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長江三峽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那么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長江三峽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長江三峽教學反思1
新一輪課改的實施,提倡多樣化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不斷得到發(fā)展,從而,在更高的層面上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隨著課改的深入,我們也由多媒體教學逐步走向網(wǎng)絡教學。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課堂里,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他們可以借助網(wǎng)站這個更加廣闊的平臺,搜集資料,探究各種問題,交流得,學習變的更加得心應手,網(wǎng)絡教學使學生成為學習真正的主人。而,在新的課堂環(huán)境里,進一步的轉變觀念,主要職能為引導點撥,組織交流等,不再單純的傳授知識,可以真正的起到“導師”的作用。
這堂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信息與課程整合的課,對于我和學生們來說都是一次新的嘗試。難得的是在電腦非常普及的今天,學生們對于在微機教室上課并不陌生,而且他們具備一些基本的使用電腦的.技能,這些給我們的課程順利進行提供了幫助,他們通過巴東三峽專題網(wǎng)站里的學習,瀏覽三峽的景觀,查閱資料,就仿佛身臨其境一般,遠比過去單純的使用課本教學更加形象直觀,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于一堂整合課程來說,網(wǎng)絡制作與的配合是否默契對整堂課起著關鍵的作用。在這次課程整合的過程中,參與網(wǎng)絡制作的人員和課程指導和作課教師積極配合,互相幫助,交換意見,順利完成了這次課程整合的、網(wǎng)絡制作和教學錄像任務。
不足:由于課程整合的概念不是很清晰,教學設計還是畏首畏尾,沒有太放開,在學生自主學習方面還有待研究提高。
這種課程剛剛接觸,教師對網(wǎng)絡教學比較陌生,使用多媒體廣播教學操作起來顯得不流暢。
希望以后有機會多參與一些這樣的。
長江三峽教學反思2
《長江三峽》是劉白羽寫于1960年的一篇抒情游記散文,但是鑒于時代的不同,學生在理解本文時很難再感受作者當時的情感,那么這就讓讀者和作者之間的交流存在了難度,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堅持知人論世的方式點滴引導學生,幫助他們盡可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并且根據(jù)教學的需要,將教學的重點放在了學習寫景游記散文的景物寫作手法上,而非不適應現(xiàn)在教學的情感理解上。
以上是整個課堂教學總的定位問題,其次,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地引導學生從已經學過的知識中去反思和學習這篇課文,包括“點”與“面”的巧妙設計;包括通感修辭手法的復習等等,這些知識點都在之前的學習過程中用到過,所以我會盡量讓學生自己結合已有的知識去發(fā)現(xiàn)這些文章中的閃光點,學生也較容易接受。
第三,當然是詩歌教學的運用,之前在聽王謙老師上《祖國山川頌》時,就已經領略過詩歌教學的生動和有效。王老師在上《祖國山川頌》時最大的特點是詩句地巧妙運用,其中最典型的一次運用出現(xiàn)在課文第八段的講解上。課文第八段主要是頌中國的古典詩歌,之前作者熱情頌揚了祖國的山川地貌、自然圖景,還歌頌了祖國土地上辛勤的`勞動人民,肯定他們與祖國的關系,接合之前的文字,文章寫到“我時時徜徉在中國古典詩歌的天地里,體會最細微的情感,捉摸耐人尋味的思想,感受鏗鏘的節(jié)奏,婉轉悠揚的韻律,領略言外不盡的神韻,更陶醉于詩人們對大自然嘆為觀止的描畫。”中國古典詩歌神韻兼具,中國古典詩歌是對祖國山川的最好描畫,這一切,僅是這樣說說學生都知道,但是并不能打心底里感受或者說是領略到。這一段在講授過程中,如果僅是說明性地講詩歌和語言是祖國文化的反應,詩歌和語言也是祖國不可缺少的部分,愛祖國必然愛祖國的語言和詩歌,那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會對此產生強烈的共鳴,這樣的講授更會破壞原文的散文詩意味。王老師上課時并沒有這樣設計,他也沒有對語言和古典詩歌的優(yōu)秀多做強調,只是就其中一個詞問學生:“嘆為觀止是什么意思?”“從字面上理解,止即到此為止,那么就是用來贊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極點。中國古典詩歌中有很多這樣優(yōu)秀的詩句,說說看!遍_始學生并沒有什么反應,主要是詩歌積累沒有被激活,于是王老師便稍稍地給了學生一些提示“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保ā峨防崭琛繁背窀瑁┻@寫的是塞北草原上的風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是瀑布景色的描寫;還有寫江南的“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薄疤旖中∮隄櫲缢郑萆b看近卻無!薄罢匆掠麧裥踊ㄓ辏得娌缓畻盍L!倍紝懙氖谴禾欤幻鑼懴奶斓娘L光的比如“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泵鑼懬锾祜L光的“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泵鑼懚斓囊灿小昂鋈缫灰勾猴L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蓖趵蠋熞痪湟矝]有贊美祖國古典詩歌怎么好,但是一說完這些詩句,學生就立刻能感受到古典詩歌的魅力,從而也發(fā)自內心地由此崇拜熱愛我們的祖國,在詩歌詩句的賞析體會中進行了一次情感和審美的教育。
同樣的,我在設計本篇課文時,也巧妙地利用了詩歌,一方面是因為古人寫長江三峽的詩歌比較多,資源豐富。課堂一開始,為了讓學生能對從未領略過的長江三峽風光有一個直觀的了解,就引用了大量的詩歌,并且讓學生也有機會積累一定的詩歌。教學過程中,針對三峽不同的特點,分別引用不同的詩歌。詩歌的引用,不但豐富了課堂內容,增加了課堂教學的詩意,而且更容易為學生感知。
當然,除了以上這些優(yōu)點之外,教學過程中也存在很多不足之處,比如學生參與度可能不是很高,主要是以教師教授為主,除了要求學生回答相應的問題。比如本文其實景物寫作的手法很多而且很雜,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間斷性地幫助學生做一些小結,但是由于教學內容比較多,時間比較緊,所以并沒有能及時地幫助學生歸納總結。第三,閱讀很多時候應該和寫作結合起來,所謂聽說讀寫,既然學習了那么多種寫景方式,就應該可以讓學生嘗試地選擇其中一種或兩種景物描寫的方法,進行一個現(xiàn)場片段習作,這將更有利于他們理解和運用這些景物描寫的方法。
教學應該講究課堂知識與課外知識相結合,課堂應該注重學習知識和應用知識相結合,有效地運用詩歌以及學習過的知識來學習和感知新的知識,這就是我這堂課后最大的感受。
【長江三峽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長江三峽教學設計04-22
小草教學反思 《草》教學反思11-04
化學教學反思教學反思最新12-27
烏塔教學反思教學反思11-29
小班反思教學反思01-07
荷花教學反思反思10-13
教學的反思02-04
教學反思12-31
經典教學反思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