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在线免费视频,亚洲精品免费一级视频,日韩亚洲欧美大陆,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style id="t465f"></style>
<legend id="t465f"><u id="t465f"><thead id="t465f"></thead></u></legend>

<acronym id="t465f"></acronym>

<sub id="t465f"><ol id="t465f"><nobr id="t465f"></nobr></ol></sub>
<sub id="t465f"></sub>

古詩教學設(shè)計

時間:2022-10-07 00:36:14 教學資源 投訴 投稿

古詩三首教學設(shè)計模板(通用5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shè)計,教學設(shè)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guī)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教學設(shè)計應(yīng)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古詩三首教學設(shè)計模板(通用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古詩三首教學設(shè)計模板(通用5篇)

  古詩教學設(shè)計1

  教材簡析

  《蜂》《憫農(nóng)》《赤日炎炎》三首古代詩歌選自教科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十課,緊緊圍繞“同情弱者”的單元主題,鞭撻統(tǒng)治者掠奪人民的罪行,表達了對下層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斗洹肥翘拼娙肆_隱寫的七言絕句,贊美了蜜蜂為釀蜜而勞苦一生,積累甚多而享受甚少的奉獻精神!稇戅r(nóng)》是宋代大詩人楊萬里寫的七言絕句,全詩滲透出詩人對農(nóng)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冻嗳昭籽住肥撬卧獣r代的一首民歌,摘自《水滸傳》,詩歌反映了勞動人民的愁苦與辛勞,揭露了封建社會的不公平與不合理的制度。

  設(shè)計理念

  先引導(dǎo)學生整體悟詩情,指導(dǎo)朗讀的基礎(chǔ)上引導(dǎo)學生回顧學法,導(dǎo)學結(jié)合。抓住古詩中的`重點詞,自讀古詩,展開想象,邊讀邊悟,掌握自主學習古詩的方法。

  教學目標

  1.正確理解三首古詩的意思。

  2.通過閱讀三首古詩,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3.有感情、有韻律地朗讀和背誦三首古詩。

  4.認識“限、閏”這兩個生字,會寫“限、憫”等7個生子。

  教學重點、難點

  1.反復(fù)吟詠誦讀,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

  2.理解詩意,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引入詩境,感知詩味

  農(nóng)民終日忙碌卻常被剝削;農(nóng)民常年辛勤勞動到頭來卻只能忍饑挨餓;農(nóng)夫與貴族統(tǒng)治階級過著截然不同的生活,這是怎樣的情景?讓我們一起走進古詩三首去探個究竟吧!

  二、整體感知,初悟詩情

  1.學生自由讀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名讀詩,大家訂正,相互欣賞。

  3.領(lǐng)讀:師帶領(lǐng)學生讀,讀出節(jié)奏,讀出韻律。

  蜂

  不論//平地與山尖,

  無限/風光//盡/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為誰/辛苦//為誰/甜?

  憫農(nóng)

  稻云/不雨//不/多黃,

  蕎麥/空花//早/著霜。

  已分/忍饑//度/殘歲,

  更堪/歲里//閏/添長。

  日炎炎

  赤日/炎炎//似/火燒,

  野田/禾稻//半/枯焦。

  農(nóng)夫/心內(nèi)//如/湯煮,

  公子/王孫//把/扇搖。

  三、初知詩意,質(zhì)疑解疑

  (一)回顧學法,導(dǎo)學結(jié)合

  1.了解詩題和作者。

  2.抓重點詞,明詩意。

  3.透佳句,悟情感。

  4.想象畫面,朗讀品悟。

  (二)師生合作試學《蜂》這首古詩。

  1.我們先來看詩題《蜂》讓學生說說自己對蜜蜂的印象,教師隨機用多媒體課件出示蜜蜂采蜜的情形,師簡介作者和寫作背景。

  2.利用課下注釋或工具書了解詩的大意,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質(zhì)疑。

  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詞或詩句先在小組內(nèi)交流。

  3.全班交流對詩句的理解,對不理解的地方重點指導(dǎo)。

  重點詞:無限、占、盡、甜。

  預(yù)設(shè)需要指導(dǎo)的詩句:

  無限風光盡被占:凡是景致美的地方都有蜜蜂奔忙的身影。

  為誰辛苦為誰甜:到底蜜蜂為誰辛苦忙碌,為誰奉獻甜蜜呢?

