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往事并不如煙讀后感(精選6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往事并不如煙讀后感(精選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往事并不如煙讀后感 篇1
偶爾會在半夜醒后無法再入。睡眠質(zhì)量不佳啊,比如現(xiàn)在都快凌晨三點了,一個小時前醒來,清醒得不行。
想起朋友寫給我的一首小詩:他們都睡了/我在飛/偶然發(fā)現(xiàn)/你也在飛/背著小鼠標/很媚
真的很貼切呢,我現(xiàn)在背著鼠標到處徜徉,媚不媚倒是其次了。
從書柜里翻出一本書幾年前讀過的《往事并不如煙》,是著名的"大右派"章伯鈞的女兒章詒和寫的,據(jù)說此書已經(jīng)被禁了。作者寫了大時代一群大知識分子的命運,歷史的悲劇和人性的大美間的沖突曾經(jīng)令我感到難抑的心靈震撼。看書經(jīng)常是囫圇吐棗的我,竟在許多處精彩深刻的句章劃了橫線,做了標記,仿佛提醒自己把這些文字記進心里。
今夜,再次翻看此書再次被書中人物打動。仔細看了寫張伯駒的一段,流下淚來,文字此刻真的無力。
《往事并不如煙》是幾年前讀過的一本書,讀后就有寫點兒什么的沖動。并且我曾十分想寫封信給作者章怡和女士,表達我的敬意。讀一本好書以后,我總是渴望能夠見作者一面,此乃我的舊疾,從小到大都是如此,常被人笑話。
書都被我翻得卷了邊兒。盡管如此,我仍沒有底氣來做這樣的文章,因為書中的那些人你須得仰望,從內(nèi)心的敬仰把我那些蒼白的贊美感嘆之詞都擠到了角落里,而五十年代這群大知識分子的凄涼命運讓我悲蒼不已,面對這樣的大悲大苦,文字有時候真的不管用!羅隆基、聶紺弩、潘素、張伯駒、康同璧、儲安平--讀完整本書后重讀章怡和的自序便更深地理解了她。作為在運動中飽受磨難的名人之后她說:我獨自坐在寂靜的夜,那些生活的影子便不期而至,眼窩里就會涌出淚水,提筆則更是淚流不止---因為,一個平淡的詞,常包藏著無數(shù)寒夜里的'心悸。我想,悲傷也是一種權(quán)力?催@本書我也跟著心悸。時間推移,歷史的天空被一遍遍洗刷,那些往事煙一樣地消散了。但是那些人的氣息與光澤,會在通過文字走進他們的人的心中留下抹不掉的記憶。
我對歷史沒有深刻研究,五七年反右的那些事情也都是從許多的文章故事電視電影里了解一些。不過看過此書,不能不說政治真是個可怕的東西。此書再現(xiàn)了一些政治風云中這些鼎鼎大名的知識分子的命運,其悲、其苦、其惶恐與哀傷無法言表。正如魯迅曾經(jīng)說的;真的知識階級是不顧利害的。他們憑著知分子的良心,滿懷著單純的向往,向著政權(quán)向著黨真誠地表達著內(nèi)心的焦灼與憂慮,他們做夢也想不到自己會在可怕的運動中被毆打、被剃光頭、游街、抄家--。我非常不愿意重復人性中展現(xiàn)的丑惡,更不忍心重復最最講究尊嚴的一群大知識分子的身心皆損、四顧無援的絕望和慘烈。盡管書中沒有很詳盡的情節(jié)描寫但是作者以自己十年牢獄的苦楚以自己的心體會著,對于她熟悉喜歡的儲安平叔叔寫下絕筆悄然離世,章怡和一筆一筆寫下:走過曲折的小徑,便想起第一次在這里見到的儲安平:面白、身修、美豐儀。但是,我卻無論如何想象不出儲安平的死境。遍體鱗傷的他會不會像個苦僧獨坐水邊,在參透了世道人心,生死榮辱,決斷一切塵念之后,用手抹去不知何時流下的一滴淚,投向了湖水河水塘水井水或海水?心靜如水地離開了人間。總之他的死是最后的修煉。這讓我想起老舍想起傅雷夫婦、想起吳宓--此書中還能打動我在心里回味的是這些名人作為父親丈夫妻子女兒這樣一些角色,在生活中在風浪中所展露出的人的魅力。那樣的飽滿,那樣的潤澤!比如康同璧,康有為的次女,先后入哈佛大學及林甫大學。她是康有為最喜歡的孩子,她的膽識她的藝術(shù)修養(yǎng)和過人才華令人感嘆不已?涤袨榈淖迦藥缀跞吭诤M馍睿ㄓ锌低禐檎砀赣H遺稿和心愛的女兒留在了社會主義中國。然而,真正的貴族,有錢維持高貴的生活其實只是我們看到的一面,而不偏私、不畏懼,可以為他人犧牲,強烈的榮譽感才是像康同璧這樣的人身上所具有的品行,最后的時光她們那么順從、委屈、拮據(jù)地活著,但是她們的教養(yǎng)、見識、人性的大美卻在那些灰暗的日子里熠熠閃光。--這是我買的04年的版本,如果可能,懇求大家上網(wǎng)搜一下,一定讀一讀。
往事并不如煙讀后感 篇2
歷史的長河在浩浩蕩蕩地前進著,但對我們每個鮮明的個體來說,在驚濤駭浪中會經(jīng)歷怎樣的辛苦與悲酸,怎樣的起起沉沉?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從未想過,當讀完這本書我想象不到自己的心靈會有如此大的震撼,思考蔓延。
