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在线免费视频,亚洲精品免费一级视频,日韩亚洲欧美大陆,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style id="t465f"></style>
<legend id="t465f"><u id="t465f"><thead id="t465f"></thead></u></legend>

<acronym id="t465f"></acronym>

<sub id="t465f"><ol id="t465f"><nobr id="t465f"></nobr></ol></sub>
<sub id="t465f"></sub>

小兒垂釣教學設計優(yōu)秀

時間:2024-08-09 17:39:46 教學資源 投訴 投稿
  • 相關推薦

小兒垂釣教學設計優(yōu)秀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對學業(yè)業(yè)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兒垂釣教學設計優(yōu)秀,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兒垂釣教學設計優(yōu)秀

小兒垂釣教學設計優(yōu)秀1

  設計理念:

  古詩語言凝練,意境悠遠,是我國古典文學的精華。怎樣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激起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進入古詩那優(yōu)美的意境呢?我確定了這樣的教學思路:“淡化詩意,品析詩句,反復誦讀,領悟詩情!敝w現(xiàn)三個方面;

  一、淡化詩意,品析誦讀,領悟詩情

  教學中,詩意的理解只要學生借助注釋、工具書理解即可,教師不應當把教參或自己的理解強加于學生,應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但是詩人寥寥數(shù)語要表達的情懷卻在字里行間,要讓他們通過體會這些詞語,并且有感情地誦讀才會和作者產生共鳴。達到詩與情、情與境的交融,才能使學生領略古詩詞獨特的魅力。

  二、渲染意境,入情入境

  詩中有畫,畫中有情。詩歌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結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美。要讓學生體會這妙不可言的意境是個難點。教師深情并茂的范讀、生動的課件、誦讀時的古樂,都是為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興趣、進入古詩意境所作的努力。

  三、拓展學習,培養(yǎng)詩趣

  古詩教學,最主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詩學素養(yǎng),通過古詩拓展,為他們的課外閱讀打開新的`視窗。讓學生了解我們今天所學的詩僅是古詩滄海中的一粟,作為炎黃子孫應當更廣泛地從民族文化中汲取養(yǎng)料,從而開闊視野,體會我們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學目標:

  1、認識“蓬、側、苔、借”4個生字。

  2、朗讀古詩,熟讀成誦。

  3、通過看圖讀詩,了解古詩大意,感受小孩的聰明與機靈。

  教學重點:

  正確認讀生字,并能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是教學的重點。

  教學難點:

  通過看圖讀詩,了解古詩大意,感受小孩的聰明與機靈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準備:

  生字卡、掛圖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1、今天哪,老師想帶你們一起去漁光村看一看。

  2、教師配樂動情地描述:這兒有一條消澈的小河,小河的周圍草木茂盛,石頭上長滿了青苔。河里的小魚可多了。它們快活地游來游去。幾條小魚高興地蹦出了水面,正熱情地歡迎咱們呢!

  二、小組臺作、自主識字

  1、瞧,它們還帶來了漢字朋友呢!

 。ǔ鍪旧帧芭睢、苔、惜”。)

  2、你們認識嗎?自己借助拼音朋友讀一讀,看誰讀得準。學生自由讀生字,教師巡視。

  3、讀完了,拿出字卡在小組里用你們喜歡的方式認認吧。小組合作學習生字。

  4、交流反饋:

