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和“烏黑的一身羽毛,光滑漂亮,積伶積俐”這兩句話,顯然原文的節(jié)奏感是多么的強烈生動而改變后的課文則很是平直,“烏黑的一身羽毛”,節(jié)奏緩緩一起,“光滑漂亮”,節(jié)奏略略一頓,“積伶積俐”,節(jié)奏又是一伏一頓,這是多么美麗的句子!漢語文學文本很重要的特點是聲音美,這樣的音律美就是應該在母語教育的開始階段就潛移默化的滲透到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
用原文,在課堂上我試圖領著學生通過語言文本靠近作者,通過文學審美理解作者的感情,其中我最為用心地去讓孩子體會文中“湊成”的意味,甚至讓學生去想象作者在寫下這樣一個得意的詞的時候臉上露出的淺淺的笑容。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上我花了很多的時間,雖然結果沒有達到我所期望的那樣完美,但我至少讓孩子有了一個自己去文學地體味文章中一些關鍵詞語的意識,不是簡單的記住一個詞的字典上的意思,而是讓這個詞在閱讀中有了活力和溫度。
通過原文,我試圖讓學生去靠近那位被迫遠離家鄉(xiāng)在茫茫大海上看到一群極像家鄉(xiāng)春燕的海燕時生出驚喜和愁思的作者,為什么把春天寫得如此的爛漫無比,為什么把燕子寫得如此的伶俐可愛,不靠近作者這樣的一種特定的環(huán)境是無法理解的。理解了作者當時的情緒才能讀“活”文章中的那種輕松的筆調和浪漫的氣息及溫馨的情味,學生才能理解那個“唧”字的速度和輕盈,才能理解“那小圓暈便一圈一圈的蕩漾了開去”的舒緩而優(yōu)雅的節(jié)奏。
最后說說我之所以這樣呈現(xiàn)《海燕》的初衷:用原文——文學作品——作為文學的文本——進行文學教育。我以為語言教學和文學教育“分家”是語文教育將來的方向,是語文教育的回歸和必然!語文教育走到今天這樣一個境地(也不能一概地說“壞到極點”的地步)根本不是什么“工具性”“人文性”的相悖問題,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悖論問題本身就是一個歸因錯誤的假命題!這是一個漫天迷障!
《燕子》教學反思5
《燕子》這篇課文寫的是在桃花盛開、綠柳輕揚、燕子飛來的情景。這些從南方飛來的燕子,有的正在湖面上飛行,尾尖沾了一下水面,有的飛到了柳枝間,有的停在了遠處的電線上歇息,燕子給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氣,把春光點綴得更加美麗。作者描繪了充滿生機的如詩如畫般的春天景色,贊美了活潑可愛的小燕子,表達了對光彩奪目的春天到來的歡欣熱愛之情。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趕集似的聚攏來”的生機勃勃的春天景象,體會燕子的外形特點和活潑可愛,激發(fā)學生對充滿活力的春天的向往和熱愛的感情;二是學習作者細致觀察、豐富的想象及一些表達方法。
對于燕子的外形,學生并不陌生,可是對于怎樣通過語言文字表現(xiàn)燕子的外形,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則是比較困難,因此,在學習本文時,我引導學生以讀促悟,尤其是在讀中抓住關鍵詞語來感受燕子的外形特點。首先,我讓學生讀一讀這段話,看這段話都寫了燕子外形的哪些方面,然后讓學生交流,學生對“烏黑光亮的羽毛,俊俏輕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能夠找到,最后回歸整體,湊成了活潑機靈的小燕子。接著讓學生理解為什么說是湊成了呢?可不可以換成組成呢?學生通過換詞更能體會到小燕子的`機靈。
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燕子優(yōu)美的外形,感悟燕子的靈活機靈的特點,為下文的學習做好了鋪墊,那對于燕子的飛行姿態(tài)、歇息時的美妙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尤其是對于燕子譜成了春天的贊歌的意境,更能深刻領悟,最后,學生齊讀課文最后一段,感受到了作者對春天的贊美之情。
不足之處,學生對本文的理解占的時間有些長,在課上沒有進行對動物外形進行片段的練習,下次應該精煉講解過于繁瑣的問題,要及時引導學生學以致用。
《燕子》教學反思6
《燕子專列》這篇課文進述的是和燕子有關的一個感人的故事。有一年春天,歐洲的瑞士氣溫驟降,風雪不止。這時,從南方飛回北方的燕子經過瑞士,因找不到食物,饑寒交迫,面臨死亡的危險。瑞士政府得知這一情況后,呼吁人們尋找凍僵的燕子,將它們送到車站,并用帶有空調的列車將這些燕子送到了溫暖的地方。這個故事表現(xiàn)了人類對鳥兒博大的愛心,呼吁人們要保護動物。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比較滿意的地方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深入研讀文本,走進語言深處。
二、營造了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
三、創(chuàng)設一個個情境使學生融入文中,把孩子們帶中
四、 注重對學生情感的關注,營造了一個“情感的課堂”、“感悟的'課堂”、“對話的課堂”。
五、整個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讀書方法。
六、運用多種形式的朗讀.
