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xiāng)的民俗的作文[熱]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鄉(xiāng)的民俗的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家鄉(xiāng)的民俗的作文1
基諾族的衣裙,用本民族特意紡織的衣裳布與裙子布縫制,衣裙上的花紋圖案,在織布時就作過了巧妙安排,凡是可織出來的圖案均在織布時織在布上。因此,布料有上衣布和裙子布之分,一般不可混用。傳統(tǒng)的服裝,以白色和黑色為基本色調,因紡織工藝落后,所織棉布缺乏緊密、光滑之感,近似麻布。基諾族酷愛刺繡花紋圖案,無認男裝女裝都愛用橫、直彩條和幾何形圖案裝飾。男子上衣是無領、無扣的對襟衫,用織有縱橫交錯的彩色條格白布縫制。上衣的胸部以上部分強有彩色條格,橫向彩條色彩斑斕,極為顯眼。衣服背部中央鄉(xiāng)中有一個6寸見方的圖案,四周配有放射性線條,開如一朵葵花。
但又有太陽放光之狀;Z語稱這一圖案為“波羅阿波”,有太陽花與月亮花之意。衣襟邊沿、袖根部、肘部和袖口等部位,都鑲有數(shù)道術為顯眼的橫向彩條。白底上衣,被特意織上的圖案和紅、黃、藍、黑相間的彩條裝飾成一件色彩鮮明的花衣。
男褲為闊襠肥褲管白褲,褲腳邊沿同樣鑲有橫向紅、黑、白三色相間彩條。寬大的褲腰兩側各開一道3寸長的口子,縫有一塊四方形黑布。白褲在腹前打折,用綴有彩色纓穗的腰帶扎系于腰部。男子頭上蓄有三撮長發(fā),用1米多長的黑色頭巾包頭。小腿上纏有裹腳布。男子衣服厚實寬松,穿在身上,增強了男人的'壯實、強悍英姿。女子用織有彩條,再加繡圖案的布片束胸。上衣色調多為青色、黑色、無領、對襟,著意用紅、黃、黑、白彩色橫條裝飾衣襟邊沿和衣袖手旁觀。
但凡女子,老幼均系長及膝蓋,上端白、下端黑的開合圍裙,裙沿上鑲紅條作飾,于腹前開合系于腰間。成年女子頭戴織有縱向彩條的尖頂三角形白布帽,兩側帽角下垂披于肩頭,額頭部位的帽沿外翻,開若一保尖頂白色筲箕扣在后腦勺上。未婚女好挽發(fā)于腦后,已婚婦女挽發(fā)于膠額上方。女子著裝,簡樸中透出素雅,使基諾族姑娘顯得楚楚動人。
基諾族服裝的鮮明特點是用彩條裝飾袖管和衣襟邊沿及后背。人們以彩條飾衣,據(jù)說與天上彩虹有關。民間傳說,古時候,有一對基諾族男女死相戀難分難舍。一個窮兇極惡的富家公子見那姑娘美麗無比,頓生歹意,用計搶走姑娘,逼其成婚。姑娘不從,被打得遍體鱗傷,死去活來。她的戀人歷盡萬苦千辛,救出姑娘。倆人逃離虎口不處,富家公子帶人追來,年輕伙子腿中數(shù)箭,倒在地上。
大災臨頭多時,天空中出現(xiàn)了幾道彩虹纏住這對戀人,放出七彩光芒逼退了富家公子,一對戀人在彩虹環(huán)繞之中騰空而起,升上空中……。因此后人在縫制衣服時,便用彩條暗寓彩虹,以求吉祥免災。
家鄉(xiāng)的民俗的作文2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碑斪x到半山老人王安石的詩句《元日》時,我的腦海里浮現(xiàn)出一幕幕過春節(jié)時的情景。
春節(jié)前,家家忙著準備年貨,像牛肉干、香腸、湯皮等,大都是自家制作。其中,我了解了湯皮的制作過程:做湯皮必需把米浸泡在水里一晚上,第二天,將它和一些鹽和香料等打磨成漿,舀一勺放在簸箕四邊傾搖均勻后,放在鍋里蒸上2、3分鐘,起鍋倒放就成了一片圓形的軟軟可口的湯皮,這時的湯皮可以現(xiàn)吃,又可以涼拌,酸的、辣的、香的、咸的,隨心所欲地點著佐料。可以卷成一卷,也可以用手撕開幾份。如果將將它分成一小片一小片在烈日下曝曬,它會哂成非常薄的一片硬硬的方塊形,有空的晚上,媽媽將它油炸或用黑砂粒翻炒,那時的湯皮真叫香!遠嫁他鄉(xiāng)的姑姑最喜歡家鄉(xiāng)的湯皮,因為定南才有這樣的特產。她說,只要想家了,就想吃奶奶做的湯皮。
春節(jié)前,每家每戶除了準備年貨,還要大掃除。為什么要大掃除呢?傳說,掌管人間的灶王要在過年時,將人間的情況上報給天庭。哪些人做過了哪些壞事,哪些人做過好事,一一報給玉帝。但人間有那么多的人,灶王爺哪記得住呢?于是,他灶王就將這家人所做過的.壞事全寫在他們房子里,用蜘蛛網和灰塵擋著,待時間一到,灶王便會到各家各戶去看看他們做的壞事,上報給天庭,讓玉帝懲罰他們。有些人為了不受到懲罰,會在過年前大掃除,后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這種習俗中來。因此,這個習俗便流傳了下來。
過年時,人們早早地起床,在自家門前放鞭炮,貼對聯(lián)。上街補買一些遺忘的物品,并開始早早地準備豐盛的年夜飯。孩子們吃過午飯后,早早地洗完澡,換上新衣裳,穿上新鞋子,到小伙伴們面前炫耀。大家一齊歡笑,一塊追逐打鬧。
最開心的時候到了。年夜飯,一家人圍坐在桌子旁,看著桌上的美味佳肴,什么都想吃,可是又覺得肚子不餓,于是東挑西揀的,父母親也不說什么,因為是過年,這些小節(jié)似乎都是可以原諒的。飯后,說一句“恭喜發(fā)財,紅包拿來。”壓歲錢就到手了。春節(jié)晚會吸引全家人觀看,邊吃邊看邊笑,窗外已是鞭炮聲不斷,煙花璀璨一片。
年初二,大家開始走親訪友,當然外婆家是必須去的。我也喜歡,因為外公外婆給的紅包更大,還有舅舅、姑姑、大伯的,多多益善!