  4.透過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讓學生談?wù)勼w會。

  5.小結(jié)。

  四.想象畫面,悟詩情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圖文結(jié)合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

  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

  2.誦詩,悟詩。

  (1)多媒體課件播放蜜蜂采蜜那忙碌的身影和場主甩蜜的情形。

  (2)從這兩組畫面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3)配樂誦讀。

  (4)練習背誦。

  五.總結(jié)方法,自主解讀

  1.總結(jié)學習《蜂》的學習方法:了解詩題和作者、抓重點詞、畫面聯(lián)想、朗讀品悟。

  2.運用剛才所學的方法,小組合作,自主學習《憫農(nóng)》《赤日炎炎》。

  3.交流匯報。

  4.指導(dǎo)朗讀、背誦。

  5.小結(jié)。

  第2課時

  一、回歸整體,讀中悟情

  1.有感情的誦讀三首古詩。(達到熟讀成誦,感受古詩的韻律美)

  2.播放音樂,讓學生自由試背三首古詩。

  3.在品讀的基礎(chǔ)上,比較三首古詩的異同,思考三首古詩所反映的社會現(xiàn)狀。

  二.積累內(nèi)化

  1.認字寫字。

  (1)認讀2個生字,交流識字方法。

  (2)課件出示課后由生字構(gòu)成的詞,開火車讀。

  (3)指導(dǎo)書寫生字,重點指導(dǎo)“憫、堪、焦”的寫法。

  (4)練寫生字,注意筆順。

  2.獨立完成自選佳句。

  三.拓展延伸

  1.課內(nèi)閱讀拓展。

  (1)自由閱讀《小學語文閱讀資源》中26課《避難的翅膀》一文。思考:對于麻雀提出到翅膀下取暖的要求,鴿子的態(tài)度開始怎樣,后來是怎樣的,結(jié)果如何?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何感想?

  (2)讀后交流

  2.課外閱讀拓展。

  (1)推薦課外閱讀李紳的《憫農(nóng)》。

  (2)用自己的話把其中一首古詩改寫成一篇敘事小短文。

  (3)收集描寫古代勞動人民的詩詞和文章,再和大家交流。

  古詩教學設(shè)計2

  一、素質(zhì)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會本課生字詞,在理解每個詞語意思的基礎(chǔ)上,理解每句詩的意思。

  2.能結(jié)合當時的寫作背景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ǘ┠芰τ柧汓c

  背誦課文并默寫一首古詩,進一步感悟理解古詩的方法。

  (三)德育滲透點

  感悟祖國燦爛的文化底蘊,激發(fā)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體會青春易逝,時不再來,要勤奮求學的道理,克服嫉妒心理。

 。ㄋ模┟烙凉B透點

  培養(yǎng)學生珍惜美好年華,體味邊塞風光的壯美。

  二、學法引導(dǎo)

  (一)教師教法

  談話法,朗讀法。

 。ǘ⿲W生學法

  自學討論法。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ㄒ唬┲攸c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文的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的朗讀每一首詩。

  (二)難點

  體會詩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心靈的共鳴。

 。ㄈ┙鉀Q辦法

  加強朗讀,以讀促理解,以讀促感悟。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shè)計

 。ㄒ唬┙處熁顒釉O(shè)計

  1.從故事入手,激發(fā)學生興趣,同時交代時代背景,便于學生理解。

  2.啟發(fā)學生交流自學成果,鼓勵他們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3.有重點地討論學生提出的問題,相機點撥學生體會詩的意境。

 。ǘ⿲W生活動設(shè)計

  1.自己查找資料,自學古詩,并提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

  2.通過小組討論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不能解決的全班討論解決。

  第一課時

  (一)導(dǎo)入新課

  1.“三國”以后,魏國的第一個皇帝是曹丕,他有個弟弟叫曹植,十分有才干,曹丕十分妒忌,所以總想加害他。有一次,曹丕叫人把曹植叫到官中,命令他在七步之內(nèi)作出一首詩,否則的話就殺他的頭。曹植又氣又恨,輕踱七步,吟出一首千古絕唱,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的一首詩《七步詩》。

