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
1、讀懂文中父親深沉含蓄的愛;
2、找出父親影響下英子的變化與成長;
3、品讀林海音寧靜文字中蘊涵著的動人情感。
過程和方法:
1、在學習課文內容的過程中運用誦讀涵泳法;
2、在體會作者情感的過程中運用入情體驗法。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理解長大的真正內涵,對成長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學會坦然面對人生。
【教學重難點】
1、找出在爸爸的愛的影響下英子的成長軌跡;
2、理解成長的真正內涵。
【教學過程】
一、播放音樂片段《送別》
師:我們先來聽一段音樂。這曲《驪歌》哀而不傷,回味悠長,今天,我們來聽一個同樣悠長的故事。這故事里有緩緩而過的人兒,有緩緩而逝的歲月,有緩緩流動的愛,還有一朵緩緩而開的成長之花。讓我們走進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兒落了》。
二、師:《驪歌》意味著——離別,這故事里也有這樣一個離別的片段。請一女生朗讀。
(板書:畢業(yè)典禮)
師:我哭了,我為什么而哭? 在這離別之際,她僅僅因為舍不得老師和同學而哭嗎?還有什么原因嗎?原來,她還舍不得長大,她害怕長大?善,在她的成長中,常常有人盼著她長大。在這些人中,有一個人,他特別希望英子能夠長大,他是?爸爸。爸爸是怎么盼著英子長大的呢?我們能不能從英子的回憶中發(fā)現些什么呢?先來找一找,英子回憶了和爸爸有關的哪些往事呢?
板書:醫(yī)院叮囑、逼我上學、喜歡種花、讓我寄錢
三、師:英子為什么想到這些事?這些事對她來說是不是有特殊的意義?
PPT:你對哪件往事最有感觸?這件事對英子的成長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找出這件往事中你最有感觸的細節(jié)或片段,做好圈畫批注。
師:希望我們同學帶著兩樣東西去閱讀,一雙善于發(fā)現的眼睛,一顆善于感悟的心。
學生分享自己閱讀體會,通過齊讀、評讀、范讀、男女生分角色讀、師生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重點引導學生賞讀“逼我上學”和“醫(yī)院叮囑”兩個片段。
逼我上學“怎么不起來,快起!快起!”“晚了!爸!”我硬著頭皮說!巴砹艘驳萌,怎么可以逃學!起!”
①兩個“快起”語速越讀越快,不停頓;要讀得重些,有力些。一個簡單的“起”要讀出爸爸憤怒和威嚴,“!”表達了爸爸此時聲音的心情?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字,一個簡單的標點,里面的情感非常豐富。爸爸的口氣絕對沒商量,要讀出那種非起不可、非去不可的威嚴。
②女生扮演小英子,男生扮演爸爸,分角色朗讀。
、谟⒆哟藭r的心里想法是什么?
爸爸氣極了,一把把我從床上拖起來,我的眼淚就流出來了。爸爸左看右看,結果從桌上抄起雞毛撣子倒轉來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掄,就發(fā)出咻咻的聲音,我挨打了。
、僖x出感情,主要在“拖”、“抄”等動詞上下功夫,讀出爸爸很憤怒,很生氣的感情。
②爸爸僅僅是生氣而已嗎?抓住“爸爸左看右看”。
、郯职譃槭裁创蛴⒆樱克菫榱苏l?爸爸確實有一股狠勁兒,可這股狠勁兒背后又是滿滿的愛與期望。爸爸的打,爸爸的嚴厲和憤怒,都是為了英子好,這是一種多么深沉而又含蓄的愛呀。
、艽藭r的英子她能體會爸爸的苦心嗎?這時候的英子,其實還是個不懂事的小孩子。(板書:不懂事)
爸爸沒說什么,打開了手中的包袱,拿出來的是我的花夾襖。他遞給我,看著我穿上,又拿出兩個銅板來給我。
、僖迷趺礃拥恼Z氣語調來讀出這一份愛呢?爸爸的愛寄托在哪些字眼上?
、诿鎸@無聲的溫情,英子心里會怎么想?
師:一件小小的起床事件,讓英子的心緒不停變化,從……到……再到……。后來怎么樣了呢?我們來看看英子的這段自白。(女生齊讀)
師:在這一事件中,英子是痛苦的,她被逼著起床上學,(板書:痛、逼)但也正是這樣的痛苦和逼迫,英子才有了從此以后的每個“冬天的清晨”和“夏天的早晨”。
師:你覺得,從那以后,英子有了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她漸漸學會了什么?(對自己負責、自律、感激)
師:這份收獲對英子來說,是一時的,還是長久的?正如那朵飄香的玉簪花一樣,香味兒久久地在英子的心頭縈繞著。
醫(yī)院叮囑
重點賞讀第8自然段。
、倌阌X得爸爸的心情是怎么樣的?
②此時此刻爸爸的表情會是怎樣?
、郯职挚粗⒆,他心愛的女兒真的如他所期望的那樣成了一名優(yōu)秀畢業(yè)生(板書:優(yōu)秀),在畢業(yè)典禮上代表同學領畢業(yè)證書和致謝詞,他是多么高興,多么欣慰,他多么想去見證女兒的優(yōu)秀。可是,他知道自己已經時日不多。他的女兒還是個孩子,他實在是舍不得也放不下。這短短的兩行字,藏著爸爸多少的苦楚和無奈,還有深深的愛和殷殷的期盼。
④千言萬語,最后只化為了三句話。(PPT呈現爸爸交代英子的三句話,男同學第一句,女同學第二句,一起第三句)
、荽藭r的英子,她聽懂爸爸的意思了嗎?(板書:懂)她真正聽懂是在什么時候?
鼓勵闖練
(在“鼓勵闖練”幾個字周圍畫圈)
師:爸爸為什么要讓我去寄錢呢?不能讓媽媽或者老高去嗎?她樂意去嗎?結果成功了嗎?
師:在闖練的過程中,英子心里是怎么想的?這對英子來說,其實也是一種煎熬。但是她在爸爸的'鼓勵下,硬著頭皮,闖過去了。(板書:硬)
喜歡種花
師:在這樣家庭氛圍中長大的英子,她的性格會是怎么樣的?可見,爸爸愛花對英子的影響也非常深遠呢。
四、
師:爸爸喜歡種花,他種的有一種花叫夾竹桃;ㄋ铺,葉像竹,一年三季,幾乎常青不敗?墒牵职值纳▍s無情地凋謝了,一邊說一邊出示PPT:爸爸的花兒落了。
齊讀課文倒數5個自然段。
師:最后兩句,該怎么讀?自己讀一讀。(請幾位學生站起來說該用什么樣的語氣。)其實,在課前,我們同學就已經用心去讀這兩句話了。PPT出示學生預習時的朗讀設計。請三位學生讀一讀。
師:爸爸的花兒落了。如果說之前爸爸的打對英子來說是一種痛,那痛,只是身體上的痛,爸爸的去世,這種痛?叫人痛徹心扉。
師:那么英子有將這種痛苦表現出來嗎?她作何反應?(鎮(zhèn)定、安靜)
師:痛到極致,便是冷靜。
師:你覺得是什么支撐著英子,使她能夠鎮(zhèn)定安靜地直面父親的死亡?
師:過往的每個片段,每個細節(jié),無論是打還是送包袱,無論是鼓勵闖練還是殷切叮囑,無不凝聚著爸爸對英子的愛?砂职炙械膰绤査械臏厍閰s在這時候全都戛然而止。在不久前,她還在央求爸爸給她壯膽;不久前,她還在質問爸爸:“那么爸爸不也可以硬著頭皮從床上起來到我們學校去嗎?”不久前,她還想著給爸爸看看新發(fā)下來的畢業(yè)文憑……可是,這一切都隨著老高的“這里就數你最大了!就數你大了!”結束了。
師:如果你是英子,你想對遠在天堂的爸爸說什么?請大家在手邊的白紙上,寫一段話。
師:她意識到自己該長大了,該懂事了(板書:懂事),這個早慧的女孩兒告訴自己: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PPT:作者林海音在《城南舊事(代序)》的話。
師:英子在爸爸生命的隕落中,在生命難以承受之重中猝不及防地長大了。這成長里沒有歡喜,沒有恐懼,有的只是本不屬于她這個年齡的沉重責任。
PPT(配樂靜悟):
英子長大了,她上學不再遲到,她學會了自律;
英子長大了,她獨自去銀行存錢,她學會了獨立;
英子長大了,她代表全體同學領畢業(yè)證書并且致謝詞,她學會了優(yōu)秀;
英子長大了,她鎮(zhèn)定坦然地面對父親的死亡;她學會了責任;
英子長大了,她成了一名著名作家,用一支細膩而溫情的筆將一個十二歲小女孩的成長寫得深沉動人。
師:
爸爸的花兒落了,
英子已不再是小孩子了。
爸爸的花兒落了,
英子的花開了。
我想,那朵別在英子衣襟上的粉色夾竹桃會一直開進英子的心里,陪著她勇敢坦然地走過一個又一個春夏秋冬。你呢——你聽見心底花開的聲音了嗎?
