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訪友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tǒng),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yōu)化。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山中訪友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山中訪友教學設計1
學習目標:
一、積累知識
1.作者:李漢榮
2.詞語:湛藍玄奧德高望重津津樂道
二、審美知識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
2、抓住重點語句,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構思;
3、品味體會,感受作者的心境,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審美情操。
三、拓展知識
想象訓練
教學方法:
朗讀、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唐代大詩人賈島在<<尋隱者不遇>>中道“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闭f的是詩人在山中沒有遇到朋友,有位作家李漢榮也到山中訪友,咱們今天來看一下他的結果如何?
(投影課題、作者及制作人)
二、出示目標(投影顯示)
三、檢查預習(投影顯示)
1.注音:湛藍唱和禪心犬吠
2.解釋詞語:玄奧德高望重津津樂道逝川
四、整體感悟
指名讓學生朗讀課文,其他學生帶著問題聽讀課文(投影顯示問題及畫面)。
①作者在山中拜訪了哪些“朋友”?有什么特點?
、谒麕е裁炊Y物去的?
、郾磉_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學生分組討論明確,讓學生從朗讀及畫面中感受美。(投影顯示)
1.作者拜訪的朋友及特點:
古橋——德高望重——古老而堅韌的靈魂;
樹林——知己——我變成了樹;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渾濁;
小溪——妹妹——唱和小詩;
白云——大嫂——天空的護士,使天空返老還童;
瀑布——大哥——天生金嗓子,無回報地從古唱到今;
懸崖——爺爺——給人清凈、無雜念的心境;
云雀——弟弟——純潔少年,從不說是非;
石頭——敲擊——時間的回聲;
落葉——紋理——命運的手相;
小花——采一朵插頭上——悄悄做一會兒女性;
陣雨——俠客吼叫,醉酒的詩人朗誦——感動又嚇人;
老柏樹——慈祥——恩澤、遮雨;
螞蟻———小弟弟——患難兄弟;
歸鳥——伴我披月回家。
2.作者的禮物:面對面送給朋友親切、真誠的問候。
3.作者的感情:字里行間透露出作者與山中朋友之間的親切,表達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五.品讀探究(投影顯示)
1.作者為什么把進山看風景說是“山中訪友”?
2.在作者拜訪的眾多“朋友”中,你最喜歡哪一個?在文中畫出并朗讀,你從中感悟到了什么?
學生合作.討論并畫出朗讀,師生明確:
。保髡甙堰M山看風景說成山中訪友用的是擬人化的法。將古橋、樹木、山泉小溪等景物看成自己的山中朋友,將進山看景說成是山中訪友,是為表達自己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這樣說即使行文生動,又為下文與景物對話作鋪墊。
。玻畬W生找出并朗讀,各抒己見,只要說出喜歡的理由即可.
六.體會感悟
通過學習,你覺得作者對人生有怎樣的思考呢?
學生思考.回答,只要能抓住其中一個景物的特點,展開來談,并言之有理即可.(投影顯示)
a.要愛護大自然,保護人類的朋友——鳥類。
b.做人要有持久而不變的堅韌的靈魂。
c.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眾當中。
d.要淳樸善良,用愛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
e.永遠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七.拓展訓練
與山川草木對話,與花鳥蟲魚對話,到自然中放飛心靈,你的生活中就多了一個朋友,請發(fā)揮你的想象,介紹你所看到的這個朋友。
山中訪友教學設計2
【教學要求】
1、引導學生品味美的語言,領略美的景色,體會美的情感,學會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
。、引領學生親近大自然,熱愛大自然。
【教學重點】
1、變換人稱的寫法。
。、擬人、比喻之美。
。场⒇S富、新奇的想像。
【教法學法】
。、朗讀。
2、評議。
。场⒕毩。
【教學程序】
一、猜讀激趣
《山中訪友》訪什么樣的'朋友?為何訪友?
二、整體感知
。、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哼著小曲,踏著幽徑,進入山中依次訪問了哪些朋友?
。病⒃趺捶Q呼這些朋友?
三、尋幽探微(著重探討3~5節(jié))
。、朗讀訓練:
、 示范朗讀,拋磚引玉:
讀好節(jié)奏、重音、語氣、語調(diào)、感情。
、 練習朗讀,體會琢磨:
把握內(nèi)容,讀出感情。
、 表演朗讀,評議欣賞。
。病㈩I略人稱變換之美:
對比閱讀,思考:用第二人稱寫有什么好處?
。、領略擬人比喻之美:
、 自由朗讀第5節(jié),說說你最喜歡哪句,并談談理由。
、 角色朗讀,讀出情感,讀出個性。
。础⒎聦懢渥樱
仿照本節(jié)的寫法,(調(diào)動想像和聯(lián)想,運用第二人稱)再寫一位山中朋友。
。、將題目改為“山中觀景”行嗎?為什么?
四、課后作業(yè)
一課三練:
。、快樂晉階:6、9、10。
2、生活拓展:春草散章。
山中訪友教學設計3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文章主要內(nèi)容,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寫的境界,激發(fā)學生類似體驗,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學習作者善于運用比喻、擬人、想象等手法來抒發(fā)情感的方法。
4.掌握本課8個生字,理解新詞的意思,摘錄好詞好句。
a案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1)導語:同學們,春風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報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聲有色,有情有意。我們這學期學習的第一組課文,將帶領我們投入大自然的懷抱,領略大自然的風姿,傾聽大自然的聲音,與大自然互訴心聲、交流感受。
。2)揭題:今天,我們首先跟著一位作家,走進山林,去拜訪他的朋友。請同學們一起讀課題。
。3)看課題猜猜,作者拜訪的會是怎樣一位朋友?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作者去山中拜訪的朋友到底是誰呢?請同學們自由輕聲讀課文。
。2)讀后交流,了解大意。
讀通課文,學習字詞
。1)學生自由讀,看誰能把課文讀正確,讀流暢。
(2)誰能把自己讀得最流暢的一段讀給大家聽?
師隨機糾正,重點點撥。
拜訪古橋,朗讀體驗
。1)下面,讓我們跟著作者,一起去拜訪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請同學們一起讀課文第3自然段。
。2)一進山,一眼就看到這座古橋,老朋友相見,作者心里默默地對他訴說些什么呢?請同學們在書上畫出有關句子。
。3)再讀讀畫線的話,體會體會,作者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對古橋訴說的?你是從哪兒感受到的?
。4)交流感受。
結合理解“德高望重”,體會老橋默默無聞、任勞任怨為大家服務的品質(zhì)。
(5)體會寫法。
作者用擬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對老橋的深厚感情,生動地傳達給了我們讀者。
抄寫生字詞語
第二課時
聽寫詞語,復習引入
。1)聽寫詞語。
清爽德高望重吟誦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軀津津樂道精致蘊含奧秘別有深意俠客
。2)引入: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跟隨作者,走進山林去訪友。
讀文感悟,體驗情感
。1)默讀課文第4—7自然段,用橫線劃出,訪問了哪些朋友?
。2)再讀課文,找一找,從哪些描寫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著深厚的感情?
(3)交流感受,隨機教學。
①第4自然段:重點點撥對樹的有關句子的體驗。
讀一讀,體會作者當時人樹相融的感受。
感受幻境,體會寫法。
、诘5自然段:通過朗讀,感受與山中朋友的親熱。
朗讀,讀得親切、熱情,像是在對老朋友打招呼。
體會寫法:排比的句式、擬人的手法。
、鄣6自然段:難點是體驗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從“一朵落花”“一片落葉”“一塊石頭”中,讓我們感覺到生命的輪回、世事的變遷。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只有像作者那樣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
、艿7自然段:一場突如其來的雨,給作者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驚喜,也使我們感受到大自然真是變幻莫測,令人陶醉。
學習首尾,體會寫法
。1)再讀文章的開頭和結尾,你們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清晨進山,到“帶回一路月色”,從這兒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讓我們強烈地感受到了人與自然的那份親密無間。
。2)體會寫法:文章的開頭和結尾,首尾呼應,前后兩次寫到“滿懷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訪友”之行充滿了好心情,
課外延伸,強化體驗
在作者的眼里,這一花一樹,一鳥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們能跟我們說話,能跟我們交流,她們成了我們的朋友,難怪作者進山看景,變成了“山中訪友”。
這種類體驗,你們也有過嗎?和同學交流交流。
背誦積累,提升感悟
選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段落背下來。
(浙江省嵊州市剡山小學陳潔敏)
b案
課前準備
1.古橋的圖片。
2.錄有風聲、雨聲、鳥叫聲、溪流聲等聲響的磁帶或光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創(chuàng)設懸念,揭示課題
①同學們平時都有哪些朋友?會去探訪你的好朋友嗎?
、诮裉煳覀円黄饋韺W一篇跟朋友有關的特殊的文章,文中的作者要探訪的朋友到底是誰呢?
③出示課題《山中訪友》,學生讀題。
④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探訪他的好朋友。
讀通課文,掌握字詞
、俪踝x課文,讀準生字的字音,圈出你認為優(yōu)美的詞語并多讀幾遍。讀通課文,了解大概內(nèi)容。
②交流生字詞的讀法,匯報好詞,集體品讀。
清爽吟誦唱和陡峭挺拔精致奧秘德高望重津津樂道別有深意
、僬l來簡單地說說這篇文章的大致內(nèi)容?
學習“出門”,感受心情
、僮髡咻p裝上路,讀讀課文的一、二自然段,感受他當時的`心情。(心情好;高興)
[/font] ②你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當時心情很好?
出了門,就與微風撞了個滿懷,風中含著露水和梔子花的氣息。早晨,好清爽!
(1)自由地讀讀這句話,感受話中所包蘊著的情意與心情。
。2)理解“與微風撞了個滿懷”的寫法及所包含的韻味。
。3)帶著輕松愉悅激動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不坐車,不邀游伴,也不帶什么禮物,就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踏一條幽徑,獨自去訪問我的朋友。
。1)讀讀這句話,從什么地方最能看出作者的好心情?
