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那么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空氣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空氣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仔細觀察呼吸系統(tǒng)結構圖,描述呼吸系統(tǒng)的組成。
(2)了解呼吸道結構特點,總結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作用。
(3)了解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是有限的。
2.過程與方法
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分析相關資料,概括呼吸道的作用。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認同呼吸道對空氣處理的能力是有限的,并關注空氣質(zhì)量與人體健康的關系。應自覺地維護環(huán)境中空氣中空氣的清新;
(2)關注自身呼吸系統(tǒng)健康,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教學重點
1.呼吸系統(tǒng)的組成。
2.通過資料分析總結呼吸道的作用。
教學難點
呼吸道作用的分析與總結。培養(yǎng)學生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
教學方法
運用啟發(fā)、引導交流、討論、觀察、分析、體驗綜合等方法進行教學。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準備呼吸道疾病的相關資料;多媒體課件;拓展知識小故事。
2.學生準備:預習教材、查閱有關呼吸系統(tǒng)的疾病的知識、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導入
1、出示問題:為什么新生兒總是啼哭著來到人間?
學生:嬰兒第一聲啼哭表明要呼吸空氣。
教師:如果哭不出來,可能是呼吸道不暢通,醫(yī)生會拍嬰兒的后背或小腳丫。
2、親身體驗(小活動):請同學們起立閉嘴,同時用手捏緊鼻子,看你能堅持多長時間?教師組織學生活動。
可見,呼吸是人體最基本的生命活動之一。今天我們來認識人體的呼吸。(板書課題:人體的呼吸--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
環(huán)節(jié)二:自主學習,感受新知
人體呼吸作用與生命活動的關系教師出示資料和討論題
(1)長跑運動員在跑步過程中不僅四肢和全身肌肉骨骼在活動,而且胸腹起伏劇烈,嘴張開,呼吸急促。
(2)一個人在冰天雪地的環(huán)境中,測得體溫37℃。
討論:提供人體生命活動的動力和維持體溫相對穩(wěn)定的能量從哪里來?
學生閱讀資料,討論交流,歸納出結論:呼吸對人體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起決定性作用。
2、呼吸系統(tǒng)的組成:
學生自學課文中關于呼吸系統(tǒng)組成的信息。填出課本44頁呼吸系統(tǒng)組成的各個器官名稱。
鼓勵學生積極回答,提出爭議:“嘴也可以用來呼吸,用嘴呼吸和用鼻子呼吸有什么區(qū)別?”
知識拓展
這樣做合理嗎?
有一對夫婦被控告犯有溺殺女嬰的罪行,法官在提審時,他們都矢口否認,說嬰兒生下后就死了。法官當即解剖死嬰,取出其肺放入水中,望著沉在水中的肺,法官無罪釋放了這對夫婦。如果你是法官,你認為這樣做合理嗎?
結論:合理。法官的做法非常明智。孩子出生前肺里面沒有空氣,所以放入水中會下沉。
環(huán)節(jié)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41—42頁的圖片和文字資料,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討論。
問題1:呼吸道有什么結構能保證氣流通暢?(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氣管C型的軟骨,喉部的軟骨,鼻骨與軟骨。)
問題2:呼吸道除了保證氣流通暢外,還有哪些作用呢?這些作用是如何實現(xiàn)的?
引導學生聯(lián)系鼻腔氣管的結構特點,根據(jù)剛才對討論題的分析,所掌握的知識,嘗試解答得出正確答案,并對學生給予適當?shù)墓膭詈驮u價。
問題3:有了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人體就能完全避免空氣中有害物質(zhì)的危害嗎?為什么?誰來談談你所查閱到的有關呼吸系統(tǒng)的疾?
組織小組學生進行交流,匯報呼吸系統(tǒng)疾病,如哮喘,塵肺、肺炎等。學生討論得出:呼吸道的作用是有限的,如果生活在空氣污染較嚴重的環(huán)境,就可能患呼吸系統(tǒng)疾病,如塵肺等。
問題4:痰是怎樣產(chǎn)生的?為什么不要隨地吐痰?
師生共同小結:痰是由氣管和支氣管內(nèi)表面的粘膜所分泌的粘液,以及被粘液所粘著的灰塵和細菌等組成。它通過粘膜表面上的纖毛不斷地擺動,逐步推向喉部然后經(jīng)咳嗽排出體外。痰中含有大量的病菌,隨著塵埃飄浮在空氣中,易引起人體疾病的傳播,同時也不文明。
問題5:北歐的冬天非常寒冷,在那里生活的人和在赤道附近的人相比,鼻子的形狀可能有什么特點?為什么?
引導學生回答:北歐人的鼻鼻端較尖和大,這可能與御寒有關。
教師講述:北歐人鼻子較大,鼻腔較長,有利于預熱寒冷的空氣。
展示鼻口呼吸示意圖,理解呼吸方式的不同。
教師講述:用鼻呼吸,不僅使吸入的空氣溫暖、濕潤和清潔,還可以減少不清潔空氣對呼吸道和肺的刺激,有利于人體健康。
圖片展示哮喘、肺炎病人癥狀和塵肺狀況。
教師講述:哮喘是支氣管感染或者過敏引起的一種疾病,常由吸入花粉、灰塵等物質(zhì)引起。肺炎是一種由細菌、病毒等感染引起的嚴重疾病,常表現(xiàn)為發(fā)燒、胸悶疼痛、咳嗽、呼吸急促等。塵肺是長期在粉塵比較多的場所工作的人容易患的一種職業(yè)病。
展示健康者與吸煙者的肺比較圖。
教師講述:呼吸道溫暖、濕潤和清潔進入肺內(nèi)空氣的'作用是有限的。如果環(huán)境中空氣過于污濁,經(jīng)過呼吸道處理后進入肺內(nèi)的空氣仍可能有一些有害物質(zhì),這些有害物質(zhì)對人體健康危害巨大。
獻計獻策
空氣質(zhì)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我們的身心健康。那么,當沙塵暴來臨時我們應該怎么辦?遇到劇毒氣體環(huán)境時,我們又應該怎么辦?
學生自由回答問題。如:戴口罩、佩戴防毒面具、大面積植樹造林等。
環(huán)節(jié)四:歸納小結,知識拓展
小活動
“呼吸道四兄弟”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每個人來表表功,說說誰最重要。得出結論:一個都不能少,通過這個活動,讓大家理解團隊的力量,以及生命是一個統(tǒng)一整體的概念。
小資料
會厭軟骨與吞咽和呼吸的關系
多媒體課件演示:呼吸與吞咽的關系。
教師強調(diào):呼吸時,喉口開放,空氣暢通無阻;吞咽時,會厭軟骨像蓋子一樣蓋住喉口,以免食物進入氣管。
生活小常識
吃飯時為什么不要大聲說笑?
觀察“吃飯時大笑會嗆著”的小漫畫,得出正確答案。
小資料
聲帶拉緊和松開與發(fā)聲
觀察“聲帶拉緊和松開”的圖示,討論聲音的發(fā)出。明確大喊大叫的危害。
教師強調(diào):青春期為了保護聲帶,應避免大聲喊叫,避免長時間大聲說話,不吸煙、不喝酒。
環(huán)節(jié)五:學以致用,展示提高
1.關于呼吸系統(tǒng)的組成,正確的是(C)
A.氣管、支氣管、肺B.鼻、喉、氣管、支氣管、肺
C.呼吸道、肺D.呼吸道、氣管、支氣管
2.痰生成的部位是(D)
A.鼻腔粘膜B.喉腔側(cè)壁
C.食道粘膜D.氣管和支氣管粘膜
3.感冒時,常感到呼吸不暢通,這主要是因為(D)
A.氣管分泌的粘液增多B.喉部腫脹,喉腔變小
C.鼻黏膜分泌增多D.鼻黏膜充血腫脹
4.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用鼻呼吸更好地原因是(D)
A.鼻腔能濕潤空氣B.鼻腔能溫暖空氣
C.減少吸入氣體對呼吸道和肺的不良刺激
D.A、B、C都是
在對溺水者進行人工呼吸以前為什么要先清除口、鼻內(nèi)的污物?
由細菌、病毒引起的急性支氣管炎,肺炎是怎樣傳播的?敘述這些微生物從外界到達發(fā)病部位的“旅程”。
通過練習鞏固了知識,實現(xiàn)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作業(yè)布置
《練習冊》第二題、第三題。
板書設計
第一節(jié)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
呼吸道:鼻、咽、喉、氣管、支氣管。
一、呼吸系統(tǒng)的組成
肺:是氣體交換的場所。
二、呼吸道的作用
1.保證氣體順暢通過
2.使到達肺的氣體濕潤、溫暖、清潔
空氣教學設計2
課型: 新授課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1、了解空氣的組成、污染和防治
2、了解稀有氣體的性質(zhì)和用途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習能力
教育目標:進行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的教育 增強環(huán)保意識的教育
重點、難點: 理解和記憶
教學方法: 實驗導思法
教學媒體: 有關實驗儀器
教學 學生
程序: 教學內(nèi)容 教師活動 活動
復習 空氣中有哪些成分? 提問 回憶
導課 簡介化學家拉瓦錫發(fā)現(xiàn)空氣的過程 演示p燃燒 觀察
新授 一、空氣的組成:(v%)
n2 : 78% 歸納 思考
o2 : 21% 整理
稀有氣體: 0.94% 結論
co2 : 0.03%
其他氣體和雜質(zhì): 0.03%
二、空氣是一種資源
1、 氧氣: 指導學生閱讀 通讀
2、 氮氣: p24~26內(nèi)容 討論
3、 稀有氣體: (主要是用途) 交流
三、保護空氣:
1、污染空氣的.有害物質(zhì): 給出討論提綱 討論
氣體: co no2 so2
(來源于礦物燃燒和工業(yè)廢氣) 歸納
粉塵: 沙塵 煙塵
(來源于水土流失和工業(yè)排放 )
2、污染的防治:
可采取的措施: 提示 回答
(1)禁止工業(yè)廢氣的任意排放
(2)處理汽車尾氣
(3)嚴禁燃燒散煤
(4)使用無鉛汽油
(5)不焚燒垃圾
(6)使用清潔燃料
(7)種樹、造林、種草防止水土流失
(8)不燃放煙花爆竹
開放性問題討論:
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破壞、酸雨分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四、空氣是一種混合物
特點:
空氣教學設計3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nèi)容是初中生物新教材(人教版)第四單元《生物圈中的人》中的第三章《人體的呼吸》的第一節(jié)內(nèi)容。本節(jié)內(nèi)容放在人體的《營養(yǎng)》一章之后講述,為進一步學習下節(jié)課《發(fā)生在肺內(nèi)的氣體交換》打下基礎,做好知識鋪墊。呼吸是人體生存的基本生理活動,學生本身知道只要人活著就必須進行呼吸作用,鼻是用來呼吸的器官,但對呼吸時還有哪些器官參與,這些器官對吸入的氣體有什么作用,了解比較少。所以,教材內(nèi)容由三部分組成,即描述結構、資料分析、補充資料。要想使學生初步認識到呼吸道是保證氣體順暢通過的結構,但是呼吸道并不僅僅是氣體的通道,還能對吸入的氣體進行處理,使到肺部的氣體有溫曖、濕潤、清潔的作用,不過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保持環(huán)境中空氣新鮮,清潔是非常重要的,從科學角度認識空氣質(zhì)量的好壞與人體健康的關系。
二、設計理念
新課程要求教學過程要突出“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突出生活與健康這一主題,使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知道怎樣使自己更健康,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強調(diào)對學生非智力因素及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強調(diào)學生探究性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稑藴省贩e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力求以問題意識為先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注重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充分利用本節(jié)內(nèi)容提供的文字、圖片、數(shù)據(jù)、以及音像等資料,引導學生有目的的開展分析活動,達到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學情分析
根據(jù)初一年級學生年齡和心理特點,表現(xiàn)為學生心理上的發(fā)育還不成熟,思維模式仍然有明顯的形象思維痕跡,對于枯燥的和深奧的描述更是缺乏由感性認識到理性思維過渡的經(jīng)驗,對交流的本質(zhì)的分析尚不夠深入,不能主動透徹的去分析和總結現(xiàn)有的資料,但學生的好奇心很強。應該采取各種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從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態(tài)度上著手,給學生留有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和創(chuàng)造的時間和空間,突出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多引用資料、圖片,結合運用多媒體,多聯(lián)系貼近生活的事例,盡力通過學生的切身感受和體驗發(fā)展他們的思維能力。
四、教學目標
1、描述人體呼吸系統(tǒng)的組成,說出呼吸道的作用。
2、運用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分析相關資料,通過分組討論合作,提高分析問題,歸納總結的能力。
3、認同人體呼吸道對空氣處理的能力是有限的,并關注空氣質(zhì)量與人體健康的關系。
五、教學重點
通過資料分析,歸納出呼吸道的作用。
六、教學難點
呼吸道作用的分析與總結。
七、課前準備
呼吸系統(tǒng)組成模式圖,直尺,分組,5—6人一組。
八、教學課時
1節(jié)課。
九、教學過程
內(nèi)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引言播放視頻資料,展示新生兒啼哭的多媒體畫面,并提出問題,引入本章學習的主題——《人體的呼吸》。
問題1:為什么新生兒總是啼哭著來到人間?