鮮活的人物,鮮明的個性,人性的思考。
作者以自己當事人的角度描述了革命大潮流中生活在其父母身邊的友人的經(jīng)歷,分別有儲安平、張伯駒夫婦、史良和羅隆基、康同璧母女、聶紺弩。這些人有的深邃如海,有的淺白如溪。他(她)們有才、有德、有能,個個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烧f而不可看,或者可看而不可想。其實,不論貴賤和成敗,人既不應當變?yōu)槭ハ,也不應當遭受藐視?/p>
從中讀出了一些心酸,一些感觸,看著那些曾經(jīng)同甘共苦的朋友反目成仇,我的心里有一陣劇痛,想不明白,難道友誼真的這樣經(jīng)受不住考驗嗎,難道她們的友誼只是一種交換品嗎,難道友情,愛情,親情在面臨政治地震的時候就這樣這樣輕易地被擊垮嗎?我有些不相信那個時代的人就是那個模樣嗎,也不禁讓我對現(xiàn)實的未來想得更多,不過我更愿以一種相信的態(tài)度與誠懇的心面對現(xiàn)實。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場景就是作者章詒和的父親章伯鈞被打成右派后周圍人的冷漠,作者的母親有一天在回家的路上大老遠瞅見一個老熟人,經(jīng)常來家里做客的,然而當母親揮動著手向他飛奔過去,而他卻是“終于辨清來者為何人的時候,卻毫不猶豫地轉(zhuǎn)身一百八十度,快速消失在人流中!边@是一種怎樣的人性,或許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只能選擇逃避來自保吧。然而這其中也見識到了最最真正的情誼,那就是張伯駒夫婦一個無親無故的人在這種危難的情況下扣響你的家門,向遠去的亡靈,送上一片哀思,向持守的生者,遞來撫慰與同情。”這就是人性吧,還是應了那句話“患難見真情”。
貴族的精神不僅是物質(zhì)的貴族,更是文化精神的貴族。
貴族字眼首先是生活質(zhì)量的一種豐富,而作者描寫最多的自然而然是康同璧母女,從各種方面著裝、飲食等方面淋漓盡致地描寫了她們對物質(zhì)生活方面的高要求,其中幾處描寫特別生動,如對看是母女的著裝的描寫,“她全身藍色:藍旗袍,藍手袋,藍紗巾,以及一副大大的灰藍色太陽鏡。港式剪裁的旗袍緊裹著身材,并使所有的線條均無可指摘。雖然一襲索色,但一切都是上等氣派的典雅氣質(zhì)!币约皩ι钯|(zhì)量的高要求,一條毛巾頂多只能用兩周,不能用到發(fā)硬,為了父親與章乃器的會晤,羅儀鳳傾囊而出,各種飲料,咖啡,印度紅茶,福建大紅袍,杭州龍井等等,各種各樣的飲用瓷器?梢哉f物質(zhì)生活完全達到了一種豐富。
但是可以這么說,他們不是一群只會吃喝玩樂的人,他們的精神生活,文化思想也是相當豐富的,各種各樣的著作,學術(shù)思想或者對當前政治的'各種犀利的見解,學富五車或者博覽群書已經(jīng)讓他們的內(nèi)心變的富有,精神的富有;這還只是一方面,面對這危難的境地,康同璧所表現(xiàn)出的內(nèi)心的淡定與從容,以及這種無懼的精神,或許正是它所代表的一群人的閱歷的富有,內(nèi)心情感的富有;再就是他們真出這樣一個境地,內(nèi)心的善良讓他們更加的富有,這在章伯鈞妻子李建生的身上體現(xiàn)無疑,史良喪偶后,章詒和母女的探訪,解救聶紺弩中,李建生不顧自己的女兒,通過各種渠道聯(lián)系朱靜芳,讓其幫助周穎救出自己的丈夫,可以說這是一種大愛與無私,在聶剛出來生活困苦的情況下,李拿出自己的錢幫其度日,雖然日后周穎的表現(xiàn)讓其失去信心,同樣這更襯托出李建生的善良,內(nèi)心的充盈。
在文章中作者做了對貴族精神的描述是:一方面,他們身居與上層社會,必須手中有錢,以維持高貴的生活:另一方面,但凡一個真正的貴族紳士,又看不起錢,并不把物質(zhì)的東西看得很重。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耳濡目染著佳作。
很羨慕作者的家庭,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她父親在國內(nèi)受過高等教育,有留學從政,喜好藝術(shù),從聽戲到收藏書畫,骨子里又是一個“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對得起朋友“的平和仁義,不樹敵,知進退的鴻儒。關(guān)鍵是其對子女的開放,不會因為其實女孩子而放松對其的文化教育,可以說章詒和從小就開始耳濡目染高級知識分子們的所作所為,而父親的位置也為她接觸這些人提供了很重要的條件。更重要的是,章伯鈞除了不讓小章上桌外,并沒有對她有太多的限制,并沒有把她當成什么都不懂得小孩子。其中在介紹儲安平的時候,章伯鈞給章詒和講儲安平和《觀察》,并鼓勵章詒和閱讀《觀察》。還會給她講一些民主黨內(nèi)部的事情。可以說身處這樣的氛圍以及開放的環(huán)境讓其在寫此書時有更大的自由與便利。這不禁讓我想到如今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問題,我自己的就是很寬松的,讓讓我有更大的自由去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情,并把它做到最好,鍛煉了自己對時間以及事情的分配。
