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文藝復興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文藝復興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文藝復興教學設計1
一、課程標準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認識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時期人文主義的含義。
二、三維目標
1、知識與能力:掌握“文藝復興三杰” 及其代表作,并著重理解文藝復興實質上是一場資產階級的新文化運動,而并非是簡單的復古運動,進而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應深入本質,而不應僅僅停留在表面上。
2、過程與方法:根據教科書,學生可以圍繞文藝復興運動及宗教改革的性質進行預習。課堂上,教師應仔細講解:文藝復興并非古典文明的簡單重復,讓學生明確兩者在性質上的根本差別。同時,也讓學生明確:宗教改革實質上是文藝復興運動的延續(xù)。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宗教改革,我們能夠看清中世紀歐洲的社會概況:教會的腐敗與罪惡籠罩著歐洲社會。然而,即使是像路德這樣的宗教改革家實際上也并非是貧苦民眾的救世主,由此可以看出,宗教改革實質上是一場資產階級的社會運動。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意大利的文藝復興、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2、難點:文藝復興的實質、認識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時期的人文主義。
四、教學方法:
圖片法、史料分析法、問題探究法、對比分析法
五、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
六、課時要求:
1課時
七、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師生共同賞析圖片《雅典學院》。
教師講解: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歐洲進入中世紀——封建時代。進入9世紀后,在封建主的支持下,基督教會勢力膨脹。中世紀是宗教信仰的世紀,簡要介紹基督教的精神統(tǒng)治。在基督教的精神統(tǒng)治下,歐洲幾乎成了文化的沙漠!堆诺鋵W院》以古希臘著名哲學家柏拉圖所創(chuàng)建的雅典學院為題,并以柏拉圖及其弟子亞里士多德為中心,描寫了古希臘以來50多個各方面的著名學者,位居畫面中心的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一個以指頭指著上天,另一個則伸出右手指著他前面的世界,以此表示他們不同的哲學觀點。以他們?yōu)橹行,兩側分別畫出的一些著名學者,有一些還是當時的人物,他們各自的動態(tài),都統(tǒng)一在為探求真理而自由爭辯的崇高主題之中,以此歌頌人類對智慧和真理的追求,贊美人的創(chuàng)造力,同時反映了人們與古希臘先賢們對話而復興文化的渴求。在此基礎上,提問:(1)古希臘人文精神的代表人物及主張有哪些?(2)時人和先賢們共論一堂的情況說明了什么?(3)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4)當時人物為此開展了什么運動?由此畫展開導入新課。
【新課講授】
一、文藝復興
1、背景:
【教師】文藝復興首先在哪個地方興起呢?為什么?
【學生】意大利最早出現(xiàn)了資本主義萌芽
【教師】為什么資本主義萌芽會在意大利產生而不是其他地區(qū)?
分析:意大利各城市國家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優(yōu)勢,采取了一些重商政策。
在政治上,工商業(yè)主、銀行家等資產階級控制著城市的政權;
在經濟上,手工業(yè)、商業(yè)和金融業(yè)非常發(fā)達,是意大利最大的銀行業(yè)和手工業(yè)的中心。
意大利地處地中海貿易的樞紐地位,也是其商業(yè)繁榮的重要因素。這為文化的發(fā)展提供了有利的物質環(huán)境。
【教師】資本主義萌芽帶來了什么變化呢?
經濟的發(fā)展,引起了階級關系的變化,手工工場主、商人和金融家成了新興的資產階級,他們追求財富和現(xiàn)世的享樂,關注人的本身的發(fā)展,這就與當時基督教宣揚的以“神”為中心、祈求來世幸福的意旨產生了深刻的矛盾,因此,他們要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必須首先在思想領域來一次大的解放運動。
【教師】除了經濟和政治因素外,意大利還有哪些有利條件呢?
意大利具有不可多得的人才優(yōu)勢。意大利豐厚的文化遺產是文藝復興產生的重要條件。意大利是古代羅馬的故鄉(xiāng),境內保留許多古羅馬的建筑遺址和典籍。各城市與拜占廷帝國(東羅馬帝國)和阿拉伯帝國有著長期的經濟和文化聯(lián)系,拜占廷帝國滅亡后,深通古希臘文化的學者和大量典籍流入意大利,研究和鑒賞古代希臘、羅馬文化,在意大利蔚然成風。
2、實質:
【教師】恩格斯說:“文藝復興這個名字沒有將這個時代充分表達出來!比绾卫斫膺@句話呢?文藝復興的實質是什么?
【學生】“文藝復興”從表面上看是歐洲復興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運動,但它不是單純的古典復興,而是反封建的新文化的創(chuàng)造。其實質是新興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思想解放運動。
【教師】文藝復興為什么要借復興古典文化的旗號來反封建呢?