《燕子》教學反思7
根據(jù)教材的特點和教學要求,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位于以下幾點: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2、理解課文,抓住描寫燕子和春天的語句,感悟燕子的活潑可愛和春天生氣勃勃的景象。3、正確讀寫“燕子、趕集” 等詞語。根據(jù)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教學難點是:感悟燕子的活潑可愛和春天生氣勃勃的景象。我在教學中注意了以下兩點:
一、以讀為主是課堂教學的主旋律。本課教學我把朗讀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強調“以讀為本、以講助讀”,我認為學習語言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外部語言不斷內化的過程,實現(xiàn)這一內化的過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讀。所以我鼓勵學生自讀自悟,避免老師講的多,提問多,大力提倡“以讀為主,以讀代講,以講帶動讀、以問促進讀”。讓學生自讀自悟、邊讀邊思、相互討論、邊讀邊想象中去學習朗讀,去理解詞語,去培養(yǎng)語感,去接受潛移默化的語言熏陶。
二、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積極地觀察、感受、操作,才能實現(xiàn)對語文的感悟積累和運用。本課教學中我在情境的.創(chuàng)設上主要體現(xiàn)在:
1、生活體驗情境。這課要讓學生從生活中體驗春天的特點。課前讓學生注意觀察身邊春天的景物,或搜集有關春天的圖片以及誦讀春天的詩歌和文章,讓學生對春天有一個切身的感受。學生獲得的體驗能夠很好地幫助他們理解和感受課文。
2、畫面再現(xiàn)情境。根據(jù)教材和學科的特點,這節(jié)課,我運用了PPT的畫面和恰當?shù)囊魳,加深了對課文描寫的直觀感受,比如,青草、柳葉、鮮花、小溪流水、青山綠水、燕子、蝴蝶等,讓學生體會到春天的特征和美麗。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使得這些孩子們不僅眼里有語言文字,還有相對應的形象畫面,“符號”對應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
《燕子》教學反思8
《燕子過!愤@篇課文主要,描寫了一群從北方飛往南方過冬的燕子,不畏艱難困苦,頑強地朝著目的地不停地飛行的故事。課文采用敘事、抒情相結合,語氣時而平緩親切、時而低沉、時而激揚,記敘了小小的燕子為了從寒冷的北方回到溫暖的南方,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上不分晝夜地飛行而不惜獻出生命的感人情景,贊美了小燕子勇敢頑強的精神,流露了對小燕子的無限憐惜、敬佩之情。
這堂課我使學生在主動參與中,多讀課文,多探究語言,整體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閱讀教學時,我重點指導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讀加強語感,深入感悟、體驗。小學生情感極易受環(huán)境氣氛感染而產生共鳴,因此我還借助了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以助想象、理解。
課文的語言是相當優(yōu)美的,作者寫大海是“天連水,水連天,望也望不到邊”;通過“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見我們的船,就像雨點一般地落下來,伏在甲板上休息”、“有的燕子又起飛了,有的.卻在甲板上再也飛不起來了”等句子,形象地寫出了燕子過海的辛苦艱難。本課的教學著重在引導學生通過讀一讀、演一演來體會燕子的辛苦艱難和感受燕子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
讓學生在自己練習朗讀的基礎上,進行朗讀的交流與指導,每一句都讀得入情入境。指導學生要抓住其中的重點詞,試著把重點詞讀好,讀出味,如“像雨點一樣落下來”的“落”字,“伏在甲板上休息”的“伏”字學生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讀中,就是對燕子“十分疲倦“的最好理解。理解“疲倦”一詞時,讓學生扮演角色,表演小燕子極累狀:如趴在桌子上,學學小燕子飛翔來深入體會燕子的疲勞。最后,讓學生堅持揮動手臂一分鐘,學生自然而然地體會到了什么是“疲倦”。