《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文章內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讀課文,學會質疑。
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體味人與人之間的真情。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文章的思路,從中感受至愛親情。
課前準備
學生:1、預習課文,借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
2、在學習的過程中,你可能也遇到過類似我賴在床上不想上學的經歷,你的父親是如何教育你的呢?也許感受到父愛的事件很多,準備好說給大家聽聽。
教師:
1、準備好授課內容及多媒體課件。
2、有條件的,可提前為學生播放影碟《城南舊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脈絡。
1、導入
。1)可以用深情的語言為學生講朱自清的《背影》中望父買楠的片斷,以創(chuàng)設情境。
(2)也可用《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父親教兒子一步步脫險的經歷導人。
。3)還可用以下話語導人:
人生在世,人們夸贊的最多的是母愛,人們最不能忘懷的也是母愛。可是今天我們要為我們的父輩唱一首頌歌,他們同樣讓我們難以忘懷,他們同樣值得我們夸贊,F在我們就一同去認識一位可敬又可親的父親吧!
2、整體感悟:
。1)檢查預習情況。(利用多媒體課件)
。2)快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在朗讀中思考問題。
大屏幕技影出示問題組:
a。從全文看,爸爸是一個怎樣的人?
b。花在全文結構中起著怎樣的作用?
c。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學生速讀課文后,四人小組討論回答,學生間互相評論補充。
a。爸爸表面上很嚴厲,實際上卻充滿愛心。
鼓勵孩子要堅強,無論什么困難的事7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
很重感情,他聽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
特別愛花,每天下班回來,第一件事就是澆花。
b。文章題目為爸爸的花兒落了,與題目相映,文章也多處寫到花,如開頭由衣襟上的夾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結尾用垂落的夾竹桃回應前文,點出爸爸已不在人間,可以看出花是作為線索貫穿小說始末的。
c。表達了作者失去父親的痛楚與無奈,同時又深深眷念的感情。
到研讀與賞析(上)
教師導學:
這篇文章以爸爸的花兒落了為題,→方面指爸爸種的夾竹桃凋謝了,另一方面則點出了爸爸的離開人世。那么爸爸在我的成長過程中究竟起了怎樣的作用呢?同學們可以圍繞這個話題再深入提出問題進行討論,力求對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3、自主探究:
確定思考題,教師引導學生逐漸將思考題集中到以下幾方面,大屏幕出示問題組
a。文中哪些寫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憶過去的事,回憶的事情是怎樣引出的?
b。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經病得很重,可能將不久于人世的?
c。怎樣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念的話的含義?
教師引導學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然后學生在課文中勾畫,四人小組討論回答,教師補充歸納。
a。文章開篇用衣襟上的粉紅色夾竹桃,引出前一天去醫(yī)院探望爸爸時的`情形;通過億述探病時爸爸的一番話,特別是囑咐她不要遲到,引出六年前因賴床不起受爸爸懲罰以及自己以后上學從不遲到的情形;這時,禮堂的鐘聲響了,想到爸爸不會來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兒,于是又憶起爸爸愛花的情形還沒有想完,韓主任已經講話了,我們也唱起了輔歌,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長大,進而回憶起爸爸要她闖練,讓她到東郊民巷正金銀行匯款給在日本的陳叔叔的經過;最后畢業(yè)典禮回來,看著滿院零落的花兒,昕到老高的話,她清醒地意識到爸爸的花真的落了,自己已經長大了。
b。比如開頭我回憶去醫(yī)院看望爸爸時,爸爸曾說:沒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經長大了,是不是?這是一處伏筆。又如當畢業(yè)典禮的鐘聲響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媽媽爸爸,疑惑媽媽今早的眼睛為什么紅腫著氣是在暗示媽媽對劊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將去世。而畢業(yè)典禮結束后,催著自己,我好像怕趕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趕回家去,這恐怕是一種預感。至于寫她進家門以后看到旁邊的夾竹桃不知什么時候垂下了好幾校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樣,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將喪父的傷痛推到極致。
c。是說作者在爸爸去世之時,終于體會到自己已經長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4、作業(yè)
。1)識記字詞,完成讀一讀,寫一寫
。2)思考研討與練習”
(3)進一步閱讀文章,思考研討與練習
。4)準備說說自己的爸爸。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檢查作業(yè)。
繼續(xù)研讀與賞析文章的重點。
1、檢查作業(yè)i
2、運研讀與賞析(下)
(1)教師導學
上節(jié)課我們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文章,已經基本把握了文章的內容,也理清了文章的脈絡。這節(jié)課我們就文章的重點進一步學習和探討,使自己的認識達到新的高度。請同學們重點閱讀爸爸逼我去上學以及畢業(yè)典禮后我急著回家兩部分,可就下面的問題展開討論。
。2)大屏幕出示問題組:
a。對爸爸逼我去上學的回憶表明了爸爸怎樣的態(tài)度和情感?對我的成長有什么影響?
b。畢業(yè)典禮后我回家時見到了怎樣的情景?這情景預示著什么呢?
c。我是不是真正感覺到自己長大了?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教師引導學生再讀有關內容,然后進行討論,共同解決問題。
明確:
a、爸爸對我要求很嚴格,希望我從小就能養(yǎng)成好的習慣,但是他表面的嚴厲中又有元限的關愛,關心自己的冷暖和苦樂。爸爸的愛使我意識到不能懶惰,要處處嚴格要求自己,為我以后的成長上了很好的一課。
b、弟弟妹妹們只是自顧自地玩著;爸爸種的夾竹桃垂下好幾校,很不像樣子;小青石榴從i樹上掉下來,老高急匆匆地告訴醫(yī)院來了電話,等等,這些都預示著爸爸已經病得很重,將不久于人世。
c、是的。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識到這里就數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對老高說話,而且是從來沒有過這樣的鎮(zhèn)定,這樣的安靜,最后在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3、體驗與反思
組織學生結合自己的體驗討論我們?yōu)槭裁春芟矚g、又害怕變成大人?教師應給學生自由說話的機會,使學生暢所欲言,并且明確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有煩惱,但只要正確對待就一定會解除煩惱,迎接新的挑戰(zhàn)。
進一步提問:
(1)課文中還有什么情節(jié)會引起你的閱讀興趣?談談體會。
(2)你有沒有類似我賴在床上不想上學的經歷,你的父親是如何處理的?說給大家聽聽。
4、拓展延伸
有首歌說:世上只有媽媽好。今天的文章讓大家重新認識了父親,那深沉的愛,那感人的愛,讓我們說真話,訴真情,用自己的心聲說說,世上還有爸爸好。
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總結z作者的文章和同學們的發(fā)言合成了一首感人肺腑的父愛的樂章,讓我們把這些內容記在本子上,印在腦海里,留在我們成長的記憶長河中
5、作業(yè)
小作文:((世上還有爸爸好))
6、信息反饋:略
《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設計 篇3
【教材分析】
1、德育點:
讓學生深入體會父母與兒女之間的深情。
2、創(chuàng)新點:
通過被打事件展示父親對自己的深情。
3、能力點:
把握父女間的深情,了解插敘的巧妙。
4、知識點:
字詞、插敘、語帶雙關的標題。
【學情分析】
教育正處于改革的過渡期,父母對兒女的期望往往不被兒女理解,因此,父母和兒女間的矛盾也就較為普遍,通過本文教學,讓學生學會體會父母對兒女的深情。另,作文需要插敘,但學生不知如何自然巧妙插敘,可讓學生進行這方面練習 。
【教學流程】
(內容概要)師生互動(問題設計、情景創(chuàng)設)
一、導入新課
學習要點: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掌握字詞;體會文中貫穿的情感。
。ㄓ缮蠈W期的作文媽媽的嘮叨導入)
1、由兩名同學分別說一下自己對媽媽的嘮叨的感受。
2、教師導入:
每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離不開父母的關愛,這其中包含媽媽的嘮叨、父親的責罰。在這嘮叨和責罰中包含著父母對兒女的一種怎樣的感情呢?學了本文后相信你會有深刻理解的。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把握文章大意。
1、檢查預習:
文中回憶了關于爸爸的哪幾件事?
