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流》讀后感 推薦度:
- 心流讀后感 推薦度:
- 心流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心流》讀后感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流》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心流》讀后感1
《心流》一書告訴我們,當我們?nèi)硇耐度胍粯妒挛铮_到忘我程度時,內(nèi)心處于有秩序和安寧的狀態(tài),這個狀態(tài)下的我們會感覺到幸福。
心流,快樂的源泉
心流,是一個人完全沉浸在某種活動當中,無視其他事物存在的狀態(tài)。當我們處于心流狀態(tài)時,會感到無比欣喜,覺得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行動,主宰自己的命運,而不被莫名其妙的力量牽著鼻子走。米哈里將這種體驗定義為“最優(yōu)體驗”。
米哈里發(fā)現(xiàn):幸福與金錢、運氣無關(guān),它不受外在事物的操縱,而是取決于我們對外界的詮釋。
事實上,幸福是一種能力,需要我們刻意培養(yǎng)與維護,需要我們學會掌控自己的心靈。
想要幸福,先從控制自己的意識開始。
心流的關(guān)鍵詞,成長
心流體驗具有一個共同點,它帶來一種新發(fā)現(xiàn)、一種創(chuàng)造感,把當事人帶入新的現(xiàn)實。它促使一個人有更好的表現(xiàn),使意識到達過去做夢也想不到的'境界。
心流的構(gòu)成要素
1.具有挑戰(zhàn)性的活動
我們選擇做的事要匹配自己的能力,事情太難無從下手會感到焦慮,事情太簡單做起來又會毫無樂趣。
2.知行合一且全神貫注
當我們聚焦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時,注意力高度集中,此時頭腦不被任何外物干擾,一切只為達成目標,過程要消耗大量體能,并運用高超的技巧。
3.明確目標與及時反饋
4.掌控自如
我們需要對所從事的活動有“控制感”。
5.渾然忘我
同樣的事情不同的人會做出不同的結(jié)果,想擁有心流體驗不在于我們“做什么”,而在于我們“怎么做”,當我們做事時處于最佳狀態(tài),便能體會到心流。
6.時間感異常
處于心流狀態(tài),對時間的感知會有變化,有時覺得時間過的好快,有時覺得時間過的好慢。
在日常生活中尋找心流
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訓練,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獲得心流體驗。
如果你想讓孩子擁有自得其樂的性格,對孩子的心流體驗產(chǎn)生好的影響,那就努力為孩子營造擁有以下特征的家庭環(huán)境。
“清晰”——在與孩子的互動關(guān)系中,目標明確且回饋及時,讓孩子清晰掌握父母對他的期望。
“重視”——對孩子當下所做的事、孩子的具體感受和體驗給予濃厚的興趣。
“選擇”——讓孩子擁有自己的選擇,即使選擇不聽父母的話,只要孩子自己準備好承擔后果。
“投入”——讓孩子有足夠的信心,全心全意做感興趣的事。
“挑戰(zhàn)”——由父母為孩子安排復雜漸進的行動機會。
總之,每個人都希望擁有幸福,我也一直在努力尋找,原因是總覺得自己不夠快樂,今天讀了《心流》這本書,我明白幸福不是一個結(jié)果,而是行動過程中的附帶現(xiàn)象,是我們從事某項活動所產(chǎn)生的心流體驗,這種體驗值得我們每一個人為之努力探索!
《心流》讀后感2
現(xiàn)代人總是處在兩種不幸福的狀態(tài),不是因為生活平淡而覺得無聊,就是因為壓力太大而焦慮,我們可以從這本書中找出獲得幸福的方法。什么是幸福?幸福不是人生目的,而是人生目標的副產(chǎn)品。真正的幸福,是你全身心地投入一樁事物,達到忘我狀態(tài),并因此得到內(nèi)心秩序和安寧的時刻。我們從生活中得到的快樂,歸根結(jié)底取決于心靈如何過濾和闡釋日常體驗。只有學會掌控意識的人,才能決定自己的生活體驗,從而達到幸福的境界。
要控制意識,我們就要了解人類意識運作的方式。作者借用了物理學中的“熵”的概念,提出了“精神熵”這個概念,用來指代意識趨于無序的狀態(tài)。一旦意識變得無序,也就意味著,人的.內(nèi)心失去了秩序,變得焦躁不安,這就是精神熵帶給人們的不好體驗。能夠?qū)咕耢鼐褪亲顑?yōu)體驗,也就是心流。所謂的心流,指的是我們在做某些事情時,那種全神貫注、投入忘我的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下,甚至感覺不到時間的存在,在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們會有一種充滿能量并且非常滿足的感受。如打游戲的時候,我們會忘記時間、忘記吃飯,這種狀態(tài)就是處在心流當中。
如何獲得心流?
