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學設計(通用5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zhì)量。你知道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學設計 篇1
教材簡析
中國民居具有古老而獨特的魅力,是中華文明的寶貴遺產(chǎn),體現(xiàn)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這篇課文是寫我國地方民居的說明文,介紹了特色鮮明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語言簡練準確、平實質(zhì)樸又生動形象,這是課文兩篇短文在表達上的共同特點。作者運用舉例子、列數(shù)字、作比較、打比方等多種說明方法,通俗、生動、準確地對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的特點加以說明,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均較強。
設計意圖
本文是一篇說明文,《語文課程標準》在小學高段閱讀目標部分指出:“閱讀說明性文章,了解文章基本的說明方法”,六年級的學生也具備了較高的自學能力,在教學中,重點是要引導學生把近六年學習的閱讀方法運用到讀和悟中。根據(jù)余映潮板塊式教學思路,把教學設計成三個板塊:初讀,了解課文內(nèi)容——再讀,體會民居特點——研讀,領悟說明方法。
學習目標
1、讀讀記記“和睦、酷熱、蜂擁而至”等詞語。
2、默讀課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樓的鮮明特色,體會中華傳統(tǒng)民居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
3、學習課文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的描述,積累語言,領悟表達方法。
4、學習對比閱讀的閱讀方法。
教學重難點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樓的特點,學習列數(shù)字、打比方、舉例子的說明方法。
課前準備
1、關于土樓和竹樓的圖片
2、一組中國民居郵票圖片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課(3分鐘)
1、出示民居郵票一組,說說你認識其中的哪些民居。
2、介紹民居:民居是建筑中最早出現(xiàn)的類型,是中國建筑史上對民間居住建筑物的習慣稱呼,作為住房的民居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建筑中占有極為重要的位置。我國的民居建筑是千百年來勞動人民用自己勤勞智慧的雙手,在適應與改造大自然的漫長歲月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由于我國幅員廣闊,各地區(qū)的自然地理條件不同,56個民族風格與傳統(tǒng)各異,生產(chǎn)和生活各具特色,建筑材料千差萬別,使我國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創(chuàng)造性。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其中的兩個。(板書課題)
二、授課
板塊一:初讀,了解課文內(nèi)容(7分鐘)
1、自由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讀后劃出不懂的詞句。
2、先利用工具書或聯(lián)系上下文自己解決不懂的詞句,再同桌交流。
3、默讀課文,思考: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各有什么特點。
4、初步交流閱讀感受,并分別用一個詞形容它們給你留下的印象。
梳理整理:客家民居──世界民居奇葩,傣家竹樓──綠色之家。
板塊二:再讀,體會民居特點(14分鐘)
1、將全班同學分為甲組、乙組,分別學習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從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狀結(jié)構(gòu)、文化內(nèi)涵幾方面思考,客家民居為什么被譽為“世界民居的奇葩”?傣家竹樓與眾不同之處在哪?
2、先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讀后整理,可以采用列表格、在文中劃主要詞句、標感受、列提綱等方法。
3、集體交流,感受民居特色。
交流“客家民居”特點:
、儆杉捉M代表介紹“客家民居”的特點,其他組員補充。
、谝医M成員針對甲組介紹情況質(zhì)疑,甲組成員答疑。
交流“傣家竹樓”特點:
、儆梢医M組代表介紹“客家民居”的特點,其他組員補充。
②甲組成員針對乙組介紹情況質(zhì)疑,乙組成員答疑。
板塊三:研讀,領悟說明方法(11分鐘)
1、默讀課文,思考:作者介紹民居特點時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2、集體交流,要求:結(jié)合文中語句舉例談說明方法,并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主要的說明方法列舉如下:
①列數(shù)字:“……夯筑起墻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樓!保ň唧w可感)
②打比方:“它們大多為三至六層樓,一百至二百間房屋如橘瓣狀排列,布局均勻,宏偉壯觀!保ㄐ蜗笾庇^)
、垡觅Y料:“按照傳統(tǒng)習俗,先要選好地方,打好地基……”(充實具體)
、芘e例子:“比如,許多房屋大門上刻著這樣的正楷對聯(lián):‘承前祖德勤和儉,啟后子孫讀與耕’,表現(xiàn)了先輩希望子孫和睦相處、勤儉持家的愿望”(真實可信)
三、結(jié)課(5分鐘)
1、兩篇短文在表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或不同之處?
