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汪曾祺《胡同文化》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tǒng),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yōu)化。那么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汪曾祺《胡同文化》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汪曾祺《胡同文化》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走近作者:了解作者 及其散文的特點
2、了解胡同及胡同文化的特點,掌握作者的行文脈絡
3、學習作者用平實樸素的語言敘事抒情的方法
[能力目標]
初步培養(yǎng)學生對“文化”的感悟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化品味
[德育目標]
1、讀懂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來的那種懷舊與超脫的情感
2、培養(yǎng)學生一種全新思維方式,即善于透過現象看到事物隱含的文化現象,《胡同文化》...。
[教學重點]
1、整體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用簡要的語言概括胡同及胡同文化的特點。
2、理解胡同與胡同文化之間的聯系
[教學難點]
通過語言的品味,體會作者對北京胡同文化的感情
[教學方法]
朗讀法 討論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如果在繁忙的學習之余,突然有這么一個機會,可以讓大家到外面去旅游一次的話,不知你們最想去的`地方是哪里?下面哪位同學能告訴老師呢?
生答。(答案各種各樣。但學生的回答會出現兩條思路:一是答到了去北京,另一是答了一些其它地方,這時侯教師必須善于把握時機,抓住切入點,把話題引向正題——北京,進一步導入課題并出示(幻燈片1、2、3)
教師進一步明確:俗話說:“不到長城非好漢”,但是還有這樣一句話,不知大家是否聽到過,那就是“如果你去北京,有一個地方你不到的話,就等于沒去過北京,同學們知道這時哪里嗎?
生答。
明確:胡同。(幻燈片4)
那么,今天我們就跟隨作者汪曾祺一起去北京的胡同走一走,看一看。(出示幻燈——配有背景的課題《胡同文化》)
二、簡介作者,了解作者。(出示幻燈片5)
汪曾祺(1920-1997),江蘇高郵人,當代著名作家。1939年考入西南聯大中國文學系,高中三年級語文教案《《胡同文化》...》。此后,當過教師,編輯等。不平凡的生活經歷,使之對社會、對人生有深刻獨到的見解,尤其給人深刻印象的是汪先生對市井民居的熟悉,經他的描述,那一方水土中鮮明特色的生活,就像一幅幅立體感強的油畫,展現在讀者面前,使人難以忘懷。其人有“短篇圣手”之稱,代表作有小說《受戒》、《大卓記事》等。
汪曾祺的散文似“水”,他的散文是“水”孕育出來的,具有鮮明的“水性”。歸于胡同,又具有濃郁的“胡同”味。這種“胡同”味,是其散文顯示的一種綜合的北京胡同的地方特色,它既表現在取材、構思和抒情習慣上的平民性,同時雜語言上也具有北京胡同的京腔京調的韻味。
三、研習課文
(一)請全體學生朗讀課文第1-4段,思考:北京的。胡同有什么特點?出示(幻燈片6)
朗讀完畢,給學生2分鐘的時間,圈劃每一段的關鍵句,然后請同學回答,教師出示(幻燈片7)
北京城像一塊大豆腐—————————— 四方四正
胡 胡同的取名有各種來源————————— 各具特色的胡同名
同 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沒名的胡同數不清—— 數量之多
胡同是貫穿大街的網絡————————— 環(huán)境安靜
。ǘǔ鍪净脽羝8)教師進行小結并進而過渡到下文。那么,長期生活在這樣正而安靜的胡同里的居民又形成了怎樣的一種生活習慣和精神狀態(tài)呢?他們是怎樣表現的呢?為什么會這樣?請同學們速讀課文6-12段,找出關鍵詞句,并進行概括。
。ńo學生4分鐘的時間速讀并概括,然后回答,出示幻燈片9)
封閉——————————舍不得挪窩 破家值萬貫
文 喜歡獨門獨院——————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有窩頭,就知足了
大腌蘿卜,就不錯
易于滿足,要求不高—— 小醬蘿卜,那還有什么說的
化 臭豆腐滴幾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
蝦米皮熬白菜,嘿
愛瞧熱鬧,不愛管閑事——置身事外,冷眼旁觀
精義——————————忍(安分守己,逆來順受)
(三)生活在胡同里的居民長期以來形成的這種生活習慣,精神狀態(tài),作者稱之為“胡同文化”。那么,胡同與胡同文化之間的聯系點是什么呢?(出示幻燈片10)
生答(略)