第一,要有清晰的目標;
第二,要有即時反饋;
第三,挑戰(zhàn)的難度與能力的相匹配。
只有滿足了這三個條件,我們的注意力會開始聚集,逐漸進入心無旁騖的心流狀態(tài)。
讀完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發(fā)就是如何更好的工作?把工作當成心流的主要來源,把任務拆解到幾個自己能控制、能自我反饋的小目標,適時調(diào)整工作難度,為自己增加工作量,獲得更多心流體驗。
《心流》讀后感3
在浩瀚的文學海洋中,有些作品猶如明亮的恒星,長久地閃爍著耀眼的光芒!缎牧鳌肪褪沁@樣的一本書,它為我們揭示了幸福的真諦,引導我們?nèi)绾卧诩姺睆碗s的世界中尋找到內(nèi)心的平靜、美好和滿足。
《心流》是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的杰作,他的獨特觀點和細膩描繪使得這本書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在書中,作者通過流暢的筆觸將我們帶入了一個個真實而引人入勝的故事中,使我們深刻地理解了"心流"這一概念。他強調(diào),心流是一種內(nèi)在的秩序,是我們在追求目標過程中的專注、投入和忘我。只有當我們?nèi)耐度肴プ鲆患虑,沒有分心,沒有外界干擾,我們才能獲得真正的快樂和滿足。
讀完這本書,我深有感觸。在現(xiàn)代社會中,我們常常被各種瑣事和紛繁復雜的情緒所困擾,導致我們很難找到內(nèi)心的平靜和滿足。而《心流》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視角,告訴我們幸福不是外部的成就或物質(zhì)的富足,而是內(nèi)心的秩序和對自己能力的掌控。
書中的一些觀點令我印象深刻。作者以熱力學“熵增”定律為切入點,第一,涼的'物體不可能向熱的物體傳遞熱量;第二,能量轉(zhuǎn)化中必有損耗;第三,在自發(fā)過程中,濃度趨于擴散,結(jié)構(gòu)趨于消失,有序趨于無序。無序的量度被稱作“熵”。一切自發(fā)的物理過程,都是熵增加的過程。同樣的,一個組織、一個系統(tǒng)、一個生命體,在沒有外力控制、注入正能量的情況下,都會逐步的走向混亂、失去秩序。
關(guān)于對心流的認識:做正確的事,身體本能會自發(fā)啟動幸福感獎賞機制,比如發(fā)自內(nèi)心的憐憫貧窮人并給予幫助、滿懷熱忱的完成某項挑戰(zhàn)任務。找尋真正的幸福,看似的熱鬧的酒肉朋友,他們的溝通往往停留在了物質(zhì)層面,沒有對人生的總結(jié)和改進,缺少價值信息,表面的歡聲笑語并不會帶來深層次喜悅的體驗。
關(guān)于控制意識,改善體驗的品質(zhì):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社會給予一個人的信息量是不斷累積的,而大腦中意識的產(chǎn)生都是基于已經(jīng)獲得信息加工而成的,如果在人生的這一段,獲得了大量的負面或者非正能量的信息,大腦產(chǎn)生的意識也是趨于無序的,即大腦會不自覺的胡思亂想、抑郁、消極,獲得心流首先要控制意識,控制負能量信息的入腦入心,積極獲取高價值且深刻的智慧。其中注意力的力量也是不可小覷的,我們的注意力就像是一盞探照燈,全神貫注時,可以很容易的照進生命深處、體驗到生命的平靜與美好。當環(huán)境、資訊對我們的意識目標構(gòu)成威脅時,就會發(fā)生內(nèi)在失序的現(xiàn)象,這就是“自我耗損”和“精神熵”,這也是現(xiàn)在多數(shù)人很難集中精力完成并享受工作和生活的原因。
此外,《心流》還讓我重新審視了現(xiàn)代文明的影響。在追求外在文明進步的同時,我們是否也應該關(guān)注內(nèi)在的幸福感呢?作者在書中強調(diào)了建立意識秩序的重要性,這使我意識到我們需要平衡外在和內(nèi)在的需求,才能真正實現(xiàn)內(nèi)心的平靜和滿足。
總的來說,《心流》是一本啟發(fā)人心的書。它教會我們在面對生活的挑戰(zhàn)時如何保持內(nèi)心的平靜和專注,如何通過控制注意力來控制自己的意識,從而獲得真正的幸福感。這本書不僅給我?guī)砹酥R和啟示,也讓我深深地體驗到了閱讀的樂趣和收獲。我相信,《心流》會對每一個讀者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引導我們在生活的道路上找到屬于自己的幸福之路。
《心流》讀后感4
前陣子,看了一篇關(guān)于“周一綜合癥”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原來大部分的打工人都有中度到重度的周一綜合癥癥狀。甚至,有不少人是周日下午就開始進入一種抑郁、煩躁、失落的狀態(tài)。加上今年網(wǎng)抑云這個詞匯大肆流行,可以想象現(xiàn)代人的心理壓力究竟有多大。那么,我們有沒有可能在工作中找到幸福感呢?
