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西游記簡介及主要內容
《西游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作者是明代吳承恩,現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記》均無作者署名,魯迅、胡適等人從《天啟淮安府志》所載斷定淮安府人吳承恩即是章回小說《西游記》作者。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西游記簡介,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西游記簡介
《西游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今見最早的《西游記》版本是明代萬歷二十年金陵世德堂《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記》,未署作者姓名。魯迅、董作賓等人根據《淮安府志》“吳承恩《西游記》”的記載予以最終論定“吳承恩原著”。
該小說主要講述了孫悟空出世,跟隨菩提祖師學藝及大鬧天宮后,遇見了唐僧、豬八戒、沙僧和白龍馬,西行取經,一路上歷經艱險,降妖除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于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圣成真的故事。該小說以“玄奘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經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出明代百姓的社會生活狀況。
《西游記》是中國神魔小說的經典之作,達到了古代長篇浪漫主義小說的巔峰,與《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并稱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西游記》自問世以來在民間廣為流傳,各式各樣的版本層出不窮。明代刊本有六種,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種,典籍所記已佚版本十三種。鴉片戰(zhàn)爭以后,大量中國古典文學作品被譯為西文,《西游記》漸漸傳入歐美,被譯為英、法、德、意、西、手語、世(世界語)、斯(斯瓦希里語)、俄、捷、羅、波、日、朝、越等語言。
作者簡介
吳承恩(1510——1582),明代小說家,字汝忠,別號射陽山人,淮安山陽(今江蘇淮安)人,生于一個由學官淪落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貧。吳承恩自幼聰明過人,《淮安府志》載他“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補上“歲貢生”,后流寓南京,長期靠賣文補貼家用。晚年出任長興縣丞,由于看不慣官場的黑暗,不久憤而辭官,貧老以終。
西游記創(chuàng)作背景
吳承恩生活在明代的中后期,歷經孝宗弘治、武宗正德、世宗嘉靖、穆宗隆慶、神宗萬歷五個朝代。明朝中后期的社會情況與開國之初有很大的不同,政治上階級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統治階級集團內部矛盾不斷激化,并日趨尖銳;思想文化上啟蒙思想興起,人性解放思潮高漲,市民文學日益蓬勃發(fā)展,小說和戲曲創(chuàng)作進入一個全面繁榮興盛的時期。經濟上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
因唐太宗貞觀元年(627),25歲的和尚玄奘天竺(印度)徒步游學。他從長安出發(fā)后,途經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歷盡艱難險阻,最后到達了印度。在那里學習了兩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經學辯論會任主講,受到了贊譽。貞觀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長安,帶回佛經657部,轟動一時。后來玄奘口述西行見聞,由弟子辯機輯錄成《大唐西域記》十二卷。但這部書主要講述了路上所見各國的歷史、地理及交通,沒有什么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彥琮撰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則為玄奘的經歷增添了許多神話色彩,從此,唐僧取經的故事便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會》等,元雜劇有吳昌齡的《唐三藏西天取經》、無名氏的《二郎神鎖齊大圣》等,這些都為《西游記》的創(chuàng)作奠定了基礎。吳承恩也正是在民間傳說和話本、戲曲的基礎上,經過艱苦的再創(chuàng)造,完成了這部偉大大文學巨著。
人物形象
孫悟空(心猿)
孫悟空又名孫行者、悟空,被花果山眾妖尊為美猴王,玉帝封其為“齊天大圣”。
花果山頂有一塊仙石,因長期吸收天真地秀、日月精華,一日從中蹦出一只石猴。他發(fā)現了花果山上的水簾洞,被眾猴尊奉為王,遂稱“美猴王”。他被菩提祖師收為弟子,習得了高強本領,還闖到東海龍宮,強奪了“如意金箍棒”作為自己的兵器。之后他手持金箍棒,自封為“齊天大圣”,大鬧天宮,將十萬天兵天將打得落花流水。玉帝請來西天如來佛祖解救,如來施法將悟空壓在了五行山下。五百年后,觀音菩薩將悟空度人佛門,讓去西天如來處取佛法真經的大唐高僧唐三藏將他救出。悟空從此成了唐僧的大徒弟。一路上,他和師弟豬八戒、沙和尚護佑師父跋山涉水,降伏了白骨精、蜘蛛精、牛魔王等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戰(zhàn)勝了九九八十一難,終于成功取到了真經,修成了正果。他本人被如來封為“斗戰(zhàn)勝佛”。
唐僧
唐僧,俗姓陳,小名江流兒,法號玄奘,號三藏,被唐太宗賜姓為唐。為如來佛祖第二弟子金蟬子投胎。他是遺腹子,由于父母凄慘、離奇的經歷,自幼在寺廟中出家、長大,在金山寺出家,最終遷移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戶、修行。唐僧勤敏好學,悟性極高,在寺廟僧人中脫穎而出。最終被唐太宗選定,與其結拜并前往西天取經。
在取經的路上,唐僧先后收服了三個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并取名為:悟空(菩提祖師所取,唐僧賜別號行者)、悟能、悟凈,之后在三個徒弟和白龍馬的輔佐下,歷盡千辛萬苦,終于從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經。功德圓滿,加升大職正果,被賜封為旃檀功德佛。
唐僧慈悲心腸,一心向佛,為人誠實善良,也有怯懦的一面。
豬八戒(木母)
又名豬剛鬣、豬悟能。原為天宮中的“天蓬元帥”,掌管天河水軍。因在王母瑤池蟠桃宴上醉酒,逞雄闖入廣寒宮,企圖調戲霓裳仙子,霓裳再三再四不依從,東躲西藏心不悅,被糾察靈官奏明玉皇,惹怒玉帝,被罰下人間。但錯投了豬胎,成了一只野豬,修煉成精,長成了豬臉人身的模樣,擁有投胎前的記憶和玉帝賞賜的兵器。在高老莊搶占高家三小姐高翠蘭,被孫悟空降伏,跟隨唐僧西天取經。最終得正果,封號為“凈壇使者”。為人好吃懶做,憨厚,膽小,且貪圖小便宜、好色,但他又是富有喜劇色彩的,而且有時也立有功勞。
豬八戒的兵器是九齒釘耙,全名為上寶沁金鈀。豬八戒只會天罡數的三十六種變化。
沙和尚(沙僧)
又名沙悟凈、沙僧。原為天宮中的卷簾大將,因在蟠桃會上打碎了琉璃盞,惹怒玉皇大帝,被貶入人間,在流沙河畔當妖怪,受萬箭穿心之苦。后被唐僧師徒收服,一路主要負責牽馬。得成正果后,被封為“金身羅漢”。為人忠厚老實、任勞任怨。
白龍馬(玉龍)
又名玉龍(小龍王)。原是西海龍王敖閏之子,因縱火燒了殿上的明珠,被其父以忤逆罪告到天庭玉帝,被玉帝派人打了三百下,懸吊半空中,等候處理。觀音菩薩赴東土尋找取經人半路遇到后,向玉帝求情救下玉龍給西天取經人當腳力。因此,白龍馬也是以戴罪之身來贖前世的罪孽。與沙僧相比,他應該是罪孽深重,“縱火”是故意行為,與“失手”有主觀意愿的不同;“明珠”是珍奇異寶,“玻璃盞只不過是普通的器皿,因此,損失程度完全不可同日而語。正是玉龍不知珍惜珍貴的珍寶,所以才需要他從前世令人景仰的飛騰“玉龍”變成今世任人騎乘的普通“白馬”。與其他三個師兄從神到妖再到人的轉變相比,玉龍是直接從神到獸,在西行取經之路上通過四腳走路,還經常遭到別人抽打,體會什么叫“珍惜”。