【學生】資本主義萌芽,資產階級力量比較弱小,而歐洲教會勢力很強大,不能直接提出反封建。
3、核心:人文主義
【教師】如何理解文藝復興的核心是人文主義呢?什么是人文主義?
人文主義思想的核心就是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要求以“人”為中心而非以“神”為中心,以此出發(fā),人文主義重視現(xiàn)世生活,因而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質享受,反對基督教的來世觀念和禁欲主義。
4、成就:
。1)“文學三杰”:薄伽丘、但丁和彼特拉克
、俦≠で穑海▓D片)
代表作:《十日談》
思想主張:抨擊了封建道德和教會的禁欲思想,宣傳人類平等,主張發(fā)展人的個性。
、诘。骸靶聲r代的最初一位詩人”(恩格斯) (圖片)
代表作:《神曲》
思想主張:率先對教會的丑惡現(xiàn)象表達了憎惡。
、郾颂乩耍骸叭宋闹髁x之父” (圖片)
代表作:《歌集》
思想主張: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學問”代替“神的學問”
“人文主義之父”——彼特拉克:
彼特拉克的父親是佛羅倫薩的望族、律師。他自幼隨父親流亡法國,后攻讀法學。父親逝世后專心從事文學活動,并周游歐洲各國。他還當過神甫,有機會出入教會、宮廷,觀察生活,追求知識,提出以“人的思想”代替“神的思想”,被稱為“人文主義之父”。
。2)“美術三杰”:拉斐爾、米開朗琪羅和達·芬奇
達·芬奇等藝術大師創(chuàng)作了許多杰出作品,一掃中世紀的呆板拘謹?shù)淖诮虤庀。作者根據自己的感受和對人類世界的細致觀察,自由發(fā)揮,表現(xiàn)了高超的技藝。(圖片)
5、意義:
【教師】通過前面對文藝復興的整體了解,這場運動的意義是什么?
在學生問答的基礎上,教師補充總結。文藝復興解放了思想,沖擊了天主教會的`神學束縛;推動了歐洲文學、藝術的發(fā)展;也促進了近代自然科學的產生;(舉例:天文學的“日心說”,物理學的伽利略、牛頓,生物學哈維的血液循環(huán)學說等。)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如新航路的開辟受到人文精神的鼓舞。)
【教師】文藝復興時期思想家對宗教持什么態(tài)度?
【學生】:不反對宗教,只是揭露天主教統(tǒng)治的腐敗,反對天主教宣傳的禁欲思想。
【過渡】文藝復興并沒有把矛頭直指當時的天主教會,而是對教會勢力抱有一種和解的態(tài)度,而真正提出反天主教會統(tǒng)治的是16世紀興起的宗教改革運動。
二、宗教改革
通過讓學生觀看圖片和宗教體系的框架,讓學生對宗教有個基本的了解,如世界三大宗教是什么?基督教和天主教的關系?世界天主教的中心在哪里?
【教師】世界三大宗教指:佛教、基督教。而天主教是基督教的一個支派。目前世界天主教的中心是梵蒂岡城國,這個主權國家也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坐落在意大利羅馬城西北角的一個高崗上,實行政教合一的統(tǒng)治,F(xiàn)在讓我們回到16世紀的歐洲,一起關注下這場宗教改革運動。
展示三段關于天主教在歐洲統(tǒng)治的材料,讓學生通過材料和教材知識概括宗教改革興起的原因是什么?教師再歸納總結。
1、背景:
、偬熘鹘虒W洲的政治、精神控制和經濟壓榨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谒枷耄何乃噺团d解放了思想,人們對天主教的統(tǒng)治產生質疑。
、鄣乱庵境蔀榻袒蕢赫プ顕乐氐牡貐^(qū),矛盾激化。
、軐Щ鹁:羅馬教皇在德意志兜售贖罪券。
總結:民族壓迫、階級壓迫與宗教壓迫交織在一起的德意志,便成了宗教改革的發(fā)源地。
2、序幕:
1517年10月,“馬丁·路德在教堂門口貼出了著名的“九十五條論綱” ,揭示教皇兜售贖罪券的種種荒謬,標志著德意志宗教改革的開始。
3、內容:
通過展示《九十五條論綱》的資料,讓學生歸納并理解馬丁·路德的主張。
、傩叛鲆d就可得救。(解釋“因信稱義”和“因行稱義”的區(qū)別)
、趫猿帧妒ソ洝犯哂诮袒屎徒虝,并依據希臘文原本把《圣經》翻譯成德文。
、酆喕诮虄x式,僧侶可婚配和還俗。
④君主的權利高于教士甚至教皇,激發(fā)德意志的民族意識,得到了很多封建諸侯的支持。
【教師】馬丁·路德觀點的核心是“信仰耶穌就可得救”,其觀點為什么得到很多人的支持?與人文主義思想有什么關系?