一段不忍回憶的歷史,國家個人值得思考。
往事如煙,往事又并不如煙。這本厚厚的書書寫的不是歷史,而是社會是人生,當讀完這本書的時候,感覺自己就像置身在文革當中的還在成長的中國一樣,一個國家猶如一個人,成長中難免會犯錯,會遇到暗礁險阻。文革,我們中國所犯的一個很大的錯誤,也不是不可饒恕的,因為一切終將成為過去,往事終將如煙,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反思反思,再反思。在這樣一個提倡依附權(quán)勢,講究人際關(guān)系的社會環(huán)境中,我們自己,我們的國家到底有怎樣的啟示,到底該如何去做,或許值得我們?nèi)ニ伎肌?/p>
往事如煙,往事又并不如煙;貞洠|動我們被擱置很久的淚腺,同時也留給了我們很多的震撼和思考。
往事并不如煙讀后感 篇3
在圖書館還書時,發(fā)現(xiàn)一本剛被歸還的《往事并不如煙》,是繁體字版本,內(nèi)頁蓋著“ 李嘉誠基金會贈書汕頭大學全體師生敬謝” 的紅章,上課時就聽楊艾莉老師講這本書,如今有緣看到,且是繁體版本,當即將這本書借下。
書中的章伯鈞、羅隆基,剛開始讀起來時,還不是很熟悉。讀到他們是中國的大右派時,記憶幫我把大一時的新聞人文基礎課程與這本書連接起來。原來當初蔡秋彥老課程上講的,至今還沒遇被平反的大右派,其中之一,居然就是作者的父親。
中國大右派章伯鈞的女兒寫的書,觀點自然傾向于父母,但這對于整本書的閱讀和歷史的了解無礙,F(xiàn)在的中國歷史已被當政者或利益相關(guān)者,改的面目全非,國人的認識一般局限于正統(tǒng)的官方敘述。一個右派女兒口中的歷史,則又是完全不同,在這個回憶之門中,時間匯成的模糊影像,讓我深受震撼。
高級知識分子
書中的高級知識分子,有留洋經(jīng)歷,出書著作,學問蓋天下。但知識分子這個稱謂,指的不僅僅是學問和能力,最重要的是能堅守良心,保持對社會的敏銳觀察和犀利批判,具有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意志。
《往事并如煙》,讓我看到了中國高級知識分子,在建國之后到改革開放這段時期的狀況。讓我明白,為何周圍很多同學就是不入黨,為何很多老師,對于那個毛時代懷恨在心不肯放下!
毛時代的共黨做錯了很多事,虧欠了太多了人,知識份子就在其中。按照章詒和所說,如今,他們沒有背叛這個政權(quán),確實已經(jīng)非常不錯。黨去補償,拿掉知識分子頭上的帽子,知識分子沒有必要去感恩戴德,痛哭流涕,因為這本來就應該
屬于他們!
史良、儲安平、張伯駒、康同璧、聶紺弩、羅隆基,這些高級知識分子,在時代巨變中,演繹著自己自己的命運,讓人唏噓,感慨人性的脆弱。
穿云紗布拉吉、吃小罐雞湯、睡火車軟臥的史良,那么的高貴端莊,意想不到的,放棄了自己的靈魂。儲安平這樣單純的傻書生,受慣了西式教育,竟然想要靠實力生存,在光明日報按新聞專業(yè)主義做報道,結(jié)果生死不明。
作者章詒和的老師潘素的丈夫張伯駒,在運動中依然云間野鶴,世外散仙,守著自己做人的根本?涤袨榈呐畠嚎低的概诜从抑,以結(jié)識大右派章伯鈞為榮,生活西化的他們,在新社會散發(fā)著貴族氣,極具審美的人生態(tài)度和精致的生活藝術(shù)。
聶紺弩遭受牢獄之災,被幾位大姐營救,心系感恩,自己的妻子卻成了現(xiàn)實主義的小人。風流快活的羅隆基,直言快語,最后孤凄而死,尸骨無存。
生活品質(zhì)的差距
看過《定西孤兒院》、《墓碑》等描述三年大饑荒的書籍,問過自己的爺爺、外公,他們吃不上飯、村子里的人餓死的生活,天真的以為那時的全中國人民生活都非常悲慘。但在看了章詒和的描述后,有大跌眼鏡之感。
生活水平確實有所下降,但在那個時候,章伯鈞、羅隆基幾個右派們,居然施行AA 制,隔段時間就去下館子吃大餐!生活好過些的年份,很多大右派能吃到牛奶、咖啡,平時他們打扮得體,吃的講究,說詩詞文章文章,議國家大事。大右派章伯鈞雖然被打倒,但是配有司機、保姆、警衛(wèi)、秘書,領(lǐng)著工資,坐著別克汽車。
不是說大右派奢侈浪費,而是,在那個物資極度匱乏的年代,大右派的生活水準都比平民高的驚人,那得道者的`生活,不就更難以想象了嗎?那些高高在上的皇帝、將軍們,紅二代還有他們的親屬們,生活水準還了得?