“滿懷”是什么意思?與上一句的“滿懷”意思一樣嗎?平時還可以說什么東西是滿懷的?用“滿懷______”練習說話。
。2)帶著滿懷的好心情朗讀這句話。
再讀課文,捕獲感知
、僮髡邘е鴿M懷的好心情出門訪友。請同學們再自由地、放聲地讀讀全文,想想作者去山中訪問了哪些朋友,他是如何看待這些朋友的?
②交流討論。(友好的;他們是真朋摯友;作者是帶著欣賞的眼光在與他的朋友在交流;他們之間感情很真摯……)
精讀課文,感悟深情
、僬埻瑢W們再一次跟隨著作者去探訪他的那些特殊的朋友。認真讀讀第三自然段到文章的最后,想想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跟這些朋友有深厚的感情,可以把你的理解寫在句子的旁邊。
、诮涣魍瑢W們劃出的句子。
那座古橋,是我要拜訪的第一個老朋友。啊,老橋,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這澗水上站了幾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馬渡過對岸,滾滾河水流向遠方,你弓著腰,俯身凝望著那水中的人影、魚影、月影。歲月悠悠,波光明滅,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舊。
。1)自由讀讀第三自然段,想象并說說這座古橋的模樣。出示古橋圖片,思考:作者面對這樣一座古老的石橋他聯(lián)想到了什么?體會這樣寫的好處。(形象地寫出石橋的古老滄桑,暗示了古橋所發(fā)揮的作用,指出了作者對于古橋的一片情深)
(2)讀讀句子,請想象一下,這座古橋在幾百年的歷程之中,他馱過了哪些人,在他的身上曾經(jīng)發(fā)生過了哪些事?
(3)談談你對“歲月悠悠,波光明滅,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舊”這句話的理解。
。4)自由朗讀;指名朗讀;師生共讀。
抄寫詞語,自主背誦
、俪瓕懞幸獙懙淖值脑~語。
瀑布陡峭身軀津津樂道蘊含俠客
、谟心芰Φ耐瑢W將第三自然段熟讀至誦。
第二課時
回顧“朋友”,引入新課
、偕瞎(jié)課我們跟隨著作者去訪問了他的一個老朋友,那座古老的石橋。這節(jié)課讓我們繼續(xù)走入深山去探望我們那些特殊的朋友!
朋友相見,感受情意
①除了“古橋”這位老朋友以外,還探訪了哪些好朋友呢?他們之間情誼如何,你是從哪些語句中感知的?請你們拿起書本,快速地瀏覽一遍。
、诮涣魈骄浚吩u賞讀
有側重地品析下列語句。
走進這片樹林,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露珠與我交換眼神。每一棵樹都是我的知己,它們迎面送來無邊的青翠,每一棵樹都在望著我。
(1)作者在這里用了什么表達方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用朗讀來加深自己的體會。
(2)有感情地朗讀。
我靠在一棵樹上,靜靜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樹。我腳下長出的根須,深深扎進泥土和巖層;頭發(fā)長成樹冠,胳膊變成樹枝,血液變成樹的汁液,在年輪里旋轉、流淌。
。1)默讀,想象作者描寫的情景。
。2)同桌互讀,交流對這段話的體會。
。3)指名匯報對這段話的理解。(豐富的想象;寫出了融入大自然的感受)
。4)帶著自己的體會多讀幾遍。
這山中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
。1)指哪些朋友呢?請熟讀第五自然段。
。2)“哪個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體的朋友替換掉“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么說?(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這山中的瀑布、懸崖、溪流,哪個不是我的朋友?……)
我熱切地跟他們打招呼:你好,清涼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誦著一首小詩,是邀我與你唱和嗎?你好,飛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渾的男高音多么有氣勢。你好,陡峭的懸崖!深深的峽谷襯托著你挺拔的身軀,你高高的額頭上,仿佛刻滿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潔白的身影,讓天空充滿寧靜,變得更加湛藍。喂,淘氣的云雀,嘰嘰喳喳地在談些什么呢?我猜你們津津樂道的,是飛行中看到的好風景。
。1)作者將山中的景物都聯(lián)想成什么了?
。2)通過朗讀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歡快、瀑布的雄渾、懸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潔白和寧靜、云雀的欣喜和歡樂。(播放磁帶,通過聲響帶給學生最真切的感受,促進學生的朗讀感悟。)
。3)面對這我們熱情的招呼,我們這些朋友可能會怎樣回答呢?請選擇一位朋友,將他的回答寫下來。
如:你好,清涼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
山泉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師隨意讀某一位朋友的話,指學生作答。
。4)有感情地朗讀整段話:同桌對讀,師生輪讀。
撿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葉,細數(shù)精致的紋理,看到了它蘊含的生命的奧秘。在它們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這短暫而別有深意的儀式。捧起一塊石頭,輕輕敲擊,我聽見遠古火山爆發(fā)的聲浪,我聽見時間的隆隆回聲。
。1)細讀,思考:作者看到落花與落葉聯(lián)想到了什么?
。2)引導討論:作者從落花、落葉、石頭中體會到了什么?
(3)有感情地朗讀這段文字。
忽然,雷陣雨來了,像有一千個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個醉酒的詩人在云頭吟詠。滿世界都是雨,頭頂?shù)膸r石像為我撐起的巨傘。我站立之處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誰能說這不是天地給我的恩澤?
(1)默讀,提出不懂的問題,互相交流。
。2)雨大嗎?下雨時的情景什么樣子?用一個或幾個詞語來概括一下。(電閃雷鳴、瓢潑大雨等)
。3)如何理解“誰能說這不是天地給我的恩澤”。
。4)齊讀一遍。
作別朋友,臨行寄語
、僮x讀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交流發(fā)現(xiàn)。(作者在山中呆了整整一天;首尾呼應等。)
、趲е昂眯那椤,有感情地讀課文。
升華感情,背誦結課
、偻ㄗx全文,交流:課文為什么以“山中訪友”為題。
、谶x擇自己喜歡的一到三個部分,背誦下來。
山中訪友教學設計4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文章主要內(nèi)容,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寫的境界,激發(fā)學生類似體驗,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學習作者善于運用比喻、擬人、想象等手法來抒發(fā)情感的方法。
4、掌握本課8個生字,理解新詞的意思,摘錄好詞好句。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導語:
同學們,春風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報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聲有色,有情有意。我們這學期學習的第一組課文,將帶領我們投入大自然的懷抱,領略大自然的風姿,傾聽大自然的聲音,與大自然互訴心聲、交流感受。
2、揭題:
今天,我們首先跟著一位作家,走進山林,去拜訪他的朋友。請同學們一起讀課題。
3、看課題猜猜,作者拜訪的會是怎樣一位朋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作者去山中拜訪的朋友到底是誰呢?請同學們自由輕聲讀課文。
2、讀后交流,了解大意。
三、讀通課文,學習字詞
1、學生自由讀,看誰能把課文讀正確,讀流暢。
2、誰能把自己讀得最流暢的一段讀給大家聽?
師隨機糾正,重點點撥。
四、拜訪古橋,朗讀體驗
1、下面,讓我們跟著作者,一起去拜訪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請同學們一起讀課文第3自然段。
2、一進山,一眼就看到這座古橋,老朋友相見,作者心里默默地對他訴說些什么呢?請同學們在書上畫出有關句子。
3、再讀讀畫線的話,體會體會,作者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對古橋訴說的?你是從哪兒感受到的?
4、交流感受:
結合理解“德高望重”,體會老橋默默無聞、任勞任怨為大家服務的品質(zhì)。
5、體會寫法:
作者用擬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對老橋的深厚感情,生動地傳達給了我們讀者。
五、抄寫生字詞語
第二課時
一、聽寫詞語,復習引入
1、聽寫詞語:
清爽、德高望重、吟誦、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軀、津津樂道、精致、蘊含、奧秘、別有深意、俠客。
2、引入: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跟隨作者,走進山林去訪友。
二、讀文感悟,體驗情感
1、默讀課文第4~7自然段,用橫線劃出,訪問了哪些朋友?
2、再讀課文,找一找,從哪些描寫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著深厚的感情?
3、交流感受,隨機教學:
、 第4自然段:重點點撥對樹的有關句子的體驗:
讀一讀,體會作者當時人樹相融的'感受。
感受幻境,體會寫法。
、 第5自然段:通過朗讀,感受與山中朋友的親熱:
朗讀,讀得親切、熱情,像是在對老朋友打招呼。
體會寫法:排比的句式、擬人的手法。
、 第6自然段:難點是體驗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從“一朵落花”“一片落葉”“一塊石頭”中,讓我們感覺到生命的輪回、世事的變遷。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只有像作者那樣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
、 第7自然段:一場突如其來的雨,給作者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驚喜,也使我們感受到大自然真是變幻莫測,令人陶醉。
三、學習首尾,體會寫法
1、再讀文章的開頭和結尾,你們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清晨進山,到“帶回一路月色”,從這兒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讓我們強烈地感受到了人與自然的那份親密無間。
2、體會寫法:
文章的開頭和結尾,首尾呼應,前后兩次寫到“滿懷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訪友”之行充滿了好心情,
四、課外延伸,強化體驗
在作者的眼里,這一花一樹,一鳥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們能跟我們說話,能跟我們交流,她們成了我們的朋友,難怪作者進山看景,變成了“山中訪友”。
這種類體驗,你們也有過嗎?和同學交流交流。
五、背誦積累,提升感悟
選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段落背下來。
山中訪友教學設計5
一、教材分析
《山中訪友》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眾朋友”,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山中訪友》這篇文章景物優(yōu)美、寫法獨特、感情真摯、語言精彩,對初一學生來說應該是一篇能打動他們的文章,在講課過程中應著重調(diào)動起他們對于美好的自然景物、優(yōu)美的語言的體驗和感悟,讓他們進入作者用文字營造的優(yōu)美的自然世界中。本文講課中的最大問題可能是對景物的描寫過于繁多和零散,如果逐一分析,難免會顯得零亂,而且逐一講解的后果是課文給學生的感覺會支離破碎。如何使學生既能細致地體味課文,又保持著課文的整體感、一氣呵成的美,這是教材處理中的一個難點。
在教材處理中盡量注意給學生空間和時間去與文本進行充分的接觸,在與文本的直接接觸中產(chǎn)生個性化的閱讀感受,進行交流。注重對文本的體會和感悟。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把握作者把進山看景說成是“山中訪友”所傳達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賞精彩語段,領會文章第二人稱的妙用、擬人手法的運用。
2、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味優(yōu)美的語言,鑒賞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3、情感目標:體味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培養(yǎng)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
三、教學重點
欣賞品味文章的語言,在欣賞和品味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四、教學難點
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體會文章寫景狀物的技巧(細心觀察、用心領悟、細膩的描寫),學習運用。
五、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導讀法、點撥法
六、教學過程設計
1、導入新課:
我們非常地幸運,生活在一個群山環(huán)抱的小山城。相信我們同學都有過走入山林,到山林中去游玩的經(jīng)歷,可以說說你走進山林時有些什么感受,有些什么收獲嗎?
