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摔跤》教學反思(精選10篇)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摔跤》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摔跤》教學反思 篇1
《摔跤》主要寫了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的情景。先是由小嘎子提議摔跤,在摔跤的過程中,他時時處處想使巧招,結果反被胖墩兒摔了個仰面朝天,反映了小嘎子頑皮、機敏、爭強好勝、富有心計的個性特點。
文中對小嘎子摔跤時的動作描寫極為細致。作者用了“站、圍、蹦、轉(zhuǎn)、揪、推、拉、拽、頂、扳”等表示動作的詞語,從不同的方面對小嘎子的摔跤動作進行了細致描繪。在這當中,還夾雜著對嘎子心理活動的描寫,比如,“欺負對手傻大黑粗,動轉(zhuǎn)不靈,圍著他猴兒似的蹦來蹦去,總想使巧招,下冷絆子”“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氣,剛想用腳去勾他的腿”,這些描寫從另一個側(cè)面豐富了人物性格。動詞的準確運用和心理活動的細致刻畫,塑造了小嘎子這個兒童形象,顯示出作者在人物刻畫上的.功力。
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能夠更直觀地感受文中兩個人物形象的特點,我在課堂開始給學生觀看了《小兵張嘎》中嘎子和胖墩摔跤的視頻材料,通過真實的聲音、生動的畫面讓學生認識這兩個小主人公。另外把文中的重點詞句出示在大屏幕上,讓學生一目了然,把利用幻燈片的動畫設計功能,把學生需要重點理解的字詞以紅體字和閃光字標注出來,引起學生的注意?墒墙Y尾,再次讓學生欣賞視頻動畫,加深對人物的印象。
這節(jié)課我在指導學生朗讀的同時,給時間學生表演朗讀,適時讓學生把主人公的動作、語言和神態(tài)等表演出來。此外,還要有思維的直觀,表格的運用,鮮明的顯示對比,讓學生較快 掌握文章的人物描寫方法。
學完本課,我覺得:首先要放手讓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接著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閱讀,邊讀邊在頭腦里浮現(xiàn)小嘎子與胖墩摔跤的情景,可以采取邊讀邊想象的方法,邊讀邊加上動作體會的方法,播放小嘎子與胖墩摔跤的電影片段讓學生觀看,以增強學生的親身感受;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交流:讀了課文,小嘎子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從課文的哪些地方體會出來的,課文又是通過什么方法塑造這一形象的。最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進 一步體會人物形象和描寫人物的方法。
《摔跤》教學反思 篇2
我是一個從事幼教工作十余年的一線幼兒教師,在與孩子們朝夕相處的時光歲月里,經(jīng)常看到這樣的一幕幕:
鏡頭一:離園時,家長看著自家寶寶因玩耍而弄臟的衣服一臉的不高興,對孩子質(zhì)問道:“給你講過多少遍了,不要弄臟衣服!你看xxx多乖啊,衣服干干凈凈的。”孩子興奮無比的小臉立刻晴轉(zhuǎn)多云,老師也陷入尷尬的境地。
鏡頭二:入園時,家長看到孩子步履蹣跚地上樓一臉擔心地說“別摔下樓梯!”彎腰抱起孩子徑直朝教室走去。