分析:路德新教容許個人在教義解釋上有更大的自由,蘊含著自由主義和個人主義因素,帶有資產階級傾向。
4、結果:形成了新教
馬丁·路德的教義在德國北部和中部迅速傳播,形成了路德教派,受其影響,瑞士、法國、英國等國紛紛進行宗教改革,出現(xiàn)了加爾文派和英國國教等新教。
5、性質:
宗教改革是一場在宗教外衣掩飾下發(fā)動的反對封建統(tǒng)治和羅馬神權統(tǒng)治的政 治運動。
6、意義:
宗教改革運動繼承并發(fā)展了文藝復興精神,如果說文藝復興啟迪了知識階層的人文精神,那么宗教改革則直接激發(fā)了普通大眾的人文思想,意義更加深遠。其具體影響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①打擊了西歐的封建勢力,摧毀了天主教的精神獨裁。
、诮夥帕怂枷,推動了人文主義的進一步發(fā)展。
、弁苿恿速Y本主義的發(fā)展。
、苡欣诿褡逦幕徒逃聵I(yè)的發(fā)展,以及民族國家的形成。
八、課堂小結
今天學習的文藝復興,把人們從中世紀神學的束縛中解放出來,確立起人文主義傳統(tǒng)。宗教改革打破了羅馬天主教會的一統(tǒng)天下,建立了適應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新教。兩場運動以不同的方式進一步弘揚了人文精神,反映了共同的時代精神——反封建。著名的法國作家雨果曾說過:“比大地更廣闊的是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心靈!蓖瑢W們今天在課堂上勇于探索,積極思考,大膽展示自我的表現(xiàn),其實正體現(xiàn)了我們這節(jié)課的主題——人文主義。
九、板書設計
文藝復興 宗教改革
背景(原因):經濟、政治、文化和人才 背景
實質(性質) 序幕
核心:人文主義 內容:“因信稱義”
成就: 性質:
意義: 意義:
十、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比較多,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很活躍,通過教師的引導一些問題很容易解決,故而教學任務能順利完成。針對課標要求的教學重難點,從導入新課到教學過程的講授,再到課堂小結,我精心設計一些問題,啟發(fā)學生層層思考,環(huán)環(huán)相扣,通過圖片展示和史料展示,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培養(yǎng)論從史出的能力。整節(jié)課教學效果較好,達到了教學目的。唯一不足的是時間如能寬裕些,對個別問題的探討會更深入。
文藝復興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文藝復興時期美術作品的種類、題材、造型技法、藝術風格,體悟文藝復興時期美術作品的藝術魅力。
2.通過欣賞與相互探討,加深對文藝復興三杰對西方藝術所作出的貢獻,掌握對于西方美術作品的鑒賞方法,提高學生對美術作品的欣賞能力。
3.學習藝術巨匠勤奮的創(chuàng)作精神,從文藝復興作品中所反映的人文精神,理解和感悟人本主義理念的意義。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對達芬奇繪畫作品的欣賞,了解文藝復興時期藝術的風格特點和造型特點。
難點:文藝復興時期的性質和歷史意義。
三、教學方法
講述法、引導探究法、欣賞、啟發(fā)、討論等。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教師播放電影片段《達芬奇密碼》中對《最后的晚餐》的分析視頻,在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之上,提出問題:這是誰的作品?出賣耶穌的門徒是哪一個?激發(fā)學生的探索興趣。
由此引出課題(板書)《“巨人”輩出——文藝復興美術》。
環(huán)節(jié)二:拓寬思維,直觀感知
1.教師繼續(xù)展示《最后的晚餐》。
提問一:這是什么時期的作品?你們是如何看出來的?
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簡單小結文藝復興藝術的特色。
提問二:除了達芬奇,這一時期代表人物還有誰,有什么藝術主張?對畫家進行介紹,學生回答教師小結,文藝復興時期,三杰: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
2.教師播放《蒙娜麗莎》,引導學生欣賞。
提問三:作品中描繪了什么?有什么特別之處?(優(yōu)美的風景、端莊的女子等)
環(huán)節(jié)三:循循善誘,具體分析
提問四:給你什么樣的感受?那個神秘的微笑又代表了什么?發(fā)揮學生的想象,整體的感知,暢所欲言。(提示學生從構圖、明暗及畫中人物的外貌特征、精神氣質以及色調等方面去分析。)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簡要總結。(正面胸像構圖;眼睛等五官和手部刻畫細膩,體現(xiàn)人文精神等)
提問五:你覺得背景和人物色調和諧么?為什么?你喜歡這幅作品么?