。ê臀覀兊耐瑢W一樣,作家李漢榮也非常地喜歡爬山,而且對他來說,爬山還有另一種樂趣,那就是可以拜訪山中的眾朋友。這些好朋友將會讓他忘卻疲乏,帶回滿懷的好心情、好記憶 。在山里他究竟拜訪了哪些朋友呢?這些朋友又各有什么魅力呢?讓我們跟隨著作者的腳步,一起開始我們難忘的山中之旅。)
2、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首先請大家通過欣賞課文朗讀來進行這次特殊的山中旅行,在作者李漢榮的帶領下、描述中我們會依次發(fā)現(xiàn)作者許許多多的藏在山中的好朋友,那么這些好朋友都有誰呢?請大家在山中之旅的過程中把這些好朋友找出來,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這些山中好友。
(1)學生欣賞課文配樂朗讀,明確文章寫作內(nèi)容、表現(xiàn)對象。解決字詞問題。(3-5)
(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帶著閱讀期待走入課文所營造的'意境中。優(yōu)美的配樂朗讀為學生想象的空間,讓學生產(chǎn)生獨特的閱讀體會,為下文交流個人閱讀體會作準備。)
。2)全班交流:作者在山里見到了哪些朋友?(1-2)
學生明確:古橋、大樹、山泉、瀑布、溪流、白云、懸崖、老柏樹。 云雀、小花、
石頭、雷陣雨、螞蟻、歸鳥。 (對課文內(nèi)容的整體把握。)
。3)這些“朋友”我們平時也常常見到,我們通常稱之為什么?(景物)
文章寫的是作者“山中觀景”的過程,為什么要以“山中訪友”為題呢?
這兩個標題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區(qū)別?用心體會,認真思考。
。▽W生思考、討論:用朋友稱呼山中的景物,表現(xiàn)了作者對它們的喜愛、與它們的親近,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把景物寫活了、運用了擬人的手法)
。4)作者喜愛、親近大自然的感情還可以從哪些詞語、句子中感受出來?
。ㄗ髡呤恰霸L友”而非“觀景”從哪些語句中可以進一步感受出來?)
。ň拔锖竺娴姆Q謂,將景物進一步擬人化了,;一些極具個性的句子;活用的詞語。)
在學生列舉句子時進行引導,讓學生對一些有特點的句子進行分析、感悟、閱讀理解并通過朗讀加深體會。
3、欣賞品味,領悟感受。
在作者的筆下,各種各樣的景物好像都活了,都有了它們自己的生命,在朗讀中,哪一樣景物深深地打動了你?如果可以,你最希望自己成為作者筆下的哪一種景物,為什么?(靜心默讀。一邊讀一邊想象文中動人的畫面,并且給畫面配上色彩和聲音,讓畫面在腦中動起來;也可以聯(lián)想生活中或者書中,影視作品中相似的情形。請同學們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過語言文字看看那詩情畫意的畫面,好,請進入角色。找出自己最喜歡、最令自己感動的景物,欣賞領略語言之美、景物的形象之美。)
(1)學生默讀課文,畫出描寫自己喜歡的景物的語句。
。2)全班交流:你最希望自己成為作者筆下的哪一種景物,為什么?
我希望自己成為_________________,因為_________________。
。ㄍㄟ^學生的表述,反映他們對于課文語言的理解和領會,同時也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表達。在學生描述的過程中,選擇有代表性的幾句話,著重朗讀,深入體會,再朗讀的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對于重要詞語、關鍵語句的理解)
。3)不知道大家感受到了沒有,為作者所贊揚的、被我們所喜愛所肯定的景物都是因為
他們身上有著一種為我們所熟悉的,在我們身邊存在著的可貴的品質(zhì),有哪些呢?(無私奉獻、自我犧牲、清澈純潔、充滿智慧……)——正是由于大自然中的景物能給人以真的感悟、美的享受、善的啟迪,所以才讓我們這樣流連忘返吧。(對學生進行思想情感教育和熏陶。使他們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4、聯(lián)想創(chuàng)作:
我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亦如是,在我們的眼中,山中的朋友是如此的真、善、美,讓人忍不住想要去親近。在作者的親切的呼喚聲中,在作者熱情的贊美聲中,山中的景物會有怎樣的感悟和回應呢,試著猜想 一下它們的內(nèi)心世界,試著以某一種景物的語氣給作者寫一段回應的話吧。
要求:①同桌兩位同學互相配合,一位同學讀原文,一位同學進行相應的想象,然后互換角色,再試一次。
、谝M量地喚起自己的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體會自然景物的特點。
、垡‘?shù)剡\用修辭手法、人稱的變化,恰當?shù)剡x用詞語,盡量做到語言生動形象。
(1)同桌配合,按要求完成相關練習。。
。2)全班交流,教師和同學及時予以點評,肯定優(yōu)點,指出不足。
(小組中的交流與合作,這個過程體現(xiàn)了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關注,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
例句:你好,懸崖爺爺!高高的額頭,刻著玄妙的智慧,深深的峽谷,漾著清澈的禪心,抬頭望你,我就想起歷代的高僧和隱士。你也是一位無言的禪者,云霧攜來一卷卷天書,可是出自你的手筆?
懸崖爺爺:你好,我矗立在這里,看風云變幻,看人世滄桑,深感時光易逝,幾百年,幾千年就這樣匆匆而過,孩子,要珍惜現(xiàn)在的一切啊。
。ㄔ诟惺艿幕A上進行創(chuàng)作,是對課文的深入理解,同時也是對知識方法的一種靈活的運用,在這個過程中使知識得到豐富,能力得到提高)
5、文章小結:
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我們也好像和作者一起經(jīng)歷了一次精彩的森林之旅,這次愉快的旅行真是令人難忘,最重要的是它提醒了我們,大自然是我們的好朋友,能給我們以許多啟迪,我們可以盡情地去親近大自然,放松我們的身體,同時也應該愛護大自然。
6、布置作業(yè):
。1)熟讀課文,進一步欣賞文章主題美、語言美、形式美。
。2)仿寫片斷《秋日的山中訪友》
山中觀景(事)
板書:
山中訪友 擬人手法(手法)
熱愛自然(情)
教學反思:
作為一堂在設計中以品味語言、訓練想象為主要方向的課,本課的操作有一定的難度,因為本課的教學必須以學生的認知和理解程度作為出發(fā)點,以學生的個性閱讀體會為教學的著力點,以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造火花為突破點。在實際操作中由于在把握大方向的前提下給學生以充分的思維空間和表達自由,所以預先設定的一些目標和環(huán)節(jié)可能不能完全實現(xiàn),但是,有些問題上學生思維的深度和思想上的創(chuàng)造力會大大超出老師的想象,閃爍出智慧的光芒,這也就是新課程標準中的“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huán)節(jié),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zhì)量”等理念的積極體現(xiàn)吧。
山中訪友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文章內(nèi)容,了解作者所訪之“友”。
2、展開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理清作者思路,反復朗讀,培養(yǎng)學生想像能力。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精神回歸。
【課時】
一課時。
【教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環(huán)節(jié)意圖課前準備
學生反復朗讀課文,自學生字詞,把自己讀書的收獲以及疑惑記錄在預習本上,以便在課堂討論交流。
一、三分鐘口語訓練(此環(huán)節(jié)在本課省略)
二、導語設計(略)
三、初讀課文──讀通
1、自由讀課文。
2、小組交流學習生字詞的情況。
3、學生匯報。
四、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名朗讀。
2、學生匯報:“我讀懂了……”
五、品讀課文──討論交流
1、師:假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編輯同志來到我們班級,調(diào)查同學們是否喜歡這篇課文,讓你談談自己的看法。
2、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段落,朗讀出來,講講喜歡的原因。
3、學生匯報。
(教師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準備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奇特的想像)
六、質(zhì)疑(如果學生沒有什么問題,教師會提出。如果學生能提出教師就因勢利導,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七、拓展訓練
放飛想像。
八、布置作業(yè)
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鍛煉學生說話能力。
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情境,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進行識字寫字訓練,培養(yǎng)合作精神。
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了解作者所訪之“友”。
創(chuàng)設情境,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培養(yǎng)學生欣賞能力、審美能力。
訓練學生朗讀能力。
體現(xiàn)師生間平等的對話。
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的感情。
進行想像能力的訓練。
注重使用漢字的能力,讓學生走進生活,書寫生活,熱愛生活。
板書設計
山中訪友
李漢榮
孤獨之旅(客觀)
歡欣之旅(內(nèi)心)
精神回歸之旅(歸宿)
山中訪友教學設計7
【基礎知識積累】
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清爽、吟誦、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軀、精致、蘊含、奧秘、俠客、德高望重、津津樂道、別有深意”等詞語。
【方法與能力】
學習作者運用比喻、擬人、排比、想象來表達感情的方法。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情感與思想】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所描寫的境界,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拓展與延伸】
依照作者的寫作方法,仿寫一篇作文。
【重、難點突破】
學習作者運用比喻、擬人、排比、想象來表達感情的方法。感受作者所描寫的境界,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情感。感受作者所描寫的境界,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我們?nèi)粘ie暇的時候,同學們做得最多的事情是什么呢?對,就是找朋友一起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F(xiàn)在,我們就跟隨大作家李漢榮一起去山中訪友,與作家一起分享他與朋友相聚的歡樂時光。
板書課題:山中訪友
二、學習課文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看看作者要拜訪的是什么樣的朋友,作家為什么要以“山中訪友”為題?
