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在线免费视频,亚洲精品免费一级视频,日韩亚洲欧美大陆,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style id="t465f"></style>
<legend id="t465f"><u id="t465f"><thead id="t465f"></thead></u></legend>

<acronym id="t465f"></acronym>

<sub id="t465f"><ol id="t465f"><nobr id="t465f"></nobr></ol></sub>
<sub id="t465f"></sub>

《納蘭詞》讀后感

時間:2024-07-05 16:39:53 讀后感 投訴 投稿

《納蘭詞》讀后感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納蘭詞》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納蘭詞》讀后感

《納蘭詞》讀后感1

  他,是清代中數(shù)一數(shù)二的詞人。嬌妻雖不能陪伴他多時,仍給予他無限的美好回憶。這位人才,出生貴族,享有至高的權(quán)利,詩詞中卻總是流露淡然的憂傷——對亡妻的懷念。而他,便是納蘭鑫德。納蘭的妻子——盧氏,在31歲時,便悄然離世,納?家參來得及表達自己那份愛意,只是默默作詞,卻再也不?尋找到更好的妻子,心中充滿了愧疚……

  不知是為何,《納蘭詞》中總是伴有哀感,而《飲水詞》便是千古也再難超越的絕作!無數(shù)的人都為此而觸動。納蘭追求愛情,尋找知己,渴望離開這喧鬧的官場,他太累了,也就在這個如夢似幻的大好年華,匆然離開了世間。那時,人才還是較為稀少的.,他的離去,又有誰不為此而感到可惜?但對他來說或許也是種解脫,讓他與日思夜想的盧氏團聚,不再為人間的悲歡擾攘所憂愁。

  《納蘭詞》不愧為百年難逢的佳作,“出淤泥而不染”對每個詞人來說都是種至高的追求,納蘭也不例外,千百年來,也只有他達其境界。世不惜才,有情人不成眷侶,或許是天地分離久了,早已不知人間的悲歡。他的悲憤與對世俗的不公的無奈,也只有納蘭所能承受。

  蒼天是公平的,人也不可能完美無缺,上天給予了他無限的才能,也自然給予了這悲慘的遭遇。有人說,他不會傾訴?捎钟姓l能體會他的苦衷呢?他也只能通過文字表達那微乎其微的感傷。他是清詞三大家之一,在這光鮮的榮譽下又有多少憂愁?這早已無從知曉……

  好一個“花月不曾閑,莫放相思醒”,肝腸寸斷,萬古傷今。在那個多妻制的封建社會,貴族可有幾個小妾,雖再有妻子,卻未曾如此專注過。他猶如佛前的一朵荷花,貪念紅塵的美好,而他一生只為一人,她若離去,生活便黯然失色。三十年的光陰猶如一瞬,好似一朵剛剛綻放出絢麗的光彩又轉(zhuǎn)瞬即逝,消逝于夜幕之中的煙火一般,無聲無息,留下一片墨香與回憶……

  他,是可憐的,真情難逢難留。他,是優(yōu)秀的,詩文意幻意美。他是堅貞的,品質(zhì)長存長留!我們早已無法找尋他的背影,也只有從知識海洋中探尋一切未知……前世千次的回眸才換來今世的緣分,尋人,惜人,珍惜那份執(zhí)著的情誼,莫等離去,空悲切…

《納蘭詞》讀后感2

  提起容若,我最先想到的是那首“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雨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愿。”我相信大多數(shù)人和我一樣,都是因為喜歡這首詞,故而喜歡容若的。但讀了《納蘭容若詞傳》后,漸漸發(fā)現(xiàn)容若本身就是一首最美麗的詞。

  不曾了解便不曾惦念!如果短暫的生命像煙花,絢爛迷人,無限憂傷。做為當時社會的貴族子弟,他有著不該有的天真、善良和優(yōu)越的一郁。

  他對漢文化的仰慕深入到骨髓,仿佛他是一個漢人?缮頌槠烊,為人子、為人臣又不得不接受命運的安排。到最后魂歸于煙的那一刻,我想他是最開心的吧!

