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家鄉(xiāng)的中秋作文合集7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jīng)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家鄉(xiāng)的中秋作文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鄉(xiāng)的中秋作文 篇1
我國北方地區(qū),中秋節(jié)一般都在農(nóng)歷八月十五,而我的家鄉(xiāng),中秋節(jié)在農(nóng)歷十六。聽村子里的老人說,這里面還有一個故事呢!宋朝時候,那一年的農(nóng)歷八月初,岳飛大敗金兵,百姓送月餅犒勞岳家軍。岳飛沒吃百姓送來的月餅,在月餅里夾上報喜的條子,送到各地讓百姓在賞月時共樂。因為舟山地處海島,岳將軍送來的月餅漂洋過海,所以比其他地方遲了一天。
八月十六那天,村子里再窮的.人都會買些月餅。出門在外的家人,在中秋節(jié)那一天都會想方設法回家與家人團聚。八月十六晚上,月亮顯得特別圓,特別亮,一家人圍坐在一起,一邊賞月一邊吃月餅,其樂融融。
我愛家鄉(xiāng)的中秋節(jié),因為那天是團圓的節(jié)日。
家鄉(xiāng)的中秋作文 篇2
我愛中秋,圓圓的月光,圓圓的月餅。我愛月亮,淡淡的光芒,淡淡的美麗。我愛夜幕,安靜的顏色,安靜的守護。月亮有了夜幕顯得更加清美。而中秋節(jié)無疑是其美的極致表現(xiàn)。
我們家鄉(xiāng)的中秋節(jié)可是熱鬧非凡,火熱的場面,火熱的氣氛,火熱的`人們,都使中秋節(jié)的前奏顯的熱鬧非凡。晌午人們便開始忙碌起來:廚房里,婦女們勤快的洗著為晚上準備的菜;大廳堂里,老一輩的人們熟悉的做著各式各樣的餅;外面的路上,回家人的腳步急切的踏著,為了就是能找早一步見到在家門口等待的親人……
等著一切準備就緒,大人們也趕快做好晚飯,看著心愛的親人們露出幸福的笑容。小孩子們一個個迫不及待地擺好椅子,一圈的圍坐在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身邊,等待著可口的飯菜上桌,一臉快樂。慈祥的爺爺奶奶和藹地摟著孫子孫女們,給他們整整衣服,擦擦小臉什么的……
晚飯過后的月亮分外明亮,遼闊的夜空中沒有一朵白云,濃得化不開的黑夜里,一輪圓月在高空中耀眼的閃光著。天空中明亮的皓月,成為我們欣賞的美景。我們對著天空祈禱,祈求平平安安,清爽的秋風拂面而過,清清涼涼,舒舒服服,愜意極了!
中秋,總給人一種特別的欣喜,一種心境的安歇,一種特別的向往,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圓、更明,更希望我的家人愈加健康,我的家鄉(xiāng)愈加美麗富饒,也從內(nèi)心希望祖國更加繁榮昌盛。
家鄉(xiāng)的中秋作文 篇3
農(nóng)歷八月十五是我國古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按照風俗習慣人們在這一天都會吃月餅表示全家團圓的意思。
今年的八月十五媽媽帶著我去商場購買一些節(jié)日的商品一進大門哇!這里早已經(jīng)人山人海了人們都懷著喜悅的心情爭先恐后地采購者所需的節(jié)日禮品。貨架上包裝成五顏六色的月餅最引人注目它們在絢麗多彩的燈光照耀下仿佛在對我打招呼并且說:“快把我們帶回家一起過節(jié)吧!”到了晚上我和幾個小伙伴提著燈籠來到小區(qū)的花園玩在這里掛著各式各樣的燈籠讓人眼花繚亂。最讓我感興趣的還是一只小鳥的燈籠它的頭和腳會一上一下一前一后的活動翅膀忽閃忽閃的'拍著好像要飛起來似的。我覺得燈籠太神奇了怎樣才能做出來呢?帶著問題回家請教了爸爸爸爸告訴我燈籠里面放著小機關是用來控制小鳥的只要你通了電它就會動了。想不到小小的燈籠居然還藏著學問呢!以后我要好好學習多動腦筋做出更好玩、更先進的燈籠來!
家鄉(xiāng)的中秋作文 篇4
不知不覺中,中秋節(jié)來臨了。中秋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你想知道我家鄉(xiāng)是怎樣過中秋節(jié)的嗎?
中秋節(jié)的夜晚,恬靜幽雅,星光閃爍。一輪圓月正冉冉升起,那銀色的月光映著幾絲羽毛般的輕云。你仔細地看著圓月,就好像看到了美麗的廣寒宮,可愛的玉兔,看到了美貌天仙的嫦娥......
