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端午作文600字9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xué)習(xí)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jīng)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dá)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guī)范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端午作文600字9篇,歡迎大家分享。
端午作文600字 篇1
初一吃糕;初二吃粽子;初三吃螺;初四持艾草;初五吃一天。唱著這首不很和諧的童謠,又迎來了端午節(jié)。
端午是傳統(tǒng)節(jié)日,在莆田就有這么一首不和諧的童謠,五月初一便拉開了端午節(jié)的序幕。從初一開始,家家戶戶都開始忙碌起來,準(zhǔn)備端午節(jié)的用品,雖然不是很多,其中最讓人眼饞的自然要屬端午中的美食了。
一提端午節(jié),最先想到的應(yīng)該就是粽子了。粽子長得玲瓏可愛,有咸味的和甜味的。我對于肉粽子不感興趣,卻對糯米粽情有獨鐘,尤其是里面大大的棗子,家里自己做的總是包的大大的。糯米的濃香夾雜著縷縷蛋草葉子的清香沁人心脾,咬一口,含在嘴里,越嚼越有滋味。逢過端午,奶奶動要包上n個粽子讓我這只饞貓大飽口服。街上也有到處吆喝的,不過賣的粽子比家里的要小很多,卻很貴,糯米粽里的棗子也不大,貌似插倆花生大的就了事了。有時嘴饞了,就道街邊買一個解饞,卻再也沒有那種余香了。
除了香噴噴的粽子外,穿新衣也是一大美景。用五味草煮上一大鍋熱水沐浴,接著再換上新衣,顯得格外清爽。雖然我穿的依舊是穿過n次的衣服,不過香味仍然無法抵擋。
我們這兒瞧不見賽龍舟,是端午節(jié)的一大遺憾。不過我們非?煊终业搅诵碌臉纷莹D―舉辦砸蛋大賽。端午節(jié)的蛋不再是拿來吃的,而是拿來砸的`,或兩兩相碰比誰的更硬,有或者拿來當(dāng)子彈,瞄準(zhǔn)射擊。當(dāng)砸蛋大賽落下帷幕的時候,只留下滿地瘡痍,一股腥臭,確實其樂無窮。
端午節(jié)那天,媽媽都會用根根細(xì)繩細(xì)致地編成筐,按以往的習(xí)俗,編8個層,奶奶煮好蛋之后就拿出3個最光滑的。底層放一個,接著是桃子。每種都是3個,用了6層。第2層就是一個步老虎,是看護這些東西的。最后掛在門口,按照長輩說的,紀(jì)念屈原。取下來時,就把筐整理好,放在一個盒子里,與比她早出生的姐妹團聚。
而就在初五吃一天的享受中,端午節(jié)就順利閉幕了。
端午作文600字 篇2
中華傳統(tǒng)文化源遠(yuǎn)流長,十分深厚,每一個節(jié)令都對應(yīng)一個節(jié)日,在這諸多節(jié)日中,我最喜歡端午節(jié)。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這一天早早的,大街小巷,家家戶戶都彌漫著清新的粽葉香。這一天人們要吃粽子,所以不論是商家店鋪,還是尋常人家都早早泡好粽葉,備好黏米和餡料準(zhǔn)備包粽子。這不,一大早粽子就似變魔術(shù)般被包好,煮熟了。這時心急的小孩子望著冒著熱氣的粽子會吵著要吃,而大人會耐心地哄道:“先等一會兒,用涼水拔一下再吃吧!苯K于可以吃了,小孩子迫不及待地剝開粽葉,那好看的,黏黏的粽露了出來,咬一口真是香粽爽滑,三口兩口吃掉后,小孩子一般還要吃,誰讓它這樣香甜又可口呢!大人往往笑著說:“吃吧,吃吧,多吃幾個啊!”因為這一年里只這一個端午,也只有這一天包出的粽子,吃到人們嘴里,才會有不同于往日的'味道。
