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讀后感(常用13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論語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論語讀后感 篇1
這個假期,我讀了《論語》,其中有一句“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其不善者而改之”,給我留下非常深的印象。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幾個人走在一起,總會有一個人可以當我的老師,學習他的優(yōu)點。發(fā)現(xiàn)他們有缺點,就要趕快檢查自己是否也有那種不足,如果有,馬上去改正,這樣就會做得更加完美?鬃舆@種謙虛好學的精神,令人欽佩。
我們班里每個人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有的作文好,有的'體育好,有的唱歌好,有的樂于助人……他們的優(yōu)點都值得我好好學習,這樣我也會越來越優(yōu)秀。
《論語》讀后感200字4
今天我看了《論語》中好幾段,下面,我來說一下其中一句中的含義吧。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句話的意思是:三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向他好的方面學習,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應該對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在生活中,我們要謙虛,每個人都有優(yōu)點和缺點,要想他的優(yōu)點學習,改正自己的缺點。取長補短,相得宜彰。比如說:我們班的某些同學的學習不好,但他的體育好,畫畫的好,就應該向他這方面學習。某些同學體育不好,但學習好,寫字好。向他寫字,讀書學習。我的跳繩跳得好,琴彈得好,但是膽子小,不敢上臺朗誦,應該向膽子大的,聲音大的同學學習。及時改掉自己的缺點。
論語讀后感 篇2
“閉上眼用自己的道德與良心來感知這個世界,堅持自己的原則和夢想,做品德高尚的人!
青春,是與七個自己相遇,一個明媚,一個憂傷,一個華麗,一個冒險,一個倔強,一個柔軟,最后那個,正在成長!墩撜Z》就如我成長路上的明燈,給在黑暗中徘徊的我一點光亮,給心靈一點開闊。
我總是憂慮、困惑、不安,于那復雜的人性、交際,于那社會的黑暗與光明,于那前途的未知渺茫,我在尋找一種真理,抑或是信仰,為了一種不流于俗的人生。這太詩意。物欲橫飛的年代,普遍趨同的價值觀,追求效益的生活方式,金錢至上的成功學,人們的精神家園荒蕪一片。我未踏入社會,身在校園也深感這一趨勢之猛,覺得也終將不會免于隨波逐流。因為不安,獨樹一幟就有危險感,本就沒有安全感可言,因此獨步之日艱難又漫漫。
盡管現(xiàn)實險峻,但還是不想放棄,就像孔子面臨當時道德世風同樣不好的社會,即使各國都不接納、認可自己的政治主張,他還是以一顆海納百川的心去包容這個世界,用愛和這個世界和解,不管他人怎樣,以一身正氣去做一名正人君子!爸钦卟换,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從開始學習論語到最后,我一直深有感觸: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是自己的.心太狹小。孔子對待一切不仁不義之人之事,縱然生氣,但都不至于將自己陷入痛苦的深淵,而是用寬容的心,仁厚的愛去和他們和解,這也就是為什么他是教化無數(shù)人的先圣的原因。
論語讀后感 篇3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惫识脤W,不恥下問。”這是《論語》里給人感受最深的兩則。前一則,那么,他們中必定有我的老師。后一則說了“聰敏而一則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羞恥。這兩句話雖是說幾個人在一起出自20xx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在今天對人們的學習仍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因材施教”恐怕是孔子在教育上最大的特點。子路問∶”聞斯行諸?“在這個問題前,孔子對于冉求和仲由有兩種不同的觀點∶冉求辦事猶豫畏縮,要多多鼓勵他;仲由膽大過人,要抑制約束他。在孔子的弟子問"仁"的問題時,他對弟子們的回答也是各不相同的?鬃舆說過∶"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也就是說對于中等才智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談論高深的道理;以于中等才智以下的人不可以和他談論高深的道理。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是為每個學生的發(fā)展服務,但是如今,有些教師不去研究自己所面對的學生,他們以為了解一些規(guī)律性的東西,了解學生的.共性,課就能講好。人是有差異的,社會需要的人才是多樣的因此一定不能忘記因材施教式的教育,要為不同的學生提供最適合于他們的教育,這才文是最大的公平。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學習是一個長久、艱苦的過程,“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笨鬃釉诖嗣銊钤偾笾y而進,這樣才能得道。”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也是孔子的思想。迎難而上,無所畏懼,積極地接受挫折和困難,把挫折和困難當作磨礪自己的機會。在困難中才能體現(xiàn)一個人的品質。疾風知勁草、烈火貝真金,正如孔子所說的"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論語讀后感 篇4