不足之處是學生在朗讀過程中雖然語氣、語調中能體現(xiàn)他們對課文的理解,但是要做到抑揚頓挫,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大部分學生能從情感體驗出發(fā)去理解、感知課文的內容。但是對于一些能力較弱的學生來說,還處于一知半解的狀態(tài),并沒有真正理解課文,因此,在設計課時,還應考慮這一部分學生的學習能力,這樣才能使課堂教學發(fā)揮更好的效果。
《燕子》教學反思9
去年春天來得晚,教學《燕子》一課時,我敢說:我們這里還見不到一只燕子。因為天氣還冷得很,校門口的柳樹上才只見米粒大的芽孢,還沒舒展開黃綠眉眼。要是能讓學生在窗外燕子的呢喃中學習本課,順便欣賞藍天中燕子矯健的身姿,那該多美!不過這小小的遺憾很快便被彌補了。燕子畢竟是孩子們熟悉的,更何況《燕子》一文的作者──現(xiàn)代作家鄭振鐸先生那凝練素凈的語言、真摯的情感,寥寥數(shù)語,便把我們帶入色彩明麗的春天,燕子那伶俐可愛的形象更是躍然紙上。
一身烏黑光滑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一個剪刀似的尾巴孩子們津津有味地讀著,妙趣橫生地解讀著那個湊字?粗麄儦g欣的笑容,我情不自禁地問道:喜歡燕子嗎?學生如我預料中那樣異口同聲地說:喜──歡!尾音剛落,一個小小的聲音緊接著冒了出來:不喜歡!啊──同學們和我都一下子瞪大了眼,尋找那聲音的來源。起先我以為是哪個調皮鬼故意渾水摸魚,誰知學生指點的居然是我班的寫作小能手──胡烈。這個平時性格內向卻又文采斐然的男孩子,此時因這么多目光的注視緊張得滿臉通紅,不過他還是硬著頭皮又說了一句:我就是不喜歡燕子!那么臟,討厭透了!還沒等我反應過來,同學們就七嘴八舌地聲討他:你亂講!燕子那么可愛,你憑什么說它臟?胡烈張了幾次嘴,總是被同學們氣憤的聲音給擋了回去。我便揮手示意大家靜下來,請他說說不喜歡的理由。他委屈地說:我家屋檐下有好幾個燕子窩。每年春夏季,滿地都是燕子屎。媽媽總是用水沖洗地面,可還是弄不干凈。不信,你們可以到我家去看看,都一個冬天過去了,地面上的污跡還在呢!這一下,原本大聲責問的同學都癟了,有幾個男孩甚至小聲地附和胡烈:是的,有一次我的頭上還粘上過燕子屎呢,可倒霉了!哈哈
唉,原本詩情畫意的意境轉眼蕩然無存,美妙的課堂氛圍就這么被破壞。我哭笑不得,可也不得不承認,孩子們說的是事實啊。在我們農村,很多人家的屋檐下都有燕子窩,有的甚至連陽臺的吊燈上也有一個或兩個燕子窩,那從天而降、滿地都是的鳥屎有時的確給人們生活帶來了不便,也難怪學生會產生討厭的心理。
但是,如果就這么讓學生根據(jù)他們已有的這點生活經驗繼續(xù)學習,那么這篇課文的言語美感是再也享受不了了。學生若討厭燕子(即使本來喜歡,經過這一番爭議,也有點動搖),還怎么去理解作者對燕子的喜愛之情呢?如果理解不了,那就更不可能受到教育和啟迪,那么這一篇文質兼美的佳作,豈不是變成了一堆干巴巴的文字符號?在閱讀、審美過程中,情感顯然是一種動力,一種催化劑。如果沒有積極情感的參與,美感的門戶將無法開啟。該怎么去引導學生呢?我真有點手足無措,一下子也想不到合適的語言,只能試一試了。
待學生靜下來后,我說:你們說的.都是事實。但是我想問問你們:你看見過只有優(yōu)點、沒有缺點的人嗎?學生搖搖頭,我趁勢說了下去:是啊,人無完人,何況是小燕子呢!剛才有同學說討厭燕子,是因為他看到了燕子不好的一面。你是否全面地了解了燕子呢?學生漸漸回過神來。讓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去了解燕子的其他方面;蛟S你會有新的想法呢!學生的思緒總算又回到了課文中。不過我的一顆心是七上八下的,雖然沒有硬性灌輸,但畢竟有點勉強牽制的味道,不知最后能否達到我所期待的閱讀效果。
這篇課文確實寫得美,通篇跳動著作者的脈搏,字字是真善美的音符,句句是作者的心曲。在接下去的兩課時中,我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聯(lián)系舊知,細細品味課文那精練生動的語言,體驗作者寓于字里行間的情感。讀到有幾只燕子飛倦了,落到電線上一句時,一個落字激起了千層浪──
有的說:大家還記得我們二年級時學過的《燕子過海》這篇課文嗎?燕子不分晝夜、漂洋過海是多么艱辛!一股憐愛油然而升。
有的說:落在電線上的燕子,是因為迫不及待趕來參加春天的盛會,為春光增添生趣而累的!是啊,這春之使者怎不叫人喜愛?