觀世音菩薩
相貌端莊慈祥,經常手持凈瓶楊柳,具有起死回生的神奇法力,也是如來佛祖得意的徒弟之一。他大慈大悲,普救人間災難。在人們遇到災難時,只要念其名號,他就可以聽見世上苦難的聲音,所以稱觀世音。
唐僧師徒西天取經路上,孫悟空毀傷鎮(zhèn)元大仙的人參果樹無法醫(yī)活,只好請觀世音菩薩幫忙。只見觀音菩左手持凈瓶,右手持楊柳枝,稍蘸甘露,就使人參果樹死而回生。他在唐僧取經路,幫助孫悟空收服紅孩兒、天蓬元帥、西海龍王三太子等等,才使唐僧師徒到西天取得真經。
菩提祖師
住在靈山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是傳授美猴王孫悟空武藝的師傅,對三教九流,長生之術,七十二變、騰云駕霧等樣樣精通。美猴王剛投到菩提祖師門下,祖師見他天性聰悟,給他取名悟空。
隨后教給孫悟空長生的法術,又教了七十二般變化的本領,再傳授給十萬八千里的筋斗云。十年功夫的悉心教授,使美猴王從頑劣的凡骨俗胎成為得道的神猴,身上八萬四千根毫毛,根根能隨心變化,為悟空鬧天宮、保唐僧奠定了深厚的武功基礎。
玉皇大帝
也叫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皇,簡稱玉皇大帝或玉帝,自幼修行,經歷了三千多年才成金仙,又經過一千五百五十五劫,每劫為十二萬九千六百年,才享受到無極大道,成為掌管天、地、人三界的最高主宰,也被佛教、道教尊為最崇高的神。
玉帝住在金闕云宮靈霄寶殿,由三十三座天宮、七十二重寶殿組成,手下十代冥王管人間生死;四海龍王管天氣變化;九曜星、五方將、二十八宿、四大天王等等神勇蓋地;太白金星、二郎真君、五方五老各路神仙,個個法力無邊;而且有西天如來佛祖暗中保護。玉帝大慈大悲,也是普救眾生的大救星。
王母娘娘
住在瑤池,所以又叫瑤池娘娘。她在瑤池中開蟠桃勝會,宴請各路神仙,不料被齊天大圣孫悟空攪亂了蟠桃勝會。
她種的蟠桃最為神奇,小桃樹三千年一熟,人吃了體健身輕,成仙得道;一般的桃樹六千年一熟,人吃了白日飛升,長生不老;最好的九千年一熟,人吃了與天地同壽,與日月同壽。她是天宮最受尊奉的女神仙,在天上掌管宴請各路神仙之職,在人間管婚姻和生兒育女之事。
太上老君
姓李名耳,道教創(chuàng)始人,因而稱為太上老君。他住在兜率宮練金丹,常騎青牛。他有個法寶叫金鋼琢,非常厲害,在捉拿大鬧天宮的孫悟空時立下功勞,卻又被他的青牛偷去,在金洞多次斗敗孫悟空、托塔天王、十八羅漢等神仙,最后老君寶扇一扇,收走了金鋼琢,降服了青牛精。他是一個息事寧人,輕易不與人爭斗的老好人。
靈吉菩薩
住在小須彌山,法力廣大,手使飛龍寶杖,并有如來賜給的定風珠等寶貝。唐僧取經在黃風嶺被黃毛貂鼠精捉住,孫悟空多次難勝鼠精,經太白金星點化,孫悟空駕筋斗云請來靈吉菩薩。
靈吉將飛龍寶杖拋起,變成八爪金龍,張開雙爪,捉住妖精,使妖精現出了黃毛貂鼠的本相。后來,唐僧被阻擋在八百里火焰山,鐵扇公主用芭蕉神扇把孫悟空扇得如敗葉殘花,又是靈吉菩薩把定風珠借給悟空,才抵抗了羅剎女的芭蕉扇。
南極壽星
是個令人喜愛的老神仙,頭上有個大肉包,手拄蟠龍拐杖,白鹿緊隨身后,供他騎乘。不料這白鹿凡心不滅,趁南極壽星與東華帝君下棋的機會,借著數千年修煉的道行,下到凡間的比丘國,與狐貍精狼狽為奸,將狐貍精變成如花似玉的美女,進獻給國王,自己以國丈自居,專用小孩心肝作長壽藥引,禍害百姓,結果遇到火眼金睛的孫悟空,難逃劫難,被悟空降服。悟空正要打殺白鹿精時,南極仙翁趕到,命令妖怪現出原形,駝南極壽星回歸仙山。
每章內容概括
第一回 靈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東勝神洲傲來國海中有花果山,山項上一仙石孕育出一石猴。石猴在所居澗水源頭尋到名為“水簾洞”的石洞,被群猴擁戴為王。又過三五百年,石猴忽為人生無常,不得久壽而悲啼。根據一老猴指點,石猴經南贍訓洲到西牛賀洲,上靈臺方寸山,入斜月三星洞,拜見須.菩提祖師,被收為徒,起名曰孫悟空。
第二回 悟徹菩提真妙理斷魔歸本合元神
悟空從祖師學得長生之道、七十二般變化及“筋斗云”。一日,悟空受眾人挑唆,變?yōu)樗蓸,引起祖師不快,被逐出洞。回到花果山,與占山妖魔廝斗取勝,帶回 被擄的眾猴與物品。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類盡除名
悟空使攝法將傲來國庫館里兵器搬進山中,操演群猴。山中妖、獸紛紛拜悟空為尊。悟空向龍王討得重一萬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在幽冥界勾掉猴屬在生死簿上的姓名。龍王和閻王表奏玉帝,請伏妖猴。玉帝派太白金星赴花果山招安悟空。
第四回 官封弼馬心何足名注齊天意未寧
悟空被授以“弼馬溫”之官,他得知此官為末等職,回花果山。玉帝命托塔李天王與其子哪吒太子擒悟空。被悟空打敗。金星再次招來悟空。玉帝命造齊天大圣府,讓悟空居住。
第五回 亂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宮諸神捉怪
悟空管理蟠桃園,吃盡園中大桃。又赴瑤池,喝光仙酒;吃盡太上老君葫蘆內的金丹。逃回花果山。玉帝令托塔天王率天兵去捉拿悟空。悟空打退了眾天神。
第六回 觀音赴會問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
南海觀音徒弟木叉助天王,被戰(zhàn)敗。觀音又薦二郎神。二郎神與悟空大戰(zhàn),太上老君在天觀戰(zhàn),丟下金剛套,擊中悟空。眾神押其回上界。玉帝傳旨處死。
第七回 八卦爐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
太上老君將悟空置入煉丹爐燒煉,四十九天后,悟空出來,大鬧天宮。玉帝請來如來佛。孫悟空一路筋斗云,跳不出佛掌。如來將五指化為大山,壓住悟空。命土地神用鐵丸銅汁飼喂悟空。
第八回 我佛造經傳極樂觀音奉旨上長安
五百年后,如來佛欲尋一信徒取經,以使佛法永傳東土。觀音率木叉,帶著袈裟、錫杖和金、緊、禁三個箍,駕云前往。一路上收伏沙悟凈、豬悟能和小白龍;勸化孫悟空,讓他們共保取經人。
附錄陳光蕊赴任逢災江流僧復仇報本
陳光蕊喜中狀元,招為宰相女婿,被任為江州州主。上任途中被船家劉洪害死,其妻被搶,劉洪冒保赴任。陳被龍王救活,收于龍宮。其妻生子,拋于江中。被金山寺長老所救;起名江流,后又起法名玄奘。長老為其說知身世。玄奘尋見母親。后徑往京師,找外祖訴冤。劉洪被處極刑。陳光蕊還陽。玄奘入洪福寺繼續(xù)修行。
第九回 袁守誠妙算無私曲老龍王拙計犯天條
涇河龍王為使袁守誠預卜落空,私改降雨進辰,雨量。又以所占失準搗毀袁守誠卦鋪。袁守誠斷言龍王因違旨將被唐丞相魏征處斬。并讓龍王向唐太宗求生路。太宗夢龍王求情,許之,命魏征入朝隨侍,使其不能斬龍。
第十回 二將軍宮門鎮(zhèn)鬼唐太宗地府還魂
魏征與太宗對奕時,夢斬老龍。當晚太宗夢龍王索命,自此身心不安而患病。為防鬼祟,他令尉遲恭、秦叔寶夜守宮門。太宗不久亡故,在陰間遇魏征舊友,現為陰間判官的崔玨。崔玨為太宗添壽二十年。還陽途中,太宗被冤鬼糾纏,散金銀給眾鬼而脫身。
第十一回 還受生唐王遵善果度孤魂蕭禹正空門
唐太宗還魂,登朝宣布大赦天下,嚴禁毀僧謗佛。眾人推舉陳玄奘主持水陸大會,太宗許之。
第十二回 玄奘秉誠建大會觀音顯象化金蟬
觀音菩薩變成疥癩游僧,將錫杖袈裟獻給太宗。太宗將其賜予玄奘。觀音上臺對玄奘言大乘佛法的妙處,玄奘愿去西天,太宗封其為“御弟圣僧”,賜號為“三藏”。三藏唐僧出關而去。
第十三回 陷虎穴金星解厄雙叉嶺伯欽留僧
唐僧騎馬西行。山邊城,夜登雙叉嶺,被虎魔王部下生擒。太白金星搭救了唐僧。唐僧行至兩界山,忽聽喊聲如雷:“我?guī)煾竵硪!?/p>
第十四回 心猿歸正六賊無蹤
叫喊者正孫悟空。唐僧收悟空為徒。西行路上,悟空打死六個剪徑的強盜,唐僧抱怨不已。悟空縱云離開唐僧。觀音授唐僧緊箍咒,悟空接受龍王勸告,重來保護唐僧,戴上了緊箍咒,表示不現款違背師言。
第十五回 蛇盤山諸神暗佑鷹愁澗意馬收韁
途徑蛇盤山,馬匹被鷹愁澗中之龍吞食。觀音召出惡龍,將其變?yōu)榘遵R賜給唐僧當座騎。
第十六回 觀音院僧謀寶貝黑風山怪竊袈裟
行到觀音禪院,老住持為謀占袈裟,欲縱火燒死唐僧師徒,悟空從天界借鑒是避火罩罩住唐僧,自己在一邊鼓風,使火燒凈禪院。黑風山的熊羆怪趁火偷走袈裟。悟空上山尋妖索要袈裟。
第十七回 孫行者大鬧黑風山觀世音收伏熊羆怪
悟空見一黑漢正與一道士和一白衣秀士商量開佛衣會事,遂打死白衣秀士蛇怪,與黑漢熊精相斗。悟空在洞外打死一小妖,得到請貼,變?yōu)槔献〕指皶R虮蛔R破,只好請來觀音。觀音變?yōu)榈朗,勸熊怪服下悟空變的仙丹。悟空在肚內使熊怪痛不可忍。只好交回袈裟皈依佛門。
第十八回 觀音院唐僧脫難高老莊行者降魔
高老莊高太公因妖怪入贅其家請求降妖。悟空變?yōu)樘。迷惑妖怪。又現出原身。妖怪化作狂風而逃。悟空緊追。
第十九回 云棧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經