孔子講究孝道,孝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今天的人們卻在褪色,對其講孝是非常必要的,讓他們明白孝是為人之本。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說;“當他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后,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他對他父親的教誨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到孝了!边@里講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雖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會上做事,或是貪污或是搶劫,觸犯法律,使父母擔心、憂心,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強,具有良好的品德,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發(fā)點。所以為父母提供豐厚的`物質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夠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誨行事做人,對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學方面,孔子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為不知,不知為不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guī),博學而篤志,切問近而思”。不正是一種謙虛、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舍的治學態(tài)度嗎?治學的方法他講究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他覺得學而實習之不亦說乎!蓖瑫r孔子認為“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可見學習的重要性,治學是仁信的基礎。
論語讀后感 篇5
孔子,是中華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雖然他距離我們比較遙遠,但他的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其中,他的啟發(fā)式教學對中國教育的發(fā)展貢獻巨大。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這是孔子介紹了他在教育方面的體會,他并不覺得一個老師一言堂地給學生灌輸就能有好的教學效果,而是覺得關鍵在于怎樣啟發(fā)學生自己去思考和琢磨。不是讓老師替學生去舉一反三、反復列舉,而是啟發(fā)學生去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堅持一個原則:不要輕易地把答案告訴學生,也不要過多地替學生思考,更不要給學生灌輸標準答案。就像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推導一樣,啟發(fā)學生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以前學習過的長方形,讓學生經歷這個推導過程,那么往后知識的學習就會水到渠成,而不是簡單粗暴的直接告訴孩子們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這樣不僅不會讓學生學習,反而會帶給他們很多困惑。
教育要循序漸進。啟發(fā)式教學符合新課改的要求,與當今新課改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一脈相承,可以更好踐行“一切為了學生”的宗旨。啟發(fā)式教學,就是要實現(xiàn)“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要求教師在課堂中應時刻做到把握適當時機、因勢利導,且循序漸進。因此,要上好一堂課,教師不僅要備課充分,更應結合新課標,把科學的教法運用到教學中,從而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論語讀后感 篇6
“學而”句提出了“學”的本質,“學”之道;緊接著就是知己之樂;然后是君子的概念,理想的人格。
而君子想要做“仁人”、行“仁道”,最重要的是要樹立起其根本,這個根本就是“孝弟”,就是“孝順父母,愛敬兄長”。
但并不是人人都具備有“仁”,比如“巧言令色”之流基本上無“仁”可言。當然,有一種情況是例外的'。在面對父母時,無論再怎么“巧言令色”也不為過。
可是,要怎么知道自己有沒有做到“仁”呢?“吾日三省吾身”。通過反省,實時檢視自己的行為,以此修身,使之符合“仁”之道。概括起來,反省有三個方面的內容:答應別人的事,是否有盡心竭力去完成;與朋友往來,是否有做到誠實守信;恩師所傳之學問,是否有學以致用?
