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在线免费视频,亚洲精品免费一级视频,日韩亚洲欧美大陆,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style id="t465f"></style>
<legend id="t465f"><u id="t465f"><thead id="t465f"></thead></u></legend>

<acronym id="t465f"></acronym>

<sub id="t465f"><ol id="t465f"><nobr id="t465f"></nobr></ol></sub>
<sub id="t465f"></sub>

《江南》教學設計

時間:2023-06-09 17:46:17 教學資源 投訴 投稿

《江南》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fā)展。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江南》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江南》教學設計(15篇)

《江南》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認識筆畫豎彎,會寫“西”。

  2、正確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結合插圖,了解江南水鄉(xiāng)人們采蓮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麗。

  教學過程:

  一、想象情境,讀懂詩句

  1、出示課文插圖,引入:

  面對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一湖的蓮葉,你想說些什么?用“我看到()的荷葉”說話。

  引導學生說說荷葉的顏色、形狀,體會這么多又大又綠的荷葉你挨著我、我挨著你的情景。

  老師總結:眼前我們看到的就是一幅“蓮葉何田田”的.美景。

  2、教師啟發(fā)學生想象:

  這茂盛的荷葉,散發(fā)著迷人清香的荷花會把誰吸引來?

  采蓮姑娘撐著小船來采蓮,她們的心情怎樣?

  讓我們懷著快樂的心情讀一讀這句。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在讀懂詩句的基礎上規(guī)范表達。在表達的過程中想象畫面,感受情趣。

  3、教師:除了采蓮姑娘,還有誰也很開心?(河里的小魚)。

  你從哪句詩中讀懂的?(魚戲蓮葉中,意思是魚兒在做游戲。)

 。1)教師啟發(fā)學生想象:小魚在做什么游戲,它們是怎么嬉戲玩耍的。

  提供句式引導學生開展說話練習:

  魚兒在荷葉間玩()的游戲,一會兒游到(),一會

  兒游到(),一會兒游到(),一會兒游到()。

 。2)在讀懂詩句的基礎上,讀出詩句恰當?shù)耐nD。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插圖,展開想象,以提供句式的方式,引導學生規(guī)范表達,并理解詩句“蓮葉何田田”的意思。

  4、聚焦方位詞:東、西、南、北。

 。1)標注東南西北方位坐標,建立直觀感受。

 。2)發(fā)現(xiàn)詩句中的兩組相對的詞:“東—西”“南—北”。

  (3)參照方位坐標指示,引導學生配上魚兒游的動作,邊做動作邊朗讀詩句。

  5、分小組合作表演,背誦詩句。

  二、拓展閱讀,積累知識

  1、江南的美可不只這迷人的荷塘,我們繼續(xù)去觀賞吧。(教師出示圖片或課件。)

  2、教師:看到這些景色,你想說什么?指名說。

  3、小結:千百年來江南的美景吸引了無數(shù)的文人墨客,他們寫下了許多不朽的詩篇。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白居易寫的《池上》。

  【設計意圖】課外拓展,通過教師出示圖片,也可請去過江南的學生展示照片,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江南,感受江南的美麗風光。

  三、指導書寫“西”

  1、教師在田字格中范寫生字,一邊寫一邊指導學生認識新筆畫豎彎,強調書寫注意點,學生跟著書空。

  2、指導學生按筆順提示描紅。

  3、學生練習描紅,教師巡回指導,及時糾正寫字姿勢。

  4、反饋評價:展示優(yōu)秀書寫;出示問題范例,糾正;學生繼續(xù)練寫。

《江南》教學設計2

  設計理念:

  1、《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象,領悟詩文大意。

  2、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理解,引導學生了解古詩學習方法。教材分析:

  杜牧的《江南春》不僅僅描繪出一幅色彩明麗的江南風景畫,而且再現(xiàn)了江南煙雨蒙蒙的樓臺景色,表達出詩人對江南景物的贊美與神往。

  前兩句“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詩人把我們帶入了江南那花紅柳綠的世界。遼闊的千里江南,黃鶯在歡樂地歌唱,叢叢綠樹映著簇簇紅花;傍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迎風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作者通過鶯歌燕舞、綠樹紅花、水村、山郭、酒旗招風等一系列意象展示了一幅優(yōu)美的江南春景圖:

  后兩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那金碧輝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來就給人一種深邃的感覺,現(xiàn)在詩人又特意讓它出沒掩映于迷蒙的煙雨之中,這就更增加了一種朦朧迷離的色彩。

  這首詩四句均為景語,一句一景,各具特色。這里有聲音有色彩,有空間上的拓展,有時間上的追溯。在短短的28個字中,詩人以極具概括性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生動形象而又有氣魄的江南春畫卷。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古詩。

  2、小組合作,借助工具書,理解重點詞語及詩句的意思。

  3、讀中感悟,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感受古詩語言與意境的美,體會詩人表達的感情。教學重難點:

  讀中感悟,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感受古詩語言與意境的美,體會詩人表達的感情。教學準備:

  1、課件

  2、學生課前預習:了解杜牧及古詩相關的歷史背景。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fā)興趣

  1、課件播放春天風景圖片,讓學生用所學過的詞語描繪剛才所看到的情景。

  2、

  3、請學生說。(2—3名學生)

  老師也搜集了一些詞語,我們也來讀讀吧。出示:春暖花開

  春意盎然

  姹紫嫣紅桃紅柳綠草長鶯飛鶯歌燕舞

  4、生齊讀。

  3、引出詩題:好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春天是一首歌,春天是一幅畫,引得無數(shù)文人墨客為之傾倒,留下了千古名句。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著詩人杜牧的腳步,一步一景,去感受他筆下別樣的江南美景。

  4、板書課題:江南春(生書空),學生齊讀,從這個題目中知道什么?

  5、解題:生:這首詩描寫的是江南春天的景色。過渡:現(xiàn)在就讓我們打開書本,自己讀一讀這首詩吧。

  二、初讀感知,讀出詩味

  1、出示自讀要求:

  讀準字音,讀通詩句。(難讀的字可以對照生字表,注上拼音)

  2、學生自由誦讀古詩,教師巡視,并相機指導。師過渡:誰來給大家讀讀,看看能不能做到讀準字音。

  3、檢查學習效果:出示整首詩

 。1)指名分行朗讀,相機正音。直到讀正確為止。齊讀。

 。2)課件演示出示“旗”,生說說注意的地方,演示筆順,師范寫,生描紅。師:生字我們會寫了,字音我們也讀準確了。配上音樂再讀讀,你有什么感受?

 。3)指名讀,進行比較,評價,讀得不好的再讀。在讀中體會如何把詩讀出節(jié)奏來。(語調輕重、延長、停頓)

  2(4)老師引讀,師生配合讀。??齊讀。

  師過渡:這首詩如果要讀得更有韻味,我們還必須了解詩歌的意思。平時,在讀懂詩歌意思方面,你有什么高招嗎?(生:詞義,句義,查背景??)

  三、再讀古詩,明意悟情

  1、師:同學們的方法都很棒。請同學們借助工具書,在四人小組里交流、討論詩句的意思,或不懂的地方。

  2、課件出示再讀要求:借助工具書,在四人小組里交流、討論詩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打“?”。(動筆寫一寫、記一記)  3、生小組內討論,師巡視指導。

  4、(反饋)學生交流。

  抓。骸澳铣薄ⅰ皹桥_”、

  “四百八十寺”等詞,教師相機點撥)

  預設:

  師過渡:同學們討論得很認真。誰來說說你讀懂了什么?其實,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圖文結合,詩意也就了然于胸。

 。ㄒ唬⿲W習第一行

  1)、指名回答:

  抓住“鶯啼”“綠映紅”,理解“千里”所描繪的范圍之廣。

  2)、師出示畫面,引讀第一句:在廣闊的江南水鄉(xiāng),處處是鶯歌燕舞,處處是桃紅柳綠,處處是春光明媚、春意盎然,無處不洋溢著濃濃的春的氣息,看到此景,你會不禁吟誦道:(——千里鶯啼綠映紅),你會吟道:(——千里鶯啼綠映紅)(指2—3名學生),我們都會情不自禁地吟誦道:(——千里鶯啼綠映紅)。3)、師引讀:作者杜牧和我們一樣,也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吸引了,抑制不住內心的感情,不禁吟誦起來:(——千里鶯啼綠映紅)。

  過渡:千里江南,我們感受到的不僅是這番綠意盎然的春景,還有人們臨水而居的那一番愜意!從哪一行詩里讀懂的?

  2、學習第二行

  1)、你讀懂了什么?也可以提出不懂的問題。2)指名說。抓住:“水村山郭”、“酒旗風”、

  34)、課件出示圖片,師引讀:置身于這依山臨水、酒旗迎風招展的江南小鎮(zhèn),你想起了這句詩:(——水村山郭酒旗風),你也想起了這句詩(——水村山郭酒旗風),我們想起了這句詩((——水村山郭酒旗風),如此清幽雅致的小鎮(zhèn),詩人更是詩興大發(fā),吟道:(——水村山郭酒旗風)

  5)、過渡:江南的春日別有一番風味兒,極目遠眺,我們看到的是——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6)、你能用自己的話來說說,這兩句詩所描寫的內容嗎?同座位交流。

  指名說。

 。ǘ┖髢尚

  1、師:提問,詩歌的前兩行寫的是什么?(板書:江南美景)

  詩歌的后兩行又寫了什么呢?

  2、要了解這些,我們要了解什么呢?(南朝和這首詩的作者是——杜牧)。(先請學生說一說自己搜集到的相關資料,老師再做總結)介紹背景資料:

 。1)(出示: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宋、齊、梁、陳四個朝代的統(tǒng)稱,均設故都于江南。當權者大興建設寺廟,祈求神明保佑。它不僅占用了大量的'民田、民宅和名勝之地,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來建寺造塔和雕鑄佛像,還要養(yǎng)活十幾萬的和尚和尼姑,使得當時的百姓生活苦不堪言。(2)杜牧(803-852),唐代詩人。他的詩或憂慮朝政,或表現(xiàn)對民生疾苦的關懷與同情,或抒寫對歷史興亡成敗的深沉感慨。(憂國憂民)詩人所處的晚唐時期,國家漸漸衰落,戰(zhàn)亂不斷,民不聊生。而當朝的統(tǒng)治者卻仿效南朝,大建佛寺,想祈求神靈保佑,永保江山穩(wěn)固。

  3、如果你是詩人杜牧,你會對當時唐朝的皇帝說什么?(生:希望建寺院保佑江山是不可能的;南朝早都滅亡了,我們唐朝還仿效他們,早晚也會滅亡;這樣的做法只會加速大唐王朝的滅亡??)