2、選擇你感興趣的一枚民居郵票,上網(wǎng)查詢有關資料,了解民居的成因、建筑特色、流傳價值和與之相關的歷史傳說與民間故事,寫一篇說明短文。
板書設計
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傣家竹樓
世界民居奇葩
教學反思
略讀課文是學生獨立閱讀的實踐機會,個體自讀和合作交流是略讀課文學習的重要方式,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重在引導學生通過自主閱讀獲取信息,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能力。
同時,略讀課文作為聯(lián)系課內(nèi)外閱讀的橋梁,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嘗試運用精讀課習得的方法獨立閱讀,并適當向課外拓展、延伸,實現(xiàn)了“大語文”的教學理念。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學設計 篇2
教材分析:
中國古代的園林藝術與中國古代宮殿建筑同樣顯示出鮮明的民族特色和高度的藝術成就的,它不僅具有悠久的歷史和高度的成就,而且獨樹一幟,自成體系,與歐洲、阿拉伯園林藝術并稱世界三大園林體系。中國的園林,既是作為一種物質(zhì)財富滿足人們的生活要求,又是作為一種藝術的綜合體滿足人們精神上的需要而出現(xiàn)的,園林建筑體現(xiàn)的是“人與自然相親和的思想傳統(tǒng)”;我國民居建筑表現(xiàn)出強烈的民族特點和濃厚的地方色彩,顯示出豐富多彩的藝術面貌,體現(xiàn)“長幼有序的倫理觀念”,主要是實用性。
教材中第一段先對中國園林的地位、起源、特征加以概括的說明;第二段對中國園林的分類、設計思想、藝術手法作了介紹;第三段講的是欣賞方法與欣賞要點;然后是分別介紹拙政園、網(wǎng)師園、圓明園與頤和園。
民居建筑一節(jié),首先強調(diào)了其實用性及民居的分類,然后對南、北及少數(shù)民族民居分別加以概括的介紹。
對我國園林與民居的欣賞有助于提高學生對園林、民居建筑知識的積累以及對于建筑的審美的提高
教學目的:
1. 使學生對中國園林藝術與民居建筑有基本的了解;
2. 通過對園林與民居形式上的分析研究,總結(jié)出其精神內(nèi)涵,提高欣賞的能力;
3. 通過了解中國傳統(tǒng)園林藝術的設計思想對現(xiàn)代環(huán)保意識的影響,提高民族自豪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1. 了解園林與民居建筑藝術的思想內(nèi)涵及實質(zhì);
2. 初步掌握欣賞園林與民居的方法,通過直觀的建筑實體,分析出象征的意義;
3. 中國園林藝術對現(xiàn)代環(huán)保思想的影響。
教學方法:
講解、討論、提問、欣賞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讓學生欣賞一組本地園林的圖片,吸引注意力,常熟是唯一一座縣級市園林城市。
進入課題“園林與民居”。讓學生觀看短片(蘇州園林),針對短片提問:我國園林的主要特色是什么? 自然山水風景園
我國園林有哪些主要類型? 皇家園林、私家園林、風景園林
我國的四大名園是什么? 拙政園、留園、頤和園、避暑山莊
對南方園林的代表——蘇州園林拙政園的圖片進行欣賞,以及北方園林的代表——北京頤和園的圖片欣賞,在欣賞過程中穿插講解。(或讓去過園林的學生談談感受,并介紹游園的經(jīng)歷)
