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讀后感(精選)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我們?nèi)绾稳懽x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論語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論語讀后感1
隨著中國近代社會的到來,各種西方學說陸續(xù)傳入中國,形成了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強烈沖擊,甚至連長期在中國思想界占統(tǒng)治地位的儒家思想也不能幸免。在學習了半個學期的《中華元典導讀》課和閱讀了《論語》這部書后,我認為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從儒學的根,即孔子的《論語》說起。《論語》大概包括的以下幾種思想,即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以下分別加以介紹。
仁:愛人。孔子思想體系的理論核心。它是孔子社會政治、倫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標準,也反映他的哲學觀點,對后世影響亦甚深遠。仁體現(xiàn)在教育思想和實踐上是“有教無類”,春秋時代學在官府,孔子首開私學,弟子不問出身貴賤敏鈍,均可來受教。仁體現(xiàn)在政治上是強調(diào)“德冶”,德冶的`基本精神實質(zhì)是泛愛眾和博施濟眾,孔子把仁引入禮中,變傳統(tǒng)“禮治”為“德治”,他并沒有否定“禮治”,他的“德治”無疑是對“禮治”的繼承和改造。愛人既為仁的實質(zhì)和基本內(nèi)容,而此種愛人又是推己及人,由親親而擴大到泛眾。
義:原指“宜”,即行為適合于“禮”?鬃右浴傲x”作為評判人們的思想、行為的道德原則。
禮:孔子及儒家的政治與倫理范疇。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中,“禮”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的道德規(guī)范和生活準則,對中華民族精神素質(zhì)的培養(yǎng)起了重要作用,但隨著社會的變革和發(fā)展,特別是封建社會后期,它越來越成為束縛人們思想、行為的繩索,影響了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
論語讀后感2
讀完《論語》,坐著發(fā)呆,迷茫中,《莊子。 秋水》中的一句話,浮上心頭。 “至德者,火弗能熱,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獸弗能賊。非謂其薄之也,言察乎安危,寧于禍福,謹于去就,莫能害之也。”
孔子在中國歷史上的角色是什么?
是一位在文化封凍的河流上用肩膀奮力拉船的纖夫,是一名在“人治”與“專制”之間撐船的擺渡人。
一個自由的思想家,卻因為世事的束縛、統(tǒng)治的變遷或被哄抬或被蜚斥,終己一生在困境中追求著不得志的“仁”的理想。
好心人一直在呼吁同情弱者,卻又總是將至德者歸入強者之列,似乎天生不屬于同情范圍。其實,世間多數(shù)出色者都因為眾人的分享、爭搶和排擠而成了最弱的弱者。
孔子就是最好的例證。
在談論理想時,那淺淺的'一句:“吾與點也!”(“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所包含的已然淡漠的不得志,又怎能不引人喟嘆?
