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教學設計 15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fā)展。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有關教學設計 ,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1.會寫“晰傘”等五個字,理解“戈壁、茫茫、清晰、渾黃一體、高大挺秀、分辯、介紹、撫摸、表白、沉思”等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抓住重點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邊疆建設者哪兒需要就在哪兒扎根作貢獻的好品質。教學重點通過朗讀體會爸爸說的話的深刻含義,懂得爸爸的心愿。
教學準備1.課件:有關大戈壁的錄像片。理解白楊特點及體會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2.配樂朗讀錄音帶。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引入,檢查預習1.出示彩圖,揭示課題,釋題。2.檢查預習情況,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3.聽配樂朗讀錄音帶二、默讀課文,初曉大意
三、學生自學課文,出示自學思考題:1.大戈壁是什么樣的?白楊樹是什么樣的?2.爸爸是怎樣向孩子介紹白楊樹的?3.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四、再讀課文,理清結構1.學生試著給文章分段,用鉛筆標示。2.學生討論,說出自己的分段并說明理由。如果有分歧,可以再討論。第一段,從開頭到“一個高大挺秀的身影”,講列車在茫茫的大戈壁運行,不時有高大挺秀的白楊樹閃過。第二段,從“一位旅客”到“也不動搖”,講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特點。第三段,從“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到“那么高大”,講爸爸的話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第四段,是最后一個自然段,講孩子們也會像小白楊那樣,扎根邊疆,茁壯成長。
五、自由朗讀課文,學生質疑問難
六、練習用段意歸并法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生有分歧,再讀再討論。
第二課時
一、激情導入1.出示大戈壁的精彩圖片,師:你們想不想和作者一起走進大戈壁去看一看呢?現在假想我們也坐上了開往新疆的火車,火車把我們帶到了戈壁,大戈壁是什么樣的呢?
2.齊讀第一自然段。理解大戈壁的環(huán)境惡劣,抓住“茫!、“渾黃一體”、“沒有……沒有……也沒有”等詞語2.出示大戈壁的錄象,教師描述:茫茫的大戈壁上,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只有滿地的沙石。大風一起飛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渾黃,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戈壁是多么荒涼呀。(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感知初步了解大戈壁的特點,從而進一步認識白楊,最后升華到對在那里生活的建設者的了解。)
3.作者要寫白楊樹,為什么開篇寫這荒涼的大戈壁?請學生發(fā)表看法:(告訴我們白楊樹所生長的環(huán)境很惡劣。這里用惡劣的環(huán)境烘托白楊樹的高大形象。)齊讀第3自然段,讀后回答:在戈壁上白楊樹長得怎樣呢?(高大挺秀)師:在滿目荒蕪單調的大戈壁,看到這清秀挺拔的白楊樹,那碧綠向上的葉子,銀白泛青的樹干,給茫茫的戈壁帶來了生機和希望,這怎能不使人油然而生敬意呢?
4.看到這白楊樹,爸爸的神情是怎樣的?兄妹倆又是怎樣爭論的呢?大戈壁這么荒涼,環(huán)境這么惡劣,白楊卻長得那么高大挺秀,像衛(wèi)士一樣守衛(wèi)著鐵路。讀到這里,你覺得白楊怎樣?應該用怎樣的語氣朗讀爸爸說的`話?(贊美)分角色朗讀4-12自然段。
二、課件出示爸爸介紹白楊的第12自然段,然后逐句讀講
1.“這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這么高大。”“從來”是什么意思,這句話講了白楊的什么特點?(高、直)
2.“哪兒需要它,它就很快在哪兒生根、發(fā)牙、長了粗壯的枝干。”
3.“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睅煟哼@段話用了哪些關聯詞語,請畫出來。師:這段話用了哪些關聯詞語,請畫出來。
。▽W生畫后交流)生:這里用了“哪兒……哪兒……”。生:還有“不管……不管……總是……”師:同學們,學到這里,你對白楊產生什么感情?(崇敬)那么,我們帶著這種感情來讀讀這幾句話。
指導朗讀(自由讀、指名、齊讀)師:白楊樹不擇環(huán)境,不講條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發(fā)芽。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這就是白楊的品格。
。ㄔO計意圖:朗讀體味爸爸的一番話不僅回答了兒子的問題,而且熱情贊揚了白楊生命力強,堅強不屈的品格,第二段課文是文章的中心內容,提煉出“高”“直”這一白楊樹的外形特征)過渡: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愿。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
三、引讀討論14自然段:
1.“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
2”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小學,將來再念中學。”
3.“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眴枺汉⒆觽儾恢佬陆敲椿臎,爸爸媽媽為什么去新疆工作?孩子們不知道爸爸為什么要帶他們去新疆讀書?到底是為什么呢?同學再讀第14小節(jié),爸爸介紹白楊的三句話,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答案。(設計意圖:抓住課文中的三個“只知道,”培養(yǎng)了學生思維的廣闊性。讓學生進行積極思維活動,經過一連串的引疑讀、思活動,學生步步深入地理解了“爸爸”的心就是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決心、信心和希望孩子們也像白楊那樣在邊疆生根、成長的赤誠之心。)過渡:爸爸介紹的這一點知識就像一粒種子播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里,這種子能不能生根、發(fā)芽、成長呢?