  2.教師范讀課文。

 。ǘ┙涣髯詫W情況,提出不懂的問題

  1.你理解了哪些詞句,說出來與大家共享。

  持:用來(教師強調(diào),與今天的意思不太一樣。)

  羹:用肉或某做成的糊狀食物。(這是古義,今天不太常用)

  漉:過濾。

  豉:這里指煮熟的'豆子。

  以為:把……做成。(與今天意義不同)

  箕:豆秸

  釜:鍋

  泣:哭泣

  2.試著說一說每句詩的意思。

  3.你還有那些不懂的問題,提出來。

 。ㄈw納學生問題,集體討論

  1.曹植寫這首詩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ń處熞龑(dǎo):結(jié)合當時的情況,想一想、曹植的這首詩是否另有所指,指的又是什么,從而體會這首詩的比喻意義。比如,“同根生”指什么,“相煎何太急”又指什么,聯(lián)系前邊想一想,“豆”和“箕”又指什么……從而體會這首詩的真正含義,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2.“汁”與后面的“泣”、“急”讀起來并不押的,而古詩對韻的要求是很嚴格的。(教師直接講解:這是由于古今字音的變化引起的!爸痹诠糯x入聲,讀音與“泣”、“急”很相近。)

 。ㄋ模┓磸(fù)朗讀,體會感情

  1.教師范讀。

  2.學生練習期讀。

 。ㄎ澹w會寫法

  想一想,這首詩在寫法上最大的特點是什么。

  再想一想,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痴b全詩,體會寫法,內(nèi)化感情。

 。ㄆ撸┎贾米鳂I(yè)

  背誦這首詩,向別人講述這首詩的意思和有關(guān)它的故事。

  古詩教學設(shè)計3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在誦讀中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深厚情感,感受人間友情的美好。

  2. 認識本課的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

  教學重點:以誦讀為主,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深厚情感。

  教學課時:3課時

  第一課時:《送元二使安西》

  授課時間:

  教學流程:

  一、誦古詩,初讀解題。

  1. 配合《陽關(guān)三疊》的樂曲,在大屏幕出示詩文。讀題導(dǎo)入,運用組詞、歸類法教學“使”。

  2.教學“故人”。

  3.“元二出使到哪里?”(安西)解讀“安西”。學生找資料明確地點。

  4.請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詩題的意思。

  二、找地名,明了詩意。

  1.找出詩中其他表示地名的詞(渭城、陽關(guān))。

  2.探究以上兩地點的具體位置。生找資料——師補充——課件出示地圖,明確地點。

  3.同時出示標有三個地名的地圖,用上三個地名,再說說題意(渭城——陽關(guān)——安西)。

  4.算路程,體會離情?吹貓D,算算元二出使安西的大致路程。

  三、詩配畫,領(lǐng)會詩旨。

  過渡:王維不僅是偉大的詩人,同時也是有名的畫家。如果你就是王維,要給自己的這首詩配上一幅畫,該畫上些什么?需要強調(diào)些什么?再說說根據(jù)。(小組討論——交流——點撥)

  1.雨,什么時候的雨?怎樣的雨?(朝、浥)

  2.客舍,客中送客。(王維是山西人,在陜西送別,倍感神傷)

  3.柳,“留”。古人折柳贈別。

  4.酒,美酒千杯萬盞,借酒餞行。

  四、明古風,體味別意。

  人生自古重離別,古代社會由于種種原因,人們是重視定居而難得遠行的,因為前途和生命安全都很難預(yù)料。你還知道哪些送別詩?(《賦得古原草送別》《別董大》《贈汪倫》《送孟浩然之廣陵》《芙蓉樓送辛漸》)

  五、悉評價,賞讀古詩。

  1.前人對此古詩的評價是“后之詠別者,縱有千言萬語,殆不出其意之外!

  2.此詩的別名:《渭城曲》《陽關(guān)三疊》。

  3.欣賞并詠唱根據(jù)此詩創(chuàng)作的古曲《陽關(guān)三疊》。

  六、寫回信,拓展延伸。

  據(jù)說,元二來到安西一年后,曾給王維寫過一封信,但由于年代久遠,這封信已殘缺不全,聰明的你,能根據(jù)今天這堂課,補全這封信嗎?