原來,現(xiàn)在中國階層之間不斷擴大的差距,在建國時就已經(jīng)開始了!當年他們的生活水準,在如今的中國,還有相當一部分人沒有達到!
告密的年代
高中歷史課本上,有一個黃炎培與毛澤東關(guān)于王朝周期律的對話?吹叫侣勈返臅镏v,陳嘉庚的南洋商報請胡愈之這樣的人做主編,對胡愈之的牛逼欽佩不已。聽說我所在的汕大新聞學院范東升院長的母親,是民盟沈鈞儒的女兒,感覺就在童話中一樣,沈鈞儒可是那個長胡子的牛人。
讀了章詒和的這本書后,一切都改觀了。這些文人書生,在各種政治中,被老毛玩弄的一點尊嚴都沒有。不僅是玩的無招架之力,更是玩掉了自己的人性和良心。第一章就介紹史良,民盟的重要成員,也是共和國的司法部部長,同時是章伯鈞的值得信賴的密友。居然在會上,當場與章伯鈞翻臉,把私下聊天的話都拿出來說。
羅隆基同居十年的女友浦熙修,為了自己活命,就讓羅隆基去死,把一起生活中的私生活都拿出揭發(fā)。寫《鄉(xiāng)土中國》的費孝通、魯迅的夫人許廣平、曾國藩的后人曾昭掄、寫歷史劇《海瑞罷官》的吳晗等,這些羅隆基的同事朋友,以及他的保姆、秘書,一個接著一個的與他反目,繼而批判他,揭發(fā)他,與他劃清關(guān)系。
反右中表現(xiàn)積極了,也許是迫于生的無奈,不過積極分子的下場卻未必好。老毛就是讓人斗,相互斗,相互揭發(fā),相互不信任,最終把他們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中。還是那個史良,當了批判章伯鈞的急先鋒,但在幾年后的文革中,不也是被紅衛(wèi)兵給嗎!那吳晗,成了文革的導火索,浦熙修也被處死。
也是現(xiàn)在才明白,最近央視畢福劍在酒桌上的戲言,被拍下來放到網(wǎng)上,為何會引來知識分子的口誅筆伐!因為這是可恥的告密!告密,在毛時代,讓知識分子,讓每個人,丟掉自己的良心和人格,而這些東西,這些年,我們才剛剛找回一些。
往事并不如煙讀后感 篇4
在我們剛上共和國史的時候,老師就給我們布置了這個作業(yè),而我卻是在考完試之后才慢慢開始看,我覺得這本書應該算是紀傳體,因為章詒和女士是按人物來寫的,如才高八斗的勇士儲安平,才情橫溢的隱士張伯駒夫婦,俠骨柔情的俠士康同碧母女,風流倜儻的情種羅隆基等等。在我看完第一章儲安平那部分的時候,我就覺得這部書太沉重。作者以溫柔而細膩的筆觸描寫了一個我們從未熟知的儲安平,他在九三學社不被重用,才華得不到施展,郁郁寡歡,自從被章伯鈞請到《光明日報》當編輯后,激情被激發(fā),全身心投入其中,他想要辦一份他所認為的報紙。但是“槍打出頭鳥”,儲安平就是這樣的例子,我對于儲安平的境遇十分憤憤不平,一個出色的報人、知識分子遭到如此對待。而掀起這股狂風暴雨的就是昔日的好友史良。對儲安平,我抱著同情與惋惜的心情,可是到最后只能是無奈,像當時儲安平一樣的無奈。他俊、傻、真、誠、忠、笨,莽,他對《光明日報》的一片熱忱,覺得民主派人士辦報,就要有民主、自由,不能像機關(guān)黨報一樣,而是要有自己的視角,獨特的見解,并不能一味跟風于機關(guān)黨報,而是要對我們的黨進行監(jiān)督,儲安平說“監(jiān)督是有雙重性的:一是黨派的互相監(jiān)督,即貫徹毛主席的統(tǒng)戰(zhàn)方針。二是報紙的輿論監(jiān)督,即張揚新聞的個性與本質(zhì)”。而他這樣做到底是對是錯,人生該怎樣活才是完美。或許像儲安平那樣能活出自我,能隨自己的心,才是完美。我并沒有親身經(jīng)歷他那個年代,也并不能親身體會到他的感受,或許他覺得只要能堅持自我那就值得。 文革的起因及發(fā)動目的和目標我們 也 并不清楚,但有一點是 可以肯定的,這是 一場浩劫,尤其是對 知識分子,對 文化的 浩劫 。
而不幸的的過往,究竟還有多少呢?真相只有一個,歷史也只有一個。但讀完此書,我卻有種分不清孰是孰非的感覺。以前從歷史書上看到的、從老師嘴里聽到的,仿佛都不再那么真實了。那段遙遠的歷史,到底是怎樣的,沒有人告訴我,我聽到的永遠只是一面之詞。