四、學習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體會含著的意思質疑。小組討論提出的問題。
1.一棵高大的白楊樹指誰?幾棵小樹指誰?
2.為什么爸爸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嘴角會浮起一絲微笑?請學生談最后一句話的含義,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出答案。
白楊:哪兒需要,哪兒生根,不管風沙雨雪干旱洪水(堅強)。爸爸:邊疆需要,扎根邊疆,不怕任何艱難困苦(堅強)。(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體會爸爸的心愿: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響教育下,一定能夠像白楊那樣扎根邊疆,建設邊疆。)
五、總結課文,升華中心請學生用文中的重點詞語連成一段通順的話:“哪兒……哪兒……”!安还堋还堋偸恰眻詮姲讞钸吔ㄔO者。
六、有感情自由朗讀全文
七、作業(yè)
1.抄寫課后詞語。
2.練習背誦課文。
有關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1、 掌握本課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 理解和掌握本課重點句子。
3、 理解教師工作的崇高,激發(fā)學生熱愛老師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理解和掌握本課重點句子。
教學難點:理解教師工作的崇高,激發(fā)學生熱愛老師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
同學們,我們已經是四年級的小學生了,在我們成長的歷程中是誰傳授給我們知識,是誰教育我們做人的道理(是老師)同學們發(fā)自內心地對教過我們的老師道一聲老師,您好!在教師節(jié)來臨之際,我們對天下所有的老師再道一聲老師,您好!板書課題老師,您好!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標出整首詩共有幾個小節(jié)。
2、找兩名同學分別讀詩歌中的兩個小節(jié),其他同學一邊聽讀,一邊看書,想一想這首詩歌寫了什么?
三、合作探究,精讀感悟。
(一)學習第一小節(jié)
1、同學們,讀了這篇課文,你感受到什么?
。ɡ蠋煿ぷ骱苄量啵
2、你從哪里知道的?
(從古今中外,哪個人的成長不浸透著教師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項創(chuàng)造不蘊含著都是的辛勞!看出來的。)
3、我們一起來讀這兩句,看看這兩句中哪些詞更能說明老師的辛苦?
4、學生齊讀。
。ㄐ难、辛勞)
5、為什么呢?
。ㄒ驗闊o論哪個人的成長都有老師的心血、辛勞,因為)
6、說得好,那我們再來讀讀。
7、生齊讀。
8、老師聽了同學們的朗讀,發(fā)現同學們不約而同地重讀了一個詞,知道是哪個詞嗎?我們再來試試,
9、生再讀。
(是哪個人、哪一項。)
10、不錯。哪個人指誰?
(每個人。)
11、哪一項呢?
。恳豁棥#
12、噢 ,那我們試著把這句話改一改,用上每個人、每一項。
13、生齊讀。每個人的成長不浸透著教師的心血
。▽W生全笑)
(應該把不改成都)
14、說得好,那我們再來試試。
15、學生再讀。
16、你們覺得這樣一改,有什么不同?