鏡頭三:小區(qū)里新安裝的攀爬架吸引了孩子的眼球都躍躍欲試!安灰溃は聛砉钦劬吐闊┝,整天跟個野孩子似的,真不讓人省心!奔议L便連拉帶扯的讓孩子遠離了他們心中的是非之地。
就這樣在生活中,“不許……不許……”成了很多家長掛在嘴邊的口頭禪,對孩子千叮嚀萬囑咐,唯恐衣服弄臟了鞋子弄破了,唯恐摔著了、磕著了。殊不如孩子會從運動中會獲得各種自我保護的方法,愛動的孩子往往不容易摔跤,相反,那些平時不愛運動的孩子走路一搖一晃,稍一跑動,才會摔倒。更不知,在這些“禁令”之下,小時候被束縛在兒童車、兒童座椅、背袋、嬰兒床內(nèi)或兒童高腳椅等“封閉設備”中的孩子又一次被束縛了手腳。手機成了孩子的玩伴,于是有了一個個“眼鏡孩”,還有了一個個小胖墩。
為了迎合家長,做到衣不沾土鞋不帶泥,以及確保孩子的安全萬無一失,幼兒園里老師也成了影響孩子運動發(fā)展的“幫兇”:縮短孩子的戶外活動時間,控制孩子戶外游戲方式,具有挑戰(zhàn)性的戶外活動器械被擱置到被人遺忘的角落,不敢問津。
當孩子咳嗽發(fā)燒不斷,輸液打針還不好轉(zhuǎn),往返于家與醫(yī)院時;當孩子因受視力限制,影響上大學選專業(yè)時;當孩子因為過胖體質(zhì),自尊心受到傷害器官功能受到損傷時,我們才意識到運動的重要性,不得不承擔起剝奪孩子運動權利,限制了孩子運動自由的后果。
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20xx年國民體質(zhì)監(jiān)測結果顯示:少兒體質(zhì)狀況連續(xù)多年呈下降趨勢, 我國少兒體質(zhì)總體狀況不容樂觀。 近年, 對7-18歲少年兒童體質(zhì)健康狀況抽樣調(diào)差結果發(fā)現(xiàn):少兒們身體的.敏捷性、協(xié)調(diào)性、耐力都不夠好,尤其是腿部肌肉耐力發(fā)展不佳,小學三年級前的少兒雙腿耐力的發(fā)展,竟然處于停滯狀態(tài)。某中學最近為全校同學體檢,發(fā)現(xiàn)體能不佳的同學比比皆是。由于缺乏運動,一些少兒新陳代謝功能紊亂,學習時更容易出現(xiàn)焦躁、倦怠狀態(tài)。這些事例向我們發(fā)出一個強烈的警報—— 少兒運動能力和健康十分堪憂。
一提到運動,可能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健身房、游泳班、跆拳道等,其實不然,對于孩子來說運動無處不在。因為人的運動能力是分階段的,到了哪一階段,他就應該具有哪一階段相應的能力。幼兒時期的孩子就應從最基本的生活能力培養(yǎng)開始,有些父母對孩子過分關愛,吃飯要喂、穿衣要幫,事事都要包辦。今天的孩子伸胳膊伸腿的機會少了,適宜兒童的活動空間也被聳立的高樓大廈,售價可觀的車位所占據(jù),而豐富的電視節(jié)目、電腦游戲及其它要求孩子“坐下來”“靜下來”的新產(chǎn)品卻越來越多。父母帶孩子出游,也是選擇事宜的交通工具外出,孩子走、跑、跳的機會大為減少。
在幼兒園里,六一排練節(jié)目不到十幾分鐘孩子就直呼“老師我累了”,家長因心疼給孩子遮遮掩掩“肚子疼,休息半天”“沒睡醒,明天再去”。還有好些孩子不會扣子,不會用勺子,不會使筷子。但是家長們卻不以為然以為這些都是小事,早一天晚一天無所謂,遲早會學會的。但“吃飯、穿衣絕不是生活小事,它體現(xiàn)了幼兒的運動能力和動手能力!备改甘率掳k代替,對孩子約束過多,會讓孩子錯過許多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期。目前很多孩子的運動能力落后于他的發(fā)展階段。面對這些孩子我不禁想:這是祖國的花朵,祖國的未來嗎?將來他們?nèi)绾尾拍軗斊鸾ㄔO祖國的重任?