教學提示:要求學生以老朋友的語氣與感情朗讀課文,抓住課文的關鍵語句弄清作家要拜訪的友人是誰,并結合自己的感受通過相互交流理解作家為什么要以“山中訪友”為題。交流后讓學生回答,教師進行適時地引導與點撥,一定要讓學生自己體會到,而不能由教師自己講出來,這樣起不到質(zhì)疑的教學效果。
教學參考:這篇文章的內(nèi)容很獨特,原來作者要訪的是古橋、樹林、山泉、溪流、瀑布、懸崖,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以自然界的萬物為友,也就表達出了作家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所以,課題《山中訪友》既是全文立意之本,又是以聯(lián)想和想象構筑情境這一獨特、鮮明的表現(xiàn)手法之凝聚,是這篇作品中不可忽視的文眼。
2、從哪些語句中可以體會到作家與“老友”之間有著深厚的感情?并說說你的理解。
教學提示:這主要是考查鍛煉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與感悟,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要求學生先有感情地朗讀相關的句子,抓住關鍵的詞語與句子并注意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理解,最后在課堂上與大家交流。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發(fā)言的具體情況,在適當?shù)臅r候進行引導與質(zhì)疑,以加深學生的理解。學生如果找不準相關的語句,教師即可參考下面的例句引導學生分析理解。
教學參考:
附對句子的理解。
①走出門,就與微風撞了個滿懷,風中含著露水和梔子花的氣息。
“撞了個滿懷”,形象地寫出了沐浴在令人心曠神怡的和風中的那種感覺。因為風中含著“露水”,所以特別滋潤心脾;也因為風中含著梔子花的氣息,所以在滋潤中還帶著一絲甜蜜。這“走出門”后給作者的第一感受,就不同尋常,說明了“山中訪友”之行充滿了好心情。同時,也間接地點明山中訪友是在初夏的一個早晨。
、诎。蠘,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把“老橋”比喻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寫出了橋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無聞為大眾服務的品質(zhì),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橋的贊美和敬佩。
③走進這片樹林,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露珠與我交換眼神。
鳥兒不是在啁啾,而是在“呼喚我的名字”;露珠也不是在晨光中閃亮,而是在“與我交換眼神”。一聲“呼喚”,一個“眼神”,這種擬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達了自己和鳥兒、露珠這兩位朋友間的默契和情誼。
、芪夷_下長出的根須,深深扎進泥土和巖層;頭發(fā)長成樹冠,胳膊變成樹枝,血液變成樹的汁液,在年輪里旋轉、流淌。
這是作者走進樹林,靠在一棵樹上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樹為人友,人為樹友,人和樹已融為一體。這是多么奇妙的一種境界!從這些聯(lián)想中,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樹之間的那種“知己”情誼,那種走進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菽愫茫鍥龅纳饺!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誦著一首首小詩,是邀我與你唱和嗎?你好,飛流的瀑布!
這一組句子是寫“我”跟山中的“朋友”在打招呼,內(nèi)容一致,結構相似,是一組排比句,同時運用擬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間的那種深厚情誼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采用第二人稱,讀來倍感親切、熱情。
、拊谒鼈冏呦蚰嗤恋耐局,我加入了這短暫而別有深意的儀式;捧起一塊石頭,輕輕敲擊,我聽見遠古火山爆發(fā)的聲浪,聽見時間隆隆的回聲。
這句中,“它們”指的是落花和落葉,“儀式”指的是落花、落葉從枝上掉下并融入泥土的過程。時間雖然短暫,卻有深意。因為“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大自然就這樣在循環(huán)中生生不息,于是便引出了“捧起一塊石頭”這一層,因為石頭就是由火山爆發(fā)的巖漿凝結而成,在普通的石頭身上也有著大自然輪回變化、生生不息的足印,所以從石頭的輕輕敲擊中可以聽見“遠古火山爆發(fā)的聲浪,聽見時間隆隆的回聲”。從“一朵落花”“一片落葉”“一塊石頭”中,作者感受到了時間的變遷,生命的輪回?梢,作者是用心在感受。
三、分析作者的寫作方法
學習了這篇文章,我們不但欣賞了山中的美景,更深深地體會到了作家與朋友之間親密的感情。你知道作家是用了什么樣的方法把景與情寫得如此美麗嗎?
教學提示:這個問題稍微有些難度,需要學生先進行小組交流,然后再解答。不能要求學生回答得全面,只要他們能答出某一點相關的內(nèi)容就可以了,教師應及時地進行肯定與鼓勵,之后教師再進行總結。
教學參考:
在敘述方式上,本文獨具匠心。一讀題目,觸發(fā)思緒的便是作者到山中去拜訪一位老朋友了。但讀到文章的第3自然段時,讀者才恍然大悟,原來作者要訪的是古橋、樹林、山泉、溪流、瀑布、懸崖??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通篇以這樣的方式敘述,使讀者也進入到畫面中,進入到作者的心境中,仿佛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們每一位讀者的,于是倍感親切。作者根據(jù)表達的需要,還恰當?shù)刈儞Q敘述人稱,對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時用第三人稱敘述,有時感情強烈了又以第二人稱稱呼,從而使情感表達得更加充分。
本文想象豐富、新奇,有浪漫色彩。如,“我腳下長出的根須,深深扎進泥土和巖層;頭發(fā)長成樹冠,胳膊變成樹枝,血液變成樹的汁液,在年輪里旋轉、流淌!弊髡甙炎约合胂鬄橐豢脴洌箻渑c“我”融為一體。又如,“你好,陡峭的懸崖!深深的峽谷襯托著你挺拔的身軀,你高高的額頭上仿佛刻滿了智慧!毕胂笾校瑧已滤坪醭闪艘晃恢钦。由此可見,想象使景物栩栩如生,靈氣飛揚。同時,作者還采用比喻、擬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筆生動活潑,而且,也很好地表達了對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讀著這篇散文,絕不會有呆板、陳腐的感覺,你會強烈地感受到那種詩一樣的韻律和情懷,你會時時為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所打動,時時為流淌在字里行間的激情所感染。真的,如果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通過語言文字,想想那充滿詩意的畫面,你就會進入作者所描繪的美好境界。
四、拓展延伸
在現(xiàn)實生活中,你是否也曾有過作家這樣的體驗呢?
教學提示:學生自由交流,最后舉手回答,但一定要暢所欲言,相信每個同學都會有與作者相類似的經(jīng)歷的,關鍵是要啟發(fā)他們,鼓勵他們大膽地發(fā)言。而教師最好做一名忠實的聽眾與高明的組織者。
五、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的美好意境與作家對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教學提示:先讓同學們自由讀,然后再分別采用個別讀,分組讀與全班讀的形式進行誦讀。最關鍵是要讓學生深入到文章中去,讀出感情?梢赃呑x邊評(以學生為主,進行自我評價與互評,教師評價為為輔助與補充),邊評邊范讀(以學生范讀為主,教師范讀為輔),爭取使每一次朗讀都要比上一次有進步。
六、作業(yè)布置
1、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依照文章的寫法寫一篇《______訪友》。
附課文重點詞語理解:
幽徑:隱蔽、僻靜的小路。
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波光明滅:水波忽明忽暗的樣子。
唱和:一個人做了詩或詞,別的人相應作答。
津津樂道:很感興趣地談論。
吟詠:“詠”的基本意思是指有節(jié)奏地誦讀詩文!耙鳌蓖霸仭边B在一起,含義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古人有一說,動聲叫吟,長言叫詠。
山中訪友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掌握8個生字,正確讀寫15個詞語。
2.感受美景,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學習運用比喻、擬人、排比、聯(lián)想等修辭手法表達感情。
教學準備:
制作簡單的教學課件(或用小黑板抄課文重點句子123,抄生字詞;錄音機和課文錄音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大家好。暑假有沒有到什么風景名勝去旅游。炕蛘叩搅诉h方的親戚朋友家去玩嗎?──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去《山中訪友》(板書),喜歡嗎?
二、聽課文錄音(或范讀),出示生字詞,生讀,正音。
三、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題目叫《山中訪友》,訪,用課文的詞來理解,──訪問,拜訪。自已找近義詞,──探訪。友,當然指的是朋友。作者訪問了哪些朋友呢?瀏覽課文,填表:
我們首先拜訪了( ),然后走進( ),訪問了( )( )和( );接著,我們在山中又熱切地與( )( )( )( )( )( )打招呼。
2.我們訪問好朋友,帶著怎樣的心情?──好心情。
除了看到好朋友,好風景,作者的好心情還表現(xiàn)在什么地方?
出示(或板書):( )落花──( )落葉──( )石頭──( )雷雨,(填上一個動詞)于是告別的時候,作者帶回了滿懷的( 好心情 )( 好記憶 )。
四、細讀課文,欣賞體味:(過渡語)如此的好風景,不要那么快地離開吧,讓我們回過頭去重游一遍。這一回,可要多長個心眼,細心觀察,用心思考,耐心記憶。
1.細讀第三自然段,第一個拜訪的是誰?──老橋。“拜訪”與“訪問”有什么不同?──還有帶著恭敬的心情。
2.老橋為什么讓我恭敬?──德高望重。說說這個詞的意思。
為什么說老橋德高望重?找出相關的句子品讀。劃出“站、渡、弓、俯身、凝望”等動詞。
3.有感情朗讀這段:體味老橋默默無聞服務大眾、恒久不變的情懷,讀出緩慢、平靜的語氣,以及恭敬的心情。
反復引讀:那座古橋,是我要拜訪的第一個老朋友。啊,老橋,……
4.這個句子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比喻。把( )比作( ),突出了老橋( )、( )的精神。
五、總結學法:
初讀課文,理清(結構)大意。
精讀段落,體會詞句。
六、作業(yè):感情朗讀一二三段,嘗試背誦;抄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聽寫詞語:清爽 幽徑 拜訪 德高望重 凝望 明滅
2.第一課時用了什么學習方法?──這節(jié)我們就繼續(xù)運用第二種學習方法去學習。
二、自讀四、五自然段。
1.說說哪個句子讓你最喜歡?為什么?