  可以擺脫世俗的`枷鎖,更可以與深愛的妻子相會,從此又回到了那個記憶深處的那些個風花雪月、如癡如夢的歲月。

  一直感動于容若的愛,那樣真摯、那樣刻骨、那樣銘久于心。而被他所愛著的那個女子又是何其有幸,得此一心人!哪怕是再美好的女子都不及他妻子的一顰一笑吧!得此情郎,讓人艷羨!

  對于朋友,他又是如此的真誠以對,惜友人之友,忠友人之托!皽O水亭”容若與朋友們的雅聚之所,一生所交朱彝尊、陳維崧、顧貞觀、姜宸英、嚴繩孫、曹寅、吳兆騫等一代詞壇大家都因容若而相聚亭中,作詩填詞、研讀經(jīng)史、著書立說。

  那個如煙花般的男子仿佛在你觸手可及,但終究隨風飄逝,唯獨留下的是那淡淡的夜合歡的香氣,彌久不散、滲人心脾,仿佛在傾盡生命的訴說著那曾經(jīng)的、曾經(jīng)的美麗與蹉跎!

《納蘭詞》讀后感3

  在人類歷史長河中,曾有過多少英雄金戈鐵馬,征戰(zhàn)沙場;多少才俊風流倜儻,文采斐然;多少謀士運籌帷幄,指揮若定…他們?nèi)缤活w顆璀璨的明星,耀眼的光芒劃破長空,書寫一段段傳奇故事。

  最近讀納蘭容若的詞,又激起我的感嘆:好一個翩翩貴公子,好一個多情少年郎,好一個傳奇人物!

  納蘭的人奇。納蘭一出生就被命運安排在天生貴胄的家族中納蘭家族在當時顯赫一時,隸屬滿洲正黃旗,是清朝初年滿族中八大姓氏里最風光、最有權(quán)勢的家族,也就是后世所稱的“葉赫那拉氏”。他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富貴公子,注定了一生榮華富貴,錦衣玉食。但命運弄人,這樣一個富二代,卻偏偏是“雖履盛處豐,抑然不自多。于世無所芬華,若戚戚于富貴而已貧賤為可安者。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身為皇帝身邊的紅人,富貴唾手可得,而他作為詩文藝術(shù)的奇才,只想獲得自由,過飲酒作詩、無拘無束的生活。

  納蘭的才奇。詞這門藝術(shù)發(fā)展到清代,出眾的詞人并不多,而作為一個后起之秀,容若在詞的造詣上漸漸無人可及。年紀輕輕就可鼎立詞壇,容若的才華不可小覷。更奇的是,他是滿清貴族,并沒有接受過系統(tǒng)的漢文化,但卻能夠?qū)h文化掌握,并且運用得如此精深靈動,這才是容若最讓人稱奇的地方,這也讓同時代的文人情何以堪哪!納蘭的詞真。讀他的詞,如陣陣清風吹拂,字里行間你能感受到

  他的真情流露,也能窺見他的哀愁,他的無可奈何,他的隱隱痛楚。歡樂后隱藏的苦澀心情又有幾人真正能懂。和花間詞的華麗相比,他的詞多了一份清秀。明代哲學家張岱說“人無癡者,不可與之交,因其無真氣;人無癖者,不可與之交,因其無深情也!睂κ篱g對萬物有情有愛才算人。有了深情,在面對心靈的選擇時才會走向善的'一邊。真、善、美是一起的。試讀納蘭的《木蘭花》: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淸霄半,淚雨零鈴終不怨。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愿。起句“人生若只如初見”,一句勝過千言萬語。三百年來,多少人還是會用這句話說出心中的感嘆。無論這首詞是在詠嘆愛情還是描寫友情,這一句代表了納蘭的夢想:人生如果總像剛剛相識的時候,那樣甜,那樣真,那樣快樂,該多好!一個渴望著真,憧憬著真的多情男子形象躍然于紙上!再看這首《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曾經(jīng)的往事,在當時看來,很平常,只是,世事難料,人生際遇風云變幻,當日的尋常已是今日的不可得了。王國維說:“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之所以如此推崇納蘭,是因為納蘭是真性情的人。