其實,運動能力的下降不僅僅是動作的協(xié)調(diào)能力下降,抵抗能力下降,還會給孩子帶來好多負面影響:
1.身體發(fā)育
因為運動能夠起到牽拉肌肉和韌帶、刺激軟骨增生的作用,對脊柱和四肢骨骼的增長很有利。同齡的孩子中,沒有運動習慣比有運動習慣的平均要矮4-6厘米。
2.智力發(fā)育
“對于孩子來說,越動越聰明!备改冈诤线m的時候給予孩子合適的刺激,將有助于他們腦神經(jīng)的健康發(fā)育,為日后社交、情緒控制和學業(yè)發(fā)展奠定基礎。
手被稱為身體的大腦,還有人說孩子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因此手部精細運動鍛煉不足,也會影響孩子的智力和今后的握筆寫字能力。所以說玩沙、玩泥巴這種不被家長看好的游戲,對于孩子的智力發(fā)育來說,與彈鋼琴有異曲同工之妙。
反之,如果孩子很難有自覺運動的能力,就會導致不能很好地控制自身,表現(xiàn)為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幼兒記憶力沒有持續(xù)性等諸多影響學習的問題。
3.心理素質(zhì)
咱們不難發(fā)現(xiàn)運動量足的孩子比運動量缺乏的孩子顯得更精神、自信、抗挫和合群。這是因為運動會提高孩子對身體的控制能力,在運動中克服恐懼感,鍛煉合群、堅持和專注的品質(zhì),并體驗成就帶來的愉悅感和自信心。
4.社交能力
孩子在參加技巧性和團隊性的運動游戲時,溝通協(xié)作能力,包括分配任務、合作支持、規(guī)則意識、問題解決能力等都能得以鍛煉。而獨處自玩的孩子缺乏相應的社會化學習環(huán)境,相關的社交能力也會落后于經(jīng)常運動的孩子。也就是說如果想讓孩子的情商得到發(fā)展,運動的力量也是不容小覷的。
教育部發(fā)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提出“保證幼兒的戶外活動時間,提高幼兒適應季節(jié)變化的能力。幼兒每天的戶外活動時間一般不少于兩小時,其中體育活動時間不少于1小時,季節(jié)交替時要堅持!
為了讓孩子在活動中不摔跤,在將來人生道路上少摔跤。現(xiàn)在,就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放開孩子們的手腳,還他們自由運動的時間、空間。讓他們盡情的動起來,嗨起來吧!
《摔跤》教學反思 篇3
在鮮花盛開的五月,在名師工作室牛街小學的第九次活動中,我執(zhí)教了《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結合本次活動的主題“寫讀結合”閱讀課研討,結合本組課文圍繞“作家筆下的人”這一專題,我是這樣來構思設計的。
首先課前出示本組課文習作要求,以寫促讀。讓學生明白本組課文習作就是寫一個特點鮮明的人。那么作家筆下鮮活的人物形象有什么特點?又是用什么樣的方法刻畫出來的?順勢切入課文。這樣以寫為驅(qū)動的閱讀教學就更具有目的性和針對性,對學生作文能力的影響更明顯。其次緊扣人物的動作描寫進行教學。作家徐光耀在課文中抓住人物二十多個連續(xù)性的動作,準確生動的再現(xiàn)了二人摔跤的過程,也把二人不同的性格特點展露出來。
教學時,我把二人摔跤的過程分解為四個環(huán)節(jié),抓住人物關鍵性動作,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用詞的準確性。比如在摔跤賽前的準備,我引導學生品讀“嘎子虎勢兒一站”,品讀出這是一個氣勢逼人的嘎子;第一回合的較量時,我引導學生品讀揣摩“嘎子猴兒似的蹦來蹦去”,明白這是一個機警敏捷、富有心計的嘎子;抓住動作“塌、合、鼓”品出這是一個沉穩(wěn)老練、憨厚老實的胖墩兒;在第二回合的僵持時,引導學生抓住“推拉拽頂”,理解嘎子使出渾身解數(shù)也無濟于事,從而品讀嘎子的求勝心切;在決勝局中,抓住“勾”讀出嘎子的沉不住氣,爭強好勝。在品讀揣摩中感受作家筆下鮮活的人物形象。然后在摔跤過程的精彩回放中總結出本課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連續(xù)性動詞的準確運用刻畫了嘎子、胖墩兒兩個鮮活的人物形象。
但是一堂課上下來,有一些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處理的還不夠恰當,通過認真的課后反思,我覺得以下幾點需要努力改進:
1、課前的準備和課中生成的預設還不夠充分。課前學生在描敘我時,用到了“魁梧、風度翩翩”這些和我個人特點不符的'詞,出乎我的預設,就不會相機引導學生觀察我的衣著、外貌,使學生明白認真觀察才能抓住人物特點。在品讀嘎子的富有心計時,把嘎子摔跤憑借手疾眼快這環(huán)節(jié)忘了,板書也忘了一部分。
2、課堂中引導性的語言不夠簡練,應該再具有啟發(fā)性和引導性。借班上課,在師生不熟悉的情況下,怎樣在課堂上關注更多的學生,使學生真正的參與進來,在這一方面還需努力。
3、在摔跤過程精彩回放時,為了增加課堂氣氛,我讓學生模仿,上臺表演。這個表演的過程對學生理解動作的準確性和連續(xù)性沒有多少幫助,甚至是無效。所以今后課中在設計表演環(huán)節(jié)時要慎用,以免落入表面熱鬧實則無效的尷尬局面。
《摔跤》教學反思 篇4
本組課文圍繞“作家筆下的人”這一專題,學習目標是感受作家筆下鮮活的人物形象,體會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并在習作中學習運用!缎「伦雍团侄諆罕荣愃印愤@篇課文語言很生動有趣,把倆人摔跤的過程活靈活現(xiàn)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反思這節(jié)課,有以下感想。
一、走進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
這篇課文中有很多詞語運用的生動形象,抓住這些關鍵詞語,有利于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用詞的準確性。比如:學生品讀“虎勢兒”一詞時,我引導學生展開想象,走近小嘎子,用眼睛去發(fā)現(xiàn),去觀察,結合表演,體會到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嘎子,我在教學設計時,把與小嘎子動作神態(tài)相關的`句子組合成一段,讓學生從中找出能表現(xiàn)小嘎子性格的詞語。課堂上,學生很快就找到這些詞語,我讓學生把這些詞語放到課文中去,放到它所在的那句話中去,一邊細細品讀,認真品味!盎輧阂徽尽本褪亲髡哌\用的很準確的一個詞語。學生從字面中的“虎”,看到了氣勢洶洶。
二、演出人物形象
在讓學生讀后,我更多的是讓學生表演。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先讀,再演。小嘎子的自信與好勝,胖墩兒的憨厚老實,學生在表演中能體會到人物的性格特征。而且,表演還讓學生學習的興趣得到激發(fā),課堂氣氛活躍。
三、學以致用
在分析描寫人物方法時,應穿插適當?shù)摹皩W以致用”練習,讓學生試寫。我選取學生平時愛玩的“斗!庇螒,讓兩個學生表演,其他學生認真觀察,并寫一個人物的小片段,在巡視的過程中,我對運用人物描寫(神態(tài)、動作、心理、語言)等方法的同學加以表揚,這樣的效果很不錯。
《摔跤》教學反思 篇5
根據(jù)“讀寫結合”的主題確定的這篇文章,得到了黃永敏老師的贊同,稱贊是一篇讀寫結合的好范本。試教的第四次,我已全然沒了激情,本來就不大美味的課此時覺得純屬“清湯一碗”,但在磨課的過程中還是不斷地收獲著,就此羅列以下:
一、教學目標應集中、明確。
俗話說:多則惑,少則得。
從最初設定的三四個目標到現(xiàn)在僅存的一個目標:通過說一說、演一演等方式正確理解動作形象,并能最大程度準確運用動詞來遷移表達,單一目標明確指示性會讓學生更有方向。
二、倡導“讀寫結合,得意得言”的語文教學理念。
只重思想內(nèi)容,忽視表達方法不是大語文的.本旨所在。要寫好,必須先讀好,必須認認真真地讀,弄清楚作者是怎么寫的。這包括理解文章的寫作順序及準確理解各種不同的動作形象等等。熟讀、理解是基礎。其次才是結合借助文本的可仿性和可生成性,著眼于解決學生習作“無米之炊”的“瓶頸”。
但如何才算是扎實有效地落實了習得方法和嘗試表達運用,卻不是“魚與熊掌”可以馬上兼得的。知識有理解、消化、積累的一個過程,不斷地咀嚼進新方法,達到質(zhì)變,方能慢慢學會表達。
三、擺正教師引導者的位置,不拘泥于形式,讓學生有所得是評價一堂好課的唯一標準。
《摔跤》教學反思 篇6
本節(jié)課我以中國武術中的中國式摔跤為主教材,在我認為中國武術中包括了摔跤的技法,可是課后經(jīng)過王老師和評委的指點說的思路是錯誤的不太明確,今后要努力做好課前的準備,本節(jié)課我用中國式摔跤的中的《揣》作為主教材。
用短片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氣氛,用語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中國傳統(tǒng)體育的認知,在我的傳授過程中,學生們學習熱情都很高,也學習的很認真。但在用跳繩輔助練習的時候由于我事先沒有預料到學生由于學習氣氛較高,動作幅度過大,造成將輔助同學的手中的繩把拉落。