體會擬人、反問、設問、排比和聯(lián)想幾種修辭手法;有感情朗讀與背誦。
2.讓我們與山中的朋友熱切地打招呼吧。──有感情朗讀四、五自然段。
3.假若你是清清的山泉,你聽到了我親切的問候:你好,清涼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你會怎樣回應我的問候呢?(指名說)
4.同位相互問答,清泉,溪流,瀑布,懸崖,白云,云雀。
三、(過渡)云雀在嘰嘰喳喳地談論好風景,“我”當然也津津有味地欣賞好風景。除了“欣賞”,我還尋獲了“趣味”。
引讀:
1.捧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
拾起一片落葉,細數(shù)精致的.紋理,我看到了──
捧起一塊石頭,輕輕敲擊,我聽見──
2.理解“這短暫而別有深意的儀式”指的是什么。
3.口頭填空:忽然,雷陣雨來了,像( ),又像( ),滿世界都是雨,頭頂?shù)膸r石像( )。我站立之處成了看雨的( ),誰能說這不是天地( )?
4.理解“我站立之處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誰能說這不是天地給我的恩澤?”(改為陳述句)
5.小結這部分內(nèi)容:
。1)作者愿意離開這些朋友嗎?你是否有過類似的體驗?
。2)這部分內(nèi)容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排比、比喻、擬人)你能背誦哪些優(yōu)美的句子?
(3)課文結尾怎樣與開關呼應?
四、總結全文:
1.作者以“山中訪友”為題,其實寫的是自己在山中看到的好風景給自己帶來了好心情、好記憶。把自然景色看作朋友,作者全身心融入大自然之中,可見其對大自然無比熱愛,當然也熱愛生活。
2.作品“語言優(yōu)美,情意深長,聯(lián)想豐富,意境動人”,每個段落都有各自的修辭特色。
3.能仿照“一字詩”,寫一首詩來概括本文的內(nèi)容嗎?
例1:一橋一樹一溪流,一花一葉一石頭。一訪一望一陣笑,一風一雨一揮手。
例2:一橋一樹一溪流,一眼山泉一瀑布。一花一葉一場雨,一輪明月一酒壺。
例3:一山一水一古橋,一石一樹一鳴鳥。一吟一誦一唱和,一路月色一路笑。
五、作業(yè):
1.朗讀全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填空:
( )的山泉 ( )的溪流 ( )的瀑布
。 )的懸崖 ( )的白云 ( )的峽谷
。 )的云雀 ( )的紋理 ( )的氣勢
。 )的額頭 ( )的身影 ( )的身軀
3.造句:
德高望重……
津津樂道……
4.摘抄優(yōu)美的句子。
山中訪友教學設計9
【教學設想】
《山中訪友》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眾朋友”──古橋、樹林、山泉……經(jīng)過作者動情的敘述,這些自然界的朋友們也仿佛走到了每一位讀者的心中,使讀者頓生身臨其境之感。正是在與“朋友們”互訴心聲之中,作者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真切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所以本文教學應定位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品味語言,以陶治學生心靈,使學生得到美的教育和生活觀的教育。
【學習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整體感知內(nèi)容。
。、品味重點語句,理清思路,了解文章的新奇的構思。
。场⒄归_想象,感受作者情感,體味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聯(lián)系現(xiàn)實反思人與自然、人與環(huán)境的關系。
【教學重點】
品析優(yōu)美的語言,體味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教學難點】
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體會文章的寫作技巧。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方法】
朗讀法、研討法、情境法。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當你們長居城市,遠離了大自然,有沒有一種被困在籠中的感覺? 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讓我們“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帶著豐富的想象,跟隨著作者,走進山林,走到山澗邊,去感受作者的心,去會晤作者“山中的眾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動情的話語描繪的那童話般的世界。
(投影:題目、作者)
二、整體感知,交流探討
播放配樂朗讀《山中訪友》,學生聽讀,提示學生注意生字讀音,并思考下列問題:
1、誰能說說作者去山中拜訪了哪些朋友呢?
學生討論后明確:作者要訪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們依次是:古橋──樹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懸崖──云雀──石頭──落葉──小花──陣雨──老柏樹──螞蟻──歸鳥。
。病⒆髡叨际窃鯓臃Q呼它們的?
明確:
古橋──老朋友 樹林──知己 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白云──大嫂 瀑布──大哥
懸崖──爺爺 云雀──弟弟 螞蟻──小弟弟
。、從這些稱呼中可看出,文章表達了“我”怎樣的感情?
討論后歸納:
字里行間透露出作者與山中朋友之間的親切,表達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作者為什么把“進山看景”說成是“山中訪友”?
討論后明確:
作者構思新奇,想像豐富,充滿童心童趣。把“進山看景”說成是“山中訪友”,讓人感到更加親切,使景與我融為一體。讀者時時會被作者的童心打動,時時被流淌在字里行間的激情感染,我們與大自然是這樣的貼近,甚至會融為一體,又怎么能不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呢?
5、作者是那么地熱愛大自然,讓我們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帶著豐富的想象,跟他走進山中,去會晤他山中的眾朋友,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去找找你最喜歡的山中朋友,說說你為什么喜歡它?用“我喜歡 ,是因為 ”的句式說一句話。
學生可能有以下回答:(學生回答時可展示相應畫面)
、 喜歡白云大嫂。作者把白云的純潔比喻成白衣天使,使人感到生動親切,并且作者運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白云用自己的身軀為天空增添活力,使人仿佛感到白云有了思想,有了生命,而且是一位熱情的大嫂,有無私奉獻的秉性。
、 喜歡瀑布大哥。他是雄渾的男高音,純粹的歌唱家,不拉贊助,不收門票,天生的金嗓子,從古唱到今,不知疲倦,不求回報,他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與現(xiàn)代社會上一些走穴的歌星,形成鮮明的對比。
⑶ 喜歡老橋。老橋的特點在于一個“老”字,它像慈祥的老爺爺,無言地唱著歷史的歌。世間萬物在轉瞬間都是千變?nèi)f化的,惟有它仍矗立在滾滾流水上,散發(fā)著古老而堅韌的氣息,世間的一切都改變不了它那莊嚴的姿態(tài),歲月使它漸漸衰老,不再富有往日的活力,可它總是永遠保持同一種姿態(tài)去默默地為人們服務,在它身上洋溢著一種讓人欽佩的堅韌與豁達。
⑷ 喜歡懸崖爺爺。因為懸崖爺爺雖然沒有花仙子們美麗,沒有溪流妹妹清澈,但他那種無雜念的心境深深印在人的腦海里,他是那么的高大,充滿著智慧,他使我們明白了做人要如懸崖一樣,永遠保持平和良好的心態(tài)。
。、通過上面的討論,我們可以從山中的眾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樣的啟示?
討論后明確:
作者從山中的眾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這樣的啟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變的堅韌的靈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眾當中;要愛護大自然,保護人類的朋友──鳥類;要淳樸善良用愛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三、品味語言,想象情境
。、這篇散文景美,情美,語言更美,可謂美妙絕倫,行云流水。請自由朗讀,勾畫你最喜歡的句子,細心品味,說說它好在哪里?(提示學生可從詞語的'選擇、修辭手法、人稱變換、寫作手法等角度去品味。)
學生可能有以下回答:
、 我喜歡“那座古橋,是我要拜訪的第一個老朋友。德高望重的老橋,你在這澗水上站了幾百年了?你累了?”因為這段對古橋的描寫中,人稱由第三人稱變成了第二人稱。用第二人稱,好象面對面地與古橋交談、傾訴,使得作者所表達的感情更親切、更自然、更強烈。
、 我喜歡“走進這片樹林,每一棵樹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著手勢……我閉上眼睛,我真的變成了一株樹……被鳥兒銜向遠山遠水。”因為這一段運用了想象的表現(xiàn)手法,作者將自己想象成一棵樹,與整個樹林融為一體,與自然界融為一體,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⑶ 我喜歡“忽然下起了雷陣雨,像有一千個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個喝醉了酒的詩人在云頭朗誦,又感動人又有些嚇人。趕快跑到一棵老柏樹下,慈祥的老柏樹立即撐起了大傘……我們有緣分,也做了一回患難兄弟!币驗檫@一段運用了擬人、比喻、反問等修辭方法,具體、生動、形象,感情強烈。
、 我喜歡“走出門,就與含著露水和梔子花氣息的好風撞個滿懷。早晨,好清爽!心里的感覺好清爽!”因為這一段中的“撞”字形象生動的寫出了清晨一出家門就有香風撲面的感受。同時,又運用了擬人、反復的修辭方法,生動的寫出了“我”出家門時愉快的心情。
。病⑦@樣一篇美文,你們認為應怎樣讀?
學生討論后明確:
帶著好心情,心里想著美好的畫面,讀得輕一些,美一些。
。▽W生有感情地朗讀有關句段,要求學生在讀中進一步體會情感。)
3、隨優(yōu)美的音樂,欣賞美麗的畫面,讓我們以深情的語調(diào)朗讀這篇美文,進入作者所描述的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中。(播放配樂畫面文字)
四、總結拓展,探索實踐
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了山林,探訪了“山中的眾朋友”,與他們互訴心聲,互致問候,最后“帶回了滿懷的好心情,好記憶!