以積極心理學的角度來說,答案是肯定的。只要你能從工作或?qū)W習中投入到“心流”的狀態(tài),就能從看似枯燥乏味的事務中,感受到這么解釋:是人們在專注進行某行為時所表現(xiàn)的心理狀態(tài)。如藝術(shù)家在創(chuàng)作時所表現(xiàn)的心理狀態(tài)。
進入心流的狀態(tài)時,通常不愿被打擾,抗拒中斷。即是將個人精神力完全投入在某種活動上的感覺,心流產(chǎn)生的同時會有高度的興奮感與充實感。
乍聽之下,心流對許多人來說,似乎帶有某種神秘色彩,就好像是某個人在跟你述說他作夢的`內(nèi)容一樣,跟自己難以產(chǎn)生交集。
其實,我們多數(shù)人多多少少會有過些微心流的感覺。比如很多人在打游戲時找到心流的感覺:專注于明確的目標,全身心投入游戲任務中,過程感到愉快且充實,甚至廢寢忘食也舍不得離開半分鐘。
這種心無旁騖的專注,便是最優(yōu)的心理體驗。只不過,人生除了電玩,我們還需要工作、學習來滿足生存的需求。而大部分人恰恰是對這些事情并不感冒,甚至視之為痛苦的來源。可就如米哈里所言:“工作可以殘酷而無聊,但也可能充滿樂趣和刺激。”
只要懂得運用積極心理學,你也可以在工作或?qū)W習中,為自己創(chuàng)造更多的心流體驗,并且提升幸福感和效率。工作占了我們?nèi)松辽儆幸话氲臅r間,如果我們無法從工作中找到幸福感,那么就更無從談及所謂人生幸福。
《心流》讀后感5
這本書的名字,是從一個男孩的嘴里第一次聽到的,當時這個詞連同這個人,都進入了我心里。現(xiàn)在快四年過去,我開始看這本書。我和他都有變得更幸福嗎?我似乎可以微微點點頭,我希望他也是的。
人會因為現(xiàn)代文明的進步而更幸福嗎?上天已經(jīng)做了最好的安排,我們只需要順著生活之流就是最幸福的路嗎?NO!外在文明的征服已經(jīng)到達火星,而我們現(xiàn)在也是欲望的努力,極少人建立了內(nèi)在的有序,而且我們的注意力被瓜分成碎片,離專注的快樂越來越遠。一個富裕、科學昌盛的復雜世界,更笨不可能將幸福雙手奉上。
幸福,與外在關(guān)系不大。我們所能想象的最接近所謂的幸福裝填,就是日記月累的最佳體驗匯聚成的一種掌控感,一種能自行決定生命內(nèi)涵的參與感。
心流是意識和諧有序的一種狀態(tài)。如何控制意識、使意識清明、以便從體驗中汲取快樂,并創(chuàng)造生命意義,是幸福的關(guān)鍵。
在這里,現(xiàn)代文明強調(diào)的'”追隨內(nèi)心的感覺“成為商家肆意宣傳的口號,挑逗人本能的沖動,讓人成為瘋狂消費不需要的產(chǎn)品嗎,剝奪人的精力以牟利,使人淪為社會制度的附庸。在這一方面,現(xiàn)代文明將人推向了更大的內(nèi)心混亂。為了奪回人生的控制權(quán),我們必須建立意識的秩序。
意識是什么?意識是我們心中的人生總和。從生到死,眼耳鼻舌身意所感的綜合。在意識的里面,注意力就像是一盞探照燈。每當環(huán)境、資訊對意識的目標構(gòu)成威脅,就會發(fā)生內(nèi)在失序的現(xiàn)象,這就是”自我耗損“、“精神熵”,他會讓自我解題,使效率大打折扣。精神熵的反面就是精神有序,即最有體驗。
最優(yōu)體驗出現(xiàn)時,一個人能夠全心投入以求實現(xiàn)目標;沒有失序現(xiàn)象需要整頓,自我也沒有收到任何威脅,因此不需要分心防衛(wèi)。
體驗過心流的人都知道,這份深沉的快樂是嚴格的自律、集中注意力換來的!扳叶〗馀!本褪亲罴洋w驗。
現(xiàn)在,讓我們按照西方文明的老思路,來結(jié)構(gòu)最佳體驗。首先,讓我們來分清享樂和樂趣的區(qū)別。享樂,包括睡眠、休息、食物和性都屬于回復“均衡”的體驗,他們不帶來心靈的成長。享樂雖然有助于維持意識的秩序,卻無法在意識中創(chuàng)造新秩序、創(chuàng)造樂趣。享樂無需消耗精神能力,但是樂趣必須運用高度注意力。
一種文化若能成功確立起一套目標和規(guī)則,不但能吸引其成員,又能配合他們的技巧層次,使他們能經(jīng)常感受到強烈的心流,那么他就更接近游戲。這時候,我們可以說,這種文化已經(jīng)成為一場偉大的游戲。作者:我叫綠
《心流》讀后感6
最近讀了一本書《心流》,從中體會到了一些東西,當我們想要人生充滿意義時,我們必須有個目標,一個重要的目標,以至于我們之前、現(xiàn)在、未來所做的事都是圍繞著這個重要的目標,當我們把所有的力量都凝聚在這件事上,內(nèi)心就會產(chǎn)生和諧的心靈秩序,不論在哪一種活動中,我們都能明確我們所做的符合最終追求的,每一個活動都充滿了方向性,也充滿了意義。
心流產(chǎn)生的條件第一個就是目標,當我們發(fā)自內(nèi)心產(chǎn)生一個合理且真實的重要目標,決定要去踏上這條路上的時候,心靈會產(chǎn)生和諧的秩序,意識會呈現(xiàn)一片祥和,感覺、思想、行動彼此配合無間,無論遭遇什么,甚至都不會把精神能量浪費在沒有意義的享樂當中,個人自也不會走向所謂的墮落,不會把時間精力浪費在不符合自己意圖的事情上。
方向、決心加上和諧,可以把生命轉(zhuǎn)換成一場龐大的心流,賦予人生真正的意義。內(nèi)心產(chǎn)生的和諧秩序使人變得內(nèi)心更加強大,他們不會害怕在奔赴目標的道路上所發(fā)生的意外事件,甚至在不斷得到目標給予自己的反饋時,心靈愈加強大澄明,甚至超越死亡,這樣的人活著的每一刻都充滿了意義,大多時候都使其本身充滿樂趣。