春節(jié)是我國最古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也是最受人們歡迎的節(jié)日之一。在春節(jié),每個人都會真心地給你祝福,真心地希望你年年歲歲健康平安,雖然天氣寒風刺骨,但是人人心里都溫暖如春。
春節(jié),一個美好的節(jié)日!
家鄉(xiāng)的民俗的作文3
艾草在舟山叫青,是一種長在田邊的青草。艾草制成的糕點叫青餅,它是舟山的傳統(tǒng)食品,一般在清明前后制作。這里的人們祭拜祖宗時,青餅必不可少,它又叫“清明餅”。
今年清明節(jié)前,媽媽帶我們兄妹倆采艾草。一到田野里,我們就手忙腳亂地采摘起來?蓻]過多長時間,媽媽就叫我們停下了,把我們叫到了身邊。原來,我們采的不是真的艾草,而是假艾草。
媽媽告訴我們,艾草的葉子有點橢圓形,背面還有白白的絨毛,聞起來帶有一種香味,輕輕咀嚼,苦中帶甜。而假的艾草,葉子長而尖,背面沒有絨毛,聞起來是青草的氣息,嚼一下,帶點苦味。我們連忙倒出自己采摘的`艾草,果然,有假艾草混在里面。我們還發(fā)現(xiàn),假的艾草顏色更深。小小的艾草還有這么多學問,實踐出真知。∥覀冇珠_始仔細地采起來,邊采邊聞一聞,還不時請教媽媽。經過2個小時的勞動,我們提著滿滿一籃艾草來到了家里,準備制作青餅。
一回到家,媽媽叫我們把艾草倒在地上,把一些黃葉摘掉,把粗粗的莖剪掉。這下子,滿滿一籃子艾草只剩下半籃子了。接著,我們把艾草倒進盆里,清洗干凈?此聘蓛舻陌菰瓉硪埠芘K,不知洗了多少遍,水才變得干凈。
這時,鍋里的水已經開了。我拎起籃子把艾草倒進了鍋里,又拿起鍋鏟上下翻動。媽媽還在水里倒了些小蘇打,她說,這是為了軟化莖葉。還告訴我們,只要艾草癟下去就行,大概焯5、6分鐘就夠了。時間過長,艾草會爛,顏色會變黃。原來,焯艾草也是門學問。]一會兒,整間屋子充滿了艾草的清香。
我們把焯好的艾草又倒進籃子里,目的是瀝干水分。隨后,我們開始和面(一半是糯米粉,一半是面粉)。沒一會兒,我的兩只手又酸又漲。但是看看媽媽和妹妹高漲的干勁,我也發(fā)揚連續(xù)作戰(zhàn)的精神。接著開始剁青,我們把瀝干水分的艾草放在砧板上,用菜刀使勁剁。艾草要剁得很細很細,剁成漿糊狀,這樣才能和面粉完美融合在一起,吃起來細膩光滑。我使出了洪荒之力才把所有的艾草剁好,累得直喘粗氣。隨后,媽媽把剁好的艾草和和過的面混合在一起,開始搗面了。媽媽用手使勁地揉搓,妹妹用搟面杖使勁攪拌。媽媽告訴我們,面團要揉搓得有彈性,不軟也不硬。
終于到了做青餅的關鍵時刻,我們圍坐在桌邊,我和妹妹用月餅磨具壓青餅,媽媽用手把面團搓成圓形再壓扁?粗粋個青餅在我們手中誕生,累點也是快樂的。
最后,我們把做好的青餅放進蒸籠里蒸。十多分鐘后,一股濃濃的清香撲鼻而來,我用力地咬上一口,啊,又香又糯,還不粘牙,真讓人回味無窮!一口氣可以吃四五個,而且不用擔心會脹氣。
我拿著自己親手做的青餅往外跑,輕輕吸口氣,各家各戶都飄出了青餅的香甜味,還不時傳出小伙伴們清脆的笑聲。
衢山的美食有很多,可是回家做客的人,回去時總愛拎一袋自家做的青餅,大概是青餅寄托著人們濃濃的鄉(xiāng)情吧!
【家鄉(xiāng)的民俗的作文】相關文章:
家鄉(xiāng)的民俗作文02-04
家鄉(xiāng)的民俗作文10-07
家鄉(xiāng)的民俗的作文01-15
家鄉(xiāng)的民風民俗作文02-03
家鄉(xiāng)的民俗民風作文07-10
【推薦】家鄉(xiāng)的民俗作文02-08
家鄉(xiāng)的民俗作文【精】02-14
家鄉(xiāng)的民俗作文【熱門】02-14
家鄉(xiāng)的民俗作文【推薦】02-08
【熱門】家鄉(xiāng)的民俗作文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