明確:第一件事:鼓勵我在畢業(yè)典禮上致感謝詞。
第二件事:爸爸逼我上學。
第三件事:鼓勵我去郵局寄錢。
2、檢查字詞后朗讀課文(讀這三件事)。
、 朗讀,評議、看誰讀得準確,有感情。
、 學生自學字詞。
。ㄗ⑨屩袔ё⒁舻淖x一讀,寫一寫中的字詞,寫完后自查)
三、體會文中貫穿的感情
1、學生邊默讀邊思考:文中貫穿著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舉例說明。
明確:文中貫穿著作者對父親的摯愛和父親對作者的關愛之情。
2、閱讀課文,從文中找出依據對此加以說明。
參考:夾竹桃是你爸爸種的
我問爸爸,能不能起來
爸爸,你不去,我很害怕
英子,不要怕
沒有爸爸,你更要
不要怕,英子,你要學做許多事
小結:重點是寫爸爸對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長大的、懂事的情感。
3、自由朗讀,體會文中貫穿的思想感情
四、作業(yè)
課后研討與練習一、二。
【課后記】
第二課時
一、研讀課文
學習插敘的表達手法。
學習要點:巧妙的插敘;正確理解被打事件;理解語帶雙關的標題;學習插敘的表達手法。
1、理清記敘內容。(按時間順序)
參考:爸爸逼我上學,送花夾襖──爸爸鼓勵我到郵局寄信──爸爸生病住院──畢業(yè)典禮上我致謝詞──爸爸的花兒落了 。
2、再讀課文,對照課文的記敘順序,明確哪是插敘?
參考:畢業(yè)典禮(回憶1)──爸爸生。ɑ貞2)──逼我上學,送花夾襖──畢業(yè)典禮(回憶)爸爸生病──爸爸喜歡花──畢業(yè)典禮主任講話──(回憶爸爸鼓勵我到郵局寄錢──畢業(yè)典禮結束──爸爸的花兒落了。
3、對照課文,理解插敘的妙處:
爸爸說的.那些話與插敘的內容有關?
(學生從課文中找,并進行交流)
參考:明天要早起
不要怕, 你要學做許多事
4、從爸爸的這些話中,我體會到了什么?
學生根據理解回答。
5、寫畢業(yè)典禮結束后的內容有什么作用?
6、理解最后兩句:
爸爸的花兒落了──一語雙關
(花落,爸爸去世)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點明主題
。ㄔ诎职值年P愛下,在經歷過許多事后,我體會到自己長大了。)
二、拓展延伸
1、如何理解被打事件?你有過被打的事嗎?被打后你是如何想的?
2、作者沒寫被打后的想法,只寫我聽到這兒,鼻子抽搭了一下,幸好我的眼睛是閉著的,淚水不致于流出來,你猜測一下,她的心里會怎樣想?
3、這次挨打,與我的成長有關嗎?爸爸的打中含有什么感情?
六、布置作業(yè)
1、把課堂上研討的問題整理出來,寫在作業(yè)本上。
2、回憶一下自己的成長軌跡,那些事情給你留下深刻印象?
《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設計 篇4
教學設計A
【創(chuàng)意說明】
這篇小說作者以細膩的筆觸抒寫了成長的體驗,文中童年的故事、成長的感受能很快激起學生共鳴。教學時不必囿于課文分析這分析那,宜通過反復朗讀讓文章的情、理自然注入學生心田,再引導學生以“長大的感受”為契合點銜接課內外,從他人的故事和文章中獲得有益的啟迪。
【教學步驟】
一、反復朗讀課文
速讀,圈出生字新詞,查閱工具書,落實。
再讀,理解內容,用自己的話概括全文內容。
細讀,體會文中爸爸對女兒的深情,體會作者文字中滲透懷戀童年之情。
自由讀,領悟文章情韻。
二、深入課文,看變化
英子的成長,是通過她的變化看出來的。
請同學們深入到文中找一找,她有哪些變化表明她由一個少不經事的孩童變成了一個“小小的大人”。
學生結合課文敘述,自由發(fā)言,大體上明確英子的長大主要表現為:
行為上的進步:過去懶惰,現在勤勉了;過去不會做事,現在會做許多事了……
心理上的成熟:過去膽小,現在勇敢了;過去懦弱無能,現在獨立而堅強,甚至能處亂不驚遇事從容了;過去愁悶,現在開朗了;過去不聽勸導,現在善解人意了……
三、關聯課內外,說體驗
1、結合英子的成長歷程談談你對成長的體驗:
學生討論,自由發(fā)言,與課文所述吻合即可。
從磨練角度:“無論什么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辈唤浭,難成人;不闖練,難成才……
從父母角度:父母是孩子成長途中最重要的啟蒙老師。父母的鼓勵和希望是孩子成功之路上最重的砝碼。愛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饋贈。愛能化解一切怨恨。給子女一罐蜜,不如逼他去釀蜜。嚴格的要求和溫暖的關懷對孩子來說,一樣都不能少……
從苦難角度:苦難是成長的催化劑?嚯y是成長路上的仙果!翱嚯y是人生的老師!保ò蜖栐耍
成長感受:長大不是年歲的增長,不是年級的增加,長大意味著進步與成熟,意味著更多的責任,更強的能力……
。、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談談你對成長的體驗:
每個人的成長史都是一篇動人的童話、一首怡人的歡歌。想一想你成長經歷中最重要的人,給你影響最大的幾件事,讓你一直銘記在心的幾句話,說說他(它)們是怎樣促進并伴隨你成長的。
學生用“簡單敘事+體驗”的形式說?蓮呐c課文相同角度說,也可說不同的,如自身修養(yǎng)、成長環(huán)境、師長教育等。
四、回想發(fā)言,集素材
回想同學們的發(fā)言,把你認為有價值的東西寫下來,為寫作搜集一點素材。
五、完成一則練筆《成長的感覺》
教學設計B
【創(chuàng)意說明】
本設計用換位改寫的方式,換小英子自己的回憶為她身邊人關于小英子成長的見聞感受,對課文內容以事件為分界線作分散改寫處理,訓練學生變換看問題的角度、變換敘事的方式。這一設計意在把繁瑣、機械的教學程序簡明化、靈活化,豐富學生的表達體驗,促進學生課堂參與的熱情。
【教學步驟】
一、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理解課文內容,概述小英子的成長足跡。
2、體會文中豐富的情感,尤其是父女深情。
二、換位改寫
通過朗讀課文,我們知道課文是以小英子的回憶為線索串起她成長的.經歷的,作為她身邊的人,溫柔善良的媽媽、性情質樸的爸爸、親愛的韓老師、她要好的同學、一直在她家做事的廚子老高,目睹小英子的成長與遭遇,他們的心理又是怎樣的呢?下面我們對課文作換位改寫。
。薄⑦x擇改文的敘事者和所敘事件:
提示:所敘事件可是單一事件,如爸爸鼓勵“我”獨自參加畢業(yè)典禮、爸爸逼“我”去上學、畢業(yè)典禮、爸爸愛花、爸爸鼓勵“我”獨自去銀行寄錢、聞聽爸爸死后“我”的鎮(zhèn)定,也可是以上某幾件事件的組合。
2、確定敘事的方式和側重點:
提示:是沿用倒敘?是敘議結合?是敘親見還是敘耳聞?側重于家庭里的英子還是校園里的?或是父女情?
3、給改文擬一個新穎而有情味的題目:
如:《孩子,別怪你爸》(媽媽)、《我的愛,你可能明白》(爸爸)、《一路芬芳的孩子》(老師)、《令人羨慕的英子》(同學)、《我眼中的大小姐》(老高)等。
。、改寫、交流、互評。
三、總結改寫要領
。ㄗⅲ焊膶懣梢該Q位,當然也可不換位,就以英子的口吻來寫,用內心獨白的形式寫,有側重地寫。如《愛花的爸爸》《我和爸爸的花兒》《雨中情》《驚聞噩耗》《我的畢業(yè)典禮》等。)
教學設計C
【創(chuàng)意說明】
有人評說林海音的小說“技巧完美”,本文就是一個例證。何不把此文當作學生學習小說的啟蒙課,以美點欣賞帶動學生探究?即使全是老師分析給學生聽,做個啟蒙的例子也不賴呀。
【教學步驟】
一、反復朗讀課文,充分理解課文內容
二、美點欣賞與探究
有人說林海音的小說“技巧完美”,你能針對本文作一點美點欣賞與探究嗎?