  第二課時:《贈汪倫》

  授課時間:

  教學流程:

  一、復(fù)習導(dǎo)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古詩嗎?古詩是我國文學藝術(shù)寶庫中的瑰寶,大家學習背誦了很多古詩,在學校古詩背誦活動中表現(xiàn)得特別出色,你們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學習成果嗎?

  1.看誰最聰明,能讓動物巧進“詩句籠”。

  泥融飛(燕子)

  自在(嬌鶯)恰恰啼

  一行(白鷺)上青天

  早有(蜻蜓)立上頭

  柴門聞(犬)吠

  北風吹(雁)雪紛紛

  2.世上顏色千般好,看你填哪一種最妙。

  霜葉(紅)于二月花

  萬條垂下(綠)絲絳

  兩個黃鸝鳴(翠)柳

  千里(黃)云(白)日曛

  春來江水(綠)如(藍)

  萬(紫)千(紅)總是春

  3.李白詩句垂千古,看誰馬上吟得出。

  (1)(不敢高聲語) (2)白發(fā)三千丈 (3)(舉頭望明月)

  恐驚天上人 (緣愁似個長) 低頭思故鄉(xiāng)

 。4)(朝辭白帝彩云間) (5)飛流直下三千尺

  千里江陵一日還 (疑是銀河落九天)

  二、導(dǎo)入。

  上課伊始,出示李白畫像,接著提問:從入學到現(xiàn)在你們都學過李白的哪些作品?課外還讀過他的哪些詩?自然引出新課。這樣,對李白的詩作了較為系統(tǒng)的歸納小結(jié),便于將課內(nèi)與課外緊密聯(lián)系起來。

  三、圖畫故事引入,激起興趣

  1.出示圖畫,觀察,說說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放錄音:有關(guān)李白和汪倫之間的小故事,《贈汪倫》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

 。1)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深嗎?沒有,這是作者的一種假設(shè)。那么跟下句連起來,用什么關(guān)聯(lián)詞來表達更為合適呢?(即使……也……,哪怕……也……,就算……也……,縱使……也……)

 。2)同學們,汪倫先是寫信熱情邀請李白來家做客,接著又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李白要走了,汪倫又帶領(lǐng)全村人踏歌送行,所有這一切怎么不使李白感動呢?那么,用什么樣的句式來表達這兩句詩的意思,才能更好地表現(xiàn)李白此時的激動心情呢?(可改為感嘆句、反問句、設(shè)問句。)

 。3)桃花潭水真有千尺深嗎?這是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這兩行連起來又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為什么這樣說?

  第三課時:《別董大》

  授課時間:

  一、 審題導(dǎo)入。

  1.審題,引出是送別詩。

  2.作者簡介。

  高適,唐代詩人。字達夫,一字仲武。今河北滄縣人,曾與李白、杜甫結(jié)交。安史之亂后,他任淮南節(jié)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劍南節(jié)度使等職,直至做到散騎常侍,因此世稱“高常侍”,原有天寶七載左右張九皋編、顏真卿作序的詩集,《唐書》也著錄其文集20卷,但都已遺失。現(xiàn)存《高常侍集》,有詩87首。

  3.詩人在送別董大時的情景如何,會說些什么呢?

  二、 理解詩文。

  1.感悟詩文,學生自由讀詩文。

  2.明確學習目標。

  (1)讀懂加點詞和每句詩的意思。

 。2)體會詩人流露出的'感情。

  3.學習方法指導(dǎo)。

  選擇學生喜歡的方式方法結(jié)組學習 ,準備匯報學習成果。(全體參與)

  4.理解指導(dǎo)。

  (1)前兩句寫到了哪些景物?

  (2)學生談感受(景象凄涼),體會讀。

  (3)詩后兩句寫的是什么?

  (4)最后兩句話是誰對誰說的,為什么會這樣對他說呢?

  高適送別的對象是著名的琴師董庭蘭。盛唐時盛行胡樂,能欣賞七弦琴這類古樂的人不多。董庭蘭雖然身懷絕技卻常無人賞識,“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是高適對朋友董庭蘭的。

  (5)這兩句中哪些詞表現(xiàn)出了安慰與鼓勵?