個人修身、齊家到一定境界了,那便可以出來治理國家了。治理千乘之國,有五點要素:敬慎于事而不荒嬉;取信于人而不相欺;節(jié)儉而不奢靡;愛民而不輕用民力;必不得已而需用民力,當在農閑之時,以不誤稼穡。
而后生晚輩求學者,與君子“為仁人”、“行仁道”一樣的道理,當先樹立起根本。那根本是什么呢?根本為“德”!暗隆卑ā叭搿焙汀俺觥眱刹糠。讀后感!叭搿笔歉局械母荆靶€!俺觥,包括行為做事有章法,與朋友交往言而有信;而后由“入”的推己及人“愛眾人”,并且親近“仁人”,習“仁”之道。當根本豎立起來之后,還尚且有余力的話,那就可以去學習詩書文章了。
后生晚輩所求之學,未必一定就得是詩書文章。倘若他能夠誠心誠意做到:見到賢人,能夠恭敬相待;侍奉父母,事事能夠竭盡全力;為保家衛(wèi)國,甘愿獻出生命;對待朋友,能夠做到言而有信;那么,即便不曾學習圣賢之書,那他也必定是一個有學問的人。
論語讀后感 篇7
我們中國,有許多傳統(tǒng)的經典。今天,我就來向大家推薦一本書《論語》。
《論語》是孔子的學生,根據老師的言行編寫的。這本書中有很多名章名句值得一提!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薄拔崛杖∥嵘,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這些名言警句,直到現(xiàn)在還在鞭策著我們。
孔子有個故事:孔子的學生顏回給大伙兒煮粥。顏回煮好了粥,揭開鍋蓋,有;覊m掉進了鍋里。他想:扔了灰塵會扔掉很多米。而這;覊m,誰吃都不好,便自己吃了灰塵和米?鬃涌匆娏耍南耄浩饺绽镂医趟腵禮節(jié)他都忘了!不知情的顏回盛好了粥,第一碗給老師。孔子說:“我剛夢見了神靈,第一碗粥,要先給神!鳖伝芈牫隽嗽捓锏囊馑,說明了事情的原委,孔子也像顏回道了歉。孔子這種知錯就改的態(tài)度,我們應當學習。
還有一件不得不提的事,在《論語》里有一句話“言必行,行必果。”現(xiàn)在這句話用于表揚。但是如果背了后面的話,你就懂了。這句話連起來是“言必行,行必果,鏗鏗然小人哉!边@其實是一句批評的話?鬃拥囊馑际牵褐恢缆犘牛欢ㄈプ,沒有正義感,不區(qū)分正義和邪惡的人,真是個小人。
最后我希望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華經典瑰寶成為每一位中國人心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把它放在心靈房間最顯眼的地方時常拿來擦拭。這樣,中華經典才會世代傳承,中華民族昌盛久遠。
論語讀后感 篇8
這個假期,我和爸爸媽媽一起背了《論語》。我們每天背一兩個小段,邊背邊對照平常的行為舉止,看看有什么做得不對的!墩撜Z》象一個循循善誘的老師,每天給我們講做人、做事、做學問的道理,給了我很多啟迪。
在《論語》這部書里,讓我記憶最深的是“君子有九思”這段。它是這樣寫的: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彼囊馑际牵壕佑龅骄欧N情況要思考:看的時候,思考是否看清楚了;聽的'時候,思考是否聽明白了,臉色表情,要想到是否溫和;容貌態(tài)度,要想到是否嚴肅認真;遇到疑難問題,要思考怎樣向別人請教;發(fā)怒時,要思考會有什么后患;看見可得利益,要思考是否合乎道義。
“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弊x到這句,我不覺有點臉紅。平時我和爸爸媽媽交流討論的時候,態(tài)度很差,經常說著說著就不耐煩起來,象一頭莽撞的小牛,全然不顧媽媽的感受。以后,不管是什么事情,我對爸爸媽媽態(tài)度都要好一點,好好商量。
“事思敬”,在學習中,我也沒有達到這個要求。我有時候做事不認真,學習應付了事。美國航天史上有次航天飛船失事,不是因為什么重大技術失誤,只是因為有幾個螺絲沒有擰緊。有時候我做數(shù)學題錯了,不是因為不會做,只是因為草稿太潦草,數(shù)位沒對齊,算錯了。今后,不管什么事,我都要一絲不茍。
以后,我還要經常溫習《論語》,按里面?zhèn)魇诘牡览砣ヒ笞约,和別人友好相處。
論語讀后感 篇9