  (1)出示帶拼音的生字卡片,運用小老師教讀、搶讀、合作讀、小組間賽讀等方法引導學生讀好,并隨機正音。重點指導讀好“蓬、側”兩個生字。

 。2)離開了拼音朋友的幫助,你還能讀準這些字嗎?開火車認讀生字。

 。3)游戲:送小魚回家。

  如果能讀準小魚身上寫的生字,你就能幫它重新回到家。誰來幫幫它?指名讀、小組讀、全班齊讀。

  評:你們讀得真準!瞧,蹦跳的魚兒又回到了水里。

  三、初讀古詩,讀通讀順

  1、漁光村這兒不僅魚兒多、風景美,還有不少聰明的孩子呢!看看這個孩子,他在干什么呀?(邊描述邊點擊古詩第一句情境圖)學生齊答。

  2、對,他在釣魚。想知道他是怎樣學釣魚的嗎?那我們一起讀讀唐朝詩人胡令能的一首小詩——〈小兒垂釣〉吧。(板書:小兒垂釣)指名讀詩題,齊讀詩題。

  3、教師配樂范讀。

  4、你們都被這首小詩吸引了。它呀就寫在書上,翻開書自己讀讀,比一比誰能把字讀準,把詩讀流利!生自由讀詩。

  5、你們都讀得這么帶勁呀!把這首詩也讀給小組的同學聽聽。讀得好,大家夸夸他:讀得不夠好。大家?guī)蛶退。學生在小組內互相讀詩。

  6、反饋:

 。1)指名讀詩并請其他同學評讀,糾正讀音。

 。2)邀請自己的小伙伴讀詩。

 。3)齊讀古詩。

  四、憑借情境,品讀古詩

  1、同學們讀得真好!那我?guī)銈冊偃タ纯茨莻專心學釣魚的孩子吧。你們看。ǔ鍪镜1句詩的情境圖)

  2、(教師用教鞭指著圖上小孩的蓬頭)仔細看小孩是什么樣子的?指名說。

  問:你還看到了什么?指名說。

  3、教師描述詩句意思:是呀,你們看小孩頭發(fā)亂糟糟的,他側著身子坐在長滿青苔的石頭上,茂密的青草正好遮住了他的身體。(教師邊描述邊用教鞭指圖上相應的地方)

  4、詩人看到這樣的情景不禁吟誦:“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保ǔ鍪驹姷牡1句)教師范讀詩的第1句。

  5、這個小孩多認真,一動不動學起了釣魚,誰來讀給我們聽一聽?指名讀。

  師評讀:這兒草木茂盛,真是個釣魚的好地方。誰還想讀?指名讀。

  師評讀:對呀。他在那兒專心學釣魚呢。讀得好!

  6、你們都想讀呀?可要把小孩學釣魚的認真勁讀出來。自由練讀。

  7、多種形式讀詩的第1句。

  (1)指名看圖表演讀。

 。2)男女生賽讀。

 。3)齊讀。

  8、師生互動表演。

  (1)創(chuàng)設情境。師(配樂動情地描述):小孩在河邊一動不動坐了很久,哎!

  還沒釣到一條角。他透過清澈的河水看到一條小魚慢慢游過來了,眼看就要上鉤了,這時遠處有個人路過這里,發(fā)現(xiàn)了這個釣魚的男孩,于是向他問路。如果你就是這個釣魚的孩子,會怎么辦呢?這樣吧,咱們來演一演,現(xiàn)在你們都是這個專心學釣魚的孩子,把你們的釣竿都拿好了。我就是那個問路的人。

  (2)進人情境。

  學生做出詩的第1句描繪的小孩釣魚的樣子。

 。3)模擬表演。

 。ń處熓址旁谧爝叄舐暫。)哎——小孩,請問漁光村怎么走?

  學生自由做動作。(教師打量一番)問:大家怎么都不出聲呀?指名說。

  9、你們真是一群聰明的孩子,既使陶醉在釣魚的樂趣之中還不忘幫助別人。是不是你們想的這樣呢?我們來讀讀詩吧。(出示詩的第2句)指名讀。

  10、指導朗讀。

  你剛才不是不理我嗎?生怕嚇跑了快上鉤的魚兒。(做出不出聲的手勢,并環(huán)視四周。)我們再來聽他讀讀。我讀前—行。你讀后一行。準備好了!師生接讀。

  評:有進步,我們?yōu)樗墓恼疲?/p>

  11、大家?guī)е约旱母惺芏紒碓囍x一讀吧!自由練讀。

  12、反饋。指名讀,全班有感情地朗讀。

  五、反復吟誦,誦出味道

  1、同學們,讓我們看著圖,再把這首有趣的小詩自己讀—讀。

  2、把這首有趣的小詩讀給同座聽聽吧!

  3、全班展示:指名配樂讀、同座合作讀、全班配樂齊讀。

  六、激情總結,拓展升華

  1、今天我們一起讀了一首這么有趣的詩,還認識了一個聰明的孩子。其實古代有不少詩人把小朋友生活中的趣事寫入詩里,你知道這樣的詩嗎?