  4、是呀,所以當詩人看著煙雨朦朦中南朝遺留下來的座座寺廟,內心不禁擔憂起來:(南朝四百八十四,多少樓臺煙雨中)

  5、詩人在擔憂什么?(唐朝也會像南朝一樣滅亡)

  (斗轉星移,南朝的統(tǒng)治已經滅亡,那些荒淫的當權者也已經不在了,只留下了當年這——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板書:煙雨樓臺)。

  6、所以我們從后兩句詩中,不僅讀到了江南春雨中的美,也讀出了詩人對自己的國家和人民的擔憂——(板書:憂國憂民)。

  8、你們能嘗試讀出作者的這種贊嘆之中的的點點哀愁嗎?自己先試試。(指名讀)

  9、當回小詩人,到前面來吟一吟怎樣?

  11、帶著理解,學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四、熟讀成誦,吟出詩韻

  1、師:杜牧的筆下,盛開的是春天千里江南的美麗畫卷,寄托的卻是對江南春景濃濃的愛和淡淡的愁。古詩學到這里,你是否已經感受到了作者那份獨特的情感了呢?就讓我們再一次帶上對江南春天喜愛,與作者一同去欣賞吧。

  2、播放視頻。(欣賞吟唱)

  3、在古代,很多詩不僅僅是為了抒發(fā)詩人的感情而作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詩可以用來譜成曲,吟唱出來的。吟吟唱唱也是學習古詩的一種好方法。

  4、我們也來按自己喜歡的方式唱唱吧,(生同座位練唱)。

  5、指名唱,小老師領唱。

  五、拓展鏈接,溫故知新

  1、(游戲)出示詩意,尋找詩句。(男生、女生分別讀詩意、詩句。齊讀,背誦。)(鞏固理解基礎上,讀出江南春日的美好和作者的憂傷)師:同學們已經把這美好的江南春光深深地揉進我們的記憶里了。

  2、師小結:同學們,我們不僅要在課堂上學習古詩,在課下我們也要學習古詩,這就要我們掌握古詩學習的方法,師生小結古詩學習方法:

  1)、初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2)、再讀古詩:明意悟情。3)、熟讀成誦:吟出詩韻。

  3、學法遷移。我們可以用這節(jié)課學會的方法課下學習更多的古詩。

  六、作業(yè):

  1、默寫《江南春》。

  2、依據(jù)《江南春》這首詩歌的內容,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為這首詩配一幅畫。

  七、板書設計

  江南春

  杜牧(唐)江南美景

  憂國憂民之情煙雨樓臺

《江南》教學設計3

  【教材簡析】

  《憶江南》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作品。作者以如畫之筆描繪出一幅江南春景圖,在人們記憶中留下難忘的印象。那如火如荼的春花,澄碧溫瑩的春水,不僅喚起人們對江南湖光山色的向往,更引起大家對祖國河山和美好事物的無限熱愛。同時,“詞”這種題材在小學教材中是首次出現(xiàn),選編這首詞,意在使學生對詞這種體裁有一個簡單的了解,初步感受詞的語言美、韻律美,開拓學生的視野,感受祖國山河的美好。教學初衷: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歷經千百年而傳誦至今的古代詩歌更是國之瑰寶。小學語文教材中共有四十首古詩需要學生學習、掌握,新大綱也提出每學年背誦優(yōu)秀詩文不得少于二十篇。由此可見,使孩子們潛移默化的陶醉于其中從而陶冶孩子們的情操是很重要的。同時我力求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體現(xiàn)《語文課程標準》的四個基本理念即:一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二是挖掘語文教育的人文內涵;三是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四是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教學目標】

 。、借助資料或注釋,了解詞的意思,初步了解詩詞常識。

 。、多種形式感情朗讀,運用多種方法背誦《憶江南》。

  3、讀千古名句,想象畫面。

  4、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

  【重點難點】

 。、感情朗讀,讀出詞的韻味,運用多種方法背誦《憶江南》。

 。病Ⅲw會詞的意境,想象詞所描寫的畫面教具:投影圖片、音頻文件。

  【教學過程】

  課前詩代表起詩(錄音)播放古樂導入:

  師:胸有詩書氣自華,讀詩能陶冶人的情操。以前我們學了很多古詩,誰來說說古詩有什么特點(學生)

 。ㄔ姺譃楣朋w詩和近體詩,古體詩指唐代以前的古代詩歌,唐初開始形成的、在字數(shù)、聲韻、對仗方面都有嚴格規(guī)定的一種格律詩,就是我們所說的近體詩。近體詩是同古體詩相對而言的。唐代以及其后的詩人仍有寫古體詩的。古體詩分為四言古詩、五言古詩、七言古詩。)近體詩分為絕句、律詩。)

  〖從古詩積淀練習入手,創(chuàng)設古文學習情境〗

  教學過程:師: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白居易一首家喻戶曉的名篇《憶江南》,同時認識一種新的文學體裁──詞。(板書詞大寫紅色憶江南唐白居易)

  一、初讀詞、了解詞、作者

 。、看板書同學們想知道些什么呢?(提出自己想了解的問題,同學相互解答,師補充)

  經過了預習,同學們查找了資料,誰來回答一下。

  生:我想知道白居易什么時候寫的這首詞(50多歲時先后在蘇杭出任刺使,秀麗的江南景色和燦爛的文化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晚年回到洛陽還常回味,這首詞是他在67歲時追憶江南生活而作)

  生:我想知道詞與詩有什么不同(詞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是配音樂的。從配音樂這一點上說,它和樂府是同一類的文學體裁,也同樣是來自民間文學。后來詞也跟樂府一樣,逐漸跟音樂分離了,成為詩的別體,所以有人把詞稱為“詩余”。詞是長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數(shù)是有一定的。每句的平仄也是有一定的。)

  生:我想知道白居易還寫過哪些作品(《琵琶行》《長恨歌》)

  師:《憶江南》是詞牌、詞牌,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憶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謝秋娘》但因白居易這首詠“江南好”的詞,最后一句是“能不憶江南”,所以詞牌又叫《憶江南》

  〖從學生質疑導入,解決學生最想知道的問題,體現(xiàn)學生自主性。同時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鼓勵學生進行課前的預習搜集,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通過匯報交流實現(xiàn)資源共享,讓學生在交流中獲得成功的感受,進而調動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熱情。〗

  感謝這些同學查找的資料,讓老師和同學們都長了見識,日積月累,相信你的文化底蘊會讓所有人刮目相看,F(xiàn)在,同學們想不想聽聽這篇白居易的佳作憶江南呢?俗語說詩畫一家,請同學們聽著詞朗誦,閉上眼睛在腦子里勾畫出一副美麗的圖畫,好嗎?

 。、播放男女版本的配樂詞朗誦,聽男版想象江南風光:

 。ㄕn件一)聽女版與文中插圖對照,看是否和你想象一致。

  〖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使學生通過聽音頻范讀文件在腦中形成映象,注重學生自主感悟不迷信書中文字插圖敢于比較〗

 。、(課件二)同學們想讀了嗎?

 。础燁I讀,學生跟讀。

  〖憶江南是小學四年級剛剛接觸詞,如直接放手學生試讀難免會有失偏頗,教師的領讀應該是必要的。〗

 。怠⑼瑢W們讀得不錯,還想讀的更好嗎?(想)怎么辦呢?理解詞義可以使我們更有感情韻味的讀好這首詞。

  二、賞析《憶江南》

 。、借助注釋小組討論詞語和句子的意思,推敲詞句、小組同學要作到有議有評:

  指名匯報詞語的意思。指出不懂的詞語,師生共同解決。(指出“諳”“藍”的古今異義)(指出比喻“紅勝火”“綠如藍”)(指出名句“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對仗工整,描寫生動)(“好”與“憶”的對應)(板貼注釋內容)

  〖營造學生合作學習的氛圍,小組合作有目的有分工〗

 。、小結:

  憶江南的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白居易對江南風光的喜愛之情,能讀出來嗎?

 。场⑦x擇你喜歡的方式讀這首詞,看誰讀的最好:

 。ㄕ一锇椋依蠋煿沧x,自己讀,男女生對讀。找聽課老師讀,搖頭晃腦讀、表演讀。小組分配讀)指定評讀。

  〖讀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讀中感悟,讀中促講,讀中發(fā)展學生能力都需要教師調動學生讀文的積極性。用學生喜歡的`方式讀,學生樂讀,愛學。讀法多樣,讀的興趣濃厚。讀是感悟的基礎,讀得流利,讀得有情有趣,感悟才有可能深入〗

 。、老師有一位朋友,他非常喜歡這首詞,還配了音樂,你們想聽聽嗎?

  (播放吉他版《憶江南》)、(課件三)

  〖古代的詩歌往往被譜成曲子廣為傳唱,現(xiàn)代人也愿意化用古詩填詞作曲,這又為我們學習古詩提供了一個有趣的渠道。學生們陶醉在優(yōu)美的音樂聲中達到激情引趣的目的。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已經將詩了然于胸〗

  師:教師從你們的語言和動作中感受到了現(xiàn)在你們就是白居易,誰來吟吟這首詩(指名吟詩)你覺得他吟得怎么樣?師:看著同學們吟得這樣好,老師還想吟一吟,好嗎?我選擇給自己配上古箏伴奏讀。給我評評好嗎?想欣賞一下江南美景嗎?

  〖給老師評讀將使學生的品讀積極性極大的提高,學習興趣濃厚〗

  三、觀賞江南美景的錄象

 。ㄕn件四)師:此時此刻,同學們想說些什么?

  生:能看到這樣的美景真幸福。

  生:看到這些,我的疲勞都不見了。

  生:我心情舒暢。

  生:很想去。

  〖設立開放性話題,鍛煉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并將古詩詞的教學與學生生活相聯(lián)系〗好美的江南,好美的詞啊。同學們,你們打算做什么來表達你對這首詞的喜愛呢?(畫,歌,做詞)(布置為課后作業(yè))

  〖作畫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們的想象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促使其進一步理解詩的內容,將零散的事物組織成一幅完整、雋永的圖畫,提高其感受美、理解美、鑒賞美的能力;古詩作為一種古代的文學形式,優(yōu)美、簡潔、凝煉,容含度高,跳躍性強,和今天的語言文字有很大的區(qū)別‘再學完古詩后,讓學生在原詩的基礎上仿寫,作到升華理解〗關于憶江南老師還有些知識補充,你們要聽嗎?