  納蘭的情真。魯迅曾說“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納蘭是重情重義的好男兒。他與妻子盧氏伉儷情深,可惜,愛妻早亡,他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從盧氏的死亡陰影中掙扎出來,這段時間為亡妻寫下大量的悼亡詩,祭奠二人曾經(jīng)的深情。讀他的《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此恨何時已。滴空階、寒更雨歇,葬花天氣。三載悠悠魂夢杳,是夢久應(yīng)醒矣。料也覺、人間無味。不及夜臺塵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釵鈿約,竟拋棄。重泉若有雙魚寄。好知他、年來苦樂,與誰相倚。我自中宵成轉(zhuǎn)側(cè),忍聽湘弦重理。待結(jié)個、他生知已。還怕兩人俱薄命,再緣慳、剩月零風里。清淚盡,紙灰起”。其滿心凄苦,滿眼迷離,哀怨纏綿而又發(fā)自肺腑,真切自然,虛實相間,絕無刻意雕飾,極為質(zhì)樸感人。此詞是容若悼亡詞中的絕唱?氨忍K軾所做的同樣感情真摯、筆力深沉的《江城子》一詞。又如《采桑子》:“誰翻樂府凄涼曲?風也蕭蕭,雨也蕭蕭,瘦盡燈花又一宵。不知何事縈懷抱,醒也無聊,醉也無聊,夢也何曾到謝橋!狈磸(fù)回味,百味雜陳,作者心中波濤洶涌的愁緒仿佛彌漫開來,把讀者的心也弄濕了。思念無法停止,相思痛徹骨髓。容若的心被痛苦浸染得太久、太苦,一種無法言說的痛無人能懂。沒有經(jīng)歷過長夜痛哭的人,不足以語人生。沒有經(jīng)歷過刻骨銘心的愛戀與痛失吾愛的悲傷,無法明了納蘭的苦。

  納蘭的傳奇人生,讓人感嘆;納蘭的詞,讓人欲罷不能。

《納蘭詞》讀后感4

  “所謂詩,就是翻譯之后失去的東西。我們喜歡一個人、一幅畫、一本書、一首詩,真正喜歡的往往不是那人、畫、書、詩本身,而是從中看到的我們自己。人是一種自戀的動物,總在其他人身上找著適合自己的鏡子。”納蘭便是這樣的一面鏡子,很多人在納蘭身上讀到理想的自己。讀納蘭詞傳,讀到的納蘭自然不可能再是歷史上曾經(jīng)存在過的納蘭,我想,我所讀到的是經(jīng)這本書的作者詩化了的納蘭,更是我心中的獨一無二的納蘭。

  我沒有去讀多少文學典故,也沒有去讀多少修辭特色,單是細讀文字背后納蘭的一顆真心,便已足夠我消化。這本書也編得極有特點,所謂“詞傳”,是詞,也是傳,是以納蘭詞來傳納蘭一生傳奇。作者的本意多少與我相合,不為文字為性情。這也是我從眾多關(guān)于納蘭的書中選擇了這一本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一般的'傳記,總是將人物一生從呱呱墜地到蓋棺定論詳加敘寫,一板一眼,娓娓道來,又或者加些戲劇效果以顯示人物的神奇。而這本納蘭詞傳卻是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將納蘭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以納蘭詞為主線,展開一幕幕詞中景,剖析一縷縷詞中情,以細膩而又如詩如畫的筆觸帶我們恍然入夢,入納蘭緇塵京國的繁華生活、見納蘭飲水自知的真情真性。