《論語》中并沒有太多華麗的辭藻,而是質(zhì)樸的道理和,以身作則。細想身邊
常有這些品格的展露,而習慣于淡漠的我們卻很少如此清晰地看待。也許華夏的血脈里,正有“君子“的影子,只是經(jīng)過孔子等至德者的吐納,將它凝固住了,現(xiàn)之以墨字,代代相傳。
或許至德者從不抱怨,透過字里行間,只能隱約看見孔子影影綽綽的無奈。記得有人曾說:“半部論語治天下!皳碛幸徽俊墩撜Z》的孔子,留下的卻只有無奈的隱忍。
論語讀后感3
閱讀《新論語》才發(fā)現(xiàn),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通俗易懂,可讀性非常強。通過這次認真地閱讀,我竟然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新論語》把孔子評價弟子的所有言論都集中在一起,便于初學者閱讀和理解,最吸引我的就是孔子對顏淵、子路、子貢三位弟子的評價。
對顏淵的評價——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對子路的評價——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從我者,其由與?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
對子貢的評價——女,器也。(瑚璉也)
孔子對三個弟子評價不同,在顏淵身上,他看到了“仁”;在子路身上,他看到了“勇”;在子貢身上,他看到了“智”!叭藷o完人,孰能無缺”,孔子是一個大圣人,他怎能不知道?可是,他看人,最先看到了他們的優(yōu)點,而且在后面的言論中,他也充分地發(fā)揮每一個弟子的優(yōu)點和長處,擇其長處而用之。
這讓我想到了,孔子手下弟子多,卻都能和諧相處,這可以看出他統(tǒng)籌有方、協(xié)調(diào)能力強,因而他對弟子的評價,就顯得很重要。協(xié)調(diào)能力、溝通能力是做好工作的重要能力之一,對公司各部門的.協(xié)調(diào),與外界的溝通合作都是至關重要的,哪一個環(huán)節(jié)做得不好,都有可能導致前功盡棄,使工作成為一盤散沙。因此,協(xié)調(diào)能力、溝通能力是一門必修課,孔老先生的智慧是我們?nèi)≈唤叩膶殠欤乙欢ㄒ乱环Ψ蛟俸煤脤W學《新論語》,從中擷取所需,為我所用,從中學到更多的關于為人處事、做好工作的方法和點子,悟出更多的人生哲理來。
論語讀后感4
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開創(chuàng)人!墩撜Z》記錄了孔子和他的學生們的言論,論述了做人、治學、為政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是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文化經(jīng)典。宋朝趙普曾經(jīng)說過:“半部論語治天下”。今天我們學習《論語》這部著作,對我們成人、成才有著很好的'教益和幫助。
在做人方面,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就是說,我們在家要孝敬父母,因為父母對我們有養(yǎng)育之恩。出門在外要言行謹慎、誠實可信,對人要有愛心,要親近有道德的人,向有道德的人學習,這樣,我們才會成為一個有道德、有愛心、守信用的人。
在治學方面,子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就是說,我們的學習態(tài)度要端正,要謙虛謹慎、勤學好問!皽毓识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就是說,我們在學習上要講究方法,對學過的知識要經(jīng)常溫習、思考,這樣,我們的學習效果就會不斷提高。
《論語》這部著作內(nèi)容豐富,是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經(jīng)典著作,我們經(jīng)常閱讀,受圣賢智慧的啟迪,將會終身受益。大家都來讀一讀《論語》吧!
論語讀后感5
《論語》是一本對話錄,記載了孔子與其弟子的對話。同時也是對孔子的思想的體現(xiàn),特別是對“仁”的體現(xiàn)。但是本人才疏學淺,對《論語》無法做出很深刻的理解,所以下面摘錄《論語》中我個人印象比較深詞句進行分享。
一、“君子不器”對于我這個文學常識比較淺薄的人來說,第一個反應便是:“器”是器皿的'意思,翻譯過來便是君子不是東西?但真的是這樣嗎,大家都知道“惟女子與小人難養(yǎng)也”也是孔子說的,但是這句話的意思不能直意,如果直意我想我會挨打。后來查閱資料發(fā)現(xiàn)意思就是:我們要博學多才,不能局限某一方面。對于一個老師,可能會的不只是自己的教育教學知識。可能還需要應對某一天學生問的“宇宙是什么?”我們存在的意義是什么?”