  三、知識的延伸

 。薄⒄f明憶江南實為上下兩篇(課件)

 。病⒔榻B兩篇《憶江南》(課件)

 。场⒆詈笳埻瑢W們再欣賞一首詞的名篇《水調歌頭》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回家查找有關資料,和同學們在課間交流一下。(課件)

  德育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詩詞歌賦更是其中的燦爛奇葩,同學們在課后可以多收集一些名篇佳作,希望在不遠的將來,同學們可以成為象白居易、李白一樣的大詞人大詩人。老師期待著你們的大作。好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上到這里。

《江南》教學設計4

  一、課程題目:《江南》

  二、教材分析

  《江南》是一首描寫江南水鄉(xiāng)人們采蓮情景的古詩,選自《漢樂府》。整首詩語言生動、活潑,通俗易懂。文章大量運用了反復的句式,體現(xiàn)出古代民歌樸素明朗的風格,描繪了江南采蓮熱鬧歡樂的場面,從魚兒嬉戲中,我們仿佛感受到了采蓮人的快樂。

  三、學情分析

  我面對的學生已經學完拼音,掌握了用拼音認識生字的方法。他們有閱讀的興趣,喜歡讀書,只是沒有朗讀基礎。

  四、教學目標

 。ㄒ唬┲R與能力:

  1、認識“江、南”等九個生字,三點水和草字頭兩個偏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嘗試有節(jié)奏地朗讀課文。

  3、正確書寫“可、東”兩個生字。

 。ǘ┻^程與方法:

  采用教師范讀、學生個別讀、按照小組讀、情景代入讀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朗讀的習慣,增加古詩的興趣。

 。ㄈ┣楦袘B(tài)度與價值觀:

  了解江南水鄉(xiāng)人們采蓮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麗。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嘗試有節(jié)奏地朗讀課文;正確書寫“可、東”倆字。

  教學難點:感悟“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的'詩意,體會荷塘的美景和采蓮的歡樂。

  六、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東南西北”方位卡片、小魚卡片、蓮花卡片

  七、教學時間

  兩個課時

  八、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

 。ㄒ唬⿴煟河羞@樣一個地方,在那里河流一條連著一條,池塘一片連著一片,每年夏天荷花都你擁我擠地爭著開放,是不是非常美呀,那么今天老師就要帶同學們去這個美麗的地方,那么我們要去的這個地方呀要做(課件出示題目——“江南”)

 。ǘ┌鍟n題

  1、指名讀,齊讀課題。

  2、學習“江”、“南”這兩個字。想想“江”字的偏旁是什么?想一想江南與什么有關?

  二、初讀課文

 。ㄒ唬┣稍O情景,通過“吟誦門”的形式,教師示范朗誦課文

 。ǘ┣昂髢蓚同學自讀課文,考察解決生字的方法

  提示: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舉手請教老師或者其他同學

  三、檢查自讀課文情況

  (一)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1.學生指明讀引入“蓮”“南”兩個字

  “蓮”是一種水生植物,所以是草字頭。

  “南”前鼻音

  2.學生指明讀,其他同學予以評價。

  3.以小組為單位讀,其他同學予以評價。

  4、教師領讀,注意情感、語調與停頓。

  5、再次指明讀,教師評價。

  6、著重讀“蓮葉何田田”,體會荷塘的美景和采蓮的歡樂。

  7、班級齊讀,教師評價。

  8、安排學生分別扮演“東南西北”四個不同的方位、小魚及蓮花的角色,邊讀邊演,在學生腦海中形成真實的景象,再現(xiàn)“魚戲蓮葉間”的場景,教師評價。

 。ǘz查生字認讀情況(課件展示)

  以“采蓮”的方式檢查生字認讀,班級齊讀——指明讀——教師復讀

  四、學習生字書寫

  指導寫字:可東

 。ㄒ唬┮圆缮徑Y束,乘船回家創(chuàng)設情景,只有正確寫好這兩個生字才能上船,激發(fā)學生學習生字的熱情。

  (二)講師講解生字,學生舉起右手在空中跟寫

  1、“可”一筆橫,二筆豎,三筆橫折,四筆橫,五筆豎鉤

  豎鉤第一次學習,強調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豎中線右邊,學生復寫。

  “東”一筆橫,二筆撇折,三筆豎鉤

  區(qū)別和“可”字豎鉤的不同,強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豎中線上,學生復寫。

  2、教師再次板書,學生空中復寫。

  3、學生單獨復寫,教師評價。

  (三)指導學生按筆順提示課本描紅

  學生練習描紅,教師巡回指導,及時糾正寫字姿勢。

 。ㄋ模┲笇W生在田字格中書寫

  學生練習寫生字后師點評。

  五、升華主題,表達感情

  下面漁夫說那現(xiàn)在我要帶你們回家啦,游玩了那么美麗的江南,你們相對江南說些什么呢,誰來說一說?

 。ㄒ龑W生以下體會表達以下幾種感情:1、江南真美麗,我們要熱愛大自然,保護環(huán)境;2、江南這么美,要努力學習、增長本領,以后有機會一定要去江南看一看。)

  六、布置作業(yè)

  1、在正確流利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2、練習正確書寫“可”“東”兩個字。

  3、搜集其他與蓮花有關的古詩,和爸爸媽媽一起分享。

《江南》教學設計5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采蓮歌,語言簡潔明快,意境優(yōu)美雋永,反映了采蓮時的光景和采蓮人的歡悅的心情。詩歌主要通過對蓮葉和魚兒的描述,來表達人們彩蓮時的愉快心情。連用了5個疊句,手法獨特,更能表現(xiàn)魚的靈動和采蓮人的快樂。

  本課以傳統(tǒng)的水墨畫配圖,整個畫面花青中略帶墨韻,色彩清新,格調高雅,正所謂“水墨江南”。

  學情分析

  本課是一首古代詩歌,對一年級學生來說,會讀并不難,但是理解起來有些困難,可結合圖畫來理解字詞的意思。

  教學目標

  認識筆畫“豎彎”

  正確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結合插圖,了解江南水鄉(xiāng)人們采蓮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麗。

  評價任務

  通過指導練習,書空練習,教師的講解,認識生字“西”。

  通過動畫和示范朗讀,以及男女生朗讀正確朗讀文章,背誦文章。

  通過觀看插圖,教師的介紹以及課下搜集資料,了解江南水鄉(xiāng)的美景,感受江南的美麗。

  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活動評價要點環(huán)節(jié)一

  想象情境,讀懂詩句

  活動一

  1、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孩子說:“我看到()的荷葉!

  2、教師啟發(fā)想象,散發(fā)清香的荷花會把誰吸引來?

  3、“除了采蓮姑娘,誰也很開心?”

 。ㄍ瓿赡繕硕

  活動二

  1、聚焦方位詞:東西南北

  2、參照坐標方位配上動作朗讀詩句。

  3、分小組合作表演,背誦詩句。

  (完成目標二)

  引導孩子仔細觀察圖片,展開想象,以提供句式的方式,引導規(guī)范表達,并且理解“蓮葉何田田”的意思。

  (評價目標二)環(huán)節(jié)二

  拓展閱讀,積累知識活動一

  1、觀賞江南圖片。

  2、小結

  3、閱讀白居易的《池上》

  (完成目標三)

  引導孩子在讀懂詩句的基礎上規(guī)范表達,在表達的過程中想象畫面,感受情趣。

 。ㄔu價目標三)環(huán)節(jié)三

  字詞盤點、指導書寫

  活動一

  1、指導書寫“西”

  2、描紅練習

  3、反饋評價

 。ㄍ瓿赡繕艘唬

  通過開火車、男女分讀等多種方式人資,組詞,熟練掌握本課生字。

 。ㄔu價目標一)環(huán)節(jié)四

  復習回顧

  活動一

  1、總結回顧,感受江南采蓮的美景。

 。ㄍ瓿赡繕巳┱n外拓展,通過教師出示圖片,感受江南的美麗風光。

 。ㄔu價目標三)

《江南》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朗讀古詩,了解古詩所描繪的春天的美景,從中感受自然美。體會詩歌的內在節(jié)奏美。

  2、入情入境,讀中感悟,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反復誦讀。在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背誦課文,理解詩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學習作者借物抒情的方法,感受古詩語言和意境的美。 教學用時:0.5課時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舉行詩歌朗誦賽,引入新課,理解詩題,感受美。

  1、分組舉行小型詩歌朗誦賽(側重寫景方面的詩)

  2、點擊課件出示配景詩《江南春》,板書課題:江南春

 。◣煟┙现傅氖情L江以南,大家對江南應該并不陌生,能不能回憶一下,哪些詩人曾帶我們游覽過江南的美景?

  學生誦讀有關描寫江南的詩詞。如《憶江南》《泊船瓜洲》等。

  3、(師) “春”又讓你聯(lián)想到哪些詩詞呢?

  學生誦讀有關描寫春景的詩詞。如《游園不值》《惠崇春江晚景》等。

  4、(師)江南之春是一番怎樣的美景呢?(生發(fā)揮想像,自由表達) 我們一起看看詩人杜牧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卷。

  二、整體感知,初步自學古詩,品詞析句,體會美。

  1、(師)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聽朗讀,邊聽邊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點擊課件,出示景——詩——配樂朗讀。讀后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想像自由表達。)

  2、學生自由朗讀古詩,對照注釋,理解詩意。(借助工具書或根據(jù)需要進行探討研究,合作式學習)注意讀準生字的音,觀察生字的形,老師隨機點撥提醒學生生字的音、形跟哪些字的音、形易混,注意讀正確、寫正確。然后抽讀,齊讀。

  3、(師)詩中描繪了哪些景物呢?把詩中描寫描寫景物的詞畫出來。 啼鶯 綠樹 紅花 水村 山郭 酒旗風 寺廟 樓臺 煙雨

  4、(師)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對上述景物加以描繪,說說詞語所表達的意象。

  遼闊的千里江南 黃鶯在歡快地歌唱叢叢綠樹映著簇簇紅花 傍水的村莊 依山的城郭迎風招展的灑旗數(shù)不清的寺廟 迷蒙的煙雨

  5、(師)想像這是一幅什么樣的江南春景圖?(江南地域遼闊,春景繁富。 “千里” 之內,處處雜花生樹、 紅綠相映、黃鶯歌唱;“千里”之內,水村山郭,處處酒旗飄揚;“千里”之內,“南朝四百八十寺”點綴于山水佳勝之處,金碧莊嚴,樓臺隱現(xiàn)。霏霏細雨,淡淡輕姻,使無邊春色在煙雨空蒙中更顯出迷人的風韻,這正是“江南春”的`典型特色。突出這一特色,就把“江南春”寫活了。)

  三、理解詩意,感悟情

  1、面對同一情境,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受,因為每個人的認識和經歷都是不同的,你猜測杜牧當時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寫下這首詩的呢?這種心情在詩中是如何表現(xiàn)出來的呢?