問題2:如果自己用手捏鼻子和閉喘,有何感受?大家晚上睡覺是否也要進行呼吸呢?
師:同學們說得好,嬰兒第一聲啼哭標志著呼吸作用的開始,我們每個人一來到人間就離不開空氣需要,不斷呼吸,要不斷的從空氣中獲得氧氣,并排出體內(nèi)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方面的知識。
引導學生認真觀看視頻資料,積極動腦,思考問題,討論后自由發(fā)言。
回答1:啼哭標志著呼吸作用的開始,表明人生活需要呼吸空氣。
回答2:憋氣不能呼吸,每個人每時每刻都要進行呼吸。
貼近生活,創(chuàng)設情景,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入課題,自然過渡。
呼吸系統(tǒng)的組成既然我們每個人時時都要進行呼吸,就必須依靠呼吸系統(tǒng)來完成。
1、指導學生進行閱讀,識圖,填出呼吸道的組成名稱。
2、教師出示人體呼吸系統(tǒng)教學掛圖,指導學生如何識別圖的方法和技巧。
3、組織學生回答呼吸系統(tǒng)的組成,鼓勵學生參加回答,表達各自的觀點,統(tǒng)一正確答案。
1、學生認真閱讀課文中關于呼吸系統(tǒng)組成的信息。
2、觀察掛圖及教材4——25呼吸系統(tǒng)的組成,根據(jù)呼吸的生活經(jīng)驗常識,填出呼吸道組成的器官名稱。
3、學生自由發(fā)言,說出各自觀點,相互評價,形成統(tǒng)一答案。呼吸系統(tǒng)是由呼吸道和肺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組成。利用教材中的信息及呼吸作用的常識,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培養(yǎng)學生自學、觀察、思考等能力。
呼吸道的作用請同學們試一試,捏鼻子,張嘴;不捏鼻子,閉嘴;捏鼻子,閉嘴,這三種方式,你們有什么感覺?
想一想:嘴也可以呼吸,用嘴呼吸和用鼻子呼吸有何區(qū)別?
指導學生認真閱讀教材44——45頁的圖片和文字資料,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討論。
問題1:呼吸道有什么結構能保證氣流通暢?(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氣管C型的軟骨,喉部的軟骨,鼻骨與軟骨。)
問題2:呼吸道除了保證氣流通暢外,還有哪些作用呢?這些作用是如何實現(xiàn)的?
師:同學們經(jīng)過認真的學習,效果很不錯。鼻是呼吸系統(tǒng)的起點,有叢生的鼻毛,豐富的毛細血管和粘膜,能夠?qū)ξ氲目諝庥羞^濾、濕曖、清潔的作用。請同學們思考:人用鼻呼吸好,還是用嘴呼吸好呢?
師:我們平時要用鼻呼吸,以便減少不清潔空氣對呼吸道和肺的刺激,有利于人體健康。當然,跑步等運動時,只用鼻呼吸將滿足不了人體對氧的需要量,跑步時要注意掌握呼吸動作的節(jié)奏,適當張口協(xié)助鼻進行呼吸。
問題3:有了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人體就能完全避免空氣中有害物質(zhì)的危害嗎?為什么?誰來談談你所查閱到的有關呼吸系統(tǒng)的疾病?
問題4:痰是怎樣產(chǎn)生的?為什么不要隨地吐痰?
師小結:痰是由氣管和支氣管內(nèi)表面的'粘膜所分泌的粘液,以及被粘液所粘著的灰塵和細菌等組成。它通過粘膜表面上的纖毛不斷地擺動,逐步推向喉部,然后經(jīng)咳嗽排出體外。
痰中含有大量的病菌,隨著塵埃飄浮在空氣中,易引起人體疾病的傳播,同時也不文明。
問題5:北歐的冬天非常寒冷,在那里生活的人和在赤道附近的人相比,鼻子的形狀可能有什么特點?為什么?
師:人類在長期的進化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這適應環(huán)境的特點。
教師小結:同學們,通過上同一系列問題的討論,呼吸道主要作用是,保證氣體的通暢,同時對人體吸入的氣體有濕潤,溫曖和清潔的作用。但處理能力是有限的。讓學生親身體驗,然后讓學生談自己的感受,對于“想一想”,讓學生談觀點,不作統(tǒng)一答案,讓學生學完后面的知識,自然能夠科學的解釋。
指導學生認真的觀看并進行討論。
生答:骨與軟骨作支持,使整個呼吸道暢通。
生1:可以清潔空氣。
生2:有濾過空氣的作用。
生3:鼻腔中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對空氣有濕潤的作用。
回答:當然鼻呼吸比嘴呼吸好,因為鼻腔對吸入的空氣有濾過,濕潤,溫曖的作用。
生:我們跑步時既可用鼻呼吸,又可用嘴呼吸,能夠獲得更多的氧氣。
組織小組學生進行交流,匯報呼吸系統(tǒng)疾病,如哮喘,塵肺、肺炎等。學生討論得出:呼吸道的作用是有限的,如果生活在空氣污染較嚴重的環(huán)境,就可能患呼吸系統(tǒng)疾病,如塵肺等。因此,我們要保護好環(huán)境,減少空氣污染,尤其是不要隨地吐痰。
引導學生根據(jù)上面提出問題的討論分析所掌握的知識,完成解答問題,得出正確的答案。
生:痰是灰塵和粘液所組成的,因為痰中會有病茵,易傳播疾病,所以不能隨地吐痰。
生答:北歐人的鼻鼻端較尖和大,這可能與御寒有關。知識點的自然過渡,進一步讓學生親身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同時故設懸念,培養(yǎng)學生動腦的能力。
以組為單位討論問題。促進學生之間的協(xié)作交流,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活躍課堂的教學氣氛,但要落實組內(nèi)職責,加強課堂紀律的協(xié)調(diào)管理。
馬上利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學習欲望。
充分讓學生產(chǎn)生問題的爭論,從而得出答案。對于難度較大的問題,教師適時點拔,并進行歸納總結,便于學生理解。
重在培養(yǎng)學生對問題的解決,歸納能力,并注重聯(lián)系人們的生活實際。
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常識,加強對新知識的理解運用,并加強社會公共道德教育。
主要是對知識遷移能力的運用。
咽喉的作用
組織學生認真閱讀觀察教材第45——47的文字及圖片,并進歸納總結。
1、觀察“吃飯時大家會嗆著”的小漫畫,并提出問題,為什么在吃飯時不能大聲說笑?
2、演示呼吸與吞咽的關系多媒體課件,指導學生測量吞咽與呼吸時厭軟骨與食道之間距離的變化數(shù)值。
3、觀察“聲帶拉緊和松開”的圖示,討論聲音的發(fā)出。
師:聲音是由喉部之聲帶發(fā)出的,呼吸時兩條聲帶是分開的,當兩條聲帶拉緊,中間的空隙縮小時,從肺部呼出的氣流振動了聲帶,就發(fā)出了聲音。學生認真地討論回答:吃飯時大聲說笑,就會使會厭軟來不及蓋下,食物進入氣管引起咳嗽。
小組為單位,用尺測量吞咽與呼吸時會厭軟骨位置的變化,根據(jù)測量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問題。
生答:人體的發(fā)音是從喉部的聲帶發(fā)出的。
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實驗操作能力,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課小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都掌握了哪些知識?對呼吸道的作用有哪些新的認識,引導學生總結。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
鞏固練習
1、在對溺水者進行人工呼吸以前為什么要先清除口、鼻內(nèi)的污物?
2、由細菌、病毒引起的急性支氣管炎,肺炎是怎樣傳播的?敘述這些至少的微生物從外界到達發(fā)病部位的“旅程”。
3、人體的呼吸系統(tǒng)由哪些器官構成?呼吸道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裕⿲W習知識鞏固訓練。
掌握基本的生物學知識。
十、課后反思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引導者,促進者和支持者,學生是學習的主動探究者,交流合作者,新知識的生成者。整個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合作的過程,師生是合作探究學習的“共同體”。
學生的想象力是無窮的,學生的潛能也是無限的,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思維方式和思考問題的角度,只要教師創(chuàng)設合理的情境,就會有意外的收獲。本節(jié)課以問題呈現(xiàn)為中心,突出情境創(chuàng)設——閱讀資料——提出問題——交流解答——總結反饋——鞏固訓練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使教學過程有序進行,注重知識的邏輯性,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轉(zhuǎn)變?yōu)橹鲃訉W習的過程。
培養(yǎng)學生的生物學素養(yǎng),不是以學會生物學知識為本,而是以人為本,注重學生的興趣,過程,心理和動機,注意對學生學習的激勵,有利于促進學生注動發(fā)展,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實現(xiàn)文本向人本的轉(zhuǎn)化。通過閱讀教材和提出問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通過閱讀教材自學,通過提出問題而獲得的知識最牢固的,印象最深刻的。通過合作分析問題和表達交流,解決問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自己描述,而是教師直接講出來,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腦用嘴說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注意了討論式教學,研究性學習,并能注重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不急于成果化。課堂教學學生參與面廣,參與的程度深,參與的形式多,參與的力度大,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和主動探索。通過歸納總結,鞏固訓練,學以致用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讓知識點由學生找出,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和主動性,做到人人有事做,人人張口說。教師引導學生將知識進行分析提煉,提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既面向全體學生,又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只要教師充分相信學生,尊重學生,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為前提,以轉(zhuǎn)變學生學習行為為重點,以促進學生智能提高為核心,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就能使學生逐步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得到健康發(fā)展。
空氣教學設計4
設計意圖:
《空氣在哪里》主要使學生知道空氣無處不在,它是一種沒有顏色、沒有味道、沒有氣味、透明的氣體。空氣的存在對學生來說是熟悉的但究竟怎樣用實驗來證明空氣的存在,怎樣正確地進行科學探究,對于三年級才剛接觸科學的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本節(jié)課主要通過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實驗和游戲活動,讓學生用眼看到、用耳聽到、用身體感受到空氣的存在,并引領學生探究驗證空氣就在我們的身邊。
教學目標:
1、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并利用簡單的器材進行探究實驗,懂得空氣的有關性質(zhì),能對探究的過程和結果進行評議。
2、知道空氣就在我們身邊,懂得空氣的有關性質(zhì),認識什么是氣體。
3、培養(yǎng)敢于發(fā)表自己見解的品質(zhì)和合作交流的科學態(tài)度,喜歡大膽質(zhì)疑,并敢于想象。
教學準備:
氣球、塑料袋、扇子、卡紙、燒杯、飲料瓶、平底燒瓶、天平、打氣筒、水槽等。
。ㄒ唬┘と
師:同學們,現(xiàn)在老師這兒有個謎語,你們想猜猜嗎?請聽好:“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見來摸不著,無孔不入到處跑,動物植物都需要。”它是什么呢? 生:---(空氣)
師:那關于空氣你想研究什么問題?今天我們一起來找找空氣到底在哪里好嗎?
(二)想辦法找空氣
1、師:同學們,請看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粉筆)你們研究過它嗎?今天老師就跟大家一起來研究一下,F(xiàn)在老師準備把粉筆放到燒杯里,觀察一下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
學生討論匯報。
師:那請同學們想一想:從粉筆里冒出來的氣泡又是什么呢?
生:空氣。
師:對,從粉筆里冒出來的氣泡是空氣,那么還有哪里有空氣呢?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好嗎?
師:同學們,動動腦筋想一想,你感覺那里有空氣?
生答。
2、師:看來,在我們的周圍到處都有空氣,那空氣究竟是什么樣子的?誰能想出辦法找到空氣,讓大家來看一看?摸一摸?或者感覺一下呢?
師:我想咱們先在小組內(nèi)討論一下吧!
學生討論交流。
師:大家討論的非常熱烈,現(xiàn)在,大家在小組內(nèi)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找找空氣吧?