教師明確:胡同的總特點是“方正”,這種方正影響了北京市民的生活,也影響了北京市民的思想,并形成了封閉的胡同文化。北京胡同的建筑特點,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其文化特點。由于胡同的安靜閉塞,使胡同里的人們很少與外界接觸,不了解外界的信息,不能接受一些新的思想,形成了他們封閉守舊,安于現狀,“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過安逸日”的小農意識;而胡同的方正特點又影響到他們的生活方式進而影響到其思想意識,封建正統(tǒng)思想較為嚴重,不思反抗,安分守己,逆來順受,甘做順民。
(四)聽錄音13——15段,思考并討論:胡同與胡同文化的前景如何?(先學生分小組討論,然后推薦代表發(fā)言)
教師明確:隨著舊城的改造,胡
汪曾祺《胡同文化》教學設計2
一、教材分析
《胡同文化》是高中語文第一冊第四單元的第二篇文章,屬于講讀課文。本單元由四篇風格形式都不相同的序言組成,是研究作家作品的重要資料。《胡同文化》是我國現代散文家汪曾祺為攝影藝術集《胡同之沒》寫的一篇序言,也是一篇文藝小品文。作者詮釋了北京居民建筑和市民文化之間的關系。語言詼諧幽默,京味十足,極具張力。學生應該具有濃厚的閱讀興趣。是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和寫作訓練的很好的材料。這篇課文處于前后教材的銜接位置,在教材內容安排方面,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與重點、難點
依據新課程標準理念,確立三維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領會“胡同文化”的“封閉”和“忍”的特征及其典型意義。
能力目標:
。1)通過歸納“胡同文化”的特點,培養(yǎng)分析概括能力。
(2)通過分析“居住方式與城市文化形態(tài)的內在聯系”,培養(yǎng)思維的深刻性。
。3)通過課文發(fā)掘有關本地文化的研究性學習的課題,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和寫作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品讀體驗,體味作者對“胡同文化”的'情感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的辨證思維能力。
(二)重點與難點
重點:如何理解胡同文化的內涵。
難點:作者對胡同文化所持的情感態(tài)度。
三、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為了解決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使學生能達到設定的教學目標,因而在教學過程中堅持“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述為輔”的原則。對本課的教學采用點撥法、歸納法、發(fā)現法、討論法和品讀法等五種教法。
用點撥法和歸納法分析文章要點,達成“認知目標”;
用發(fā)現法和討論法等發(fā)掘研究課題、交流學習成果,促進共同提高,達成“能力目標”;
用品讀法體驗作者對胡同文化的情感態(tài)度,達成“情感目標”。
教學手段
根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同時也為了使教學過程更具科學性、藝術性和趣味性,本節(jié)課用多媒體課件作為教學的輔助手段。用Powerpoint制作的教學課件含建筑畫片、背景音樂、課文層次結構動態(tài)演示、知識遷移引導等,在教學過程中貫穿全程,呈現出多姿多彩的教學情境,引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另外課件演示板書,能節(jié)省時間,加大容量,提高效率,體現教改的新理念。
四、學法輔導
根據新課標“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以及高一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水平,特安排了以下兩個步驟的學法輔導:
一,自主探究法,指導學生充分借助相關資料進行研讀,理清課文思路,質疑生難。實質是教會學生掌握“自學程序”:理脈→析疑→歸納→提升,從中也培養(yǎng)學生整體把握的的能力,掌握套路,學會閱讀文章的基本方法,形成技能,養(yǎng)成習慣。
二,合作探究法,分小組討論,課堂交流,在教師的點撥下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內涵,探討傳統(tǒng)文化走向沒落的問題,發(fā)掘研究課題,養(yǎng)練思維和寫作的能力。實質是引導學生去創(chuàng)新學習。
五、教學程序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突出重點、解決難點,根據美國心理學家達菲“閱讀教學策略”的理論,在本節(jié)課上設計了以下五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程序:
創(chuàng)設情境立足課文重點內容誦讀品味延伸遷移