也有的說:我想燕子可能是為了捉害蟲、終日奔波勞累的!為民除害的益鳥又是多么可敬!
一個女孩說得更妙:我覺得燕子就像是一片輕飄飄的樹葉,從天而降,真美!對呀,輕盈的燕子,猶如一只藍天小精靈,帶來了一種飄逸之美。
平時不愛發(fā)言的徐舟也高高地舉著手,聽到我點到他的名字,他站了起來,不好意思地說:我聽媽媽講過,燕子做窩要一點一點銜泥、叼樹枝,非常辛苦。是啊,我們農家的孩子?梢钥吹窖嘧鱼暷嘀C的身影,看到燕媽媽辛勤地孵養(yǎng)小燕子,多么辛勞、多么偉大!
孩子們的話令我感慨不已,我慶幸自己并不高明的引導,使學生的生活與課文的美感融合起來了,使他們被作者的情感打動了,使他們知道了如何去關愛身邊的小生命!
一個語文課最常見的小插曲,引發(fā)了我對環(huán)境教育與學科滲透中的一點感慨。葉圣陶先生說:教師的教要致力于導。是啊,尤其是在學生的認識與文本發(fā)生矛盾時,教師的引導就更是至關重要。新課程倡導教師要成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梢哉f,教師在任何時候都不該是放任自流的旁觀者,環(huán)境教育中的教師更不該是毫無價值傾向的中立者。正如特級教師錢正權所言:學生的獨特體驗正是在教師的鼓勵、指導、幫助下,從幼稚走向成熟,從褊狹、膚淺走向全面、深刻的。這是一個生命成長的過程。
飛速發(fā)展的高科技社會,面臨一個嚴峻而尷尬的現(xiàn)實考驗──環(huán)境污染。環(huán)境問題已經成為一個舉世矚目的全球性問題,環(huán)境教育刻不容緩,從孩子抓起,從日常的點點滴滴落實,這才是提升環(huán)保意識、遏制環(huán)境深層污染的源頭。環(huán)境教育已經成為基礎教育的重要內容。小學的環(huán)境教育,除了讓學生積極參與各種環(huán)境教育綜合實踐活動以外,更重要的還應該是學科滲透、學科結合?梢哉f,環(huán)境教育在各個學科中都無處不在。就我任教的語文學科而言,語文是情感性、美感性很強的學科,我認為,這正是與環(huán)境教育最相通之處,以我語文教師的視角,環(huán)境教育首先應該從情感上出發(fā),通過潛移默化的熏陶,在情感上對環(huán)境保護產生一種積極的、不由自主的認同態(tài)度,有了認同,進而有理解、欣賞、寬容,而后才會有善待,進而產生強烈的保護欲。保護環(huán)境不只是一種活動,更要成為日常的自覺行動,我們的教育,應該讓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美,無處不在;愛,從細節(jié)開始!