那怪入洞取出九齒釘耙一悟空大戰(zhàn),當聽悟空說為保護唐僧取經過此,那丟下釘耙,跟悟空去拜見唐僧,被取明為豬八戒。三人到浮屠山、逢烏巢禪師,從其處得《心經》一卷。
第二十回 黃風嶺唐僧有難半山中八戒爭先
黃風嶺的黃風怪先鋒虎精,將唐僧攝往洞中。悟空、八戒趕往洞口搦戰(zhàn);⑾蠕h難抵敗逃,被八戒一耙筑死。
第二十一回 護法設莊留大圣須彌靈吉定風魔
悟空斗不過黃風圣,敗下陣來。請來靈吉,抓住黃毛貂鼠變的妖精,救出唐僧。
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戰(zhàn)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凈
流沙河中妖怪徑搶唐僧,八戒悟空去戰(zhàn),妖怪鉆入水中,不肯上岸。悟空去見觀音,觀音讓木叉與悟空同去。木叉叫出妖怪悟凈。悟凈以頸下骷髏結成法船,渡唐僧過河。
第二十三回 三藏不忘本四圣試禪心
驪山老母與觀音、普賢,文殊菩薩變成母女四人,意在試探四眾禪心是否堅固,唯八戒禪心不堅被捆。
第二十四回 萬壽山大仙留故友五莊觀行者竊人參
萬壽山莊觀中有樹結人參果,吃后長后不老。觀主鎮(zhèn)元子都二童子以人參果款待唐僧誤認人參果為嬰兒而未敢食。悟空偷果三個,與八戒、沙僧分食。八戒嫌少,絮絮叨叨。二童子大罵唐僧。
第二十五回 鎮(zhèn)元仙趕捉取經僧孫行者大鬧五莊觀
悟空難忍毀罵,將樹弄倒。二童設計把唐僧師徒鎖入正殿。師徒們夜間逃走。鎮(zhèn)元子縱云趕上,以袍袖將唐僧一行盡籠而回 。夜間師徒再次逃出。又被鎮(zhèn)元子命將悟空下鍋油炸,卻被悟空以石獅變成自身將鍋砸穿。
第二十六回 孫悟空三島求方觀世音甘泉活樹
悟空為醫(yī)活果樹,拜見觀音,觀音與悟空同來,復活果樹。鎮(zhèn)元子開人參果會,款待觀音、諸仙與唐僧師徒,并與悟空結為兄弟。
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戲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唐僧遣悟空去化齋飯。山中妖精,一變美女,二變老婦,三變老翁,迷惑唐僧,悟空打死妖精,唐僧大怒,逐走悟空。
第二十八回 花果山群妖聚義黑松林三藏逢魔
悟空回 到花果山,播風揚石,砸死上山捕猴的眾獵戶。唐僧誤入妖穴被擒。八戒、沙僧與與老妖黃袍怪在半空中亂殺。
第二十九回 脫難江流來國土承恩八戒轉山林
唐僧在洞內見一婦人,自稱是寶象國公主,十三年前被黃袍怪攝來。公主勸老妖釋入唐僧。行到寶象,國唐僧向國王遞上婦人所托書信。國王懇求八戒、沙僧降妖救女,二人應諾,往戰(zhàn)黃袍怪,八戒難敵,鉆入草叢躲藏。沙僧被黃袍怪擒入洞中。
第三十回 邪魔侵正法意馬憶心猿
黃袍怪變?yōu)橐幻滥凶,前往寶象國探望岳丈國王,將唐倍變(yōu)槊突。白龍馬變?yōu)閷m娥,舉刀暗算黃袍怪,被打中后腿。八戒要回高老莊,白龍馬勸他去找悟空。悟拒絕,八戒下山大罵,被眾猴捉回 。
第三十一回 豬八戒義激猴王孫行者智降妖怪
八戒用激將法使悟空當下隨他前來。悟空變成公主痛哭,吞下九怪的內丹舍利,現出本象,一路棍棒打得妖怪無影無蹤。悟空去天界查訪,星神念動咒語,將那私自下凡作怪的奎木狼收回。悟空將公主帶回國,并使唐僧恢復原身。
第三十二回 平頂山功曹傳信蓮花洞木母逢災
行至一山,悟空聽說有妖,攛掇師父讓八戒去巡山。八戒要躲懶睡覺,編謊騙人,但被變成蟲的悟空一一聽知,當面戳穿其謊言。八戒只得再去探路。兩妖之一的銀角大王率眾妖洞巡邏,捉住八戒。
第三十三回 外道迷真性元神助本心
銀角大王變做一跌折腿的道士躺在路上,唐僧讓悟空將其背起。那妖遣來三座大山壓住悟空,將唐僧、沙僧拿到洞中。土地、山神等搬開大山,使悟空脫身。悟空變成老道士,在哪吒太子幫助下,用假葫蘆換了妖怪裝人的真葫蘆。
第三十四回 魔王巧算困心猿大圣騰那騙寶貝
悟空變老妖進洞,被吊起的八戒識出走了風聲。銀角大王與悟空大戰(zhàn)。悟空拋出壓從老妖處得的幌金繩將對手捆住。銀角大王念松繩咒解脫,反用繩捆住悟空。悟空變出鋼銼,銼斷繩子脫身。又變成小妖偷走幌金繩。銀角大王用葫蘆裝了悟空。悟空騙魔開啟葫蘆,乘機逃出,再潛入洞,偷得葫蘆
第三十五回 外道施威欺正性心猿獲寶伏邪魔
外道施威欺正性心猿獲寶伏邪魔銀角大王被悟空用葫蘆裝入,頃刻便化為水。金角大王用扇煽出烈火敗悟空。悟空鉆入洞內,竊得凈瓶和扇子。將老魔裝入凈瓶,太上老君說受觀音之托,讓童子化為兩位妖魔考驗唐僧師徒。二童子復活歸天。
第三十六回 心猿正處諸緣伏劈破旁門見月明
來到一座破寺,師徒四人在庭院賞月。唐僧思鄉(xiāng),悟空以月為喻,為其點明“見佛空易,返故田亦易”之理,唐僧解悟,滿心歡喜。八戒、沙僧觀月,于佛理亦各有所得。
第三十七回 鬼王夜謁唐三藏悟空神化引嬰兒
唐僧夢前來,自稱是此地烏雞國國王,三年前被一道士推入御花園井中害死,道士變?yōu)閲醮畚。又交給唐僧一玉珪。作為告知親生太子的表記。唐僧從夢中驚醒,但階下卻真有一玉珪。悟空變?yōu)榘淄,將出城打獵的太引入寺中。又變成一矮人為太子言明其父王事,并請他回去向母驗證。
第三十八回 嬰兒問母知邪正金木參玄見假真
母后和太子經過對證,確認現今君王為妖所變。悟空八是御花園,在芭蕉樹下到已被掩埋的井。八戒下井,得國王尸身,背回寺中。并挑唆師父念緊箍咒逼悟空將死者醫(yī)活。
第三十九回 一粒金丹天上得三年故主世間生
悟空向太上老君索得一粒還魂丹,救活國王,假國王大恐,變?yōu)樘粕虿粫罹o箍咒而被識破。文殊菩薩對悟空說,國王曾將自己在御水河中浸了三日,故派遣騎來浸國王年,以報前恨。
第四十回 嬰兒戲化禪心亂猿馬刀歸木母空
紅孩兒縱風將唐僧懾走。悟空得知紅孩兒是自己五百年前結拜的兄長牛魔王之子,欲借此關系向他討還師父。
第四十一回 心猿遭火敗木母被魔擒
紅孩兒不信悟空所說,從口鼻中噴出煙火燒退悟空八戒。龍王弟兄被請來向紅孩兒噴水,反使一身煙火的悟空幾乎被激死。八戒去請觀音,被那怪假扮觀音,賺入洞內。
第四十二回 大圣殷勤拜南海觀音慈善縛紅孩
悟空變做牛魔王被紅孩兒問破綻,縱筋斗云徑投南海,請觀音收服了紅孩兒。
第四十三回 黑河妖孽擒僧去西洋龍子捉鼉回
黑水河中妖怪變成船家,將乘船的唐僧、八戒攝去水底。沙僧潛水與那怪大戰(zhàn),不能獲勝。悟空問罪于龍王。龍王命太子摩昂前去收伏。
第四十四回 法身元運逢車力心正妖邪度脊關
行至車遲國。國王興道滅佛,僧人都被罰做苦工。悟空監(jiān)工道士,放走諸僧,又叫醒八戒、沙僧,鼓風吹散道士之會,推倒觀內塑像,變?yōu)槿宕蟪怨┢贰?/p>
第四十五回 三清觀大圣留名車遲國猴王顯法
眾道士將三人當作降臨的三清祈拜,以求對水。三人將尿施與,縱云而回 。三大仙向國王奏說悟空等打死道士、冒充三清事。國王命唐僧等與三大仙賭賽求雨。虎力大仙先登壇弄法,召來風、云、霧諸神和四海龍王,被悟空使法力阻住,無雨降下。悟空登壇,風雷大作,暴雨傾盆。
第四十六回 外道弄強欺正法心猿顯圣滅諸邪
虎力與唐僧各在一高臺上坐禪;⒘ψ兂龀粝x咬唐僧,悟家變成蜈蚣;⒘Υ笙桑顾;賭猜柜中之物,賭砍頭剖腹油鍋洗澡等:由于悟空使計,三大仙皆輸。
第四十七回 圣僧夜阻通天水金木垂慈救小童
前方到八百里的通天河。四人夜宿在河邊村里一老者家,聽說此地有一錄感大王,慣施甘雨,唯每年需吃一對童男女,今年輪到吃自己之女與其弟之子。悟空變童男,讓八戒變童女,在廟里等候那妖。
第四十八回 魔弄寒風飄大雪僧思拜佛履層冰
那怪被八戒舉耙筑下兩片魚鱗,逃回水宮。妖怪凍結河面。誘唐僧踏冰過河,使其落入水中。被藏于宮后石匣內。八戒、沙僧、白馬和悟空會齊,返回 村莊。
第四十九回 三藏有災沉水宅觀音救難現魚籃
八戒、沙僧將怪引出水面,悟空掄棒便打,那怪潛入水中不出。觀音被悟空請來,收伏妖怪,言明那怪是自己池中金魚走脫成精。河中老黿馱唐僧師徒過河,并托唐僧去西天問佛祖自己將來之事。
第五十回 情亂性從因愛欲神昏心動遇魔頭
悟空以金箍棒畫一阻妖之圈,讓唐僧等坐在圈內,便去化齋。唐僧三人不耐等候,遂出圈行至前方人家,誤入獨角兕大王之魔洞。悟空忙趕去與魔交戰(zhàn),卻被那魔拋出一個圈子,將金箍棒套去。
第五十一回 心猿空用千般計水火無功難煉魔
悟空上天查訪那怪來歷無果,先后請來托塔天王父子、火神、黃河神等助戰(zhàn),皆未取勝。悟空發(fā)怒,以毫毛變出三五十小猴,又被套走,悟空變蒼蠅飛入洞,拿起金箍棒一路打了出去。
第五十二回 悟空大鬧金兜洞如來暗示主人公
悟空變成促織入洞,拿了諸神被套去的兵器出來,又被那怪使圈子套走。如來佛遣十八羅漢來,亦斗怪不過。一羅法言,如來曾示意去問太上老君降怪之法。悟空請來老君,用芭扇出那怪三相,原來是老君座騎青牛,其圈為老君的金剛琢。
第五十三回 禪主吞餐懷鬼孕黃婆運水解邪胎
唐僧和八戒飲了河水而懷胎。悟空往索落胎泉水,如意真仙因其侄紅孩兒被悟空而降生恨。悟空教沙僧趁自己誘開真仙之機,取走泉水。唐僧八戒飲水解胎。
第五十四回 法性西來逢女國心猿定計脫煙花