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可適時用問題將探究引向深入,可明確如下一些角度:
一語雙關的文題──一方面實指夾竹桃的敗落,一方面象征稟性愛花的爸爸的辭世。
插敘的手法──時而寫眼前的事,時而又回憶往事,使文章顯得波瀾起伏,跌宕有致。
雙線并行的結構──一是以花為線索貫穿小說始末,二是畢業(yè)典禮,兩線相互輝映,既有利于情節(jié)的展開,又使兩個人物主次分明,相映生輝。
圓熟的過渡──課文有回憶有現實,但每次憶述往事都是由眼前的事引發(fā)的,因此內容豐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錯而不零亂。
巧妙的暗示──文章沒有正面提及爸爸病危瀕死,但文中處處有伏筆,事事有照應,沉郁的氛圍和喪父的傷痛一直籠罩著全文。
凝練的語言──文中有簡潔而富哲理的話語,有生動而傳情的語詞。
鮮活的形象──文章雖不是以寫人為主,但人物性格都非常鮮明,媽媽溫柔慈愛,爸爸性情質樸、充滿愛心,“我”聰明懂事、惹人喜愛、卓爾不群。
三、知識小結與遷移訓練
小結小說欣賞相關知識。
《城南舊事》部分篇章賞析。
。ㄓ袟l件的學?山M織觀看電影《城南舊事》)
【資料整合平臺】
1、作者簡介(見《教師教學用書》)
。、練筆借鑒:任真妮《長大的感覺真好》(見《作文通訊》2003年第7期)
《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樸素真摯的語言之美。
。病Ⅲw驗文中洋溢的深沉的父愛,感悟成長。
【教學重點】
品味語言,體驗父愛,感悟成長。
【教學方法】
朗讀、談話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音樂。
【課前準備】
。薄㈩A習課文,解決生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有一首歌一直在我們耳邊回響,讓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再來唱一唱。播放VCD《世上只有媽媽好》,師生跟唱。
這首歌我們唱了好多年,它伴隨著我們成長。每當你唱起這首歌時,你都會想些什么?
生談感受。
人生在世,人們夸贊的最多的是母愛,人們最不能忘懷的也是母愛。今天,我們要為我們的父輩唱一首頌歌,我們先一起來認識一位可敬可愛的父親吧!
二、整體感悟
。、題目代換:
這篇文章比較長,通過我們預習課文,你覺得文章還可以用什么題目來代換?
探討結果:《我和爸爸》、《愛花的爸爸》、《父愛》……
2、解釋課題:
同學們代換了這么多題目,那作者為什么以《爸爸的花兒落了》為課題?
探討結果:
、 爸爸種的夾竹桃花敗落。
、 暗示爸爸的生命之花敗落,爸爸離開人世。
3、略談感受:
老師第一次讀這篇文章的時候,眼淚情不自禁地流了下來,那你最初讀完課文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學生意見結果可能是感動、同情、敬佩等,要求說明原由。
三、品讀課文
。、品讀最感動的地方:
看來同學們和老師一樣,是飽含激情地讀完這篇文章,你能否把課文中讓你最感動的.或是給你印象最深的地方給大家讀一讀?
、 自己練讀。
、 抽生單獨讀。
。病熒纷x爸爸逼我上學的部分:
、 我與爸爸的故事中,哪一件事寫的最詳細,對我影響最大?
明確:爸爸逼我上學。
讓我們跟隨英子的回憶,一起回到六年前,來親身感受一下英子被迫上學的經歷。以讀為主。
① 生自己朗讀。
、 選優(yōu)秀選手,分角色朗讀。
、 小組扮演爸爸和英子,分角色朗讀。
、 從這件事上,你可以看出爸爸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探討結果:爸爸對我要求嚴格,但嚴中有愛。
。、品讀爸爸去世一部分:
、 英子就是在爸爸的這種嚴格的要求中不斷成長,不斷成熟,從哪里可以看出英子長大了?
明確:面對爸爸的死亡,英子表現出的是從容、鎮(zhèn)定。
我們集體來欣賞,以讀為主:
、 師范讀。
、 生分角色讀。
、 男生扮老高,女生扮英子齊讀。
、 從英子和爸爸感人的經歷中,我們可以看到,爸爸對英子的愛除了嚴格的要求之外,還有哪些成分?生到黑板歸納。
殷切的希望、溫暖的關懷、熱情的鼓勵……
、 看了同學們的歸納,老師有一個強烈的感覺:父愛如山,我們領略了他的沉穩(wěn)與厚重!相信,同學們也有同感,那你能用一個比喻句來表達你對父愛的理解嗎?
父愛如!笎廴绱猴L……如細雨……如陽光……
三、拓展總結
。、是呀,父愛都是深沉的,都是嚴厲的,有時甚至讓人難以接受,但最終他是愛我們的,你和你的父親之間有這樣的故事發(fā)生嗎?
生交流故事。
2、在爸爸花兒落了的同時,我們欣喜地看到,英子長大了,成熟了,假設英子一口氣跑到醫(yī)院,而爸爸已經永遠地閉上了雙眼,英子會對爸爸說些什么?你能模仿英子的口吻對死去的爸爸說說話嗎?
生寫作,并伴隨音樂交流。
。场⒄恼碌雌鸱,一直是在不斷回憶中調整心態(tài),釋放情感的,一會兒寫現在的事,一會兒寫過去的事,這種寫法叫插敘。
。础⒃谖覀冞@堂課中,有一個環(huán)節(jié)也屬于插敘,是哪個環(huán)節(jié)?
講我與爸爸的故事一環(huán)節(jié)。
尾聲:今天的文章讓我們大家重新認識了父親那深沉的愛,那感人的愛,讓我們用心聲來唱一唱:世上還有爸爸好。重放《世上只有媽媽好》的音樂,改唱《世上還有爸爸好》
《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設計 篇6
一、設計思路
本課出自實驗教材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這個單元是成長的主題,單元目標是要學生結合自己的經歷和體驗深入體味文中的情感。《爸爸的花兒落了》這篇文章的主人公英子跟學生的年齡相仿,所寫內容也與學生生活接近,很能引起他們的興趣,使他們與作品產生共鳴,所以這篇文章相對于本單元其他文章來說更易于學生理解和接受。文章內容簡單,那么怎樣才能充分調動起所有學生的興趣,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有所收獲呢?我的構想是在抓住重點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充分的閱讀與表達的機會,以學生的求知需求為主線,讓學生進行充分的自主活動,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有所感悟,追求教師和學生面對作品的平等對話,進而與作者實現心與心的交流。
然而這樣做固然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很大的自由發(fā)揮空間,但會不會導致失去學習重點,使教學失去層次感呢?在這樣的課中教師的主導地位該如何體現?我認為教師首先要做的是選取一些巧妙的切入點來點燃學生的思維,然后還要在該住手時則住手,適時引導學生集中精力研究課文的關鍵和重點。下面是我上這節(jié)課的過程及幾點體會。
二、教學過程
。、上課前開始放《送別》的曲子,用來營造一種與課文內容相融的淡淡的憂傷。這是課文中提到的畢業(yè)時唱的酈歌,古道、芳草、垂柳、夕陽、浮蕩的晚風、嗚咽的清笛,歌聲中融入了送別時靜靜的無奈與憂傷,往事似乎一幕幕浮現在眼前。
。ㄓ辛怂麂亯|,不用老師再精心設計什么導語,學生早已融入到了課文所描寫的意境中。不過我還是和學生一起分享了我在聽音樂時回想起來的童年的一個故事,呵呵,在那樣的氛圍里講逝去的童年,我的眼淚都快下來了 )
。、把學生導進課文之后,在音樂中讓他們靜靜地讀一遍課文,對課文內容進行整體感知?梢蕴嵋粋問題:文中寫了英子和父親之間的哪些故事?在文中相應的段落作一下標記。
學生回答得很踴躍,“我”和父親的故事:
、 鼓勵我獨自參加畢業(yè)典禮;
、 逼我去上學,并給我送來棉衣;
、 鼓勵我獨自去銀行寄錢;
、 爸爸死后,我非常鎮(zhèn)定、安靜。
。ㄟ@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完之后本來想加一個問題,讓學生體會一下本文結構的嚴謹自然,后來又去掉了,因為對于插敘的用法及作用學生應該早掌握了,不如留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深入體會文章情感并主動質疑 ,進行賞析)
3、內容賞析:
找出文中最讓你感動的事件,自己先試著有感情地朗讀出來,然后再與大家一起分享,讀給大家聽,并說一下這里為什么讓你感動。
。ɡ首x首先是一種能力,而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非一日之功,必須在日常教學中不斷訓練。同時朗讀還能讓學生深入理解課文,走近作者,與作者進行真正的情感交流。所以不管有什么樣的原因,對課文的朗讀都是講課時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在朗讀過程中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參與,與學生一起進步,不能以自己讀得不好為由為自己開脫 )
4、學生自由質疑:剛才大家都談了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下面你能不能再從這些事件中找一兩個問題考考你的同學啊?