《燕子》教學反思10
教學中體現(xiàn)的深刻的教學思想,精湛的教學藝術給我們的閱讀教學留下了寶貴的啟示。
一、重基礎,“寫字教學”貫穿始終
目前閱讀教學追求“個性”“創(chuàng)新”成了一股時髦的風,“寫字教學”常常被人們忽視,平時的教學中尚能在課尾提一提并布置學抄寫默寫,但在“課改”研討課之類的閱讀教學中越來越成了麟毛鳳角了,生怕學生的“創(chuàng)新”的熱情,弘揚的個性受到它的破壞。在老師的課上“寫字教學”不僅受到了重視,而且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在導入新課后即板書課題,他是這樣教學的,“請同學們一起看一下‘荷花’怎么寫的”。隨即在黑板上書寫,“‘荷’字上面是草字頭,下面是‘何’字”!艾F(xiàn)在我一起讀題目。”這樣的寫字教學一點不刻板又起到了識字的效果,做到“潤物細無聲”,教學過程中的也是這樣。
老師讓學生把課文中自己認為用得好的詞語劃下來,然后指名學生把自己劃的詞語寫在黑板上。一個學生寫了“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中的“冒”字。于老師相機進行寫字指導。“這位同學‘冒’字寫得很好,很正確。對學生的好的寫字習慣給予表揚,激勵和引導學生注重寫字“‘冒’字的上部的兩橫不封口的不要寫成‘曰’字,隨后又書寫‘帽’字”,“這個字很形象,你看眼睛上(書寫‘目’)戴著一頂帽子(畫個半圓,再畫兩橫作帽沿),帽口是不能封死的,又因為帽子是布做的要加個‘巾’字旁,這就成了一個‘帽’了”。
形象的“字理教學法”即教會了學生識字,更教給了學生識字的方法,是真正的“為學生終身發(fā)展服務”。課程最后于老師和學生一起把文中的生字書寫了一遍,提出了一些注意點,并讓學生認真描紅才結束此課。
二、讀書要讀出“味”來
以前的閱讀教學往往以“講解”為主,而剝奪了學生“品讀”“體味”的權利,現(xiàn)在的一些閱讀教學則因追求“創(chuàng)新”和“個性”而剝奪了學生“品讀”“體味”的機會!逗苫ā返慕虒W為“呼喚回歸閱讀權”的閱讀教學留下了深刻的啟示。
老師介紹了葉圣陶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他的散文語言清淅流暢,平實淡雅,寫景狀物細致優(yōu)美,耐人尋味。然后說:“《荷花》就是一篇描景的‘美文’,我們要能讀出他的‘美味’來”。這給閱讀教學下了一個總的要求,然后又介紹方法說:“古人把讀書叫估‘煮書’(板書),書越‘煮’才越有‘味’”。在“煮書”過程中,老師分三步走進行教學。首先是熟讀課文!艾F(xiàn)在請大家認真讀課文,不懂的`地方多讀幾遍,把課文讀熟(板:熟讀)。”在讀書過程中老師邊巡視邊指導讓學生讀進去,然后指名幾位同學讀文。
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老師要求學生再品讀課文。
“同學們,請你們細細品味文中的語句(板:“品讀”),把你認為寫得好的句子或語句劃出來!薄巴瑢W們讀得很仔細劃得認真,再請你把自己體會的內容批注在旁邊。”這里老師提出更高要求,繼續(xù)“煮書”,深入“體味”。在“品讀“的過程中于老師讓學把一些好的詞語
寫在黑板上。當“品讀”告一段落后,讓學生共同交流從劃出的詞語中“體味”到了什么,并讓學生練習如何把體會到的東西通過朗讀表達出來!捌纷x”逐漸進入了高潮,“煮”出的味道越來越美了。如:一個同學在課文第一部分劃出了“趕緊“這個詞,并說到:
“我體會到了,‘我’迫切的心情,巴不得一下子跑到,同時也好像‘聞’到了塘里的荷花的淡淡清香,荷花一定美極了。”(贏得了同學們一陣掌聲)。老師繼續(xù)引導,“你能把迫切又美的感受讀出來嗎?”他試著讀到:“趕──緊──”(“趕”字讀得很急切,“緊”字則舒緩,贊美的讀出)。
老師這時豎起了大姆指,然后又帶領大家讀了兩遍。此外于老師還引導學生“品讀”了“挨挨擠擠”、“冒”、“飽脹”、“翩翩起舞”等關鍵詞語及第四自然段中的優(yōu)美語句。在細細“品讀”讀出“味”之后,于老師再讓學生美美地讀課文讀出“美味”來。(板“美讀”)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于老師給予指導,并范讀,如第四自然段要輕聲讀,用氣讀,帶著想象讀。通過于老師的引導學生不僅自己陶醉在優(yōu)美的文中,聽者也被深深的吸引了。
《燕子》教學反思11
《燕子》這篇課文寫的是在青的草、綠的葉、各色鮮艷的花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湊成光彩奪目的春天來臨時,燕子從南方飛來的情景。這些活潑可愛的小燕子,有的從稻田上飛到了柳枝間,有的橫掠過波光粼粼的湖面,剪尾或翼尖偶爾沾了一下水面,有的則停在遠處的電線上歇息,它們給早春的湖光山色增添了生機,把春光點綴得更加絢麗多姿。在文中,作者既描繪了活潑可愛的小燕子,又贊美了充滿生機的如詩如畫般的春色,表達了對小燕子和光彩奪目春天到來的熱愛之情。