二、有教無類。在孔子那個時代,學習知識是有社會地位人所做的事情,對于我們這些平頭百姓,基本出頭無望。而孔子提出的“有教無類”在當時可能是一個“異類”,這也許也是他偉大的原因吧。而現(xiàn)在我們的國家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有教無類”。
三、“以德報怨”,如果真的是以德報怨,那何以報德?也幸虧讀了《論語》,知道有時在日常聽到也許是斷章取義。
四、“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意識就不說了,但這句話體現(xiàn)在邏輯有一點辯證的關系,前半句說不是說因為父母在不能離家太遠,單純看前半句,個人感覺是太片面甚至是錯的,但是加上后面這一句“游必有方”,成功把到底要不要“遠游”這件事表達的全面了。
五、“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幾千年前提出了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最后《論語》中的一句話警醒自己“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論語讀后感6
《論語》一部集結(jié)孔子及其門徒智慧結(jié)晶的大書,蘊涵亙古以來不變的生活道理,給予我們無盡的啟發(fā)。
小學時,每天上課前,老師都要我們念一段《論語》。“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瑯瑯的讀書聲中,還摻雜著一些吵鬧聲、笑聲,偶爾還有紙飛機飛過,在這樣的情形下,每天不斷重復的念著。那時,我還不懂《論語》里的任何一句道理,只知道這是每天例行的公事。
直到五年級,老師開始在早修抽空解釋《論語》蘊含的道理,每天講解一小段,而我聽得似懂非懂,只知道這是至圣先師孔子所說的人生道理,總覺得需要親自體會才較能了解。直到有一天,我把上學期的課本拿出來,重新看了一遍,突然覺得其中一篇當時不求甚解的.課文,我已忘了作者真正的意涵,另一篇我曾用心思索、體會的文章,現(xiàn)在又有了新的體悟。這時,腦中浮現(xiàn)了小時候朗朗上口的──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一句又一句,我現(xiàn)在都了解了。
《論語》不再只是書里的一字一句,對我來說,在生活中常?梢哉业剿嫩欅E,比如說:交朋友時就會想到孔子曾說過的:“益者三友,損者三友!蔽視⒁馀笥训膫性,選擇興趣相投、志同道合的朋友;要出門時,我會記得“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闭f好去哪里,幾點回家,不讓父母擔心。
就這樣,我讀《論語》,從生活中。
論語讀后感7
《論語》是人生之道,必讀之本。
學,是孔子教書的首要。每一個人不論他是職位高低貴賤,只要他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他就可以做我們的老師。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辈粣u下問如今成為一種擺設。如果我們覺得像別人請教問題就低人一等,那我們這樣的學習態(tài)度永遠也學不好。真正的學習是用自己的主動,不卑不亢的態(tài)度去請教,來達到學習的態(tài)目的。
學會了學習,學到了知識,接下來就是學以致用靈活運用自己所學知識,把所學的知識落到實處,正處。不要讓知識去支配我們,不要做一個被動者,同時也要學會改變,讓學習的知識,智慧,品德融為一體!
我們還要善于反省自己,該說的話該做的事,說了沒有做了沒有;不該說的,不該做的是不是也去說了也去做了!我們要以一個正確的態(tài)度衡量自己,看清自己。我覺得這點對我影響很大!
孔子還有最重要的思想,那就是分享。雨果也說過,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彼此交換就有兩種思想。新東方總裁俞洪敏的成就就得益于他的眾多朋友的支持,而這些朋友的支持就來自俞洪敏在大學時期的樂于分享,所以他需要的時候他的朋友就從世界各處紛至沓來,成就了新東方,成就了俞洪敏。
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我粗淺的閱讀可能都不能體會其精神的九牛一毛,但是《論語》告訴我要做一個有理想、有智慧、有誠信的人,一個守恒的、內(nèi)心忠誠的人,這樣才能安安心心,堂堂正正的行走于人世間!