學生同桌兩人一組討論,教師引出“漸隱法”的運用,并簡要講述作者表達情感。
環(huán)節(jié)四:鞏固新知,實踐展評
1.教師展示兩組作品,分別是拉斐爾的《椅中圣母》與中世紀的`圣母像作品,與米開朗基羅的《大衛(wèi)》和早期雕塑家多納泰羅的《大衛(wèi)》進行對比。并提出問題:運用所學知識,任選一組,談談它們藝術特色的不同之處。
學生小組討論,引導學生從造型、構圖、色調等方面分析。
2.以小組演講賽的形式,各組選一個代表,進行演講,同學之間自評、互評,教師從賞析角度、語言表達等方面進行評述,以鼓勵為主,并引導學生找到發(fā)展方向。
環(huán)節(jié)五:回憶重點,小結作業(yè)
1.師生共同回顧文藝復興三杰各自的成就以及藝術特色。
2.教師設疑并布置作業(yè):那時候的油畫材料和我們現(xiàn)在的一樣么?那么是誰被稱為“色彩的發(fā)明者”?引導學生搜集資料并作出總結談談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六、板書設計
文藝復興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了解和掌握資產階級文化首先在意大利興起的原因和文藝復興的性質,人文主義,但丁,彼特拉克,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
通過了解人文主義者但丁、彼特拉克、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的主張和文藝作品的特點,掌握文藝復興的實質。
通過學習意大利的文藝復興,認識到14、15世紀伴隨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興起和發(fā)展,新興資產階級為維護其政治經濟利益,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里掀起了一場打破封建神學束縛的資產階級文化運動——文藝復興運動。文藝復興運動發(fā)源于意大利:意大利是歐洲資本主義萌芽最早出現(xiàn)的國家,意大利擁有豐厚的文化遺產和聚集了眾多博學之才。但丁是意大利文藝復興的先驅;彼特拉克被稱為“人文主義之父”;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是意大利“文藝復興美術三杰”。
教學建議
重點分析:
文學和美術是重點。意大利文藝復興運動表現(xiàn)最為突出的領域是文學和美術。但丁被譽為“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 ,他是意大利文藝復興的先驅;彼特拉克被稱為“人文主義之父”;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這三位藝術大師以其精湛的藝術造詣被譽為意大利“文藝復興美術三杰”。
難點分析:
文藝復興在意大利發(fā)生的背景是難點。由于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而且他們的知識水平有限,這就造成了他們對于文藝復興運動的性質、文藝復興運動能夠最早在意大利發(fā)生不太理解。
本節(jié)教材地位分析:
發(fā)源于意大利的文藝復興運動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旨在打破封建神學束縛的資產階級文化運動,意大利文學和美術領域的成就把意大利的文藝復興運動推向了高潮。
重點突破方案:
關于“文學和美術”,建議教師帶著欣賞的眼光去逐一介紹這五位大師的文學藝術成就,其中重點要強調以下幾點:①但丁的《神曲》,在介紹時要提醒學生但丁不是以教會神學的標準而是根據自己的愛憎來貶惡揚善的,尤其是他在地獄中給當時的教皇預留了位置,這已經把矛頭直接指向了封建社會的精神支柱——天主教會,這也就揭示了這場文藝復興運動的實質和特點。②彼特拉克,他是文藝復興時期最早提出應該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來思考問題的人,所以被譽為“人文主義之父”;他的著名作品《歌集》采用十四行詩的形式主要歌頌他對女友勞拉的愛情,反映了新興資產階級要求擺脫禁欲主義,追求現(xiàn)世個人幸福的強烈愿望。③達·芬奇的著名繪畫作品《蒙娜麗莎》屏棄了過去的宗教題材,以現(xiàn)實人物為主題,以女主人公親切、自然的永恒微笑萬古流芳。④達·芬奇的另一幅著名繪畫作品《最后的晚餐》描繪耶穌在被捕前和門徒聚餐,向門徒說出了“你們中有人出賣我”的話,引起十二個門徒(其中有叛徒猶大)極大的震驚。他們有的憤怒,有的懷疑,有的自我表白,有的互相議論,而叛徒則緊握錢袋,驚慌失色。達·芬奇把這十二個不同性格和表現(xiàn)的人物,描繪得那樣成功,以后的藝術家?guī)缀鯖]有人能超過他。⑤米開朗琪羅的雕塑《大衛(wèi)》,塑造的`是一個身體健美、精力充沛的青年,象征著對正義事業(yè)充滿信心和蓬勃旺盛的奮斗精神。⑥拉斐爾,以畫圣母像著稱,所畫的多幅圣母像,都體現(xiàn)了人間女性的美和母性的慈愛。通過以上講述,學生應該對于以下兩點有所體會:①作品的美;②作品中的人文主義色彩。