  2、學生有的認為杜枚是愉悅的,有的認為他當時是有些傷感的,結合課文及當時的社會背景讓學生展開辯論。

  3、(師)詩人在在贊美風景秀麗的江南時,暗含著對祖國命運深深地憂慮,他是借景抒情,這是古詩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例舉《夜泊秦淮》等詩進一步說明)

  板書設計

  江南春

  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臺煙雨中。

《江南》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理解這首詞的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品味詩歌語言。

  3.培養(yǎng)想象力,感受詩歌的畫面美。

  教學重點:

  體會情感,品味語言。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想象力,感受詩歌的畫面美。

  教學設想:

  在理解的基礎上,要求學生熟讀成誦。品味詞的語言,感知詞作的意境。

  教學方法:

  品讀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今天上第二十五課《詞五首》中的第一首,溫庭筠的《望江南》。這首詞27個字,意思直白,很容易理解。但是要讀出它的精妙之處,還是需要仔細琢磨一番的,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琢磨琢磨。(教師板書課題)

  二、朗讀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注意停頓和重讀。 (多媒體顯示)

  【字音:筠yún倚(yǐ)脈脈(mò)蘋(pín)】

  【停頓: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重音:"獨""盡""千帆""皆不是""脈脈""悠悠""腸斷"。】

  2、對照下面注釋用自己的語言說說詞的內容。(多媒體顯示)

  【梳洗:梳頭洗臉、化妝等婦人的生活內容。獨:獨自,單一。望江樓:樓名,因臨江而得名。千帆:上千只帆船;帆:船上使用風力的布蓬,又作船的代名詞。這里是借代。皆:副詞,都。不是:不是(自家夫君歸來之船)。斜暉:日落前的日光;暉:陽光。脈脈:默默含情達意的樣子。這里形容陽光微弱。這里是擬人。腸斷:形容極度悲傷愁苦。白蘋;一種開白花的水草,蕨類植物。洲:水邊陸地!

  3、探討本詩的感情基調。

  4、指名讀,展示學生誦讀古代詩歌的能力。

  5、聽配樂朗誦(或老師范讀),體會朗讀古代詩歌的方法。

  6、指導學生朗讀,再次自由朗讀,

  7、全班齊讀。

  三、賞析全詞

  1解題:《望江南》,詞牌名,又名《憶江南》,其它名稱還有:《江南好》、《望江樓》、《夢江南》等。單調二十七字,三平韻。中間七言兩句,以對偶為宜。

  2作者簡介:溫庭筠:(約812—870)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晚唐著名詩人,他生而貌丑,但才思敏捷,詩詞俱佳,與李商隱齊名,并稱“溫李”。溫庭筠是中國第一位大量寫詞的文人,他的詞多寫婦女生活,形成了以綺艷香軟為特征的花間詞風,成為“花間派”的創(chuàng)始者,婉約派的先驅。

  3、師生探究:

  (1)這位風流才子筆下的主人公是什么人?(一個女子)寫了什么內容?(一個女子盼望丈夫歸來)這位女子的心情怎樣?(盼望、孤獨寂寞、憂愁)

  (2)你從哪些詞讀出了“盼望”? (梳洗罷)(過盡千帆皆不是)你從哪些字詞讀出了“孤獨寂寞”? (獨倚)你從哪些字詞讀出了“憂愁”?(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3)從“梳洗罷”字中,應該可以讀出幾層意思,如果將“罷”換成“了”“唉”行不行?

  ①“梳洗”點明了時間是早上,對下文的傍晚(斜暉)來說也是個伏筆。唐圭璋先生在《唐宋詞簡釋》中說這是午睡后的梳洗,時間短去了半天,則下文的“過盡千帆”極言等待之久便無著落,似不可取。

 、凇笆嵯戳T”,隱含著女主人公盼歸的期望,如果不是有這份心情在,她可能就會象溫庭筠在他的《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詞中所說的“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了!芭疄閻偧赫呷荨,這容是為了心上人才有意義的,正因為她期望中丈夫會回來,希望他看到自己的美好容貌,所以她才會認真梳洗。

 、垡粋“罷”字之后,緊接“獨倚”,反映了女主人公急切的心情――她黎明即起,剛一梳洗完畢就匆匆的趕去望江樓了。

  “罷”字既表明動作的時態(tài),又寫出動作的情態(tài),略事打扮非精心裝飾,表現(xiàn)了人物那種急切地盼夫歸來的心情。

  (4)、 “獨倚望江樓”中哪個字最能說明女子的生活狀態(tài)?作者為何賦予一個女子“倚(望江)樓”的動作?用“處(望江)樓”“立(望江)樓”行不行?

  “獨”字則點出思婦形單影孤的情景。一個“獨”字,不僅說出了她的孤獨,隱含著她與心上人的分離,而且也與下面象征分別的“白蘋洲”(詳解見下)遙相呼應!耙小币袠堑却,是詩歌中的常見意象,或思念,或期待。又說明女子站立時間極長。

  (5) “過盡千帆皆不是”表現(xiàn)了女子在“盼望”,這句話中你能不能體會出她的心理變化? “帆”就是指船,直接用“船”不是更好嗎?(沒有等到自己想等的人。從“希望是”到發(fā)現(xiàn)“不是”,寫出了女子一次次從希望到失望的過程)。(“千帆”是“千船”的代指,但是這又不僅僅是修辭方法的差別。船在水上,越向遠處,越是只能看到帆而不是船。李白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寫的是去船,把它倒過來,不就是這位思婦盼望來船的`過程么?所以,一個“帆”字把讀者的目光引領到了遠處,使讀者也像詞中的思婦一樣極目遠望,企盼人歸。)

  (6)“斜暉脈脈水悠悠”,一句是千古流傳的名句,請你對這句詩作簡要賞析。

  從感情上分析:此句借景抒情,已是夕陽西下,早上滿腔的期望都隨落日漸漸黯淡。這斜暉尚且脈脈含情,無限同情女主人公不幸境遇,為什么她盼望的人卻如此薄情寡義,棄她于不顧呢?那悠悠流去的水,是女主人公心中不盡的柔情,是她一日日逝去的青春年華,不也是她綿綿不絕的無限愁情么?

  從修辭上分析:用擬人

  從景物描寫上分析:抓住“斜暉”“悠悠”。斜暉是夕陽,夕陽”意象在詩歌中,關于“夕陽”的意象描寫馬致遠的《秋思》里有“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游子浪跡天涯,對家鄉(xiāng)的思念。(師點頭)生回答:李商隱有詩“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的悵惘失意。范仲淹的《蘇幕遮》里寫到“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也是表達思念之情的。悠悠,長久,遙遠;閑靜或憂傷的樣子,“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

  (7)思念的人終究沒有回來。失望之余,怨恨的情緒也更加強烈。讓我們一起來賞析最后一句“腸斷白蘋洲”.

  A:你認為白蘋洲會是個什么地方?

  (師補充:白蘋洲”原是長著白蘋的水邊小洲,后人往往把白蘋洲作為送別地點的代詞。這里的白蘋洲,也暗指過去與心上人離別的地方,)

  B:理解“腸斷”:

  《世說新語》:“桓公入蜀,至三峽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緣岸哀號,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絕。破其腹中,腸皆寸寸斷。公聞之,怒,命黜其人!焙笫烙媚c斷比喻心中極度悲傷。

  現(xiàn)在白蘋花又開了,丈夫卻仍遠在天涯?怎能不傷心欲絕呢?

  四、總結:溫庭筠的《望江南》,是一首言簡意豐的閨怨詞,短短27字含蓄不盡地描摹出思婦的千般柔情,傾倒古今無數(shù)讀者。多么凄美的一首相思曲啊,讓我們配著這首《望江南》的曲子,再次齊讀一遍,背誦一遍。

  作業(yè)布置:

  1、分析“過盡千帆皆不是”中“盡”的含義:

  一個“盡”字不僅把天色已晚,江面空無一船,空曠凄涼的意境描繪出來,而且把思婦獨倚望江樓時間之長,盼夫歸來癡心之深的心情表現(xiàn)出來。

  2、你還能說出用“腸斷”表現(xiàn)悲傷詩句嗎?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白居易《長恨歌》

  未老莫還鄉(xiāng),還鄉(xiāng)須斷腸--------韋莊《菩薩蠻》)

《江南》教學設計8

  【學習目標】

  1、了解詩中所描寫的景色,從中感受自然美。

  2、入情入境,讀中感悟,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誦讀古詩,體會作者從聽覺、視覺、觸覺等多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透過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一年四季中,你們最喜歡哪個季節(jié)?為什么?)(奇妙的大自然,正因為有了季節(jié)的更替,自然的變換,才給我們帶來了五彩繽紛的世界,帶來了無窮的樂趣。古代許多詩人看到這樣美妙的世界,為我們留下了贊美四季美景的詩。大家能背幾首嗎?今天我們再學習杜牧的一首詩。)

  2、板書課題:江南春

 。ㄔO計意圖:從學生已知經驗入手,在生活和新知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喚起學生對江南春景的遐想)

  二、看圖入境 ,揭示課題。

  1、今天,我們隨杜牧一起走進江南,去看看江南春天的綺麗景色。

  2、看江南美景。(課件演示圖文并茂并伴有美妙音樂的江南美景圖。)

  3、交流觀后感。(江南美嗎?我們來看看杜牧是怎樣來表達自己對江南的喜愛和贊美之情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圖畫中初步感知江南的美景,為學習古詩做好感情鋪墊。)

  三、品詞析句,體會景美。

  1、(師)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聽范讀,邊聽邊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課件出示古詩,并范讀。)

  2、學生自由朗讀古詩,對照注釋,理解詩意。(根據(jù)需要可進行合作式學習)