17、我們把兩種句子對比讀一讀,好不好?女生讀改了的句子,男生讀原文。
學生對比讀。
。ㄎ野l(fā)現了,課文中的原句感情強烈些更能突出教師的辛勞。)
18、是啊,原文更能讓我們感受到教師的事業(yè)是多么
。ǔ绺 偉大 神圣)。
19、好,我們再讀這兩句,好好體會詩中所表達的感情。
20、指名讀。小組賽讀。
21、同學們讀得真好,看看第一節(jié),你還能從哪里感受到教師事業(yè)的崇高?為什么呢?
。ㄔ谧蛱炫c今天之間鋪設大道,在現實與理想之間架起金橋。因為教師的事業(yè)連接了過去和未來)
22、老師要為你們鼓掌,說得太好了,是啊,這里的大道、金橋都指教師的事業(yè)。每當看到時代在飛速地前進,我心中就涌起感情的波濤,(師指課題)
生齊讀:老師,您好!
23、你們讀得太好了,老師被深深地感動了。知道為什么嗎?
(生沉默。)
24、我們齊讀這一段,好好體會,想想老師為什么會感動?
25、生齊讀第一段。
。ㄎ殷w會到了,這里面充滿了對老師的感激、尊敬、熱愛)
26、說得好,謝謝同學們,你能試著用每當 就 說句話嗎
27、讓我們一起來歌唱我們的老師吧!
28、生齊讀課文第一節(jié)。
。ǘ┖献鲗W習第二小節(jié)
1、同學們,剛才我們融入課文中讀,聯系上下文想,抓住文中的關鍵詞,我們就很好地體會文中的內涵,接下來我們就用這種方法,合作學習第二小節(jié)
2、默讀第二小節(jié),小組合作探究
3、匯報交流
。1)從用真理和智慧把人才塑造,讓春暉和朝霞在心靈閃耀體會到詩人為什么贊美教師的事業(yè)多美好
。ǔ鍪荆河谜胬砗椭腔郯讶瞬潘茉,讓春暉和朝霞在心靈閃耀。)
。2)指導朗讀
出示:春暉、朝霞分別指什么?(春天溫暖的陽光、早晨的.霞光,這里把老師的智慧比作春暉、朝霞般光明美好。)_
。2)從春蠶編織絲線,甘露撒向新苗。中體會到教師的工作塑造了人才,美化了心靈,所以說,教師的事業(yè)是多么的美好!老師講課的話語,對我們的諄諄教導,語重心長,苦口婆心。也知道了老師是如何培養(yǎng)人才,關愛我們的
出示:從春蠶、理想的絲線 、甘露、茁壯的新苗、 筆尖飛舞、笑語盈盈這幾個詞中你聯想到了什么?
4、引讀:教師的事業(yè)是美好的,更是辛苦的,我們除了贊美老師,還應對老師有什么情感?
。ɡ斫猓褐孕模喊l(fā)自內心。)
5、指導朗讀第2小節(jié)
四、放錄音《每當我走過老師的窗前》背誦全文。(課件出示)
1、同學們讀得真好,老師要獎勵你們,給能背誦的同學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給動畫片配音,這動畫片中還配有《每當我走過老師的窗前》動聽的音樂呢!
2、指名背、齊背
五、指導小練筆
1、 師出示有關贊美教師的詩文,學生閱讀。同時播放歌曲《老師 你好》(課件出示)。
有關教學設計 3
一、教學要求: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理解“井沿”“無邊無際”;能用“一……就……”說一句話。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3、發(fā)揮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青蛙和小鳥的`對話。讓學生理解青蛙和小鳥對天有多大這個問題為什么會有不同的看法。
2.教學難點:理解故事的寓意。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看動畫。
。ǘ┏踝x課文,學習生字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出示“青蛙”和“小鳥”圖片,理解“井沿”。
。ㄈ⿲W習課文
1、用不同符號畫出“青蛙”和“小鳥”的對話,指名讀,同桌練讀,男女分角色讀。
2、“青蛙”和“小鳥”在爭論一個問題:天有多大?(板書)
3、理解“無邊無際”,學習“際”。
4、想象說話:小鳥飛了一百多里,它看到了什么?