《論語》是我國經典讀物,涵蘊了我國的文化經典。俗話說“半部論語治天下”論語用精短的語言告訴我們怎樣和朋友交往、怎樣孝敬父母、怎樣解決事情、怎樣……。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是在說:“孝順父母,順從長兄,而喜好觸犯上層統(tǒng)治者,這樣的人是很少見的。不喜好觸犯上層統(tǒng)治者,而喜歡造反的人,是沒有的。君子專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務,根本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也就有了。孝順父母,順從長兄,這就是“仁”的根本!傲x”是在仁的基礎上理解的,即:一個人在社會中要做到為人所想,去幫助別人“禮”讓我想到孔子的一句名言“克己復禮”!大家要是都謙讓一點,不就好了嗎?“智”我覺得就是知人之言為智!也就是明白別人的道理,使自己更好的向前發(fā)展!其實,我們現(xiàn)在都是在學習前人給我們留下的經驗!我們只有了解了其中的道理,才會明白自己在社會上的意義!當然對身邊人的意見應該是選擇好的,有利于個人和社會發(fā)展接受!“信”是我們一直在提倡的誠信。從我們的`先祖開始就提倡“信”,而當今社會有時卻缺失了傳統(tǒng)文化的美德!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習、發(fā)揚《論語》中的道理。這樣我們才能做一個“少年君子”
我們要想真正的建立和諧的社會,沒有仁義禮智信不行的!希望我們的國家越來越美好,社會越來越和諧!
論語讀后感 篇10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一部《論語》道出了多少面對生活的態(tài)度; 一部《論語》道出了多少做人的道理;一部《論語》道出了多少人生的哲理。這部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巨作,便出自孔子這位博古通今,學富五車的大師,一個教育家,一個哲學家。這樣一個傳奇的人;這樣一種傳奇的思想;這樣一部傳奇的著作,卻曾經被數(shù)次的拋棄,否定。
秦始皇時期,正統(tǒng)的儒家思想,卻因秦始皇害怕政權被推翻而拋棄!胺贂尤濉钡腵做法否定它的同時,也恰恰的肯定了它的價值。儒家思想被拋棄,我不敢說它是秦朝覆滅的主要原因,但它至少也算一條吧!之后,儒家思想再次被推崇,延續(xù)著它的光榮。我本以為它會被一直推崇下去,但令我感到驚訝的是,在時期,它再次被拋棄了。當時提出了“加強新文化的發(fā)展,鄙棄舊文化”的文化發(fā)展方針,直接而又錯誤的否定了它。這僅僅是因為它含有封建主義思想,不利于中國共產主義思想的發(fā)展,僅僅因為這可笑的一點,人們拆孔廟,燒書籍,使儒學站在了眾矢之的,完全的否定了它。
兩次可笑而又可悲的否定沒有使它失去應有的光芒,而使它更加耀眼奪目!爸疄橹恢獮椴恢,是知也”;“為上至于下愚不移”多少名言,句句經典,句句深刻。這一句句話,都從孔子嘴里一一“曰”出。這不應該被否定,應該被發(fā)揚,被學習,被傳承。
子曰:“剛、毅、木、衲,近仁!
論語讀后感 篇11
《論語》強調的學習包含仁、孝、信等道德范疇,絕不僅僅是學術性的知識那么簡單。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言,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意思是年輕人需要在家孝敬父母,離開家尊敬兄長,做事謹慎,說話誠實,廣泛地親愛眾人,親近有仁德的人,做完這些還有余力,就可以學習各類著作。我十分認可孔子將孝、悌、言、處世放在學文之前,正如現(xiàn)代一個詞匯斯文敗類指讀書人中道德敗壞的人,斯文敗類的學識再高,沒有好的孝、悌、言、處世作為基礎,也不過是敗類。日本懸疑小說家東野圭吾大多數(shù)小說中的犯罪人物都是高智商,雖說小說是虛構的,但是小說又是現(xiàn)實的一定反映。正如一句俗話說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倘若現(xiàn)實生活中出現(xiàn)了許多如東野圭吾小說中高智商的犯罪人物,那社會就亂套了,而出現(xiàn)高智商的犯罪人物則是因為沒有好的孝、悌、言、處世作為基礎,因而我十分認同孔子強調仁、孝、信等道德范疇。
《論語》帶來的新奇絕不僅僅我上面所言的一小部分,更是需要我們每個人一遍又一遍的細細咀嚼。打開《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看到了一代大師孔子。這一切都帶給我無限的遐想,更是給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論語讀后感 篇12
讀完《論語》,坐著發(fā)呆,迷茫中,《莊子。 秋水》中的一句話,浮上心頭。 “至德者,火弗能熱,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獸弗能賊。非謂其薄之也,言察乎安危,寧于禍福,謹于去就,莫能害之也!