 。ā澳、“誰人”)

  5.感情升華。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齊讀體會、表達詩情。

  三、課外拓展與能力提高。

  1.激趣導(dǎo)入:古代送別詩還有很多,如下面列出的幾首。

  《贈汪倫》 《 夏口夜泊別友人》 《 送桂陽孝廉》

  2.能力運用實踐。

 。1)體會幾位詩人送別友人時的心情。

  (2)發(fā)現(xiàn)詩人的優(yōu)秀品質(zhì)。

 。3)發(fā)現(xiàn)寫法上的不同特點。

 。4)其他課題(自擬)匯報時可以結(jié)合其他的詩。

 。5)可以利用自己找的資料進行進一步研究。

  3.組織學習結(jié)果交流,鼓勵學習精神。

  四、小結(jié)。

  古詩詞是一個豐富的寶庫 ,我們可以通過它們穿越時空,了解當時的人、事,感受詩人的情懷,學習做人的道理。課下應(yīng)主動大量閱讀。

  古詩教學設(shè)計4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古詩,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2、有感情、有韻律的朗讀課文,結(jié)合注釋后查字典、辭典,了解詩句意思,并能背誦。

  二 、教學過程

  1、導(dǎo)入:今天我們學另一類體裁,樂府詩《賣炭翁》(板書課題)。

  2、補充介紹:古代主管音樂的官署稱為“樂府”,后來人們將樂府采集或創(chuàng)作的詩篇稱為“樂府詩”。

  3、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唐著名詩人,自號香山居士,唐元和年間任左拾遺,因得罪權(quán)貴,被貶為江州司馬,后改任杭州刺史,蘇州刺史,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文章應(yīng)該為了反映時代而寫,詩歌應(yīng)該為了反映現(xiàn)實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dǎo)者。白居易留給后人的詩近三千首,著作有《白氏長慶集》!顿u炭翁》就旋子其中。

  4、聽老師讀古詩,要求學生邊看課文邊認真聽。

  5、串講古詩(討論式)

  指名讀詩的前一段(讀時要求讀準字音)

  問:開頭一句交代賣炭翁伐薪燒炭的地點在哪里?為什么要這樣交代?

  明確:地點是在長安附近的終南山上。也為下文埋下伏筆,說明路遠,下雪天的山路必然難行。

  問“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從什么角度刻畫賣炭翁?

  明確:外貌。著重從顏色加以點染,“滿面塵灰”指臉上的顏色,“蒼蒼”(灰白色)指頭發(fā)耳邊鬢角的顏色!盁熁鹕薄ⅰ笆负凇闭f明燒炭艱辛。

  為什么這樣寫?

  (這樣寫形象逼真地刻畫了老人悲苦的形象,表現(xiàn)老人燒炭的艱辛,說明炭的來之不易。)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毕茸詥枺笞源,說明老人艱辛燒炭,為的只是維持活下去的最低水準——“身上衣裳口中食”,即溫飽而已。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怨天寒!边@句從什么角度刻畫賣炭翁?心理?勺约荷砩蠀s“衣正單”,“衣單”總該盼天氣暖和吧,可老人卻“愿天寒”,希望天更冷些。因為老人知道:天暖,炭就賤了:天寒,炭價就會更高一些。為了炭價高一點,他寧愿自己受凍。

  這種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動,深刻地揭示了賣炭老人的悲慘處境。

  6、教師小結(jié)歸納:(主題思想,先讓學生根據(jù)板書說一說)

  這首詩運用了對比手法,寫賣炭翁老人的.貧窮艱辛。

  7、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8、布置作業(yè):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古詩《赤日炎炎》,通過閱讀,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2、會認4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重、難點:

  有感情的朗讀古詩,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學習古詩

  赤日炎炎

  宋代民歌

  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農(nóng)夫心內(nèi)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

  1、字意:

  題解:這首民歌摘自《水滸傳》。標題為選入教科書施加的。

  焦:枯死。

  湯:熱水。

  王孫:指貴族子弟。

  2、詩意:

  火紅的太陽如火焰在燃燒;

  田野里的莊稼在烈日暴曬下,有一半苦枯死了。

  農(nóng)夫的心里十分焦慮,好似有一鍋開水在煮燙一樣;

  而公子王孫毫不在意,仍然悠閑自得的搖著扇子。

  3、指導(dǎo)有感情的朗讀。

  4、練習背誦。

  二、學習生字

 。1)、認讀生字,進行擴字練習。

 。2)指導(dǎo)書寫生字,重點指導(dǎo)“伐、裳、堪”的寫法,注意不可以多畫或者少畫。

  三、作業(yè):