造成一定的安全問題,但我即刻叫停,又詳細講明要求在之后的聯(lián)系中好了許多,所以在以后的課堂中一定要多方面考慮問題做好一切準備,在游戲的過程由于我緊張怕上課超時,所以忽略了學生在輔助練習中用到的跳繩,可能會在游戲中存在安全隱患,沒有急事收回器械在以后的課堂上要多加注意,本節(jié)課學生能基本掌握了中國式摔跤《揣》的`基本步伐和手勢。
學生的學習熱情較高通過本課我達到了讓學生初步了解中國傳到體育的意識和對傳統(tǒng)武術的熱愛,在今后自我保護意識上有了進一步的提高,但在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安全問題有所忽略在以后的課堂要多加改進。
《摔跤》教學反思 篇7
由于前段陣子忙于自己的事,聽課就自然而然的被拖到了星期二,有點匆忙。通過師傅的點評,知道了許多自己的不足所在。
《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是《人物描寫一組》一課的第一個片斷。這個片斷主要寫了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的情景,反映了小嘎子頑皮、機靈、爭強好勝、富有心計的個性特點。
教學時,我主要圍繞“小嘎子給你留下了怎么樣的印象?你從哪里感受到了小嘎子的這些性格特點?”來展開教學。我初步設計要抓住描寫人物動作、神態(tài)的詞句,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文中對小嘎子摔跤時的動作描寫極為細致,我設計了讓學生把推、拉、拽、頂放大,想象畫面,小嘎子是怎么推、拉、拽、頂?shù),然后叫了兩位學生上來表演。原本以為,以前很少搞類似活動,今天的表現(xiàn)應該不會盡如人意,出乎我的意料,兩位學生演的非常的逼真,特別是最后的“仰面朝天”那一畫面,贏得了底下學生的陣陣掌聲和歡笑聲。
雖然這節(jié)課學生學得很快樂,課堂氣氛特別活躍,但好象還缺少著什么,經(jīng)由師傅點撥,知道了問題所在。
一、教學語言不夠豐富。教學經(jīng)驗的不足和語言能力的缺乏,使的`我缺少評語,自然不能在平時的教學中激起學生的興趣。
二、朗讀教學時也沒有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激情,其實我還可以更投入些,與學生融合在一起等等。
成長需要磨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積累很重要,我會吸取經(jīng)驗,努力使自己的腳步變的快一點。
《摔跤》教學反思 篇8
這是第十冊五年級下學期第七組第一篇課文和第一個片段。這個單元的教學重點為讀寫結合,在教學過程中,嘗試讓學生學習作家是如何抓住人物的語言、神態(tài)、動作、心理活動等方面來展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點的。
反思我的這一節(jié)課,我覺得上得成功的方面有:
1、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文中的人物與學生的年齡相仿,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讓人感受到親切與真實。我在教學過程中,抓住了這個特點,在語言上、在動作的模仿上,充分讓學生能夠與文本中的人物“對話”,從而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2、抓住了重點與難點——人物性格展現(xiàn)方法來學習。本單元的教學中,貫穿整個單元的教學主題正是了解并嘗試運用人物描寫方法來刻畫人物。在教學過程中,我緊扣重點,抓住相關詞語、句子,引導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學習,教會他們?nèi)绾稳フ揖渥优c分析句子。如在分析小嘎子的心理時,結合了他的一系列動作,再加上聯(lián)系上下文內(nèi)容,從而讓一個富有心計、機靈的人物形象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
3、學習方式上努力向新課標理念轉(zhuǎn)變。我在教學過程中,留有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們自主、合作、探究。如在研讀人物的性格特點的過程中,我采取了就是新課標倡導的形式。學生們在合作學習中,就個別重點的詞語與句子發(fā)表了看法,教師也同時作出指導,這樣一來,學習的效果也就達到了。