3、師:同學們,你們找到空氣了嗎?誰愿意來交流一下!
學生匯報。
師:同學們用了這么多方法,表現(xiàn)得非常優(yōu)秀,現(xiàn)在你們知道空氣在哪里了嗎?
。ㄈ⿲嶒炋骄俊氨永镉锌諝鈫?”
1、師:請大家看看這些杯子,猜想一下它們里面有什么?
學生猜測
師:杯子里面究竟有沒有空氣?你能想出辦法來驗證嗎?在小組內(nèi)討論一下吧。
師:把你們想到的方法說給大家聽聽好嗎?
學生交流匯報。
師:剛才同學們想出了這么多的好辦法,那么這些辦法能否證明空氣的存在呢?我們還需要怎么辦?
生:做實驗。
師:老師還給大家準備了一些你們不容易找到的儀器,請組長到前面來領取。
組長領儀器。
師:咱們比一比,看哪個小組想的辦法多,有創(chuàng)意!我們馬上動手試一試吧!
你們用什么方法證明杯子里面到底有沒有空氣?
2、師:我們通過觀察實驗找到了空氣,并且也想辦法驗證了空氣的`存在,現(xiàn)在你對空氣有哪些新的認識?你認為空氣是一種什么樣的物質(zhì)?
學生匯報。
師:同學們,通過剛才的研究我們知道了:在我們的周圍到處充滿著空氣,空氣能占據(jù)空間。那請你們用你的小鼻子聞一聞:空氣有沒有氣味?來,用你的小舌頭嘗一嘗:空氣有沒有味道?我們知道空氣無處不在,那老師和同學們之間有空氣嗎? 我們再仔細看看周圍:空氣有顏色嗎?是啊,我們再一次證明了空氣是一種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透明的一種物體。(師適時板書)
師:大家再想想看:空氣跟水、木塊、鐵塊等物體相比,有什么不同?同學們說得非常好,科學家把像空氣這樣能在空中向四面八方流動的物體,給它起了個名字,叫氣體。我們來看老師帶來的資料卡(出示資料)
。ㄋ模┳杂苫顒樱嚎諝庥兄亓繂?
師:同學們,現(xiàn)在老師在想啊,我們?nèi)ベI水果、買菜都要用稱來稱一稱重量,那么空氣是不是也有重量呢?誰能猜一猜?
學生猜測。
師:空氣到底有沒有重量呢?誰能想出辦法來稱一稱?現(xiàn)在我們來做蹺蹺板的游戲,好嗎?大家看這是什么?對,是天平。我們把天平來當做蹺蹺板。現(xiàn)在我把兩個盛滿空氣的玻璃瓶放在天平的兩邊,把天平調(diào)試平衡,大家看,現(xiàn)在天平兩邊一樣重了。
師:大家注意看仔細了,我在左邊的瓶子里打一些空氣,好,大家看,現(xiàn)在天平怎樣了,誰能說說這是為什么?對,空氣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它也有重量。
。ㄎ澹┛偨Y評價 拓展活動
師:同學們,經(jīng)過這節(jié)課的探究,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匯報
師:同學們,你有沒有想過,水里面有空氣嗎?其他星球上有空氣嗎?我建議大家課下想想辦法,去進一步了解。好!下節(jié)課我們再一起交流。
板書設計:
空氣在哪里
無處不在
無色 無味 透明 氣體
空氣教學設計5
一、啟發(fā)談話,引入新課
二年級時我們學習了《空氣》這一課,誰來說說空氣是什么樣的物體?你知道哪些地方有空氣?
這節(jié)課,我們要在掌握了空氣的上述性質(zhì)的基礎上,學習研究空氣的另一條性質(zhì),這條性質(zhì)需要通過同學們觀察、實驗自己探索出來。
二、觀察實驗,學習新知
師:(出示空文具盒)問:文具盒里有文具嗎?師講述:文具盒里沒有文具,這塊空著的地方叫做空間。
師:將鉛筆放滿文具盒,問:同學們看一看現(xiàn)在誰占據(jù)了文具盒的空間?
師:(出示書包并裝滿文具)同學們再看一樣你們熟悉的東西,問:“書包里有什么?誰占據(jù)著什么?”(找三個學生說,然后給予評價)
師:同學們看老師在干什么?(教師往燒杯里倒?jié)M水)師講述:鉛筆、學習用具、水占據(jù)空間,其實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很多的物體占據(jù)著空間,你能舉幾個例子嗎?(學生說完后,給予鼓勵)
師問:以上的事實說明了什么?(學生回答,教師板書:物體都要占據(jù)空間)
師:(出示一塊板擦,一個砝碼)問:它們所占據(jù)空間的大小一樣嗎?
師講述:所以準確地說應是物體都要占據(jù)一定的'空間。這個“一定”指物體的大小,物體占據(jù)空間的大小叫體積。(將上述板書補充完整)師:現(xiàn)在你們自己親手做個實驗,用實驗來驗證:“物體都要占據(jù)一定的空間”這一結論。請同學們看實驗步驟。
。薄嶒灢襟E:(掛出小黑板)。
(1)把燒杯放在盤子里。
。ǎ玻┩鶡锏?jié)M水。
。ǎ常┯檬痔嶂┲来a的線。
。ǎ矗┌秧来a慢慢放入裝滿水的燒杯中。
。、找一名學生大聲朗讀實驗步驟,教師提醒學生,水要倒?jié)M,放砝碼時要慢。
3、要求:帶著問題進行實驗,出示觀察思考題:
。ǎ保⿲嶒炛,你看到了什么現(xiàn)象?
。ǎ玻┠阍趺唇忉屵@種現(xiàn)象?
。础R報實驗結果。師導引:由上面的觀察實驗,我們知道了固體形態(tài)的砝碼和液體形態(tài)的水都要占據(jù)一定的空間,那么氣體形態(tài)的空氣是不是也要占據(jù)一定的空間呢?現(xiàn)在我們就帶著這個問題做幾個有趣的實驗。
。薄斐鲂『诎,出示實驗步驟:
實驗一:
①把紙團緊緊塞在玻璃杯底部。
②把玻璃杯倒立豎直壓入水槽里。
、郯驯犹岢鏊妫妹聿帘谕鈬。觀察,你看到了什么現(xiàn)象?
。、找一名學生朗讀實驗步驟。
3、教師進行演示實驗。
。、學生分組實驗。
。、學生匯報實驗結果:紙團沒濕。下面請同學們再做一個實驗,請看小黑板:
實驗二:
、侔鸭垐F緊緊塞在玻璃杯底部。
、诎巡AП沽⒇Q直壓入水槽里。
、郯驯勇齼A斜。學生匯報實驗結果:把紙團緊緊塞壓玻璃杯底部,把玻璃杯倒立豎直壓入水槽里,然后把杯子慢慢傾斜時,看到有氣泡冒出,紙團濕了。
師:下面請同學們討論小黑板上的問題:
①你怎么解釋這兩種現(xiàn)象?
、趯嶒炚f明了什么?學生匯報討論結果:第一次把玻璃杯倒立豎直壓入水槽里,把杯子提出水面,發(fā)現(xiàn)紙團沒濕,說明水沒有進到杯子里去。空氣占據(jù)了玻璃杯的空間。第二次把玻璃杯倒立壓入水槽里,把杯子傾斜時,發(fā)現(xiàn)紙團濕了,還有氣泡從杯子里跑出來,說明水進到杯子里去了,空氣讓出了部分空間。這兩個實驗說明了“空氣占據(jù)空間”。師:通過這個實驗,我們知道了空氣占據(jù)杯子的空間,下面我們再做一個實驗,驗證這個結論。
實驗三:
、倌靡恢黄孔。
②瓶口塞緊帶漏斗的塞子。
③把水倒進漏斗里。
學生匯報觀察結果:發(fā)現(xiàn)水沒進到瓶子里。
師點撥:把塞子塞緊時看到水沒進到瓶子里,下面把塞子松一松,試一試結果會怎樣呢?同時思考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呢?學生匯報實驗結果:當把塞子松動后,水流進瓶子里去了。瓶口塞緊時,空氣跑不出來,水流不進去,說明空氣占據(jù)瓶子的空間。瓶塞松動后,空氣跑了出來,讓出了一部分空間,水流進去了,也說明空氣占據(jù)瓶子的空間。
師小結:我們通過觀察、實驗得出了“空氣占據(jù)空間”這一結論。
現(xiàn)在我們用所學的知識解決課文中的思考題。教師出示粉筆問:粉筆內(nèi)有空間嗎?粉筆內(nèi)的空間被什么物體占據(jù)著?你能設計一個實驗來證明你的想法嗎?實驗說明了什么?讓學生回答,然后叫一位同學到講臺上做一做,說說自己的想法,然后予以評價。
小結:“空氣占據(jù)空間”這條重要性質(zhì)是同學們自己通過實驗、觀察、歸納概括出來的,每個同學都圓滿地完成了這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老師祝賀你們!
空氣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ㄒ唬┲R
1、描述呼吸系統(tǒng)的組成。
2、了解呼吸道的作用,并認識到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能力是有限的。
。ǘ┠芰
通過資料分析,說出呼吸道的作用,并認識到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的能力是有限的。
。ㄈ┣楦袘B(tài)度價值觀
1、認同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能力是有限的,應自覺地維護環(huán)境中空氣的清新、清潔。
2、關注自身呼吸系統(tǒng)健康,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資料分析,掌握呼吸道的作用。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查閱有關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資料。自編小品《三心二意》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設計
學習內(nèi)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一、導入新課
通過生活中的事例,引如新課、
通過思考,描述感覺,回答問題、
通過生活中的事例,如捏鼻子,閉嘴。請學生談談感受,引起學生思考。然后引出呼吸的重要性。
二、呼吸系統(tǒng)的組成
鼻、咽、喉、氣管、支氣管、肺。
看書43頁圖Ⅳ—25,思考:呼吸系統(tǒng)是由哪些器官組成的?呼吸道有什么結構能保證氣流通暢?
討論捏鼻子,張嘴;不捏鼻子,閉嘴;捏鼻子,閉嘴的感受。明確鼻、咽都與外界相通,是外界氣體進入肺的門戶。根據(jù)不同的感覺來推測呼吸道的作用。
演示課件:呼吸系統(tǒng)的組成,呼吸道和肺。鼻、咽、喉、氣管、支氣管組成一個通道,是氣體進出肺的通道叫呼吸道。
組織學生比較捏鼻子,張嘴;不捏鼻子,閉嘴的感受,來推測呼吸道的作用。從而引出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
三、呼吸道的作用
1、氣體進出的通道。
2、具有溫暖、濕潤、清潔空氣的作用。
3、發(fā)聲
學生閱讀資料,討論45頁的討論題,明確:
1、骨與軟骨作支架,使整個呼吸道暢通。
2、用鼻呼吸,黏液能濕潤空氣,鼻毛能清潔空氣。鼻黏膜內(nèi)具有豐富的毛細血管,溫暖的血液流經(jīng)鼻腔時,散發(fā)出許多熱量,可以溫暖吸入的空氣。
3、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能力是有限的。如果生活在空氣污染較嚴重的環(huán)境,就可能患呼吸系統(tǒng)疾病。增強保護環(huán)境,減少空氣污染,尤其是不要隨地吐痰的認識。
組織學生閱讀44頁資料分析,以小組的形式討論以下問題:
1、呼吸道有什么結構能保證氣流通暢?
演示圖片:氣管呈C型的軟骨、喉部的軟骨、鼻骨與軟骨。
2、呼吸道除了保證氣流的通暢外,還有哪些作用?
情景:在冬天張大嘴巴呼吸和用鼻呼吸感覺有什么不同?
演示圖片:鼻黏膜
3、有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人體就能完全避免空氣中有害物質(zhì)的危害嗎?為什么?
4、痰是怎么形成的?為什么不要隨地吐痰?
演示:氣管壁縱切圖
結合SARS對學生進行衛(wèi)生教育。
通過資料分析,你能概括出呼吸道有什么功能?
咽、喉有什么作用?請欣賞小品:三心二意
為什么吃飯時不要大聲談笑?
演示課件:呼吸與吞咽的關系,示會厭軟骨的作用。
演示課件:聲帶的發(fā)音,示喉的作用。
四、小結
學生思考,闡述自己的認識。
引導學生回憶: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都掌握了哪些知識?對呼吸道的作用有哪些新的認識?