孔子在中國歷史上的角色是什么?
是一位在文化封凍的河流上用肩膀奮力拉船的纖夫,是一名在“人治”與“專制”之間撐船的擺渡人。
一個自由的思想家,卻因為世事的束縛、統(tǒng)治的變遷或被哄抬或被蜚斥,終己一生在困境中追求著不得志的“仁”的理想。
好心人一直在呼吁同情弱者,卻又總是將至德者歸入強者之列,似乎天生不屬于同情范圍。其實,世間多數(shù)出色者都因為眾人的.分享、爭搶和排擠而成了最弱的弱者。
孔子就是最好的例證。
在談論理想時,那淺淺的一句:“吾與點也!”(“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所包含的已然淡漠的不得志,又怎能不引人喟嘆?
《論語》中并沒有太多華麗的辭藻,而是質樸的道理和,以身作則。細想身邊
常有這些品格的展露,而習慣于淡漠的我們卻很少如此清晰地看待。也許華夏的血脈里,正有“君子“的影子,只是經過孔子等至德者的吐納,將它凝固住了,現(xiàn)之以墨字,代代相傳。
或許至德者從不抱怨,透過字里行間,只能隱約看見孔子影影綽綽的無奈。記得有人曾說:“半部論語治天下。“擁有一整部《論語》的孔子,留下的卻只有無奈的隱忍。
論語讀后感 篇13
今天,我讀了一本名叫《論語》的書,就仿佛回到了古代,里面一句一句含有精華的句子,似乎都在告訴我在生活中做人的道理
論語里里面蘊含的道理實在太多了,而且都是精華。我的理解雖然有限,但也理解了好些句子: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就是說,光讀書不思考,你是不會體會到其中的精華;光思考而不去學習,也體會不到其中的精粹的。就像我們吃東西一樣,如果我們不去細細品味,就不會嘗到它的精華所在。若光去品味,而不去嘗它表面的味道,那也沒用。兩全其美,那才叫好。,還有一句,我非常喜歡: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意思是說學習后在再溫習一下,不是很好嗎?如果不去溫習,那么你就會把所學的一切全部都忘光的`,所以每次學習到的知識再溫習一下,那么這些知識就會留在大腦里,不會忘記了。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這句話中的道理就是:見到品德高尚的熱愛學習的人,我們就應該像那種人學習;見到品德低下,不熱衷于學習的人,我們就應該問問自己有沒有像那種人那樣。有時,我的看拼音寫詞語考了一百分,自我感覺不錯,因為有許多同學在我后面呢,后來看了《論語》這本書后,,想想這也是不對的,要虛心學習,不能驕傲。因為有句話:“只有更好,沒有最好。所以我要努力把它做到更好。如果還保持這種心態(tài),那么我就沒有前途了
我十分佩服孔子的智慧,沒想到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有這么深奧的道理了,在我們這么發(fā)達的社會都需要它。
論語的內容實在太深奧了。一時是理解不過來的。在以后的成長過程中,我會慢慢的體會到它的精髓。
【論語讀后感】相關文章:
《論語》名言02-22
論語經典名言02-22
論語的名言02-20
《論語》教案02-01
論語讀后感(精選)07-31
論語的讀后感03-18
《論語》讀后感08-18
《論語》的讀后感04-28
論語讀后感08-20
寫論語名言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