章詒和女士以她自己獨特的身份, 憑借自己 特殊 的人生經(jīng)歷,深切的體驗觀察 和 出眾的文學才華,刻畫了當代幾位著名人物的性格和命運,為歷史留下了珍貴的側(cè)影。 可笑 處令人噴飯,艱厄時使人鼻酸,深刻處讓人心靈震撼,相濡以沫時又令人眼眶濕潤。 特別是講最后的貴族康同璧母女的時候,她們的那種不畏局勢艱險,她們 對那些“大右派”們深表敬重與同情 ,毅然與被打成大右派的章伯鈞一家、羅隆基主動交往,且交往甚密,康同璧說她以能結(jié)識章伯鈞先生為榮。三年自然災害,她們主動送來救濟的食物和能買東西的糧票,康同璧說她的生活原則是“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我們既能感覺到他們的相濡以沫,又能體味出她們的情深義重,大愛無邊。她們這種精神讓作者認識了貴族的精神, 這種貴族精神包含了 真與 善 , 以及對生活質(zhì)量的要求,還有一種知識分子們特有的固執(zhí)。 “真與 善 ” 在書中主要表現(xiàn)為這些人物之間深厚的的友誼。如 康同璧母女 和章伯鈞之間的友誼 , 文革動亂中,為了女兒的安全,章伯鈞讓章詒和住到了康同璧家,并且深知除了“康同璧,再沒有第二個人敢留我們家的人了”。
在這本書中,章詒和女士憑著自己對往事的回憶,把她所看到的,聽到的`,經(jīng)歷的以優(yōu)美的文字使他們個個都鮮活起來, 鮮明的個性, 真實 的場景,誠 摯 而有所克制的筆墨間呈現(xiàn)出歷史的真相與個人的 內(nèi)心世界 。有的深邃如海,如羅隆基、聶紺弩 ; 有的淺白如溪 , 如潘素、羅儀鳳。他們有才、有德、有能,個個心比天高、命如紙薄。讀這文字,我們 怎能不 感受到她寫這文字時,那雙顫抖著的手 ,還有 那顆顫抖 著 的心 , 透過用淚水鑄成的文字,感到的是徹骨的寒氣。沉重讓我們思考,迷惘讓我們沉思。
往事如塵煙 , 纏綿在眼前 ; 往事如塵煙 , 飄散在心田 。往事并不如煙,沉重的往事喚醒的不應該只是人們的追悔,更多的,應該是站在廢墟上展望未來的謹慎。
往事并不如煙讀后感 篇5
往事如煙,對于像我這種記性不好的人,腦子比較笨的人來說,讀完好多東西都在忘記。記得 以前背誦一篇課文,需要背誦好幾天,大學背誦一篇新概念英語的幾個句子還要好幾天,但是《 往事并不如煙》,對于這樣刻骨銘心的過往,即使是記性再差的人,都不會輕易從腦海抹去。 曾經(jīng),最珍貴和最難得的個人活動,便是回憶。因為它是比日記或書信更加穩(wěn)妥的保存社會真實的辦法。許多人受到傷害和驚嚇,毀掉了所有屬于私人的文字記錄,隨之也抹去了對往事的真切記憶。于是,歷史不但變得模糊不清,而且以不可思議的速度被改寫。這樣的“記憶”就像手握沙子一樣,很快從指縫里流掉。從前的人什么都相信,相信……后來突然又什么都不信了。何以如此?其中恐怕就有我們長期回避真實、拒絕真實的問題。
讀《往事并不如煙》這本書,我感觸頗多,被里面幾個人物所深深的吸引,同時也被他們的精神所感動。就如歌詞里唱的,生命如一條大河,生命中不斷有得到和失落,于是,看不見的,看見了,被遺忘的,記住了。作者僅僅是對往事的片段的回憶,個人認為還不算是真正的回憶錄。有時候感慨時間流逝的不可挽回,但在作者的記憶里,有的深邃如海,有的淺白如溪。 前者如羅隆基、聶紺駑,后者如潘素、羅儀鳳。他(她)們有才、有德、有能,個個心比天高、命比紙薄。作者憑借自己獨特的人生經(jīng)歷,深切的體驗觀察,出眾的文學才華,刻畫了當代幾位著名人物的性格和命運,為歷史留下了珍貴的側(cè)影。