。▽W生先自己考慮幾分鐘,然后可以把自己的問題拿到四人小組交流一下。)
問題一:爸爸為了不讓我賴床而狠狠打了我,可是后來卻為什么又去學校為我送棉衣?
學生:爸爸打我是對我嚴格要求,是一種嚴愛,而去送棉衣也是因為爸爸關心我、愛我。
問題二:我得知爸爸去世后為什么能那么鎮(zhèn)定安靜?
學生一:因為老高的話讓我意識到我是家里的老大。
學生二:還因為在這之前爸爸已經多次培養(yǎng)我的獨立能力了,還有開頭爸爸對我說“沒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經大了,是不是”,這也讓我意識到我已經長大了。
師:同學們對課文內容理解得非常深入。剛才同學說“我”長大了,大家能說說除了課文結尾外,還有哪個地方能看出“我”正在一步步長大啊?
學生一:自從爸爸打了我,我以后上學就再也沒有遲到過,而且在畢業(yè)時還作為學生代表上臺領畢業(yè)證書呢。這就證明我長大了。
學生二:還有,爸爸為了煅煉我讓我自己去銀行寄錢,盡管很害怕,但我也很好地完成了任務。我也有過這樣一回經歷,我爸爸也讓我自己去寄過一回錢,像作者寫的一樣,我一開始也很緊張,不知道該怎么做,寄完之后我覺得自己真的很了不起,原來看起來很難的事要真做起來也不一定很難。
師:這位同學和作者產生了共鳴?次恼碌臅r候,我感到最幸福的時候也是與作者產生共鳴的時候,這位同學體會了一次真正的幸福,祝賀你!
。▽W生們大笑,并鼓掌)
問題三:我長大了,那結尾直接寫“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不就行了嗎,為什么還寫“爸爸的花兒落了”呢?這兩者之間有什么關系?
。ㄟ@個問題引起了大多數學生的興趣,很多雙手舉了起來)
學生一:爸爸的花兒落了是說爸爸去世了,通過爸爸去世這件事“我”覺得自己長大了。
。ㄙ|疑者不太滿意地搖了搖頭)
學生二:我是在爸爸的教育下才一步步長大的,爸爸的花兒落了,卻結出了甜美的果實,我就是爸爸結的果子,所以我長大了。
。ㄍ瑢W們哄堂大笑,質疑者說你的比喻很形象,我很滿意)
。ㄟ@個問題及答案讓我對學生的能力刮目相看)
問題四:文章為什么多次提到爸爸愛花這個情節(jié)?
學生一:從這個情節(jié)中就能看出爸爸是一個充滿愛心的人。
學生二:我覺得爸爸愛花其實是爸爸愛女兒的象征,因為后文鄰居說他是因為愛花才生了四個女兒。
學生三:我覺得“我”就是爸爸種的一棵花,爸爸很細心地培養(yǎng)“我”,讓我一天天長大,花落了,可是卻結出了果實,爸爸去世了,我卻真的覺得自己長大了。
學生四:我覺得對爸爸愛花的描寫還是貫穿全文的線索。
。ㄍ瑢W們都等著他繼續(xù)說,他的思路卻有些梳理不清了,看來理理順序還是有必要的,于是我讓所有的同學都幫他考慮考慮對爸爸愛花的描寫是如何作為線索貫穿全文的)
學生四:參加畢業(yè)典禮時,“我”的襟上別著爸爸種的夾竹桃,而爸爸沒有來參加“我”的畢業(yè)典禮,我想起昨天在醫(yī)院看望爸爸的情景。平時爸爸最喜愛花,可院里的花今年還沒有上麻渣,因為爸爸得了重病。爸爸的夾竹桃的枝子垂落了,石榴也掉了好幾個,爸爸的花兒落了,爸爸去世了。
。ㄍ瑢W們說得真的太好了,對文章的內涵理解得非常深入,在這里就勢讓學生再進一步理解“爸爸的花兒落了”這一標題的含義,從而結束這次與作者的'交流)
小結:父親的花兒落了,但結出了甜美的果實:“我”在爸爸的管教下克服了懶惰的毛病,在爸爸的鼓勵下有了挑戰(zhàn)困難的信心和勇氣,在爸爸話語的激勵下最終以成人的姿態(tài)鎮(zhèn)定地面對爸爸去世的惡耗。作者在文中沒有直接抒發(fā)自己的感情,而是通過具體的事情,用細致的描寫展現了爸爸的形象和“我”成長的過程。
。、拓展:
在大家的成長過程中是不是也有很多這樣的故事?你能否說出來與大家分享一下?
(留3~5分鐘時間讓學生交流)
最后的作業(yè)是構思一篇文章,像作者一樣用一條線索貫穿全文,寫一寫自己成長的故事,再為文章起一個內涵豐富的標題。
三、教學反思
一直以來,老師想的最多的都是我要教給學生什么知識,而不是學生想學什么。這篇文章內容比較容易理解,所以最好能以學生的求知需求為主線,追求教師和學生面對作品的平等對話。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的作用主要是營造一種平等和諧的對話氛圍,讓每一個學生都擁有舒展的心靈、思考的大腦,然后讓感情融匯感情,思想碰撞思想。
“知識是一個過程的結果,又是另一個過程的中國!彼砸欢ㄒ獙W生學會質疑,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這是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老師不要認為學生提出的問題具有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測性,從而不敢放手,其實學生正是在經常的質疑中不斷成長、成熟起來的,而教師與學生的每一次交流與碰撞,對老師來說又何嘗不是一種成長呢?
陶行知先生有一句話:“先生之最大的成功,是培養(yǎng)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總是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先生就永遠無法體會成功的快樂了。
《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文章的內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讀課文,學會質疑。
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體味人與人之間的真情。
【教學重點】
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文章的內容。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思想感情,體味人與人之間的真情。
【教學時數】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人生在世,人們夸贊的最多的是母愛,人們最不能忘懷的也是母愛?墒墙裉煳覀円獮槲覀兊母篙叧皇醉灨瑁麄兺瑯幼屛覀冸y以忘懷,他們同樣值得我們夸贊,F在我們就一同去認識一位可敬又可愛的父親吧!
二、整體感悟
。、檢查預習情況。
。、快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在朗讀中思考問題:
、 從全文看,爸爸是一個怎么樣的人?
、 “花”在全文結構中起著怎樣的作用?
、 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學生速讀課文后,四人小組討論回答,學生間互相評論補充:
⑴ 爸爸表面上很嚴厲,實際上卻充滿愛心:
鼓勵孩子要堅強,無論什么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
很重感情,他聽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
特別愛花,每天下班回來,第一件事就是澆花。
、 文章題目為“爸爸的花兒落了”,與題目相映,文章也多處寫到花,如開頭由衣襟上的夾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結尾用“垂落的夾竹桃”回應前文,點出爸爸已不在人間,可以看出“花”是作為線索貫穿小說始末的。
、 表達了作者失去父親的痛楚與無奈,同時又深深眷念的感情。
三、研讀與賞析
1、教師導學:
這篇文章以“爸爸的花兒落了”為題,一方面指爸爸種的夾竹桃凋謝了,另一方面則點出了爸爸的離開人世。那么爸爸在我的成長過程中究竟起了怎樣的作用呢?同學們可以圍繞這個話題再深入提出問題進行討論,力求對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2、自主探究:
確定思考題,教師引導學生逐漸將思考題集中到以下幾方面,大屏幕出示問題組:
、 文中哪些寫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憶過去的事,回憶的事情呈怎樣引出的?