說到端午吃粽子,這里還有一個小>故事呢。我國古代有一位詩人叫屈原,他因為國家淪陷,而又不肯向敵人屈服,最后投江了。后人為了紀(jì)念他,選擇在這一天包粽子投進江里,后來這一習(xí)俗廣為流傳,直到今天。
端午的這天不只吃粽子,還有別的活動。南方的一些城市這天會舉行龍舟比賽。這一天大人,小孩兒紛紛涌向比賽的地方,這個比賽可是人們盼望已久的,而在我們這里這一天不僅家家包粽子吃,還會買些艾葉放在家里。更好趣的是街上會有賣小飾品的,這些飾品就是小孩子戴的香袋。小巧玲瓏的,袋子上還繡著精致的五毒圖案,小孩子戴上可以保平安。這些小飾品都很可愛,惹得過往的人駐足觀看,非要買上一個才心滿意足離開。
端午快臨近了,我深深地期盼著。那清甜的粽香,它在我的心中已深深地扎下了根,我熱切地盼望著它的到來。
端午作文600字 篇3
告別“鋤頭晃晃趁天晴”的忙碌四月,走進麥浪滾滾、香氣怡人的五月,一份如釋重負(fù)的愜意,一份享受天倫之樂的幸福油然而生。端午,一個記載時間的名詞,把遠(yuǎn)古的風(fēng)俗交給一個個晝與夜的期盼;粽子,一個美麗的溫柔,包裹著一年又一年的沸騰。掛艾葉,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一項項濃郁的風(fēng)俗將我們?nèi)刍诙宋绻?jié)的彩虹里。
對于臉朝黃土背朝地的農(nóng)民來說,端午不是“風(fēng)雨端陽生晦暝,汩羅無處吊英靈”的感懷,不是“端午酒席消散盡,家家扶得醉人歸”的暢飲,不是“四角尖尖草縛腰,浪蕩鍋中走一遭”的簡單“粽子節(jié)”,而是辛苦勞作后的安然小憩,更是一份苦心經(jīng)營的心事和那若即若離的端午情結(jié)。
曾記否,手腕上戴著用五色線做的手環(huán),衣襟上縫著奶奶精心縫制的香囊包,在伙伴間炫耀不已;曾記否,帶著媽媽剛煮好的粽子,邀幾個伙伴,將勞累一季的黃牛牽出來,隨便往青草坡上一放,人卻早已竄進那清涼的溪水里,耍乏了,就吃那香甜可口的粽子,太陽快落坡時,趕著肚皮圓滾的牛兒,哼著那熟悉的童謠回家。沒有老師之聲盈耳,沒有家庭作業(yè)之困擾,在香氣四溢的床上進入了夢鄉(xiāng)。隨著年齡的`漸長,對端午文化的內(nèi)涵也日漸深遠(yuǎn),端午不僅是對“世人皆醉而我獨醒”的屈大夫精神的寄托,更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民間風(fēng)俗習(xí)慣的弘揚。
如今趕上這國家特定假日的“黃金”時段,看一看千帆競發(fā)、百舸爭流的龍舟賽,品一品別具地方特色的風(fēng)味小吃,逛一逛別具匠心的民間手工藝展,試一試“快樂大沖關(guān)”的刺激與風(fēng)險,是心靈的一次大解脫,更是精神世界的大享受。相信明天無論身在何方,端午這個五月的“狂歡節(jié)”都將在時代的春風(fēng)里展現(xiàn)別樣的風(fēng)采!