。ń處熤v解)中國園林最早見于史籍記載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紀西周的靈囿(“囿”是中國古代供帝王貴族進行狩獵、游樂的一種園林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年的歷史。隨著社會的進步,中國園林逐漸形成獨特的民族形式,自成體系。它的主要特點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與自然美巧妙地結(jié)合起來,創(chuàng)造了獨樹一幟的自然山水式園林。由于文人參與園林的建設,中國古代的園林充滿了文人氣息和詩情畫意!霸娗楫嬕狻笔侵袊鴪@林的精髓,也是造園藝術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為達到這一目的。造園藝術家常利用古人詩文與造景的結(jié)合。我們剛才欣賞的短片中的蘇州園林就是典型的代表。我們再來看一些有關園林的圖片。(顯示遠香堂圖片)取宋周敦頤《愛蓮說》中“香遠益清”之意,提為遠香堂。水中遍植荷花,因荷得名。夏日池中荷風撲面,清香遠送,是賞荷佳處,園主借花自喻,表達其高尚的情操。
(顯示“香洲”圖片)香洲為“舫”式結(jié)構(gòu),有兩層艙樓,用的是屈原筆下“芳洲”的典故《楚辭》中有“采芳洲兮杜若,將以遺兮下女”的句子,古時常以香草來比喻清高之士,此處以荷花景觀來喻意香草,船頭是臺,前艙是亭,中艙為榭,船尾是閣。(顯示圖片“小飛虹”)是蘇州園林中唯一的廊橋,取南北朝宋代鮑昭《白云》詩“飛虹眺秦河,泛霧弄輕弦”而命名。朱紅色橋欄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飛虹,古人以虹喻橋。
。@示與誰同坐軒圖片)蘇州拙政園“與誰同座軒”:取蘇軾詞“與誰同座,明月清風我”之句為名。蘇軾詞的原意是標榜清高不群,這里只借以寫景,使意境更為豐富。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以示其志之清高。
。ㄖ袊鴪@林藝術的最高境界是講究自然天成,不露人工斧鑿的痕跡。它的最大特點是一切要按自然美的規(guī)律來安排(尊重自然規(guī)律,屋內(nèi)的柱子的朝向按照樹木在自然界的狀態(tài))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要求人們要尊重自然規(guī)律的法則,不要橫加干涉自然法則。園林主要是摹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來建造自然的景色,中國古代園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花木以及建筑等融為一體的游賞環(huán)境。以自然與人工的關系來劃分可分為風景園林和城市園林。風景園林是在較廣闊的自然環(huán)境中點綴少量人工建筑,如,頤和園,而城市園林則是在人工建筑的環(huán)境中布置山池、花木等自然景觀,如,蘇州園林。分的細一點則,它主要有三種類型:一種是面積較大、氣派宏偉的皇家園林,如清代的圓明園、現(xiàn)存的北京頤和園等;另一種是規(guī)模較小的私家園林,園林風格因園主的情趣而異,如蘇州的拙政園、網(wǎng)師園等。還有一種是城郊風景區(qū)和山林名勝,如杭州西湖、昆明西山滇池等。這種園林規(guī)模也較大,多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景物融為一體。這三種類型的園林中以前一、二種藝術成就最高,集中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的特點和精華。但萬變不離其中,都是模仿自然,建筑隱于自然山水環(huán)境中。)
小組討論:
我國的園林建筑有哪些特征?南北方園林建筑有哪些區(qū)別?(提示:都有哪些要素構(gòu)成?建造的目的是什么?規(guī)模怎樣?)
我國園林的特征:
1.取法自然,高于自然,容自然美與建筑美為一體,以詩情畫意的傳統(tǒng)作為創(chuàng)作方法。
2.為了滿足封建統(tǒng)治階級和文人士大夫游憩生活的需要而興起和發(fā)展的,滲透著封建文人的藝術情趣
3.都凝聚著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
4.劃分景區(qū)和空間,善于“借景”
5.追求寓情于景、觸景生情的藝術境界
要素:
園林少不了建筑,建筑在東西放園林中扮演的角色不同,西方古典園林的布局中,建筑占主導,園林是延伸部分,服從于建筑,使園林“建筑化”,建筑是孤立的,無須同園林互相滲透。中國園林的布局中,園林統(tǒng)帥建筑,巧妙地使山石流水,花草樹木滲透到建筑中去,迫使建筑園林化,要求建筑隨高就低,因山就勢,自然敞開,使建筑本身與自然融為一體。
中國古代向來把園林看成是一首詩或一幅畫,而不是單純的土木工程,它巧妙地將詩畫藝術與園林熔于一爐,如建筑上的匾額、雕塑等。詩畫與園林作品不僅贊賞自然本身的形態(tài)美,而且更注重自然的內(nèi)在美,將自然“人格”化,認為松柏延年、荷花廉潔、翠竹虛心,巖石堅貞,都和人的情感相聯(lián)系。竹影花影、風聲雨聲、陽光月光、茶香花香都能激起人們的情感和豐富的聯(lián)想
山水地形:山是永恒穩(wěn)定的象征,大園山大,主山多是土山,山石用在重點部位稱“山骨”,小園山小,可全用山石堆疊;水是智慧和廉潔的象征,水從山泉流出,通過曲折的溪澗最后匯成大池,成為園林的主體水面
花草樹木:富有生機,象征著欣欣向榮;ú輼淠臼亲匀皇降,講究意境,花木種類的選擇都要順應地形、朝向等自然氣候條件與植物的生長習慣,同時特別注意保留原有的古樹和植被,使之成為全園植物的骨干。
園路建筑:“曲徑通幽”建筑分散在自然要素之中,與自然的景物交織在一起。園中的主要建筑往往和主山池相對,自然景色最集中的地方往往有點景和觀景的建筑。建筑和園路還起著分隔空間和組織游覽路線的作用。
園林中的對景和借景:
對景:中國園林講究的是“步移景異”隨著人的走動,景物就不斷地變換。在中國園林中,最好的景點往往置于最有利的地勢上,而且有最好的自然環(huán)境作襯托,在游覽路線最適于停留的地方便是賞景的最佳位置,在景點多的園林中,各個景點常互為對景。有時為了強調(diào)對景中最精彩的部分,還利用門洞、窗洞或建筑的間隙把對景框起來
借景:把園外的佳境,通過精心選擇和剪裁,收納到園林中來,擴大空間感。借景有多種形式:
遠借 如,拙政園“依虹亭”、“菏風四面亭”借園外北寺塔
鄰借 如,頤和園漏窗,信步間透過一個個窗洞,就能“步移景異”地欣賞到一幅不同的畫面
仰借、俯借則是觀賞的角度不同,如,晴空萬里,春江漁火
應時而借,一日之間的疏影移動,晨曦殘陽
借景還可引申為借聲、借香等等。
園林的景的欣賞
靜觀(類似欣賞一幅幅圖片)
所謂“靜觀”是庭院中人能夠駐足的觀賞點,在可停息的小亭里、坐椅上留住人,使人能對四周的景觀仔細觀賞。因其視點與景物的位置不變,眼前猶如出現(xiàn)一幅立體的風景畫,整個畫面就象一幅靜態(tài)圖畫,造景就是有意識地安排視線范圍內(nèi)的主景、配景、前景、中景和遠景,盡可能使畫面向縱橫發(fā)展。
在中國古典園林中還常常通過各式洞門或通過各式窗戶及各種漏窗,透過門框或窗框,透過門,空間相互聯(lián)系、滲透,使空間感覺更為深遠,使畫的境界更生動、更深邃,耐看、耐尋思,讓人回味。
動觀(類似欣賞短片)
所謂動觀,是通過一定的行走的路線,把不同的景組成連續(xù)的景觀序列,隨著人的移布,景色不斷地發(fā)生變化,因其視點與景物相對位移,猶如觀看一幅長卷圖畫,一景一景不斷闖入眼簾,成為一種動態(tài)的連續(xù)構(gòu)圖,獲得良好的動觀效果。西方"流動空間"的理論和東方"空間分隔"的理論都異曲同工地創(chuàng)造出庭園步移景異的景色。
尤其在中國的古典園林中,蘇州一批面積狹小的私家庭園采用了曲徑通幽的表現(xiàn)手法,將動觀的景色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庭園造景有如撰文畫畫,有法而無定式。同一景色畫家可用不同筆法表現(xiàn)之,攝影師可從不同角度拍攝之,同一園林也可用不同構(gòu)思設計之。幾百座江南庭園千變?nèi)f化,各有所妙。故園林造景能有獨特的立意,做到雖有人作,宛自天開的意境就可稱為佳作。
每個庭園造景時,不可忽視動觀和靜觀的景色,通常狹小的庭園應以靜觀為主,動觀為輔。遵循"小中見大"的原理,創(chuàng)造出"有限中見無限"的美景,更重視障景、框景、借景等手法的應用。在相對較大的庭園中,應以動觀為主,靜觀為輔,更應注重空間的分割,通過對景,夾景、添景等各種形式,造成或開郎,或收斂,或幽深,或明暢的空間,使景色更為豐富。 在現(xiàn)代的庭園造景中,研究植物高低、色彩、質(zhì)感、動勢等的配置,組成優(yōu)美的焦點景觀,將會是更為重要的課題。
