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的教育反思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這是至理名言。的確,一棵樹上的兩片樹葉即使看上去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也仍是各具特點的兩片樹葉。由此引申,如何使每個幼兒各具特點,表現(xiàn)出自己的獨特性,應是每一位學前教育工作者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那天,我在上海某幼兒園觀摩了一個中班的美術教學活動,引發(fā)了我對這一問題的進一步思考。
活動現(xiàn)場,教師把從戶外撿來的兩片一大一小的樹葉貼在演示板上,我當時心頭一喜,以為教師會借此引導幼兒觀察和發(fā)現(xiàn)大小葉子的不同顏色和形狀。不料,活動過程與我的以為大相徑庭。只見教師又貼了張自己畫的范畫,緊接著貼出一張早已畫好輪廓的樹葉圖,演示起自上而下的涂色方法來,這個過程持續(xù)了約10分鐘時間。接著,教師讓幼兒上來涂色,然后點評。點評時還對幼兒從左到右的涂色順序作了否定性評價,要求幼兒按教師示范的自上而下的順序涂色。
我不禁愕然。難道幼兒在最能汪洋恣肆的藝術學習領域也難逃被“教”的命運嗎?
為了進一步了解幼兒是否具有能力以他們自己的感受來描畫樹葉,我在上海銀鋤湖幼兒園的幫助下,請該園中班的幼兒畫畫他們心目中的樹葉。
從圖2我們看到,孩子們心目中的樹葉是干姿百態(tài)的。盡管他們的涂色并不均勻,形狀并不逼真,但他們描畫的樹葉外形各異,在一片葉子中就有褐、藍、紅、綠等多種顏色。在他們描畫的樹葉中,甚至手與樹葉也可巧妙組合,真是異想天開。
幼兒既然有能力自主表現(xiàn),為何我們有些教師仍習慣于手把手地教,要幼兒一點一點地臨摹呢?究其原因,或許仍與教師尚無改變的美術教育觀念有關,他們?nèi)栽陉P注幼兒畫得“像不像”,他們?nèi)栽诎衙佬g看成是一個技能,所以仍要求幼兒機械模仿,希望活動易掌控、“成果”見效快,教師教得省心,家長看得開心。
美國美術教育家羅恩菲爾德在其《創(chuàng)造性與心理成長》一書中將學前兒童的繪畫發(fā)展階段表述為“涂鴉期”和“前圖式期”,他認為,學前兒童的繪畫創(chuàng)作能自然地反映出他們在情感、認知、動作、社會性、美感和創(chuàng)造性等方面的發(fā)展狀況。據(jù)此,他認為,幼兒階段的美術教育不應只是簡單地讓幼兒看“范畫”、臨摹畫畫,而應讓他們通過繪畫自主、自由地表現(xiàn)自己對周圍世界的感知,促使其想象力、創(chuàng)造性等綜合素質(zhì)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幼兒對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們表達自己認知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別于成人。如果我們能調(diào)動幼兒的經(jīng)驗,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xiàn)和創(chuàng)造美,相信幼兒的美術作品一定會各具特色,而不會干篇一律。在藝術教育領域里,不會有也不應該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的教育反思】相關文章:
世界上沒有假如作文10-06
當世界上沒有水作文10-06
假如世界上沒有了書作文10-06
假如世界上沒有了蒼蠅作文10-06
假如世界上沒有植被作文10-07
假如世界上沒有了摩擦作文10-06
假如世界上沒有了音樂作文10-07
假如世界上沒有電燈作文10-06
假如世界上沒有音樂作文07-08
假如世界上沒有了書想象作文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