但是,教學本身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反思我這節(jié)課,其實還有可以改進的地方:
1、朗讀方面還要進行加強。一是次數(shù)方面少了一點。我估計了一下,前后一共有12次左右的朗讀。對于這樣的片段,朗讀是必不可少的。二是語氣方面的指導不到位。沒有依據(jù)人物的各種描寫來讀出感情。
2、寫的練習少了一點。本單元的`重點為讀寫結合,如何落實寫的內(nèi)容呢?我之前的教學設計思想為把這三個片段講完后,再來重新梳理好寫的練習。課后我想了一下,感覺到這樣的設計理念有問題。三個片段人物特點都有自己的個性化表現(xiàn),最好的方案是在每一節(jié)課中都能落實好寫的方面的訓練。所以在講《臨死前的嚴監(jiān)生》《“鳳辣子”初見林黛玉》中,我吸取了教訓,加強在寫方面的內(nèi)容訓練,較好解決了讀寫方面的難題。從而也證明了我之前的教學設計是有一定的問題的。
《摔跤》教學反思 篇9
本節(jié)課我以中國武術中的中國式摔跤為主教材,在我認為中國武術中包括了摔跤的技法,可是課后經(jīng)過王老師和評委的指點說的思路是錯誤的不太明確,今后要努力做好課前的準備,本節(jié)課我用中國式摔跤的中的《揣》作為主教材,用短片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氣氛,用語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中國傳統(tǒng)體育的認知,在我的傳授過程中,學生們學習熱情都很高,也學習的很認真。但在用跳繩輔助練習的時候由于我事先沒有預料到學生由于學習氣氛較高,動作幅度過大,造成將輔助同學的手中的繩把拉落,造成一定的安全問題,但我即刻叫停,又詳細講明要求在之后的'聯(lián)系中好了許多,所以在以后的課堂中一定要多方面考慮問題做好一切準備,在游戲的過程由于我緊張怕上課超時,所以忽略了學生在輔助練習中用到的跳繩,可能會在游戲中存在安全隱患,沒有急事收回器械在以后的課堂上要多加注意,本節(jié)課學生能基本掌握了中國式摔跤《揣》的基本步伐和手勢,學生的學習熱情較高通過本課我達到了讓學生初步了解中國傳到體育的意識和對傳統(tǒng)武術的熱愛,在今后自我保護意識上有了進一步的提高,但在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安全問題有所忽略在以后的課堂要多加改進。
《摔跤》教學反思 篇10
《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是人教版實驗教材五年級下冊《人物描寫一組》一課的第一個片斷。這個片斷主要寫了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的情景。先是由小嘎子提議摔跤,在摔跤的過程中,他時時處處想使巧招,結果反被胖墩兒摔了個仰面朝天,反映了小嘎子頑皮、機靈、爭強好勝、富有心計的個性特點。教學時,我初步設計要抓住描寫人物動作、神態(tài)的詞句,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從而拉近學生和文本主人公的距離。
教學時,我主要圍繞“小嘎子給你留下了怎么樣的印象?你從哪里感受到了小嘎子的這些性格特點?”來展開教學。當然,課堂上總會出現(xiàn)不同的問題,特反思如下:
1、趣味讀詞,激發(fā)興趣
由于本課是第一課時的教學,學生對課文、生字詞不是很熟悉,再加上本課北方方言特別多,兒化音不易讀準確,很多詞語理解困難,所以在讀詞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就采用了趣味讀詞的方法,要求學生在讀準音的基礎上,讀出詞語的味兒。所謂詞語的味兒,就是要求學生通過朗讀把詞語的意思表達出來,學生初次這樣讀,所以興致勃勃,讀得是有滋有味,調(diào)動了他們的興趣。
2、揣摩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