論語讀后感8
于丹老師帶我們超越時空,把一位兩千年前的圣人引領到了眾人眼前與今人對話?鬃記]有圣賢的架勢,樸素平和、平易近人,時時傳遞一種樸素、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她把深奧的道理講的淺顯易懂,真正走進了我們的.心里。
“該放下時且放下,你寬容別人,其實是給自己留下來一片海闊天空。”對于我來說,大的就是工作中,小的就是家庭中,同志之間、夫妻之間,一些生活中的瑣事,抑郁于胸!靶貞褵o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渺小了!泵鎸θ松倪z憾,我們要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接收下來,不要糾纏在里面,一遍又一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痛苦。
于丹老師在論語心得中講了一個故事:一座寺廟里供著一個花崗巖雕刻得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來佛像前膜拜。而通往這座佛像的臺階也是跟它采自同一座山體的花崗巖砌成,臺階不服氣地對佛像提抗議:我們本是兄弟,憑什么人們采著我們?nèi)ツぐ菽?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說,因為你只經(jīng)過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崗位,而我經(jīng)過了千刀萬剮才成佛。
我讀后眼前一亮,我們過去總是喜歡與他人相比,為什么你我一起參加工作,你今天如此輝煌?往往比的都是自己的缺失和他人的所得,而忽視了他人付出的努力、做出的貢獻、肩負的責任、承受的壓力。想得到他人所得背后的付出,千刀萬剮與四刀相比相差何其大,這樣比起來我的內(nèi)心就平和多了,怨氣自然就少了。你有你的快樂,我有我的開心,知足常樂!
論語讀后感9
《論語》是儒家思想的千年經(jīng)典絕學的一本著作哦!相信大家都知道《論語》這本書是記載著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言行的一本書。其中紀錄了許多耐人尋味的孔子經(jīng)典語句,讓人讀了之后深受啟蒙,而且里面的語句還簡單易懂,很容易就明白做人的各種道理。我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如果認真鉆研這本著作,就一定能勝讀十年書啊!
時光荏苒,在逝去的2500多年里,恐怕再沒有哪一本書會比《論語》有更多的讀者了。我們都被孔老夫子的智慧所折服,無人不佩服他的領悟,他不愧是教育家!
書里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每讀一句我就會學到一個新的知識,讀《論語》讓我受益匪淺!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當我讀到這句話的時候 ,深有感觸。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一個人如果不講信用,就不知道他怎么可以做人。就像大車沒有輗,小車沒有軏一樣,怎樣走路呢?”
人在世界上處處需要誠信。生活中,你如果沒有誠信待人,別人就會認為你是虛假的.人,是偽君子,甚至會遠離你,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們也就不會第一時間出現(xiàn)在你的面前——伸出援助之手去幫一個沒有誠信的人,那時候你就會感到無助;學習時,你如果沒有誠信待人,與同學相處時總?cè)鲋e騙人,不誠心誠意地交朋友,對同學做事、講話都不誠實守信,那同學們一定會對你充滿了反感,還會討厭你,大家就會不與你交朋友,那時候你就會感到孤獨;社會上,你如果沒有誠信待人,在工作崗位上的話,同事們就會認為你是一個滑頭滑腦的人,也就不會與你合作辦事,大家也會避開你,那時候你就會感到失落!
人與人之間處處需要誠信待人!
論語讀后感10
在我讀過的書中,我覺得《論語》是我讀過最有含義,最有蘊含的一本書。這本書教給我了很多知識,這些知識都是無價的,因為,它教會我了很多人生道理。
比如,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耙馑际牵簻亓晫W過的知識,并且,還要懂得新的知識,這樣才可以成為別人的老師,這一則讓我明白了,不要把新知識學會就可以了,還要加強鞏固學習過的知識。
比如,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思是:了解怎么學習的人,不如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又不如以學習為樂的人。這一則讓我明白了要以學習興趣愛好才可以真正學習到知識。
比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白屛颐靼琢藭r間的寶貴?鬃釉诤舆吀袊@到:”一去不復返的時光,就像這河水一!叭找共煌。什么都可以用金錢買到,但唯獨時間不可以,因為它是無價的,可以稱的上是”無價之寶“。
還有一則是我們十分熟悉的,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逢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皬倪@一則中我知道了,在三個人當中,其中一位必定是我的老師。因為,每一個人都有好的`一面,所以,要學習他好的一面,同時,也改掉自己身上的缺點,更加完善自己的優(yōu)點……