我家不遠處,有一個水上公園。平日夏夜里,人們在這里乘涼,到了中秋節(jié),更是賞月的好去處,大人們有的在跳舞,歌唱;有的在悠閑地看著慢慢劃去的.小船,小孩子們你追我趕。不遠處的長椅上,一對老爺爺老奶奶,相依而坐,輕聲細語,不時望著空中的明月,好溫馨的畫面呀!
看到這些景色,廣寒宮中的嫦娥姐姐還會寂寞嗎?
夜,越來越深;月,越來越亮,沐浴著如水的月光,邊吃著美味的月餅,別有一番情趣。那又圓又大的月餅,有各種各樣的味道,比如清香的茶月餅啦、香辣的牛肉月餅啦、甜甜的玉米月餅啦、然而,我最愛吃綠茶月餅。綠茶月餅咬上一口,清香可口,百吃不厭,還夾著幾絲甜味。人們最喜歡在中秋節(jié)賞月吃月餅,而月餅,更代表對親人的思念。聽大人們說,保留一個月餅,就能召回遠方的親人。正應了古人的詩句: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人們正是借著中秋佳節(jié),遙寄對遠方親人的思念與祝福!
家鄉(xiāng)的中秋作文 篇5
每年的陰歷8月15日是傳統(tǒng)的中秋節(jié),它是一家人團聚的節(jié)日。
中秋節(jié)的晚上特別美,天上滿是可愛的小星星,眨著漂亮的小眼睛,月亮姐姐和玉兔把大地照得格外漂亮。
我們老家在農(nóng)村,中秋節(jié)的時候也正是秋收的時候。白天,大人們在地里忙著收莊稼,看著田野里成熟待收的果實,他們喜得笑容溢滿了臉龐,干的格外有勁。到了晚上,我們開始賞月,我們在院子里擺了一張桌子,桌子上擺滿了各種好吃的瓜果和月餅,我們幾個小孩吃了一些東西就開始做游戲,在明亮的'月光下你追我趕的高興地玩耍著,大人們則坐在桌子旁邊吃邊聊,談論著家鄉(xiāng)的趣事,評說的今年的收成。二奶奶家在遠方工作的叔叔們也趕回來和家人團聚,他們給我們講講他們在外面的事情,一家人坐在一起其樂融融,不時傳來一陣陣幸福的笑聲。
中秋節(jié)是團聚的日子,無論人在何方,都會想念家鄉(xiāng)的親人,我們家鄉(xiāng)的中秋節(jié)真是熱鬧。
家鄉(xiāng)的中秋作文 篇6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
轉(zhuǎn)眼又是一年中秋。
中國的每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都有屬于自己的傳說,像帶有妖獸“年”的遠古神秘色彩的春節(jié);烙著詩人屈原錚錚傲骨的端午……其中,要數(shù)中秋的傳說最為旖旎動人。關于那“應悔偷靈藥”的月宮仙子嫦娥;關于那可憐的永遠砍著桂樹的吳剛;關于那靈氣可愛的搗藥的玉兔……都給地球的我在仰望那一輪滿月時添了一絲向往,兩分惆悵。
是的,惆悵,在這個花好月圓的佳節(jié)里。自古中秋就象征著人月兩團圓,一家人和和美美地團聚賞月,共享天倫之樂;而背井離鄉(xiāng)的游子們只能望月興嘆,黯然神傷。我并非游子,而是停泊在“家”這個溫馨港灣的
一葉扁舟。當同學們都在興致盎然地討論著即將到來的假期,美味的月餅時,我的思緒卻悠悠地飄到了祖國的另一方土地——四川。
想到四川,就不免要想到“5·12”大地震,損失之慘重,悲痛之濃烈,不必我再描繪。盡管那一天距離現(xiàn)在已有幾個月,但其造成的震撼卻久久未散。我首先想到的是那些一瞬間蒸發(fā)掉的生命,那些無辜的、鮮活的、可敬的生命。也許現(xiàn)在我的眼里會閃現(xiàn)淚光。日常出現(xiàn)這樣的情景,除了感動的緣故,其余是因為看到別人遭難。好些時候伸出手去——可是我能做什么呢?我無法幫助那些年幼的孩子喚回生養(yǎng)他們的父母,我也做不到為幸存的學生喚回曾經(jīng)朝夕相處的'同學師長。天堂里的每個人,我都沒辦法使他們回來。世上他們曾經(jīng)的位子永遠地空了。
很多時候我都做不了什么。
于是沉默。
忍不住又會想:這樣觸景傷情的日子那些幸存者們要如何度過?立在已成為殘垣斷壁的家園上,披著一身如水月色淚流潸然?抑或只是靜靜地仰望,看看是否能在那明月之上尋到親人的一跡音容笑貌?