教學過程設計
導入:如果你捏鼻子,閉嘴,有什么感受?學生回答:憋氣,不能呼吸。人體每時每刻都在進行氣體交換。從空氣中獲取氧氣,排出體內(nèi)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也就是呼吸。(板書:第三章 人體的呼吸)人的呼吸是由呼吸系統(tǒng)來完成的。首先,我們來了解呼吸系統(tǒng)的組成。(板書:一、呼吸系統(tǒng)的組成)
請看書43頁圖Ⅳ—25,思考:呼吸系統(tǒng)是由哪些器官組成的?演示課件:呼吸系統(tǒng)的組成。鼻、咽、喉、氣管、支氣管組成一個通道,是氣體進出肺的.通道叫呼吸道。
請學生談談捏鼻子,張嘴;不捏鼻子,閉嘴;捏鼻子,閉嘴的感受。根據(jù)不同的感覺來推測呼吸道的作用。(板書:二、呼吸道的作用)
請閱讀44頁資料分析,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尋找答案。
1、呼吸道有什么結構能保證氣流通暢?
演示圖片:氣管呈C型的軟骨、喉部的軟骨、鼻骨與軟骨。
學生討論得出:骨與軟骨作支架,使整個呼吸道暢通。
2、呼吸道除了保證氣流的通暢外,還有哪些作用?
情景:在冬天張大嘴巴呼吸和用鼻呼吸感覺有什么不同?
演示圖片:鼻黏膜
用鼻呼吸,黏液能濕潤空氣,鼻毛能清潔空氣。鼻黏膜內(nèi)具有豐富的毛細血管,溫暖的血液流經(jīng)鼻腔時,散發(fā)出許多熱量,可以溫暖吸入的空氣。
可見,呼吸道能對吸入的氣體進行處理,使到達肺部的氣體溫暖、濕潤、清潔。
演示圖片:北歐人和赤道人的鼻子。提問:北歐人鼻子的特點與他的生活環(huán)境有關嗎?
人類在長期的計劃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這種適應環(huán)境的特點。
3、有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人體就能完全避免空氣中有害物質(zhì)的危害嗎?為什么?誰來談談你所查閱到的有關呼吸系統(tǒng)的疾。繉W生進行信息交流,匯報呼吸系統(tǒng)疾病。如哮喘、塵肺、肺炎等。
學生討論得出:呼吸道的作用是有限的,如果生活在空氣污染較嚴重的環(huán)境,就可能患呼吸系統(tǒng)疾病,如塵肺等。
因此,我們要保護好環(huán)境,減少空氣污染,尤其是不要隨地吐痰。
4、痰是怎么形成的?為什么不要隨地吐痰?
演示:氣管壁縱切圖
痰中含大量的病原體,如流行性感冒、肺結核、肺炎、麻疹、百日咳以及白喉等都可以通過痰來傳播。痰干燥后,其中的細菌就會隨灰塵漂浮到空氣中。結合SARS對學生進行衛(wèi)生教育。
通過資料分析,你能概括出呼吸道有什么功能?
學生討論得出呼吸道的功能:氣體進出的通道,并對進入體內(nèi)的空氣具有溫暖、濕潤、清潔的作用。
咽、喉有什么作用?請欣賞小品:三心二意
人物:孩子、媽媽
媽媽:不要看球了,吃飯了。(端菜放到桌子上)
孩子:哇!土豆絲、紙包雞翅這些都是我愛吃的。一邊吃飯一邊看球。手舞足蹈,好球!加油!射門!(沮喪狀)真臭!
媽媽:吃飯時不要大聲說笑。
孩子:哇!好球!射門!進。g呼,起立、鼓掌)猛烈咳嗽。
媽媽:嗆著了?吃飯時,不要大聲說笑。
看完小品后,學生討論:為什么吃飯時不要大聲談笑?
學生回答:吃飯時大聲說笑,就會使會厭軟骨來不及蓋下,食物進入氣管,引起咳嗽。
因為呼吸時,空氣通過咽進入喉,再進入氣管。吃飯時,食物通過咽進入食道。演示課件:呼吸與吞咽的關系,示會厭軟骨的作用。
演示課件:聲帶的發(fā)音,示喉的作用。
小結: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都掌握了哪些知識?對呼吸道的作用有哪些新的認識?引導學生總結。
教學后記:
空氣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能在語言環(huán)境中認識“鹿、深、汽、癢、呼、吸、喘、專、店”是個生字。
2、積累詞語:“高樓林立、燈火通明、人流如潮、車水馬龍、郁郁蔥蔥、高大挺拔”等。
3、能在老師的指導下在田字格里正確描寫漢字“呼吸”。
4、指導空氣污染有害健康,美化環(huán)境有助健康。
教學重點:
1、能熟練運用音序查字法在字典中查找“喘”字,并理解文中“喘”的意思。
2、正確朗讀課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注意讀長句子時能做適當?shù)耐nD。
教學難點:
區(qū)別“汽”與“氣”。
結合課文內(nèi)容,在媒體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理解“偏僻的深山、繁華的城市、專賣店”的意思。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查找“環(huán)境污染”和“環(huán)境保護”相關資料(有能力的可制成ppt)
教師: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學習課文第一節(jié),揭示課題。
1、今天老師為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它是誰?
。襟w顯示:小花鹿圖及相關文字)
讀詞語,學習生字:鹿
仔細看看畫面,它長得怎么樣呀?
2、可愛的小花鹿從哪里來,到哪里去呢?它又看到了什么?
。襟w顯示:課文第一小節(jié))
自由讀,個別讀
3、(媒體顯示:偏僻的深山畫面及文字)這就是小花鹿的家鄉(xiāng)?,它的家鄉(xiāng)有些什么?誰能介紹一下?
理解:偏僻的深山
4、(媒體顯示:一組圖片。車水馬龍、高樓林立、繁華的城市)
理解:繁華的城市
誰來說說,小花鹿來到了一座怎樣的城市?
再讀第一節(jié),學習“汽”“樓”“深”
5、揭示課題
a、(媒體顯示:布告:
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我開了一家“新鮮空氣專賣店”,歡迎光臨! 小花鹿)
b、學生自讀;理解“專賣店”
C、揭示課題,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
接龍讀課文,正音。
三、小組合作學習課文2——4小節(jié)
師:小花鹿怎么會有賣空氣這個有趣的想法的呢?原來它剛在城里住了沒幾天就發(fā)生了一件事。
1、小組合作讀課文2——4節(jié),一名學生演一演醫(yī)生。
2、完成填空(媒體顯示:小花鹿在城里才住了幾天,就得了(),它()癢癢的,()干干的,()不舒服)
3、你知道小花鹿怎么會得空氣污染過敏癥的嗎?(學生交流收集來的關于空氣污染的資料)
4、讀醫(yī)生的話,學習:呼吸
5、指導朗讀
四、學習5——7小節(jié)。
1、自己讀一讀5--7小節(jié),思考:你覺得小花鹿賣空氣的生意怎么樣?
a、在學生竟到老奶奶的話時,學習“喘”,通過查字典理解字義,指導朗讀老奶奶的話。
b、在學生講到如今城市的變化時展示我搜集來的綠地圖片并讓學生交流為何空氣會變好。
2、指導朗讀。
五、鞏固、拓展。
1、復習生詞:(媒體顯示:游戲“考考你”)
2、(媒體顯示:告示
如今,城市里的環(huán)境好了,人們不用買我的新鮮空氣了。我想改行開別的專賣店,希望大家向我多提寶貴建議!
小花鹿)
3、說說:你覺得小花鹿來上海開一家“什么專賣店”比較好?
反思:
1、在一開始我就通過多媒體向?qū)W生展示了小花鹿的圖片,讓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歷著手,引導學生觀察畫面,說說他們感興趣的小花鹿,生字“鹿”的教學滲透其中。教師在啟發(fā)學生仔細觀察的同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通過觀察圖片,說一說,理解“偏僻的山村”和“繁華的城市”
偏僻的深山對于如今我們這些生活在上海的孩子來說是相對陌生的',而在課文中對于它的理解卻十分重要。運用直觀的現(xiàn)代教育手段幫助學生理解“偏僻的深山”避免了空洞的說教,寓詞語的理解與生動、形象中。
雖說天天生活在上海這個繁華的大都市,但是一年級的學生對于“繁華的城市”這一詞組的理解還是有局限性的,通過一系列的畫面及相應的文字說明,使孩子自主學習獲得答案,無形中讓學生在學習時獲得更多的成就感。這與前文的“偏僻的深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指導朗讀不再生硬。
3、由于課前向?qū)W生提出了預習要求,學生把收集來的相關資料做成了ppt,在課堂上展示。即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又為學習課文理解難點起到重要作用。
4、多媒體制作的復習生詞游戲,畫面精美形式活潑深受學生喜愛,既彌補了復習生詞的枯燥感,又能活躍課堂氣氛,使課堂活動達到又一個高潮。
以上四點是我認為我這堂課中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感受希望大家多提寶貴意見。
空氣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
△學習用觀察、實驗、思考、閱讀資料的方法分析空氣的成分.
△培養(yǎng)初步的化學實驗技能.
2、知識與技能:
△知道空氣是由不同氣體混合而成的,空氣中包括氧氣和二氧化碳.
△知道氧氣支持燃燒、二氧化碳能是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了解氧氣和二氧化碳的用途.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的品質(zhì)和合作交流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重難點〗
1、重點:了解空氣的成分.
2、難點:掌握往燒杯中傾倒二氧化碳的實驗操作技能.
〖教學準備〗
蠟燭、水槽、集氣瓶、杯子、石灰水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繼續(xù)來了解空氣.
2、蠟燭的燃燒能離開空氣么你怎么知道的`
3、現(xiàn)在老師這里有三個蠟燭,分別放在空氣中,小杯子、大杯子里,蠟燭能燃燒嗎
4、他們的燃燒情況會不會有什么不同
5、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
2.小學科學課中的運動的快慢如何體驗
空氣教學設計9
《找空氣》一課是蘇教版科學一年級下冊三單元《空氣》的第一課。本單元的學習內(nèi)容屬于《課程標準》課程內(nèi)容中的“物質(zhì)科學領域”。在探究技能的培養(yǎng)方面,繼續(xù)強調(diào)觀察和描述物體的特征,一年級學生雖然朦朦朧朧的知道空氣的存在,但對于空氣這種物質(zhì),尤其是空氣的基本特征還缺乏明確的認識。本課從簡單易行又生動有趣的“找空氣”這個游戲出發(f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帶領學生充分感知空氣的存在,初步認識空氣的特征,體會空氣的重要性。學生與家人合作,引導學生感知我們周圍有空氣,知道人類的生存離不開空氣。讓學生了解空氣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是我們有很多的辦法把它找出來。憋氣活動及觀看視頻,讓學生了解了人類的生活離不開空氣,空氣無處不在,培養(yǎng)學生的認知能力。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者,從而從心底里萌發(fā)愛科學的情感。
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感知事物有明顯的隨意性和情緒性,缺乏目的性,他們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所以他們對事物的思考和想象往往需要借助具體、直觀、形象的實物來實現(xiàn)。他們雖然也知道空氣的存在,但是對于空氣這種物質(zhì),他們腦海中概念還是模糊的,尤其是對于我們的`周圍存在著空氣這種現(xiàn)象缺乏認識,《找空氣》這一課是引導學生探究空氣這種自然物質(zhì)的開門課。其目的是引領學生通過科學探究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對空氣形成科學的認識。讓學生感知空氣雖然看不見也摸不著,但是我們有很多的辦法把它找出來,為后面的學習打下基礎。憋氣活動讓學生理解了生命離不開空氣,了解空氣的重要性,讓學生在玩中學、做中學、體驗中學習。
教學目標
1.通過不同地點“裝”空氣的活動,發(fā)現(xiàn)我們周圍有一種看不見摸不著能將袋子撐得鼓鼓的東西。
2.通過將袋子里的空氣放出來的活動,調(diào)動多種感官,感知空氣的存在。
3.通過憋氣活動,知道人類的生存離不開空氣。
教學重點: 知道我們的周圍有空氣
教學難點: 運用多種方法、調(diào)動多種感官,感知空氣的存在。
教學準備:
教師材料:PPT、相關視頻
學生分組材料:塑料袋、安全圖釘、口哨(其它發(fā)聲的小玩具)、水槽、抹布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師:小朋友們好,歡迎大家來到科學課堂。(PPT出示兩個同樣外形的透明塑料袋:一個裝滿空氣,一個壓扁)請同學仔細觀察,看看它們有什么不同?猜猜袋子里究竟有什么?
(學生自由猜測,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袋子里裝有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物質(zhì))
師談話:那你能讓這樣一個癟癟的袋子也能像旁邊的袋子一樣鼓起來嗎?同學們試一試吧.
