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的故事100字(通用13篇)
科學家的故事使我們久久不能忘懷,科學家門經歷的種種磨難。到最后終于成功的經歷讓我們深深感動。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科學家的故事1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家的故事 篇1
小牛頓把風車的機械原理摸透后,自我制造了一架磨坊的模型,他將老鼠綁在一架有輪子的踏車上,然后在輪子的前面放上一粒玉米,剛好那地方是老鼠可望不可及的位置。老鼠想吃玉米,就不斷的跑動,于是輪子不停的轉動;又一次他放風箏時,在繩子上懸掛著小燈,夜間村人看去驚疑是彗星出現;他還制造了一個小水鐘。
每一天早晨,小水鐘會自動滴水到他的臉上,催他起床。他還喜歡繪畫、雕刻,尤其喜歡刻日晷,家里墻角、窗臺上到處安放著他刻畫的`日晷,用以驗看日影的移動。
科學家的故事 篇2
這天下午我代表我們班去學校的廣播室給大家講故事,第一個出場的就是我,我十分緊張。
最后比賽開始了,拿著話筒我的心在咚咚咚的跳,我鼓起勇氣講起來。講著講著我就忘了,停了一會兒我還是往下講,但是我后面講得十分流利。我十分期望我能得第一名,但媽媽說,只要我盡力了,就算是沒有名次也是很光榮的`。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學校的講故事比賽,期望還會有第二次,第三次,下次我就不會這樣緊張了,我會更加努力的!
科學家的故事 篇3
這本書是崔鐘雷寫的。里面主要寫了達爾文、愛迪生、牛頓和李時珍。其中愛迪生的故事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愛迪生只讀過3個月的書就輟學了。之后他就跟著媽媽自學。8歲時就去賣報賺錢。有一次,愛迪生在火車上做實驗,結果燃起了火。司機把愛迪生耳朵打聾了?蓯鄣仙是堅持賣報,繼續(xù)他的科學發(fā)明,其中,他發(fā)明電燈是用了1600多種材料,經過了無數次的失敗,最后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后讓他找到了適宜的燈絲。
愛迪生為科學事業(y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好好的學習。
科學家的故事 篇4
由于愛迪生對許多事情感興趣,他經常碰到危險。一次,他到儲存麥子的房子里,不留意一頭栽到麥囤里,麥子埋住了腦袋,動也不能動了。他差一點死去,幸虧被人及時發(fā)現,抓住愛迪生的腳把他拉了出來。還有一次,他掉進水里,結果像落湯雞一樣被人拉了上來。
他自己也受驚不小。他4歲那年,想看看籬笆上野蜂窩里有什么奧秘,就用一根樹枝去捅,臉被野蜂蜇得紅腫,幾乎連眼睛都睜不開了。最好的是他鏡子救母親,他給母親創(chuàng)造了夜晚的太陽<燈>。把鏡子放在蠟燭的`后面就多了一盞燈。
科學家的故事 篇5
愛迪生從小就喜歡用他那與眾不一樣的大腦袋思考一連串的問題。他看到鐵匠將鐵在熊熊的.烈火中燒紅,然后錘打成各式各樣的工具時,就晃著大腦袋提出一個又一個問題:火是什么東西?火為什么會燃燒?火為什么這么熱?鐵在火中被燒之后為什么會發(fā)紅?鐵紅了為什么就軟了?回到家,小愛迪生在自家的木棚里開始了他最初的實驗。他抱來干草,并將其點燃,他想弄明白火究竟是什么。
然而,小愛迪生的第一次實驗就引來了一場火災,將家中的木棚燒掉了。
科學家的故事 篇6
一天,發(fā)明家愛迪生把一只燈泡交給他的助手--普林斯頓大學的數學系畢業(yè)生阿普頓,要他算出玻璃燈泡的容積。
阿普頓拿著燈炮琢磨了好長時間,于是用皮尺在燈泡上左右、上下量了一陣,又在紙上畫了好多的草圖,寫滿了各種尺寸,列了許多道算式,算來算去還未有個結果。
愛迪生見他算得滿頭大汗,就對他說:"我的上帝:你還是用這個方法算吧!"他在燈泡里倒?jié)M了水遞給阿普頓說:"把這些水倒進量杯里,看一看它的體積,就是燈泡的'容積了."助手聽了頓時恍然大悟,于是照法很快就算了出來。
科學家的故事 篇7
雅各布·伯努利是歐洲著名的數學家,他于1654年出生在瑞士的巴塞爾。
從13歲開始,雅各布悄悄地寫起了日記,他把自己在學習中所取得的收獲及遇到的難題,統(tǒng)統(tǒng)記了下來。翻開他的日記,有閱讀書報雜志的體會,有與別人討論數學問題時得到的啟發(fā),有解決數學難題突發(fā)的奇想……日記成了雅各布學習數學的問題集搜索,解決問題的.思路集、辦法集,研究數學問題的收獲集、成果集。
雅各布對數學的執(zhí)著追求,終于使他走上了研究數學的道路。他33歲就成為巴塞爾大學數學教授。
