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班主任,可以做得這么有滋味讀后感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班主任,可以做得這么有滋味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班主任,可以做得這么有滋味讀后感1
剛剛拿到這本書時,我便被書名所吸引了——班主任,可以做得這么有滋味。對于初為人師的我覺得班主任不僅讓我毫無滋味,而且五味翻陣。然而讀了這本書后,我感受到了,一位睿智的老師,以細膩、包容的情懷,將班主任的常規(guī)工作做得有條不紊。書中字里行間流淌著教育的回甘之味,教育的有滋有味。
首先,讓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年輕的班主任鄭英老師。鄭英卻在班級管理上做得風聲水起,1978年出生的她曾連續(xù)7年擔任了兩個班的班主任。她先后成為了《班主任》和《班主任之友》的封面人物,并也成為了自己所教學科的權(quán)威刊物《中學政治教學參考》的`封面人物。
鄭英是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上做得有滋味的呢?透過她的書,就可以找到答案。“在細微處用心。”正如鄭老師所說。優(yōu)秀教師第一條是“記住學生的名字”。每個孩子的名字就是一首歌,一段情,一個故事,因為它寄托著父母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鄭英老師將班中的孩子的名字串連成文,使孩子的名字頓時有了生明,更顯示出在集體中的價值,增添了同學間的親密感。鄭老師還提出我們可以在記住孩子的名字時可為孩子取昵稱,在課間談話時都能用到,甚至可以帶進課堂。這是老師走進了學生心靈的第一步,是溝通師生情感的紐帶,是教師贏在起跑線上邁出的堅實一步。多么細心而又有智慧的老師啊!極其簡單的細心,卻有著不簡單的內(nèi)涵,從中透射出人文關(guān)懷。
不僅要學會在細微處用心,鼓勵孩子、欣賞孩子,而且在必要時要學會懲戒學生,當然善用、慎用這把雙刃劍。鄭英老師書中提到懲戒的規(guī)則需要明確,“丑話”說在前,給學生一個“可視”的標準,從而注意自己的言行,降低犯錯誤的幾率。同時懲戒也需要留有空間,給學生自選性的懲戒方式。這有利于學生靈活機動地選擇自身能夠的方式承認并改正錯誤,而且能盡量地確保學生一旦犯錯,就早有思想準備,起不到懲戒的效果。在實際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效仿這種做法,學生在出現(xiàn)錯誤,進行懲戒的時候,這種可選性的方式的確讓孩子更樂于去接受,同時也竭力維護規(guī)則的權(quán)威。
班主任開展班級常規(guī)工作時,經(jīng)常翻翻這本書,大有益助。書中收錄了諸多班主任的管理妙招,的確是“一線班主任的寶典”。將適于自己班級的方法帶到實際工作中去,會讓人不知不覺地發(fā)現(xiàn)做班主任確實是有滋有味。
班主任,可以做得這么有滋味讀后感2
這本書總共分成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在細微處用心,第二部分:不走尋常路。這本書不僅教會老師們怎么在細微處用心做好班主任的工作,同時也教會老師們?nèi)绾斡昧硪环N方式輕松而有滋味地當一名班主任。
來到高嵐中心學校已經(jīng)快兩年了,同時也當了快兩年的班主任,這兩年里酸甜苦辣都有。剛當班主任有著許多的困惑,當班主任的路途是艱辛的,也遇到了許多的問題。兩年里不斷地在書中,在班主任工作室里,也在自己的實踐中摸索總結(jié),努力讓自己做一個智慧的班主任。要樂于班主任工作,也要智慧于班主任工作。看了鄭老師的書了解到,鄭老師臨危受命,連續(xù)七年同時擔任兩個班的班主任工作。剛看書的自序部分,看到鄭老師七年同時擔任兩個班的班主任,讓人覺得很不可思議。當過班主任的都知道,班主任的工作很艱辛也很繁瑣,當了一個班的班主任我們偶爾會有埋怨。可是鄭老師的班主任工作卻做得有滋有味,帶著好奇和敬佩我認真地讀完了這本書。每遍讀完似乎都能從中獲得不一樣的體會。這次體會最深的就是班主任如何與家長合作。