  在詞傳里,我讀到納蘭的超逸才華。讀其詞,自然想到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的評價:“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蔽乙恢闭J為,詞不同詩,它本該是溫婉的,可以不如詩那般為國為民、豪邁大氣。因此我固執(zhí)地認為蘇辛詞太過豪壯,尤其是辛詞,豪而生悲,欠缺韻味。相比之下,我更喜歡柳永詞,俗則俗矣卻是真情真性?墒,詞之路越行越窄,到后來,空有辭藻華麗,滿目典故,少有真情。這大改變是王國維所說“漢人風氣”。讀納蘭詞,便如在狹窄的詞路中尋到一抹亮光。納蘭這清初第一詞人,也是詞路上繼往開來之人。除填詞外,納蘭還主持編纂了《通志堂經(jīng)解》,更將熟讀經(jīng)史過程中的見聞與淥水亭諸友的傳述記錄整理成文,編成四卷集《淥水亭雜識》。這“雜識”包含歷史、地理、天文、歷算、佛學、音樂、文學、考證等諸方面知識。表現(xiàn)出他相當廣博的學識基礎(chǔ)和各方面的意趣愛好。

  在詞傳里,我讀到納蘭的纏綿情懷。詞傳中寫納蘭與表妹、與妻盧氏、與妻顏氏、與才女沈宛之間的纏綿情愛。其實何必糾纏考證,考證歷史過頭了就變成了挖古代明星的八卦,何必如此。只看其詞其情,一個:“真”字能感動讀者就是好的。最忘不了的是那首《尋芳草·蕭寺記夢》:

  客夜怎生過。夢相伴、綺窗吟和。

  薄嗔佯笑道,若不是恁凄涼,肯來么?

  來去苦匆匆,準擬待、曉鐘敲破。

  乍偎人、一閃燈花墮,卻對著琉璃火。

  在詞傳里,我讀到了納蘭容若的真情真性。在淥水亭里,納蘭容若結(jié)交布衣文人,與他們縱談文史。顧貞觀、嚴繩孫、姜宸英、朱彝尊等,皆是品格與才華并重之人。只為顧貞觀兩首金縷曲,救吳季子生離寧古塔的事更是其真情真性的流露。這個性情中人,只道自己是緇塵京國一狂生,只慨嘆“然諾重,君須記”。

  《納蘭容若詞傳》以詞立傳,以其文記其人,詩化了納蘭容若的傳奇人生,展現(xiàn)了納蘭容若的纏綿情深,可堪一讀。懸荩

《納蘭詞》讀后感5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斜陽!

  他可悲但他完美。他不但是清朝第一個大詞人,而且是御前一品帶刀侍衛(wèi);他出身貴族,父親權(quán)傾朝野,家中賓客如云;他氣質(zhì)高貴,清俊不凡,才思獨特譽滿京華;他年少得志,身得皇恩,眾星捧月如日中天;他高朋滿座,以詩會友,肝膽相照危難相扶;他得娶嬌妻,琴瑟合歡,人生得意閨閣繾綣。只怪天意弄人然而他的妻子命祚不長,如花年月猝然而逝,他也于三十歲而終。這樣的人上天也許只造了一個,他就是留給后人無限悲傷的古之傷心人——納蘭容若。

  三百年了,西花園內(nèi)的海棠,幾度花開花謝,淥水亭畔的紅蓮,依舊年年如霞似絹,可是,納蘭,你的魂魄是否夜夜歸來?

  孤燈西風里 ,隔著時光的幕布,我試圖觸摸你的氣息。獨坐,唯有一盞孤燈滴淚到天明。可為何你深邃憂郁的眼神里,總有著掩飾不盡的哀傷?