但問題是在當代,手機上層出不窮的各種娛樂實在給我們帶來了比實現(xiàn)目標更有樂趣的活動,大部分人沉迷其中,即使對某個app應用已經(jīng)感到厭倦時,仍然難以逃離其它各種娛樂app。我們大部分人都是求生存、求享樂、求舒適的心態(tài)。這樣的人生難免落得空虛和無意義,即使我們看起來似乎在享樂,事實上只是在逃避生活的無秩序感,得過且過的`生活,最后落寞地歸于塵埃。
上述的生活太容易預測,而就高端的意義而言,我們很難預測會帶給我們什么驚喜,但當我們真正去體驗時,在過程中體驗到的全身心投入的小型心流就是很多空虛的人生無法體會到的幸福,學會控制自己的意識,生活品質(zhì)將很大程度提升。
《心流》讀后感7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是快樂的,何為快樂?怎樣尋求快樂?讀完《生命的心流》一書才知快樂時一種渾然忘我我,如入佳境的感覺,源自獲取“心流體驗”的瞬間。
記得一為哲人曾說過“這世界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雖然社會上有很多無足掛齒的丑聞和不堪的言行,但是這僅僅是極少的現(xiàn)象。我們要相信社會是美好的,至少他不會主動的拋棄我們,除非你主動拋棄他。當我們眼前渾濁的時候,我們不妨把心靈的窗戶打開,用心體會世界,就會發(fā)現(xiàn)美麗依舊。生活是否快樂,那得看是否擁有一顆平常和樂觀的心。在我們觀察事物的時候,我們要用美好的心態(tài)和角度去觀察,這樣便會有不一樣的發(fā)現(xiàn)。對待工作也一樣,我們要快樂工作快樂學習。用平常心對待,不要有太多的起起伏伏。
許多思想家都說過,人類的所作所為,最終都是為了追求快樂。我們之所以想追求財富、健康或名聲,都是為了借此得到快樂。但是在追求快樂的途中我們得擺放好心態(tài)和立場,這樣才能真正體會到快樂的真諦。
快樂是一種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快樂是要用心體會的,快樂并不是一兩句啼笑皆非的言辭,快樂時生活真正的感悟。不同的活動會帶來不同的體驗和感受。倘若一輩子都做些搓志喪氣的事,你便不可能擁有愉悅爽朗的人生。反之則易然,所有的事物都兼具正反兩面,就看你是如何對待和面對。
快樂生活的同時,我們還得學會快樂工作。工作事一種奇怪的經(jīng)驗,既為人營造專注滿足的.時刻,給人驕傲及歸屬感,卻又是大多數(shù)人避之不及的事。以至于人們對工作抱著愛恨交織、充滿矛盾的態(tài)度,雖然知道工作事生活重要的元素之一,但真正在工作事,卻又百般無賴。導致人們會有這樣的心態(tài)總歸是沒有擺清自己的心態(tài)。工作時不能把利益觀看得太重,工作是我們體現(xiàn)能力和實力的時候,當自身價值得到充分發(fā)揮和展示的時候,你會覺得內(nèi)心之中會有一種無法用言語描繪的情感,就像美國前冠詩人斯特蘭德曾說“當你沉浸在工作中,你便失去時間感,完全出神,全副精神都貫注在所做的事情上……當你將某件事情做得十分出色時,你會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感覺”我相信一個人的工作能達到這樣的境界那是相當有難度的,但也是幸運的。
我們得學會勞逸結(jié)合,很多人覺得工作壓力太大不快樂,可是很多時候他么的休閑時光也并非快樂?鞓方^不是與生俱來的,在休閑的時候我們得學會放松自己緊繃的神經(jīng),多參加一些組織松散或叫個人性的活動。
生活圈是一個復雜的社交圈,不能只活在自己世界里,親人朋友是必不可少的。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也能影響一個人的情緒,我們的心情往往會隨著外界的變化而變化,有很多時候快樂也是需要自己創(chuàng)造的,對每個人而言,美好生活的最大障礙就是自己,但若學會與自己共存,拒絕需求的誘惑,自我便會變成朋友,幫手及建立充實人生的基石,若無法找到實現(xiàn)自我更偉大、更永恒的目標,就絕對難以擁有真正美好的生活。
熱愛生活,擁有一顆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讓自己的生活更充裕,快樂就很簡單,快樂就在身邊?鞓穼W習、快樂工作,相信明天會更好。
《心流》讀后感8
“你幸福嗎?”“你快不快樂?”這是近幾年在社會上流行的一個提問,也是每個人在探問自己內(nèi)心最真實的感受。隨著物質(zhì)生活的富足,人們開始關(guān)注精神生活的內(nèi)涵,但在這個過程中也發(fā)現(xiàn)了富裕的生活不一定帶來了幸福的體驗。幸福是無法用實驗去衡量的,尤其是在幸福的量上。人的精神是跟人的痛苦直接掛鉤的,這提到了米哈里的研究!缎牧鳌芬粫闶歉嬖V讀者如何提高自己的幸福感,細細讀來于你于我都有一定的啟發(fā)作用。
心流,是指我們在做某些事情時,那種全神貫注、投入忘我的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下,你甚至感覺不到時間的存在,在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們會有一種充滿能量并且非常滿足的感受。當我們感覺比較好的時候,像有一股洪流在帶領(lǐng)著你時,那就叫做心流。在生理學上和心理學上,共同認同的一個真正的幸福的概念。我們的心流更多的出現(xiàn)在什么時候,這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心流的關(guān)鍵詞叫做成長。我們在成長過程中,把自我變得更復雜,就可以使自我獲得一個新的成長。我們要想成長,就要找到成長的臨界點。讓人和神結(jié)合,把人的意志,精神和身體完美結(jié)合。我們沉浸在其中,才能獲得深的體驗。我們很少調(diào)動感官去體驗心流,而思維的樂趣更容易讓我們體驗心流,我們要去尋找體驗學科中思維的樂趣,把興趣愛好發(fā)揚光大。心流是自己成長的過程,業(yè)余的人也會做一些事情,樂器,體育等等。雖然水平?jīng)]有達到他那個水準,但是也會產(chǎn)生心流,找到成長的通道。