  指名說。(如:《所見》、《村居》、《村晚》……)

  2、布置作業(yè):

  你想做哪道題呢?請選擇自己喜歡的一項完成。

  (1)訓:把這首古詩吟誦給爸爸媽媽聽。

  (2)編:把詩歌編成小故事,講給好朋友聽。

 。3)演:根據詩句內容同學合作表演。

  板書設計:

  小兒垂釣

 。ㄌ疲┖钅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臺草映身。(天真可愛)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認真專心)

小兒垂釣教學設計優(yōu)秀2

  教學目標:

  1.學習本首古詩中的5個生字;

  2.背誦古詩,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想象詩句描寫的景象;

  教學重點:朗讀古詩,理解詩句意思。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要走進我們課堂的是古時候的一個小朋友,當時詩人把小孩兒叫作“小兒”、還叫作“稚子”(板書:小兒垂釣)。你能通過這個詞想像出來這個小孩兒在做什么嗎?(釣魚)

  齊讀課題:

  誰能說說這首詩題目的意思?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詩人胡令能,他筆下的這個小孩兒既天真又可愛,相信你們也一定會喜歡他。下邊我們就趕快去認識他吧。請同學們打開書,自己先讀一讀這首詩,要求要讀正確,讀流利。

  二、學習古詩

  1.學生自讀古詩。

  2.指名學生讀。先找?guī)讉,再找一行,學生評議。

  3.同桌互讀:讀給你的同桌聽,如果你的同桌有讀得不正確的地方,給他指導指導。

  4.同學們,你們都會讀這首詩了嗎?你們學得真快。要想從這首詩中發(fā)現(xiàn)更多的東西,還得仔細地讀,反復地讀。下邊我們就以組為單位合作學習,看看哪你們能從詩中讀懂什么,我們來比一比,看看哪一組同學理解得好,發(fā)現(xiàn)得多,遇到不理解的詞,你可以看看詩下面的注釋,可以聯(lián)系上下文,也可以跟你們組的同學商量商量。小組長要做好總結,準備匯報你們組的學習結果,還要把你們組解決不了的問題記下來。

  5.小組合作學習。

  6.交流學習結果。

  7.質疑,解決不懂的問題。

  8.自讀古詩,說說這個小孩兒給你怎么樣的'印象。并說說詩中的哪些詞句給你這樣的印象。

  9.指導朗讀,背誦

  帶著對小孩子的喜愛朗讀這首古詩。 自讀,指名讀,評議,范讀,再指名讀。背誦。

  三、學習本課生字。

  四、擴展閱讀:其它描寫古代兒童生活的詩。

小兒垂釣教學設計優(yōu)秀3

  教學目標:

  1、理解詩句,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2、引導學生根據詩句想象小男孩釣魚是的專心致志的可愛形象。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課文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指導學生理解詩意,領會感情,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具準備:微機課件,釣魚桿。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提示課題

  老師這里有一幅圖,(微機出示)你能看出是誰在干什么嗎?

 。ㄒ粋小孩在河邊釣魚,一個老伯伯在跟他招手,小孩在擺手)

  有一位大詩人看到這一情景,頗有感觸,寫下了一首詩,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古詩《小兒垂釣》。

  二、釋題

  1、“小兒”意思?“垂釣”什么意思?題目是什么意思?

  2、這首詩是唐代詩人胡令能。

  三、讀古詩,學習生字

  1、學生自由練習讀,要求讀準字音。

  2、指名讀古詩,學習生詞,理解生詞

  稚子:小孩子。側坐(表演理解詞意)

  3、齊讀古詩。

  四、理解第一、二句

  1、指名讀第一、二句

 。1)是什么樣的小孩在釣魚?(看圖理解蓬頭的意思)這個頭發(fā)很亂的'小孩在干什么?(看圖理解學垂綸的意思)