節(jié)假日,同學們也可以像作者一樣,不騎車,不帶禮物,哼著小曲兒,不過為了安全,可以邀幾個同伴,來一次真正的精神之旅,回歸自然,假日──我們出發(fā)吧──走進大自然 ,與山川草木對話,與花鳥蟲魚對話,到自然中放飛心靈,你生活中就多了一個朋友。拿起筆,介紹你所看到的一個朋友吧。
【板書設計】
古橋──老朋友
樹林──知己
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山中訪友 白云──大嫂 熱愛大自然
。◣е鴿M懷的好心情) 瀑布──大哥 愛護大自然
懸崖──爺爺 帶回了滿懷的好心情)
云雀──弟弟
螞蟻──小弟弟
……
……
首尾呼應
山中訪友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感知課文內(nèi)容,了解作者所訪之友。
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構思。
。病⒛芰δ繕耍
展開想象,感受作者的心境,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懷。
【教學重點】
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構思。
【教學難點】
展開想象,感受作者的心境,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學方式】
合作探究。
【教學工具】
多媒體。
【課時安排】
。闭n時。
【具體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喜歡旅游嗎?想在古橋上眺望嗎?想在樹林里奔跑嗎?想在山泉旁嬉戲嗎?想在懸崖邊吶喊嗎?好,就趁著這個秋高氣爽的`日子,我們大家一起進山去看看這些美妙的風景。(在我們出發(fā)前,老師有兩個要求:第一,擦亮你們的眼睛;第二,豎起你們的耳朵,用心去感受自然。)
二、學生聽朗誦看風景
三、學生分段落朗讀
。、作者。
。病⒐艠。
。、樹林。
。础⑸饺、溪流、白云。
。怠⑵俨、懸崖、云雀。
6、石頭、落葉、小花。
7、陣雨、老柏樹、螞蟻。
四、明確讀音
樹冠(guān)唱和(hè)一卷卷(juàn)天書
湛(zhàn)藍清澈(chè)澗(jiàn)水
五、解釋下列詞語
逝川:流逝的河流,多用于比喻流逝的時間。
凝神:聚精會神。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名望很大。
津津樂道:形容很感興趣地談論。津津,指興趣很濃的樣子。
六、課堂思考題
。、作者在山中拜訪了哪些朋友?詳寫了其中的哪兩位?
自然界的朋友依次為:古橋──樹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懸崖──云雀──石頭──落葉──小花──陣雨──老柏樹──螞蟻──歸鳥。
詳寫了:古橋和樹林。
。病⒆髡邽槭裁窗堰M山看景說成山中訪友?
作者通過自己的想象,將山中世界變成了童話世界,將各種景物變成了自己的朋友,所以進山看景自然成了山中訪友。
。场⒆髡邘е鴿M懷的好心情去訪問自然界的朋友,從中你能體會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在這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里,飽含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作者描寫這些朋友時在寫作上有什么特色?
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使文章親切活潑有親切感。
運用了豐富的想象,充滿了童真童趣,有浪漫色彩。
在敘述上獨具匠心。恰當?shù)淖儞Q人稱,對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時用第三人稱,有時用第二人稱。
七、想象訓練
。、齊讀樹林一段,體會其寫作方法的妙處。
通過奇特豐富的想象,讓我變成了樹,創(chuàng)造了一種物我交融的境界,把樹寫得栩栩如生,靈氣飛揚。
。病⒛7挛沂菢湟欢危我膺x取一景以我是為首句作想象片斷描寫。
3、交流我是片斷描寫。
八、小結
今天我們帶著輕松愉快的心情與李漢榮先生一起拜訪了他的朋友,從中我們強烈地感受到作者對大自然進而對生活的熱愛,愿在座的51位同學也能走近自然走進生活,做個熱愛生活的人。
九、布置作業(yè)
研討與練習的第一題。
山中訪友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清爽、吟誦、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軀、精致、蘊含、奧秘、俠客、德高望重、津津樂道、別有深意”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寫的境界,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感情。
4、學習作者運用畢業(yè)、擬人、排比、想象來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感受作者對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體會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三、檢查自學情況
四、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五、聯(lián)系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圈出作者在山中拜訪的“朋友”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二、作者在山中拜訪了哪些朋友?
三、課文為什么以《山中訪友》為題?從哪些描寫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著深厚的`感情?
四、你是否有過類似的體驗?
五、在理解的基礎上更深入地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山中訪友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8個生字,理解新詞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文章主要內(nèi)容,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寫的境界,激發(fā)學生類似體驗,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學習作者善于運用比喻、擬人、想象等手法來抒發(fā)情感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感受作者所描寫的境界,激發(fā)學生類似體驗,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課時安排】2課時。
【課前準備】
。、朗誦錄音。
。病⒔虒W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板書課題:
同學們,看到課題,你的腦海里浮現(xiàn)出怎樣的情景?(引導交流)寂靜的山林,低矮的瓦房,久別的朋友,擁抱的身影,這常常是我們第一次看到“山中訪友” 想象的情景?墒墙裉欤斘覀冸S著一位朋友去山中訪友,你一定會見到一幅與我們通常的想象截然不同的畫面。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
1、自由朗讀課文,把自己喜歡讀的部分多讀幾遍。
。、分小組朗讀,評議。
3、各小組推薦一位代表全班展示。
。、交流初讀感受:你看見了作者的朋友了嗎?有哪些?
三、分段品讀,體會情感
過渡語:
拜訪了這么多朋友,你覺得作者同他的朋友感情深嗎?讓我們一起再反復讀讀課文,細細品味課文的語言,體會作者同他朋友間的深情。
。薄⑾饶x課文,用符號劃出文中最能表現(xiàn)作者喜愛朋友的詞語或句子,想想詞句的含義,再有感情地讀一讀。
。、學生自由交流,教師相機引導。(根據(jù)學生情況適當選擇下列訓練點。)
、 “啊,老橋,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這澗水上站了幾百年了吧?”
這一句中哪個詞語最能表現(xiàn)作者對老橋的喜愛?“德高望重”本來是什么意思?在這里有什么含義?這一段中哪一部分具體寫了古橋的“德高望重”?(“你把多少人馬……惟有你依然如舊!保┳髡呖吹嚼蠘,充滿喜悅而又充滿敬意,能有感情地讀一讀這一段嗎?
、 “每一棵樹都是我的知己,它們迎面送來無邊的青翠,每一棵樹都在望著我。”
同學們回憶一下,你曾經(jīng)在哪些詩句中見到過“知己”?什么樣的人被稱為“知己”?這一段中還有哪些地方看出樹是我的知己?我是樹的知己?
(“呼喊我的名字”“與我交換眼神”“我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樹”)
、 “我熱切地跟他們打招呼:你好,清涼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
作者像這樣連續(xù)跟六個朋友打了招呼,請同學們想象當時的情形,讀一讀這一段,跟每個朋友熱情地招呼一下。再想一想:這山中還可能有哪些朋友,你能像作者一樣說一說嗎?
。愫茫撸撸叩模撸撸!你____。)
⑷ “撿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
為什么作者從一片落葉看到了生命的奧秘,從一塊石頭聽見了時間的回聲?你能像作者一樣聯(lián)想一下嗎?
。ň弦慌跚迦,我看到了 ;揮一袖清風,我聽到了 ……)
、 “走出門,就與微風撞了個滿懷,風中含著露水和梔子花的.氣息!、“我輕輕地揮手,告別山里的朋友,帶回了滿懷的好心情、好記憶,還帶回一路月色。”
課文開始帶著滿懷的好心情,結尾帶回了滿懷的好心情,這樣反復提到“好心情”說明什么?
第二課時
一、經(jīng)典文段誦讀
上節(jié)課我們字斟句酌,細細品味了課文的語言,體會到了作者和山里朋友的深厚感情,現(xiàn)在誰能把自己體會得最深刻,讀得最好的一段讀給大家聽?(朗讀展示)
二、整體回顧,感悟?qū)懛?/p>
1、當老師第一次讀這篇課文時,我就特別喜歡。同學們喜歡讀這篇課文嗎?為什么?
。、你們發(fā)現(xiàn)這篇文章語言的特別之處了嗎?(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文中運用的比喻、擬人寫法)古橋、樹林、山泉、溪流、瀑布、雷陣雨……這所有的自然之物在作者眼里都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物,作者賦予他們“舉首投足”和“喜怒哀樂”,使人感覺栩栩如生。
。场⑦有哪些地方值得你學習?
三、總結全文
隨著作者在山中走了一圈,我們認識了許多好朋友。即將要同他們告別時,老師還有一個疑問:為什么作者把這山中的古橋、樹林、山泉、溪流、瀑布、雷陣雨……當成這么好的朋友呢?你覺得他們值得做好朋友嗎?
如果與小樹做朋友,我們的空氣會更清新;如果與江河做朋友,我們的晴空會更明凈;如果與大自然做朋友,我們的生活會更美好。同學們,能在你們的朋友冊上記錄一些有關自然的新名字嗎?希望下次能聽到你與他們的故事。
四、作業(yè)設計
。薄⒈痴b自己喜歡的部分。
。、練筆:模仿課文段落寫一、兩段話。(任選一個話題)
⑴ 你躺在草地上看過云嗎?想象你幻化成空中的云后的情景、感受,寫一段話。
、 把自己幻化成景區(qū)內(nèi)的景物與游人互訴心聲,寫一段文字。
3、推薦閱讀。
【板書設計】
。、山中訪友
古橋:德高望重
樹林:知己
山泉、溪流、瀑布、懸崖、白云、云雀、落花、落葉、石頭、雷陣雨
山中訪友教學設計13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文章主要內(nèi)容,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掌握本課8個生字,理解新詞的意思,摘錄好詞好句。
二、方法與過程目標
學習作者善于運用比喻、擬人、想象等手法來抒發(fā)情感的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感受作者所描寫的境界,激發(fā)學生類似體驗,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四、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古橋的圖片;錄有風聲、雨聲、鳥叫聲、溪流聲等聲響的課件。
五、教學時間
2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懸念,揭示課題
1、同學們平時都有哪些朋友?會去探訪你的好朋友嗎?
2、今天我們一起來學一篇跟朋友有關的特殊的文章,文中的作者要探訪的朋友到底是誰呢?
3、出示課題《山中訪友》,學生讀題。
4、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探訪他的好朋友。
。ǘ┳x通課文,掌握字詞
1、初讀課文,讀準生字的字音,圈出你認為優(yōu)美的詞語并多讀幾遍。讀通課文,了解大概內(nèi)容。
2、交流生字詞的讀法,匯報好詞,集體品讀。
清爽吟誦唱和陡峭挺拔精致奧秘德高望重津津樂道別有深意
誰來簡單地說說這篇文章的大致內(nèi)容?