5、青蛙為什么認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一抬頭就看見天。”說話“一……就……”。
6、小實驗。
7、青蛙為什么笑了?小鳥為什么笑了?
8、你認為誰說得對呢?
。ㄋ模⿺U展:勸青蛙跳出井口;青蛙跳出井口看到什么,會說什么?想象第四次對話;故事寓意。
。ㄎ澹┍硌菡n文。
。⿲懽
有關教學設計 4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琳達一家為了讓盲人重見光明,自愿把眼角膜捐贈出來,他們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讓人敬佩,讓人感動,也教育了周圍的人,所以說他們的這種精神是永不磨滅的。
這篇課文語言美,情感美,人物形象鮮明,作者刻畫了兩個讓人終身難忘的形象:善良,樂于助人的父親和可愛、才華橫溢的女兒。他們熱愛生活、關愛別人,讓人尊敬,讓人懷念。
文中的父親用耐人尋味的話語教育了“我”,影響了小溫迪,使小溫迪為媽媽和外公感到驕傲,“我”也為小溫迪從小就具有愛心而感到驕傲。教學時,以“情”為主題組織教學,采用倒敘的方法,從故事的結尾出發(fā),抓住“驕傲”一詞引導學生個性化閱讀,使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理解父親話語的意思和“我”態(tài)度的變化,深入體會“永生”的含義,從而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運用學過的一些讀書方法去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生動細致的描寫人物語言,從而表現人物精神品質的表達方法。
3、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感悟父親捐獻角膜這一舉動的深遠意義,培養(yǎng)關愛他人的美好情操。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對死后捐獻器官、幫助他人而感到高興和驕傲。
2、教學難點:
抓住父親的語言來理解一家人對死后器官捐獻的行為看法的轉變。
【教學準備】
師生共同搜集有關器官捐獻的資料及相關事例。
【教學過程】
一、閱讀資料,導入新課
1、教師導入:
《觸摸春天》中盲女孩安靜是那樣熱愛生活、熱愛生命,她多么盼望也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呀!她的愿望能實現嗎?根據你課前收集的資料說說你的看法。
2、補充資料:
請同學們快速閱讀下面的資料:
資料一:
據衛(wèi)生部統計,我國目前約有400萬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過角膜移植手術復明,但由于供體角膜匱乏,我國每年僅實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術,數百萬的患者還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資料二:
目前美國有超過84000多名患者登記等待器官移植,而且每13分鐘就會有一個新的登記等待患者。20xx年僅有30%的等待者獲得了器官移植,而剩余的70%的等待者必須繼續(xù)等待他們迫切需要的移植器官。不幸的是,每天有16個人會因為無法等到器官移植而喪失生命。
3、看了這兩段資料,你想說什么嗎?
二、揭示課題,初步感知
1、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角膜捐獻的感人的文章《永生的眼睛》。(板書課題)看了這個題目,你想說什么?
2、檢查預習情況:
指名讀課文,認讀生字詞。
3、自由讀課文,然后說說文中哪些語句讓你感動?
三、熟讀精思,探究文本
1、文中有兩處地方都出現了“驕傲”這個詞,請找出這兩句話,讀一讀。
2、出示這兩句話:
“媽媽,我真為你、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驕傲!薄斑@次,我為自己的女兒──14歲的溫迪而驕傲。”
說說誰為誰感到驕傲?為什么感到驕傲?
3、“我”一開始對捐獻眼角膜這件事是怎樣的態(tài)度?
閱讀第四自然段,重點感受琳達那痛苦、難以接受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讀。
4、是什么使我改變了態(tài)度?學習父親教育“我”的兩段話:
四、投影出示:
⑴ 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于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為,如果我們死后的身體能有助于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 如果一個盲童能在我們的幫助下重見光明,并像溫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多么美妙!當你們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們會為我自豪!
你可以給予他人哪些東西?為什么說給予別人自己身體的一部分是最珍貴的?這兩段話之間有什么關系?
把父親的這兩段耐人尋味的話連起來讀一讀,談談自己的感悟。
5、溫迪為媽媽和外公能捐贈眼角膜感到驕傲,實際上也是為他們的什么感到驕傲?有感情讀讀溫迪說的這句話。
6、“我”為什么為溫迪感到驕傲?