難點突破方案:
關于“文藝復興在意大利發(fā)生的背景”,建議教師從資本主義最早萌芽在意大利談起,然后分析新興資產階級在思想文化領域會有什么要求?最后再重新分析文藝復興運動為什么最早發(fā)生在意大利?教師可以做出補充。
課內探究活動的設計:
新課結束后,讓學生列表說明意大利文藝復興運動的五個代表人物及其成就。表格如下:
教學設計示例
重點:文學和美術
難點:文藝復興在意大利發(fā)生的背景
教學手段:①教學方法:講解法;②電教手段應用:相關圖片。
教學過程:
教師首先提問:資本主義萌芽最早在何時何地產生?然后設問:新興資產階級在思想文化領域會有什么要求?導入新課。
一、文藝復興在意大利發(fā)生的背景
關于“文藝復興的性質”,教師首先提問:資本主義萌芽以后,新興的資產階級在思想文化領域會有什么要求?學生回答后教師補充說明。
關于“文藝復興運動在意大利發(fā)生的原因”,教師提問:文藝復興運動為什么首先在意大利發(fā)生?學生能夠回答出來資本主義萌芽最早在意大利產生,教師對于意大利的歷史和人才結構方面的內容做出補充說明。
關于“主要思潮”,教師按照“擴展資料”中的相關內容對于“人文主義”一詞做出分析。
關于“突出領域”,教師直接說明。
二、文學
關于“但丁”和“彼特拉克”,教師按照“重點突破方案”中的內容講解,按照“擴展資料”中的相關內容做出補充。同時展示自制教學課件(參考“第13課媒體資料”)。
三、美術
關于“文藝復興美術三杰”,教師按照“重點突破方案”中的內容講解,按照“擴展資料”中的相關內容做出補充。同時展示自制教學課件(參考“第13課媒體資料”)。新課結束后,教師讓學生列表說明意大利文藝復興運動的五個代表人物及其成就。表格如下:
人物代表作品主要特色
設計思想:
、偻ㄟ^學生填寫表格,對于相關問題的分析,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②通過教師對相關材料的補充說明,實現(xiàn)教師的主導作用。
板書設計:
第13課 文藝復興(一)--意大利文藝復興一、文藝復興在意大利發(fā)生的背景 1.文藝復興的性質:資產階級文化的新潮流 2.在意大利發(fā)生的原因:資本主義萌芽最早、意大利的歷史和人才結構 3.主要思潮:人文主義 4.突出領域:文學、美術二、文學 1.但。骸渡袂贰 2.彼特拉克:"人文主義之父"三、美術:文藝復興美術三杰 1.達·芬奇:繪畫《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 2.米開朗琪羅:雕塑《大衛(wèi)》、壁畫《創(chuàng)世紀》 3.拉斐爾:圣母像
文藝復興教學設計4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識記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背景和主張;理解歐洲宗教改革的實質;掌握宗教改革的歷史作用。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小組討論宗教改革的歷史作用,學習探究問題、分析問題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感悟改革家敢為天下先的斗爭精神,形成勇于追求和捍衛(wèi)真理的優(yōu)秀品質。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歐洲發(fā)生宗教改革的必要性;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難點】
宗教改革的實質和影響。
三、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導入新課
情景導入法。
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贖罪券圖片。講述這是中世紀時期西歐天主教教皇兜售的贖罪券,提問學生:教皇為什么要出售贖罪券?他的這一舉動產生了什么影響?順勢導入新課。
環(huán)節(jié)二:新課講授
(一)背景
1、教師組織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前兩段內容,提問:為什么會進行宗教改革?在學生思考回答的基礎上,教師進行歸納總結。
中世紀的天主教會對人們進行嚴密的精神統(tǒng)治,占有大量的土地,對各國人民大肆搜刮。文藝復興使天主教的權威日益受到人們的質疑。天主教會與人們矛盾的日益加深,一方面反映了教會的日趨腐敗,更重要的是隨著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資產階級反封建斗爭進一步高漲,這是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但資產階級力量弱小,而天主教勢力強大,根深蒂固,這就決定了早期資產階級的反封建斗爭往往采取借助宗教反對天主教神學的方式來進行。
2、教師繼續(xù)提問:為什么會在德國發(fā)生宗教改革?