看書的時候,我會產(chǎn)生這樣的懷疑, 由于經(jīng)歷《往事并不如煙》中所記述的人物往事時作者尚年幼,事隔多年后卻呈現(xiàn)出這樣見字如面的描刻, 真實性我感到懷疑。 書中的細節(jié)和對話,是作者全憑記憶還是參考了資料,抑或還有文學加工的成分? 其實 對于這種質(zhì)疑, 作者 章詒和說,在寫作時她確實參考了一些資料,既有書面的也有錄音。但這些資料并不是現(xiàn)在市面上公開的東西,而是一些私人珍藏的、不方便說明來處的東西,不過她寫作更多依靠的還是自己的記憶。
作者 章詒和在《往事并不如煙》中以晚輩的視角講述了六組她父母友人的經(jīng)歷,這些人物同樣也是她自己的友人。他們分別是史良、儲安平、張伯駒夫婦、康同璧母女、聶紺弩和羅隆基。 現(xiàn)在我想簡單介紹下個人對書中人物的觀點和看法。
正在有情無思間——史良
作為歷史上著名的“七君子”之一的史良有其鮮明的個性,在章詒和的眼中她是一位高貴而美麗的女性,是一位她從心底里感到崇拜的'長輩。這位反對國民黨獨裁的斗士,卻在反右斗爭中保存的只是一個斗士的姿勢,而失去的是斗士的那種正義感。原來與章伯鈞私交甚篤的史良,一夜間就成為了揭發(fā)與批判的章伯鈞的勇士。我一向認為人老了,簡單的衣食住行,都是無比的沉重與艱難,他們的內(nèi)心自不會再有熾熱之情或刻骨之思。但我面前的史良, 雖說 這種人物角色的轉(zhuǎn)換當時 也 發(fā)生在史良一個人身上, 但其 以憂傷表達出的至愛,令我感動不已。當我跨入老齡,生活之侶也撒手人寰的時候,史良的涕泣和那方白手帕的記憶,便愈發(fā)地生動起來,也深刻起來。是的,脆弱的生命隨時可以消失,一切都可能轉(zhuǎn)瞬間即空,歸于破滅,惟有死者的靈魂和生者的情感是永遠的存在。
兩片落葉,偶爾吹在一起——儲安平
儲安平的才華在主編《觀察》時就展現(xiàn)出來了,眼光敏銳,筆鋒犀利,出語驚人。他任《光明日報》 總編 幾個月的時間對于一位報人來講是極為短暫的,但就這幾個月的時間里,儲安平得心應手,他的各黨派之間應相互平等的民主思想不斷地放出了亮光。而似乎又是命中注定了他的思想要成為遠方的一顆孤星,如同他自己,消失在人們視線所不極的遙遠。儲安平帶著他的思想走了,走得無影無蹤 。 在曲折的小徑,便想起第一次在這里見到的儲安平:面白,身修,美豐儀。在參透了世道人心、生死榮辱,斷絕一切塵念之后,用手抹去不知何時流下的涼涼的一滴淚,投向了湖水、河 水、塘水、井水或海水?心靜如水地離開了人間。絕世的莊嚴,是在巨大威脅的背景下進行的。因而,頑強中也有脆弱。
君子之交——張伯駒夫婦與 作者 父母交往之疊影
君子之交淡如水是人們常說的一句話,有些話正是因為常說,人們才忘掉了它本來的內(nèi)涵。在章詒和的眼中與張伯駒潘素夫婦的交往是真正含義上的君子之交,與這對夫婦的交往始于章伯鈞被打成右派之后,為了給章詒和找一位繪畫老師,章伯鈞父女叩響了張伯駒夫婦的家門。在對于右派人們連躲還來不極的年代,潘素卻熱誠地收這位中國頭號右派的女兒為徒,這只是一位真君子才能做出的事情。作為“民國四公子”之一的張伯駒解放后將自己藏品獻于國家,所得的那張獎狀卻高高而悄悄地懸靠在貼近房梁的地方,這種淡泊的行為也只能是真君子所為。君子之交從表面上看是淡的,但隱藏在內(nèi)在的卻是濃濃的情。章伯鈞去世之后,張伯駒夫婦是登門吊慰死者與生者的第一人,這是章詒和母女萬沒有想到的!澳_上的布鞋,滿是泥土。為了看我,從地安門到建國門,不知這二老走了多少路!边@是章詒和母親敘述的當時的情景。這種情義才是君子的真正含義。
最后的貴族——康同璧母女
我想,這些昔日貴族活在今天,日子太難,心也太苦?低党Uf自己的處世原則是“以不變應萬變”,然而,現(xiàn)實卻在逼迫她們做出“順適”。出于教養(yǎng),也出于經(jīng)驗,她們的“順適” 往往表現(xiàn)為一種不自覺其努力的努力……努力的核心內(nèi)容便是:忍。在云詭波譎、世事不勝其變幻的年頭,誰都得忍。普通老百姓,以其渺小而忍。那么,康氏母女所代表的老派家庭的忍,又體現(xiàn)出什么呢?是閱歷太多、見事太明的無可奈何?還是抹殺自己、無損于人的智慧生存?