引導學生總結(jié):園林藝術作為中國封建文化的一部分,是為滿足封建統(tǒng)治階級和文人士大夫游憩生活的需要而興起和發(fā)展的,滲透著封建文人的藝術情趣,這些文化遺產(chǎn),又是勞動人民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的結(jié)晶。中國園林,取法自然,高于自然,融建筑美與自然美為一體,以詩情畫意的傳統(tǒng)作為創(chuàng)作方法,至今仍值得借鑒、繼承和發(fā)揚。
欣賞了我國的園林建筑之后,我們再來看一下我國的民居建筑(顯示一組民居圖片),將各地的民居建筑進行對比,概括我國民居建筑的特點:(結(jié)合圖片進行講解)
? 平面形式豐富,空間組合多變
?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 造型樸實,群體和諧,環(huán)境優(yōu)美
? 鮮明的民族特色
(新疆喀什地區(qū)天旱少雨,居民喜愛戶外生活,院落四周設廊,廊下砌土坑,上鋪地毯,是平時待客及家人活動之處。
福建永定縣古竹鄉(xiāng)圓土樓,為自衛(wèi)防御而形成的一種封閉型聚居環(huán)形大樓,外墻用土造,厚達一米多,大樓一般為一環(huán),高2~4層,每層16間,多的有32開間,內(nèi)部各間有回廊相連,外部下層不開窗,第三、四層開小窗。)
北方寒冷,人口相對少——多四合院、三合院,空間大些
南方炎熱多雨,人口密集——住宅緊湊,多為樓房
少數(shù)民族由于安全因素——以族為單位,居住大型集團住宅,形成各種形狀的土摟,便于防御
民居建筑的實用性大于精神性追求。
課后思考題:
l 請舉例說說中國道家思想對中國園林的影響,以及它對現(xiàn)代環(huán)保意識的影響?
l 當今各高樓大廈拔地而起,現(xiàn)代建筑越來越多,他們同園林建筑、民居建筑能不能相融合?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學設計 篇3
活動目標:
1.學會用遮擋的作畫技巧大膽構(gòu)畫江南民居并進行合理布局。
2.領略江南民居層疊、黑白相間、錯落有致的建筑風格。
3.激發(fā)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活動準備:
1.視頻:《江南民居》。
2.房子操作卡人手一份,黑色畫筆、畫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觀看視頻,感受江南民居之美。
1.師:老師拍了很多房子的照片,你們想看嗎?
提出要求:請小朋友仔細地看一看,照片里的房子是什么樣子的。
幼兒回答。(白墻、黑瓦、高高低低、屋頂)
2.引導幼兒觀察房子間的遮擋現(xiàn)象。
師:小朋友看一看,你能數(shù)出這里有幾幢房子嗎?
提問:為什么會數(shù)不清楚呢?
小結(jié):許多的`房子層層疊疊,互相遮擋,有的我們只能看見一部分,所以數(shù)不清。
總結(jié):這些黑白相間、高高低低、層層疊疊、錯落有致的房子有個好聽的名字,叫江南民居,美麗極了。
二、探索操作,感受房子間的遮擋關系。
1.介紹材料,提出操作要求。
師:現(xiàn)在,老師想請你們當回小小設計師,把這些江南民居都規(guī)劃在景區(qū)的這塊空地內(nèi),擺一擺,讓他們緊緊地靠在一起,層層疊疊、錯落有致。
2.觀察操作結(jié)果,進一步感受遮擋關系。
展示幼兒操作材料,師:你覺得他規(guī)劃的景區(qū)怎么樣呢?哪些房子被遮擋了?誰擋住了誰?
三、幼兒操作,大膽構(gòu)畫孩子眼中的江南民居。
1.示范遮擋。
師:景區(qū)規(guī)劃好了,開工啦!想請小朋友來做做建筑師,愿意嗎?
出示已有兩幢房子的畫面,著重勾畫出有遮擋現(xiàn)象的房子。
師:看,前面已經(jīng)造了兩幢房子了,我們想造更多的房子,你覺得還可以造在哪里呢?