學生思考后回答,師生共同總結。16世紀的德意志處于四分五裂的狀態(tài),成為受羅馬天主教會壓榨最嚴重的地區(qū),被視為“教皇的奶!保虼,民族壓迫、階級壓迫與宗教壓迫交織在一起的德意志,便成了宗教改革的發(fā)源地。1517年,羅馬教皇以籌資修繕教堂為名,出售贖罪券,強調這一事件是宗教改革的導火索。
教師簡要介紹教會宣稱的謊言激怒了神學教授馬丁·路德,他在當?shù)亟烫瞄T口貼出了著名的“九十五條論綱”,拉開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二)內容
1、教師展示《九十五條論綱》的資料,并讓同學們結合教材,說說馬丁·路德提出了哪些主張?
學生根據材料和課本回答,教師歸納總結。
他提出“因信稱義”的思想。認為只要有虔誠的信仰,靈魂便可以獲得拯救,無需購買贖罪券,主張每個基督 徒都有直接閱讀和解釋《圣經》的權利,而不是盲目聽從教皇和教會的說教。主張簡化宗教儀式,僧侶可婚配和還俗。堅持君主的權利高于教士甚至教皇,國家權力高于教會,否定羅馬教廷的權威。
馬丁·路德的教義在德國北部和中部迅速傳播,形成了路德教派,受其影響,瑞士、法國、英國等國紛紛進行宗教改革,形成了新教。
2、教師提問:新教除了路德派以外,還有哪些呢?
學生回答:加爾文派和英國國教。教師補充新教反映的是新興資產階級或民族國家的利益。
(三)影響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思考:宗教改革的性質是什么?宗教改革的傳播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小組討論,發(fā)表意見,教師總結:宗教改革是一場在宗教外衣掩飾下發(fā)動的反對封建統(tǒng)治和羅馬神權統(tǒng)治的政 治運動。首先,打擊了西歐的封建勢力,摧毀了天主教的精神獨裁,新教成為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旗幟,并對后來資產階級革命產生了重大影響。其次,促進了西歐各國民族文化和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推動文學藝術和科學的發(fā)展。另外,在政治上、經濟上加強了君主專制制度,加強了新興的民族國家。
環(huán)節(jié)三:小結作業(yè)
1、小結:教師請學生擔任小老師帶領學生共同復習本節(jié)課所學。
2、作業(yè):請同學們課下分析總結宗教改革同文藝復興時期思想的關系。
四、板書設計
略。
19、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教學設計一等獎的背景和反思
在接到李老師上課通知的那會兒,我就在思考選擇上哪一課的問題。僅僅幾分鐘的時間,我們決定了該課題。一是考慮到學生的進度,二是對我本身對文藝復興有點興趣,以前上該課內容的時候,有些想法,想通過一種比較有新意的方式和角度詮釋文藝復興。下面,我簡單介紹該課設計的思路和形成過程。
確定教學重難點。通過課標,很顯然文藝復興的解讀是重點也是難點。也只有通過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直接解讀,才會更加理解或深刻的理解人文主義的內涵。最初的想法是將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做幾組欣賞對比,那會更加直觀。無奈中世紀的作品并不多見,再由于時間的久遠和中文翻譯的原因,大多略顯晦澀,并不利于學生解讀。所以在后來的教學設計中,我只安排了一組美術作品的比較。其余全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誠如大家所知,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是相當豐富的,所以我大量的工作就是在尋找和篩選我需要的具有典型性的、通俗性的文藝作品。比如:《草地上的圣母圣子》就是在我看閱了幾十幅圣母和圣子后,最后留下來使用的。因為它蘊涵的人文精神特別具有代表性。
體現(xiàn)歷史學科的特色。從歷史必修三的角度看,解讀文藝復興的人文內涵似乎就夠了。但是這畢竟是歷史課,非語文課。如何突出學科特色呢?我想,“解讀文藝復興背后的歷史和文藝復興與人類文明的`進程”,那是歷史的范疇和歷史課的價值體現(xiàn)。
突出大歷史觀。對文藝復興的歷史意義分析,要站在人類文明史的高度進行詮釋。我想,“文藝復興發(fā)現(xiàn)了人和世界”,“揭開了人類文明的新篇章”等等應該是該理念的體現(xiàn)。
自然生成歷史與現(xiàn)實的切換。歷史總是能給人啟迪的,但是歷史與現(xiàn)實的聯(lián)系應該比較自然,不能太牽強;應該注重高遠意義,甚至是發(fā)人深省的,而不是隨隨便便、平平淡淡。這種高度和深度需要教師去把握。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優(yōu)勢和學識水平。
注重教學設計的整體性。該課在運用了大量的文藝作品的時候,處理不慎就會“散”。所以我整體上設計了5個片段:“找尋曾經的輝煌”、“千年沉淪與初步喚醒”、“誰在呼喚——解讀文藝復興背后的歷史”、“文藝復興與人類文明”、“文藝復興與我們”等。另外,采用了演繹歸納法的教學方法,在每一個片段解析后,對文藝復興的概念作階段性的解讀。以回應主題。
突出歷史課堂的文學色彩。我們越來越發(fā)現(xiàn),真正能打動人的教學設計,應該是有文化色彩和人文色彩的。歷史課不應該是嚴肅、枯燥、干癟的代名詞,而是生動的、深刻的、鮮活的。歷史的詮釋有很多種,我們究竟該取哪一種?恐怕是我和我們歷史教師可以思考的問題。
課后的反思:這堂課的第一次公開亮相,就是在文昌中學。學生素質很不錯,整堂課學生一直被深深的吸引,思維也處于活動狀態(tài)。但是,總的來說,這堂課的難度還是比較大。教師在備課和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都有一定的難度。
感謝給予了我鼓勵的領導和教師,敬請各位同行批評指正!