當我們做一件事時,如果有了一個明確的目標,過程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而我們的技巧又跟這種挑戰(zhàn)匹配,且能在過程中不斷獲得反饋,那我們就能集中全部的精神能量于這件事上。結(jié)果并不重要,關(guān)鍵是這個過程,你在此間達到“心流”的狀態(tài),便能體驗到快樂。我自己就有這樣的經(jīng)歷,當我閱讀一本書時,如果這本書只是一本閑雜文字(不具備挑戰(zhàn)),那我就會經(jīng)常從書中走神,注意力無法集中。而如果我看的是一本主題比較復雜的書(有挑戰(zhàn)),我想從書中獲得自己感興趣的內(nèi)容(有目標),那我就能聚精會神地咀嚼文字(提升閱讀技巧),深挖作者的本意(獲得反饋),這時我感覺周圍的空間和時間似乎都不存在了,我想這就是“心流”的狀態(tài)吧。每天我都會帶一本書在包里,上下班的交通車上,通過獲得閱讀“心流”,我便不會受到塞車和顛簸的煩擾。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可以提供給我們進入心流的環(huán)境,比如感官之樂:運動、聽音樂、看書、享受美食等;思維之樂:記憶、寫作、白日夢、演講等;工作之樂: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換個工作思維等;人際之樂:結(jié)交知己、把配偶當朋友、獨處時自得其樂等。當我們進入心流狀態(tài),內(nèi)心的體驗品質(zhì)就能得到提高,這就是幸福和快樂的來源。
書中還說到,我們快樂與否,端視內(nèi)心是否和諧,而與我們控制宇宙的能力毫無關(guān)系。金錢、地位、權(quán)力只能帶來一時的控制感和滿足,卻不一定能改善內(nèi)心體驗的品質(zhì)。追求內(nèi)心和諧,唯有從掌控意識著手,成為“自得其樂的自我”。人最害怕的是自己對事物的評價,而不是事物本身,也就是說同樣的'一件事,你對它的闡釋不一樣就會帶來不一樣的體驗。同樣都是雨,近代人寫出了“秋風秋雨愁煞人”,而古人卻寫道“天街小雨潤如酥”,一個顯得冷硬肅殺,一個卻軟潤舒心。所謂掌控意識,也就是說的這點,我們要控制所接收到的資訊,決定讓哪些資訊進入自己的意識,如果不假思索讓所有的外部資訊都進入意識,那就會造成內(nèi)心秩序混亂,也就是書中所說的“精神熵”,嚴重的也就成了精神分裂癥。
弗羅依德說過,快樂的秘訣在于工作與愛。我們要能學會像玩游戲一樣工作。我們要打破文化的悖論,重新認識我們的工作,如何閑暇也決定著我們生活水平的高低。未來不僅屬于受過教育的人,還屬于那些善于閑暇的人。一個人如何利用他的閑暇時間,是放縱,還是去做一些事情,這也是能夠決定他一生的成就,F(xiàn)代人因為比古代人獲得了太多的自由,也就面臨更多的選擇,特別是現(xiàn)在移動通訊技術(shù)的發(fā)達,讓每一個人都能隨時隨地獲得無限的資訊,所以現(xiàn)代人才會更加苦惱,不知作何選擇,從而內(nèi)心秩序混亂,體驗的品質(zhì)降低,感覺不到幸?鞓贰C恳粋人,不論是政治家、科學家、外科醫(yī)生,還是藝術(shù)家、運動員和生產(chǎn)線上的操作者,唯有給自己樹立明確的目標,不斷提升自身的技巧去面對挑戰(zhàn),才能集中精神能量在做事的過程中,才能發(fā)現(xiàn)樂趣,最終才能收獲幸福。
心流說的不是心靈雞湯,而是保持專注高效的提升幸福感的一種科學。另外,有點像匠人的精神。在匠人專注的時候,就會進入心流的狀態(tài)。在心流的狀態(tài)下,或許你不會累,可以忘記時間流逝。
當我們不僅僅就是追求安全感,社會地位,權(quán)利等等的時候,我們的心流、我們的人生其實就已經(jīng)開始進化。而進化權(quán)就掌握在我們每個人自己的手上,就如同命運也把握在自己手上一樣。
我們可以選擇是去做一個精神的流浪漢,還是做自己的主人。我們要時時刻刻活在心流當中,就像佛經(jīng)中所說的入定的感覺,我們要做自己的主人翁,要找到活在心流當中的感受。要時時刻刻開開心心,并把握住此刻我們快樂的意義。
《心流》讀后感9
如何獲得美好的生活。
這樣的主題換誰寫都很難把控吧。尤其還要寫的學術(shù)又生動。于是作者排布了這樣的思路:
什么是生活,什么是心流,什么是感受,工作和休閑,人際交往,生活品質(zhì),個人性格和自我悅納。
最后你可以發(fā)現(xiàn),每個話題都很大!作者前言不搭后語的亂說了一氣,只是想說明白一點:人生可以擅長某些事并在這些事上獲得專注,從而感知一種平淡的幸福。但是他居然花了一百七十多頁才說完,內(nèi)容散亂、枯燥乏味令人咂舌。
當然,你也可以覺得里面有一條關(guān)于搭建生命心流的主線貫穿其中,告訴了我們獲得一種叫做“心流”的狀態(tài),大概就可以獲得美好生活,以及告訴了我們心流的形成、培養(yǎng),發(fā)展心流對人生的影響,與我們生活感受的關(guān)系。
我讀這本書的時候非常認真,但我確實同時獲得了這兩種感受:客觀學術(shù),雜亂沒有骨架。
哪怕我認真看了目錄,知道了本書的核心,也仍然覺得行文太散沒有壓住自己想討論的話題。節(jié)奏凌亂沒有能讓讀者有很好的閱讀體驗。