7、父親離去了,他給人們留下了什么?課題中的“永生”指的是什么?
8、父親這無私奉獻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和小溫迪,“我”從原來的不接受到遵從,在到后來的自愿捐贈。閱讀原文結尾:(出示)
沒有想到,僅僅是兩周之后,我再一次為器官捐獻組織簽署了同意書。我的可愛的女兒,才華橫溢的小溫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喪生了……當我簽字時,她的話兒縈繞在我耳際:“你想過什么也看不見會有多么痛苦嗎!”
失去溫迪二周后,我收到一封來自俄勒岡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寫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F在,兩位昔日盲人已重見天日。他們成為您女兒──一位極其熱愛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紀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麗……”
我的金發(fā)的溫迪手中的畫筆依舊不輟地揮動著,她的碧眼仍然閃爍著驕傲的光芒。
五、感情朗讀,深化主題
1、同學們,讀了琳達一家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2、帶著你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特別是人物的語言。
六、課外拓展,實踐活動
1、向你身邊的人講述這個故事,并結合課前搜集的資料向他們宣傳器官捐獻的意義。
2、寫一封倡議書,號召你的小伙伴參與到器官捐獻的事業(yè)中來。
有關教學設計 5
摘 要:影視材料是交際語言的良好載體。“影視漢語”課程的教學設計應以學習和應用其中的語言為中心,在教學中采用電影分片段全部觀看與臺詞精講的方式,并輔以適當的強化練習和輸出練習,使學生經歷“感知―引起興趣―輸入―強化―輸出”這一系列過程,從而提高其語言能力。
關鍵詞:影視漢語;教學設計;漢語言
“影視漢語”課是為漢語言專業(yè)二年級本科生開設的選修課,開設該課程的初衷是希望通過影視作品這種立體的語言載體,使學生接觸現實場景中自然、真實的語言,從而更有助于學生理解和使用真實交際環(huán)境下的語言,培養(yǎng)語感,寓教于樂。
該課程不同于普通的h語課程,它從日常學習的課本中跳脫出來,利用真實的影視材料,全方位調動學生的視聽感官,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影視漢語”課也不同于一般的視聽說課,視聽說課重在訓練學生的聽說技能,有的教師的教學目標是學生理解主要情節(jié),看懂、聽懂75%―80%的內容即可[1]。還有的情況是通過對影視作品主題的討論和學習提高表達能力和加深文化知識,而不是學習其中的臺詞[2]。但“影視漢語”課,所要側重的應該是影視材料中的語言,重視臺詞的學習,所以采用“精視精講”的教學模式,并通過視、聽、讀、說、寫等多方面的練習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
一、影視漢語教學設計策略
教學的觀看學習材料以電影為主,同時還兼有微電影和綜藝節(jié)目。電影的學習采取了分片段全部觀看和臺詞精講的方式。下面以電影《杜拉拉升職記》為例,具體敘述其教學準備及課堂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由于沒有現成的教材,要精講一部電影,教師在課前需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這一過程相當于以電影為素材編寫一部教材。具體包括:1.根據電影情節(jié),將全長100分鐘的電影分為27個片段,每段時長約為2―6分鐘。2.提取出影片中的全部臺詞,按片段分開。3.篩選出每個片段中重要的詞匯、語言點、句型及文化點。4.觀看每個片段,設計視聽理解問題。5.制作PPT,包括電影相關圖片、影片故事梗概、每個片段的視聽理解問題、臺詞展示、重要詞匯和語言點的解釋等,其中每條詞語的解釋都包括拼音、詞性、英文釋義、例句,有的還配有圖片。6.編排適當的練習題目。7.對影片中相關線索和主題進行總結,如總結影片中出現的與工作相關的詞語。