、 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經病得很重,可能將不久于人世的?
⑶ 怎樣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念的話的含義?
教師引導學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然后學生在課文中勾畫,四人小組討論回答,教師補充歸納:
、 文章開篇用衣襟上的粉紅色夾竹桃,引出前一天去醫(yī)院探望爸爸時的情形;通過憶述探病時爸爸的一番話,特別是囑咐她不要遲到,引出六年前因賴床不起受爸爸懲罰以及自己以后上學從不遲到的`情形;這時,禮堂的鐘聲響了,想到爸爸不會來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兒,于是
又憶起爸爸愛花的情形;還沒有想完,韓主任已經講話了,我們也唱起了驪歌,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長大,進而回憶起爸爸要她闖練,讓她到東郊民巷正金銀行匯款給在日本的陳叔叔的經過;最后畢業(yè)典禮回來,看著滿院零落的花兒,聽到老高的話,她清醒地意識到爸爸的花真的落了,自己已經長大了。
、 比如開頭“我”回憶去醫(yī)院看望爸爸時,爸爸曾說:“沒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經長大了,是不是?”這是一處伏筆。又如當畢業(yè)典禮的鐘聲響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媽媽爸爸,疑惑“媽媽今早的眼睛為什么紅腫著”,是在暗示媽媽對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將去世。而畢業(yè)典禮結束后,“催著自己,我好像怕趕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趕回家去,這恐怕是一種預感。至于寫他進家門以后看到“旁邊的夾竹桃不知什么時候垂下了好幾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樣”,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將喪父的傷痛推到極致。
、 是說作者在爸爸去世之時,終于體會到自己已經長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四、作業(yè)
1、識記字詞,完成讀一讀,寫一寫。
。、思考“研討與練習”一。
3、進一步閱讀文章,思考“研討與練習”
4、準備說說自己的爸爸。
第二課時
一、研讀與賞析
1、教師導學:
上節(jié)課我們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文章,已經基本把握了文章的內容,也理清了文章的脈絡。這節(jié)課我們就文章的重點進一步學習和探討,使自己的認識達到新的高度。請同學們重點閱讀爸爸逼“我”去上學以及畢業(yè)典禮后“我”急著回家兩部分,可就下面的問題展開討論:
、 對爸爸逼“我”去上學的回憶表明了爸爸怎樣的態(tài)度和情感?對“我”的成長有什么影響?
⑵ 畢業(yè)典禮后“我”回家時見到了怎樣的情景?這情景預示著什么呢?
、 “我”是不是真正感覺到自己長大了?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教師引導學生再讀有關內容,然后進行討論,共同解決問題。
明確:
、 爸爸對“我”要求很嚴格,希望“我”從小就能養(yǎng)成好的習慣,但是他表面的嚴厲中又有無限的關愛,關心自己的冷暖和苦樂。爸爸的愛使“我”意識到不能懶惰,要處處嚴格要求自己,為“我”以后的成長上了很好的一課。
、 弟弟妹妹們只是自顧自地玩著;爸爸種的夾竹桃垂下了好幾枝,很不像樣子;小青石榴從樹上掉下來,老高急匆匆地告訴醫(yī)院來了電話,等等,這些都預示著爸爸已經病得很重,將不久于人世。
、 是的。“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識到“這里就數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對老高說話,而且是“從來沒有過這樣的鎮(zhèn)定,這樣的安靜”,最后在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
二、體驗與反思
組織學生結合自己的體驗討論“我們”為什么很喜歡、又害怕變成大人?教師應給學生自由說話的機會,使學生暢所欲言,并且明確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有煩惱,但只要正確對待就一定會解除煩惱,迎接新的挑戰(zhàn)。
進一步提問:
1、課文中還有什么情節(jié)會引起你的閱讀興趣?談談體會。
2、你有沒有類似“我”賴在床上不想上學的經歷,你的父親是如何處理的?
三、拓展延伸
有首歌說;世上只有媽媽好。今天的文章讓大家重新認識了父親,那深沉的愛,那感人的愛,讓我們說真話,訴真情,用自己的心聲說說,“世上還有爸爸好”。
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總結,作者的文章和同學們的發(fā)言合成了一首感人肺腑的父愛的樂章,讓我們把這些內容記在本子上,印在腦海里,留在我們成長的記憶長河中。
四、作業(yè)
小作文:《世上還有爸爸好》
【課后心得】
這是一篇感情頗深的文章,學習中學生能夠理解文章的意思,但對作者的感情理解不到位,不能夠完全進入課文中的狀態(tài)。衣襟上的夾竹桃引起“我”對爸爸的回憶,回憶中有快樂,也有感傷;有爸爸嚴厲的責罰,也有他綿綿的愛意。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我”已經長大了。
《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設計 篇8
【學習目的】
1、理解父母對兒女的深情。
2、理解爸爸的形象。
。、記敘文中的插敘手法。
4、學習記敘中的伏筆與照應。
【重點難點】
。薄⒅攸c:
、 理解父母對兒女的深情。
、 理解“爸爸”的形象。
2、 難點:
、 記敘文中的插敘手法。
、 記敘中的伏筆與照應。
【課時安排】
。舱n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讀準生字詞。
2、解釋詞語。
。、閱讀課文,質疑。
。础⑺伎迹貉杏懪c練習。
二、導入
。、簡介作家作品和《城南舊事》故事梗概。
。、導語:
在畢業(yè)典禮上,“我”從衣襟上的夾竹桃引起對爸爸的回憶,回憶中有歡樂的笑聲,也有感傷的淚水;有爸爸嚴厲的責罰,也有他綿綿的愛意!鞍职值幕▋郝淞恕钡降资鞘裁匆馑 ?請閱讀課文。
三、整體感知
。薄⒄n文寫了哪些生活片斷,哪些是眼前的事,哪些是回憶的事?請理清課文脈絡。
討論后歸納,然后電子板書:
眼前事 插敘
夾竹桃 探爸爸 賴床受罰
禮堂鐘聲 爸爸的病 爸爸愛花
唱驪歌 盼望自己長大的人 闖練
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長大了
。病职帧钡墓膭詈蛻土P對“我”的健康成長有哪些影響?
討論后歸納:
、 六年前他參加我們學校的那次歡送畢業(yè)同學同樂會時對我的鼓勵,今天,我真的成為優(yōu)秀的畢業(yè)生被選做這件事。
、 六年前,我因賴床受罰,從那以后,每天早晨我都是最早到學校的學生。
、 我闖練成功。
、 當我得知爸爸病逝的消息后,表現出鎮(zhèn)定、安靜,這就是爸爸長期教育的結果。
3、“爸爸”是個怎樣的人?
討論后歸納:
爸爸表面上很嚴厲,嚴格要求“我”,實際上卻充滿愛心。他親自給無送花夾襖和兩個銅板。爸爸鼓勵孩子要堅強,無論什么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爸爸很重感情,他聽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爸爸特別愛花,每天下班回來,第一件事就是澆花。
四、小結
這篇課文是隨著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記敘下來的,所以文章彩插敘手法,從眼前的事回憶往事,寫出爸爸對自己的深情和對自己的鼓勵和教育,塑了爸爸嚴厲而不失愛心的形象。
五、作業(yè)
完成課后第一題。
第二課時
一、預習
再次閱讀全文后,重點閱讀爸爸逼“我”去上學以及畢業(yè)典禮后“我”急著回家兩個部分,思考“研討與練習”二。
二、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分析了爸爸這個人物形象,理解了文章的插敘手法。這節(jié)課我們重點分析兩個語段以及記敘文中的伏筆與照應的問題。
三、重點研讀
1、朗讀第“當我在一年級的時候……今天是我最后一天在這學校里啦”,思考下列問題:
、 “我”在一年級的時候,每天早晨醒來“又愁又怕”,愁的是什么,怕的又是什么?
、 爸爸是個商人,家里也很有錢,為什么不許小孩子上學乘車?
、 爸爸見我不起床為什么打我?
⑷ 爸爸既然打了我為什么又給我送花夾襖和兩個銅板?
、 爸爸對我的嚴格教育對我成長有什么影響?
。、朗讀“快回家去……我已不再是小孩子”,討論:
、 我為什么要趕著回家“好像怕趕不上什么事情似的,為什么呀”?