端午作文600字 篇4
上世紀(jì)五十年代,在山東農(nóng)村老家過端午,印象有四:
一是吃粽子。粽子實際上頭天晚上就做好了。家鄉(xiāng)的粽子和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家鄉(xiāng)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數(shù)用葦子葉做,云南等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還用竹筒做,我們家鄉(xiāng)除用葦子葉外,還用類似薄羅葉那樣的粽子葉做,且兩個粽子對著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見。家鄉(xiāng)農(nóng)村人過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沒說紀(jì)念什么,只是學(xué)校的老師說是紀(jì)念屈原投汨羅江,更沒人去考證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勸諫,還是和楚懷王的后宮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粽,才把那棉襖扔”,那時人窮,沒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單衣和棉襖兩者之間選擇。就是說,過了端午節(jié),就可完全脫掉棉襖了。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趕到遠(yuǎn)處的山野,去采苗高葉壯的艾蒿,回來后就插在門框上,據(jù)說可避邪。實際上是,家中有人得了一個瘡癤什么的疾病,就把那干過后的艾葉采下來,揉成一個個圓錐型的小團,用香點著,讓艾煙來熏患部,在中醫(yī)學(xué)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曬干,擰成“煙繩”,夏天用來熏蚊子,因為那時多數(shù)人家沒有蚊帳。沒有象四川人在端午節(jié)扎艾狗掛在門上,是為了讓張獻忠識別是窮人家,起義軍不殺。
三是扎五絲。就是把五彩或七彩的絲線擰成一股細(xì)繩,捆在手脖、腳脖上,據(jù)說可以辟邪保平安。剛扎上時,色彩很鮮艷。時間一長,被水濕了,掉了顏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鮮了。五絲不能隨意剪掉,必須等到下雨,剪掉后扔到水里,據(jù)說可以變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鋤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里面裝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里刨回來曬干的。那時一種長在沙地里的草,根部像一個黑色的棗核,用手掰開,里面是白色的,硬硬的,很香。這時的小伙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著荷包互相扯來搶去嬉鬧調(diào)情。家鄉(xiāng)的習(xí)慣是,戴著香囊,不能去瓜地,說一去就把瓜給轟了,光開花不結(jié)瓜。
端午作文600字 篇5
六月的暖風(fēng)帶著棕香飄然而來,端午的氣息已經(jīng)溢滿了我的家鄉(xiāng)。說起傳統(tǒng)節(jié)日,第一個想到的定是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到來的前兩天,我家已經(jīng)開始忙碌起來。在那天,奶奶與我早早地買好粽葉,再拿出我精心準(zhǔn)備的大盤,將粽葉一片片疊放好,浸泡入水中。我已經(jīng)迫不及待地想讓端午節(jié)提早到來。
端午節(jié)的前一天,也就是端午節(jié)前最后的準(zhǔn)備。俗話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我家的端午節(jié)怎能少得了艾草和葛蒲呢?眼看端午節(jié)就要到了,我興奮地去買了幾株掛在門口。即可驅(qū)蟲,又有一種香味撲鼻而來。
六月七日,端午節(jié)眨眼就到了,家里頓時變得熱鬧起來。拿出浸泡好的`粽葉,再把用來包粽子的糯米沖洗干凈,再加入鹽和醬油攪拌均勻。聞著粽葉與配料的香味,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迫不及待地開始包起了粽子。
我先將兩種粽葉疊在一起,然后將它折疊成漏斗型。不料出師不利,粽葉包得太松,我只好重新來過。
這一次,我吸取了教訓(xùn),包了一個結(jié)實的漏斗后,再小心翼翼地盛一勺米進去,然后放入鮮肉和蛋黃,用米填滿,接著把它包嚴(yán)實,最后用繩子綁起來。一個結(jié)結(jié)實實的粽子就這樣包好了。
晚上,全家圍坐在桌子旁吃晚飯,奶奶笑嘻嘻地把我包的粽子端上了飯桌。雖說繩子扎得歪七扭八,但爸爸媽媽還是開心的吃著。飯桌上彌漫著棕香。我看著綠色的粽子,不僅想到了幾千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幾千年以后的我們歡樂地吃著粽子,才知道粽子來之不易啊!晚飯在一陣陣歡聲笑語中結(jié)束了。