文藝復興教學設計5
教材分析:
本課是北師大九年級上冊世界歷史第三單元 “近代社會的曙光”第9課內容,本課主要介紹的是文藝復興運動,隨著西歐城市經濟的發(fā)展,生產力的推動,手工工場在西歐開始出現(xiàn),同時在農業(yè)領域出現(xiàn)了租地農莊,這具有資本主義的萌芽,之后在思想領域出現(xiàn)了文藝復興運動,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是資產階級思想文化的興起,同時還介紹了其代表人物及其各自的代表作品,以此來呈現(xiàn)人文主義這一核心思想。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知道文藝復興的時間和性質、人文主義精神、文學與美術三杰及其代表作。
( 2)理解意大利資本主義萌芽出現(xiàn)的原因及文藝復興運動興起的原因、性質及意義。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采用材料分析、問題探究、小組討論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理解、分析和反思的能力。
2、以文藝巨匠的思想及其作品為依托,培養(yǎng)學生對文藝作品的鑒賞能力,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體會人文主義內涵。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文藝復興運動的了解,知道思想解放對人類歷史發(fā)展的重要作用。通過對但丁、達·芬奇、莎士比亞的作品內容的分析,理解其中蘊涵的人文主義思想,認識文藝復興是歐洲資產階級的思想解放運動。通過對優(yōu)秀作品的了解,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美、鑒賞美的情趣和態(tài)度。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文藝復興運動實質、重要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教學難點】
文藝復興運動在意大利興起的先決條件。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研讀課標、教材,撰寫教學設計,制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
預習本課內容,收集有關資料(含文字和圖片資料)。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播放《意大利風景》視頻。
師:意大利的風景美麗嗎?
學生答:美麗極了。
師:意大利不僅有美麗的風景,歷史上還產生了燦爛的文化,現(xiàn)在歐洲發(fā)達國家盛行的資本主義制度,就是在意大利產生并發(fā)展而成的。今天,就讓我們回到14、15世紀的意大利,去領略那場轟轟烈烈的運動吧。
新課講授:
師:本單元標題為“近代社會的曙光”,由本單元開始我們就進入到了世界近代史的學習,而所謂的世界近代史,就是資本主義產生、發(fā)展并逐步走向成熟的歷史。它開始于文藝復興和新航路的開辟,結束于一戰(zhàn)爆發(fā)前。
(一)文藝復興運動
學生閱讀課文44——45頁“思想解放運動”一目,概括文藝復興運動產生的背景、時間及最先興起的國家。
學生回答:背景:資本主義萌芽產生,新興資產階級開始形成。歐洲各國農業(yè)生產發(fā)生重大變化,農場成為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租地農場。中古時期,羅馬教皇和天主教會主宰了歐洲人的生活,禁錮著人們的思想,扼殺了人性,阻礙了社會的進步和科學的發(fā)展,引起廣泛的不滿。
時間:14世紀中葉到17世紀。
國家:意大利。
【設計意圖】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自主學習,在閱讀中圈劃重點知識;學生之間交流并展示自學結果,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思考:為什么文藝復興運動最先在意大利興起?
學生回答:資本主義萌芽最早出現(xiàn)在意大利。
教師:文藝復興運動是新興資產階級通過弘揚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方式,反對教會宣揚的陳腐說教而發(fā)起的一場嶄新的、促使人們思想解放的文化運動。那么,文藝復興運動的核心是什么?
引導學生回答:人文主義。
教師:文藝復興的實質是什么?
引導學生回答:資產階級性質的思想解放運動。
多媒體出示“人文主義與封建神學的不同思想”表格,教師:請大家小組討論并完成表格內容。
學生小組討論后回答,教師進行補充。
拓展:人文主義主張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認為人是現(xiàn)實生活的創(chuàng)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不過,文藝復興時期的思想家只反對教會的精神統(tǒng)治,并不反對信仰基督教。
師生探討:新興資產階級為什么要借助弘揚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方式,反對教會神學?