(二)課上教學
整部電影的教學順序為:1.教師介紹影片人物和故事梗概。2.以片段為單位的播放、學習和練習。3.學習完整部影片后,對職場文化相關詞語進行總結。4.布置片段表演、寫觀后感等課后輸出任務。片段表演任務將學生分組并在課下準備教師指定的片段,課上集中表演。整部電影用14課時完成,包括片段觀看及講練12課時、總結及表演2課時。
單個片段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為:1.第一遍播放―泛視、泛聽。2.理解性問答。3.臺詞中詞語、語言點和文化點的講練。4.第二遍播放―精視、精聽。5.綜合練習。如配音、看圖說話等。
第一遍播放,學生看畫面、看字幕、聽聲音,通過視覺和聽覺的雙重刺激,整體感知片段的內容。播放后,教師用PPT展示觀后理解問題,讓學生回答,以檢驗學生對片段的理解程度。此外,也可讓學生復述片段大意以及回答一些與片段內容相關的擴展性問題,如片段三介紹DB的各種規(guī)章制度后,問學生“你愿意到DB這樣的公司工作嗎?”又如片段十八在沒有臺詞表達的'情況下,“猜一猜杜拉拉躺在床上時在想什么”,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經過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們都對這一片段有了整體的認識,而且當遇到某些問題無法順暢回答的時候,他們會有想要再次觀看或看臺詞的欲望,這時緊接著用PPT展示片段內所有的臺詞,并附有生詞解釋和例句。此時,教師根據學生的漢語水平講解一些重要的生詞和語言點,然后讓學生讀臺詞,或找兩名學生進行對話。
這一環(huán)節(jié)后,第二遍播放片段,在播放過程中,教師在重要的詞句或關鍵信息點可以暫停播放,加以說明。
由于掃清了詞語和句子的障礙,學生們對片段的理解大大提升,會產生滿足感,增強學習自信,提升學習興趣。第二次觀看,對剛剛學習的詞匯和語言點在具體語境中的使用也起到了加深和強化的作用。
在兩遍觀看和學習之后,教師帶領學生做臺詞配音、看圖說話等練習,促進知識內化,提高其口語表達能力。然后接著學習下一片段,重復之前的各環(huán)節(jié)。
(三)課后評價
課后評價包括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和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兩部分。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整部電影學習和練習結束后,
對學生進行測試。測試卷的題型包括:(1)寫出10個電影中和職業(yè)、工作有關系的詞。(2)寫出10個你從這部電影里學到的并覺得有用的詞。(3)寫出10個你從這部電影里學到的并覺得有用的句子。(4)使用給定的詞語造句。這里給出的詞語為影片中出現的一些要求學生掌握其用法的重要詞語。(5)解釋給定詞語的意思。這里給出的詞語為一些成語、慣用語等。
學生對課程及教師的評價:教師在期末課程結束前下發(fā)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學生選該課的目的、學生感興趣的影片種類調查、該課程對提高漢語水平是否有幫助、對該課程是否滿意、對該課程有何建議和意見、對教師的講解和播放方式有何建議和意見等。
二、教學設計的分析及反思
劉(20xx)指出,視聽法的教學過程有四步。第一步是先讓學生觀看影視片,感知大意,邊看邊聽邊記憶。第二步是教師講解詞、詞組和句子,幫助學生完全理解內容。第三步在放視頻的同時,讓學生模仿、重復、熟記、回答問題,進行大量練習。第四步讓學生通過自由對話、復述、評論、表演等,培養(yǎng)其活用目的語的能力[3]。羅慶銘(1996)將視聽說課的教學過程和教學目標分為以下三個層次。第一,讓學生直接看和聽,通過提問檢查學生看懂、聽懂的情況。然后根據這些情況進行一定的講解、訓練。第二,要求學生精看、精聽。包括看懂非語言的動作、手勢、風俗習慣、民族心理等,聽懂關鍵性詞語和語法,以及要求學生從受控表達向自由表達過渡。第三,教學重點轉向“說”,以前面所看、所聽內容為話題,展開進一步討論[4]。肖路(20xx)也把影視課堂教學過程“分為3個層級,即理解性層級、操練鞏固層級、交際性層級”[5]。