書中有一節(jié)是贏得家長,教育就成功了一半。與家長合作確實是一門藝術(shù),很多時候我們與家長合作都存在許多誤區(qū)。誤區(qū)一或卑或亢,姿態(tài)不當。剛當班主任那會兒,對“尊重家長”這著不恰當?shù)睦斫,每次對家長基本都是有求必應(yīng),從諫如流。慢慢發(fā)現(xiàn),有些家長會不斷提出一些難以實現(xiàn)甚至有些過分的要求。這給班主任工作帶來很多困惱,其實班主任與家長之間應(yīng)該要建立一個平等的關(guān)系,在平等的基礎(chǔ)上互相合作,共同幫助孩子進步。誤區(qū)二疏密失度,尺度不佳。與家長的聯(lián)系,并不是越近越好,也不是越遠越好。不能事無巨細,逐一匯報,也不能讓家長對孩子的.在校表現(xiàn)一無所知。誤區(qū)三片面關(guān)注,厚此薄彼。班主任不能“重兩頭輕中間”,很多時候班主任會對成績突出的學生關(guān)照有加,對那些成績居后或行為不良的學生也會格外上心,而那些成績一般,聽話又沉默寡言的學生似乎很容易被老師忽視。這樣家長也會被理所當然的忽視,所以不能片面關(guān)注。要把愛灑向每一位學生,讓他們在愛的陽光下如向日葵般茁壯成長。老師要尊重每一位學生和每一位學生家長。班主任工作中,還存在許多的誤區(qū),要我們不斷地克服。和家長良好關(guān)系的建立,靠的不是技巧和圓滑,而是班主任發(fā)自內(nèi)心地對家長尊重和關(guān)懷。班主任要起到橋梁和紐帶的作用,凝聚班級。
鄭老師的《班主任,可以做得這么有滋味》讓我學到了很多:要用心做好班主任工作,發(fā)現(xiàn)其中的樂趣,要用智慧通盤謀劃,從細微處著手,活到老,學到老,成就班主任的智慧,讓班主任的工作做得有滋味!
班主任,可以做得這么有滋味讀后感3
本學期,我校推薦了鄭英老師的《班主任,可以做得這么有滋味》,鄭老師把自己班主任工作的點點滴滴生活匯成經(jīng)驗,把班主任的智慧集聚于這本書中,用自己的細致到位和大家分享。我感受到了,她是一位睿智的老師,以細膩、包容的情懷,將班主任的常規(guī)工作做得有條不紊,書中字里行間流淌著教育的回甘之味,教育的有滋有味。
鄭英是如何把班主任工作上做得有滋味的呢?透過她的書,可以找到答案。“在細微處用心。”正如鄭老師所說,優(yōu)秀教師第一條是“記住學生的名字”。在她眼里,一個個平淡無奇的名字都充滿了生機,一個名字是一首歌,一個名字是一段情,一個名字是一個故事,因為它寄托著父母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她用學生的名字做藏頭詩,她為學生量身定做謎語,她將學生的名字編入習題,她以學生的名字命名備品,她把學生的名字作為專利稱號,她還為每位學生制作了精美的書簽,她把學生的名字用到了極致,成為了教育藝術(shù)。這是老師走進了學生心靈的第一步,是溝通師生情感的紐帶,是教師贏在起跑線上邁出的堅實一步。多么細心而又有智慧的老師!極其簡單的細心,卻有著不簡單的內(nèi)涵,從中透射出人文關(guān)懷。
不僅要學會在細微處用心,鼓勵孩子、欣賞孩子,而且在必要時要學會懲戒學生,當然善用、慎用這把雙刃劍。鄭英老師書中提到懲戒的規(guī)則需要明確,“丑話”說在前,給學生一個“可視”的'標準,從而注意自己的言行,降低犯錯誤的幾率。同時懲戒也需要留有空間,給學生自選性的懲戒方式。這有利于學生靈活機動地選擇自身能夠的方式承認并改正錯誤,而且能盡量地確保學生一旦犯錯,就早有思想準備,起不到懲戒的效果。在實際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效仿這種做法,學生在出現(xiàn)錯誤,進行懲戒的時候,這種可選性的方式的確讓孩子更樂于去接受,同時也竭力維護規(guī)則的權(quán)威。
我非常欣賞書中這樣的一段話:“用你對生活的態(tài)度去對待你的學生,你會發(fā)現(xiàn)另一片場景。學生也許會不盡人意,就像生活,但你努力多少,就會回報多少。我們也許要的不是回報,但那種酸甜苦辣之后滿滿成長的喜悅,這將是一種過程中最幸福的事。作為班主任體味的就是這樣一種有著涅槃的成長幸福,你和學生一起,不會孤獨!