 。2)小孩兒學釣魚是怎么坐的?什么是“側坐”?坐在哪?投影出示插圖幫助理解“莓苔”和“草映身”。

  2、指導朗讀

  小孩年齡這么小,卻獨自坐在草叢中模仿大人的樣子學釣魚,你覺得小孩怎么樣?(板書:天真可愛)。這樣的小孩你們喜歡嗎?要讀出對小孩的喜愛之情。教師范讀,學生試讀。

  五、理解第三、四句

  1、指名讀三、四句

  (1)小孩正急切地盼魚兒上鉤,出現(xiàn)了什么情景呢?從哪看出路人在問路?“借問”什么意思?想象路人來問路的情景,并思考:路人可能問些什么?小孩是怎么做的?想象小孩是怎么招手的?思考:小孩招手是什么意思?“遙”是什么意思?

 。2)小孩為什么招手?從哪看出怕把魚嚇跑?怕什么聲音嚇跑魚呢?除怕路人腳步聲、問話聲還怕什么聲音呢?讀后半句,思考“應”什么意思?“不應人”呢?

 。3)小孩既怕路人腳步聲、問話聲嚇跑魚,又怕自己回答聲嚇跑魚,他一門心思撲在釣魚上,你覺得他釣魚釣得怎么樣?(板書:專心認真)

 。4)學生扮路人、小孩表演,體會小孩緊張心理和天真可愛的形象。

 。5)指名看圖說后兩句意思。

  2、指導學生朗讀,讀出小孩緊張的心理和活潑可愛的特點。

  六、體會待的意境

  學生觀察圖,邊看課文朗讀邊體會,想像詩的意境。

  指名到前面講全詩的內容,要展開想像

  指導朗讀,讀出詩的意境美。

  七、指導背誦全詩

  八、總結

  這首詩前兩句寫了小孩的樣子和釣魚的姿勢,后兩句描述了小孩專心致志學釣魚的神態(tài),把一個天真可愛的小孩描繪得活靈活現(xiàn),用詞準確,意境美而不俗,使人讀后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觀其色。

小兒垂釣教學設計優(yōu)秀4

  一、教材分析:

  《古詩兩首》中的兩首古詩均傳神地刻畫出天真可愛的鄉(xiāng)村兒童形象,給了我們無限的遐思、純真的童心和樸素的美感!冻厣稀访枥L小娃偷采了白蓮的情景,細膩傳神,頗有趣味!缎捍贯灐访枥L了一個鄉(xiāng)村兒童在河邊學釣魚的情景,流露出濃郁的生活氣息。

  二、教學要求:

  小池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 、學會詩中出現(xiàn)的兩個生字“浮、萍”。

  3 、理解詩句的內容,想象詩中描寫的情境,感受鄉(xiāng)村孩子質樸、純真的童心之美。

  小兒垂釣

  1、逐字逐句理解《小兒垂釣》的意思,體會釣魚的孩子的天真、可愛。

  2、學習生字“釣、蓬、遙、稚”,理解“蓬頭、稚子、垂綸、側坐、莓苔、映、路人、借問、遙、招手、魚驚、應”的意思。

  3、背誦課文

  三、教學重難點:

  1 、讀中理解詩句的含義,讀中感悟詩文的意境,體會童真童趣。

  2 、有感情的朗讀、背誦《池上》《小兒垂釣》,豐富古詩積累。

  教學難點:

  1 、在理解的基礎上,結合詩句展開想象,體會童年的純真與快樂,與古詩意境產生共鳴。

  2 、品味古詩語言,抓住“偷采”、 “不解”、 “藏蹤跡”等詞語感受詩人煉字之妙。

  四、教學時間:

  兩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池上》

  教學過程:

  一、調動積累,導入新課。

  1 、師:現(xiàn)在已是初夏時節(jié),星期天我路過南湖邊的一個小池塘時,看到有幾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臉,我想到了詩人楊萬里《小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說到池塘、荷花,你們還想到哪些詩句呢?