獨自憑欄,無限江山, 往事如煙是人們在感嘆歲月的流失,記憶中的舊事就如同一縷青煙漸漸地遠去了,漫漫地模糊了,最終消失在人們記憶的深處。但是并非所有的往事都會如此輕易的消散,隨著時光的流失,有些往事卻漸漸地在心中沉淀下來,化為了一縷揮之不去的青煙,永遠縈繞在心靈的深處。這股青煙時時在熏烤著心中的傷口,時時在觸動著傷者的靈魂。 “ 確實,對思想的禁錮是一種最好的統(tǒng)治方法,但也是最危險的一種。如果有一天,被禁錮的人如夢清醒,發(fā)現(xiàn)自己原來連思想都只是操縱著的,那是何等的悲哀,那時那景,無法想象……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希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洞察力,去正視我們的歷史,以史為鑒,去開創(chuàng)一個大同的未來。歲月飛逝,留給我們的只有記憶,好在我們還有記憶。
就像那歌一樣——
往事就是這樣 來得似火去得并不如煙
如果年華真的似水 為何退不去
如果人生真的如夢 為何我醒不來
一切都要靠時間 總有忘記的一天
如果真的這樣 為何忘不掉
往事并不如煙
往事并不如煙讀后感 篇6
這本書里有六個人的故事,這六個人都是當時頗有名的人,通過傳記讓我離這些歷史人物更近了一步,也讓我對那些年的事情了解的更多了一些。
史良
曾經(jīng)我總是把人冒失地分為好人和壞人,但是到底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壞人,我卻并不清楚,我也不知道史良這個曾經(jīng)是作者崇拜的對象,后來卻變成家里的敵人的這個女人對作者來說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但至少通過她我看出了人是一種復雜的結(jié)合體,不能單純地以好壞來區(qū)分,僅僅通過我自己淺薄的認識,我感覺史良是一個精致的女性,也許也是現(xiàn)在很多女生追求的目標,善于打扮自己,優(yōu)雅,溫柔,有情調(diào),也許就像宋美齡、林徽因那樣的女性,這種幾近女神般的人物,而我也是非常羨慕的,就像曾經(jīng)的作者一樣,對這樣美好的阿姨充滿喜愛和仰慕之情。然而,對這樣一個喜愛之人背叛了自己,至少對于作者而言,作者的感受會是什么呢?本來關(guān)系很好的兩家因為政見不同而分道揚鑣,尤其是自己對她非常信任的情況下,卻受到背叛的打擊,也許史良阿姨從自己最喜歡的人瞬間變成敵人了吧。人與人的關(guān)系真是微妙,甚至堪比國家間的外交關(guān)系啊,也許永遠不去相信別人才不會受到傷害吧,因為即使最親近的人也可能因為什么事情而離開你,而欺騙你的人永遠是你相信的人。但是,在時間的長河中,在歷史的沖刷下,個人的恩怨總是渺小的,而那些曾經(jīng)傷害你的人也許在時間流逝之后又變成朋友,又或者豁達的人都會以寬容的心對待一切事情。然而,讓我不得其解的是,文章最后當史良離世之后,她的侄兒要求清算她的財產(chǎn)時才發(fā)現(xiàn)原來她的所有首飾都是仿冒的,并沒有多少價值時,作者究竟是怎么看的,是感嘆一個女人的虛榮,還是可憐她生前繁華,其背后卻是凄涼,又或者 …… 。
儲安平與聶紺弩
他們都是典型的文人形象,學問做得很好,卻在官場落魄,一生坎坷,最后更是因為政治原因被打倒了。天下人的幸福都大同小異,天下人的不幸卻各不相同。儲安平本來在九三學社落魄地呆的好好的,卻被請去辦光明日報,盡管這一段時間他是幸福、快樂的,但用以交換的后半生長期的不幸,無論是被打倒還是最后失蹤都是他不愿意的。如果他還在世的話,我肯定會問他一個問題:他有沒有后悔過。有沒有為辦光明日報而后悔過,有沒有寧愿沒有那一段在光明日報意氣風發(fā)的時光,有沒有在深夜里一次又一次為命運而悔恨。我不知道。因為我根本不夠資格去為他做什么決定。然而,和他一樣不幸的還有聶紺弩,相比之下,他的不幸的命運來自方方面面,從事業(yè)到家庭,明明是一個有著極高文學造詣的人,卻一生痛苦不斷,在年老的時候還被抓到監(jiān)獄,而自己的妻子又有了外遇,這讓心高氣傲、有著大男子主義的他情何以堪,當我讀到他的命運時,我?guī)缀醮箿I。難道磨難是一個天才必須承受的嗎?為何又是磨難將他最終壓垮?而在他的一生中最大的磨難來自于他的妻子,一個逼死自己女兒的母親,一個給丈夫戴綠帽子的妻子,一個恩將仇報的女人,遭遇她是聶紺弩最不幸的事。如果說儲安平的苦難是激烈的、突然的`,那聶紺弩的苦難則是持續(xù)不斷的、抑郁的。有誰能夠忍受一個人不斷傷害你、傷害你的親人、傷害你的朋友而自己卻無能為力、無法擺脫?無疑,聶紺弩的忍受力是強大的,但最終也有被壓垮的一天,又或許他已經(jīng)期待這一天很久。
張伯駒