。ㄈ⿲W習“出門”,感受心情
1、作者輕裝上路,讀讀課文的一、二自然段,感受他當時的心情。(心情好;高興)
2、你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當時心情很好?
出了門,就與微風撞了個滿懷,風中含著露水和梔子花的氣息。早晨,好清爽!
。1)自由地讀讀這句話,感受話中所包蘊著的情意與心情。
(2)理解“與微風撞了個滿懷”的寫法及所包含的韻味。
。3)帶著輕松愉悅激動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不坐車,不邀游伴,也不帶什么禮物,就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踏一條幽徑,獨自去訪問我的朋友。
。1)讀讀這句話,從什么地方最能看出作者的好心情?
“滿懷”是什么意思?與上一句的“滿懷”意思一樣嗎?平時還可以說什么東西是滿懷的?用“滿懷______”練習說話。
。2)帶著滿懷的好心情朗讀這句話。
(四)再讀課文,捕獲感知
1、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出門訪友。請同學們再自由地、放聲地讀讀全文,想想作者去山中訪問了哪些朋友,他是如何看待這些朋友的?
2、交流討論。(友好的;他們是真朋摯友;作者是帶著欣賞的眼光在與他的朋友在交流;他們之間感情很真摯。)
。ㄎ澹┚x課文,感悟深情
1、請同學們再一次跟隨著作者去探訪他的那些特殊的朋友。認真讀讀第三自然段到文章的'最后,想想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跟這些朋友有深厚的感情,可以把你的理解寫在句子的旁邊。
2、交流同學們劃出的句子。
那座古橋,是我要拜訪的第一個老朋友。啊,老橋,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這澗水上站了幾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馬渡過對岸,滾滾河水流向遠方,你弓著腰,俯身凝望著那水中的人影、魚影、月影。歲月悠悠,波光明滅,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舊。
。1)自由讀讀第三自然段,想象并說說這座古橋的模樣。出示古橋圖片,思考:作者面對這樣一座古老的石橋他聯(lián)想到了什么?體會這樣寫的好處。(形象地寫出石橋的古老滄桑,暗示了古橋所發(fā)揮的作用,指出了作者對于古橋的一片情深。)
。2)讀讀句子,請想象一下,這座古橋在幾百年的歷程之中,他馱過了哪些人,在他的身上曾經(jīng)發(fā)生過了哪些事?
。3)談談你對“歲月悠悠,波光明滅,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舊”這句話的理解。
。4)自由朗讀;指名朗讀;師生共讀。
(六)抄寫詞語,自主背誦
1、抄寫含有要寫的字的詞語。
瀑布陡峭身軀津津樂道蘊含俠客
2、有能力的同學將第三自然段熟讀至誦。
第二課時
。ㄒ唬┗仡櫋芭笥选,引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跟隨著作者去訪問了他的一個老朋友,那座古老的石橋。這節(jié)課讓我們繼續(xù)走入深山去探望我們那些特殊的朋友!
。ǘ┡笥严嘁姡惺芮橐
1、除了“古橋”這位老朋友以外,還探訪了哪些好朋友呢?他們之間情誼如何,你是從哪些語句中感知的?請你們拿起書本,快速地瀏覽一遍。
2、交流探究,品評賞讀有側重地品析下列語句。
走進這片樹林,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露珠與我交換眼神。每一棵樹都是我的知己,它們迎面送來無邊的青翠,每一棵樹都在望著我。
。1)作者在這里用了什么表達方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用朗讀來加深自己的體會。
。2)有感情地朗讀。
我靠在一棵樹上,靜靜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樹。我腳下長出的根須,深深扎進泥土和巖層;頭發(fā)長成樹冠,胳膊變成樹枝,血液變成樹的汁液,在年輪里旋轉、流淌。
。1)默讀,想象作者描寫的情景。
。2)同桌互讀,交流對這段話的體會。
(3)指名匯報對這段話的理解。(豐富的想象;寫出了融入大自然的感受)
。4)帶著自己的體會多讀幾遍。這山中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
。1)指哪些朋友呢?請熟讀第五自然段。
。2)“哪個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體的朋友替換掉“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么說?(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這山中的瀑布、懸崖、溪流,哪個不是我的朋友。)
我熱切地跟他們打招呼:你好,清涼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誦著一首小詩,是邀我與你唱和嗎?你好,飛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渾的男高音多么有氣勢。你好,陡峭的懸崖!深深的峽谷襯托著你挺拔的身軀,你高高的額頭上,仿佛刻滿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潔白的身影,讓天空充滿寧靜,變得更加湛藍。喂,淘氣的云雀,嘰嘰喳喳地在談些什么呢?我猜你們津津樂道的,是飛行中看到的好風景。
。1)作者將山中的景物都聯(lián)想成什么了?
。2)通過朗讀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歡快、瀑布的雄渾、懸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潔白和寧靜、云雀的欣喜和歡樂。(播放磁帶,通過聲響帶給學生最真切的感受,促進學生的朗讀感悟。)
。3)面對這我們熱情的招呼,我們這些朋友可能會怎樣回答呢?請選擇一位朋友,將他的回答寫下來。
如:你好,清涼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山泉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師隨意讀某一位朋友的話,指學生作答。
(4)有感情地朗讀整段話:同桌對讀,師生輪讀。
撿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葉,細數(shù)精致的紋理,看到了它蘊含的生命的奧秘。在它們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這短暫而別有深意的儀式。捧起一塊石頭,輕輕敲擊,我聽見遠古火山爆發(fā)的聲浪,我聽見時間的隆隆回聲。
。1)細讀,思考:作者看到落花與落葉聯(lián)想到了什么?
(2)引導討論:作者從落花、落葉、石頭中體會到了什么?
。3)有感情地朗讀這段文字。
忽然,雷陣雨來了,像有一千個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個醉酒的詩人在云頭吟詠。滿世界都是雨,頭頂?shù)膸r石像為我撐起的巨傘。我站立之處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誰能說這不是天地給我的恩澤?
(1)默讀,提出不懂的問題,互相交流。
(2)雨大嗎?下雨時的情景什么樣子?用一個或幾個詞語來概括一下。(電閃雷鳴、瓢潑大雨等)
。3)如何理解“誰能說這不是天地給我的恩澤”。
(4)齊讀一遍。
。ㄈ┳鲃e朋友,臨行寄語
1、讀讀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交流發(fā)現(xiàn)。(作者在山中呆了整整一天;首尾呼應等。)
2、帶著“好心情”,有感情地讀課文。
(四)升華感情,背誦結課
1、通讀全文,交流:課文為什么以“山中訪友”為題。
2、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到三個部分,背誦下來。
山中訪友教學設計14
【說教法】
這是一篇構思奇特、想象豐富,文字優(yōu)美的散文,傳統(tǒng)的分析教學法會影響整體的韻味和優(yōu)美的意境。所以我采用表情朗讀法、聯(lián)想想象法與仿寫寫作訓練,讓學生在朗讀想象中去體會文中的優(yōu)美意境,去感受大自然的完美,從而激發(fā)他們豐富的想象力與熱愛大自然的感情,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本事、想象本事與寫作本事。
【說目標】
1、積累優(yōu)美豐富的語言材料,熟練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感悟文中充滿詩情畫意的優(yōu)美意境,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進一步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3、體會作者把進山看風景寫成“山中訪友”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與愛護環(huán)境保護大自然的環(huán)保意識。
【說準備】
1、學生課前預習,自讀課文與預習字詞,養(yǎng)成預習的好習慣。
2、制作多媒體課件、錄制課文朗讀、安裝好音響,準備好投影等儀器設備。
3、一個課時。
【說過程】
一、導入
請大家閉上眼睛,何教師帶大家去一個好地方。大家認真聽一聽,猜一猜這是什么地方(音響放出一段描述山谷情境的純凈音樂,學生閉目欣賞純粹的流水聲,鳥鳴聲,進入情境,由此導入課題。)
二、初步感知,動情朗讀
1、學生自由朗讀。
2、檢查字詞,疏通課文。由學生自我找出難讀難認難懂的字詞,再幻燈出示重點字詞。
3、放配樂課文朗讀,再一次讓學生走入課文的情境,初步感知課文資料,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本事。(聽讀前出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聽)
、抛髡咴谏街邪菰L了哪些朋友
⑵作者為什么把進山看風景說成是“山中訪友”
第一個問題的設置實際上就是讓學生熟悉課文資料?墒俏夜室獠粏栕髡咭还裁枋隽藥追N景物,而是沿用課文標題的方式提問,這樣既為后面的問題做鋪墊,也讓學生的回答更加富有生趣。
在這個問題的回答中,我將朗讀的指導與訓練融入其中,讓學生在初步感知文章的同時,一邊體會作者傳達的思想感情。我將描述古橋與樹林的兩個段落,作為指導的范例。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肯定會提到,那么在這兒我就將事先打好的一段改編的關于描述古橋的文字從課件中投影出來。描述古橋那一段,作者構思巧妙,不是直接描述古橋的',而是采用了人稱轉換的方式來寫的,好象直接與古橋?qū)υ。為了讓學生體會這一特點,我就將這一段直接改成對話體,然后指明兩個學生分主角朗讀,讓學生體會到這樣的人稱轉換是有利于感情的直接抒發(fā),顯得更加的親切和自然,就像是與一個老朋友應對面的交談一樣。然后就能夠指導學生有感情的齊讀這一段。
接來的另一段,是要讓學生體會到作者景物描述觀照的視角獨特新穎,樹與“我”融為一體,互訴心聲,與自然渾然一體,使人耳目一新。這一段讓學生先想象,然后教師范讀,讓學生自由發(fā)言,團體討論該如何把握朗讀技巧以表達思想感情。然后開展男生女生朗讀競賽進行朗讀訓練。
其他的段落,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就要求學生先說一說這一段落該用什么語氣語調(diào)來朗讀,再讓她根據(jù)自我的理解與體會朗讀出來。在此過程中,爭取讓每一個學生發(fā)言,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有表達自我的機會。
第二個問題的回答就要從剛才的朗讀體會中進一步啟發(fā)引導,經(jīng)過一輪的朗讀訓練,學生能初步體會出作者在這其中的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由此可自然的讓學生了解到自然是完美可親的,我們應當保護她,愛護她,生活在自然懷抱里的我們,如果以一顆真摯的心去呵護她、關愛她,那么大自然才真正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將從她那兒得到無盡的財富與寶藏。加強學生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
三、想象、感悟、表達
1、合作探究,積累感悟: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找出優(yōu)美的段落或句子,互相朗讀,摘抄在摘抄本上。
2、情境想象,拓展延伸:
放音樂,學生閉目想象課文情境,感受大自然的美。讓學生放飛心靈,與山川草木、花鳥魚蟲對話;讓學生成為一株株蒼天大樹、一朵朵山澗小花,一只只飛翔的小鳥,一條條活潑的小魚……共同營造一個神奇的童話世界。(口頭仿寫片段與口頭想象作文)
四、總結
大自然是完美的,歌德說過:“她(指大自然)在幻影里得著歡樂。誰在自我和別人身上把它打碎,她就責罰他如暴君;誰安心追隨它,她就把他像嬰兒般偎摟在懷里!蔽覀儜斠P心她、愛護她,她也會關心我們、庇護我們,因為我們是朋友,恰如《山中訪友》中所描繪的一樣。
五、布置作業(yè)
到自然中去放飛心靈,與山川草木、花鳥魚蟲對話,你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又多了一個好朋友,以“我有一個朋友”為題,向大介紹一兩個你自然界的朋友,說清楚以她為朋友的原因。
山中訪友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理解積累“湛藍、清澈、唱和、玄奧、德高望重、津津樂道”等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抓住的詞句品味文章的語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抓住的詞句品味文章的語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朗讀法、聯(lián)想想像法、自讀點撥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賞美景,誦美文:
我們的祖國不僅山川秀麗,景色優(yōu)美,更有為之稱頌的瑰麗的壯美詩篇,F(xiàn)在我們就邊欣賞這奇山異水,邊誦讀這壯麗的詩章:
望廬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廬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凝是銀河落九天。
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題西林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題破山寺后禪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都最,但余鐘磬音。
欣賞著這些美景,誦讀這些優(yōu)美的詩句,同學們,想不想到山中走一走(想)。今天,我們有幸與李漢榮先生同行,去山中訪友!