  2 、學生交流自己積累的關于池塘或荷花的詩句。

  3 、師:今天我們要學的一首古詩也是講的.夏日池塘上發(fā)生的事,它的題目就叫《池上》。(板書詩題:池上)相機顧名思義理解詩題:荷花池塘里。

  4 、學生齊讀題目。

  5 、簡介作者白居易。

 。1)學生說自己知道的關于白居易的生平、詩作、詩風。

 。2)教師小結: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從小生活清貧,生逢戰(zhàn)亂,對社會混亂和人民疾苦有較深的了解,他寫了很多詩,揭露統(tǒng)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諷喻詩”。他熱愛大自然,寫了不少描寫山水景物的小詩。他的詩質樸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讀。白居易一生寫詩3600多首,是唐朝寫詩最多的詩人。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 、學生自由讀《池上》。要求:讀準字音,把詩句讀通順。

  2 、檢查初讀情況。

  (1)指名讀古詩,集體正音。

 、僮x準后鼻音:撐、艇、萍;

 、趯W習新詞:浮萍,理解詞義,練習書寫。

 。2)齊讀詩歌。

 。2)學生簡單說說池塘上發(fā)上了一件什么事兒。

 。ㄒ粋小孩偷采白蓮。)

  3 、學生再次自由讀古詩。

  要求:邊讀邊想詩句的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4 、小組合作學習,弄懂詩意。

  (1)學生結合前后句和插圖,借助工具書,自己理解詩句含義。

  (2)小組逐句內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啟發(fā)、補充。

  5、集體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說自己對詩句的理解)

  三、吟詩煉字,體會意境。

  (一)前兩行——小娃偷采蓮。

  1 、學生自由輕聲誦讀古詩,邊讀邊想象畫面。

  3 、學生交流“看”到的畫面。

 。1)怎樣的荷塘,怎樣的白蓮?

  (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想象到的“蓮葉何田田”的美好畫面,喚起學生對荷花池和嬌嫩蓮蓬的向往之情。)

 。2)小孩如何偷采白蓮的?

 、賹W生暢談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蓮圖。因太想吃那嫩滑、甜美的蓮蓬,而不經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撐船去采池中蓮蓬。

  ②看圖,指導學生讀出小娃天真、調皮的感覺樣子。(讓學生為“小娃偷采白蓮圖”起個題目)

 、劾首x前兩句,思考:你最欣賞其中哪個字?

 。ā巴怠,結合自己小時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惡作劇和頑皮之事,和詩中的小娃產生共鳴,體會孩子的無邪、可愛、純真與童年的快樂、無憂、自由。)

 、芘錁吩俅斡许嵨兜卣b讀前兩行詩句。

 。ǘ┖髢尚小懊劳募

  1 、提問:小娃“偷采白蓮”不會被發(fā)現(xiàn)嗎?

  2 、學生默讀后兩行詩,談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劃開的一道浮萍已經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3 、抓住“不解”體會小娃純真、質樸,練習讀出情趣。

  四、回歸整體,拓展延伸。

  1 、學生帶著理解,學生再次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 、《池上》賞詩會——各小組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表演式誦讀古詩。

  3 、熟讀成誦。

  五、布置作業(yè),鞏固練習。

  1 、背誦課文。

  2 、默寫《池上》。

  3 、依據《池上》這首詩歌的內容,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為這首詩配一幅畫。

  第二課時

  《小兒垂釣》

  教學過程:

 。ㄒ唬┙沂驹婎}

  1、導入詩題

  2、理解詩題

 。ǘ├斫庠娋

  1、朗讀全詩

  2、回顧方法:我們怎樣理解詩句(讀詩→釋詞→調序→解句)

 。ㄈ┛偨Y練習

  1、指導朗讀、背誦。

  2、根據這首詩,想象出一幅畫。

  3、教師總結。

 。ㄋ模╈柟叹毩

  1、形近字組詞

  釣()稚()遙()

  鉤()準()搖()

  2、多音字組詞

  3、讀下面詩句,先解釋劃線的詞語,再解釋詩句意義。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4、背誦《小兒垂釣》

  《小兒垂釣》案例:

  師:小孩正在專心致志地釣魚,行人匆匆走來向他大聲提問,他心里會怎么想

  生:這么大的聲響會把魚兒嚇跑的。

  生:千萬別再叫喊了,不然我就捉不到魚了。

  生:我應該做個手勢讓行人不要再叫喊了。

  師:如果你是那個小孩,你會對行人做什么手勢

 。ㄕ垖W生邊演示,邊說說手勢的含義)