一個非常淡薄豁達的人,不在乎什么身外之物,卻又有一顆赤子之心。他極為喜愛古董字畫,為之能傾其所有;他更熱愛國家民族,為之能捐出最珍愛的古董字畫。我最羨慕的人正是張老這樣的,做自己最喜歡做的事而不管付出多少,性情灑脫而不為塵世之事而煩惱,不喜錦上添花而只愛雪中送炭,F(xiàn)在的人為太多俗世名利而或悲或喜,為人與人間的關(guān)系而絞盡腦汁,而張老卻不會過于在意這些,因而他的生活也是悠然自得、天然率性,即使是那個年代也沒有因為外在時代變化而受多大的影響。同張伯駒交往是同真正的君子交往,最初章到他家里學畫他并沒有因她父親是章伯鈞對她特別看待而只是像一個普通先生對待自己的弟子一樣,但當章伯鈞一家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卻主動關(guān)心、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在我看來,章伯鈞尤為可愛之處在于即使后來家道中落他仍然會為一件自己看中的古董字畫而一擲千金,也許有的人覺得他這是不自量力、毫無益處,但我卻覺得這正是他可愛之處,像孩子一樣為了自己喜歡的玩具纏著父母要,雖然形象滑稽但又讓人在無奈中感到好笑。
唐同璧
康有為給我的感覺總是那個課本上留著一根辮子的歷史人物,更具體一點的描述也不過是一個思想先進、倡導維新的人,然而他的女兒在書中卻那么真實,仿佛我親眼見到了那個和藹可親、優(yōu)雅知性卻又一點小倔強、小可愛的老太太。她在我眼中是一個真正的貴族,不是刻意為之,也并非矯揉造作,她很懂生活,喜歡西式小甜點,喜歡孩子,也喜歡熱鬧,她并不參與政治,卻與政治人物關(guān)系密切;她沒有很大權(quán)力,卻勇于在最危險的時候盡自己最大能力幫助別人。當朋友處于危險,需要找一個安全的地方商量事情時,她好不猶豫地同意在自己家中聚,甚至還主動為聚會做好食物方面的籌備,在女兒偷偷向別人揭穿原因是她自己想吃時,她還故作生氣說自己聽見她們說她壞話了,真是一個率真又可愛的老太太!同時,康同璧又是一個優(yōu)雅的貴族女士,在家中聚會的時候一定會畫上一個美美的妝,穿著正式的禮服,即使在那段反右反資本主義派頭的時候,即使給她提供的糕點票越來越少的時候,她也不曾為此而變得多么俗氣,依然過著小資情調(diào)的生活,依然是那個漂亮優(yōu)雅的老太太,以至于其他參加她舉辦聚會的女士都是偷偷帶著旗袍在她家門口由丈夫遮著換上,而不是隨隨便便地去參加,只因為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個真正的貴族的聚會,即使生活如何改變,心中的那一點對美好的堅持不能變。就像《小公主》中的女主角一樣,即使她因為父親事業(yè)失敗而從一個小公主變成一個小女仆,她也并不變得庸俗,只因為她依然像一個公主一樣的活著,依然像公主一樣對待自己?低档馁F族氣息是我向往的,可我也知道我也許一生也做不到像她那樣貴族一樣地生活。
羅隆基
他是一個風度翩翩、英俊瀟灑又非常健談的男子,當然我并沒有當面看見過他,而只是根據(jù)書中的描述得出的這個結(jié)論。他也是一個極有才能的人,知識淵博,在學校時候就是一個風云人物,之后出國留學,因而又帶有一些英美做派。在對待女性方面,他可以說是一個情場高手、花花公子,他懂得女性心理,善于討好女人,但他并不專一,經(jīng)常更換目標,女人通常很容易就愛上他,但得到的結(jié)果多半是傷心。就拿康同璧之女羅儀鳳來說,羅隆基也曾有段時間和她情投意合、惺惺相惜,大家都以為他可以安定下來了,然而他卻閑女方不夠漂亮而又轉(zhuǎn)為去追求另外一位漂亮女人了。但是,無論如何,他在情場還算得意,讓多位女人為他傾心,可在事業(yè)上他往往失意,其原因則是能力強的人往往缺點也明顯,比如說在國外待久了而缺乏了中國官場所需要的委婉、圓滑,且他性格暴躁,人際關(guān)系處理不好,導致他成為”情場得意,官場失意“的典型例子了。對于這個人,我并不很有好感,主要是他的女性的態(tài)度很容易耽誤別人的人生,而他與羅儀鳳一事也讓我既惋惜,又為羅儀鳳感到憤怒。像羅隆基這類的人很容易走向兩個極端,一則是成為極有作為的大人物,二則就是被他人壓抑而始終郁郁不得志,而羅隆基就是這樣,風光一時但最終不得志。
【往事并不如煙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往事并不如煙作文06-28
往事并不如煙作文(熱門)01-09
往事并不如煙作文通用[4篇]10-29
往事并不如煙作文精品[8篇]02-07
往事并不如煙作文(集合9篇)10-18
往事并不如煙作文(大全9篇)10-18
往事如煙作文03-23
往事如煙作文[通用]12-04
往事如煙作文【實用】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