打開電視,看著龍舟賽,品著美味的粽子,聞著艾草的香味。這的確是快樂美好的日子。但說起端午節(jié),也不能忘記幾千年前偉大的詩人屈原。
手捧粽子,緬懷屈原。
轉(zhuǎn)眼間,端午節(jié)在歡聲笑語中結(jié)束了,我度過了一個五彩繽紛的端午節(jié)。
端午作文600字 篇6
端午在中國的民間節(jié)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節(jié)日,粽子、插艾蒿等都是端午的特色。
小時候過端午我足足能提前興奮上一周,因為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粽子了,那個時候生活比較單調(diào),也非?,不是過節(jié)平常是什么也吃不到的。說起粽子,它不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過程中,體現(xiàn)著樂趣。每年端午一到,母親在頭一天晚上泡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親一起包,綠綠的粽葉里加上糯米和大棗,包成三棱形的粽子,包好后放在大鍋里足足煮上3、4個鐘頭之后,母親把粽子泡在備好的兩水桶內(nèi),涼了以后細(xì)細(xì)地?fù)荛_竹葉,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紅的大棗就露出頭來,蘸白糖再吃,那時吃起來是那么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早晨,起床后,母親在我們的手腕和腳踝上纏上五彩的絲線,今后一直帶著,據(jù)說可以去病除邪。其實在我心里,這些五彩的絲線在我心里是那些精美手鐲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會花些錢給自己的小孩買香荷包帶在身上,我的'母親是自己親手用些小布頭做的,里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這樣我們也非常高興。
回憶兒時過節(jié)是快樂的,節(jié)日的氣氛也比現(xiàn)在濃。
端午的傳統(tǒng)習(xí)俗就是吃粽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的時候,我們?nèi)叶寄艹缘娇煽诘聂兆印寢尦Uf:用蘆葦?shù)娜~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媽媽都用蘆葦?shù)娜~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zhǔn)備工作:把蘆葦?shù)娜~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準(zhǔn)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等蘆葦?shù)娜~子涼了以后,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卷成一個圓錐體,然后先放一個棗,接著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后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等粽子包完后,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里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粽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每當(dāng)吃粽子時,我總是吃得非常多!
端午作文600字 篇7
每年五月初五,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我家也不例外。
端午節(jié)前幾天,爺爺在菜場買來了幾片粽葉,泡在水里。終于等到端午節(jié)這天了,爺爺把水倒掉,洗了一遍糯米,于是我們就開始包粽子了。粽子的形狀很特別,它是一個立體的三角形。只見大人們把粽葉編成一個漏斗形,再用碗盛些糯米放進去。接下來可以放又甜又香的紅棗、鼓鼓的肉團……再用紅線裹緊,一個小巧玲瓏的粽子就做好了。爺爺在煮的時候,廚房里總是飄來陣陣棗香和糯米香。我已迫不及待地在廚房門口,一次又一次地詢問爺爺是不是快要熟了。
過了好久,終于聽到爺爺說:“小炎,好了,可以吃了!”“啊!太好了!”我興奮地叫起來。爺爺用筷子挑起一只,我焦急地去用手拿,還沒等爺爺說當(dāng)心燙,我就真的被燙到了,唉,還真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終于等到?jīng)隽耍弦豢,嘴里的糯米黏黏的、香香的,紅棗的甜味從口中一直甜到心里,真好吃呀!我津津有味地吃著,爺爺笑瞇瞇地問:“你知道吃粽子的由來嗎?”我邊吃邊好奇地說:“我不知道,爺爺你給我講講吧。”爺爺有聲有色地講起來:“傳說吃粽子是為了紀(jì)念古代詩人屈原,他戎馬一生,寫過許多著名的詩篇,提出過許多愛國的政治主張,但是君王不采納。后來,君王淪喪,他就韓懷憂憤跳江自盡。人們?yōu)榱藨涯钏、崇敬他,兩千多年來,每年的端午?jié),人們就把粽子投進江中,作為敬獻給他的'祭品。這就是粽子的由來!