二、整體感知
1、速讀課文,要求:
勾畫出作者在山中拜訪的眾朋友及稱呼,并思考作者對他們是怎樣評價的?(盡可能用文中的詞句)
2、師生共同明確:`
古橋——老朋友德高望重、古老堅韌
樹——知已自己變成一株樹
山泉——姐姐明鏡、照出我的渾濁
溪流——妹妹邀我的唱和
白云——大嫂好女兒、好護士、返老還童
瀑布——大哥歌唱家、金噪子、不求回報
懸崖——爺爺玄奧的智慧、清澈的禪心
云雀——弟弟純潔的少年、從不說是非
螞蟻——小弟弟有緣分、患難兄弟
石頭——時間的回聲
落葉——命運的.神秘的手相
小花——眼含柔情的女性
雷陣雨——俠客吼叫詩人的朗誦感動人
老柏樹——慈祥給我避雨
師小結:在這里,作者用“朋友、知已、兄弟姐妹”來稱呼山中的景物,用“德高望重、慈祥、從不說是非”等語句來評價山中的朋友,作者想要表達怎樣的一種思想感情呢?(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朗讀賞析:
1、朗讀指導:
師:所以在朗讀這篇文章時,我們應該用飽含深情、喜悅的語調(diào),較為舒緩的語速來朗讀它,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1—2段。"
生:一齊有感情朗讀。
師指導:語調(diào):喜悅(結合文章內(nèi)容)
語速:歡快(快:歡樂、激動、緊張慢:悲痛、低沉、抒情)
重音:撞、好清爽、哼、踏(突出表現(xiàn)作者感情的字詞)
生:指名學生有感情朗讀,生評價。
師:指正、范讀,學生跟讀
2、賞析指導:
師:如果把第一段改為:“走出門,看見草上有許多露水,迎面吹來一股清風,送來桅子花的清香,好清爽!”你覺得怎么樣?
生:原句運用擬人手法和抒情的表達方式,“撞”指本人擬之間在無意間彼此相撞,“滿懷”則見撞教師很厲害。作者把飽含著露水和桅子花氣息的晨風想像成富有感情的人與我相撞,既富有情趣,又讓人覺得與之相撞清爽,女子愜意。
而改后的句子意思雖然正確,但少了那種擬人味,沒了那份童真童趣,就像丟了魂的人,無精打采。
師:如果把第二段中的“哼”改為“唱”,“踏”改為“踩”你覺得怎樣?
生:“哼”和“踏”,讓人可以想像到我出游的輕松快樂,自由自在的心情,與第一段的好清爽相照應。而“唱”則顯得不太輕松自在,“踩”不僅與原句內(nèi)容不相符,而且也顯得小心翼翼,與我輕松自在出游的心境不相符。
2、朗讀比賽
師:根據(jù)老師剛才所教的方法,我們舉行一次朗讀比賽,請大家從3—7段選擇你最喜歡的一段,有感情的朗讀。
要求
。1)評出本節(jié)課的朗讀之星(2—3人),并說明理由。
。2)勾畫出你認為用得好的詞,寫得好的句子。
生:生擇段朗讀,其他學生聽讀、思考。
生:評出2—3朗讀之星,并說明理由
師:恭喜你xx同學,被評為本節(jié)課的朗讀之星。同時也希望有更多的同學在讀到好文章時,都能聲情并茂地朗讀,培養(yǎng)自己良好的閱讀習慣。
四、品味欣賞:
對于好文章,我們不僅要聲情并茂地去朗讀它,而且要學會去賞析它。那么怎樣才能欣賞它的美呢?
其實欣賞的辦法也很簡單,首先你覺得哪些語言寫得好,就把它勾畫出來,也許你還沒有深入考慮,不過沒關系,先跟著感覺走,因為你已邁出了成功的一步。接著你就想想,為什么你會覺得它寫得好呢?盡可能給它說個“好”理由,來一點分析,那么,這就是賞析。
剛才,大家已經(jīng)勾畫出你覺得寫得好的詞語或句子,現(xiàn)在再給大家3分鐘的時間,給你所找的好詞好句,說個理由,同桌之間可以相互討論。
學生可能找到的好詞好句有:
。1)你把多少人馬渡過彼岸,你把滾滾流水送向遠方,你躬著腰,俯身吻著水中的人影魚影月影。
。ā肮、俯”二字用得好,擬人手法,既抓住古橋形狀的特點,又寫出古橋鞠躬盡瘁為人類服務的奉獻精神)
。2)波光明滅,泡沫聚散,歲月是一去不返的逝川,惟有你堅持著,你那從不改變的姿態(tài),讓我看到了一種古老而堅韌的靈魂。
。〝M人手法,動靜結合,飽含深情地贊美,寫出古橋的古老而又堅韌的精神)
。3)有許多鳥喚我的名字,有許多露珠與我交換眼神。
。〝M人,“換”和“交換眼神”,拉近了人與自然的距離,感覺特別的親切)
(4)我閉上眼睛,……被鳥兒銜向遠山遠水。
。ㄏ胂袷址,與樹融為一體,與自然融為一體,表現(xiàn)了作者熱愛自然的感情)
(5)瀑布大哥!雄深的男高音,純粹的歌唱家……從古唱到今。
(寫出瀑布雄深的氣勢,用男高音和歌唱家來形容它,贊美了他的奉獻精神)
。6)“刻著玄奧的智慧,深深的峽谷漾著清澈的禪心”
。ǜ挥姓芾,引人深思,年代遠遠懸崖,就像一個經(jīng)驗豐富的老人)
。7)捧起一塊石頭,輕輕敲擊,……我聽見時間的隆隆回聲。
。▽懗隽擞七h的意境,讓我仿佛置身于遠古的環(huán)境)
。8)像有一千個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個喝醉了酒的詩人在云頭朗誦,又感動人又有些嚇人。
。ū扔,形象生動地描寫出雷陣雨給人既感動人又嚇人的感受)
。9)你好,溪流妹妹!你吟著一首小詩,是邀我與你唱和嗎?
(擬人,寫出了溪流聲的悅耳動聽)
(10)惟我站立在地方?jīng)]有雨……不是天地給我的恩澤?)
(反問,突出了老柏樹慈祥地為我避雨,給我恩澤)
師:找到好詞好句,給它說明理由時,我們可以從修辭方法,飽含哲理,引人深思、遣詞煉字,表達方式等方面給它說說理由。
五、仿寫
文章的情感美
師:領略欣賞了文章的語言美,要是能把這優(yōu)美的語言變?yōu)樽约旱恼Z言該多好。∠旅嫖覀兿确纸巧首x第5段(女生讀一景,男生讀一景),然后我們大家模仿照第五段的句式,選擇你最喜歡的一種或幾種景物,寫一句或一段話。
。ㄌ崾荆鹤プ【拔锏奶攸c,根據(jù)景物特點選擇內(nèi)容和與它相符的詞語,山泉清澈,比作明鏡,照出我的渾濁)
生:仿寫(先同桌交流)
師:巡回指導,展示評價優(yōu)秀作品
六、朗讀結束全文:
今天,我們有幸與李漢榮先生,拜訪了山中的眾朋友,走出山澗,走出山林,帶回了滿懷的好心情,也順便帶回了一路的月色……
最后讓我們朗朗的書聲,告別山里的從朋友,帶回這一路的收獲……
請大家一起朗讀文章最后一段。
【山中訪友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山中訪友教學設計05-31
山中訪友的教學設計(精選7篇)07-28
《山中訪友》名師教學設計(精選5篇)12-24
關于山中訪友優(yōu)秀教學設計范文05-10
《山中訪友》教案設計04-13
山中訪友教學反思04-17
《山中訪友》的教學反思04-12
《山中訪友》的教學反思09-20
《山中訪友》教學反思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