學習本課,一是要讓學生了解生機勃勃的春天景象,體會燕子的外形特點和活潑可愛,激發(fā)孩子對充滿活力的春天的向往和熱愛之情;二是要學習本文展開豐富想象及生動比喻的表達方法,為孩子今后自己仿寫小動物打下扎實的基礎。在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作了嘗試:
一、激情導入,激發(fā)興趣
充分發(fā)揮多媒體課件的特色,一邊播放歌曲《小燕子》,一邊出示燕子各種各樣的姿態(tài)(有飛行的,有停歇的,有嬉戲的,有自娛自樂的……)。然后讓孩子說說自己所了解的燕子是怎樣的?孩子們一聽到我說讓他們自己說說燕子時,表現(xiàn)得都很興奮。有的從外形上來描繪,有的從飛行上來敘述,有的從特征上來講解,有的則以故事的形式來展示……一時間,課堂成了孩子們展現(xiàn)自我的舞臺,他們暢所欲言,興趣盎然。而后,我出示課題,告訴孩子們我們將要一起來學習《燕子》一文。教室里立刻安靜下來,看得出孩子們的目光中滿是期待。
二、課堂檢測,鋪墊學文
為更好地學習課文,我檢查了孩子們的預習情況。從抽讀詞語,到形近字比較組詞,到量詞、形容詞填空聯(lián)系,進展迅速而且順利。由此可見,孩子們對課文已比較熟悉。緊接著,我讓孩子輪流著分節(jié)讀課文,并試著一起商量著來說說每一小節(jié)在告訴我們什么。不知不覺中,孩子們和我一起梳理了課文內容。按照課文的順序概括為“燕子的外形活潑機靈,小燕子為春光增添了許多生機,燕子的飛行輕快靈活,燕子的休息悠閑自在!钡敲乐胁蛔愕氖牵谧衷~教學中我忽視了易錯生字的強調學習,后來在聽寫時發(fā)現(xiàn)了很多錯誤。我恍然大悟,原來三年級的孩子正處在低高段銜接之際,對字詞的學習還是應該繼續(xù)強調的。
三、抓住重點,合作交流
1、燕子的外形孩子們學習起來相對省力,通過朗讀和體會就可以完成。難點是要搞清楚“湊”字的作用,它傳神地寫出了小燕子的活潑機靈。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一個剪刀似的尾巴,湊成了活潑機靈的小燕子,缺少了誰都不行,它們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由此,孩子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了作者用詞的準確與傳神。
2、燕子的飛行一節(jié)教學時,我先讓孩子們朗讀,然后交流讀后的感受。孩子們不難說出燕子飛行速度很快這一點。接著我讓孩子們找一找自己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的?閉上眼睛聽朗讀,想一想,你的腦海中出現(xiàn)了哪些燕子飛行的樣子?通過想像,孩子們的腦海中不但出現(xiàn)了書中所寫的飛行姿態(tài),也有書中所沒有的各種各樣的飛行姿態(tài),豐富了文本的內容,增添了學習的興趣。
3、燕子的休息一節(jié)教學時,我同樣采用先朗讀再體會的方法。讀后思考,在寫燕子休息時,作者運用了怎樣的方法來表現(xiàn)?孩子么馬上就能說出是比喻的修辭手法。緊接著,讓孩子們說一說這些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了什么?解決了比喻句以后,再次讓孩子們體會用詞的準確,抓住“幾痕細線”一句,追問:為什么是“幾痕細線”,而不是“幾根細線”或“幾條細線”?從討論中引出,“痕”字說明電線離我們很遠,似看得見又似看不見,有若隱若現(xiàn)之感。此處的教學既為孩子們日后寫作時要注意用詞的準確作了提醒,也為寫作可以采用比喻的手法作了提示。
4、寫春天的生機勃勃則抓住第二小節(jié)加以理解。孩子們在朗讀后,就讓他們思考:這兒寫春天的生機勃勃是抓住了哪些景物來體現(xiàn)的,它們各有什么特點?“趕集似的聚攏來是怎樣一個場景?擬人化地寫出了春天的什么?討論后孩子們馬上就明白了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色是由細雨、微風、柳絲、草、葉、花組成的`,小燕子的到來更為春光增添了許多生趣,讓原本靜態(tài)的描寫變得活躍起來,有趣起來。在教學中我注重培養(yǎng)孩子們的獨立閱讀與分析能力,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際,和他們一起理解了“趕集”的意思,體會到了春天的有趣。
四、小結寫法,活學活用