聽完后,我想:中國的歷史文化源遠(yuǎn)流長,我要做個有心人,多去了解一下祖國的傳統(tǒng)與文化。
端午作文600字 篇8
五月初五,祭屈子。一代名臣,終投汨羅江,上至君臣,下至黎民,無一不惋惜。
“節(jié)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唐。文秀)”
沒有人能懂屈原的痛,他的名字中也帶有“屈”這一決定命運的字。直臣進諫,帝王昏庸。楚國的未來搖搖欲墜,不測風(fēng)云席卷全國。屈子投江以示清白。
“紅旗高舉,飛出深深楊柳渚。鼓擊春雷,直破煙波遠(yuǎn)遠(yuǎn)回。歡聲震地,驚退萬人爭戰(zhàn)氣。金碧樓西,銜得錦標(biāo)第一歸。(《減字木蘭花。競渡》宋。黃裳)”
端午龍舟,突出了中華民族的雄渾、敦厚,一聲聲的鼓聲、吶喊聲匯聚成一片,水面上龍舟你追我趕,年輕的漢子們使出全身力氣,只為摘得第一枚金牌。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丹心照夙昔,鬢發(fā)日已改。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端午即事》宋。文天祥)”
文天祥的端午,是思念,是對在水一方的'伊人的思念。雖隔遼海,心卻連接在一起。正直的內(nèi)心,直白的談吐,文天祥是否也會像屈原那樣寧死不屈?但我們記得,文天祥坐在元軍帳中,哪怕刀抵喉管,依舊正直不屈。
“舉世濁濁,唯我獨清!鼻谝粋經(jīng)不起擊打的國家,長于混亂戰(zhàn)事之中,死于滾滾汨羅江中。百姓們惋惜他的死,也憤恨于君王的昏庸無能。
千年后的我們,回望那段濁濁歷史,心中怎不波濤洶涌?白水缸中一滴墨,能使清水變濁。但染缸中的一滴水,卻不能讓水變清。屈原的心無人懂,那清白一世的節(jié)操,令人佩服!
今日又端陽,故人已去,唯有緬懷。屈子之品質(zhì),值得每一個人學(xué)習(xí)、傳承!
端午作文600字 篇9
端午的情藏在《離騷》里,端午的情藏在粽香里,端午的情,還藏在家鄉(xiāng)的五索線里……
索線,顧名思義,就是用五根彩色絲線編成的手鏈。從我記事開始,每年端午媽媽都會在我腕上纏好五索線,直到滿十二歲。它的功能和雄黃酒一樣,都是驅(qū)毒辟邪。而到了端午后的第一場雨時,就要把它剪下放入水中,據(jù)說,水中的五索線會變成龍,帶走災(zāi)病。
小時候最喜歡看媽媽編五索線。拉開抽屜,取出針線盒,從里面挑出色彩最絢麗、搭配起來最好看的五條絲線,比畫著手腕的粗細(xì)剪下合適的長度,然后在兩頭分別輕輕地打一個結(jié),再捏著兩端來回搓捻轉(zhuǎn)動,一條五索線就編好了。這是我總會靜靜坐在媽媽身邊,等待著媽媽將線系在我的手腕上,最后打一個蝴蝶結(jié)。當(dāng)初對五索線是十分珍視的,記得洗手時總是擔(dān)心肥皂的泡沫弄進絲線里,所以特意避開手腕的部分;到學(xué)校少不了與同學(xué)比較一番,看誰的做工精細(xì),心思巧妙。
小時候還喜歡雨天里把五索線放入水中的時候。過了端午,我就開始盼望雨天的來到。往往用不了多久,我的愿望就會成真。當(dāng)看到玻璃窗上掛上水珠時,我就會揣一把剪刀,沖下樓去。島城的雨總是很小的',所以也用不著打傘,哼著新近聽到的“五月榴花妖艷烘,綠楊帶雨垂垂重”,找到一個水洼蹲下,準(zhǔn)備剪下五索線。可這時又會突然萌生出一種不舍,于是反復(fù)摩挲,欣賞一會兒,再輕輕地、小心翼翼地剪開絲線,那線一下子就掉到了水里,顏色仿佛更亮了似的。我站起身來,后退幾步,再望一眼水中的五索線,然后跑上樓去——那感覺,就像是完成了什么重大儀式。
后來,我漸漸過了戴五索線的年紀(jì),可它一直在我端午的回憶里,每年都會浮現(xiàn)。我知道,五索線不僅是一種童趣,還是家鄉(xiāng)人的端午情結(jié),更是對美好生活的企盼與期愿……
【端午作文600字】相關(guān)文章:
端午的作文01-26
端午情思作文02-20
端午粽作文02-20
描寫端午的作文02-20
家鄉(xiāng)的端午作文02-21
快樂的端午作文08-22
慶端午作文08-29
走進端午作文08-30
端午粽的作文03-22
端午的味道作文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