引發(fā)興趣點撥導思討論演板領會情感分組討論
。ㄒ唬﹦(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興趣。
首先是用多媒體循環(huán)播放一組有關胡同的各種圖片,配以歌曲《故鄉(xiāng)是北京》做背景音樂,讓學生看看古老的胡同,感受濃濃的北京風味。通過本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ǘ┝⒆阏n文,點撥導思;
設計三道題目引導學生思考:(1)理清思路(2)北京的胡同有何特點?(3)胡同文化的內涵是什么?本環(huán)節(jié)運用引導——歸納法來進行。提示學生用找關鍵語句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我提問后,用課件展示答案綱要。本環(huán)節(jié)繼續(xù)訓練學生根據要求篩選歸納信息的能力,并為下一環(huán)節(jié)深入探究文章的思想內容做好鋪墊。
(三)重點內容,討論演板;
分兩個步驟完成。1發(fā)現疑難→2分組討論
1、發(fā)現疑難。(發(fā)現式學習)
每組學生根據課文的要點寫一個疑難問題上交。教師先梳理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補充總結為以下兩個:(1)探究胡同建筑特點、地域特點與文化的關系。(2)作者對胡同文化的態(tài)度。這一步驟意在突出重點,提出難點,并養(yǎng)成學生質疑的習慣。
2、分組討論(引導法、討論法)
學生分小組就以上的兩個問題展開深入探究,討論完成,然后課堂交流。此部分的學習,教師應參與到各小組討論當中啟發(fā)、協助或質疑,并及時肯定學生的發(fā)現及思維的成果。如第一題,教師要引導學生從胡同的建筑特點和北京長期處在政治統(tǒng)治中心的角度來思考,這里解決了教學重點;第二題教師指導學生結合作者的生活經歷、思想文化修養(yǎng)來談,使學生從作品表面深入到作者的內心,也就理解了作者的感情,從而突破了教學難點。在這個過程中,充分體現了學生的分工和合作,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學習的時間和空間。
(四)誦讀品味,領會情感;
先看配套的畫面聽課文最后三段的配樂朗讀,再讓學生通過多種方式的朗讀(小組讀——自由讀——比賽讀)進一步感受作者對老北京、對傳統(tǒng)文化的深厚感情。
。ㄎ澹┭由爝w移,分組討論。
1、拓展延伸
在第三個環(huán)節(jié)基礎上拓展延伸,聯系實際,激發(fā)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思考:如何看待傳統(tǒng)文化?我們本地有沒有正在趨向衰落的建筑文化存在?如果有,應該如何對待?請舉例說明。
此題意在訓練學生辨證思維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相信學生很快會說出“騎樓城”,然后分小組討論,并把自己的見解寫下來,派代表發(fā)言。之后教師應對這個問題作出自己的認識:傳統(tǒng)文化的衰落從另一角度看恰恰是時代進步的表現,也不能一概否定,應繼承發(fā)揚并有意識的保護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華部分,實現傳統(tǒng)與現代的巧妙融合。使它成為當地建筑文化的一個品牌,交流之后,讓學生作為研究性學習的課題在課余時間深入研究。
2、遷移訓練
課外寫一篇關于梧州“騎樓城”文化的論文。要求寫出對環(huán)境的思考。
學生分小組在課外對騎樓城作調查,獲取資料,整合資料,最后寫成小論文。這里指導進行研究性學習,借以教會學生尋找探究的門路和方法,體驗探究的過程,培養(yǎng)探究的能力,獲得探究的樂趣。
以上五個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循序漸進,突出學生主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板書設計]
胡同文化(汪曾祺)
胡同———正、俗、多、靜
安土重遷(居住心態(tài))
文化易于滿足(生活態(tài)度)
不管閑事(政治態(tài)度)忍
安分守己(處世哲學)
情感———懷舊、傷感
過往不多(人際關系)封閉
汪曾祺《胡同文化》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理解胡同文化的內涵,體會胡同文化與北京胡同的關系,并能對胡同文化談出自己的看法,《胡同文化》教學設計4。
2、學會抓住關鍵語句概括要點,提取精要。
教學重點:
概括、理解胡同文化的內涵。
教學難點:
體會胡同文化與北京胡同的關系。
教學設想:
1、1課時完成。
2、突出學生的讀書、思考與討論,教師適當點撥。
3、重點在課文后半部分,并向課外延伸。
課前準備:
印發(fā)《北京的胡同》、馮驥才《文化眼光》。
學生預習:1、熟悉課文。2、閱讀印發(fā)的材料。
教學程序:
一、導入:
我們班同學的研究課題中有一個是《青城山道教文化研究》,(課前印發(fā)的材料中馮驥才的《文化眼光》一文談到)其實“只要用文化眼光來看,文化便無處不在”,衣食住行無不具有文化內涵。我們單來看--住的文化!