教師歸納:當時封建神學占統(tǒng)治地位,教會勢力龐大,排擠其他思想和學說傳播。形成中的資產階級力量弱小,無力與神學正面沖突。
多媒體出示關于文藝復興是復古還是創(chuàng)新的兩則材料,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辯論,辯論完成后匯報結果。教師進行補充。
思考:文藝復興運動的影響是什么?
教師進行引導,學生思考后回答:打破了中世紀以來的封建統(tǒng)治和教會神學對人們思想的`束縛,為早期資產階級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礎,促進了自然科學的大發(fā)展,推動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出示問題:文藝復興運動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回答:但丁、達·芬奇、莎士比亞。
(二) 但丁與神曲
猜猜他是誰:1、他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2、他的代表作是歐洲從中世紀向近代社會過渡的標志。
3、他被譽為文藝復興的先驅,他是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
學生回答:先驅:但丁。代表作:長詩《神曲》。
教師:《神曲》由《地獄》《煉獄》和《天堂》三部分組成!渡袂访鑼懥巳祟悜(zhàn)勝邪惡、到達人生真善美境界和實現(xiàn)理想社會的故事,抨擊了封建教會的精神支柱——天主教會的各種罪惡,譴責了統(tǒng)治階級的腐敗和貪婪,贊美了現(xiàn)世生活,歌頌了自由的理性和求知的精神,具有人文主義色彩。恩格斯評價但丁“是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那么,《神曲》有何重要意義?
學生回答:《神曲》被認為是歐洲開始從中世紀向近代社會過渡的標志。
(三)藝術大師達·芬奇
教師:出示達芬奇的發(fā)明,并讓學生猜是誰的作品。
學生:達·芬奇
教師:達·芬奇是意大利偉大的藝術大師,也是一位頗有成就的科學家和工程師,除了藝術外,在數(shù)學、物理、生物、解剖、地理、工程和軍事等多個學科領域都有較深的造詣。達·芬奇的繪畫作品充分體現(xiàn)了人文主義精神。達·芬奇在繪畫領域的代表作有哪些?
學生回答:代表作:《最后的晚餐》和《蒙娜麗莎》等。
課件出示《最后的晚餐》和《蒙娜麗莎》,學生欣賞,體會人文主義思想。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豐富對人文主義的認識。
(四)文學巨匠莎士比亞
教師:2012年倫敦奧運會開幕式文藝演出主題的創(chuàng)意靈感將來自于他,現(xiàn)場朗誦了他的戲劇《暴風雨》當中的臺詞。他的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被譽為西方版的《梁山伯與祝英臺》。他是誰?
學生回答:莎士比亞。
學生閱讀課本47頁小字內容,了解《哈姆雷特》及體現(xiàn)的人文主義精神。
【設計意圖】通過對《哈姆雷特》內容的了解,知道莎士比亞作品體現(xiàn)的是人文主義者要求沖破封建勢力束縛的強烈愿望。
教師:莎士比亞是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最著名的文學家,他的作品代表了當時文學的最高成就。他的劇作分為喜劇、悲劇和歷史劇三大類。那么,莎士比亞的代表作有哪些?
學生回答:《奧賽羅》《李爾王》《哈姆雷特》和《麥克白》被稱為“四大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仲夏夜之夢》也是他的名劇。
多媒體出示表格:文藝復興時期名人及其代表作。
學生看書并討論后完成。
課堂小結:
文藝復興運動推動了人性的解放,打破了中世紀以來封建文化和教會統(tǒng)治對人性的禁錮。文藝復興運動不是對古希臘、羅馬文化的恢復,而是新興的資產階級文化的興起。它是在資本主義萌芽出現(xiàn)的條件下發(fā)生的,以人文主義精神為武器的反封建的思想解放運動。文藝復興運動創(chuàng)立了一種以人為中心的文化模式,為以后資本主義的迅速發(fā)展奠定了文化基礎,它是近代以后歐洲社會加速發(fā)展的重要根源。
板書設計:
《文藝復興運動》教學設計 《文藝復興運動》教學設計文 背景
藝 文藝復興 時間
復 最早出現(xiàn)國家
《文藝復興運動》教學設計興 但。骸渡袂
運 代表人物 達芬奇:《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
動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
【文藝復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文藝復興》教案02-27
素描教學設計-教學設計07-09
《出塞》教學設計-教學設計07-06
[經典]教學設計的設計07-17
教學設計的設計07-17
《冰花》教學設計 冰花教學設計12-12
欣賞與設計教學設計05-24
【熱】教學設計的設計07-17
頭飾設計教學設計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