  朱欄翠瓦、雕梁畫棟的大家府邸,終究鎖不住的是一顆輕靈飄逸的心!皠e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卻是堂前惆悵客”,出身滿族名門的公子,卻看盡了這繁華云煙。朝夕出入金殿碧宇的紫禁城,御前侍衛(wèi)的光環(huán),蹉跎了你的青春。 “莫把韶華輕換了,封侯,多少英雄只廢丘”,一聲長嘆,幾許憂傷,是的,納蘭,我聽懂了你惆悵的心聲。 “于世無所芬華,若戚戚于富貴而以貧賤為可安者。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 賦大才華者必有大抱負。就像你在《金縷曲》中所言,“麟閣才教留粉本,大笑拂衣歸矣”,寄情于山林野趣是在有了一番大作為之后的豁達與灑脫,如果失卻了此種前提,這個念想就變成了退而求其次。空有曠世才華而無所成就,其實比天資平常之人的庸碌人生更可悲哀,那不更是對自己的最大的扼殺。

  多情善感,率真熱忱的你,視友誼愛情為生命。與落拓不羈的漢族文士為伍,為救友人于邊塞,求父感皇恩破例釋放,是何等重情重義!作賦首首《金縷曲》,盡訴濃濃金蘭情。

  淥水亭畔,聽雨軒內(nèi),響著雅集聯(lián)句、詩詞唱和的豪邁之音。烈酒濃情,幾多愜意,然而,友人在世事變遷中,如分飛勞燕,不斷地離散,“人生何如不相識,君老江南我燕北”,它們與你凄美的'愛情一起,在心上又剜了一道深深傷痕。

  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

  當婉麗柔美的盧氏來到你身邊時,琴瑟相諧,伉儷情深,溫暖了你悵惘的心。“十八年來墜世間,吹花嚼蕊弄冰弦,”紅菂橋邊,輕輕牽素手,繾綣和幸福溢滿了英俊瀟灑的臉龐;淥水亭畔,雙雙身影留連于花前月下,陶醉在紅袖書香里,年輕的心若朝陽般明媚。

  可是一切如春夢逝水,年輕嬌美的妻子卻早早撒手人寰。破碎的心,頓時浸在寒更雨歇的葬花天氣里,你淚流滿面,心痛不已。一片傷心寫不成,上蒼啊,你可聽到納蘭公子的癡情心語:“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人到情多情轉(zhuǎn)薄,而今真?zhèn)悔多情”!曾經(jīng)那么渴望友情,而友人卻不得不天南海北地別離,如今這溫暖的愛情,也終于煙消云散了。納蘭啊納蘭,你感到了從沒有過的空漠與茫然!

  你終于一病不起,“醒也無聊,醉也無聊,夢也何曾到謝橋”,只有在夢里,才能讓這顆與生俱來的詩人性靈,得以無際飛翔。

  容若的一生是可悲可嘆的一生,盡管短暫,卻深沉地令人刻骨銘心。宛如其詞作一般,想要步步靠近,卻總是不忍伸手揭去面紗。然而容若最大的人格魅力也正在于此,沒有刻意的雕琢,沒有虛偽的掩飾,他身居貴胄卻早已從心靈上脫去了那件厚重的黃金甲,世俗羈絆著他的肉體卻永遠侵蝕不了他的靈魂。它由心而發(fā),化作容若手中的毛筆,化作毛筆上飽蘸的濃墨,于紙箋上一觸傾瀉。三百年來物逝人非,唯有這《納蘭詞》流芳后世,它所散發(fā)出的詞人那清新脫俗的人格魅力更是換來了千萬“異代知己”。

《納蘭詞》讀后感6

  一 懷人篇

  一人獨坐,思緒萬千,看《豐樂亭記》,想環(huán)滁之山水,而毫無可樂之趣,亦思納蘭,詩詞盡顯腦!拔沂侨碎g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里憶平生”,思至此,但恐觸景思人。納蘭,一介武將,亦知一位感傷詞人,眾人喜詩,唯他偏愛詩余,有人嘗言“容若小詞,直追后主”、又言:“北宋至此僅一人而已”。納蘭尚重感情,一生癡情,但求得一真愛,而人有悲歡離合,僅三年,納蘭盧氏便撒手人寰,往日歡娛盡現(xiàn)腦海“被酒莫驚春意重,煮書銷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保韨,終日思妻,常作悼念詞,以寄思念。吾常讀納蘭小詞,且讀且泣,至此,已不能言!