以上幾位學者在影視課教學模式的設定上是基本一致的,本案例也完全遵循了這樣的影視教學模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歷了感知(第一遍播放)―引起興趣(理解性問題和討論)―輸入(講解詞語)―強化(第二遍播放及配音等模仿性練習)―輸出(表演、寫觀后感等應用性練習)這一系列過程。這也符合“理解―模仿―記憶―應用”的認知原則。
課后的測試卷,學生們做得都不錯,能從記憶中提取出影片中的詞語和句子,并能正_運用詞語,說明教學效果良好。有的學生在一年多以后還能記住影片中的一些經典臺詞。學生調查問卷對該課的反饋意見比較滿意。但有的學生覺得分段觀看不夠連貫,有些無聊,而也理解地表示如果完整觀看一遍不分段,就無法結合具體情境講解語言點;有的學生還覺得練習有些不足。
結合學生的反饋和自身的反思,總結出如下幾點可以改進的地方。
(一)突出重點學習片段,“精”“略”結合
在教學中,教師選擇對一部電影內的所有片段都精視、精講,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給學生完整觀影的成就感,讓學生感覺到自己征服了一部電影,而且,同一部電影各片段情節(jié)具有連貫性,詞語具有相關性。但是,這樣做的負面效應,正如一些學生在調查問卷中反饋的那樣,連續(xù)幾次課講同一部電影,讓學生覺得有些枯燥。
在學習整部電影的情況下,應該適當地縮短每部電影的教學時長,找到學生提高語言能力與保持興趣的平衡點。首先,在片段的劃分上,做到情節(jié)完整、長度適中、難易得當。其次,在片段的講解上,要區(qū)分輕重,體現“精”“略”結合。有重點學習和操練的片段,有可以一帶而過的片段;有精講精練的臺詞、詞語和語言點,也有簡單說明的臺詞和詞語。
(二)增強“聽”的技能訓練
有調查指出,在視聽說課中“聽”不只是手段,也應是目的,即應重視和加強聽力技能的培養(yǎng)和訓練[6]。在本案例中,由于播放中一直是帶字幕播放,在字幕和畫面的輔助下,無法充分激發(fā)和訓練學生聽的能力。在片段播放時,可以進行無字幕播放或視聽分離播放,重點訓練學生聽的能力。如果在第一次播放時抹掉字幕,播放后,應給學生做一些相應的聽力練習或復述練習,檢查其聽懂的程度;或者,可在第二次播放時抹掉字幕或只聽不看圖像,因為已經學過臺詞,學生可以在聽音中自檢和鞏固所學。
(三)適當增加詞語和臺詞相關練習
為了節(jié)省整個影片的教學時間,在對臺詞、詞語和語言點講解后沒有安排過多練習,而且學生通過每個片段的兩遍播放和一遍精講,應該能很好地理解內容并記住一些臺詞了。但在學生的反饋中,有些學生覺得練習不足。
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對精講片段和重點詞語在講解后加上一些詞匯練習和臺詞填空練習,以鞏固和加深其記憶。在臺詞講練后,根據片段內容,多進行一些如配音、看圖說話、小組討論等增強學生參與感的活動。
有關教學設計 6
一、說教材
《馬說》采用了托物寓意的寫法,論述的是識別和選拔人才的問題,但通篇無一字談到人才。作者將人才比做千里馬,將愚妄淺薄的統治者比做食馬者,集中闡述了封建社會中人才被埋沒的原因,抒發(fā)了懷才不遇、
有志難申的知識分子的憤懣與不平之情,對不能知人善任的昏庸的統治階級進行了嘲諷和鞭撻,巧妙地發(fā)揮了針砭時弊的作用。
二、說目標
根據教材和中考復習的需要,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熟練背誦,準確默寫課文;積累文學常識及重點文言詞句;理解課文內容、主旨及寫作手法;反復練習,提升能力。
2、過程與方法:自主學習,教師點撥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在當今社會能夠充分展示自己,實現人生價值。
三、說重點
掌握重點的字詞以及文章內容。
四、說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主旨及寫作手法;
經典教學設計03-05
設計我們的校園教學設計03-09
爭吵教學設計03-18
什么是教學設計12-08
《短文》教學設計02-19
尊嚴教學設計03-30
守株待兔教學設計03-31
豐碑教學設計03-29
養(yǎng)花教學設計05-18
鯨教學設計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