我只能為之發(fā)出一聲輕嘆,幾不可聞。
輕輕地走出充滿歡笑與喜悅的教室,抬頭,仰望。
月兒蒙著輕薄的云紗,朦朧中顯出已漸趨盈圓的雛形;幾顆稀疏的星忽明忽滅,忽隱忽現(xiàn)。我輕輕吟唱蘇軾那首廣為流傳的《水調(diào)歌頭》,同時在心中祈禱,為天堂和我所在的世界祈禱:祝愿一切
災難都盡快消散,祝愿天上人間所有的人都能平安幸福,共享這一輪明月……
家鄉(xiāng)的中秋作文 篇7
小時候的月餅總是給我甜膩但有時又會很想吃的感覺。在淮北市區(qū)的周邊農(nóng)村,最好的月餅不是商場超市買來的諸如現(xiàn)在出現(xiàn)的香辣牛肉味的各種餡料的月餅。而是最傳統(tǒng)的五仁,手工制作的五仁,我們現(xiàn)在說起來很不喜歡吃的五仁。
舊時每年的中秋,總是還像過年有壓歲錢收有新衣穿這樣帶著濃厚的節(jié)日味道。
這邊的傳統(tǒng)不如說是傳統(tǒng)的月餅烤爐。就是家里的女人帶著孩子,買來諸如芝麻,花生,杏仁,核桃仁還有牛皮糖,花生油面粉等制作月餅的必需品。去鄉(xiāng)里鄉(xiāng)親或者鄰村加工月餅的`地方,親手制作香噴噴色澤金黃的月餅。負責加工的月餅的阿姨、師傅一邊和母輩們嘮著家常,一顆顆月餅就在手下漾出花來。
傳統(tǒng)制作月餅是用一個木制的模具。媽媽和小姨曾親手教過我,將均勻包裹著各種果仁的面團滿滿的塞滿模具,然后用力在桌子上靈巧的拍出一個“啪”,慢慢把模具拿開,如果拿捏得當,一個連上面字跡都清晰可見的月餅就成形了。
一家人一起制作月餅是中秋的一部分。記憶中總是媽媽和阿姨們在將牛皮糖、核桃仁切碎時塞一塊到在一旁饞嘴的我嘴里。
然后便是烤制。將月餅一個個整齊的擱置在一塊巨大的長方形鐵板上,幾個人合力把它平放進巨大的、用紅磚壘成的爐子里,下面燒著旺旺的木柴。月餅慢慢烤熟的香味兒會漂的很遠很遠,烤制月餅的時候周圍總會圍著像我這樣的一群小孩,一邊好奇的盯著師傅在根據(jù)月餅的色澤掌控火候,一邊急切的等候著自家的月餅可以快快的做好,第一時間拿幾個在小伙伴們一起嘗嘗,那時的月餅總是擱置了幾個小時,還是留著火爐里帶著花生油香味的余熱。
中秋節(jié)快要到了的時候,各家都是要要走親戚的。我有一個叔叔一個姑姑,六個小姨還有一個最小的舅舅。而我的爸媽都是奶奶家外婆家的老大,而叔叔阿姨們都漸漸各自成家,所以闔家團圓的日子各家的小孩子聚在一起就熱鬧非凡。
中秋節(jié)那天天將黑未黑的時候,爸爸就會幫我拎著好多好多酒還有月餅,沉甸甸的,走一段路敲開大奶奶家還有三奶奶家的門,給她們送去這份禮物。這個時候的她們總是很開心,挽留我留下來吃飯。
最后是要到奶奶家的,叔叔姑姑還有我的哥哥堂弟堂妹都會來。一家人將吃飯的飯桌搬到小院子里,吃完飯的時候,爺爺總是拿出每年都會給分給我們的超大石榴,我們一家人圍著飯桌,吃幾塊月餅,聽爺爺給我們講叔叔爸爸們小時候的事,講小時候爸爸帶著叔叔偷摘人家的杏子從樹上摔下來,講叔叔有一天離家出走只是因為看了李連杰的電影想出家當和尚,講曾爺爺在村子里埋藏的至今還未被找到的幾桿槍,講以前村子里被挖出來的一罐銀元,講爺爺自己年輕的時候用幾把斧頭成功敲擊發(fā)射的一顆子彈。
過去的時間即是傳統(tǒng),這樣傳統(tǒng)的中秋永遠在記憶中鮮活,筆記笨拙,道不出十之一二,F(xiàn)在在學校,也已是有幾年不曾動口吃一口月餅,今年不能回家,便希望家鄉(xiāng)的親人能和我在心里一起吃一口月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