、 聽了老高的話,知道爸爸去世的消息,我為什么“從來沒有過這樣的鎮(zhèn)定,這樣的安靜”?
3、熟讀課文,研討問題:
、 課文沒有直接寫爸爸病重、瀕死,但處處埋下了伏筆,請同學們找出來。
、 文章標題“爸爸的花兒落了”有什么深刻的含義?
、 文章多次寫花,有什么用意?
四、小結
本文以爸爸愛花和畢業(yè)典禮為線索,重點寫爸爸對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長大懂事的情感。文章采用插敘手法,時而寫眼前的事,時而又回憶往事,文章顯得波瀾起伏,跌宕有致。
五、作業(yè)
。、完成課后“研討與練習”二。
2、完成《達標測試題》第2課。
《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設計 篇9
【學生分析】
初一下期是學生生理、心理快速成長的時期。什么叫成長,這是學生一直在思考的問題,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可以使學生知道成長就意味著承擔更多的責任。在成長過程中,學生對父母的態(tài)度由崇拜到懷疑,甚至表現出與父母的對立。而在《爸爸的花兒落了》這篇文章中,作者流露出的對父親的感激、思念之情,這對于處于青春期的孩子而言,應該是一次心靈的震撼。本文圍繞畢業(yè)典禮引出對爸爸以及相關往事的回憶,從回憶中展示自己不斷成長的過程,具有意識流小說的特點,通過本文的學習,可以使學生了解更多小說的形式以及寫作的方法。本文選自《城南舊事》,記敘的是20年代的老北京的故事,可推薦學生閱讀全書,增加他們知識的積累,了解過去的時代。
【教法建議】
80年代,一部《城南舊事》讓中國人記住了那個大眼睛的女孩子。而現在的孩子卻無法理解當時的那個故事,建議教師在上新課之前先介紹《城南舊事》這部影片,給學生一個整體的感受。這篇小說的作者以細膩的筆觸抒寫了成長的體驗,文中童年的故事、成長的感受能快激起學生的共鳴。體會成長的快樂與煩惱。教學時不必拘泥與課文分析這分析那,宜通過反復朗讀讓課文的情、理自然注入學生的心田,在引導學生以“長大的感受”為契合點銜接課內外,從他人的故事和文章中獲得有益的啟迪。從而理解父母對兒女的深情。通過對文章寫作手法的分析學習記敘中的插敘手法,理解“爸爸”的形象。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作家作品簡介: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臺灣苗栗縣。父母曾東流日本經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孤,不久即返回臺,當時臺灣已被日本帝國主義侵占,其父林煥父不甘在日寇鐵蹄下生活,舉家遷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長大。曾先后就讀于北京城南廠甸小學、北京新聞?茖W校,畢業(yè)后任記者。林海音將北京的生活點滴寫成《城南舊事》一書,深受讀者喜愛,被譯成多種文字。1983年,《城南舊事》被大陸著名導演吳貽弓搬上銀幕。那份美麗、感人的鄉(xiāng)愁和情思打動了大陸的每一位觀眾,影片上映后,林海音在大陸家喻戶曉。
2、學生討論:
你覺的什么是長大?你愿不愿長大?(為體會文章的情感作準備)
二、教學過程
。、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思考本文在記敘順序上的特點?
。ㄎ恼虏捎貌鍞⑹址ǎ瑥难矍暗氖禄貞浲拢
。病W生仔細默讀課文,勾畫歸納,由什么回憶了哪些往事?
討論并歸納:
⑴從衣襟上的夾竹桃──前一天去醫(yī)院,探望爸爸。
⑵回憶與爸爸對話中,爸爸說“不要遲到”──六年前的賴床不起,受爸爸懲罰以及自己以后上學再不遲到的情形。
、翘镧娐暕ぉぐ职值牟,爸爸愛花。
、软n主任講話──你多么盼望自己長大,回憶起爸爸要她闖練,讓她到東交民巷寄錢?
教師總結:文章回憶部分是插敘,文章采用插敘手法,時而眼前的事,時而又回憶往事,使文章顯得波瀾起伏,跌宕有致。
。场W生快速瀏覽、思考:爸爸的鼓勵和懲罰對“我”的成長有哪些影響?
⑴六年后,代表同學領畢業(yè)證并致詞。
、茝奈催t到過。
、堑玫搅恕瓣J練”,做了小孩不能做的事。
⑷父親去世時,“我從來沒有過這樣的鎮(zhèn)定,這樣的安靜。”“我”已不是小孩子。
4、討論爸爸的形象:
爸爸表面很嚴厲,實際上卻充滿了愛心。
鼓勵孩子堅強,鼓勵孩子“闖練”。
很重感情。
特別愛花,每天下班回來,每一件事就是澆花。
第二課時
一、預習
學生再次閱讀全文,重點閱讀爸爸逼“我”去上學以及畢業(yè)典禮后“我”急著回家兩個部分,思考練習二。
二、導入
直接進入正課。
三、正課
1、學生朗讀:
“當我在一年級的時候……在這學校里啦”。
。病①|疑:我“又愁又怕”,愁的是什么,怕的是什么?
討論歸納:愁:起晚了,會遲到、罰站
怕:難為情、害羞
。场①|疑:爸爸對“我”是既嚴厲,又充滿了愛心,體現在哪里?
討論歸納:嚴厲:不許小孩乘車見我不起床打我
愛:送夾襖和銅板
拓展: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引導:“愛”有時就是用這樣矛盾的方式在表現的,要認識到帶著嚴厲面具的`愛而不要誤會!
4、朗讀:“快回家去……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質疑:“我”為什么要急著趕回家?討論歸納:預感,爸爸即將離開人世的伏筆。
6、文中類似三伏筆還有哪些?
討論歸納:
、湃メt(yī)院時,爸爸說:“沒有爸爸”(11段)
⑵媽媽今早的眼睛為什么紅腫著?(32段)
、菉A竹桃與小石榴落了(55、56段)
。、我深愛著爸爸,為什么知道爸爸去世的消息,反而“從來沒有過這樣的鎮(zhèn)定,這樣的安靜”?
討論:爸爸長期對我嚴格要求教育的結果,所以我能意識到“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浮ⅰ鞍职值幕▋郝淞恕庇惺裁瓷钜?
討論:一方面指夾竹桃的敗落,一方面象征天性愛花的爸爸離開人世。
。埂⑽恼露嗵帉懙交ㄓ惺裁醋饔?
以花為線索貫穿全文。
。保、文章除了“花”這條線索外,還有另一條線索?
畢業(yè)典禮。
。保、教師總結:
本文的原因是“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爸爸的花兒落了”這個題目,語意雙關,一是實指爸爸種的夾竹桃的垂落,二是象征天性愛花的爸爸辭世。小說以此為題,含而不露,衰而不傷。
三、教學反饋
作文《長大的感覺真》。
【案例推薦】
一、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薄⒗斫庹n文內容,概述小英子的成長足跡。
。、體會文中豐富的情感,尤其是父女深情。
二、換位改寫
通過朗讀課文,我們知道課文是以小英子的回憶為線索串起她成長的經歷的,作為她身邊的人,溫柔善良的媽媽、性情質樸的爸爸、親愛的韓老師、她要好的同學、一直在她家做事的廚子老高,目睹小英子的成長與遭遇,他們的心理又是怎樣的呢?下面我們對課文作換位改寫。
。、選擇改文的敘事者和所敘事件:
提示:所敘事件可是單一事件,如爸爸鼓勵“我”獨自參加畢業(yè)典禮、爸爸逼“我”去上學、畢業(yè)典禮、爸爸愛花、爸爸鼓勵“我”獨自去銀行寄錢、聞聽爸爸死后“我”的鎮(zhèn)定,也可是以上某幾件事件的組合。
。、確定敘事的方式和側重點。提示:是沿用倒敘?是敘議結洽?是敘親見還是敘耳聞?側重于家庭里的英子還是校園里的?或是父女情?
3、給改文擬一個新穎而有情味的題目:
如:《孩子,別怪你爸》(媽媽)、《我的愛,你可能明白?》(爸爸)、《一路芬芳的孩子》(老師)、《令人羨慕的英子》(同學)、《我眼中的大小姐》(老高)等。
4、改寫、交流、互評。
還有爸爸好。重放《世上只有媽媽好》的音樂,改唱《世上還有爸爸好》
《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設計 篇10
學習任務一(10分鐘)
1、英子的成長離不開父親的影響,文中父親對英子的成長有哪些影響呢?