  3、(師)詩中描繪了哪些景物呢?把詩中描寫描寫景物的詞畫出來。

  啼鶯 綠樹 紅花 水村 山墎 酒旗風 寺廟 樓臺 煙雨

  4、(師)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對上述景物加以描繪,說說詞語所表達的意象。

  遼闊的千里江南 黃鶯在歡快地歌唱 叢叢綠樹映著簇簇紅花 傍水的村莊 依山的城郭 迎風招展的酒旗 數(shù)不清的寺廟 迷蒙的煙雨

  5、(師)想象這是一幅什么樣的江南春景圖?(江南地域遼闊,春景繁富。 “千里” 之內,處處雜花生樹、 紅綠相映、黃鶯歌唱;“千里”之內,水村山,處處酒旗飄揚;“千里”之內,“南朝四百八十寺”點綴于山水佳勝之處,金碧莊嚴,樓臺隱現(xiàn)。霏霏細雨,淡淡輕煙,使無邊春色在煙雨空蒙中更顯出迷人的風韻,這正是“江南春”的典型特色。突出這一特色,就把“江南春”寫活了。)

  6、請大家用自己最喜歡或是最擅長的方式來展示這首詩所表達的意境,想用自己的話描繪詩句景象的,可以試著說一說,喜歡朗讀的可以有感情地讀一讀,愛畫畫的可以畫一畫。

  7、學生分組練習、展示并進行評價。

 。ㄔO計意圖:文本已提供了古詩的注釋,讓學生自主研讀解詩句的意思,通過反復誦讀、或自己喜歡的方式、合作交流獲得對詩的整體感受。)

  四 、理解詩意,感悟情美。

  1、你了解杜牧嗎?整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學生根據(jù)自己搜集的有關杜牧的資料進行交流。)

  2、面對同一情境,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受,因為每個人的認識和經歷都是不同的,根據(jù)你對杜牧的認識,你猜測杜牧當時是懷著

  怎樣的心情寫下這首詩的`呢?這種心情在詩中是如何表現(xiàn)出來的呢?

  2、可能學生有的認為杜牧是愉悅的,有的認為他當時是有些傷感的,結合課文及當時的社會背景讓學生展開辯論。

  3、(師)詩人在在贊美風景秀麗的江南時,暗含著對祖國命運深深地憂慮,他是借景抒情,這是古詩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列舉《夜泊秦淮》等詩進一步說明)

 。ㄔO計意圖:猜測是發(fā)揮學生想象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新課程提出的一種重要的語文學習的方法。只有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學生的思維才會不斷地豐富,學生對古詩意境的體悟才能由表及里。) 五、 拓展誦讀,體會韻美。

  1、自由朗讀,體會詩人的情感和韻律美。

  2、播放抒情的輕音樂,老師充滿深情地誦讀這首詩。

  3、配樂,男女生分別誦讀

  4、配樂,師生共同誦讀

  5、學生誦讀有關描寫江南的詩詞和描寫春天的詩詞。如《憶江南》、《泊船瓜洲》、《游園不值》、《惠崇春江晚景》等。

 。ㄔO計意圖:讓學生在吟誦中享受古詩,一遍比一遍讀來入調,一遍比一遍體會親切,全身心地讀,有滋有味的讀,慢慢達到背誦的程度。真正地體會到詩歌的韻律之美。)

  六、課堂延伸,表現(xiàn)春美。

  1、江南的春天很美,我們身邊的春天怎樣呢?請欣賞歌曲《嘀哩哩》。(課件播放歌曲)

  2、欣賞我們身邊的春天。(課件播放春景圖)

  3、請你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對春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學生可以用吟詩、唱歌、作畫、寫話等方式來表達。)

 。ㄔO計意圖:給學生自主表達的權力,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讓他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春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七、課外作業(yè),積累運用。(搜集描寫春天的古詩詞,試著背誦并運用。)

  【板書設計】

  江南春

  寫今 懷古

  贊美{ } 感慨 晴天 雨天

《江南》教學設計9

  一、教學目標

  1、認識“江、南”等9個生字和三點水、草字頭2個偏旁;會寫“可、東、西”3個字和豎鉤、豎彎2個筆畫。

  2、正確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結合插圖,了解江南水鄉(xiāng)人們采蓮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麗。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讀準“南、蓮”等生字的字音;會寫豎鉤和豎彎。

  三、課時安排:2課時。

  四、教學準備:多媒體教學課件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出示課題

  1、啟發(fā)談話:同學們去過江南嗎?你去過江南的哪些地方?(學生自由談話,分享快樂。)

  2、過渡:人人都說江南美,讓我們一起去領略一下江南水鄉(xiāng)的風光吧。ǘ嗝襟w課件播放江南水鄉(xiāng)的美景,學生觀看。)

  3、引導學生談談觀后感。

  4、導入:是啊,江南水鄉(xiāng)就像一幅美麗的圖畫。曾經有一位詩人看到江南水鄉(xiāng)的美景情不自禁地寫下了一首詩——《江南》。

  二、多種方法,識記生字

  1、學習“江”

 。1)導學:誰來說說這是幾拼音節(jié)?怎么拼讀?

 。2)引導學生明確這是三拼音節(jié),然后練習拼讀,最后在班內展示拼讀。(3)導學:你有什么好辦法來記住這個字?(4)學生自由交流識記的好辦法。

 。5)在電視上或班級的點名冊上認識“江”。

 。6)導學:我們來看看這個字是怎么演變的。(課件出示“江”的漢字演變過程。)

 。7)課件演示書寫過程,學生跟著課件演示書空。

 。8)引導學生擴詞并說一句話。

 。ㄈ纾何铱催^江水滾滾向前的樣子。江邊:小孩子最好不要在江邊玩耍。)

  2、學習“南”。

 。1)提出自學要求:先讀準字音,然后看清字形,再想一想用什么好方法記住這個字。

 。2)學生按要求一步一步地自學“南”。

 。3)交流自學情況,重點交流識記方法。

  三、借助媒體,初讀感知

  1、過渡:下面讓我們隨著詩人到江南水鄉(xiāng)的荷花池去走一走,看一看吧。úシ殴旁姺蹲x的多媒體課件,學生觀看、傾聽。)2、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學生交流,教師相機貼圖片。

  3、導學:我們小朋友知道荷葉也叫蓮葉,那么荷花也叫蓮花。誰來做小老師把你知道的.有關蓮花的知識向大家介紹介紹?

  4、學生自由介紹。

  5、感知內容。

  (1)過渡:作者是怎么寫江南的荷花的呢?讓我們走進詩歌吧!

 。2)導學:下面請同學們借助拼音把《江南》這首詩讀正確,讀通順。

 。3)學生借助拼音自由、大聲地讀詩,遇到拼不準的字可以請教同桌、老師、字典等。

 。4)指名讀全詩,學生評價。

  引導學生重點從字音是否正確和語句是否通暢兩個方面來評價。

 。5)導學:你感覺江南怎么樣?(學生自由說出讀文后的感受。)

  四、發(fā)現(xiàn)規(guī)律,集中識字

  1、字卡出示課文中的生字:采、蓮、魚、東、可、西、北,引導學生在小組內互認。 2、鼓勵學生互相交流記字方法,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認記生字。 3、請學生當小老師領讀生字卡片并組詞。 4、組織學生分組比賽讀,教師隨機正音。

  5、分男女生兩大組開火車認讀去掉拼音的生字,檢測生字掌握情況。

  五、示范引領,自主寫字

  1、課件演示“可、東、西”三個字的書寫過程,引導學生自由觀察。

  2、組織學生交流觀察結果。(重點引導學生交流筆順和筆畫占田字格的位置。)

  3、教師根據(jù)學生交流情況,引導學生觀察重點筆畫。(“可”的最后一筆是豎鉤。)

  4、教師示范書寫生字,學生仔細觀察,并跟著書空。

  5、學生描紅,臨寫,自由練寫。

  6、投影展示,師生共同評議。

  六、自主學習,邊演邊悟

  1、提出自學要求。課件出示:

 。1)給生字找朋友,用喜歡的詞語說話。

  (2)小組合作讀課文,讀自己最喜歡的語句,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可以邊表演邊讀,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讀。

  2、各小組匯報自主學習情況。

  第二課時

  一、復習詞語,由景入文

  1、創(chuàng)設情境,復習字詞。

 。1)導入:(課件出示生字闖關游戲)首先,我們來做闖關游戲。

  (2)組織游戲。

  第一關:讀生字并自由組詞。

 。ㄕn件出示八個生字。學生以開火車的形式認讀生字并組詞。)

  第二關:從“南、西、北”中,任選一個字說一句話。

  第三關:讀詩句,說感受。(課件出示全詩)

 。3)過渡:我們闖關成功!讓我們一起再次走進《江南》。

  2、利用媒體,由景入文。

  (1)導學:同學們把生字掌握得這么好,老師讓大家欣賞一幅圖,作為獎勵。(課件出示江南美景圖,古箏伴奏)此時你有什么感覺?

  (2)學生自由暢談觀后感受。

  3、過渡:是呀,江南景美,江南詩更美。下面請同學們打開教材,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二、誦讀詩歌,感悟意境

  1、導學:剛才同學們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了課文,課文中一定有你喜歡的地方,把它找出來,讀一讀,多讀幾遍,讀出你的喜愛之情。

  2、引導學生班內交流:你最喜歡哪幾句詩?說說理由,并讀出自己的理解。

  3、小朋友要想讀好課文,還要先弄懂課文的意思呢!誰學得認真,一定就會讀得好,朗讀之星就會和你交朋友。

  學習第一句

  (1)指名讀第一句,用自己的話說意思。

 。2)出示插圖,讓學生在圖中找出荷葉、荷花、蓮蓬。同桌交流,荷葉多么漂亮、碧綠,像一把把撐開的小傘。用你的朗讀把荷葉的美讀出來。指名讀,齊讀。

  學習第二句

  (1)誰能把這種高興讀出來。

  (2)自由讀,小組讀,評出朗讀能手。

 。3)指名一生讀,其他學生閉眼想象。你們眼前看到了什么呀?

 。4)咱們就這樣,邊讀邊想象畫面。齊讀第二句。

  學習三至七句

 。1)讓我們也來做一條快樂的小魚吧。ǚ乓魳,生做小魚自由活動)然后師背詩,背到哪一句,生便轉向詩句中相應的方向。學生們自讀自演小魚。

 。2)指導朗讀:做小魚的感覺怎樣?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1)指導朗讀:是呀,蓮葉是美麗的,小魚是快樂的,讓我們連起來讀一讀這首詩,讀出江南的美。(課件出示完整的課文)

  (2)學生先練習朗讀,然后在組內賽讀,最后指名在班內展示朗讀。

  5、引讀背誦,積累語言。

 。1)導學:看著黑板上的生字寶寶想象畫面并練習背誦,也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練習背誦。

 。2)指名展示背誦,并激發(fā)想象:你剛才在背誦的時候想到了什么?