到都城城關,一行人被女官接入館驛,女王欲招唐僧為夫。悟空讓唐僧假意應承。四人入城,女王在宮中設宴款待,宴后,倒換關文,差三徒前往西天。唐僧邀女王同乘龍車出城為三徒送行,趁機與三徒共投西方,路旁忽閃出一女,弄風攝走唐僧。
第五十五回 色邪淫戲唐三藏性正修持不壞身
三徒趕至一座高山,見山中有洞。悟空變峰入一山洞,正逢女妖挑逗唐僧,與怪相斗,被螫頭部。八戒被螫了嘴。觀音讓悟空請?zhí)焐癜喝招菍m,治好八戒、悟空之傷,又現出大雄雞原身,嚇死那怪,原來是一母蝎成精。
第五十六回 神狂誅草寇道昧放心猿
唐僧被一伙強盜吊在樹上,悟空救下唐僧,打死二人,當晚,投宿一老者家,老者之子與強盜發(fā)現悟空,便欲謀財報仇。老者報信,師徒走脫,強盜追來,被悟空打得死傷傷,老者之子亦被割下頭,僧大驚,先念起緊箍咒,使悟空疼痛難忍,又趕走了他。
第五十七回 真行者落伽山訴苦假猴王水簾洞謄文
悟空去見觀音被留。假悟空打倒唐僧,搶去包袱。在花果山念包袱內的文牒,并聲言自己將去西去天取經,沙僧見了,去南海拜見觀音。忽見悟空在旁,于是掣杖便打,并向觀音述說自己所見。觀音遣悟空沙僧同去花果山。
第五十八回 二心攪亂大乾坤一體難修真寂滅
悟空見假悟空而發(fā)怒,兩個舞棒在空中惡戰(zhàn),真假難辯。如來認出假悟空是六耳彌猴,使他現了原身。悟空一棒將其打死,又被觀音送回 唐僧處。
第五十九回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孫行者一調芭蕉扇
前方火焰山擋路,悟空向牛魔王妻羅剎女借扇,羅剎女因其子紅孩兒被悟空降伏,一扇悟空扇到五萬里外的靈吉菩薩處。悟空得到定風丹再到索戰(zhàn),被扇不動;接著變成蟲子入洞,飛到茶水中,被羅剎女飲下肚,在腹內翻騰。羅剎女只得將扇借給悟空。悟空扇火不息,方知假扇。
第六十回 牛魔王罷戰(zhàn)赴華筵孫行者二調芭蕉扇
悟空到積雷山找到入贅玉面公主的牛魔王借扇;牛魔王被請走赴宴。悟空偷了牛魔王座騎金睛獸,變成牛魔王到芭蕉洞,騙得真扇,依羅剎女所教之法將扇變大。卻不會變小。牛魔王失金睛獸,忙趕回芭蕉洞。
第六十一回 豬八戒助力敗魔王孫行者三調芭蕉扇
牛魔王變成八戒,接過定扇,現出三相與悟空相斗。在眾護法神將幫助下,牛魔王敗走。諸金諸剛與天兵天將,將牛魔王收伏。悟空用羅剎女交出的寶扇扇息山火,師徒翻越火焰山。
第六十二回 滌垢洗心惟掃塔縛魔歸正乃修身
四人隨披枷戴鎖的和尚們來到金光寺。悟空得知夜得知夜放霞光之寶為龍王駙馬九頭蟲盜,受國王之托前去擒妖取寶。
第六十三回 二僧蕩怪鬧龍宮群圣除邪獲寶貝
那妖怪是一個九頭巨鳥。悟空在二郎神與梅山六圣幫助下。斗敗那妖,騙得塔寶。
第六十四荊棘嶺悟能努力木仙庵三藏談詩
八戒開路行至荊棘嶺上,被一自稱荊棘嶺土地的老者,化作陰風將唐僧攝去。那老者同另外三老者是柏、檜、竹、松之精。四老揚道,唐僧主佛。杏仙女前來要與唐僧匹偶。眾徒尋來,樹精化為樹木。八戒諸樹筑倒。
第六十五回 妖邪假設小雷音四眾皆遭大厄難
唐僧進“雷音寺”拜佛,和悟空、八戒、沙僧一被合在金鐃之內,揭諦上天請來星神,亢金龍用角沿鐃縫鉆入,救出悟空。悟空打碎金鐃,老妖忙用搭包將眾神盡皆裝入。夜半,悟空放去師父,唱同弟與諸神。那妖追出,又裝去唐僧師徒與眾神。悟空走脫,去請武當山真武大帝來搭救。
第六十六回 諸神遭毒手彌勒縛妖魔
真武派出的五龍、龜蛇及盱眙山小張?zhí)雍退拇笊駥,盡妖魔裝入搭包。悟空正凄慘時,彌勒佛忽然降臨,稱那怪是自己司磬的黃眉童在成精。悟空依彌勒計鉆入那怪腹內翻騰擺布。彌勒將怪裝入袋內。
第六十七回 拯救駝羅禪性穩(wěn)脫離穢污道心清
七絕山一蟒成精作怪、悟空乘其張口來吞,借勢鉆入其腹,將金箍棒從背上搠出,那怪死于土中。八戒現成巨豬,沿稀柿行一路拱去,唐僧一行翻越七絕山。
第六十八回 朱紫國唐僧論前世孫行者施為三折肱
師徒一行入朱紫國。國王患病求醫(yī)。眾官依八戒之言請悟空上朝給國王治病。
第六十九回 心主夜間修藥物君王筵上論妖邪
上論妖邪國五被悟空醫(yī)好病,說出病根是因三年前端午,麒麟山妖精賽太歲掠走竽后金圣所致,說話間妖怪驟臨,悟空讓八戒、沙僧在比護持,自己急縱祥江,跳將上去。
第七十回 妖魔寶放煙沙火悟空計盜紫金鈴
悟空打跑賽太歲派來的先鋒,打死一自換去朱紫為下戰(zhàn)書的小妖,攜其尸回國。國王把皇后曾戴的黃金串交給悟空作為表記。悟空變成被打死的小妖進山入洞并差,將寶串交交給皇后,并托她將那怪放煙、沙、火的三個金鈴騙來,剛要盜走,驚動那怪,只好丟下金鈴,變成蒼蠅藏身。
第七十一回 行者假名降怪犼觀音現象伏妖王
悟空使計騙得妖怪金鈴,溜出洞外挑戰(zhàn),引出那怪,用鈴搖出煙、沙、火,使那怪走投無路。觀音灑甘露救火,并言此怪是自己座騎金毛犼,因報國王射傷孔雀大明王菩薩子女之恨,來此拆散國王鸞鳳。
第七十二回 盤絲洞七情迷本濯垢泉八戒忘形
盤絲洞中七女妖把進來化齋的唐僧吊上房梁,又從臍冒出絲繩,將莊門漫住。悟空變蒼蠅見七女在庵旁溫泉洗浴,遂變餓鷹,叼走其衣。八戒下水變成鲇魚亂鉆,然后現出本相,舉耙便筑。眾女盤絲絆倒八戒回洞。悟空用毫毛變眾鳥,滅了守洞毒蟲,救出唐僧,七女已走脫。
第七十三回 情因舊恨生災毒心主遭魔幸破光
七女妖去師兄道觀避難,見唐僧等來,暗請道士為己報仇。道士以毒茶毒死唐僧、戒和沙僧。悟空撞破蛛網,打死七女妖的原身大蜘蛛。那道士兩脅下干眼齊放金光,罩住悟空。悟空與之相斗,根據黎山老姆所說,請來毗藍婆菩薩,用金針破金光,入觀救活唐僧三人,又將道士現出的原身大蜈蚣畏帶走。
第七十四回 長庚傳報魔頭狠行者施為變化能
太白金星來說山中三位魔王很神通。悟空變成一小妖聲言孫悟空要來打死眾妖。眾妖魂飛魄散,哄然而去。
第七十五回 心猿鉆透陰陽竅魔王還歸大道真
悟空進洞,見獅怪、象怪和鵬怪,但不慎被鵬怪看破捆翻,裝入寶瓶。瓶內相繼出現烈火、蛇和火龍,他忙拔下觀音賜給的救命毫毛變成鉆子透瓶底鉆出,被獅怪張嘴吞下。獅怪飲藥酒欲毒死悟空。悟宛飲酒后撒起酒瘋,將獅怪折磨得死去活來。
第七十六回 心神居舍魔歸性木母同降怪體真
悟空迫使獅怪答應送唐僧過山。象怪攔住,以鼻卷去八戒,卷住悟空。悟空以棒搠其鼻孔而被扌+卒放,又拿住象鼻將其牽回,迫他答應讓唐僧過路。三魔定計,在前面城市攔住三徒大戰(zhàn),眾小妖趁機將僧搶入城內。
第七十七回 群魔欺本性一體拜真如
八戒被怪咬住,沙僧被象卷住,悟空縱筋斗云欲走,被鵬怪飛上抓住。三怪將師徒入入籠內蒸時,悟空脫身,救出唐僧等,卻魔頭察覺,又將唐僧等人捉回 。悟空拜請如來,如來令文殊、普賢二菩薩分別收伏自己騎青獅和白象。如來使鵬怪落在自己頭上,現了原身。
第七十八回 比丘憐子遣陰神金殿識魔談道德
前方城市,每戶人家前置一內有小兒的鵝籠。驛丞言道,國王貪愛道士獻來的美女而致身體九+王羸,又聽道士之言,欲以一千余小兒心肝為藥引。悟空識得那道士是妖邪,令諸神將鵝籠藏起。又聽那道士言說唐僧心肝強過丟失的一千小兒心肝。悟空變成唐僧,被武士押上朝廷。
第七十九回 尋洞擒妖逢老壽當朝正主救嬰兒
悟空將自己胸腹剖開,唯缺道十所要的黑心,現出原身,打敗道士。妖道化寒光投東而走,被壽星在空中罩住。妖道現出壽星座騎白鹿的原身。悟空打死化為美女的狐貍,回城令諸神送歸小兒。
第八十回 姹女育陽求配偶心猿護主識妖邪
悟空見山中黑松林內有黑邪之氣,勸唐僧不要救被綁在樹上的妖女,唐僧不聽,帶女子到禪林寺。寺中老喇嘛請師徒入內,并引出七八十個小喇嘛相見。
第八十一回 鎮(zhèn)海寺心猿知怪黑松林三眾尋師
悟空聽眾僧說有妖魔在此傷人,夜間變成一小僧,一位美女來引誘,他現出原身,輪棒就打。那女子攝走唐僧。山神、土地跪告陷空山無底洞中之妖攝去唐僧。悟空讓八戒入山探路。
第八十二回 姹女求陽元神護道
八戒探明那妖與唐僧晚間成親。唐僧用悟空之計,邀那怪入后花園,摘下悟空所變紅桃奉與妖怪。悟空入肚,迫使那怪送唐僧出洞。
第八十三回 心猿識得丹頭姹女還歸本性
那怪出洞變花鞋為替身敵住三徒,復攝唐僧入洞。悟空發(fā)現那怪供奉的父兄托塔天王與哪吒牌位,不禁大喜,執(zhí)牌位上天,先向玉帝告天王縱女精害人罪,又隨金星到天王府。天王父子隨悟空下天界。那怪是曾被天王父子降伏,拜為父的鼠精。見到哪吒,磕頭求命。
第八十四回 難滅伽持圓大覺法王成正體天然
滅法國國王專嗜殺僧。悟空趁夜縱云入城,變成燈蛾飛入一客店,拿走眾客衣服,復駕云出城。師徒衣至客店,睡在大木柜內。店內伙計聽悟空說帶有許多銀兩,伙同賊盜,將大柜抬出城去。官兵奪回大柜。悟空出小悟空,將國王、嬪妃作眾官均剃成光頭。
第八十五回 心猿妒木母魔主計吞禪
君臣表示不再殺戮和尚。師徒從柜中跳出,倒換關文。行至一座高山,八戒與妖怪相斗而取勝,那怪以三小妖變成自己替身,敵住三徒,自己趁機抓去唐僧,悟空見師父,不由大驚。
第八十六回 木母助威征怪物金公施法滅妖邪
八戒將妖洞之門筑破。妖怪拋出樹根做成的唐僧頭,被悟空識破。又拋出真人頭,騙過三徒。悟空、八戒決心報仇,屯那怪相戰(zhàn)。悟突變成瞌睡蟲,使眾妖睡倒,又去后園解下師父再次入洞將怪綁出。八戒一耙將其筑死,原來是一豹精。
第八十七回 鳳仙郡冒天止雨孫大圣勸善施霖
鳳仙郡郡官張榜懸賞,祈雨除久旱。原來郡侯不敬天,故被降災。悟空勸郡侯歸佛教,上天徑訪九天應元天尊,借來雷、電、雨諸神,降雨三尺?ず顬樗谋娊ㄉ。
第八十八回 禪到玉華施法會心猿木母授門人