當然,不排除一種情況:作者有意不想把節(jié)奏做的很好、章節(jié)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做的很強,從而降低閱讀體驗來剔除一部分閱讀、思考能力差的'讀者。
我只是一個剛剛過了及格線的讀者吧,勉強把這本書在兩小時的時間里看完了。(別的書大概都是半小時到一小時的閱讀時間)能支撐下來這份耐心的,大概是:
一 我確實很贊同作者的一些觀點,甚至有些話我覺得就是自己說出來的,被他早發(fā)現(xiàn)幾年先說了。
二行文散亂不注重關(guān)聯(lián),嘗試涵蓋巨大主題又想寫的很學術(shù),學術(shù)之余還希望能通過增添點小故事降低枯燥的閱讀感,這種做法原來不止我一個人啊?吹臅r候仿佛看到了寫作能力堪憂的自己。所以怎么也要耐著性子看下去。
文字本身還是金句連篇的。我又摘抄了不少?赡苤皩@本書期待太高了,感覺并沒有傳說中的那么玄幻——至少他說的內(nèi)容讓我覺得,只是在不停印證我自己腦中已有的想法罷了。
《心流》讀后感10
我是不是一位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我能否發(fā)現(xiàn)身邊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要具備什么樣的性格特質(zhì)?或者有什么樣的思維表現(xiàn)?《創(chuàng)造力:心流與創(chuàng)新心理學》這樣闡述:創(chuàng)造力的人要有聚合思維,更要有發(fā)散思維。偉大的藝術(shù)和偉大的科學都是通過想象躍入一個與當下不同的世界。藝術(shù)與科學的完整特點是:超越我們目前所認識的真實,去創(chuàng)造新的真實。就如愛因斯坦所言“藝術(shù)與科學是逃離人類所設(shè)想出的現(xiàn)實的兩種形式”發(fā)散性思維通常被認為是偏離主流的`思維,因此富于創(chuàng)造力的人會覺得孤獨,不被理解。因此就更促使創(chuàng)造力的釋放,創(chuàng)造出新的世界。
天時地利顯然很重要,但很多人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天時地利交匯點,即使他意識到了,也很少有人知道該怎么做。我想到老子《道德經(jīng)》有句話“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就是我們飽覽群書,博聞強識,會給我們工作帶來很多便利;但要真正產(chǎn)生大的作用,就必須忘記那些,把博聞強識轉(zhuǎn)化成自己的思想。也如《倚天屠龍》張無忌向張三豐學太極拳一樣。
該書還指出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10對明顯對立的性格“一 個體通常體力充沛,但也會經(jīng)常沉默不語、靜止不動;二 人很聰明,但也很天真;三 性格是娛樂與守紀律,負責與不負責的結(jié)合;四 個體可以在想象、幻想與牢固的現(xiàn)實感之間轉(zhuǎn)換;五 兼容了內(nèi)向與外向這兩種相反的性格傾向;六 個體非常謙虛,同時又很驕傲;七 而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男孩更敏感、更少侵略性,女孩更堅強、更有影響力;八 通常被認為反叛的、獨立的;九 對自己的工作充滿熱情,但他們同樣會非?陀^對待工作;十 坦率與敏感使他們既感到痛苦的煎熬,又享受巨大的喜悅”。也正如卡爾·榮格(瑞士)我們的每一個突出性格都包含著一個被壓制的陰影面,而大多數(shù)人拒絕承認這一點。然而那些正是我們通常的所作所為,因此我們不斷與自己斗爭,試圖突破扭曲真實自我的個人形象。也許這掙扎、斗爭就是創(chuàng)造力的力量之源吧。
《心流》讀后感11
什么是“心流”? 作者Chiksen Mihari是一位心理學家,也就是他首先提出了“心流”的概念。 當心流發(fā)生時,人們可以心無旁騖地全神貫注,甚至忘記時間的存在,但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極大的滿足。
如何獲得這種簡單的、高質(zhì)量的滿足感? 哈里給了讀者一個非常有趣的答案:培養(yǎng)并擁有至少一項屬于自己的長期愛好。 沉迷于讓自己著迷的愛好,陶醉其中,賦予時間意義和歡樂,這就是心流的作用。
書中還提到了一個發(fā)人深省的平衡時間概念。 我們必須把握自己時間的平衡。 需要慢下來的時間是和家人朋友相處的時間、自我反省的時間、準備挑戰(zhàn)任務的時間、思考重大問題的時間。 人生決定、創(chuàng)意活動等,快速起床的時間是家務瑣事等體力勞動,注定達不成共識的`爭吵,日常用品的采購。
有時我們往往只著眼于當下,而忘記了如果從另一個時間維度來看事物,即從長期價值的角度來考慮,就很容易犯短視的錯誤。 有些事情現(xiàn)在看來對我們來說極其重要,但五年后、十年后、二十年后等等,時間終會磨平所有的刻骨銘心,最痛的傷疤終會愈合。 因此,我們應該以平衡的眼光看待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以認真的態(tài)度過好當下的生活,以“總結(jié)過去的反思”和“展望未來的視角”連接過去和未來。
《心流》讀后感12
如何過好這一生,如何讓生活更有意義,是永恒的話題。人生路漫漫,過好當下才能過好人生。將每一個體驗的瞬間連接起來,便是美好人生。著名心理學家阿倫森曾經(jīng)說過,如果非要他選擇一段最喜歡的經(jīng)歷,那么他會說:此時此刻。