  二 感傷篇

  又讀納蘭,幾多見解,但與爾共享。吾怨其不知憐取眼前人,及盧氏死后,方知其靈慧大方,常作悼亡詞,詞中之敘大抵是往日與妻歡娛之景,委婉感傷,使人不忍卒讀。世間之人,常忘卻當下,多于已逝之物感慨,或喻人之風流倜儻,或喻情之惆悵,或喻花卉之異香,重憶往事才覺草木之凋零,花不復(fù)香矣。吾敬其長情,終日思婦,茶飯不思,更無心進仕,夢妻復(fù)生,一身素衣,素未工詩,而得此佳言,嘆妻之學,既醒,才知只夢耳。其后,偶讀江南才女沈婉之詞作,傾其蘭心蕙質(zhì),屬其兄顧貞觀尋其紅顏,即而,兩人相視,雖素未謀面,已似相識多年之故交。納蘭終獲其愛,然滿漢不通親之言,將其分隔,納蘭只言:一片傷心畫不成。終以三十一之壯齡與世長辭,聞之傷感,而今吾親視之已泣不成聲。

  三 勵志篇

  而今又讀納蘭,不嘆其長情,不悲其早逝,生命亦長亦短,可悲乎?非也。且只道其才華洋洋也,豈非爾等可及也。汝知其為感傷詞人,大體聞道: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里憶平生。 辛苦最憐天上月,一夕成圓,夕夕都成缺。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此皆為其著名詞作。一生短短三十一之春秋,然其成就吾等之輩莫及。

  清順治十二年,明珠夫人誕下納蘭,只一孩童,誰知其為“清朝第一詞人”,且道其亦為“一品帶刀侍衛(wèi)”,納蘭一生不求富貴,只道:冷處偏佳,別有枝芽,不是人間富貴花。奈何生在富貴家。雖如此,納蘭并非紈绔,于其十七歲,入太學讀書,因其才華出眾,得國子監(jiān)祭酒賞識,舉其至內(nèi)閣學士徐乾學處。十八歲中舉人,可知其才華非凡,然其毫無恃物之氣。其為吾等學習之圭臬。不道其傷感之事,只道其洋洋學識,吾等可敬也。其于妻之長情,人人有之?非也,吾亦應(yīng)習之。“被酒莫驚春意重,煮書銷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笨梢娨话。