鄭老師她所做的事情也是我們很多班主任都在做的,只是她在常規(guī)工作中多了一份細心、一份用心,并注重積累。書中介紹的鄭老師班主任妙招,真可謂“一線班主任的實用寶典”,班主任開展班級常規(guī)工作時,可經(jīng)常翻翻這本書,對做好班主任工作大有裨益。
班主任,可以做得這么有滋味讀后感4
記得最初對鄭英老師印象深刻的是她的那個自喻――"教育農(nóng)人",在教育的一方田地上辛勤耕耘,執(zhí)著前行,給"作物"一個和諧的生長環(huán)境,用心享受教育過程中的點點滴滴,讓自己的教育生活成為一座稻香裊裊、小蟲啾啾的農(nóng)夫樂園。這是一種做教師,尤其是做班主任的小確幸。
而時今,鄭英老師更把它的班主任點點滴滴生活匯成經(jīng)驗,把班主任的智慧集聚于《班主任,可以做得這么有滋味》這本書中,用自己的細致到位和大家分享著。
起初讀著這本書的時候,就帶著十分的興趣。當看完鄭老師的自序,不禁感嘆這是一位小細致、大智慧的'班主任。
一、"名字"一個不起眼的細節(jié)的精致處理
剛接班的時候可能給班主任最大的挑戰(zhàn)就是在短時期記下那么多同學的名字,尤其是要再接任其他班級任課老師的班主任,更有更大的挑戰(zhàn)。很多時候,我們會進行提前的家訪,卻會因為叫不出那些有生僻字學生的名字而使得氣氛尷尬。正如鄭老師所給的建議:名字對于孩子而言是一種尊重,是一種平等。同時也提出了幾個十分有效的做法: 1 、講述故事。讓孩子講講自己名字的特殊由來和寓意,這樣能特別容易記住。 2 、串聯(lián)成文。有心的班主任也可以把和孩子們發(fā)生的事情用班級學生的名字串聯(lián)起來,寫成文章,不僅具有一種紀念價值,更融入了對孩子們的愛。 3 、引導(dǎo)表現(xiàn)。這種方法我最喜歡了。告訴孩子老師最容易記住有愛心和責任感的學生,看看哪些同學最容易讓老師記住他們。在這樣的鼓勵之下,孩子們勢必會搶著表現(xiàn)自己的愛心和責任心,也讓老師在記住孩子們名字的同時收獲一片孩子們的愛心和責任心。 4 、游戲記憶。不防開堂有趣的班隊課, 6 人一小組,站成圈。"我是 xx 后面的 xx ."或者是為自己設(shè)計一張個人名片的 ppt ,讓老師和同學都能非常容易的記住。當然鄭老師還例舉了一些非常實用的方法:作詩、猜謎、編題、命名、專利、桌簽、暖色、虛構(gòu)等等,我在閱讀她的書籍時特別想試一試,原來簡單的一個不起眼的細節(jié)的精致處理竟能發(fā)揮如此大的效應(yīng)。
二、"語言"大智慧的展示
鄭英老師在和孩子們的交流中很少用指責、訓斥、也很少嘮嘮叨叨、不著邊際,更不會來嘲笑譏諷。更多的時候她是用簡短富有寓意的小故事或者小案例來打動孩子們的,留給孩子們的是思考和沉靜,更是收獲感悟。比如喲個孩子課堂上表現(xiàn)欲很強,發(fā)言很積極,每次老師提問剛一說出,就搶著舉手
【班主任,可以做得這么有滋味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你其實可以做得更好作文05-15
她可以這么做04-24
報紙也可以這么秀作文04-24
用心,其實都可以做得很好的散文04-07
我本來可以做得更好作文(通用25篇)11-02
不失戀,都不知道可以過的這么好04-15
《誰做得對》的教案03-21
天天做得到教案03-17
這么遠這么近的情感美文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