。ń處熐‘斒痉叮。
2.幼兒操作。
師:把你看到過的美麗的江南民居造出來吧,造的時候要注意先造前面的房子,讓更多的房子緊緊地靠在一起,層層疊疊,錯落有致。
四、展示評價,領略江南民居之美。
師:請已經(jīng)完成的建筑師們把房子放到景區(qū)里來吧!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說說你最喜歡哪些房子,為什么?
活動延伸:
師:建筑師們造的江南民居真漂亮,我們把它放到外面,讓更多的人來欣賞吧!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學設計 篇4
知識與能力:
讀讀記記“騷擾、偏僻、魅力、清風徐來、和睦相處、勤儉持家、秩序井然、遮天蓋地、宏偉壯觀、別致美觀、蜂擁而至、安然無恙、崇山峻嶺”等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有感情朗讀課文,學習課文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的描述,積累語言,領悟表達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讓學生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的特色及民風民俗,激起對民俗文化探究的興趣;
教學重點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樓的特點
教學難點學習列數(shù)字、打比方、舉例子的.說明方法。
課前準備課件各地民居的圖片及資料
教學過程
一、預習探究
1、導入新課
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藝術形式上百花盛開,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看圖片,猜猜這是哪個地方的民居?(播放課件:如上海石庫門、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樓等)這些五花八門的房子,真有點令人眼花繚亂了,這節(jié)課,我們就走進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去參觀領略一番。(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有著怎樣的特點,請同學們帶著這樣的問題自由通讀全文,要求讀準每個字的字音?纯茨阕x懂了什么,有什么疑問,在書上標記一下。
看圖認識各地民居,欣賞民居的多彩。
自由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二、合作交流
1、出示詞語認讀:
閩西南粵東北 奇葩 騷擾 夯筑 竹篾 布局均勻 風雨侵蝕
安然無恙
和睦相處勤儉持家 秩序井然 遮天蓋地 清風徐來 蜂擁而來
家道興旺
承前祖德勤和儉、啟后子孫讀與耕 多起竹樓,傍水而居
樹滿寨,花滿園
2、初步交流閱讀感受,并分別用一個詞形容它們給你留下的印象。
梳理整理:
客家民居──世界民居奇葩。
傣家竹樓──綠色之家。
1、交流本課生字新詞。
2、交流讀課文收獲。
三、品讀領悟
1.將全班同學分為甲、乙兩大組,分別研讀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研讀要求如下:
、傺芯績(nèi)容:
從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狀結(jié)構(gòu)、文化內(nèi)涵幾方面思考,客家民居為什么被譽為“世界民居的奇葩”?
從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狀結(jié)構(gòu)、文化內(nèi)涵幾方面思考,傣家竹樓與眾不同之處在哪?
②研讀方法:
先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讀后整理,可以采用列表格、在文中劃主要詞句、標感受、列提綱等方法。
2.四人一小組交流整理結(jié)果,推選代表準備介紹客家、傣家民居。
3、集體交流,感受民居特色。
(1)交流“客家民居”特點。
、儆杉捉M代表介紹“客家民居”的特點,其他組員補充。
、谝医M成員針對甲組介紹情況質(zhì)疑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學設計 篇5
一、教材解讀
中國民居具有古老而獨特的魅力,是中華文明的寶貴遺產(chǎn),體現(xiàn)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這篇課文是寫我國地方民居的說明文,介紹了特色鮮明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
客家民居
客家民居是中國南方山區(qū)的建筑奇葩,它那獨特的風格吸引了眾多中外學者、游客甚至美國的軍事專家。
文章首先概括介紹客家民居特點、所在的位置和環(huán)境,以及在世界民居中的地位:其樣式是“圓形圍屋或土樓”,“點綴”說明地處偏僻的山區(qū),“世界民居奇葩”是用比喻和比較來說明客家民居在世界民居中的地位。然后,課文詳細介紹了客家民居突出的特點:營壘式的住宅及這樣建造的原因和作用。作者用舉例子、列數(shù)據(jù)、打比方等方法,具體生動地說明了營壘式住宅的建材、外觀和整體布局等特點。緊接著寫圓形圍屋按八卦布局排列及其象征意義。最后寫圓形圍屋內(nèi)部構(gòu)造特點及體現(xiàn)出的民俗文化特征。
二、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騷擾、偏僻、魅力、清風徐來、和睦相處、勤儉持家、秩序井然、遮天蓋地、宏偉壯觀、別致美觀、蜂擁而至、安然無恙、崇山峻嶺”等詞語。
2.默讀課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樓的鮮明特色,體會中華傳統(tǒng)民居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
3.學習課文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的描述,積累語言,領悟表達方法。
三、教學案例
教學片段
一、整體感知課文,分組側(cè)重研討一種民居
師:我國幅員遼闊,有56個民族,許多地方的民居都特色鮮明。課文為我們介紹了哪些民居?具有什么特色?請同學們把課文默讀一遍,想想自己從中了解到了什么?