科學家的故事 篇8
這幾天,我讀了《科學家的故事》,在這本書里,令我最敬佩的科學家是愛迪生,他在世界上被稱為“發(fā)明大王”,他的一生發(fā)明了兩千多種東西,平均十五天就能發(fā)明一種,他為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愛迪生小時候家里很窮,靠賣報紙為生,他很愛做實驗,有一次,愛迪生在火車上做實驗,差點把火車點燃了,之后被列車長發(fā)現了,把他的一只耳朵給打聾了。
愛迪生長大以后想發(fā)明電燈,他就做了上萬次的實驗,換了六千多種金屬材料做燈絲,他最終選了鎢絲當燈絲,既發(fā)光明亮又消耗熱能小,一向到此刻日常用的電燈泡都是鎢絲的'。
我很敬佩愛迪生這種不掘不撓的精神,我也會像他一樣做一個有毅力、不怕困難、勇攀高峰的人。
科學家的故事 篇9
巴斯德是19世紀法國一位杰出的科學家,微生物學的奠基人,因發(fā)明了傳染病預防接種法,為人類和人類飼養(yǎng)的家畜、家禽防治疾病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由于在科學上的卓越成就。使得他在整個歐洲享有很高的聲譽,德國的波恩大學鄭重地把名譽學位證書授予了這位赫赫有名的學者。
但是,普法戰(zhàn)爭爆發(fā)后,德國強占了法國的'領土,出于對自己祖國的深厚感情和對侵略者德國的極大憎恨,巴斯德毅然決然把名譽學位證書退還給了波恩大學,他說:“科學雖沒有國界,但科學家卻有自己的祖國。”這擲地作響的話語,充分表達了一位科學家的愛國情懷,并因此而成為一句不朽的愛國名言。
科學家的故事 篇10
上周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名字叫《科學家的故事》。這本書主要給大家介紹了中國和外國的大科學家的故事,有張衡、李時珍、阿基米德、霍金。
這些故事里,我最喜歡的是張衡的故事。張衡很小就很聰明,愛問問題,遇到不明白的事情一定要問個明白。為了把問題搞清楚他就讀很多書,觀察很多事物,研究問題。最后他把研究的心得總結為“渾天說”,并且根據這個理論發(fā)明了能預報地震的“地動儀”。
讀科學家的故事我知道了,不是誰都能隨便成功的',都要在背后付出辛勤的汗水和艱辛的努力,因此我也應該努力學習,勤動腦,不怕苦和累。
科學家的故事 篇11
匈牙利記者比羅某次寫稿的時候,一不留意把稿紙劃破了。他想,要是把筆尖換成圓珠就好了。
于是,比羅去請教化學家奧基。奧基說:"筆尖換成圓珠沒問題,但是圓珠的周圍能漏出墨水才能夠寫字呀!"
比羅想,如果讓圓珠轉動的.時候控制墨水的流量不就行了嗎?他開始反復地試驗。
1943年,比羅最后發(fā)明了依靠圓珠的轉動送出墨水的新筆--圓珠筆。
圓珠筆用起來十分方便,價格又很便宜,因此很快就在全世界流行起來。
科學家的故事 篇12
幾十年前,波蘭有個叫瑪妮雅的小姑娘,學習很專心。不管周圍怎樣吵鬧,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
一次,瑪妮雅在做功課,她姐姐和同學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游戲,斈菅啪拖駴]看見一樣,在一旁專心地看書。
姐姐和同學想試探她一下。她們悄悄地在瑪妮雅身后搭起幾張凳子,只要瑪妮雅一動,凳子就會倒下來。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瑪妮雅讀完了一本書,凳子仍然豎在那兒。
從此,姐姐和同學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瑪妮雅一樣專心讀書,認真學習。
瑪妮雅長大以后,成為一個偉大的`的科學家。她就是居里夫人。
科學家的故事 篇13
有一天,天刮著大風暴。風撒野地呼號著,塵土飛揚,迷迷漫漫,使人難以睜眼。牛頓認為這是個準確地研究和計算風力的好機會。于是,便拿著用具,獨自在暴風中來回奔走。他踉踉蹌蹌、吃力地測量著。幾次沙塵迷了眼睛,幾次風吹走了算紙,
幾次風使他不得不暫停工作,但都沒有動搖他求知的欲望。他一遍又一遍,終于求得了正確的.數據。他快樂極了,急忙跑回家去,繼續(xù)進行研究。有志者事竟成。經過勤奮學習,牛頓為自己的科學高塔打下了深厚的基礎。不久,牛頓的數學高塔就建成了。
【科學家的故事】相關文章:
科學家的故事50字11-21
著名科學家的故事(通用15篇)08-26
科學家小時候的故事(精選16篇)04-15
科學家的名言02-04
我是科學家作文02-08
小小科學家作文06-11
未來的科學家作文02-19
假如我是科學家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