 。3)指導朗讀:讓我們當一回采蓮姑娘,來美美地吟誦這首詩,老師為你們配上音樂。

 。4)(播放古箏曲《漁舟晚唱》)學生隨著音樂背誦。

  三、課外延展

  江南水鄉(xiāng)美,江南的荷花尤其美。學完了《江南》這首詩,請同學們把它背給家里人聽,并請爸爸、媽媽幫忙搜集關于江南或荷花的詩詞,帶到班里來交流。

  教學反思

《江南》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掌握要求會寫的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詩句的意思,并能展開想象,體會詩人表達的感情。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理解詩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

  想象詩句描寫的畫面,體會詩人表達的感情。

  教學準備

  掛圖或投影

  教學時數(shù)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讀話導入《竹枝詞》

  同學們見過“太陽雨”嗎?一邊下雨,另一邊卻陽光燦爛。有一句詩說得好——(試探學生是否預習),嗯,就是我們本課要學的.詩句: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

  二、指導學習詩句

  1.學生交流了解到的有關劉禹錫的資料。

  2.簡介竹枝詞。

  “竹枝詞”是流行于古三峽地域的一種民歌,含思宛轉,清韻悠遠,音調和諧,明朗歡快。人們在勞作之余,成群結隊在江邊、堤畔吹笛、擊鼓,邊唱邊舞,抒發(fā)內心的感情,驅散一天的疲勞,是三峽人民最喜愛的娛樂方式。劉禹錫在夔州,經常見到這種場面,極為欣賞,因而填寫了許多“竹枝詞”,今天要學的就是其中廣為流傳的一首。

  3.理解詩意。

 。1)指名朗讀,齊讀。

 。2)借助注釋,自讀并思考詩句的意思。

 。3)同桌互說,再全班交流。

  “楊柳青青江水平”:江邊的楊柳青青,垂著綠色枝條,大江水面平靜。

  “聞郎江上唱歌聲”:只聽到江面上傳來情郎唱歌的聲音。

  “東邊日出西邊雨”:東邊出太陽,西邊卻下著雨。

  “道是無晴還是晴”:說不是晴天吧,卻還是有晴的地方。

  (4)朗讀全詩,再指名把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4.讀中想象。

 。1)讀了這首詩的前兩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ㄒ粓鎏栍曛校晃簧倥⒃诮,看到江邊的楊柳被沐浴得更加翠綠,江水平靜,耳畔忽然傳來一陣熟悉的歌聲,原來是自己的情郎在唱。)

 。2)想象一下,這首詞的后兩句寫出了少女什么樣的心理?

  三、指導朗讀、背誦

  背誦《竹枝詞》。

  四、作業(yè)

  1.默寫這兩首古詩。

  2.課外搜集劉禹錫的其他《竹枝詞》讀一讀。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1.了解學生積累的描寫江南春景的古詩:《憶江南》(白居易)、《江南》(漢樂府)等。

  2.引入《江南春》。

  3.介紹作者。

  二、理解詩意,體會詩情

  1.教師示范讀、同學練讀,讀準字音,讀出停頓和節(jié)奏。

  2.結合注釋了解詩意,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

  “千里鶯啼綠映紅”:千里江南,黃鶯歌唱,綠樹映紅花。

  “水村山郭酒旗風”:依山傍水的山村、城鎮(zhèn),酒旗迎風飄揚。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南北朝建的成百上千的寺廟,正沐浴在如煙細雨中!

  4.體會詩人對江南的自然與人文景觀的贊美感慨之情。

  5.再練讀詩句,讀出節(jié)奏與情感。

  三、朗讀并背誦古詩

《江南》教學設計11

  第1課時

  教學目的

  1讀懂這首詞,使學生感受這首詞的魅力所在,培養(yǎng)學生欣賞美、鑒賞美的能力。

  2、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化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

  了解這首詞的意思

  難點

  想像畫面,用自己的話描述出來

  教學流程

  一、情境導入

  1、生齊唱歌曲《今日天氣好晴朗》。

  師:同學們,這么好的天氣蜜蜂也忙,蝴蝶也忙,我們也別閑著,這節(jié)課老師邀請了我國古代的一位大詩人帶我們去游一游江南,他就是白居易。(課件出示白居易像)

  2、生自由介紹白居易的情況。(相機出示《暮江吟》一詩。)師補充介紹:白居易晚年回到北方洛陽居住,67歲的時候他回憶江南美景寫了《憶江南》這首詞。

  二、探究課文

  (課件出示《憶江南》詞)

  (一)自主探究。

  1、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這首詞,注意讀準每個字音。

  2、指名讀詞。(2、3名)

  3、說說詞和我們學過的古詩有什么不同?

  4、翻開書,再讀這首詞,看看注釋后提出不懂的問題,可以和小組同學交流一下。

  5、生質疑。

  6、同桌互說詞的大意。

  7、指名說。

  (二)合作探究。

  1、課件出示學習要求

  從哪能看出白居易筆下的江南很美呢?

  小組合作:

  用你們喜歡的學習古詩的方法(朗讀

  法、欣賞法、圖畫法、表演法等)深入體

  會憶江南這首詞。

  2、小組匯報。

  相機示句“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引導想像江南美景。

  三、總結拓展

  1、同學們,我們的江南之行就要結束了。下課前,用一兩句話說說自己這節(jié)課的收獲。(師:大自然的美是無窮無盡的,讓我們用心去發(fā)現(xiàn)美,用優(yōu)美的語言去表達美吧)

  2、發(fā)揮想像,把“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改寫一段優(yōu)美的現(xiàn)代文。

  《憶江南》教學反思

  從來沒有嘗試過詞的教學,很想嘗嘗鮮。拿來《憶江南》,讀了幾遍,這樣的佳作,讓人沖動,于是,開始了幾天的辛勤勞作。

  《憶江南》是一首意境十分優(yōu)美的詞,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絕唱之筆。作者以如畫之筆描繪出一幅江南春景圖,在人們記憶中留下難忘的印象。

  古詩詞教學有個“詩中有畫、詩中有情、詩中有詩”的共性規(guī)律——這是我執(zhí)教這堂課的努力方向,也是引導我整堂課設計的基本理念!我的整個設計思路是:先從“憶”、“好”入手,了解詩詞創(chuàng)作背景及情感基調。再感受具體描繪江南美景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蓖ㄟ^圖片感受,音樂渲染,資料供給,體驗交流,將這兩句讀“胖”,讀出江南風光的柔美、熱情,讀出這兩個短短的句子所蘊含的對江南風光的深刻理解與感觸,讀出這兩個句子“滴水藏!彼频膶巷L光的.涵蓋力。將“憶江南景”過渡到“憶江南人”,提升詩歌情感,厚重“憶”的意義!最后,“唱歌兼唱情”,和曲一首《憶江南》,在聲韻悠揚中融化在山溫水暖的江南風景中!

  我認為,自己的設計理念正確,設計思路比較清晰完整,能基本上兼顧語文學習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在處理特殊的古詩詞教學時,自己也比較大膽,能不拘一格地去解構、組合、拓展,呈現(xiàn)一堂“完整”的古詩詞教學課,而非很摳門地“粘”著個別字、詞不放,而忽視詩詞的整體美及渾然天成的韻味。

  不足之處有很多,大處敗筆主要是“留白”不夠。一堂好的語文課,肯定有一部分時間是“安靜”的,在這段時間里,學生在靜靜汲取、思考、品味,然后有更多智慧的生成,這樣的情景與“熱鬧”的“師生互動”相得益彰,才能構成一堂真正意義上的語文課。而我的課雖也有個別精彩的生成,但放手不夠,不免顯得有點畏縮。

  希望自己能在不斷的探索與實踐中,深厚自己的文化功底,提升自己的課感,上出好的課!

《江南》教學設計12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首古詩。選自《漢樂府》,寫的是江南水鄉(xiāng)人們采蓮的情景。這首詩共七行兩句話。詩句的前兩行直接介紹了江南的水鄉(xiāng)是采蓮的好地方,后五行是寫魚兒在蓮葉下面游水嬉戲。整首詩語言生動活潑,通俗易懂,適合兒童閱讀。

  教學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能讀準生字字音,借助圖文理解新詞的意思,會寫田字格中的5個生字。借助插圖,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詩歌大意。想像勞動人民采蓮的情景,體會他們在勞動中愉悅的心情。

  教學重難點:

  整體感悟勞動人民一邊采蓮、一邊嬉戲,魚兒與人同樂的那種愉悅和諧的快樂氛圍。

  教學構想:

  這首詩語言生動活潑、通俗易懂,適合學生閱讀,再加上課文配有的插圖,形象地展現(xiàn)了江南水鄉(xiāng)的美景,能幫助學生理解古詩。那么,如何讓學生在讀課文、看插圖的過程中產生一種審美情趣?本課字詞的教學力求在美的語境中進行,讓學生在感受美的同時,識記字詞。朗讀方面,力求通過看鮮明的插圖,并用描述性的語言把學生引入一個想讀、愿讀、會讀的情境中。生活中的美是需要發(fā)現(xiàn)的,本課在設計中安排了讓學生收集反映荷葉、荷花美的圖片、詩歌、兒歌、繪畫等方面的資料,旨在提高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的能力和收集資料的能力。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生詞卡片、電腦、小黑板。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指導朗讀古詩。能初步理解課文的內容。指導書寫生字。

  學生學習過程:

  一、看圖導入,教學部分生字詞。

  1.教師略帶神秘地對學生說:“小朋友們,快閉上眼睛,老師要帶你們去一個美麗的地方,欣賞那兒迷人的風景。”(教師貼掛圖。)

  2.這兒的景色美嗎?你能把看到的美景,盡力用美的語言告訴老師和小朋友們嗎?(學生表述,教師鼓勵性地點評。)

  3.教師邊引述邊貼生字卡片。讓我們細細地欣賞一下。(教師手指著圖。)瞧,婷婷的荷花開放在茂盛鮮亮的荷葉間,(貼生字卡片:蓮葉間。)魚兒(貼生字卡片:魚兒。)在清澈的湖水中歡快地游玩,秀美的`水鄉(xiāng)女子正在劃著小船采摘蓮子。(貼生字卡片:采蓮。)這是一幅多么美的江南!