生:我知道課文主要介紹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
師:(板書:客家民居傣家竹樓)是的,課文主要給我們介紹了客家和傣族兩個民族的民居。
生:我覺得“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特點都非常鮮明,確實像題目寫的一樣──各具特色。
師:這是我們讀了課文的初步感受。接下來我們分成小組來學習。每個小組在閱讀全文的基礎上,選擇一種民居深入地讀一讀,讀完后再討論討論:這種民居有什么特點?然后做好匯報的準備。
。▽W生分組讀書、討論,準備分工匯報。)
二、交流“客家民居”的特點
師:同學們都準備好了嗎?哪一組先來給大家匯報?
生1:我們小組重點閱讀的是《客家民居》這個部分。我先來給大家談談我們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首先,我們找出了最能反映客家民居特點的語句;然后,我們深入閱讀了這些語句,從中總結(jié)出了客家民居的`特點;最后,我們還研究了客家民居形成這些特點的原因。下面,我來說說我們勾畫的語句。
。1)這就是被譽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2)營壘式住宅。
。3)墻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樓。
。4)一百至二百多間房屋如橘瓣狀排列,布局均勻,宏偉壯觀。
。5)土樓圍成圓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
。6)樓內(nèi)房間大小一模一樣,他們不分貧富、貴賤,每戶人家平等地分到底層至高層各一間房。
我匯報完了,請我們小組的其他同學接著匯報。
生2:我們小組通過對上面這些語句的深入研究,發(fā)現(xiàn)了客家民居有這些特點:第一點,他們的房屋是“營壘式”的。我們剛才查了詞典,“營壘”就是軍營和它四周的圍墻。第二點,他們房屋的排列方式很特別,我們平常見到的房子,是一排排并列在一起的,而客家人的房子,如橘瓣狀排列,就是像橘子一樣一瓣瓣地排列成一圈,這個形狀書上的插圖可以看得很清楚。第三點,他們土樓圍成的圓形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我們剛才看了關于“八卦”的注釋,但是我們還是不太明白“八卦布局”是什么樣子的?老師能給我們講講嗎?
師:(拿出一張八卦布局圖)同學們請看,這就是一張八卦布局圖,它也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之一。
生2:謝謝老師,我接著匯報。最后,我們發(fā)現(xiàn)客家民居的第四個特點,他們在分配房屋上非常平等,不分貧富與貴賤,每家人都能平等地分到底層至高層各一間房。這就是我們在合作學習中,總結(jié)出來的客家民居的特點。
生3:我接著說。我們小組在閱讀時,還發(fā)現(xiàn)了客家民居之所以有這些特點,是和他們生活的環(huán)境以及本民族文化分不開的。例如:
第二自然段中講到,“客家人是古代從中原繁盛的地區(qū)遷到南方的。他們的居住地大多在偏僻、邊遠的山區(qū),為了防備盜匪的騷擾和當?shù)厝说呐艛D,便建造了營壘式住宅。”這就是居住的環(huán)境對客家人建筑風格的影響。
還有第三自然段寫到“客家先民崇尚圓形,認為圓是吉祥、幸福和安寧的象征”,第四自然段寫到勤勞善良的客家先民在房屋的分配上,體現(xiàn)了他們團結(jié)、和睦、公正、公平的性格特點。我們覺得,正是生活的環(huán)境和特殊的民族文化,造就了客家先民如此獨特的建筑風格。
師:你們小組合作學習得非常認真和深入,對客家民居的特點了解得非常清楚,分工匯報也非常清晰。這種合作學習的方式值得大家學習。聽了你們小組的介紹,我們感受到,走進客家民居,就真是走進了客家的歷史與生活,走進了客家的傳統(tǒng)文化!