到天竺國玉華城,三徒為三個前來尋畔的王子演示身手,使他們折伏。玉華王懇請悟空三人收三子為徒,并借三人兵器為王子依樣制作。三兵器在廠坊夜放異彩,被附近虎口洞妖怪看見攝走。
第八十九回 黃獅精虛設釘鈀宴金木土計鬧豹頭山
悟空入山偵知妖王欲買豬羊祝得到兵器,與八戒就成二小妖,讓沙僧扮作販豬羊者,三人進入洞中,各抓兵器,邊打邊走。妖王黃獅怪至竹節(jié)山盤桓洞其祖翁九頭獅處告急。祖翁率從獅怪來城。
第九十回 師獅授受同歸一盜道纏禪靜九靈
九頭獅噙走唐僧和玉華王父子,叼上八戒。悟空也被叼入洞中。悟空打死看守的小妖走脫,又根據土地所說,訪九頭獅之主太乙天尊。天尊降了九頭獅。王子隨悟空三人習武。
第九十一回 金平府元夜觀燈玄英洞唐僧供狀
師徒入金平府城個慈云寺宿下,又隨寺僧入城看燈?罩泻霈F妖怪所變的三尊佛身,將唐僧攝走。悟空斗不過三怪,對八戒、沙僧言說那三怪似是三頭犀牛成精。
第九十二回 三僧大戰(zhàn)青龍山四星挾捉犀牛怪
八戒、沙僧相繼被擒。悟空上天請來角木蛟、斗木犭+解、奎木狼與井木犴四星降妖,三妖落荒而逃。直至西洋大海。龍?zhí)幽昧艘幌,井星現出塬身,咬死一犀,眾神又捉一犀。
第九十三回 給孤園問古談因天竺國朝王遇偶
前行到“布金禪寺”。寺僧道此即是當年給孤獨長者請佛講經,金磚布地的園祗。入夜,寺主言去年風刮風一處稱天竺國公主之女子入寺至今,并托唐僧去國中打聽。次日,師徒入城,一妖變成的公主正投繡球選駙馬,擊中唐僧。
第九十四四僧宴樂御花園一怪空懷情欲喜
國王降旨,讓唐僧師徒先去御花園安歇用齋。至婚日,悟空讓唐僧應承婚事。國王在關文上畫押用印,打發(fā)三徒四驛館。悟空變成蜜蜂,飛入朝中,落在唐僧帽上。
第九十五回 假合真形擒玉兔真陰歸正會靈元
公主為妖邪所變,因敵不過悟空,鉆入山洞,被悟空尋見。太陰星君稱那是月宮中玉兔,將其帶回。國王傳旨繪下唐僧四人真容供養(yǎng)。
第九十六回 寇員外喜待高僧唐長老不貪富貴
師徒又入一城,前往性喜齋僧的寇員外家。唐僧為員外做罷齋僧已夠一萬的圓滿道場,寇員外為唐僧師徒送行,大哭而返。
第九十七回 金酬外護遭魔蟄圣顯幽魂救本原
強盜夜入寇家踢死員外。其妻屯子赴官府誣告唐僧一行。悟空縛那伙強盜。師徒欲將財物送還寇家,被這兵押入城中。至五更時,悟空變蜢蟲飛入寇家,叮在棺材上假冒員外之魂說話,讓其妻撤回訴狀;又飛入刺史住宅,冒充家其伯考之魂,令釋放唐僧一行。天明時,從半空里伸下一只腳,將縣堂麗滿,令眾官立即放出唐僧。師徒被釋,悟空徑闖森羅殿索回寇員外魂,使其死而復生。
第九十八回 猿熟馬馴方脫殼功成行滿見真如
到玉真觀,受到金頂大仙迎接。次早,四眾登靈山。逢大河。唐僧失足落水,凡體肉胎脫下成為水中一尸。一行上山直至如來佛之雷音寺,拜見如來。阿儺、迦葉奉如來命去檢取佛經,但趁機索取禮物,唐僧未備,拿到無字經書。唐僧再來求佛,阿儺、迦葉得到唐僧的紫金缽后,方傳真經。
第九十九回 九九數完魔滅盡三三行滿道歸根
觀音菩薩查僧所受之災,見距九九八十一之數尚缺其一,故令揭諦再生一難。遣送四眾的八大金剛接到觀音法旨,遂使騰云的四眾墜落于通天河西岸。老黿馱四眾渡河,但因唐僧忘記向如來問他所托之事而將師徒四人和馬匹拋在水中。諸陰魔興風作雨欲奪經而未成功。天明后,莊上人見唐僧師徒歸來盛情款待。夜至三更,師徒離去。
第一百回 徑回東土五圣成真
四眾回到長安,受到唐太宗和眾官歡迎。次日,太宗升朝,作《圣教序》以謝唐僧取經之功,又納蕭禹之議,請?zhí)粕パ闼卵萦拷浄。唐僧捧經登臺,忽聽八大金剛召喚,便騰空而去西天。如來授唐僧為旃檀功德佛;孫悟空為斗戰(zhàn)勝佛;豬八戒為凈壇使者;沙僧為金身羅漢;白龍馬為八部天龍馬。
西游記簡介 1
《西游記》是一部中國古代浪漫主義長篇神魔小說,主要描述了唐僧、孫悟空、豬八戒豬悟能、沙僧沙悟凈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后最后取得真經的故事!段饔斡洝窌袑O悟空這個形象,以其鮮明的`個性特征,在中國文學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藝術豐碑。
《西游記》資料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一到七回)介紹孫悟空的神通廣大,大鬧天宮;第二部分(八到十二回)敘三藏取經的緣由;第三部分(十三到一百回)是全書故事的主體,寫悟空等降伏妖魔,最終到達西天取回真經。
西游記簡介 2
《西游記》成書于16世紀明朝中葉,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古代一部浪漫主義長篇神魔小說,主要描述了唐僧、孫悟空、豬悟能、沙悟凈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后最后取得真經的故事。
《西游記》自問世以來在中國乃至世界各地廣為流傳,被翻譯成多種語言。書中孫悟空這個形象,以其鮮明的個性特征,在中國文學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藝術豐碑!段饔斡洝凡粌H僅資料極其豐富,故事情節(jié)完整嚴謹,而且人物塑造鮮活、豐滿,想象多姿多彩,語言也樸實通達。更為重要的是,《西游記》在思想境界和藝術境界上都到達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謂集大成者。資料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一到七回)介紹孫悟空的神通廣大,大鬧天宮;第二部分(八到十二回)敘三藏取經的緣由;第三部分(十三到一百回)是全書故事的主體,寫悟空等降伏妖魔,最終到達西天取回真經。
西游記簡介 3
《西游記》共一百回,六十余萬字。分回標目,每一回目以整齊對偶展現。故事敘述唐三奘與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白龍馬,經過八十一次磨難,到西天取經的過程。的寫作時代為明朝中期,當時社會經濟雖繁榮,但政治日漸敗壞,百姓生活困苦。作者對此不合理的現象,通過故事提出批評。
在去西天取經的路上,師徒四人歷經十四年寒暑,九九八十一磨難,與各路妖魔鬼怪進行搏斗,最后到達西天取回真經。其中最經典的故事有孫悟空大鬧天宮、高老莊收八戒、八戒大戰(zhàn)流沙河(借機收沙和尚)、三打白骨精、人參果、盤絲洞、火焰山、真假美猴王等。在與妖魔鬼怪進行斗爭中刻畫了師徒四人鮮明的個性,故事十分生動。
《西游記》開辟了神魔長篇章回小說的新門類。書中將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諷刺和嚴肅的.批判巧妙地結合的特點直接影響著諷刺小說的發(fā)展!段饔斡洝肥枪糯L篇浪漫主義小說的高峰,在世界文學史上,它也是浪漫主義的杰作。
西游記簡介 4
《西游記》是一部中國古典神話小說,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書中講述唐朝法師西天取經的故事,表現了懲惡揚善的古老主題!段饔斡洝烦蓵16世紀明朝中葉,自問世以來在中國及世界各地廣為流傳,被翻譯成多種語言。西游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最優(yōu)秀的神話小說,也是一部群眾創(chuàng)作和文人創(chuàng)作相結合的作品。
《西游記》一百回,大致分三部分。
前七回中寫石產仙猴、鬧龍宮、鬧地府、鬧天宮,主要是寫西天取經的保護人孫悟空的非凡出身和神通廣大的本領,突出體現了全書戰(zhàn)斗性的主題,也是全書最精彩的部分。孫悟空原系破石而生的美猴王,無父無母。他縱身一跳,在那水簾洞火鐵板橋下發(fā)現了一個“洞天福地”,領著群猴過著“不伏麒麟轄,不伏鳳凰管,又不伏人間王位所拘束”的自在生活。他又只身泛海,訪師求道,學得七十二般變化,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這才向龍宮索得寶盔金箍棒,去冥府硬勾掉生死簿上名。孫猴子打亂了“三界”的秩序,龍王、閻王上告天廷。玉帝“遣將擒拿”不成,又來“降旨招安”,封了他個“齊天大圣”,任做天廷“弼(bì)馬瘟”,進行欺騙,反被孫悟空識破詭計,一叛再叛,先后放了天馬,偷吃了蟠園的所有成熟仙桃,吃光了老君的仙丹,被擒獲之后又煉就火眼金星,可惜最終斗但是如來的“無邊佛法”,被如來壓在五行山下,苦渡了五百年的艱難歲月,直至伴隨唐僧西天取經。
第八回至十二回寫如來說法,觀音仿僧,魏征斬龍,唐僧出世等,主要介紹了取經的緣起和取經集團中其他四名成員的出身經歷,是兩個主要部分的銜接和過渡。