這本書里的每一敗都很有價值的,我會把每一則都牢牢的記在心里。
論語讀后感11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
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有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今天是一周《論語》七天任務結(jié)束的最后一天,同時也在隨筆中談一下交朋友的事。
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同正直的人交友,同信實的人交友,同見多識廣的`人交友,便有益了。同阿諛奉承的人交友,同口蜜腹劍的人交友,同夸夸其談的人交友,便有害了。益者就是那種對我們有用的人,可以完善你的品德,提高修養(yǎng),豐富你的內(nèi)涵的人,那便就是益者。友直是指正直,這種朋友為人真誠,坦蕩,剛正不阿,帶有一種朗朗人格,這樣的人可以在你怯弱的時候給你勇氣,也可以在對于某一件事自己猶豫不決時給一個最終答案,如果你交的朋友是這樣的或有這樣的那就是自己收獲了一種好朋友。友諒,指的是誠實,和這種朋友交往,我們的內(nèi)心是安穩(wěn)的,這樣也可以使我們的精神得到凈化。友多聞,是指那些見多識廣的人,和他們交朋友,自己的學習能力、成績和方式也能逐漸增強,所以我們也要多和見多識廣、知識廣泛的人交朋友。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友便辟指的是專門喜歡拍馬屁,很留心觀察別人的眼色,巴結(jié)他人,他們這樣做的主要原因是讓他人開心,自己并從中得利。友善柔是兩面派的人,在你面前和顏悅色,滿面春風,在背地里卻常常說你的壞話并四處傳播謠言。友便佞就是指很會耍嘴皮子的人,除了一張好嘴,其他什么都沒有,肚子里空空如也。
通過孔子說的這一句話和我給他們做的對比,相信大家也能分辨出益友和損友了,朋友就是一面鏡子可以照亮自己,但是在選擇朋友之前一定要想想《論語》中的這句話,去尋找屬于自己的益友。
論語讀后感12
孔子主張勤儉而愛人。勤儉愛人體現(xiàn)出孔子思想具有人民性的一面,孔子主張輕徭薄稅,弟子冉求幫助季氏聚斂財富,他憤然宣稱:“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孔子一向崇尚節(jié)儉,即使“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也“樂在其中矣”(《論語·述而》)。他主張治理國家“導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孔子的這些思想,為后世所繼承,在中國封建社會為保證社會經(jīng)濟的正常運行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孔子主張仁愛。
“愛人”就是對一切人的尊重和愛敬之情,把人當作是具有平等人格的人而對待,即”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顏淵》),“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子路》)。
“仁”字在上古時代已出現(xiàn),意為二人以上的人與人之間親密友善的關系。,孔子繼承了仁的基本內(nèi)涵并作了重要發(fā)展,明確指出仁的'基本精神是愛。“樊遲問仁,子曰:‘愛人’”。
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墩撜Z》述而第七
《論語》是從生活中來的,也應該回到生活中去。也就是要在生活中去理解它和實踐它。否則,《論語》對我們來說僅僅是一些古奧的文字而已。
像董子竹先生那樣,鉆研《論語》多年,然后帶著火藥味地和別人爭論仁義君子。我是不太贊同的。
論語讀后感13
寒假,我讀了些《論語》,其中令我感悟最深刻的是孔子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瑩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币馑际菐讉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師的人,我選擇他們的優(yōu)點去學習,他們身上的缺點,我用來檢查自己加以改正。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要虛心地學習別人的長處,而要改掉自己身上的短處,使自己不斷地進步。從這里我又想到了孔子的另一句話,“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見到好的我就要向他學習,見到壞的就要反省一下自己有沒有這樣的錯誤。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我們偉大的孔圣人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一次,孔子周游列國途中被幾個孩子擋住了去路,其中一個叫項橐的孩子說出了擋路的原因,孔子認為有理,見他聰明,就又提了一些問題。項橐對答如流,孔子便虛心地向他求教了!那么有學問的孔子都虛心地向一個小孩學習,何況我們這些小學生呢?更要虛心好學!