這篇課文中有很多詞語運用的生動形象,抓住這些關鍵詞語,有利于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用詞的準確性。比如:學生品讀“猴兒似的蹦來蹦去”一詞時,我引導學生展開想像,走近小嘎子,用眼睛去發(fā)現(xiàn),去觀察,結合表演,體會到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嘎子,我讓學生把這些詞語放到課文中去,放到它所在的那句話中去,一邊細細品讀,認真品味。“猴兒似的蹦來蹦去”就是作者運用的很準確的一個詞語。學生從字面中的“猴兒似的”,看到了嘎子機靈敏捷、富有心計;從眼神揣摩心理,想到了其豐富的內(nèi)心活動。這樣一來,學生仿佛看見了一個栩栩如生的小嘎子。抓住重點詞語,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既訓練了學生的語感,又拓展了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讓學生可以更形象地解讀文本,這樣學語文就覺得很有趣了。倆人對陣:猜猜,此時此刻,小嘎子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這一問,孩子可有話說了。有的說,他在想:我得出奇制勝;有的說:他在想:我不能跟胖墩來硬的,我得智取;還有的說,他在想:我要找出胖墩兒的破綻,好一舉把他摔倒。如此深入地體會了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體會人物特點也就水到渠成了。
3、理出文章精彩的表達手法
當學生說到胖墩兒是一個很有實力,難以對付的對手時,我再一次追問:你是從哪里看出胖墩兒是個慣手的?請將體現(xiàn)胖墩兒是摔跤能手的詞畫出來。于是,孩子們?nèi)Ξ嫵隽恕八、合、鼓”三個動詞并談了自己的體會。此時,老師小結:從這些具體的動作描寫中,我們仿佛看到了一個“膀大腰粗”的胖墩兒。寥寥數(shù)語,卻不露痕跡地指導了寫人的技巧。再如,摔跤過程中,兩人不同的動作描寫“推、拉、拽、頂、扳”和“推、別”,更是準確、生動,讓學生抓出這些關鍵詞,體會不同的動作體現(xiàn)不同的`人物特點,作者用詞準確,并相機梳理寫作方法,進行歸納。
文章中還有大量比喻句,如“倆人把‘槍’和‘鞭’放在門墩上,各自虎勢兒一站,公雞鹐架似的對起陣來!薄皟蓚人走馬燈似的轉(zhuǎn)了三四圈,終于三抓兩撓,揪在了一起!蔽易寣W生一一找出來,并集中出示,讓學生通過讀,悟出形象的比喻可以使人物特點更加鮮明,歸納寫法。
4、運用寫作方法,學以致用
五年級的學生,已是小學高段的學生了,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以及分析能力也進一步得到了提高,而且新課程標準中也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教師則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所以,在本課教學中,我讓學生自己去感受人物的形象,在感悟的同時,也體會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學以致用,續(xù)寫第二回合的比賽。先利用多媒體讓學生觀看第二次摔跤,仔細觀察兩人的動作,再在腦海中回憶摔跤的經(jīng)過,運用準確、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和形象的比喻寫一寫第二次摔跤比賽的過程。為了讓學生寫得快寫得好,我還采用男、女生習作PK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習作的興趣,最后展示了兩位孩子的精彩習作,得到大家的稱贊。
但是一節(jié)課上下來,總還是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重在引導學生體會人物特點和寫法,就忽略了朗讀的指導,文中有些精彩的句子沒有指導讀出感情,所以我也在思考怎樣才能做到朗讀、寫作兩不誤。還有由于時間關系,在續(xù)寫的訓練中也略顯不足,只點評了兩位成績比較好的孩子的習作,大部分孩子的習作沒有來得及指導,課后又抽了點時間來指導,這樣對習作能力較差的孩子的指導才落到了實處,真正有所獲。
【《摔跤》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課文《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教學反思10-06
摔跤作文03-04
摔跤樂作文09-27
摔跤的滋味作文10-07
摔跤比賽作文05-31
化學教學反思教學反思最新12-27
烏塔教學反思教學反思11-29
荷花教學反思反思10-13
小班反思教學反思01-07
教學的反思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