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家鄉(xiāng)的作文400字實用(3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家鄉(xiāng)的作文400字3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鄉(xiāng)的作文400字 篇1
姥姥家門前有一條小河,它一天到晚都在嘩啦啦地唱歌……
清晨,太陽剛從山頂露出小半邊臉,一層薄霧籠罩在河面上,像是給小河罩上了一層雪白的輕紗,格外美麗。河邊的柳樹也垂著它那長長的綠辮子,在微風中輕柔地來回飄動。當太陽漸漸從山頂升起來時,燦爛的陽光照在了河面上,驅(qū)散了朦朦的薄霧。小河的面貌變得清晰起來,它的歌唱得更清脆了。
中午,烈日當空,小河的水被太陽照得暖洋洋的',小魚、小蝦也在河底懶懶地來回游動,享受著溫暖的陽光。河水在太陽的照耀下顯得更加清澈了。一群調(diào)皮的孩子光著身子在河邊嬉戲,河水被孩子們揚來揚去,潔白的水花落到河面上,激起了一圈圈漣漪。小河的歌,唱得更歡快了。
一天過得真快呀,轉(zhuǎn)眼間就到了黃昏,太陽的余輝斜灑過來,把河面照得金燦燦的。柳樹的影子被拉得很長,映在河面上。河水顯得有些昏暗,河水變得有些冰涼。偶爾幾頭牛過來喝水,踩得水面上細波閃閃。小河的歌,唱得低沉而安靜了。
夜晚,月亮無聲無息地爬上了夜空。它的影子映在河面上,把河水照得輕柔美麗。一切都是那么安靜,柳條輕輕垂在水面上,一動不動。河邊的草叢里,小蟲子在喃喃地囈語,整個村莊都入夢了,天上的星星眨著好奇的眼睛看著它們的夢境。小河的歌,變成了輕柔舒緩的催眠曲了……。
我永遠也忘不了姥姥家門前那條的小河,雖然現(xiàn)在不能再天天見到它了,但它永遠流淌在我的心里。
家鄉(xiāng)的作文400字 篇2
我的家鄉(xiāng)坐落在黃河入海的地方——東營。我的家鄉(xiāng)有許多壯觀景象"黃龍入海""蘆花飛雪"等其中我最喜歡的要數(shù)萬里槐林了。
五月的一個周末,我和爸爸媽媽去槐林游玩。汽車剛駛?cè)肓謪^(qū),我忽然聞到一陣清香,爸爸告訴我說:"你看前面,那就是槐林了".我迫不及待的第一個跑下車。看見眼前像有一大把撐開的大傘,遮住藍藍的天空,在碧綠的葉子的襯托下,一條條,一串串,一簇簇白色的`槐花顯得格外的美麗。我情不自禁從樹上摘下一朵槐花,放進嘴里,啊!槐花又香又甜,讓人吃了還想吃。
我在濃密的樹蔭下散步,一縷縷陽光透過繁密的數(shù)值射進花,形成五光十色的光環(huán)。一陣柔柔的暖風拂過,一串串槐花如一個個隨風起舞的精靈。許多不知名小鳥在枝頭跳著,高聲唱著。不經(jīng)意間發(fā)現(xiàn)槐花引來了幾只戀花的蝴蝶,一會兒頑皮的散去,一會兒有翩翩而來。忙忙碌碌的小蜜蜂在枝頭花間飛來飛去。我不禁脫口而出:"槐林的景色真美!"
我愛我的家鄉(xiāng),更愛家鄉(xiāng)的槐林。我希望我家鄉(xiāng)的未來更加美好。
家鄉(xiāng)的作文400字 篇3
鶴壁,在河南省北部,太行東麓,淇水之濱。她是華夏文明發(fā)祥地之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殷末四帝在此建都,周末趙國也曾建都于此。這里曾誕生了我國歷史上第一位愛國女詩人許穆夫人;這里也是孔子高足子貢的故鄉(xiāng);軍家鼻祖鬼谷子王禪辦軍庠于云夢,文學巨匠羅貫中著奇書于淇濱。這里有一條神奇的河——淇河,《詩經(jīng)》中有許多描繪淇河兩岸人民勞動、生活和愛情的詩篇,這條河是華北地區(qū)惟一未被污染的河流。鶴壁市因世傳“仙鶴棲于南山峭壁”而得名,境內(nèi)名勝古跡薈萃,自然景觀奇特。淇縣云夢山,依太行而攬勝,緣仙境而著世;?h大伾山,自平地而聳峰,因古佛而聞名。煤炭、石灰?guī)r、白云巖、地幔礦泉等資源繁多,貯量豐富;淇河鯽魚、纏絲鴨蛋、冬凌草被稱為“淇河三珍”而享譽中外,久負盛名。
鶴壁位置適中,她既是豫北城市群的`中心,又是晉冀魯豫四省十市經(jīng)濟協(xié)作區(qū)的中心,具有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有利條件,有利于發(fā)揮聯(lián)絡(luò)和輻射作用。這里交通便利,通訊便捷,107國道穿城而行,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傍城而過,濮鶴高速公路與京珠高速公路交匯于此。京漢廣直埋通訊光纜在境內(nèi)通過,新區(qū)通訊站已正式投入運行。這里還是南水北調(diào)工程、西氣東輸豫北支線、鄭州--北京鐵路客運專線、長治--泰安鐵路的必經(jīng)之路。
怎么樣?我的家鄉(xiāng)不錯把!歡迎你來哦!
【家鄉(xiāng)的作文400字】相關(guān)文章:
家鄉(xiāng)作文03-08
家鄉(xiāng)的作文09-23
家鄉(xiāng)家鄉(xiāng)作文600字4篇05-20
精選家鄉(xiāng)家鄉(xiāng)作文300字八篇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