兩堂課的教學實踐中,我注重讓孩子通過想像來理解文本,有“趕集”的想像,有飛行姿勢的想像,有休息樣子的想像。這些想像不僅為理解文本起到了作用,也為孩子們今后的寫作奠定了基礎。教學完課文內容后,我讓孩子自己來說說作者寫這篇課文的目的是什么?在寫燕子時抓住了哪些方面來寫?采用了什么樣的手法來表現(xiàn)?并提醒孩子這些方法在今后寫作中可以模仿。課外,我還讓孩子們學習課文的寫法自己寫了篇小動物的作文,效果不錯。孩子們知道可以從哪些方面來寫小動物了,雖然寫得并不具體生動,但至少他們有這樣的意識了,還是替他們高興的。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設計的科學合理是我追求的目標;教學方法的生動有趣是我努力的方向;教學語言的凝練,精準,富有感召力、吸引力是我實踐的初衷。
《燕子》教學反思12
翻開了第一組課文,我們聞著淡淡的墨香,走進迷人的大自然,我們的頭腦中不禁想到了那青翠的溫柔的山巒,想到了那丁冬歡笑的小溪,想到了那枝葉繁茂的森林,想到了花紅柳綠、草長鶯飛,所以讀起這樣的文章來,心情都是那種明朗的,舒適的。在這組課文里我和孩子們一起搜集了描寫春天的詞,詩句,散文,在這些明麗溫婉的語句中我們徜徉流連,我們心醉神迷。
學習了《燕子》一課,我們南方的孩子對燕子是有一種偏愛的.,讀著文章,那種喜愛之情是寫在了他們臉上的,讀到描寫燕子的外形,孩子們對于作者這種活潑的語言很喜歡。于是,我就提議咱也仿照這種活潑的寫法來寫寫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或者是小鳥。筆尖沙沙中,孩子們活潑的語言就流淌出來。
一身雪白柔軟的絨毛,一對紅寶石般的眼睛,加上一條毛茸茸的小尾巴,湊成了活潑可愛的小白兔。
一身金閃閃的鱗片,一對圓鼓鼓的大眼睛,加上一把扇子似的尾巴,湊成了機靈可愛的小金魚。
一身黑白相間的大衣,一對黑黑的眼圈,加上四條笨重的腿,湊成了憨厚可愛的大熊貓。
在體會燕子斜著身子在天空中掠過這一句的“掠”時,孩子們不僅體會到了燕子在空中飛的輕快,還感覺出這個詞語體現(xiàn)除了燕子飛的身姿很美,還感覺燕子在飛的時候心情是那么的歡快,它也愛春天。我就感覺到孩子的思維是那么的靈動,他們的體驗感受閃爍著人性的光環(huán)。這種感覺真好!
《燕子》教學反思13
《燕子》這是一篇散文。課文描寫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爛漫無比的春天從南方趕來,在天空中、湖面上飛行,在電線上休息的情景。本文語言清新明快,描寫準確生動。燕子活潑可愛的外形特點、追趕春天的候鳥習性、輕快靈活的飛行姿態(tài)、文靜優(yōu)雅的休息場面,都一一躍然紙上,動靜結合、有聲有色,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春天和燕子的'喜愛之情。
作者用詞準確傳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咬文嚼字,品味其內涵的滋味。我主要要抓住重點詞語,指導學生反復朗讀,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想象、品味、欣賞,直至背誦,促進學生語言的積累和內化。本來以為學生很容易進入角色,可是學生在課堂上發(fā)言積極性不高。只有幾個愿意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課堂顯得沒有生氣。有可能是開學初,學生還沒有進入學習的氛圍中。就如體會小燕子飛行這一段內容時,我引導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
學生能抓住“斜著身子”、“掠過”、“一轉眼“橫掠”……等體會到燕子飛行的輕快。有的也能從中體會到燕子喜歡春天,高興了,還會變著花樣飛行。這些令人滿意。課堂中往往唱主角的就是王迪、曹馨月等幾位同學,耿仁政等幾位同學往往處于一種無言的狀態(tài),這是讓做老師的感到比較揪心的。
這也應該是我課堂教學中需要突破的。如何吸引學生主動學習、主動參與討論,從而提高語言的組織能力和閱讀的理解能力。
《燕子》教學反思14
《燕子》是三年級下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講讀課文,課文寫的是在桃花盛開、綠柳輕揚、燕子飛來的情景。這些從南方飛回來的小燕子,有著各種各樣的飛行姿態(tài):有的正在湖面上飛行,剪刀或翼尖沾了一下水面;有的飛到了柳枝間;有的停在了遠處的電線上歇息燕子給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氣,把春光點綴得更加美麗。作者通過描繪如詩如畫般的春色,贊美了活潑可愛的小燕子表達了對光彩奪目春天到來的歡欣熱愛之情。