三、了解傣家竹樓的特點
師:那么傣家竹樓有什么特點呢?哪一個小組來匯報?
生4:我們小組經(jīng)過讀書和討論,發(fā)現(xiàn)了傣家竹樓的三個特點。我先匯報第一個特點。請大家看第1自然段,傣家竹樓有“藏在竹林”的特點。
生5:我匯報第二個特點。第2自然段告訴我們,傣家竹樓還有“傍水而居”的特點。主要是因為他們住在亞熱帶,竹樓有利于防酷熱和濕氣。
生6:我匯報第三個特點。第3自然段告訴我們,傣家竹樓還有“樹滿寨,花滿園”的特點。我們小組匯報完了。
師:你們小組在匯報時把三個特點介紹得很清楚,謝謝你們。但是你們匯報的主要是傣家竹樓在環(huán)境方面的特點。竹樓本身有什么特點呢?誰來補充?
生1:我來說說竹樓的整體結(jié)構(gòu)吧。請大家看第3自然段后半部分,“每幢竹樓呈正方形,分上下兩層,樓上住人,樓下關牲口、堆柴禾。竹樓由20至24根柱子支撐!边@里主要用了列數(shù)字的方法,讓我們感受到傣家竹樓結(jié)構(gòu)簡單。還有“屋內(nèi)橫梁穿柱,有的橫梁上雕刻著花紋。離地七八尺處鋪樓板或竹篾,將樓房隔為兩層。以前屋頂是用茅草編織的草排或木片覆蓋,近年來大都改用瓦頂”,從中可以感受到傣家竹樓也有別致美觀的特點。
師:你著重介紹了傣家竹樓“結(jié)構(gòu)簡單,別致美觀”的特點。其他同學還有補充嗎?
生:我來補充。竹樓本身的特點在第4自然段也寫到了,“室內(nèi)通風也很好,坐在室內(nèi),只覺清風徐來,花果飄香。”可見它還有“寬敞和通風很好”的特點。
生:我還要補充。課文最后一段給我們介紹了傣家建造竹樓的風俗:一家蓋房,全村幫忙。這體現(xiàn)了傣族人民的團結(jié)友好,也算是傣族蓋房的一大特點。
師:說得很有道理。這也是傣族文化的象征,是我們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部分。
四、比較兩篇短文表達方法的異同
師:通過兩個小組的合作學習、自學匯報,我們對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的特點有了整體的了解。那么這兩篇短文在表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呢?請同學們把兩篇短文對照起來看看,仔細想想。
。ㄉx,思考,批注。)
生:我覺得兩篇短文把民居的特點介紹得鮮明生動,我似乎親眼看到了客家民居,親自走進了傣家竹樓,就像課文題目一樣,真是“各具特色的民居”呀!
師:我們透過作者的描寫,充分感受到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各具特色”!
生:我發(fā)現(xiàn)兩篇短文都講了民居的形成原因,但原因是不同的?图胰耸菫榱朔纻浔I匪的騷擾和當?shù)厝说呐艛D,所以形成了營壘式住宅;傣家人是為了防酷暑和濕氣,所以建造了風格別致的傣家竹樓。
師:是的,每一種特色的民居都有它形成的原因,我們在搜集資料的時候,除了注意民居的特點,也要留心它們的形成原因。
生:兩篇文章的開頭也截然不同?图颐窬右婚_始就說它被譽為“世界民居奇葩”,使我們想一口氣讀完,看看這是一朵怎樣的“奇葩”。而傣家竹樓的開頭“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進了綠色的世界”,讓我們仿佛跟隨作者來到了傣家竹樓旁邊,一起去慢慢感受它的特點。
師:是啊,文章的開頭方式不同,給讀者的感受就不同。
生:兩篇短文都運用了很多說明方法,比如,列數(shù)字,打比方。
生:我覺得兩篇短文也都通過民居,反映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師:同學們理解得很深入。在習作中,我們也要善于學習和運用作者的表達方法,寫出事物的鮮明特點。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學設計05-29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學設計03-09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學設計14篇04-19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學反思01-15
東北民居日記(精選51篇)09-25
橫店明清民居導游詞01-05
山西民居作文范文(精選27篇)11-08
欣賞與設計教學設計05-24
《頭飾設計》教學設計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