  1、背誦《赤日炎炎》。

  2、寫生字。

  古詩教學設(shè)計5

  一、素質(zhì)教育目標

 。ㄒ唬┲R教學點

  學會本課5個生字,理解詩句的意思

 。ǘ┠芰τ柧汓c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能背誦。

  2、訓練學生自我感悟詩句意思的能力。

 。ㄈ┑掠凉B透點

  體會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

 。ㄋ模┟烙凉B透點

  通過理解詩句,感受自然之美,語言文字之美,陶冶學生愛美的情趣,提高鑒賞美的能力。

  二、學法引導(dǎo)

 。ㄒ唬┙處熃谭

  創(chuàng)設(shè)情境法、引導(dǎo)法、點撥法。

 。ǘ⿲W生學法

  借助詞典及書上注釋自讀感悟。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ㄒ唬┲攸c

  1、理解詩句,了解古詩所描寫的景物,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ǘ╇y點

  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疑點

  “應(yīng)憐屐齒印蒼苔”的含義及它與“小扣柴扉久不開”的關(guān)系。

 。ㄋ模┙鉀Q辦法

  1、多讀品味。

  2、發(fā)揮小組優(yōu)勢,討論交流。

  3、教師引導(dǎo),提供插圖投影片,適當點撥。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shè)計

 。ㄒ唬┙處熁顒釉O(shè)計

  激趣導(dǎo)入,指導(dǎo)學生自學古詩,引導(dǎo)學生匯報交流,提供媒體展示,隨機評價,布置作業(yè)。

 。ǘ⿲W生活動設(shè)計

  課前預(yù)習,課堂自讀感悟,討論交流,朗讀與背誦,為古詩配畫。

  第一課時

  (一)導(dǎo)入新課

  1、啟發(fā)談話。

  古詩是同學愛讀愛背的文學體裁。背誦理解古詩對積累語言、培養(yǎng)語感是最有效的做法了。今天我們來學習宋代三位大詩人的作品。

  板書:12古詩三首

  2、明確本節(jié)課學習目標:學習第一首《游園不值》。

 。ǘ┳詫W、探究《游園不值》

  1、讀通全詩。

  2、自主探究詩句意思及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3、小組合作,共同探討,教師巡視指導(dǎo)。

  (三)匯報自學收獲

  1、指定一個小組的代表到臺上來,給大家講這首詩。(教師用電腦呈現(xiàn)寫有這首詩的字幕片,或直接用投影。)

  在學生講的過程中,其他人可以發(fā)表不同的看法,可以質(zhì)疑;這名“小老師”如答不上來或答不對,可由其他學生代答,學生都不會可由老師點撥。

  2、在學生充分發(fā)表看法后,師生共同整理,梳理出通暢的詩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關(guān)于題目,游園不值:意思是游覽花園,沒能進去,因而沒游成。不值:沒有遇到。

  (2)“應(yīng)憐屐齒印蒼苔”的含義及與下句的關(guān)系。

  師引導(dǎo):這句詩除了要理解每個詞語的意思,要想弄清含義還要調(diào)整詞序,還要弄清各個部分的主語。

  應(yīng):大概,表示推測。

  憐:在詩中是愛惜的意思。

  展齒:古時的木底鞋下的橫梁。這里指鞋底。

  蒼苔:生長在地上的青苔。

  “憐”什么?是屐齒還是蒼苔?學生比較后,覺得“蒼苔”柔弱纖細,應(yīng)該“憐”蒼苔。

  是誰“憐蒼苔”呢?當然是園子的主人。

  這句怎樣調(diào)整才通順?“應(yīng)憐蒼苔屐齒印”。

  通順的意思是:大概是(花園的主人)太愛惜蒼苔,(怕被我的)木鞋底踩壞。

  第一句意思明確了,學生自然明白因為園子主人“憐蒼苔”,所以才有“小扣柴扉久不開”,一因一果。

  (3)關(guān)于“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這兩句詩的理解。

  a、表面意思:園子里的春色是關(guān)不住的,一枝紅杏已經(jīng)探出墻頭來。(看圖印證)

  b、這兩句詩反映了春天朝氣蓬勃、生動活潑,使人感到生命力的強大及不可阻擋。

 。4)詩的前兩句與后兩句所表達的情感有何不同?這首詩主要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呢?