  生:(做擺手的動作)讓行人不要叫喊了,免得驚嚇了魚兒。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動作)讓行人走開,不要打擾我釣魚。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動作)讓行人走近說話,這樣就不會影響我釣魚了。

  生:我小孩子愿意回答行人的問題,只不過不想驚嚇魚兒,所以讓行人走近說話。

  生:我想那個小孩應該先擺手讓行人不要大聲叫喊,再招手讓他過來輕聲說話。這樣既幫助了別人,又不會把魚兒嚇跑。

  師:大家說得非常對。這位鄉(xiāng)村小男孩十分機靈,他陶醉在垂釣樂趣之中的時候,還不忘幫助別人,真是十分可愛。老師想,同學們也愿意像這位小男孩一樣處處樂于助人吧。

  [評析]

  孩子的靈魂嫩如面粉團,不當心碰它一下,你的指紋就印在他的靈魂深處。隨著他的年齡增長,那指紋就發(fā)展成腦組織紋路,發(fā)展成一種人生方式。因此教師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應從細微之處塑造兒童健康向上的美好心靈。這位教師正是從一個不引人注目的小動作出發(fā),讓學生進行發(fā)散思維,同時結合行為規(guī)范的準則,引導學生養(yǎng)成禮貌待人、樂于助人的好習慣、好品質。

  六、板書設計:

  20古詩兩首

  偷采、白蓮回、景美引人

  池上

  不解、浮萍開、童真童趣

  遙招手

  小兒垂釣、怕魚驚

  不應人

  七、教學后記:

  童年—— 《池上》與《小兒垂釣》教學思考

  讀這兩首詩,我想到了自己的童年,在我讀小學的時候,偷采蓮蓬,小河垂釣那是發(fā)生過的。我在寫自己童年故事時,這些事早已經入文了。我沒有白居易、胡令能的才氣,將這些小事入詩,這足以證明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存在問題。

  現(xiàn)在的孩子,能做這些事的越來越少了,即使垂釣也不會有“側坐莓苔草映身”的感覺,有“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情境,這首《小兒垂釣》美就美在最后兩句,但孩子哪能體會到這種美呀,這不得不讓我對現(xiàn)在孩童缺失的世界感到憐惜。當然,不可能學什么,孩子就有什么體驗。其實這首詩還是可以排成童話劇讓學生表演的,在排練過程中,他們也能體會到“遙招手,怕魚驚”的童趣。

  享受孩子的童年,那是因為孩子有著非常有意思的創(chuàng)造。《池上》 “偷”字用的多好呀!其實那就是真實的,孩提時代,這種“偷”是會經常發(fā)生的,雖然大人們不允許孩子這么做,怕影響孩子的未來,這種偷被父母知道后一般要換回一頓打,詩中有著“偷”,詩外有著“打”,一偷一打,其實就構成了美好的童年回憶。所以,在課堂上我們要把這種真實傳遞給孩子。但不要讓孩子模仿“偷“,因為模仿就不美了,那就是自己的大腦有問題了。

  童年的事還是很多的,現(xiàn)在孩子也有著過去孩子所沒有的世界,所以學習這課,背誦這兩首詩,就是引導學生明白自己的童年小事,其實不小,寫不出詩來,是非常有意思的。

  這兩首詩非常簡單,學生背誦下來,老師稍微點撥,他們就理解了。所以,我個人認為,理解這兩首詩不是什么重點,重點應該放在引導學生書寫自己的童年上,我覺得這才是把握住這兩首詩的教學起點,才能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的熱情。而書寫自己的童年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因為孩子必定是孩子,他們“不知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事實使得孩子想不起來用文字表達,所以在引導上還要有著新的方法。

  兩首詩中的人物都是孩子,雖然詩不是課文的主人所寫,但這些事卻發(fā)生在孩子身上,我覺得讓學生認識文中之事后,想自己的事,想自己的事是不是也有大人來寫?這樣引導,就等于把任務帶回了家,假如孩子的爸爸、媽媽也寫過自己的孩子,有著為孩子記日記的習慣,孩子也讀到了父母的記錄,我想孩子們會收獲到另一種的快樂。這就是我個