請用批注在文中概括出相關事件,或用勾畫的方法勾畫出相關語句(注意爸爸說過的一些話)并批注你的理解。
可使用“爸爸,讓(使)我!钡木涫
設計意圖:
1、讓學生學會學習過程中的勾畫、批注等研讀課文的方法。
2、出示句式,減小學生學習難度。
3、讓學生達到學習能力的提升,達到對學生進行情感態(tài)度教育的目的。
教學方法:
學生自主完成,小組合作交流,教師巡視、點撥、指導、總結
對于總結我想說的是:如果巡視過程中,學生完成的很好,就不再進行共同總結。如果有共性問題,或多個小組都沒能勾畫出重點語句,老師會根據預設對全體進行適當指導。(以學定教,以下各環(huán)節(jié)基本相同)
過渡:從剛才的學習中,我們不難看出,是父親的教育和鼓勵影響著英子的成長(板書教育影響)。下面我們完成自主學習二
1、從上面的學習中,你能感受到是哪些美好品質的養(yǎng)成讓我們看到了英子的成長?(5分鐘)
設計目的:
1、檢驗學生對上個問題學習的效果,培養(yǎng)學生概括總結能力。2、聯系學生自身,教育學生知道英子的這些品質也是我們成長過程中應該具有的。
教學方法:1、學生自主完成,小組合作交流,教師巡視、點撥、指導、總結;2、學習過程中優(yōu)秀交流成果進行展示。
解讀:這個問題應該不難解決,同學們結合本組的勾畫、批注,可以很快總結出諸如“要堅強、要敢闖、要熱愛生活、要重親情”等關鍵詞語。教師巡視過程中看各組總結情況,把握好學情,發(fā)現總結的比較正確、全面的小組,并要求其進行展示。當然一個小組可能展示不完整,還需其它小組進行補充。相信集大家之力,這個問題定能解決的很完美。
過渡:這個問題處理完后,老師總結過渡到第2個問題。
2、閱讀P68“我撿起小青石榴”到最后,勾畫出體現“我”長大的語句。(3分鐘)
設計目的:
此問題較簡單,學生很快就能找到,只勾畫即可。關鍵是老師的點撥,要告訴同學們,從這些語句中,我們可以看到英子對自身也有一個很清楚的認識,知道自己必須“長大”才能承擔起家庭的重任。通過這些問題的設計,讓學生感受到“進行自我認識”也是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
教學方法:
1、學生自主完成,小組合作交流,教師巡視、指導。(對于這個問題,老師要進行必要的總結)
師總結:畢業(yè)離別,“我哭了,我們畢業(yè)生都哭了。”而親人永別,“我”卻沒掉一滴眼淚,這不是無情,而是一種責任,一種擔當。從這些語句當中,我們能感受到,我們的小英子真的長大了。(板書責任擔當)
過渡:通過前面的學習,你能歸納出英子的.成長經歷嗎?下面我們進行“合作完成”環(huán)節(jié)。
合作完成(3分鐘)
小組合作歸納英子成長的歷程:(5分鐘)
設計目的:系統化前面所學內容?偨Y英子成長的三個方面。前面三個問題是“分”,這個問題是“總”
教學方法:本環(huán)節(jié)直接進行合作,讓學生能從前面三個問題中總結出本題答案。
處理方法:教師結合巡視情況總結學生合作完成情況。并出示問題答案讓學生參考。教師對內容總結,通過總結,使學生的思路更加清晰。
師總結:
第一個問題,“爸爸的教育和激勵的影響”。
第二個問題,“在生活的經歷中養(yǎng)成了許多美好品質”。
第三個問題,“能自我認識并在生活中學會了擔當”。
學習總結(3分鐘)
用一句話總結你學習本節(jié)課的感受,并在小組間進行展示。
設計意圖:
讓學生通過本環(huán)節(jié),對本課有一個總的回顧和思考,對自身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再次體會“正確的認識自我”也是成長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
學習方法:
此環(huán)節(jié)自主完成,達到“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獨特的體驗”,“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體驗”效果即可。
師總結:1、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始終伴隨著親人的嚴格、期望和關愛。在愛與被愛中,我們應該學會理解和報答。
2、成長不僅僅是年齡的長大,成長更意味著一種責任,一種擔當。
3、小英子“不再是小孩子了”(板書這句話),同學們,你長大了嗎?(板書成長)
并引入第四個導學環(huán)節(jié)
(四)體驗與表達(10分鐘)
回想我們的父母,在我們的成長路上付出了多少艱辛和不易,甚至委屈和淚水啊。同學們,當你學會了理解和報答,明白了責任和擔當的時候,一定會有很多話想對他們說,現在老師請你們寫下你最想對父母說的話,回家讀給我們的父母聽。我想他們一定會對你說“我兒子(閨女)真的長大了!”
設計意圖:
1、在前面知識學習、情感體驗的基礎上,完成本寫作任務。更深一層挖掘學生內心的情感,體會父母的艱辛和不易,明白感恩和報答不是掛在嘴上,而是要承擔責任,付出行動的。
2、作文想要打動別人,先打動自己;作文寫作也要求“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所以設計本次小習作,讓學生學會“在作文中如何寫出真情實感”,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處理方法:有了前面學習的基礎,同學們寫這個小作文難度應該不是很大,老師給不超過8分鐘的時間,靜等同學們去寫。由于水平不一樣,在這個過程中,有學生可能完不成(當然都能完成最好),為了使課正常進行,老師也必須打斷。但后面會留出時間,沒完成的可以繼續(xù)完善。
8分鐘后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
同學們:生命如花,縱使多情而美麗,總有一天,它會無奈地凋謝,殞落枝頭。但一個飄香的靈魂卻可以超越時間與空間,永遠綻放在另一個心靈之中,在那里繼續(xù)散發(fā)陣陣幽香。下面,老師送給同學們一首歌曲,伴著歌聲,默默念出你剛剛寫給父母的話,如果沒寫完的同學,可以伴著歌聲繼續(xù)去寫。我想,不管你有沒有寫完,你的心靈都會在歌聲中得到另外一種升華。(播放歌曲《可憐父母心》)(3分鐘)
老師總結并引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同學們,這節(jié)課讓我們學到了很多東西,既有知識方面的也有成長方面的。下面老師留一個課下練習,希望你們能通過自主學習,小組交流的形式完成它。你們每天的進步,不斷的成長也要讓老師感受到啊。
(五)、方法運用、課下練習(2分鐘)
文中并沒有直接說父親的病危以及離世,而是把它隱含于其中(這在文學作品中叫做“伏筆”),你能勾畫出來,并作簡要批注(體現或說明或預示了什么)嗎?(完成后整理在作業(yè)本上)
例:(P61)“昨天我去看爸爸,他的喉嚨腫脹著,聲音是低啞的!-----“喉嚨腫脹著”說明了父親的病已經不輕了。
小知識:
“伏筆”是文學創(chuàng)作中敘事的一種手法,就是上文看似無關緊要的事或者物,對下文將要出現的人物或事件預先作的某種提示或暗示,或者說是前文為后文情節(jié)埋伏的線索。
好處是交代含蓄,使文章結構嚴密、緊湊,讓讀者看到下文時,不至于產生突兀、疑惑之感。有助于全文達到結構嚴謹、情節(jié)發(fā)展合理的效果。在戲劇創(chuàng)作中有稱伏線。
設計意圖:
1、此文處處伏筆,事事照應,使文章結構井然,同時也暗含著全文沉重的感情基調。把這個作為練習的意圖在于,伏筆內容與本節(jié)課的教學主基調不相符,硬性穿插其中會影響本節(jié)課內容的連貫性、系統性,但也是不能忽略的內容。放在練習中,即是對學生勾畫、批注的練習,達到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自主研讀文本的能力。也通過這個練習,對本課教學內容進行補充。
2、“小知識”有助于學生認識“伏筆”,能更好的完成本題。也加大了本節(jié)課的知識含量。
【《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爸爸的花兒落了》的教學設計11-08
《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設計10-14
《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設計15篇01-01
《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設計(精選20篇)01-02
《爸爸的花兒落了》 教學反思03-28
《爸爸的花兒落了》教案03-04
教案:爸爸的花兒落了03-12
爸爸的花兒落了教案(精選17篇)12-20
《爸爸的花兒落了》教案15篇03-05
花兒落了作文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