  古道“家家爭唱納蘭詞,納蘭心事幾人知”,吾愿知其心事,但且道不足知其事也。時過境遷,吾仍愛其長情,愛其才氣,此吾所以作文也。

  后記: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納蘭詞》讀后感7

  喜獲文友水之湄《傾我一生一世念》出版發(fā)行消息,便急不可耐地盼望快遞送書的電話。

  認識水之湄是在江山文學,她在江山注冊名拉薩的天空,那時我在江山墨香社團擔任副總編兼散文主編,有幸編輯她的佳作《賞析納蘭詞?人生若只如初見》,從此認識了這位才女并為她深厚的古文功底和博學所折服。當即寫下編者按語:“初見是人生最美好的回憶,也是最痛苦的回憶。《人生若只如初見》,納蘭這首著名的詞流傳了三百多年。感動著無數(shù)失戀的男女,各種解讀版本我就讀過十幾篇,然而,拉薩這篇解析文章卻另辟蹊徑,用獨到的視覺,詳實的史料,扎實的古文功底,為讀者奉獻出一篇富有哲理的賞析文章。作者以納蘭和表妹的戀情為引線,逐句分析納蘭創(chuàng)作時的心情,合情合理,解析透徹。文中插入晏幾道《臨江仙》、席慕容《初相遇》、白居易《長恨歌》唐明皇《雨霖鈴》和劉若英《后來》,這些膾炙人口的名篇襯托納蘭這首詞,幫助讀者理解這首詞,可謂獨具匠心。文章的另一看點是富含哲理,一掃怨婦的哀嘆。初見的回憶只有愛,只有心底的痛。沒有怨,更沒有恨。作者用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引導(dǎo)讀者理解這首詞,建立正確的愛情觀,人生觀,這乃是本文的精髓所在!辈⑧嵵氐那蒙县熑尉庉 大風歌幾個字。今天收到水之湄寄來的書,果然此篇收錄其中。三讀之后仍余音繞梁,拍案叫絕。

  為彌補編按之不足,忍不住提筆再寫些感想,雖不是錦上添花,但愿不是畫蛇添足。

  作者在前言中如是說:一直想尋一剪閑暇時光和納蘭深情對坐,盡管我們之間隔著三百年的光陰,他在時光的那頭,我在時光的這頭,但他的每一闕詞都在我的內(nèi)心掀起了波瀾。也許,納蘭欲向我傾訴什么。是的,它有太多太多的心語要表達,他需要知音來解讀,因此,我不能錯過納蘭,不能辜負納蘭,因為荼蘼花開轉(zhuǎn)身就會謝盡。

  作者理解納蘭,愛納蘭。時空雖然過去三百年,三百年的光陰沒能隔斷心靈的相通。且看開篇寥寥幾句: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讓多少人為之感慨萬千。短短七個字,飽含了多少初見的美好回憶,又飽含了多少人世的滄桑辛酸?這七個字雖平淡如常,卻是情感最濃厚所在。一個人,只要一份情感在心中足夠重,無論今后遭遇多么復(fù)雜的境遇,總是忘不了初見的情景,尤其是初相遇時剎那間的驚鴻一瞥,刻骨難忘。寫得多么深刻,一下就抓住了讀者。愛情題材是古今佳作的寵兒。飲食男女,都免不了受此圍城之困。尋尋覓覓,恨鎖重樓,那所有的情局是解不完的,而憂傷愁緒也就無計可消除了。當然納蘭也在其中,作者也在其中。只因情太稠,稠成了丁香結(jié)的模樣。

  初見是美好的,因為美好所以難忘,納蘭沒有描繪初見的細節(jié),也無后人深究納蘭戀人的模樣,然而,水之湄尋尋覓覓上下千年,從晏幾道《臨江仙》“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钡较饺荨冻跸嘤觥贰爸灰蚰憔驮谖已矍埃瑢ξ椅⑿!币晃晃⑿Χ嗲榈纳倥蜗蟊阏宫F(xiàn)給讀者。身穿兩重心字羅衣,素手輕撥琵琶,一臉?gòu)尚,一臉微笑,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站到我們面前,這是納蘭的戀人,也是水之湄的戀人。作者不動聲色一下就巧妙地把我們帶進一幅仕女畫中,帶進中華詩詞的長河里。