師:你們是怎樣做的呢?是不是像老師這樣(示范操作):用手撐開袋子,在空中兜一下,快速收緊袋口,再擰轉(zhuǎn)幾圈,這樣袋子就鼓起來了。(強調(diào)擰緊袋口,目的在于增強袋子的封閉性,提高實驗的科學性)師談話:通過剛才的活動,同學們發(fā)現(xiàn)我們很輕松的就將書桌旁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裝進袋子里,使袋子變得鼓鼓的,那除了我們的書桌旁,我們還能在家里的哪些地方找到它們呢?大家趕緊拿起袋子找一找、裝一裝吧!
二、空氣無處不在
師:同學們找到了嗎?通過尋找,我們發(fā)現(xiàn)(PPT出示家庭里不同的地方)在客廳里、廚房里、書桌上、甚至柜子里……家里每一個角落都能找到它。它就在我們的周圍。
師:除了我們的家里有這種東西,那你們覺得這些地方呢?(PPT出示戶外一些場所)猜猜看,也會有嗎?(學生思考回答)是的,也會有,現(xiàn)在同學們肯定知道這種東西是什么了吧!沒錯,它就是空氣。我們的周圍到處都有空氣,雖然我們看不見它、也摸不著它,但是我們依然可以借助袋子找到它。這就是我們今天科學課要學習的內(nèi)容《找空氣》(板書)。
三、利用多種感官感知空氣
1.師談話:如果我們把剛才袋子里的空氣慢慢放出來,你有什么辦法讓你身邊的小伙伴或者家人感受到這個空氣的存在呢?(學生思考回答。)
2.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分別引導學生做以下活動:
師:很多的小朋友可能會這樣做(PPT出示小朋友對著臉頰松開袋口),臉頰有什么感受呢?(生自由回答)由于袋口比較大可能有的同學感覺不是太明顯,你也可以這樣做(示范操作):用安全圖釘給袋子扎一個小孔,再將小孔對著臉頰擠壓袋子感受空氣的流出。同學們也試著動手做一做吧!(提醒用釘子時要注意安全。)操作結束學生談談感受(涼涼的,好像有風吹過。)
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通過皮膚的感覺,感受到了空氣的存在,那現(xiàn)在能不能讓我們的眼睛也“看”到空氣呢?當然我們需要借助一些材料(PPT出示水槽,安全圖釘,塑料袋),如果給你這些材料,你有辦法“看”到空氣“跑”出來嗎?你準備怎樣做呢?跟小伙伴或者家人說說你的想法吧!你們的想法究竟是否科學呢?讓我們來看一段視頻(視頻播放正確的操作方法)師:你們“看”到空氣了嗎?塑料袋有什么變化呢?是的,我們看到有許多的氣泡從水里冒出來,袋子變小了,這些氣泡其實就是袋子里的空氣跑進去了。同學們是不是也想試一試呀,(提醒學生使用釘子注意安全,扎孔的位置在袋子的下方,小孔的位置要沒入水中),讓我們一起動手操作吧。學生動手操作并觀察實驗現(xiàn)象:有大量氣泡冒出。
通過以上剛才的活動我們分別借助我們的皮膚和眼睛感受到了空氣的存在,那你們有什么辦法讓我們的耳朵也“聽”到空氣呢?(學生思考)師:這次你們準備借助什么工具呢?老師也想到一個好辦法,工具很簡單,一個會發(fā)出聲響的哨子和一個塑料袋就行了,大家一起來看一看,(沒有口哨也可以用其它發(fā)出聲響的物品替代)視頻播放正確的操作方法,師:同學們聽到口哨發(fā)出的聲音了嗎?是什么讓它發(fā)出聲音的呢?同學們說的非常正確,是袋子里的空氣使口哨發(fā)出了聲響,你們會了嗎?大家也來做一做吧!學生動手操作,使學生通過“聽”的方式感受到空氣的存在。
3.教師小結:通過以上幾個活動我們發(fā)現(xiàn)雖然空氣看不見也摸不著,但是我們可以借助不同的物體通過不同的方法“看到”“聽到”“感覺到”空氣的存在,空氣就在我們的周圍。在活動過程中,小朋友們都積極地動手動腦,表現(xiàn)非常棒,老師為你們點個大大的贊。
四、空氣的重要性
1.師談話:雖然空氣看不見也摸不著,但是我們的周圍到處都有它,那我們?nèi)祟惸懿荒茈x開空氣呢?
2.游戲:憋氣30秒(講解規(guī)則,提醒學生感到不適時及時停止游戲)讓學生談談在憋氣活動中的感受,師:我們憋氣短短30秒就感覺很難受,假如我們憋氣一分鐘、五分鐘甚至時間更長一些我們又會怎樣呢?引導學生了解人的生命離不開空氣。
3.師:空氣對人類如此重要,那長期在水中訓練的游泳運動員們,他們在運動時又是如何呼吸的呢?讓我們來看一段視頻吧!請仔細觀察運動員的頭部和嘴巴(播放游泳運動員水中游泳視頻)談談運動員為什么要將頭露出水面嘴巴張開?(為了大口呼吸空氣)
4.除了游泳和我們的日常生活,還有哪些情況下可以讓我們知道人是離不開空氣的?一起來看一段視頻吧(視頻播放宇航員和潛水員工作場景)不管是日常的工作,還是一些特殊的行業(yè),我們的生活都離不開空氣
5.在日常的生活當中同學們有下面這些行為習慣嗎?PPT出示圖片(小朋友用被子蒙頭睡覺,躲在封閉的汽車里……)小朋友這樣做好不好?這樣做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呢?學生自由討論,師:讓我們一起看看吧?(視頻播放不良行為的危害性)
6.小結:通過視頻我們發(fā)現(xiàn),人類如果長時間離開空氣,我們的生命就會面臨危險。所以為了我們的身體健康,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在家里,還是在學校里,都不要長時間藏在空氣不流通的狹小空間里.要經(jīng)常打開門窗通風透氣。
五、課外延伸
師:這節(jié)科學課小朋友們有哪些收獲呢?是的,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一個新朋友,它就是空氣,雖然我們看不見它,也摸不著它,但是它一直在我們的周圍,不僅我們?nèi)祟愲x不開它,動物植物也需要它。想不想把我們的新朋友介紹給你的小伙伴呢?由于期間小朋友出不了門,感興趣的小朋友可以通過畫畫或者講故事的方式介紹你的新朋友,再讓家人通過手機或者電腦分享給大家吧!
空氣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一)知識
1.描述空氣質(zhì)量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2.通過網(wǎng)絡收集并整理有關當?shù)乜諝赓|(zhì)量的信息
3.通過測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去探究周圍的空氣質(zhì)量。
(二)能力
1.嘗試通過網(wǎng)絡收集并整理有關當?shù)乜諝赓|(zhì)量的信息,培養(yǎng)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2.運用五點取樣法,采集和測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探究周圍的空氣質(zhì)量,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資料分析以及采集和測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學生明白自己的健康就與周圍的空氣質(zhì)量有密切的關系,愛護環(huán)境就等于愛護自己。
教學重點和難點
通過收集和分析資料,了解空氣質(zhì)量對人體健康有哪些影響。通過測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探究周圍的空氣質(zhì)量,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
教學準備
教師:自制生物校園網(wǎng)網(wǎng)頁、檢查多媒體網(wǎng)絡教室。
學生:調(diào)查當?shù)貛追N大氣污染源,查找有關空氣質(zhì)量影響人體健康的資料,提高計算機操作能力。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設計
學習內(nèi)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導入新課
以20xx年12月重慶開縣天然氣井噴事故為例,啟發(fā)學生思考造成198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一、空氣質(zhì)量影響人類的健康
二、調(diào)查造成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
三、討論大氣污染的防治
四、了解當?shù)氐目諝馕廴?/p>
1.調(diào)查交流北京地區(qū)空氣污染情況
2.采集和測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
第二課時
1.采集空氣中的塵埃粒子,在顯微鏡下觀察和記數(shù)。
2.表達與交流
作業(yè):實踐活動
學生分析回答:大量有毒氣體排放到空氣中,造成空氣污染。
學生操作計算機,利用校園網(wǎng)查找有關信息,通過小組討論分析空氣質(zhì)量影響人類的健康的資料,關注空氣質(zhì)量。
通過查找資料進行交流,學生認同大氣污染對人類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沒有空氣就沒有生命,大氣污染直接危害人體健康,使人發(fā)生急慢性中毒和致畸致癌作用等。大氣污染也使植物生長受阻、發(fā)育不良等,在一些化工廠附近,大片的森林植被枯焦死亡。
學生匯報“造成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的調(diào)查結果:
1、工廠排放的濃煙
2、汽車排放的大量有害氣體和粉塵
3、燃燒含硫的燃料
4、焚燒生活垃圾、樹葉、廢舊塑料
5、焚燒工業(yè)廢棄物
6、吸煙
7、炒菜做飯時廚房的煙氣
8、垃圾的腐爛釋放出有害氣體
9、工廠有毒氣體的泄漏
10、居室裝修材料緩慢釋放出的有毒氣體
12、路面揚塵
13、農(nóng)業(yè)上噴灑有毒農(nóng)藥
14、使用噴發(fā)膠等使用化學稀釋劑的的產(chǎn)品
15、復印機、電視等電器產(chǎn)生的有害氣體等等。
學生交流調(diào)查結果,匯報造成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
討論解決大氣污染的防治方法。
學生再一次利用校園網(wǎng),查找北京地區(qū)空氣污染情況,并進行交流。了解到目前北京市發(fā)布的空氣污染物指數(shù)有5項: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和可吸入顆粒物。其中二氧化硫主要是燃煤的排放物,氮氧化物主要是汽車尾氣排放物,一氧化碳既由燃煤排放也由汽車尾氣排放,臭氧是氮氧化物的二次化合污染物,可吸入顆粒物則是揚塵和其他幾種污染物的混合生成物。
學生采集和測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了解空氣受污染的程度。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確定要探究的問題,制訂探究計劃,進行分工。
學生根據(jù)上節(jié)課小組討論,確定采集地點、時間、方法和組員間的分工,按照計劃利用課下時間去做。及時收回樣本,本節(jié)課在顯微鏡下觀察和記數(shù)。
學生分小組匯報:1、本組要探究的問題
2、本組的探究計劃
3、本組的探究結果
學生會環(huán)保組在校園設空氣質(zhì)量播報牌。
演示20xx年12月重慶開縣天然氣井噴事故中,受有害氣體侵害死去的民眾。使學生受到觸動,認同空氣質(zhì)量直接影響人類的健康,引入新課。
組織學生查找有關信息。啟發(fā)學生發(fā)布和分析有關空氣質(zhì)量影響人類的健康的信息。
學生匯報調(diào)查結果,教師板書。
教師以“造成大氣污染的原因分析”為主題,組織學生討論:哪些污染對我們生活影響最大?造成這些污染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解決方法?我們自身應該如何去做?
在學生的討論過程要注意進行適當?shù)囊龑Ш蛦l(fā)。討論性發(fā)言結束后,對同學討論的關鍵問題進行評價和總結?隙▽W生的成果,鼓勵其積極參與身邊的環(huán)境保護活動,從每一件小事,每一個細節(jié)做起。
師生總結大氣污染的防治要采取綜合措施:調(diào)整能源結構,合理規(guī)劃工業(yè)發(fā)展和城市建設布局;綜合運用運用各種防治污染的技術和措施;制定大氣污染標準、加強大氣質(zhì)量監(jiān)測;采用生物技術,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植樹造林,充分利用環(huán)境的自凈能力。
小結:大氣污染的治理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和支持。在我國,先后有幾十個城市開始定期發(fā)布城市空氣質(zhì)量報告,為人們提供環(huán)境質(zhì)量信息。
演示全國部分城市空氣質(zhì)量日報。
教師演示五點取樣法:先確定對角線的中點作為中心抽樣點,再在對角線上選擇四個與中心樣點距離相等的點作為樣點。
在采集和測量空氣中的塵埃粒子的探究活動中,為了排除偶然性因素造成的誤差,應該設置重復組。
指導學生在顯微鏡下觀察和記數(shù)空氣中的塵埃粒子。
介紹抽樣記數(shù)的方法:塵埃數(shù)以小方格邊線以內(nèi)的記數(shù)為準,正好在邊線上的只記兩條邊線的,即記上不記下,記左不記右。
教師組織學生就每組實驗設計方案的科學性和測算結果展開討論。
教學過程設計
引言:20xx年12月重慶開縣天然氣井噴事故中造成198人死亡,你們知道造成198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嗎?
