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舉棋不定的成語故事
釋義
舉起棋子不知下一步該怎么走。常用來比喻遇事猶豫不決,缺乏主見。
出處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而況置君而弗定乎?”
故事
春秋時,衛(wèi)國國君衛(wèi)獻公驕橫粗暴,人們對他懷恨在心。后來,衛(wèi)國大夫孫文子和寧惠子發(fā)動軍事政變,推翻了衛(wèi)獻公的統(tǒng)治。衛(wèi)獻公失掉君位,只得帶著母親和弟弟逃到齊國,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
孫文子和寧惠子趕走國君后,把持朝政,立了新的國君,就是衛(wèi)殤公。寧惠子做了犯上作亂的事,在去世前感到良心不安,覺得驅逐國君是自己的一個污點,為了贖罪,他囑咐兒子寧悼子迎回衛(wèi)獻公。
沒過多久,衛(wèi)獻公聽到有利于自己的風聲,就派人與寧悼子聯(lián)系,要他幫助自己重新登上君位。他還向寧悼子許諾,復國之后,他只掌管宗廟、祭祀等事務,朝廷的政務全交給寧悼子辦理。但是,朝中很多人反對讓獻公復位。
一位大夫叔儀警告寧悼子道:“做事情要前后一致,你們寧家一會兒把國君趕到外國,一會兒又要迎他回來,變化如此之大真是令人難測。這跟下棋差不多,棋手下棋如果舉棋不定就會失敗,更何況您面對的是國君廢立的大問題。您要是非要輕率地處理國事,一定會有滅族之禍,到那時后悔也晚了。”
可是寧悼子打著“遵守先父遺命”的旗號,一心想廢新君,立舊君,好獨攬朝政大權。后來他滅了孫氏,將衛(wèi)殤公殺死,迎回了獻公。不料,衛(wèi)獻公是個記仇之人,他剛一回國,就把寧悼子滿門殺了個干凈,報了自己當年被寧氏驅逐之仇。
【舉棋不定的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成語故事作文08-29
南橘北枳的成語故事06-13
阿堵物的成語故事11-22
綆短汲深的成語故事06-13
成語故事作文02-28
歷史成語故事12-02
簡短的成語故事06-13
見利忘義的成語故事10-07
魚目混珠成語故事07-24
唯命是從的成語故事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