本課的教學重點與難點,首先要讓學生了解“趕集似的聚攏來”的生機勃勃的春天景象,體會燕子的外形特點和活潑可愛,激發(fā)學對充滿活力的春天的向往和熱愛的感情;其次要引導學生學習作者細致觀察、豐富的想象及一些表達方法和描寫生動的方法。
特別強調學生對語文基本知識的掌握,尤其是重視學生的寫字練習,三年級有時學生學習鋼筆字的關鍵時期,于是,我在教學本課時,首先教學生認識生字、新詞,學會寫14個生字,讓學生能寫好生字,針對本課比較難寫難認的生字,我進行了重點的指導,比如:“燕”字,學生在寫這個字時,容易筆順顛倒,我首先讓學生認真看老師板書,然后再讓學生數(shù)控,接下來讓學生描紅,直到把這個字寫漂亮為止。再比如“聚攏”的聚字,這個字也是筆畫較多,我讓學生先觀察,再讀筆順,最后看老師范寫,學生掌握較好。這樣扎扎實實地訓練,有助于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觀察力及寫字的.美觀性。
另外,我還特別重視本課的研讀感悟、以讀促情,本課的語言非常優(yōu)美,把燕子寫得活靈活現(xiàn),教學中我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抓住第一和第三自然段,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到小燕子的活潑可愛,讓學生體驗到讀書的樂趣;在學習擬人句的時候鼓勵學生說出積累的或是自己創(chuàng)編的擬人句,分析句子的好處,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能力。
教學不足之處,教學中,我多次引導學生借助插圖想象春天的美好,閉上眼睛想像燕子的優(yōu)美姿態(tài),并讓學生把想象的內容,用自己語言來描述,從學生的笑臉中,我看出學生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機勃勃,感受燕子的活潑可愛,感受作者的細致觀察。但是,在學生想象時,老師的語言引導不夠,沒有起到提升學生想象力的作用,下一步我要加強自己這方面的訓練,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力求使教學語言更凝練,更富有感召力。
《燕子》教學反思15
小燕子對于農村的孩子來說并不陌生,一抬頭就可以看到,因此,對于他們來說熟悉多了。但是真正的了解并談不上。因此,在教學時,我引導孩子處知道的做起,讓學生從整體到部分,抓住重點詞句品讀課文,體會情感。
例如:學習第一自然段,我要學生在文中勾畫出描寫燕子外形的語句,想象畫面,然后用不同的方法展現(xiàn)燕子的可愛,可以朗讀、邊讀邊表演、邊讀邊畫燕子圖、邊讀邊觀察插圖。
學習第2 、 3自然段時,勾畫描寫燕子飛行時動作的詞語,感受春天生機勃勃的美。可以邊朗讀邊表演,邊讀邊畫、邊讀邊觀察插圖。課文中有很多寫得很精彩的句子。例如“青的草,綠的.葉,各種色彩鮮艷的花,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形成了光彩奪目的春天”一句,作者把春天花開草長,萬木齊發(fā)的景象比喻為“趕集似的聚攏來”,充滿熱鬧歡快的氣氛。教學中,我問學生:你們趕過集嗎?你能說說趕集的盛況嗎?學生說:人們從四面八方涌來,有串親戚的,有賣商品的,有通過這一說學生明白了比喻的恰到好處。
“還有幾只橫掠過波光粼粼的湖面,剪尾或翼尖偶爾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圓暈就一圈一圈地蕩漾開去”,這句話中:一個“掠”字,寫出了燕子飛過水面時,飛得很低,距離水面很近,簡直就是從水面上拂了過去;一個“沾”字,寫出了燕子身體并沒有觸著水面,只是剪尾或翼尖偶爾挨了一下水面,足見燕子的輕捷靈巧了。教學中,我讓學生觀察燕子飛行的動畫,一目了然,學生明白了燕子飛行的速度快,而且動作非常美。
課堂上我讓學生反復閱讀這幾句優(yōu)美的語句,通過閱讀來感悟語言的魅力,讓閱讀真正成為一種美的享受。孩子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感受到了作者的真正用意。
【《燕子》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燕子教學反思05-10
《燕子專列》教學反思10-27
課文《燕子》教學反思01-25
課文燕子的教學反思01-19
燕子專列教學反思02-09
《燕子》優(yōu)秀教學反思02-21
《燕子專列》教學反思05-25
燕子教學反思(15篇)04-01
《燕子》教學反思(15篇)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