觀光電梯的'發(fā)明也說明了這一點。有一個酒店因原來的電梯不夠用而請來了建造師和工程師設計新的電梯。建造師和工程師一致認為在每層的樓板都要開一個孔,以便安裝新的電梯。一個清潔工聽到他們的談話,就建議把電梯建在酒店的外墻上就省事多了。建筑師們眼睛一亮,連聲叫好,觀光電梯就這樣誕生了。因為建造師虛心地聽取了清潔工的意見,才有了觀光電梯的誕生。如果建造師們看不起清潔工,不虛心聽取他們的意見就不能誕生今天的觀光電梯。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只有不斷地吸取別人的長處,改正自己的短處才能成為一個好學的人,一個不斷進步的人。
論語讀后感14
有這樣一位圣人,他的語言從古傳今,有的還轉(zhuǎn)變成了成語,從一代又一代的人口中傳下來,他就是——孔子。
今天,我們學習了論語十二章,感受到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里面的每一句話都讓人回味無窮,每一句話都讓我們思在其中,我的感悟加上老師的講述,讓我終于知道孔圣人真是偉大。
打開語文書第50頁,開頭的第一句話就讓我們知道了學習復習的重要,從老師的話中,我聽到了孔子曾經(jīng)七晝夜衣食無著卻還能講學、彈琴,真實弦歌不絕。繼續(xù)聽課,我終于更深刻的知道了我從小背到大的句子——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真正含義,讓我明白要學思結(jié)合,而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這句話。
它讓我知道時間就似流水一般一去不復返,我要珍惜時間,很多人都說時間的重要,我也如此,可我沒有真正的做到利用時間,而是浪費了它。時間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有限的,我們要充分利用起來,用有限的時間做有意義的事。時間換不來也買不來,孩子的歡笑換不走他的腳步,老人的嘆息也無法使他留步。它是大自然的'雕刻者,記錄下,也流逝著每一個人的青春年華。我們要在這有限的時間里去學習,學習是沒有盡頭的,是沒有終點的,它伴隨著我的成長,我們終身都需要學習,始終都需要學習,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
今天的語文課,不僅讓我學到了知識,也讓我開始了自己對時間的規(guī)劃與重視,但這都是因為那一個人的一句話——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論語讀后感15
假期,我讀過許多的書有:《孟子》、《三國演義》、《窗邊的小豆豆》、《論語》等等。其中給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那本《論語》。
孔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儒學的創(chuàng)始人。《論語》就是記載了孔子告訴弟子們做人的道理和學習治理國家的方法。
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比缃裎易x完了一整部《論語》,知道了許多平時我不知道的做人的道理和一個人想成就大事必須具備的品格,《論語》這本對我來說是人生進步的一大階梯。這可是儒家創(chuàng)始人,聞名中外的孔子。教育弟子說的話。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薄夺屛摹房鬃诱f:“不仁的人不可以長久地居于貧困之中。也不可以長久地居于安樂中。有仁德的人安于仁。聰明的人利用仁!边@句就是講了一個做人的`道理。
我還記得一開始我讀《論語》的時候。沒讀兩天就沒有興趣了,不愛讀。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知道了論語中記載的做人的道理是多么的重要,才開始慢慢的閱讀《論語》開始還是覺得沒什么意思。后來堅持每天閱讀,感覺其中每句話都有很深傲的意思,從讀完《論語》之后,我的言行舉止都有了很大的改變,變得有條有理也喜歡和人交往了,結(jié)交了許多正直的朋友。
《論語》這本書里邊講的道理一直刻在我心里,永遠不會忘記,他對我人生的重要作用。
【論語讀后感】相關文章:
《論語》名言02-22
論語經(jīng)典名言02-22
論語的名言02-20
《論語》教案02-01
論語的讀后感03-18
《論語》讀后感08-18
論語讀后感08-20
《論語》的讀后感04-28
論語經(jīng)典語錄11-04
論語孔子語錄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