  4.揭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描寫這幅美景的詩歌。(板書:江南。)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5.教學貼在圖旁的生字詞。

  (1)學生自讀。

  (2)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3)看看圖說說,蓮葉間指的是什么地方?采蓮是什么意思?

  6.欣賞了美麗的江南水鄉(xiāng)圖,讓我們來讀讀描寫這幅美景的詩歌,看看自己能否借助拼音讀準字音。給你三分鐘時間,盡力把這首民歌多讀幾遍,把它讀通、讀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根據(jù)上面的要求,學生自讀,教師巡視指導。

  2.檢查自讀情況。(字音讀準了嗎?課文讀通了嗎?)

  第一組:戲東西南北。

  (1)自古以來,江南就有“魚米之鄉(xiāng)’’的美稱,你們瞧,(指圖。)魚兒在水中歡快地游戲。(出示卡片:聶。)這些魚兒,一會兒游到東,(出示卡片:東。) 一會兒游到西,(出示卡片:西。)一會兒游到南,(出示卡片:南。)一會兒游到北。(出示卡片:北)共3頁,當前第1頁123

  (2)指名讀生字。齊讀。

  (3)小黑板出示:譬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學生自己反復練習。指名讀。小組讀。

  第二組:可田。

  (1)(看圖。)小朋友們,讓我們再來欣賞江南美景,這婷婷的荷花有的已結出了嫩黃色的蓮蓬,有的蓮蓬已經成熟,這可是采蓮的好時機。(出示卡片:可。)這荷葉是多么的鮮亮嫩綠,古時候就用“田田’’這個詞說出了荷葉的鮮亮嫩綠。(出示卡片:田。)

  (2)誰能把描寫荷花和荷葉的那句話讀準確?(指名讀。小組讀。齊讀。)

  三、再讀課文。

  l.現(xiàn)在你能把整首民歌讀準確嗎?小朋友們打開書自己再讀一讀。

  2.指名讀。齊讀。

  四、教學生字詞。

  1.小朋友們,這節(jié)課我們還要學會寫三個生字:“江、可、葉”。

  2.自學書后第二題,看看該如何寫。

  3.分析字形,指導書寫。

  江:左窄右寬?桑簷M要稍長一些。葉:左窄右寬。

  4.學生描紅和仿影,教師巡視指導。

  作業(yè)設計:

  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江南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

  魚戲蓮葉北。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指導正確的朗讀古詩。

  學生學習過程:

  一、復習活動。

  上節(jié)課學的生字詞還會讀嗎?(開火車讀。)課文會讀嗎?(指名朗讀。)

  二、談話揭題。

  1.字、詞會讀了,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江南》。

  2.這節(jié)課的要求提高了,除了讀準確課文外,還要把課文讀美,讓聽的人眼前仿佛一下就出現(xiàn)了江南的美景。你能行嗎?

  3.為了把課文讀美,我們得看圖弄清楚文章中每句話的意思。然后邊讀邊在自己的腦中勾畫出一幅江南的美景圖。

  三、精讀課文。

  1.教學第一行。

  (1)課文第一行句子告訴我們,江南一帶是采蓮的好地方!吧彙本褪呛苫ǎ銈兡芸磮D說說“采蓮”是什么意思嗎?(采蓮子。)

  (2)指導朗讀。(能自豪地讀第一行詩句。)看圖說說蓮葉是什么樣的?把江南這一采蓮的好地方介紹給大家。(練習讀。指2讀。)指導停頓:江南/可采蓮

  2.教學第二行。

  (1)江南水鄉(xiāng)的美,還美在荷葉。看圖說說蓮葉是什么樣子的?(碧綠的,像小鐘的。層層疊疊的……)(指名回答。)

  (2)這荷葉不光多,而且還很美。

  (3)讓我們來贊一贊荷葉吧!(試著讀好第二行句子。) 指導停頓:蓮葉/何田田

  3.教學第三至第七行。

  (1)在這美麗的景色中,連魚兒也似乎特別高興。瞧,它們在蓮葉中間歡快地游著,一會兒游到東,一會兒游到西,一會兒游到南,一會兒游到北。書上為什么不用“游”而用“戲’’呢?(魚兒就像在歡快地做游戲,可高興啦!)

  (2)指導朗讀。(邊讀邊想像魚兒嬉戲的情景。)反復練習。朗讀。指導停頓: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小朋友們通過朗讀,讓老師感受到了魚兒在荷葉間歡快地嬉戲的情景。小朋友們真棒!共3頁,當前第2頁123

  (3)能把這首詩歌背下來嗎

  四、教學生字詞。

  1.這節(jié)課我們還要學會寫“魚、西”兩個字。

  2.自學書后第二題,看看這兩個字如何寫。

  3.分析字形,指導書寫。

  魚:“撇折”像魚頭,“田”像身子",“一”像魚尾。西:下面邊的部分應寫得上寬下窄。

  4.學生描紅和仿影,教師巡視指導。

  五、總結全文。學習謎語,引導收集資料。

  1.學了這首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人們采蓮,魚兒嬉戲,婷婷的荷花在比美。

  2.如果你是采蓮人,你的心情會如何?為什么?

  3.荷花的美,給穿梭于荷葉間采蓮的人們帶來了美的享受。學完課文,我有一個小小的謎語給大家猜。

  4.回去給爸爸媽媽猜一猜。(試著背出謎面。)

  5.謎語也寫出了荷花的美、荷花的可愛,其實荷葉、荷花的美,吸引了許多詩人、畫家、攝影師……課后能去收集一些反映荷花、荷葉美的圖片、詩歌、兒歌、繪畫嗎?

  作業(yè)設計:

  回家和爸爸媽媽共同收集資料。

  板書設計:

  江南

  江 南 可 葉 魚 西 北

  課后反思:

《江南》教學設計13

  教學目的:

  1.理解本文情景交融的寫法。

  2.理解曲詞中所表達的深摯、強烈的亡國之痛。

  3.體會典雅的語言。

  教學重點:

  情景交融寫法及主題。

  教學難點:

  語言典雅,情文并茂的表達技巧。

  教學時數(shù):

  1課時。

  教學方法:

  自讀背讀賞析法。

  教學步驟:

  一.教學導入:

  由背誦姜夔的《揚州慢》引入新課。然后略講明清傳奇與元雜劇的區(qū)別:

  明清傳奇是以唱南曲為主的長篇戲曲形式,它與雜劇有些區(qū)別。傳奇不稱“折”而稱“出”,出數(shù)不定;傳奇不稱“科”而稱“介”;傳奇不像雜劇那樣通常由一個角色唱到底,而是各種角色都可以唱?梢元毘、對唱、輪唱和合唱;雜劇每折限用一個宮調,一韻到底,而傳奇每出不限用一個宮調,可以換韻。

  二.介紹作者與作品: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號東塘,又號岸堂,嘗自稱云亭山人。曲阜(今屬山東)人,孔子六十四代孫,清代著名戲曲家。少年就開始搜集資料,準備寫南明興亡的戲劇。中年后,因他是孔子第六十四代孫,曾得到康熙帝的褒獎,被任命為國子監(jiān)博士,官至戶部員外郎,曾參加疏浚淮河的工作,結識了很多著名的明末遺民,感受了濃重的愛國思想,終于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經營十載的《桃花扇》,終于“三易稿而書成”,并轟動京城。明朝滅亡以后,身為戲曲家、詩人的孔尚任,第一個以戲劇的形式展現(xiàn)了明末復雜的社會矛盾和民族矛盾,評價了南明的歷史,藝術地總結了這一段歷史教訓。他的代表作《桃花扇》,共四十四出,描述了秦淮名妓李香君和復社文人侯方域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再現(xiàn)了南明覆滅的歷史概貌。這是一部“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的`歷史劇,也是明清傳奇戲的壓卷之作!短一ㄉ取返某晒,使孔尚任譽滿文壇,時人將他與《長生殿》的作者洪昇并論,稱作“南洪北孔”。戲中明顯的反清哀明的思想使康熙皇帝大為不滿。第二年孔尚任被借口罷職回家,此后從事詩文寫作。孔尚任的著作除《桃花扇》外,尚有與顧彩合作的傳奇《小忽雷》、詩文集《湖海集》《岸堂稿》《長留集》等。

  《哀江南》是傳奇《桃花扇》中的一套北曲。這套曲子,通過教曲師傅蘇昆生在南明滅亡后重游南京所見的凄涼景象,話興亡之感,抒亡國之痛,表達了強烈的故國哀思。這套曲子,先鋪寫景物,寓情于景;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這套曲子,語言準確、生動、形象,多用對偶和排比,既句式整齊又駢散結合,錯落有致,讀起來一氣貫通,急促有力,令人慷慨擊節(jié)。

  三.預習診斷:

  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B)

  A秣陵(mo)窗欞(ning)芻牧(chu)B.長楸(qiu)蒿菜(hao)瓦礫(li)

  C.餓莩(fu)窗寮(liao)弋陽(yi)D.丹墀(ci)樵夫(qiao)水榭(xie)

  2.下列有錯別字的一項是(C)

  A.我三年沒到南京,忽然高興,進城賣柴;路過孝陵,見那寶城享殿,成了芻牧之場。

  B.殘軍留廢壘,瘦馬臥空壕。村郭蕭條,城對著夕陽道。

  C.當年粉黛,何處笙蕭。罷燈船端陽不鬧,收酒旗重九無聊。

  D.那烏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鳳凰臺棲梟鳥。

  3.對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B)

  A.守陵阿監(jiān)幾時逃(皇帝的墳)B.收酒旗重九無聊(端陽節(jié))

  C.冷清清的落照(落日的光輝)D.不信這輿圖換稿(地圖)

  4.下列句中沒有詞語活用的一項是(C)

  A舞丹墀燕雀常朝B.放悲聲唱到老C.不過些磚苔砌草D.直入宮門一路蒿

  5對有關的文學常識判斷正確的一項是(C)

  A《哀江南》節(jié)選自《桃花扇》,作者是明代的著名戲劇家孔尚任。

  B.《桃花扇》劇作“三易其稿”十載乃成,時人將其與李漁的《長生殿》相提并論。

  C.《余韻》是《桃花扇》的最后一出,《哀江南》是其中的一支曲子。

  D.“新水令”、“駐馬聽”、“沉醉東風”、“折桂令”、“沽美酒”、“太平令”等都是曲牌名。

  四.內容理解:

  1.學生朗讀全篇曲詞。

  2.了解七支曲子的結構層次及大意。

 、俚谝恢邮且樱瑢懱K昆生重到南京所見的戰(zhàn)后郊外的凄涼景象。

 、诘诙又恋诹,突出地表現(xiàn)了南明興亡的歷史變遷,寄寓了無限懷念故國的哀思。

 、鄣谄咧邮俏猜,以“殘山夢最真,舊境丟難掉。不信這輿圖換稿。謅一套哀江南,放悲聲唱到老”,點明全篇主旨。

  四.完成課后練習二,理解課文情景交融的特點。(見教師用書)

  小結:這套曲子自開篇兩句以后,前六支曲子以教曲師傅蘇昆生游南京的蹤跡為線索,由遠而近,從城郊寫到孝陵,從故宮寫到秦淮,從板橋寫到舊院,描寫南明滅亡之后南京各處的凄涼景象,展現(xiàn)了南京面目全非的變化,在景物描寫中蘊含了懷

  念故國的無限哀思,不言情而情自在景中。這六支曲子集中筆墨寫景,一氣貫穿,層層蓄勢,使第七支曲子的抒情水到渠成,猛然爆發(fā),動人心魄,堪稱借景抒情的佳作。

  五.完成課后練習三,品味課文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見教師用書)

  教師示例:以尾聲一曲為例。這支曲子寫蘇昆生憑吊南京,慨嘆南京今昔景象的變化,痛悼南明的滅亡,唱出強烈的亡國哀痛。這支曲子中三個“眼看他”疊用,使音韻整齊,語氣貫通,語意加重,給人以今昔變化之大之快的生動語感!皻埳綁糇钫,舊境丟難掉”等對偶句、排比句句式整齊,節(jié)奏鮮明,語勢貫通,具有情聲并茂的強烈表達效果。

  六.指導背誦(課后練習一)

  教師指導學生先簡單分析,然后逐節(jié)背誦。

  七.完成練習四,即就課文與劉禹錫《烏衣巷》寫景抒情的異同寫一段短評。

  教師提示:《烏衣巷》是《金陵五題》的第二首,也是詩人追懷金陵歷史遺跡后抒發(fā)的今昔之感。它借描繪朱雀橋、烏衣巷的變化,暗喻那些炙手可熱的官僚和宦官集團,雖然權勢盛極一時,但也會像昔日的王導、謝安及其家族一樣衰敗淪亡。全詩意境深邃,寓意深刻。

  《哀江南》是傳奇《桃花扇》中的一套北曲。它通過教曲師傅蘇昆生的所見,表達了強烈的故國哀思。

  八.內容回放:

  選出對課文判斷正確的一項是(A)

  A.課文先鋪寫唱曲人目睹的凄涼景象,寓情于景,后直抒胸臆,放聲悲歌。

  B.曲詞先寫南京城內外的景象,再依次鋪寫村郭的蕭條,陵墓的荒涼,宮殿的殘破,秦淮長橋、舊院的冷清。

  C.本文注意精選意象,運用對偶、反問、比喻等修辭手法,使語言通俗生動,讀起來讓人覺得聲情并茂。

  D.課文通過今昔對比,抒發(fā)了深沉的興亡之感,故國之思,表達了一定的民族意識。

  九.布置作業(yè):印刷資料[同步訓練]

《江南》教學設計14

  教材分析:

  本課隸屬于湘版音樂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單元主題為《江南小曲》,重點介紹江浙地區(qū)的民間音樂。教材內容分為民歌、歌舞及器樂三個版塊,以不同領域展示江南地方音樂委婉、含蓄、流暢、細膩的音樂特點。筆者將單元劃分為兩課時,第一課時是一節(jié)以民歌演唱、欣賞為主的綜合課。第二課時則安排歌、舞、器樂欣賞的內容,器樂內容的選擇上除掉了古箏曲《茉莉芬芳》,而加入了代表江南器樂的代表“江南絲竹”。本課為單元第一課時,即以江南民歌為主,聽、唱江南小調的代表《茉莉花》,欣賞跟唱秧田歌《拔根蘆柴花》。旨在通過欣賞同一地區(qū)不同民歌而感受體驗其所滲透出的相同音樂特征,及其與地區(qū)地理、文化、方言的關系!盾岳蚧ā返慕虒W主要在對歌曲的情感處理上,而《拔根蘆柴花》的重點則在感受江蘇方言及由波音帶來的纖巧委婉的感覺,具體見教參。

  學情分析:

  學生對《茉莉花》的音調應該是耳熟能詳?shù),但對茉莉花的演唱還需要多下功夫,同時,學生對茉莉花這一典型代表下的江南音樂也知之甚少,針對這種情況,我想“廣灑漁網,重點捕撈”,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聽到更多的代表民歌同時,也能唱好茉莉花,在唱與賞的過程里體會江南民歌風格。

  教學目標:

 。薄⒏惺芙厦窀杓毮亙(yōu)美婉轉的音樂風格

 。、在聽、說、看、唱等過程中體驗方式中探究江南民歌風格

  3、能初步了解江南民歌的風格特點,能用親切、優(yōu)美的聲音演唱《茉莉花》,掌握音樂知識波音

  教學重難點:

  重點:感受江南民歌的風格特點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說出,用親切優(yōu)美的聲音演唱《茉莉花》

  難點:《茉莉花》的情感處理、波音

  課時:第一課時

  教具準備:PPT、音響資料

  教學過程

  一、《茉莉花》導入

  聽清唱版《茉莉花》 說說在哪聽過

  師總結:茉莉花是一首民歌,在全國各地都有不同的曲調,大家猜一猜,剛才我們聽的那首來自哪里?

  揭題:江南小曲

  二、感受江南民歌風格

  1、欣賞一組江蘇民歌片斷(無錫景、孟姜女、江蘇另一版本茉莉花)

  說說音樂給你的.感受 優(yōu)美/柔美/細膩/婉轉/吳儂軟語

  2、觀看幻燈片,思考:什么使江南音樂如此柔美?說說你了解的江南

  從環(huán)境、氣候、方言、風俗人情方面初步民歌的地域性特征

  師:《茉莉花》是江南民歌中一個典型的代表,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學習它

  三、演唱《茉莉花》

  1、跟琴齊唱 師觀察情況,如有不對的地方,進行糾正

  2、說說歌曲所表達的感情(贊美、喜愛)

  師提問:那應該用怎樣的聲音演唱?

  3、指導生用親切優(yōu)美的表情和聲音演唱歌曲

  師評價

  4、歌曲處理

 。1)以“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為例,你覺得,把哪個地方唱得強一點,會更加表達出對茉莉花的喜愛?

  生自由回答,演唱,全班挑出好的版本

  點做的好的學生示范

  (2)師:歌曲中出現(xiàn)了兩句同樣的話“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曲調也是一模一樣,請你想像一下,如果我們唱的也是一模一樣,好聽嗎?怎樣唱會更好一點?

  請學生先讀一讀,引導他們要換氣(順便解決前兩個休止符),以及可以加上力度的漸強

  齊唱、或獨唱加齊唱等方式鞏固

 。3)第三個休止符的處理

  這樣美麗的茉莉花,讓我來將你摘下,送給別人家,你聽

  A、師聲情并茂演唱

  你有什么感覺?哪里表現(xiàn)出的?引導出休止符

  B、一起唱一唱

  4、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四、跟唱《拔根蘆柴花》

  師:大家用優(yōu)美的聲音演唱了《茉莉花》,你們想用江蘇方言來學唱江南民歌嗎?

  1、初聽

  說出音樂情緒,師簡介秧田歌

  2、師唱第一段,生找出與普通話很不同的幾個字,師講解

  3、跟琴唱一段

  4、用對比法解決波音

  五、小結下課

  江南民歌是中國民歌中一顆璀粲的明珠,它婉轉優(yōu)美易于傳唱的旋律流傳于民間,甚至走向全國、飄到海外。所以,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同學們今后做個有心人,定會聽到更多的民歌,它會帶給你更多的驚喜!

《江南》教學設計15

  教材分析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一年級上冊《江南》是一首選自《漢樂府》的古詩,描繪的是江南水鄉(xiāng)人們采蓮的情景。前兩行寫了江南水鄉(xiāng)的美,是采蓮的好地方,后五行寫了魚兒在蓮葉間游水嬉戲的情景。整首詩語言生動活潑,通俗易懂,讀起來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讀中陶冶兒童美的情操。

  學生分析

  本課是課文第12課,學生已能獨立用拼音來讀課文。但是,作為一年級的學生,他們的生活經驗和他們的知識基礎都相對缺乏,對于古詩的韻律及古詩描述的意境不能很好的體會,對詩句的理解和感受都存在一定的困難,同時,在學習方式上,自主性差、探究能力有限,合作交流意識也不明顯。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把知識問題簡單化、生活化,把抽象詞語形象化、生動化,在學習中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學古詩的意境,把詩句讀活,把課堂變活。

  設計理念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chuàng)造和提供具體、可供想象的學習背景,使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和課文內容形成相似的和諧的震動,讓學生主動感知體驗,發(fā)展學生的多元智能。

  基于對學生的熱愛、責任和信心,本著讓學生得到最大的發(fā)展的原則,我初步擬訂了如下設計思路:利用漢語拼音幫助識字,做到讀書字正腔圓;用兒童化的語言描繪情景,多媒體課件再現(xiàn)情景,體會江南的景美物豐,;用朗讀感悟詩意,用歌聲抒發(fā)對江南的熱愛之情,調動學生的`美感情緒;教學中,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豐富想象,充分表演,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深入古詩

  境,使學生對古詩詞有升華理解和再創(chuàng)造的空間;而后鼓勵學生把自己所學知識帶回家,跟家里人分享所學知識,學以致用,激發(fā)學習熱情。

  教學目標

 。、創(chuàng)設情景,能在讀中感悟田田、戲、間及詩句意思,體會河塘的美景、采蓮的歡樂和游魚自由、歡快的場面;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豐富古詩的積累;

 。场L試采用自主、合作、互助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如下合作意識:能與他人共同討論,注意傾聽他人意見,并能做出反應。

  教學重難點

  1、感悟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的詩意,理解田田間戲,體會采蓮的歡樂和游魚的自由、歡快,以達到有感情地朗讀古詩的效果。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江南》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江南》教學設計06-09

哀江南教學設計04-22

語文《江南》教學設計09-05

望江南教學設計05-14

《江南》教學設計15篇06-09

一年級《江南》教學設計05-21

一年級江南教學設計03-31

江南教學反思12-30

《江南》教學反思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