學生回答:大量有毒氣體排放到空氣中,造成空氣污染。
教師:演示事故中受有害氣體侵害死去的民眾。使學生受到觸動,認同空氣質(zhì)量直接影響人類的健康,引入新課。(板書:第三節(jié) 空氣質(zhì)量與健康)
一、空氣質(zhì)量影響人類的.健康
學生操作計算機,利用校園網(wǎng)查找有關空氣質(zhì)量影響人類的健康的信息,
教師組織學生查找資料進行交流,啟發(fā)學生分析有關空氣質(zhì)量影響人類的健康的信息。學生認同大氣污染對人類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沒有空氣就沒有生命,大氣污染直接危害人體健康,使人發(fā)生急慢性中毒和致畸致癌作用等。大氣污染也使植物生長受阻、發(fā)育不良等,在一些化工廠附近,大片的森林植被枯焦死亡。
二、調(diào)查造成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
學生交流“造成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的調(diào)查結果:
1.工廠排放的濃煙
2.汽車排放的大量有害氣體和粉塵
3.燃燒含硫的燃料
4.焚燒生活垃圾、樹葉、廢舊塑料
5.焚燒工業(yè)廢棄物
6.吸煙
7.炒菜做飯時廚房的煙氣
8.垃圾的腐爛釋放出有害氣體
9.工廠有毒氣體的泄漏
10.居室裝修材料緩慢釋放出的有毒氣體
11.路面揚塵
12.農(nóng)業(yè)上噴灑有毒農(nóng)藥
13.使用噴發(fā)膠等使用化學稀釋劑的的產(chǎn)品
14.復印機、電視等電器產(chǎn)生的有害氣體等等。
教師以“造成大氣污染的原因分析”為主題,組織學生討論:哪些污染對我們生活影響最大?造成這些污染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解決方法?我們自身應該如何去做?
學生交流討論示例:
1、硫的氧化物與氮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所以要調(diào)整能源結構、減少直接使用煤、石油、天然氣等石化燃料。工業(yè)生產(chǎn)中產(chǎn)生的廢氣經(jīng)凈化處理后才能向大氣排放。
2、臭氧層受到氟氯烴,氮的氧化物等氣體的破壞。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氟氯烴等氣體能產(chǎn)生“溫室效應”,使全球變暖,對人類正常的生活帶來很大的影響。要防止臭氧層繼續(xù)遭到破壞,防止“溫室效應”進一步增強,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節(jié)約能源,減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氣等礦物燃料,更多地利用太陽能、風能、地熱等潔凈能源。限制并逐步停止氟氯烴的生產(chǎn)和使用,大力植樹造林,嚴禁亂砍濫伐森林、保護濕地等。
3、廚房空氣里既有燃料燃燒時釋放出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氣體,又有煎炒食物時產(chǎn)生的氣體和懸浮物(油煙)。所以要保持室內(nèi)空氣的流通,在廚房安裝抽油煙機。新蓋及新裝修的居室也會有大量的有害氣體,
4、吸煙危害健康,同時也污染環(huán)境。
三、討論大氣污染的防治
師生討論交流大氣污染的防治的方法。歸納起來主要有:采取綜合措施;調(diào)整能源結構,合理規(guī)劃工業(yè)發(fā)展和城市建設布局;綜合運用運用各種防治污染的技術和措施;制定大氣污染標準、加強大氣質(zhì)量監(jiān)測;采用生物技術,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植樹造林,充分利用環(huán)境的自凈能力。
演示全國部分城市空氣質(zhì)量日報。啟發(fā)學生思考看到這組數(shù)據(jù)有和感想?
小結:大氣污染的治理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和支持。在我國,先后有幾十個城市開始定期發(fā)布城市空氣質(zhì)量報告,為人們提供環(huán)境質(zhì)量信息。
四、了解當?shù)氐目諝馕廴?/strong>
1.調(diào)查交流北京地區(qū)空氣污染情況
學生再一次利用校園網(wǎng),查找北京地區(qū)空氣污染情況,并進行交流。了解到目前北京市發(fā)布的空氣污染物指數(shù)有5項: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和可吸入顆粒物。其中二氧化硫主要是燃煤的排放物,氮氧化物主要是汽車尾氣排放物,一氧化碳既由燃煤排放也由汽車尾氣排放,臭氧是氮氧化物的二次化合污染物,可吸入顆粒物則是揚塵和其他幾種污染物的混合生成物。
這幾種污染物都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氣體,它們對人體的危害有一個共同之處:影響人的呼吸系統(tǒng)。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的影響是長期漸變的,在這兩種污染物濃度高的地區(qū),較長時期后會出現(xiàn)某些疾病的高發(fā)生率。
而氮氧化物的影響卻會在短時間內(nèi)迅速表現(xiàn)出來,交通高峰時人們?nèi)绻迷谖廴緷舛雀叩囊肋吋奥房?會很快感覺到眼、口、鼻難受。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臭氧。大氣中的臭氧本來很稀少,而且起到過濾紫外線、保護人類和植物的有益作用,因此“保護臭氧層”已成為全球共同努力的目標。但如果地面的臭氧濃度超標,卻會迅速而強烈地刺激人體呼吸系統(tǒng),引起易感人群(老人、小孩及心、肺功能不強者)疾病發(fā)作,甚至造成死亡。
地面的臭氧濃度怎么會超標呢?這是因為氮氧化物在陽光下與其他氣體發(fā)生化學反應,轉(zhuǎn)化為臭氧和其他氧化物。而這些物質(zhì)在大氣中達到一定濃度,就形成光化學煙霧。世界第一例光化學煙霧于1952年發(fā)生在美國洛杉磯,當時城內(nèi)人們普遍感到眼睛流淚、口鼻難受、胸悶,老人及心肺疾病患者的發(fā)病率直線上升,幾天內(nèi)死亡人數(shù)就達數(shù)百人。
2.采集和測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
教師演示五點取樣法:先確定對角線的中點作為中心抽樣點,再在對角線上選擇四個與中心樣點距離相等的點作為樣點。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確定要探究的問題,制訂探究計劃,進行分工。在采集和測量空氣中的塵埃粒子的探究活動中,為了排除偶然性因素造成的誤差,應該設置重復組。學生課下進行采樣。
第二課時
一、采集空氣中的塵埃粒子,在顯微鏡下觀察和記數(shù)。
學生根據(jù)上節(jié)課小組討論,確定采集地點、時間、方法和組員間的分工,按照計劃利用課下時間去采樣。及時收回樣本,本節(jié)課在顯微鏡下觀察和記數(shù)。
教師指導學生在顯微鏡下觀察和記數(shù)空氣中的塵埃粒子。介紹抽樣記數(shù)的方法:塵埃數(shù)以小方格邊線以內(nèi)的記數(shù)為準,正好在邊線上的只記兩條邊線的,即記上不記下,記左不記右。
二、表達與交流
教師組織學生就每組實驗設計方案的科學性和測算結果展開討論。學生分小組匯報:
本組要探究的問題
本組的探究計劃
本組的探究結果
演示本組記錄表
學生探究部分示例:
1、探究問題:樓層越高塵埃粒子越少。
樣本1
樣本2
樣本3
平均值
1層
20層
2、探究問題:教室內(nèi)與教室外塵埃粒子數(shù)一樣多。
樣本1
樣本2
樣本3
平均值
室內(nèi)
室外
3、探究問題:樹林中的塵埃粒子數(shù)比馬路邊少
樣本1
樣本2
樣本3
平均值
樹林中
馬路邊
教師組織學生就每組實驗設計方案的科學性和測算結果展開討論。
課后實踐活動:學生會環(huán)保組在校園設空氣質(zhì)量播報牌。
教學后記:
空氣教學設計11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包括三個部分:證明大氣壓的存在、大氣壓的大小和大氣壓的應用。其中大氣壓的存在及大氣壓的大小是教學重點,大氣壓應用中的活塞式抽水機的工作原理是教學難點。由于空氣看不見,摸不著,在日常生活中又不易感覺到大氣壓強的存在,因此本節(jié)課采用學生探究實驗、教師演示實驗及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邊實驗、邊觀察、邊思考,邊討論,使知識化抽象為形象,化難為易,從而完成教學任務。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能感受到大氣壓強的存在;并能說出證明大氣壓強存在的事例。
(2)知道托里拆利實驗和標準大氣壓強的'大小。
(3)知道大氣壓與人類生活密不可分。
2、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及思考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應用科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并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大氣壓的存在及大小。
2、教學難點:活塞式抽水機的工作原理。
四、教學用具:
汽水兩瓶、橡皮塞、吸管、塑料瓶、熱水、玻璃杯、硬紙片、水、廣口瓶、浸過酒精的棉球、細砂、煮熟剝殼雞蛋一個、吸盤掛鉤多個;
五、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課件演示、分析討論
六、課前實施內(nèi)容:教師先熟悉實驗,并充分考慮到各實驗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總結出實驗成功或失敗的經(jīng)驗和原因。
七、媒體設計思路:
本課課件設計主要用于輔助實驗教學,突出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優(yōu)越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思維活動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該課件在設計時本著在一定程度上對研究問題、分析實驗現(xiàn)象,化抽象為形象,化難為易,突出重點,有利于學生分析、推理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學生想象能力的發(fā)展等方面進行設計。
八、對教學過程的構想:
(一)新課引入:(實驗引入法)
比賽吸汽水,看誰吸得快?
道具:兩瓶飲料,一瓶帶橡皮塞,一瓶不帶塞。
。◤纳钪谐R娛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ǘ┬抡n講授:(實驗探究法)
1、證明大氣壓的存在:
。ㄒ龑W生做好兩個實驗,教師做好兩個演示實驗,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實驗現(xiàn)象,并思考、討論以下問題)
1、塑料瓶為什么會變形?
2、是誰托住了紙片(覆杯實驗)?
3、是誰把小試管推上去的?(小試管上升)
4、雞蛋為什么會掉下來?(瓶吞雞蛋實驗)
學生討論后教師對每個實驗進行分析引導,最后得出結論:以上幾個實驗不僅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而且證明大氣壓向各個方向都有。
2、大氣壓的大。
A、體驗:感受大氣壓的大小
器材:兩個掛鉤吸盤
。ㄗ寣W生參與此活動,調(diào)動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并讓學生親身體驗到大氣壓是很大的。)
介紹馬德堡半球?qū)嶒灒海ㄕn件演示)
結論:馬德堡半球?qū)嶒灪蛯W生體驗,充分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存在和大氣壓的威力。
。ㄙ|(zhì)疑:大氣壓有多大呢?)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介紹托里拆利實驗裝置(課件演示)
(提醒學生注意管內(nèi)水銀液面高度的變化)
。ㄔ诮處煹囊龑,讓學生思考并回答以下問題)
、、實驗操作過程中,為什么要在管內(nèi)灌滿水銀后,堵住管口倒置在水銀槽內(nèi)?(使管內(nèi)沒有空氣)
、、松手后,管內(nèi)水銀柱下降,管內(nèi)水銀面上方有沒有空氣?(沒有)
管內(nèi)水銀面上方有沒有大氣壓?(沒有)
結論:管內(nèi)上方為真空,沒有大氣壓強,管外的大氣壓支持著760mm高的水銀柱。也就是說大氣壓強與760mm高的水銀柱產(chǎn)生的壓強相等。
1標準大氣壓=760mm水銀柱高=1.01×105帕
D、介紹水銀氣壓計和金屬盒氣壓計
3、大氣壓的應用:
圖片演示:大氣壓隨高度的變化
讓學生觀察后得出大氣壓隨高度的變化的規(guī)律。
課件演示:活塞式抽水機及工作原理.