第十三回到一百回,西天取經。寫孫悟空被迫皈依佛教,保護唐僧取經,在八戒、沙僧協助下,一路斬妖除怪,到西天成了“正果”,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共四十一個故事。在西天取經的全部旅途中,歷經寶象、烏雞、車遲、西梁、祭賽、朱紫、比丘、滅法、天竺等九國和鳳仙郡、玉華州、金平府(均屬天竺國)三個地方,這些是人間的國度;又戰(zhàn)勝了白虎嶺的白骨精、黑松林的黃袍怪、平頂山的金銀角大王、號山火云洞的圣嬰大王(紅孩兒)、黑水河的鼉龍、通天河的靈感大王、金兜山的獨角犀大王、解陽山的如意真仙、假司空六耳獼猴、火焰山的羅剎女和牛魔王、木仙庵的草木之怪、小雷音的黃眉老佛、七色山的蛇精、盤絲洞的蜘蛛精、黃花觀的百眼魔君、駝嶺的青毛獅、黃牙老象和云程萬里鵬、隱霧山的南山大王和隱空山的地涌夫人;還經歷了一場誤會:與五莊觀的鎮(zhèn)元大仙斗了一番。
需要指出的是,唐僧師徒在人間國度所遭逢的磨難,除滅法國,鳳仙郡、寇員外等少數幾處外,都與妖魔有直接間接的關系。在烏雞國,與青毛獅子精斗;在車遲國,與虎力、鹿力、羊力大仙斗;在西梁女國,與毒敵山琵琶洞的蝎子精斗;在祭賽國,與萬圣龍王斗、九頭駙馬斗;在朱紫國,與麒麟山的賽太歲斗;在比丘國,與清華洞的白鹿精斗;在金平府,與青龍山的犀牛精斗;最后,在天竺國與蟾宮下凡的`玉兔精斗。總之,在唐僧師徒西行途中所遭逢的全部磨難之中有百分之九十是由妖魔造成的;只有少數,如稀柿衕、荊棘嶺之類是自然力所造成的和其他性質的磨難。這樣,后八十八回的主題自然就歸結到為民除害這一點上,因而也仍然是用心樂觀的。
神話小說反映社會現實生活的方式與其他小說是有顯著區(qū)別的。它采取現實生活的矛盾作小說題材,不但經過典型化,而且經過抽象化。正如高爾基說過:“神話是一種虛構”,并且是“依據假想的邏輯加以推想”。我國古代的神話故事還有夸父逐日、羿射九日,精衛(wèi)填海等。
西游記簡介 5
《西游記》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古代一部浪漫主義長篇神魔小說,作者吳承恩(爭議),成書于16世紀明朝中葉,主要描述了唐僧、孫悟空、豬悟能、沙悟凈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后最后取得真經的故事。
《西游記》自問世以來在中國乃至世界各地廣為流傳,被翻譯成多種語言。書中孫悟空這個形象,以其鮮明的特征,在中國文學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藝術豐碑。《西游記》不僅僅資料極其豐富,故事情節(jié)完整嚴謹,而且人物塑造鮮活、豐滿,想象多姿多彩,語言也樸實通達。更為重要的是,《西游記》在思想境界和藝術境界上都到達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謂集大成者。資料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一到七回)介紹孫悟空的神通廣大,大鬧天宮;第二部分(八到十二回)敘三藏取經的`緣由;第三部分(十三到一百回)是全書故事的主體,寫悟空等降伏妖魔,最終到達西天取回真經。
西游記簡介 6
《西游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吳承恩編寫而成。此書描寫的是孫悟空、豬八戒、沙悟凈保護唐僧西天取經的傳奇故事。作者通過虛幻的世界,對封建統治者的態(tài)度頗可玩味,在《西游記》中,簡直找不出一個稱職的皇帝;寵信妖怪的車遲國國王、要將小兒心肝當藥引子的比丘國國王,則不是昏君就是暴君。玉皇大帝手下十萬天兵天將,竟然抵不過孫悟空的一條金箍棒,而讓真正的賢才去當不入流的馬夫,其統治之黑暗不言而喻。如來佛祖所創(chuàng)佛教,僧人自然不能以錢財所迷,可是佛祖竟然默許手下人收取賄賂,這反映封建社會官官相護的黑暗情景。
《西游記》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最杰出的充滿奇思異想的神魔小說。作者吳承恩運用浪漫主義手法,翱翔著無比豐富的想象的翅膀,描繪了一個色彩繽紛、神奇瑰麗的幻想世界,創(chuàng)造了一系列妙趣橫生、引人入勝的神話故事,成功地塑造了孫悟空這個超凡入圣的理想化的英雄形象。在奇幻世界中曲折地反映出世態(tài)人情和世俗情懷,表現了鮮活的人間智慧,具有豐滿的現實血肉和濃郁的生活氣息!段饔斡洝芬运毺氐乃枷牒退囆g魅力,把讀者帶進了美麗的藝術殿堂,感受其藝術魅力。
《西游記》的藝術特色,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一是幻,一是趣;而不是一般的幻,是奇幻,不是一般的趣,是奇趣。小說通過大膽豐富的藝術想象,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jié),創(chuàng)造出一個神奇絢麗的神話世界!段饔斡洝返乃囆g想象奇特,豐富、大膽,在古今小說作品中罕有其匹的。孫悟空活動的世界近于童話的幻境,十分有趣,而且在這個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稀奇有趣的妖怪,真是千奇百怪,豐富多彩。浪漫的幻想,源于現實生活,在奇幻的描寫中折射出世態(tài)人情!段饔斡洝返娜宋,情節(jié),場面,乃至所用的法寶,武器,都極盡幻化之能事,但卻都是凝聚著現實生活的體驗而來,都能在奇幻中透出生活氣息,折射出世態(tài)人情,讓讀者能夠理解,樂于接受。
《西游記》的藝術魅力,除了它的奇異想象,就要數它的趣味了。在中國古典小說中,《西游記》可以說是趣味性和娛樂性最強的一部作品。雖然取經路上盡是險山惡水,妖精魔怪層出不窮,充滿刀光劍影,孫悟空的勝利也來之不易,但讀者的'閱讀感受總是輕松的,充滿愉悅而一點沒有緊張感和沉重感。
《西游記》的奇趣,跟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相輝映。孫悟空豪爽、樂觀的喜劇性格;滑稽諧趣卻憨厚樸實的豬八戒形象。他們幽默詼諧,機趣橫生的對話使文章增色不少。人物的性格常常通過富于揩趣的對話得到生動的表現,這也是《西游記》充滿奇趣的又一大特點。在人物描寫上將神性、人性和自然性三者很好地結合起來,也是造成《西游記》奇趣的重要原因。所謂神性,就是指形象的幻想性;所謂人性,就是指形象的社會性;所謂自然性,就是指所具有的動物屬性!段饔斡洝氛宫F了一個神化了的動物世界,同時又熔鑄進社會生活的內容。
《西游記》張開了幻想的翅膀,馳騁翱翔在美妙的奇思遐想之中,其幻想的思維模式,有著超現實的超前的意識。《西游記》的幻想藝術確是一份寶貴的思維財富和豐富的藝術財富。《西游記》不僅是中國文學中的一部杰作,而且也是世界文學中的瑰寶。
西游記簡介 7
《西游記》為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所著。取材于《大唐西域記》和民間傳說、元雜劇。宋代《大唐三藏取經詩話》(本名《大唐三藏取經記》)是西游記故事見于說話文字的最早雛形,其中,唐僧就是以玄奘法師為原型的。
作為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長篇神魔小說,該書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是魔幻現實主義的開創(chuàng)作品。先寫了孫悟空出世,然后遇見了唐僧、豬八戒和沙和尚三人,但還是主要描寫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三人保護唐僧西行取經,唐僧從投胎到取經受了九九八十一難,一路降妖伏魔,九九歸一,終于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圣成真。
自《西游記》問世以來在民間廣為流傳,各式各樣的`版本層出不窮,明代刊本有六種,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種,典籍所記已佚版本十三種。鴉片戰(zhàn)爭以后,中國古典文學作品大量被譯為西文,西漸歐美,已有英、法、德、意、西、手語、世(世界語)、俄、捷、羅、波、日、朝、越等文種。并發(fā)表了不少研究論文和專著,對這部小說作出了極高的評價。被尊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記簡介 8
東勝神州傲來國有一座花果山,山頂聳立著一塊仙石,受日精月華,產下一石猴。石猴身手不凡,非常勇敢,被推為水簾洞洞主。后來,石猴四海拜師求藝,在西牛賀州得到菩提祖師的.指授,得名孫悟空,學會了七十二般變化,一個筋斗云,可行十萬八千里。歸來后自號“美猴王”,去東海龍宮借兵器,得大禹定海神針,化名“如意金箍棒”,可大可小,重一萬三千五百斤。又去陰曹地府,反猴屬名字從生死簿上勾銷。龍王、地藏王去天庭告狀,玉帝欲遣兵捉拿。太白金星建議,把孫悟空召入上界,授他做弼馬溫,在御馬監(jiān)管馬。猴王開頭不知官職大小,后知實情,覺得委屈了自己,于是打出天門,返回花果山,自稱“齊天大圣”。