 。ㄇ皟删涓械綊吲d、遺憾;后兩句則有對蓬勃春意的贊美,心中充滿驚喜、快慰。這首詩主要表達了作者對春的'贊頌,對旺盛生命力的贊頌。)

 。ㄋ模┯懈星榈乩首x這首詩,并背誦下來

  第二課時

 。ㄒ唬⿵(fù)習導(dǎo)入

  1、背誦《游園不值》。

  2、本節(jié)課學習目標:探究《飲湖上初晴后雨》。

 。ǘ┳灾魈骄

  1、讀通全詩。

  2、朗讀、感悟詩意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3、小組合作,共同探討。

 。ㄈ﹨R報自學收獲

  1、指名到臺上當小老師,指著字幕片上的詩句,逐詞逐句講解需要點撥的地方:

 。1)題目。

  “飲湖上初晴后雨”,詞序調(diào)整“初晴后雨”應(yīng)該是“雨后初晴”,“飲湖上”應(yīng)為“湖上飲”,題目應(yīng)調(diào)整為“雨后初晴湖上飲”,把省略的部分補充完整,意思是雨后初晴(在)西湖上飲(酒)時(看到的景象)。

 。2)西子,春秋時越國有名的美女,叫西施。

  (3)相宜:合適,適宜。

 。4)前兩句寫的是實景,后兩句則是作者大膽的想像,用西施之美來比喻西湖之美,表達了作者對西湖美景的愛之深。

 。5)前兩句中的詞語之間對仗工整,如“水光”對“山色”,讓學生找出其他相對應(yīng)的詞語,體會作者構(gòu)思、用詞之精妙,充分展示了晴天、雨天西湖迥然不同的風姿。

  讓學生看繪有插圖的投影片(晴、雨兩張)。

  2、讓學生質(zhì)疑,師生共同解答。

 。ㄋ模┯懈星榈乩首x這首詩

  1、聽范讀。

  2、學生練習。

  3、組內(nèi)交流讀。

  4、班上展示。

 。ㄎ澹┍痴b這首詩

  第三課時

 。ㄒ唬⿵(fù)習導(dǎo)入

  1、指名背誦前兩首詩。

  2、說說這兩首詩中哪些句子給你的印象最深,為什么?

  3、本節(jié)課任務(wù):學習《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ǘ┳灾魈骄

  1、讀通詩句,詩準字音。

  2、自讀、感悟,讀懂詩句,體會情感。

  3、組內(nèi)交流,教師巡視指導(dǎo)。

 。ㄈ﹨R報學習收獲

  1、請一名學生上臺講詩意,其他人隨時質(zhì)疑,“小老師”若解答不出,教師相機點撥。

  學生的質(zhì)疑處可能是:

  (1)“凈慈寺”與“西湖”有何聯(lián)系?

  題目中的“凈慈寺”是一個佛寺,在杭洲西湖邊上。

 。2)“林子方”,是作者的朋友。

  (3)題目意思是清早走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時看到的景色。)

 。4)“無窮”,在詩中指范圍廣,無邊無際!盁o窮碧”,指無邊的綠伸向遠方。

 。5)“別樣紅”,紅得特別出色,特別可愛。

  引導(dǎo):同樣是寫西湖,這首詩與前一首有什么不同?

 。ㄇ耙皇自娭凶髡哂闷纣惖南胂癜盐骱䲠M人化了,表現(xiàn)了西湖之美;這一首詩作者集中描繪了湖面蓮葉、荷花,紅綠相映,荷日生輝,把西湖之美具體化了。)

  2、看圖,(用投影)直觀感受西湖六月的美。

  (四)感情朗讀,并背誦這首詩

  (五)總結(jié)、擴展

  1、指名朗讀三首詩。

  2、說說每首詩的各自特色和情感表達方面的相同之處。

  3、談?wù)勛约旱氖斋@。

  4、課下閱讀相關(guān)內(nèi)容的古詩并背誦一首。

 。┎贾米鳂I(yè)

  1、正確書寫5個生字。

  2、將三首詩摘抄在自己的讀書筆記上。

  3、為“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或“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配畫。

  4、把《游園不值》改編成一個故事,并講給別人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