課堂小結:
1、感受到大氣壓的存在,并能通過實驗證明大氣壓的存在。
2、知道托里拆利實驗和標準大氣壓的大小。
3、能利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
九、板書設計:
空氣的力量
一、大氣壓的存在
二、大氣壓的大小
三、大氣壓的應用
空氣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空氣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氣、氮氣、稀有氣體的主要物理性質(zhì)和用途;
。3)初步認識純凈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區(qū)分—些常見的純凈物和混合物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測定空氣里氧氣含量”實驗的操作、觀察、分析,了解空氣的組成;
。2)通過對空氣、氧氣等幾種常見物質(zhì)的比較,了解混合物和純凈物的概念;
(3)通過對空氣污染情況的調(diào)查,知道空氣污染的危害,學會一些簡單的防治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初步了解空氣污染給人類帶來的嚴重危害;
。2)知道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
。3)養(yǎng)成關注環(huán)境、熱愛自然的情感。
【內(nèi)容分析】
本單元是學生學習的第一大類物質(zhì)?諝馐侨巳硕茧x不開的物質(zhì),由于看不見,摸不著,學生只知其重要,卻又不十分清楚空氣到底是什么。
本單元選擇空氣和氧作為初中化學中接觸具體物質(zhì)知識的開端,不僅因為小學自然課中對空氣和氧氣的知識已有過介紹,如空氣有體積、有質(zhì)量、形成大氣壓、空氣流動就形成風等;更重要的是因為它們在自然界分布極廣、是自然界維持生態(tài)平衡的重要條件、是化工生產(chǎn)的廉價資源;它與人類的生活關系最為密切,是人類須臾不可離開的天然物質(zhì);還因為氧氣是化學性質(zhì)比較活潑的元素,它能與多種金屬和非金屬元素化合形成氧化物或含氧化合物。通過對它們的認識和了解,可以比較順利地引導學生進入化學世界來探索物質(zhì)的奧秘。
選擇以空氣為題,開始這一單元的教學活動,是符合“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進行科學教育”的原則的。學生對空氣已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因此內(nèi)容的安排既不能與小學自然課中的知識重復,又應以此為基礎。本課題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氣是由什么組成的”、“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保護空氣”。
這三部分內(nèi)容相互密切聯(lián)系,并逐步深入。空氣是由什么組成的(氮氣、氧氣、稀有氣體、二氧化碳等)、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氧氣、氮氣、稀有氣體的用途)、保護空氣(污染與保護)總的看來,本課題教學是很容易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可以說不存在什么教學難點。
本課題主要研究空氣的成分及空氣污染的有關知識。小學自然課中學過有關空氣的知識,學生有一定的知識基礎!皬氖煜さ氖挛锶胧帧庇欣谂囵B(yǎng)學生的興趣。把“空氣”作為較系統(tǒng)地學習和研究化學的開始,有利于引導學生進入化學殿堂。
【教學模式】
調(diào)查與討論,實驗探究
【教學過程】
。ǖ谝徽n時)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創(chuàng)設情境:
引入課題:
利用電腦播放一段身邊美麗的`自然環(huán)境,藍天、白云、溪水、綠樹、陽光,引出我們須臾離不開的空氣
請大家做個深呼吸,你能用一個簡單的實驗或?qū)嵗齺碚f明無色無味不易察覺的空氣確實存在嗎?
討論發(fā)言:
能夠說明空氣確實存在的實驗或?qū)嵗?/p>
學生互相評價。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放松心情,暗示化學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
引導學生探究,激發(fā)探究欲望,激活學生的思維。
實驗導學探究原理
(過渡) 出示拉瓦錫的照片以及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所用裝置的圖片,并講述拉瓦錫發(fā)現(xiàn)空氣組成的故事。
仿照這個著名實驗的原則,我們也來測定空氣里氧氣的含量。
[實驗2—1]所需的儀器,并組織學生搶答下列問題:
1、有關儀器的名稱;
2、集氣瓶中有物質(zhì)嗎?
3、誰能說出空氣的成分有哪些?要求學生按教材中圖2—3連接裝置并實驗,適時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記錄實驗結果。
聽故事、思考問題:
拉瓦錫在實驗過程中是如何發(fā)現(xiàn)氣體減少了1/5的?
搶答有關問題。
連接裝置,進行實驗,觀察現(xiàn)象并及時記錄。
通過搶答,鞏固舊知,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同時活躍課堂氣氛,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知道實驗是學習化學的基礎。通過學生自主的實驗探究過程,體驗實驗過程中的成功與失敗。
觀察記錄分析討論
你在實驗過程中看到了什么現(xiàn)象?你能分析原因嗎?請把看到的現(xiàn)象及你的分析與同組的同學交流一下。
引導學生從兩方面來分析:
1、實驗成功,描述現(xiàn)象;
2、實驗失敗,尋找原因。
。ㄐ〗Y)
由于紅磷燃燒消耗了瓶內(nèi)的氧氣,導致集氣瓶內(nèi)的氣壓減小,因而水倒流。
1、描述實驗現(xiàn)象;
2、小結并交流成功的經(jīng)驗;
3、尋找并分析失敗的原因。
讓學生在觀察與討論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中培養(yǎng)科學觀察、規(guī)范表達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樹立實事求是、嚴謹務實的科學態(tài)度。
分析討論
1、根據(jù)拉瓦錫的研究結果,氧氣約占1/5,而我們在實驗中,為什么氣體減少的體積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紅磷熄滅后瓶內(nèi)還有沒有殘余的氧氣?
分組討論、交流結果:
1、水面上升不滿1/5的原因有:①裝置漏氣或紅磷不足等;②當氧氣含量低時,紅磷不能繼續(xù)燃燒。
2、沒有對實驗現(xiàn)象作進一步的分析、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
形成歸納總結概念:
在上述探究活動的基礎上,師生共同歸納空氣的主要成分:由與紅磷反應的氣體(氧氣)和與紅磷不反應的氣體(氮氣)組成。
閱讀教材的有關內(nèi)容,歸納空氣的組成成分,形成反應的文字表達式、化學符號。
引導學生對所獲得的事實與證據(jù)進行歸納,得出結論。培養(yǎng)學生的規(guī)范表達能力。
觀看課件
播放課件空氣的成分測定
觀看思考
通過課件,加深學生對空氣成分的測定的認識
收:
分析討論
合 :
得出結論
。ū容^)氮氣、二氧化碳、紅磷、空氣、河水、礦泉水等物質(zhì),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純凈物?(小結)
空氣是由多種成分組成的,這樣的物質(zhì)叫混合物。而氧氣是由一種物質(zhì)組成的,它屬于純凈物。
比較各物質(zhì)的異同,歸納混合物和純凈物的概念。
讓學生學會運用比較的方法,通過比較,可以清晰地掌握概念。
總結
回憶歸納總結本課題知道了哪些知識?
引導總結本課題內(nèi)容要求。
讓學生了解空氣的成分。
空氣教學設計13
一、 教學設計思路
為了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有效地實施素質(zhì)教育,在教學的過程中,我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立足課堂,采取“師生互動,合作探究”的模式,以啟發(fā)、誘導、探究、交流等教學方法,使課堂變?yōu)殚_放的課堂,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的探究氛圍,為培養(yǎng)學生逐漸形成善于協(xié)作、勤于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法奠定了基礎。在課堂上,我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分組實驗等教學手段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并增強教學的直觀性、趣味性,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效果。
二、教案
課題
第二單元 我們周圍的空氣
課題1 空氣
授課人
王麗輝
學校
大慶市
第五十五中學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空氣的組成。
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驗對空氣組成的探究,培養(yǎng)學生能夠設計和完成簡單化學實驗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勇于創(chuàng)新和實踐的科學精神,體驗探究成功的樂趣。
重點
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
難點
探究空氣成分的實驗設計及操作。
教學方法
以學生獨立操作、觀察、歸納為探究主體,教師進行穿針引線引導學生大膽的探究、討論、猜想、嘗試、交流使學生獲取新知識,解決新問題。
儀器、藥品
儀器:鐘罩、水槽、燃燒匙、單孔橡皮塞、集氣瓶、燒杯、乳膠管、導管、雙孔橡皮塞、彈簧夾、酒精燈、木板。
藥品:紅磷、木炭、蠟燭、水。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出示空杯子,問:杯內(nèi)有沒有物質(zhì),如果有,里面的是什么?
空氣是一種“看不到摸不著”的物質(zhì),它與我們的生活最密切,它是由一種物質(zhì)還是多種物質(zhì)組成的呢?今天我們就來探究空氣的成分。
【板書課題】
思考、回答問題,醞釀化學思維,
了解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nèi)容。
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入課題。
【提問】
1.空氣就在你周圍,你能描述一下它是什么樣的嗎?
2.空氣是一種單一物質(zhì)嗎?它主要由哪些物質(zhì)組成呢?
用語言進行精煉的描述,對學生進行概括思維的能力訓練。
提出問題使學生產(chǎn)生求知欲,引入空氣組成的討論。
【演示】“測定空氣里氧氣含量”的實驗。
介紹儀器名稱,操作順序,提示學生觀察要點,紅磷燃燒的主要現(xiàn)象和水面變化的情況(強調(diào)煙和霧的區(qū)別)
【注】
1.實驗前,將集氣瓶容積5等分
2.引導學生依據(jù)觀察紅磷燃燒現(xiàn)象的`方法觀察、描述燃燒現(xiàn)象,觀察水面上升的情況。
1.觀察、思考、填寫觀察記錄:
紅磷燃燒時有大量 生成,同時集氣瓶內(nèi)水面逐漸 ,等燃燒停止,白煙消失后,集氣瓶內(nèi)水面上升了約 體積,剩余氣體約占總體積的 。用燃著的火柴伸入集氣瓶內(nèi),火焰 。
2.了解紅磷燃燒的文字表達式。
通過演示,指導學生觀察,明確本次實驗的目的及實驗原理。
【分析討論】
①你觀察到哪些實驗現(xiàn)象?
、诩t磷燃燒是哪兩種物質(zhì)發(fā)生化學反應?
③另一種物質(zhì)具體來自于哪里?
、転槭裁醇t磷要過量,剩余的紅磷為什么不燃燒?
⑤鐘罩或集氣瓶內(nèi)水面為什么會上升?為什么水面上升只1/5而不是全部?
、薏孪胧O碌臍怏w具有什么性質(zhì)?
、哂纱四隳艿贸瞿男┙Y論?
分析、思考、討論、歸納、得出結論。
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在實驗中不斷向?qū)W生提問,設置懸念讓學生思考或提出假設,體驗化學學習是以實驗為基礎,由現(xiàn)象得出結論的學習方法。
【學生分組實驗】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
介紹儀器名稱,裝置原理,操作順序,注意事項
學生可自選做如下實驗:
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探究思維的意識。
【思考】實驗中,如果進水量非常少時實驗失敗,原因你能找出來嗎?介紹給大家
【拓展探究】
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
1.實驗中應遵照什么原則選擇藥品?能否選擇硫、鐵絲、蠟燭?如果選用蠟燭做此實驗應做如何改進?有哪些優(yōu)缺點?
2.為什么進水量接近1/5卻總小于1/5?原因有哪些?
3.瓶內(nèi)的氣體能支持燃燒嗎?瓶內(nèi)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還能繼續(xù)上升嗎?這說明了氮氣的什么性質(zhì)?
學生認真的分析,從現(xiàn)象到本質(zhì)的剖析問題,拓展思維,得出結論。
培養(yǎng)學生從現(xiàn)象到本質(zhì)的分析、解決、探究問題的能力及細致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
【講述】學生課前已做過預習,想一想今天做的這個測定空氣里氧氣含量的實驗,是受誰的啟發(fā)而做的呢?
(具體研究拉瓦錫測定空氣成分的實驗)
【投影】拉瓦錫及其探究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簡介。
【動畫展示】氧化汞受熱分解及汞在氧氣中加熱合成氧化汞的過程。
了解空氣發(fā)現(xiàn)史:
18世紀70年代,瑞典化學家舍勒、德國化學家普利斯特里先后通過實驗制得了氧氣,但他們受傳統(tǒng)錯誤理論的束縛,沒有繼續(xù)實驗。法國化學家拉瓦錫在實驗過程中重視化學反應中物質(zhì)質(zhì)量的變化,擺脫了傳統(tǒng)錯誤理論的束縛,尊重事實,得出空氣是由氮氣和氧氣組成。
通過介紹人類對空氣認識的史話,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出示]:文字評價題,對本節(jié)課進行評估。
[小結]:聽取學生的小結匯報;了解本節(jié)課的宏觀效應。
[拓展]:設A、B層作業(yè),指導學生閱讀相關課外書籍及網(wǎng)站。
競爭性搶答文字評價題。
1.口頭小結:本節(jié)課認識了空氣是由哪些物質(zhì)組成的?各物質(zhì)有哪些性質(zhì)?
2.了解實驗室探究空氣成分實驗的原理及選擇藥品的依據(jù)。
3.通過本節(jié)探究課,得到了哪些收獲?