玉皇大帝派李天王率天兵天將捉拿孫悟空,美猴王連敗二郎神、哪吒二將。太白金星二次到花果山,請孫悟空上天做齊天圣,管理蟠桃園。孫悟空偷吃了蟠桃,又攪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盜食了太上老君的金丹逃離天宮。玉帝再派李天王率天兵捉拿,雙方爭持不下,孫悟空與二郎神賭法斗戰(zhàn),不分勝負。太上老君使暗器擊中悟空。悟空被擒。玉帝使刀砍斧剁、火燒雷擊,不能損傷悟空毫毛。太上老君又反悟空置丹爐鍛煉,七七四十九日開爐,孫悟空依然無傷,在天宮大批出手。玉帝請來佛祖如來,反孫悟空壓在五行山下,饑時,給他鐵丸子吃,渴時,給他熔化的銅汁喝。
師徒四人歷盡千辛萬苦終于來到靈山圣地,拜見佛祖,卻因不曾功送人事給阿儺、伽葉二尊者,只取得無字經。燃燈古佛指派白雄尊者奪落經卷。唐僧師徒又返回雷音寺,奉唐王所贈紫金缽做人事,才求得真經三十五部五千零四十八卷,返回東土。不想九九八十一難不這缺一難未滿,在通天河又被老鼉把四人翻落河中,濕了經卷,至今《佛本行經》不全。
唐三藏等把佛經送回首都長安,真身又返回靈山。師徒四人也終成下果,三藏被封為旃檀功德佛,悟空又被封為斗戰(zhàn)勝佛,八戒受封凈壇使者,沙僧受封金身羅漢,白龍馬被加升為八部天龍,各歸本位,共享極樂。
西游記簡介 9
劉伯欽送唐僧到兩屆山,救出了孫悟空,師徒別劉伯欽西行。途中寄宿遇見六個山賊(分別是: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嘗思,意見欲,身本憂。代表人的六種感官享受),悟空殺死六賊,唐僧責怪悟空殺人,于是悟空撇下唐僧。唐僧獨自前行遇見菩薩,傳授緊箍咒。孫悟空則來到東海,龍王講述張良與黃石公圯橋進履的.故事,悟空于是回轉,找到唐僧。唐僧騙悟空帶上咒,控制住悟空并告知其為菩薩教的咒。于是孫悟空死心跟從唐僧繼續(xù)上路。
悟空名悟空,不生不死,金睛鐵骨,能力超大,并可滅除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嘗思,意見欲,身本憂,但依然是脾氣大,任用暴力目無權威,還要教育、還要約束、還要經歷修行領會。
西游記簡介 10
這行者與沙僧拜辭了菩薩,縱起兩道祥光,離了南海。原來行者筋斗云快,沙和尚仙云覺遲,行者就要先行。沙僧扯住道:"大哥不必這等藏頭露尾,先去安根,待小弟與你一同走。"大圣本是良心,沙僧卻有疑意,真?zhèn)二人同駕云而去。不多時,果見花果山,按下云頭,二人洞外細看,果見一個行者,高坐石臺之上,與群猴飲酒作樂。模樣與大圣無異:也是黃發(fā)金箍,金睛火眼;身穿也是錦布直裰,腰系虎皮裙;手中也拿一條兒金箍鐵棒,足下也踏一雙麂皮靴;也是這等毛臉雷公嘴,朔腮別土星,查耳額顱闊,獠牙向外生。
這大圣怒發(fā),一撒手,撇了沙和尚,掣鐵棒上前罵道:"你是何等妖邪,敢變我的相貌,敢占我的兒孫,擅居吾仙洞,擅作這威福!"那行者見了,公然不答,也使鐵棒來迎。二行者在一處,果是不分真假,好打呀:
兩條棒,二猴精,這場相敵實非輕。都要護持唐御弟,各施功績立英名。真猴實受沙門教,假怪虛稱佛子情。蓋為神通多變化,無真無假兩相平。一個是混元一氣齊天圣,一個是久煉千靈縮地精。這個是如意金箍棒,那個是隨心鐵桿兵。隔架遮攔無勝敗,撐持抵敵沒輸贏。先前交手在洞外,少頃爭持起半空。
他兩個各踏云光,跳斗上九霄云內。沙僧在旁,不敢下手,見他們戰(zhàn)此一場,誠然難認真假,欲待拔刀相助,又恐傷了真的。忍耐良久,且縱身跳下山崖,使降妖寶杖,打近水簾洞外,驚散群妖,掀翻石凳,把飲酒食肉的器皿,盡情打碎,尋他的青氈包袱,四下里全然不見。原來他水簾洞本是一股瀑布飛泉,遮掛洞門,遠看似一條白布簾兒,近看乃是一股水脈,故曰水簾洞。沙僧不知進步來歷,故此難尋。即便縱云,趕到九霄云里,輪著寶杖,又不好下手。大圣道:"沙僧,你既助不得力,且回復師父,說我等這般這般,等老孫與此妖打上南海落伽山菩薩前辨?zhèn)真假。"道罷,那行者也如此說。沙僧見兩個相貌、聲音,更無一毫差別,皂白難分,只得依言,撥轉云頭,回復唐僧不題。
你看那兩個行者,且行且斗,直嚷到南海,徑至落伽山,打打罵罵,喊聲不絕。早驚動護法諸天,即報入潮音洞里道:"菩薩,果然兩個孫悟空打將來也。"那菩薩與木叉行者、善財童子、龍女降蓮臺出門喝道:"那孽畜那里走!"這兩個遞相揪住道:"菩薩,這廝果然象弟子模樣。才自水簾洞打起,戰(zhàn)斗多時,不分勝負。沙悟凈肉眼愚蒙,不能分識,有力難助,是弟子教他回西路去回復師父,我與這廝打到寶山,借菩薩慧眼,與弟子認個真假,辨明邪正。"道罷,那行者也如此說一遍。眾諸天與菩薩都看良久,莫想能認。菩薩道:"且放了手,兩邊站下,等我再看。"果然撒手,兩邊站定。這邊說:"我是真的!"那邊說:"他是假的!"
菩薩喚木叉與善財上前,悄悄吩咐:"你一個幫住一個,等我暗念《緊箍兒咒》,看那個害疼的便是真,不疼的便是假。"他二人果各幫一個。菩薩暗念真言,兩個一起喊疼,都抱著頭,地下打滾,只叫:"莫念!莫念!"菩薩不念,他兩個又一起揪住,照舊嚷斗。菩薩無計奈何,即令諸天木叉,上前助力。眾神恐傷真的,亦不敢下手。菩薩叫聲"孫悟空",兩個一起答應。菩薩道:"你當年官拜弼馬溫,大鬧天宮時,神將皆認得你,你且上界去分辨回話。"這大圣謝恩,那行者也謝恩。
二人扯扯拉拉,口里不住的嚷斗,徑至南天門外,慌得那廣目天王帥馬趙溫關四大天將,及把門大小眾神,各使兵器擋住道:"那里走!此間可是爭斗之處?"大圣道:"我因保護唐僧往西天取經,在路上打殺賊徒,那三藏趕我回去,我不想這妖精,幾時就變作我的模樣,打倒唐僧,搶去包袱。有沙僧至花果山尋討,只見這妖精占了我的巢穴,后到普陀崖告請菩薩,又見我侍立臺下,沙僧誑說是我駕筋斗云,又先在菩薩處遮飾。菩薩卻是個正明,不聽沙僧之言,命我同他到花果山看驗。原來這妖精果象老孫模樣,才自水簾洞打到普陀山見菩薩,菩薩也難識認,故打至此間,煩諸天眼力,與我認個真假。"說罷,那行者也似這般這般說了一遍。眾天神看夠多時,也不能辨,他兩個吆喝道:"你們既不能認,讓開路,等我們去見玉帝!"眾神搪抵不住,放開天門,直至靈霄寶殿,馬元帥同張葛許邱四天師奏道:"下界有一般兩個孫悟空,打進天門,口稱見王。"說不了,兩個直嚷將進來,唬得那玉帝即降立寶殿,問曰:"你兩個因甚事擅鬧天宮,嚷至朕前尋死!"大圣口稱:"萬歲!萬歲!臣今皈命,秉教沙門,再不敢欺心誑上,只因這個妖精變作臣的模樣。"如此如彼,把前情備陳了一遍,"指望與臣辨?zhèn)真假!"那行者也如此陳了一遍。玉帝即傳旨宣托塔李天王,教:"把照妖鏡來照這廝誰真誰假,教他假滅真存。"天王即取鏡照住,請玉帝同眾神觀看。鏡中乃是兩個孫悟空的`影子,金箍衣服,毫發(fā)不差。玉帝亦辨不出,趕出殿外。
這大圣呵呵冷笑,那行者也哈哈歡喜,揪頭抹頸,復打出天門,墜落西方路上道:"我和你見師父去!我和你見師父去!"
卻說那沙僧自花果山辭他兩個,又行了三晝夜,回至本莊,把前事對唐僧說了一遍。唐僧自家悔恨道:"當時只說是孫悟空打我一棍,搶去包袱,豈知卻是妖精假變的行者!"沙僧又告道:"這妖又假變一個長老,一匹白馬,又有一個八戒挑著我們包袱,又有一個變作是我。我忍不住惱怒,一杖打死,原是一個猴精。因此驚散,又到菩薩處訴苦。菩薩著我與師兄又同去識認,那妖果與師兄一般模樣。我難助力,故先來回復師父。"三藏聞言,大驚失色。八戒哈哈大笑道:"好好好!應了這施主家婆婆之言了!他說有幾起取經的,這卻不又是一起?"
那家子老老小小的,都來問沙僧:"你這幾日往何處討盤纏去的?"沙僧笑道:"我往東勝神洲花果山尋大師兄取討行李,卻又到花果山,方才轉回至此。"那老者又問:"往返有多少路程?"沙僧道:"約有二十余萬里。"老者道:"爺爺呀,似這幾日,就走了這許多路,只除是駕云,方能夠得到!"八戒道:"不是駕云,如何過海?"沙僧道:"我們那算得走路,若是我大師兄,只消一二日,可往回也。"那家子聽言,都說是神仙,八戒道:"我們雖不是神仙,神仙還是我們的晚輩哩!"
正說間,只聽半空中喧嘩人嚷,慌得都出來看,卻是兩個行者打將來。八戒見了,忍不住手癢道:"等我去認認看。"好呆子,急縱身跳起,望空高叫道:"師兄莫嚷,我老豬來也!"那兩個一起應道:"兄弟,來打妖精!來打妖精!"那家子又驚又喜道:"是幾位騰云駕霧的羅漢歇在我家!就是發(fā)愿齋僧的,也齋不著這等好人!"更不計較茶飯,愈加供養(yǎng),又說:"這兩個行者只怕斗出不好來,地覆天翻,作禍在那里!"三藏見那老者當面是喜,背后是憂,即開言道:"老施主放心,莫生憂嘆。貧僧收伏了徒弟,去惡歸善,自然謝你。"那老者滿口回答道:"不敢!不敢!"沙僧道:"施主休講,師父可坐在這里,等我和二哥去,一家扯一個來到你面前,你就念念那話兒,看那個害疼的就是真的,不疼的就是假的。"三藏道:"言之極當。"
沙僧果起在半空道:"二位住了手,我同你到師父面前辨?zhèn)真假去。"這大圣放了手,那行者也放了手。沙僧攙住一個,叫道:"二哥,你也攙住一個。"果然攙住,落下云頭,徑至草舍門外。三藏見了,就念《緊箍兒咒》,二人一起叫苦道:"我們這等苦斗,你還咒我怎的?莫念!莫念!"那長老本心慈善,遂住了口不念,卻也不認得真假。他兩個掙脫手,依然又打。這大圣道:"兄弟們,保著師父,等我與他打到閻王前折辨去也!"