那么,該如何盡情享受生活,提高生活品質(zhì)呢?我們都明白,看肥皂劇、蹦迪并不能帶來真正的快樂,暫時的'滿足只會面臨更大的空虛。而面對著苛刻的老板、日復一日重復的工作,也的確很難開心起來。
積極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提出的“心流”體驗,一種倍感充實圓滿的生活方式,正是解救人們脫離空虛的妙方。在《發(fā)現(xiàn)心流:日常生活中的最優(yōu)體驗》一書中,米哈里分析了現(xiàn)代社會中,人們難以達到心流狀態(tài)的種種阻力,并且提出了三種具體方法,幫助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最優(yōu)體驗,提升生活品質(zhì)。
《心流》讀后感13
人生其實是由一個個大大小小不同的體驗組合而成,不同的體驗感也決定了感受幸福的程度。心理理論之父、積極心理學奠基人米哈里提出的“心流”其實就是所謂的“最優(yōu)體驗”,即一個人完全沉浸在某種活動當中,無視其他事物存在的狀態(tài)。這種體驗本身帶來莫大的喜悅,使人愿意付出巨大的代價。它包括了幾個關(guān)鍵的要素:明確的目標、全身貫注的投入、高度的專注力、樂趣感、“忘我”狀態(tài)、良好的自我掌控感、程度相當?shù)募记珊吞魬?zhàn)性、異常的時間感等。
在心流狀態(tài)下,意識全神貫注、秩序井然,思想、企圖、感覺和所有感官都集中于同一目標上,自我體驗也臻于和諧,有助于自我的整合。他認為,可以通過控制自己的意識,從而改善生活體驗的品質(zhì)來不斷提高生活的感受力和幸福感。最佩服的人是“水哥”,我曾看過他的一些采訪,他可以分分鐘進入到心流狀態(tài),做任何他想做的事不受任何干擾。
現(xiàn)實中的我們就如樹上的'每一片不同的樹葉,都擁有屬于各自不同的特點,也分別有喜愛的不同事物和人。米哈里從日常生活中羅列出我們?nèi)绾螌ふ倚牧鞯囊恍┓椒ê桶咐热绺泄、思維、工作、人機關(guān)系、挫折之樂等從而改善生活的品質(zhì)和感受力。
克里希那穆提在《生命之書》中這樣說:我們的心永遠都在追求永恒的快樂,但渴望快樂能延續(xù)下去就是一種腐化的心態(tài)?鞓肥菬o法求得的,只能自然而然地降臨,如果去追求它,它就會躲起來。比如,做美好的夢就希望越久越好,甚至不愿意從夢中醒來;做噩夢就會希望立馬從夢中醒來,哪怕在潛意識的狀態(tài)下都是如此。
同樣的,一般情況下我們都不喜歡困境和挫折,也不愿意承受痛苦和苦難,但是,上天是公平的,有些事情由不得我們自主選擇,生活給予的是一副好牌還是爛牌,靜靜的它就在那里,不偏不倚,主要取決于打牌人的態(tài)度和能力。生活是由酸甜苦辣咸各種滋味混合蘊釀而成的,不可能只給你一種。假使全部都是一種甜的味道,過段時間你也會覺得索然無味,了無生趣。自然,我們也避免不了要面對苦難和困境,因為每個人的不同態(tài)度,結(jié)果也截然不同。有的人面對困難,自怨自艾,不斷抱怨,被動的接受;有的人卻主動出擊,哪怕面對一副爛牌也照樣打的津津有味,樂此不疲,化苦難為成長中的契機和動力,迎難而上,不斷接受挑戰(zhàn),積極陽光的面對,苦中作樂,化腐朽為神奇,培養(yǎng)自得其樂的性格,不斷挑戰(zhàn)全新的自己。這樣的人不管放在哪里,就像小草一樣,“野火吹不盡,春風吹又生”,永遠都會頑強地生長和綻放自己。
心學大師王陽明先生在貴州龍場那樣艱苦惡劣的環(huán)境下不但沒有放棄,反而還悟出了道,后三次剿匪,開辦學堂,創(chuàng)立心學,創(chuàng)造出了他人生中的一個個輝煌和奇跡。正如他曾說的“人間道場,淤泥生蓮,時間磨難,皆是砥礪切磋我也”,生活中處處是修行,苦難亦是如此!兜赖陆(jīng)》曰“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如何巧妙地絕處逢生,化險為夷,面對苦難,也是一門修行。
因此,在日后的生活中我要學會停止抱怨,不斷創(chuàng)造實現(xiàn)心流的條件和機會,把不可改變的、不喜歡的環(huán)境中一些當做是挑戰(zhàn)和機遇,專注于當下的每一刻,即使在逆境中也培養(yǎng)自己和身邊人自得其樂的性格,重獲內(nèi)心和諧,將其零碎的經(jīng)歷整合進整個人生這個大的主題中去,迎接生命中的每一個挑戰(zhàn),撰寫出屬于自己的人生腳本。
《心流》讀后感14
意識是能量和信息的復合體,生命活力來自內(nèi)在秩序塑造(熵減,耗散結(jié)構(gòu))。意識自我有獨立性,與基因自我、社會自我并列,后兩者無法完全“自主”,而(精神)意識自我擁有自由選擇的能力,更易自主訓練。決定幸福(感覺)的主要因素是意識(預期目標)不是現(xiàn)實。一言蔽之,幸福是一種精神能力,即肯威爾伯四大象限中的個體內(nèi)在和集體內(nèi)在,契克森米哈賴的復雜意義第三第四階段。
組織里的績效和激勵機制僅僅是契約的一部分,脆弱且常常適得其反(激勵的反向作用),因為真正的持續(xù)驅(qū)動力量(責任心/動力壓力)來自興趣愛好,來自復雜度增加的主觀體驗。
工作生活中最佳狀態(tài)要么是“自得其樂性格”要么工作游戲化,莊子認為,“遇”是生活的正確方法——不計較外在的報酬,自然而完全地投入。簡單地說,就是一種全然不假外求的體驗。如《莊子內(nèi)篇·養(yǎng)生主》的庖丁解牛,說明“遇”的含義。文惠君盛贊解牛神技,但庖丁不認為那是種技巧,回答說:“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薄俺家陨裼龆灰阅恳,官知止而神欲行!