居住方式會影響人們的生活方式,久而久之影響到人們的思想、性格、行為,我們稱之為一種文化。
我們來一起學習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的一篇散文《胡同文化》,看看北京胡同對老北京市民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二、 括北京胡同的'特點:
先來看幾幅北京胡同的照片。
。ㄕ故緢D片)
北京的胡同有哪些特點呢?
請同學們打開書瀏覽課文1--5段,勾畫出關鍵詞語。
交流。(兩生發(fā)言)
。ㄖ攸c詞語:方正、取名趣俗、多、安靜、和四合院一體)
三、理解胡同文化的內涵:
。ㄒ唬、胡同到底對北京市民產生了哪些影響呢?也就是胡同文化的內涵是什么呢?還是再來看看汪老先生怎么寫的吧!
自由朗讀6--12段,勾畫重點語句,高中三年級語文教案《《胡同文化》教學設計4》。
學生讀自己勾畫的語句。(兩生讀,其他補充)
提示:我們找的語句大多在文段什么位置?(段首)
因此我們把握文章內容的時候要抓住關鍵語句,又特別要注意段首句。
(投影:封閉、安土重遷、過往不多、易于滿足、不愛管閑事
忍--安分守己、逆來順受)
。ǘ、給你印象最深是什么?談談你的理解和看法。
朗讀品味兩處語句。(根據具體情況,融在其中或單獨提出來品味。)
1、8段:“有窩頭,就知足了。大腌蘿卜,就不錯。小醬蘿卜,那還有什么說的。臭豆腐滴幾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蝦米皮熬白菜,嘿!”--充分表現了極其滿足的心態(tài)。
指名讀。(要讀出韻味,讀出北京人的滿足感和得意勁來。)
齊讀。
這個地方如果改成:“……較好,……好,……更好,……很好,……最好!比绾危孔x一讀,體會一下。
2、12段:“‘窮忍著,富耐著,睡不著瞇著!’“睡不著瞇著”這話實在太精彩了!睡不著,別煩躁,別起急,瞇著。北京人,真有你的!”--活畫出其神態(tài),對“忍”最好的注解。
指名讀,齊讀。
--“真有你的”贊賞還是否定?(我的意見是有調侃,更有無奈。)
四、對胡同文化的態(tài)度、認識
(一)、胡同在經濟大潮沖擊下呈現怎樣的景象?隨著北京現代化推進,胡同逐漸衰敗、沒落,為高樓大廈所代替。請看幾幅圖片。
胡同文化將何去何從呢?
對胡同文化,作者的感情和態(tài)度如何呢?
齊讀后3段,找相關詞句,體會作者復雜的感情。
“毫無生氣”、“懷舊”、“傷感”、“無可奈何”、“總有一天會消失”、“悵望低徊”、“再見吧”……
。ǘ、課堂小結:課文思路胡同特點——胡同文化內涵——感情、態(tài)度
閱讀方法抓住關鍵詞句概括內容
。ㄈ、對胡同文化,你怎么看?
學生交流,發(fā)表各自意見,教師適當引導。
請課外練筆的時候,寫篇文章,闡明你的看法。
要求:有標題,觀點明確,論據充分。
【汪曾祺《胡同文化》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胡同文化》教學設計04-13
胡同文化教案設計10-06
《胡同文化》教學反思范文10-08
《胡同文化》教案01-24
胡同文化的教案03-22
胡同文化教案07-12
胡同文化優(yōu)秀教案05-05
胡同文化教案范文04-15
關于胡同文化教案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