那行者也如此說,二人抓抓挜挜,須臾又不見了。八戒道:"沙僧,你既到水簾洞,看見假八戒挑著行李,怎么不搶將來?"沙僧道:"那妖精見我使寶杖打他假沙僧,他就亂圍上來要拿,是我顧性命走了。及告菩薩,與行者復至洞口,他兩個打在空中,是我去掀翻他的石凳,打散他的小妖,只見一股瀑布泉水流,竟不知洞門開在何處,尋不著行李,所以空手回復師命也。"八戒道:"你原來不曉得。我前年請他去時,先在洞門外相見,后被我說泛了他,他就跳下,去洞里換衣來時,我看見他將身往水里一鉆,那一股瀑布水流,就是洞門。想必那怪將我們包袱收在那里面也。"三藏道:"你既知此門,你可趁他都不在家,可先到他洞里取出包袱,我們往西天去罷。他就來,我也不用他了。"八戒道:"我去。"沙僧說:"二哥,他那洞前有千數小猴,你一人恐弄他不過,反為不美。"八戒笑道:"不怕!不怕!"急出門,縱著云霧,徑上花果山尋取行李不題。
卻說那兩個行者又打嚷到陰山背后,唬得那滿山鬼戰(zhàn)戰(zhàn)兢兢,藏藏躲躲。有先跑的,撞入陰司門里,報上森羅寶殿道:"大王,背陰山上,有兩個齊天大圣打得來也!"慌得那第一殿秦廣王傳報與二殿楚江王、三殿宋帝王、四殿卞城王,五殿閻羅王、六殿平等王、七殿泰山王、八殿都市王、九殿忤官王、十殿轉輪王。一殿轉一殿,霎時間,十王會齊,又著人飛報與地藏王。盡在森羅殿上,點聚陰兵,等擒真假。只聽得那強風滾滾,慘霧漫漫,二行者一翻一滾的,打至森羅殿下。
陰君近前擋住道:"大圣有何事,鬧我幽冥?"這大圣道:"我因保唐僧西天取經,路過西梁國,至一山,有強賊截劫我?guī),是老孫打死幾個,師父怪我,把我逐回。我隨到南海菩薩處訴告,不知那妖精怎么就綽著口氣,假變作我的模樣,在半路上打倒師父,搶奪了行李。師弟沙僧,向我本山取討包袱,這妖假立師名,要往西天取經。沙僧跑遁至南海見菩薩,我正在側,他備說原因,菩薩又命我同他至花果山觀看,果被這廝占了我巢穴。我與他爭辨到菩薩處,其實相貌、言語等俱一般,菩薩也難辨真假。又與這廝打上天堂,眾神亦果難辨,因見我?guī),我(guī)熌睢毒o箍咒》試驗,與我一般疼痛。故此鬧至幽冥,望陰君與我查看生死簿,見假行者是何出身,快早追他魂魄,免教二心沌亂。"那怪亦如此說一遍。陰君聞言,即喚管簿判官一一從頭查勘,更無個假行者之名。再看毛蟲文簿,那猴子一百三十條已是孫大圣幼年得道之時,大鬧陰司,消死名一筆勾之,自后來凡是猴屬,盡無名號。查勘畢當殿回報,陰君各執(zhí)笏對行者說:"大圣,幽冥處既無名號可查,你還到陽間去折辨。"
正說處,只聽得地藏王菩薩道:"且住!且住!等我著諦聽與你聽個真假。"原來那諦聽是地藏菩薩經案下伏的一個獸名。他若伏在地下,一霎時,將四大部洲山川社稷、洞天福地之間,蠃蟲鱗蟲毛蟲羽蟲昆蟲,天仙地仙神仙人仙鬼仙可以顧鑒善惡,察聽賢愚。那獸奉地藏鈞旨,就于森羅庭院之中,俯伏在地,須臾抬起頭來,對地藏道:"怪名雖有,但不可當面說破,又不能助力擒他。"地藏道:"當面說出便怎么?"諦聽道:"當面說出,恐妖精惡發(fā),搔擾寶殿,致令陰府不安。"又問:"何為不能助力擒拿?"諦聽道:"妖精神通,與孫大圣無二。幽冥之神,能有多少法力?故此不能擒拿。"地藏道:"似這般怎生祛除?"諦聽言:"佛法無邊。"地藏早已省悟,即對行者道:"你兩個形容如一,神通無二,若要辨明,須到雷音寺釋迦如來那里,方得明白。"兩個一起嚷道:"說的是!說的是!我和你西天佛祖之前折辨去!"那十殿陰君送出,謝了地藏,回上翠云宮,著鬼使閉了幽冥關隘不題。
看那兩個行者,飛云奔霧,打上西天。有詩為證,詩曰:
人有二心生禍災,天涯海角致疑猜。
欲思寶馬三公位,又憶金鑾一品臺。
南征北討無休歇,東擋西除未定哉。
禪門須學無心訣,靜養(yǎng)嬰兒結圣胎。
他兩個在那半空里,扯扯拉拉,抓抓挜挜,且行且斗,直嚷至大西天靈鷲仙山雷音寶剎之外。早見那四大菩薩、八大金剛、五百阿羅、三千揭諦、比丘尼、比丘僧、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諸大圣眾,都到七寶蓮臺之下,各聽如來說法。那如來正講到這:
不有中有,不無中無。不色中色,不空中空。非有為有,非無為無。非色為色,非空為空?占词强,色即是色。色無定色,色即是空?諢o定空,空即是色。知空不空,知色不色。名為照了,始達妙音。
概眾稽首皈依,流通誦讀之際,如來降天花普散繽紛,即離寶座,對大眾道:"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競斗而來也。"
大眾舉目看之,果是兩個行者,吆天喝地,打至雷音勝境;诺媚前舜蠼饎偵锨皳踝〉溃"汝等欲往那里去?"這大圣道:"妖精變作我的模樣,欲至寶蓮臺下,煩如來為我辨?zhèn)虛實也。"眾金剛抵擋不住,直嚷至臺下,跪于佛祖之前拜告道:"弟子保護唐僧,來造寶山,求取真經,一路上煉魔縛怪,不知費了多少精神。前至中途,偶遇強徒劫擄,委是弟子二次打傷幾人,師父怪我趕回,不容同拜如來金身。弟子無奈,只得投奔南海,見觀音訴苦。不期這個妖精,假變弟子聲音相貌,將師父打倒,把行李搶去。師弟悟凈尋至我山,被這妖假捏巧言,說有真僧取經之故。悟凈脫身至南海,備說詳細。觀音知之,遂令弟子同悟凈再至我山。因此,兩人比并真假,打至南海,又打到天宮,又曾打見唐僧,打見冥府,俱莫能辨認。故此大膽輕造,千乞大開方便之門,廣垂慈憫之念,與弟子辨明邪正,庶好保護唐僧親拜金身,取經回東土,永揚大教。"大眾聽他兩張口一樣聲俱說一遍,眾亦莫辨,惟如來則通知之。正欲道破,忽見南下彩云之間,來了觀音,參拜我佛。
我佛合掌道:"觀音尊者,你看那兩個行者,誰是真假?"菩薩道:"前日在弟子荒境,委不能辨。他又至天宮地府,亦俱難認,特來拜告如來,千萬與他辨明辨明。"如來笑道:"汝等法力廣大,只能普閱周天之事,不能遍識周天之物,亦不能廣會周天之種類也。"菩薩又請示周天種類,如來才道:"周天之內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蟲,乃蠃鱗毛羽昆。這廝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蠃非鱗非毛非羽非昆。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類之種。"菩薩道:"敢問是那四猴?"如來道:"第一是靈明石猴,通變化,識天時,知地利,移星換斗。第二是赤尻馬猴,曉陰陽,會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第三是通臂猿猴,拿日月,縮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第四是六耳獼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萬物皆明。此四猴者,不入十類之種,不達兩間之名。我觀假悟空乃六耳獼猴也。此猴若立一處,能知千里外之事,凡人說話,亦能知之,故此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萬物皆明。與真悟空同象同音者,六耳獼猴也。"
那獼猴聞得如來說出他的本象,膽戰(zhàn)心驚,急縱身,跳起來就走。如來見他走時,即令大眾下手,早有四菩薩、八金剛、五百阿羅、三千揭諦、比丘僧、比丘尼、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觀音、木叉,一起圍繞。孫大圣也要上前,如來道:"悟空休動手,待我與你擒他。"那獼猴毛骨悚然,料著難脫,即忙搖身一變,變作個蜜蜂兒,往上便飛。如來將金缽盂撇起去,正蓋著那蜂兒,落下來。大眾不知,以為走了,如來笑云:"大眾休言,妖精未走,見在我這缽盂之下。"大眾一發(fā)上前,把缽盂揭起,果然見了本象,是一個六耳獼猴。孫大圣忍不住,輪起鐵棒,劈頭一下打死,至今絕此一種。如來不忍,道聲:"善哉!善哉!"大圣道:"如來不該慈憫他,他打傷我?guī)煾福瑩寠Z我包袱,依律問他個得財傷人,白晝搶奪,也該個斬罪哩!"如來道:"你自快去保護唐僧來此求經罷。"大圣叩頭謝道:"上告如來得知,那師父定是不要我,我此去,若不收留,卻不又勞一番神思!望如來方便,把松箍兒咒念一念,褪下這個金箍,交還如來,放我還俗去罷。"如來道:"你休亂想,切莫放刁。我教觀音送你去,不怕他不收。好生保護他去,那時功成歸極樂,汝亦坐蓮臺。"
那觀音在旁聽說,即合掌謝了圣恩,領悟空,輒駕云而去,隨后木叉行者、白鸚哥,一同趕上。不多時,到了中途草舍人家,沙和尚看見,急請師父拜門迎接。菩薩道:"唐僧,前日打你的,乃假行者六耳獼猴也,幸如來知識,已被悟空打死。你今須是收留悟空,一路上魔障未消,須得他保護你,才得到靈山,見佛取經,再休嗔怪。"三藏叩頭道:"謹遵教旨。"
正拜謝時,只聽得正東上狂風滾滾,眾目視之,乃豬八戒背著兩個包袱,駕風而至。呆子見了菩薩,倒身下拜道:"弟子前日別了師父至花果山水簾洞尋得包袱,果見一個假唐僧假八戒,都被弟子打死,原是兩個猴身。卻入里,方尋著包袱,當時查點,一物不少。卻駕風轉此,更不知兩行者下落如何。"菩薩把如來識怪之事,說了一遍。那呆子十分歡喜,稱謝不盡。師徒們拜謝了,菩薩回海,卻都照舊合意同心,洗冤解怒。又謝了那村舍人家,整束行囊馬匹,找大路而西。正是:
中道分離亂五行,降妖聚會合元明。
神歸心舍禪方定,六識祛降丹自成。
畢竟這去,不知三藏幾時得面佛求經,且聽下回分解。
【西游記簡介】相關文章:
西游記簡介50字(精選十篇)10-06
張自忠簡介10-06
賓館簡介10-05
屈原簡介10-05
普希金簡介10-06
魏征簡介07-31
華山簡介10-06
楊紅櫻簡介10-06
班超簡介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