  所以想到這里,我覺得這兩首詩也是為我們大人而寫,也是為我們語文老師自身而寫。我們如果也以文章的形式寫著孩子們的童年事,記錄著他們的頑皮,記錄著他們的享受,課堂中也能夠把自己的記錄拿出來,讀給學生聽,我想這樣的教學就有利于學生進入詩的情境中去了。

小兒垂釣教學設計優(yōu)秀5

  教學目標:

  1、認寫本課生字,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感受古詩的音韻美。

  3、借助圖畫,根據詩句聯(lián)系生活想象出小孩釣魚時專心致志的可愛形象。

  教學重、難點:

  1、認寫生字。

  2、背誦古詩。

  教學準備:

  教師:本課的生字卡片。

  學生:觀察人們釣魚時的動作神態(tài),并把觀察所得講給大家聽聽。

  課時安排:1課時

  預習學案:

  1、借助拼音熟讀古詩,認寫本課生字,試著給生字組詞。

  2、正確、流利的朗讀古詩,試著背誦古詩。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

  1、老師這里有一幅圖,(出示圖畫)你能看出是誰在干什么嗎?

 。ㄉ鶕䦂D上內容進行回答)

  2、有一位大詩人看到這一情景,頗有感觸,寫下了一首詩,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古詩《小兒垂釣》。

  3、師板書課題,生齊讀。

  二、預習交流

  1、昨天老師讓大家預習了古詩,哪位孩子愿意給大家有感情的誦讀一下古詩呢?

 。ㄖ该x—指名評價)

  2、交流生字預習情況。

  三、探究展示

  1、師范讀古詩,學生認真聽,注意老師讀的節(jié)奏。

  2、學生自讀古詩。要求學生大聲朗讀,讀準字音,把詩讀得通暢,讀出詩的一般節(jié)奏與韻律。

  3、同桌互相聽讀指正,全班展示評價。

  4、用生字卡片做識字游戲,鞏固生字。

  5、小組內讀古詩,圖文對照領悟詩意,看看能讀懂什么,將讀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待會提出來。

  6、全班交流讀懂了什么,不懂的提出來,討論解決。在最疑惑的`地方,教師作精當?shù)狞c撥,相機指導學生結合詩句和圖畫了解“蓬頭”

  “垂綸”、“稚子”、“借問”、“不應人”等重難點詞語,讓學生了解詩意。

  7、指導朗讀,讀出詩的意境。

  8、采用多種形式誦讀古詩,背誦古詩。

  四、達標檢測

  1、讀一讀,再選一個詞語造句。

  對應 應答 反應 應用題

  倒映 映照 放映 映山紅

  2、背誦古詩。

  五、總結拓展

  1、你喜歡詩中的這個男孩嗎?為什么?

 。A設:喜歡,因為他天真可愛。)

  2、古代的許多詩歌描述兒童的可愛的形象,寫得太好了,我們來讀讀:

  (1)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ㄇ、袁枚)

 、苾和弊咦伏S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宋、楊萬里《宿新市徐公店》)

  ⑶放牧的孩子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宋、雷震《村晚》)

  六、板書設計

  小兒垂釣

  【唐】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課后審視:

  我在這節(jié)課整體把握上,是先由實際生活引入(學生釣魚的生活經驗),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然后初讀古詩,整體感知古詩內容。通過指名讀、齊讀,讀準字音和讀好節(jié)奏,為分析古詩做準備。在分析的過程中抓住兩個詞語“學垂綸”和“怕”,讓學生質疑,進而解決問題,這樣學生能有自己解決問題的成就感。當分析完后,再帶著自己的感悟來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古詩,并講述這個小故事,鞏固所學知識。

【小兒垂釣教學設計優(yōu)秀】相關文章:

《小兒垂釣》教學設計02-23

《小兒垂釣》教學設計14篇05-07

《小兒垂釣》教學設計(14篇)05-07

《小兒垂釣》教學設計13篇05-15

《小兒垂釣》教學反思08-25

小兒垂釣教學反思04-14

小兒垂釣10-06

小兒垂釣古詩教案設計08-25

小兒垂釣改寫10-03

小兒垂釣作文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