4.完成課堂作業(yè),記錄準備閱讀的課外書籍,查找有關網(wǎng)站。
培養(yǎng)自我評價的能力
培養(yǎng)歸納小結及語言表達能力;拓展視野,遷移思維。
【板書】 第二單元 我們周圍的空氣
課題1 空 氣
一、空氣的組成
二、空氣的發(fā)現(xiàn)史
教學反思
通過學生的親身探究、設計、動手操作實驗,培養(yǎng)了學生科學探究的興趣,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同學間合作的互助精神,不但使學生獲得了知識,綜合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利用實驗、多媒體教學,生動直觀,效果好。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空氣教學設計14
教材分析:
本課是粵教科技版《科學》(三上)《看不見的空氣》單元的第一課。本課教學內(nèi)容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找空氣。希望學生借助日常生活中有關空氣存在的經(jīng)驗猜測空氣是普遍存在的。第二部分:實驗驗證空氣的存在。通過對幾種不同類型的物體進行實驗,從看到、聽到、摸到、感覺到空氣來確定空氣是真實存在的,而且是無處不在。通過這兩部分的學習,在大膽猜測和親歷探究過程中,學會用多種感官來感知空氣,進一步認識空氣的存在,為認識空氣的性質(zhì)打好基礎。
設計理念:
。薄⒁詫W生的生活經(jīng)驗及經(jīng)歷為基礎
學生在生活中對空氣存在的經(jīng)驗是學習本課的重要教學資源。教師在課題的引出,空氣的尋找都可充分利用這一資源,這不僅有助于學生對“科學就在身邊,只要認真觀察思考就能有所發(fā)現(xiàn)”這一思想的認同與接受,而且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推動教學過程的深入展開。
。、讓學生在親歷活動中充分體驗或感悟
空氣的存在對學生來說是熟悉的但究竟怎樣用實驗來證明空氣的存在,怎樣正確地進行科學探究,對于三年級才剛接觸科學的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在教師的攙扶下逐漸地放開,先大膽猜測空氣的存在再動腦設計實驗方案,預測實驗可能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然后思考著去進行親歷實驗探究過程,學會正確的探究方法。通過先動腦想再動手做,動口說,多方位強化學生對空氣存在的體驗與感悟,增進對空氣存在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
教學目標:
1、情感態(tài)度:體會探究空氣無處不在的樂趣,并意識到科學探究的無限魅力。
。、過程與方法:讓學生大膽地進行猜測,并引導學生利用提供的材料進行實驗設計,能正確地操作,能根據(jù)事實進行分析、推導、探索、體會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
。场⒖茖W知識:通過尋找空氣,并利用多種感官來感知空氣無處不在。
教學準備:
分組實驗材料:粉筆、磚塊、風車、試劑瓶、塑料瓶、塑料袋、臉盆、氣球、水等。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導入:
1、猜謎: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見來摸不著,我們大家離不了。
2、配樂朗誦。(錄音):"如果沒有你,風車怎能輕盈地轉(zhuǎn)動,如果沒有你,皮球怎能高高地彈起……"讓學生猜猜詩中的你是誰?
3、討論:雖然到處都有你,卻為何找不到你的足跡"是什么意思呢?(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教師隨機揭示課題:看不見的空氣)
4、談話:雖然到處都有空氣,可我們卻看不到它。要想認識空氣,首先要做什么事?(尋找空氣)
二、 學習新課:
1、看一看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哪些材料?
2、猜一猜。(板書:空氣在哪里)
(1)桌上的材料中哪一些存在著空氣?
(2)我們的周圍哪些地方有空氣存在?
(3)大自然中呢?
(學生利用自己的經(jīng)驗進行大膽的猜測,教師隨機板書,猜一猜:粉筆、瓶中、教室里、磚塊……)
3、談話:同學們大膽地猜測了空氣可能存在的地方,說明了我們生活在空氣的世界里。猜測只是一種假想,不能讓人確信,那么怎樣才能證明你的猜測是否正確呢?(實驗)
4、討論并匯報:做實驗時要注意什么?
5、談話:做實驗時除了注意安全、有序、認真、仔細觀察外,最重要的是怎樣設計實驗方案,并預測可能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下面各小組先討論一下,利用桌上的材料怎樣才能讓大家看到、聽到、摸到、感覺到空氣存在哪里,可能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什么?(分小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
6、匯報討論結果(估計學生可能會有以下方法:分別把磚塊、粉筆、放入水中有氣泡冒出,把瓶口放入水中:直放沒有氣泡,斜放有氣泡。把塑料袋向空中甩一甩就把空氣裝入袋中,然后可以捏、可以擠、可以拍……風車的轉(zhuǎn)動也能感受到周圍空氣的存在……學生匯報時,教師有意識地分成看到、摸到、聽到、感受到的幾個層次讓學生匯報。并板書范例如下有助于學生學會記錄:
粉筆 放入水中 有氣泡冒出 粉筆中有空氣)
7、實驗:每個小組根據(jù)你們的實驗設計方案進行實驗,并注意觀察記錄。
8、學生匯報實驗結果
(匯報時注意與預測的現(xiàn)象比較是否相符合,以培養(yǎng)學生大膽猜測的學習方法,同時注意特別的實驗可以讓學生到講臺上,邊匯報邊演示,以便其他小組也受到啟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9、討論:以上實驗說明了什么?(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10、小結:通過以上實驗說明了空氣無處不在。(板書:空氣無處不在)。
11、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呢?
三、 課外延伸:
1、"風車有了空氣就能輕盈地轉(zhuǎn)動"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2、"瓶口直立放入水中沒有氣泡冒出"你認為這是為什么?你能設計實驗來證明嗎?
3、詩中的"如果沒有你,皮球怎能高高地彈起",你又如何去探究這里面的奧秘呢?
空氣教學設計15
一、導入新課
1、啟發(fā)談話:同學們,我們做一個小實驗,屏住呼吸會有什么感覺深呼吸后又有什么感覺(指名談感受)
[點評:通過情境的創(chuàng)設,激起兒童的體驗,對課文中描寫的人物產(chǎn)生關注的情感,激發(fā)兒童的學習動機。]
師:空氣對人類多么重要!空氣存在于我們周圍,看不見,摸不著,但我們能隨時呼吸到它,它決定著我們的生存。今天我們學習的18課講了一只小狐貍賣空氣的故事,我們一起讀讀吧!
2、師板書課題《小狐貍賣空氣》。(師邊板書邊指導學生觀察老師一筆一畫寫“賣”“空”兩個字。)生借助拼音讀課題。
3、指導質(zhì)疑: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估計學生提出的問題有:小狐貍為什么要賣空氣小狐貍怎樣賣空氣……)
[點評:鼓勵學生設問,是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舉措。]
二、初讀課文
1、師范讀課文。
小狐貍為什么要賣空氣小狐貍怎樣賣空氣的呢請小朋友打開書,聽老師范讀課文。
2、生自讀課文。
。1)讓學生借助拼音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不丟字,不添字,不破詞。
。2)生再讀課文,在課文中圈劃出要求“學會”和“會認”的兩種生字,讀一讀,讀給同位的小朋友聽一聽。
(3)檢查,反饋學生對生字讀音的掌握情況。(采取個別讀、開火車讀等形式)
3、生齊讀課文。
[點評:上課起始階段,要給學生較多的自讀課文時間,借助拼音讀準生字的音,讀通課文中的每句話。充分感知語言文字材料,了解課文大意。教學這部分時,特別要注意把準新教材的特點,教好兩種不同要求的字。]
三、再讀課文
(一)讀好1至4自然段。
過渡:小狐貍為什么要賣空氣呢生自由讀1至4自然段。
1、指導讀好第一自然段。
。1)小狐貍進城看到許多高樓和汽車,會說什么(生暢所欲言)
(2)師:對呀,小狐貍感到多新奇呀!我們怎么讀出它的感受呢!師范讀第一自然段。(讀出新奇的語氣)
。3)學生自由試讀。
。4)指名讀。齊讀。在讀中體會小狐貍看到許多高樓和汽車的新奇之感。
2、指導讀好2、3自然段。
可是小狐貍到城里沒幾天就生病了,它得了什么病呢生自由讀2、3自然段。
。1)指名答。(結合學生的回答,出示課件1:缺乏樹木的高樓之間,汽車穿梭不停,排放出許多尾氣,小狐貍吸進了身體里,用力揉鼻子,不停地咳嗽。)學生看課件,體會渾身不舒服的感覺。
。2)學生試讀第2自然段。(讀出小狐貍得病后的“痛苦”感受)。采取個別讀、小組讀的形式讀好第二自然段。
(3)指導讀好第3自然段。
師引:小狐貍渾身不舒服,去醫(yī)院看病,醫(yī)生怎么說生齊讀醫(yī)生的話。
。4)小結:天天呼吸新鮮空氣,就能治好小狐貍的病。
3、指導讀好第4自然段。
。1)過渡:小狐貍聽了醫(yī)生的話,是怎么做的
。2)指名讀。讀中指導讀好第一句話。
。3)接讀。病好以后它是怎么想的呢生接讀第二句話。
(4)全班齊讀第四自然段。
4、將1至4自然段連起來讀。回答:小狐貍為什么要賣空氣
5、表演回至4自然段。(師生分別扮演小狐貍和醫(yī)生。)
[點評:第1至4自然段的教學是課文教學的重點之一。①教師注意了淡化理解、分析課文內(nèi)容,將朗讀作為教學的主要途徑,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體會情感,培養(yǎng)語感。②注意了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將真切的感受呈現(xiàn)連續(xù)的動態(tài)中,加深對課文語言的理解。③表演使學生“稚化”,又加深了對課文的體驗,發(fā)展了學生的語言,在低年級不失為有效的、生動的教學手段。]
。ǘ┳x好5、6自然段。
生自由讀5、6自然段。思考:小狐貍是怎樣賣空氣的
2、出示課文插圖1活化后的課件:小狐貍背著大葫蘆走在城市的街道上,汽車排放出尾氣。一位老奶奶氣喘病犯了,小狐貍把一葫蘆新鮮空氣賣給了老奶奶。學生看課件,了解“帶到”在課文中的'意思。
3、老奶奶吸了小狐貍的新鮮空氣后怎樣呢
。1)師范讀老奶奶的話。(讀出老奶奶高興的心情。)
(2)學生自由試讀。指名讀。男女生賽讀。
。3)老奶奶說的“好消息”指的是什么指名答。
。4)師:人們長期生活在空氣污染的城市里,有新鮮空氣賣是多么高興的事呀!生齊讀老奶奶說的話。
4、師生共同讀好第6自然段。
師引讀第1句:好消息一傳十,十傳百,買小狐貍新鮮空氣的人越來越多。生接讀第2句。
5、生再看課件2。(體會人們渴望呼吸新鮮空氣的心情。)
6、全班齊讀。讀好5、6自然段。
。ㄈ┳x好第7自然段。
1、幾年后,城市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生自由讀第7自然段。指名答。
2、看課件3:(由城市舊貌逐漸演變成新貌。突出街道兩旁的樹、草坪和花壇,體現(xiàn)“變化”。)
3、指導讀好第一句話。
4、我們讀了這句話知道什么呢
出示填空練習1:
chéngshìměilìdedàhuāyuán
。ǎ┚拖瘢ǎ。
生看拼音填空,再讀一讀。
5、城市發(fā)生了這么大的變化,人們是怎么做的
出示課后練習2:
xiǎohúlixinxiānlōngqì
人們再也不來買()的()了。
生看拼音鎮(zhèn)空,再讀一讀。
6、師用第二句話小結:人們再也不來買小狐貍的新鮮空氣了。
7、配樂朗讀第七自然段。(讀出人們喜悅的心情。)
[點評:第7自然段是課文的訓練重點。教師在設計中,重視了學生在老師指導下的練習。將拼音的鞏固。詞句的訓練、語言的積累納入四十分鐘內(nèi),是“增效減負”的有效途徑。]
四、總結全文
。1)朗讀全文。
。2)小組討論:開始人們?yōu)槭裁炊紒碣I小狐貍的空氣,后來為什么不買了
。3)全班交流。(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發(fā)表見解。答案不求統(tǒng)一或千篇一律。)
五、識記字形,指導書寫
l、認讀要求“學會”的字和“會認”的字。
2、識記字形。
(1)采用口訣識記“買”“賣”。店里有東西(十)就可以“讀”,家里沒有東西就得“買”。
。2)引導學生用熟字作比較記字形或部件記字形。
如:“院、位、過、空”中的“完、立、才、工”都是熟字便于學生記憶。
。3)運用課件幫助學生識記字形。用電腦演示“帶、變”的筆順或用紅色強調(diào)它的關鍵部位。加深學生對字形的記憶。
3、指導書寫。
。╨)指導寫好起筆和關鍵筆畫。
。2)學生在書上寫一寫。(注意書寫習慣的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