李小龍講心念的同時身體全力擊打?qū)κ值暮弦粻顟B(tài),這就是匠人匠心。
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力自勝者強。人最怕的.是失焦產(chǎn)生的孤獨感(封閉無序,活力銳減),挑戰(zhàn)性目標/焦點/游戲感是人的關(guān)鍵特征,行動目標的設(shè)定要有挑戰(zhàn)性,應對挑戰(zhàn)的刺激感是基因和文化進化浪潮的核心,但不能造成恐慌,也不要太舒適,與現(xiàn)階段能力匹配,并有實時反饋/反省,樂趣(生命內(nèi)在活力)不在做什么而在怎么做,參考《刻意練習》,系統(tǒng)進化愈加復雜,每個人都要整理簡化聚焦。
最好的做法首先從體能運動開始,在游泳、攀巖、極限運動、跳舞、太極/武術(shù)、瑜伽等運動中,在舞臺劇、音樂、畫畫/攝影、下棋、寫作等藝術(shù)中,在思考、科研、人際、工作如外科手術(shù)中找到那種忘我渾然一體的體驗,逐漸變化和進步的微積分效應。
《心流》讀后感15
本書讓我們思考的有關(guān)幸福的問題,是我們在心理學上無法定義的幸福。
幸福是無法用實驗去衡量的,尤其是在幸福的量上。人的精神熵是跟人的痛苦直接掛鉤的,這提到了米哈里的研究。
熵本來是研究混亂程度的一個單位。在這里用到了情緒上,精神熵的反面就是叫心流的東西?傊覀円业綔p少精神熵的方法。
當我們感覺比較好的時候,像有一股洪流在帶領(lǐng)著你時,那就叫做心流。在生理學上和心理學上,共同認同的一個真正的幸福的概念。我們的心流更多的出現(xiàn)在什么時侯,這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那些娛樂游戲,還有一些休閑活動,是無法帶來更多的心流體驗的,反而會帶來精神熵的膨脹。更多的心流體驗出現(xiàn)在工作中。如果想獲得更多的心流體驗,就要沉醉于自己的工作當中。
我們在工作或者生活當中,因為一件小事而讓我們分心,就會讓我們的精神熵膨脹。人最怕的不是得意忘形,而是失意忘形。我們要注意力集中,而不是為外界復雜的其他的體驗而帶走。我們要追求自己的最優(yōu)體驗,而不是什么其他的體驗。每一次心流體驗中,會讓人獲得一個成長。當我們能夠挑戰(zhàn)極限的時候,就可以達到知行合一的體驗。這是一種渾然忘我的感覺。
如同入定一般。我們能夠做到投入,而且不在乎時間長短的變化。這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幸福。我們的目標不是外在的東西,而是一種體驗。
心流的關(guān)鍵詞叫做成長。我們在成長過程中,把自我變得更復雜,就可以使自我獲得一個新的成長。我們要想成長,就要找到成長的臨界點。讓人和神結(jié)合,把人的意志,精神和身體完美結(jié)合。我們沉浸在其中,才能獲得深的體驗。我們很少調(diào)動感官去體驗心流,而思維的樂趣更容易讓我們體驗心流,我們要去尋找體驗學科中思維的樂趣,把興趣愛好發(fā)揚光大。心流是自己成長的過程,業(yè)余的人也會做一些事情,樂器,體育等等。雖然水平?jīng)]有達到他那個水準,但是也會產(chǎn)生心流,找到成長的通道。
弗羅依德說過,快樂的秘訣在于工作與愛。我們要能學會像玩游戲一樣工作。我們要打破文化的'悖論,重新認識我們的工作,如何閑暇也決定著我們生活水平的高低。未來不僅屬于受過教育的人,還屬于那些善于閑暇的人。一個人如何利用他的閑暇時間,是放縱,還是去做一些事情,這也是能夠決定他一生的成就。
我們年輕人需要思考,我們?nèi)绾味冗^閑暇的時光。我們應該把下班后的另幾個小時,當作一天當中的另一天來對待。在一個人孤獨的時候,他內(nèi)在秩序的維持,會變得十分的困難。我們從小要學會獨處,跟一個人面對面的談話,也是能談出心流體驗的,當你專注傾聽對方的時候,你就會和對方產(chǎn)生一種默契感。所以認真的傾聽很重要,不要輕易的反駁,不要輕易的說出自己的見解。讓對方感覺到你對他的重視和尊重。只有在人際交流中需要全心意的關(guān)注對方,這樣才能獲得真正的成長。這樣就可以達到一個新的心流體驗的高度。
苦難是人成長的契機,讓我們遇到的苦難是為了什么?心流的核心含義是讓我們能夠去追尋人生的意義,我們要找到時刻活在心流當中的感受。
《莊子》中庖丁解牛的例子很吸引人!耙陨裼,不以目視刀!边@讓我想起了禪宗和武術(shù)。
心流說的不是心靈雞湯,而是保持專注高效的提升幸福感的一種科學。另外,有點像匠人的精神。在匠人專注的時候,就會進入心流的狀態(tài)。在心流的狀態(tài)下,或許你不會累,可以忘記時間流逝。
當我們不僅僅就是追求安全感,社會地位,權(quán)利等等的時候,我們的心流、我們的人生其實就已經(jīng)開始進化。而進化權(quán)就掌握在我們每個人自己的手上,就如同命運也把握在自己手上一樣。
我們可以選擇是去做一個精神的流浪漢,還是做自己的主人。我們要時時刻刻活在心流當中,就像佛經(jīng)中所說的入定的感覺,我們要做自己的主人翁,要找到活在心流當中的感受。要時時刻刻開開心心,并把握住此刻我們快樂的意義。
【《心流》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潺潺流水,永流我心03-02
心流讀后感11-08
心流讀后感5篇04-02
《心流》讀后感3篇10-04
《心流》讀后感(精選12篇)06-13
狂流10-07
談一談心流10-06
難忘的流汨作文10-02
流里的情感美文10-07
夢見泥石流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