  水之湄說:“走近納蘭才知道,這位千古傷心詞人是用他泣血的心作詞,我的解讀并不能及他深情的萬分之一。”在時間的廣宇之中,沒有什么是永恒的,只有愛情的頌歌。只有詩歌的傳承和千年中華文化的延續(xù)。這是人類的另一種崇高的存在方式。愛之深,怨亦深。納蘭“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這是納蘭的怨聲或是戀人的怨聲。紫禁城的森嚴壁壘,隔斷了納蘭和表妹,但彼此之間的深厚情感,就算生死也難以割斷?v然他們之間隔著森嚴的皇權(quán),但他們之間的情,生死不渝。納蘭有怨聲,水之湄沒有怨聲。初見的回憶只有愛,只有心底的.痛。沒有怨,更沒有恨。羽化成蝶,合奏神曲。世事莫若浮萍,愛情本是一見喜的沖動,相愛容易牽手難,執(zhí)手白頭更是古難全。月有陰晴之缺,人有離散之恨。日復(fù)一日,朝暮相守,未必相濡以沫。作者用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引導(dǎo)讀者理解這首詞,建立正確的愛情觀,人生觀,這乃是文章的精髓所在。

  “或許,因為我于納蘭性情相近,所以我以為,只有真切的走近納蘭,愛納蘭一回,人生才沒有遺憾!边@是水之湄的心聲。所以文章直陳心境,沒有矯情的掩藏,如穿石一般送達讀者心肺。讓我們看到了作者文筆高雅,引經(jīng)據(jù)典,賞析嚴謹,遣詞造句精煉曠達,構(gòu)思巧妙如移山平湖。精致而具有厚度,體現(xiàn)了一種思考后的崇高理念。

  水之湄是納蘭的知音。她為納蘭愛過、哭過、憐惜過、傷痛過,但她并不后悔,因為她在納蘭清澈的小令長調(diào)里蓄著最純真的情。在執(zhí)著的創(chuàng)作之中,她以仰望、崇敬的心態(tài)走在納蘭的詩詞中,將生命定位在古詩詞的最高點,讓我們嗅到古詩詞的芳香,看到五千年文明的另一種綻放。她滿懷期待,希望將這份情感能傳達給讀者。

  整篇作品可貴之處是水之湄解析納蘭愛情悲劇的同時,將人生信念放在具有脈動的歷史長河之中,體現(xiàn)出它闊大的思想價值和藝術(shù)價值。從而譜寫了一曲無怨無悔的愛情頌歌和暫新的愛情觀念。賞析納蘭愛情悲劇終結(jié)的同時,卻又能審視自我,觀照內(nèi)心的意識,無疑是對納蘭的最高敬意和對中華古詩詞的最高敬意。愛是人間永恒的話題,也是人間最美麗的相逢。真正的愛情常駐在真正懂得愛情的人心里,無論他們是否白頭到老,也無論他們是晏幾道、唐明皇、納蘭、還是席慕容。

  更值一提的是散文結(jié)尾處妙筆生花,空靈急轉(zhuǎn),使文章回味悠長,有了更深的意境!耙苍S,許多年后,我們每當有感嘆,就會想起當年的星光。就像三百多年前納蘭容若一樣,在月下吟哦——人生若只如初見!”猶如一聲長嘆,又是一聲長嘯,把三百年后的感嘆之聲放入浩渺的星空游蕩回響。

  水之湄是很勤奮達觀的人,是文字一直照耀著她前行。工作之余,不斷耕耘,已出版散文集《風吹不散眉彎》,“走進古詩詞”系列《宋詞里的悲歡離合》、《秦時明月到明清風雨》、《詩經(jīng)里的那些故事》和這本《傾我一生一世念?納蘭容若的情與詞》。水之湄,你沒有辜負納蘭,沒有辜負那些鼓勵你期待你的人。每個人都會漸漸老去,只有文字長存。愿水之湄在古詩詞長河里走的更遠,創(chuàng)作出更多更好的古詩詞賞析作品,在傳承中華文明的長河邊點燃一座燈塔,指引著熱愛古詩詞的后來人前行。

《納蘭詞》讀后感8

  一直都很喜歡詩詞,近來有幸讀到了一部《納蘭容若詞傳》,讀這部書時,不僅僅是感動,不僅僅是詠嘆,不僅僅是欽佩,更有一種詩意的心情,一種纏綿的胸懷,一種仰慕的傾心,《納蘭容若詞傳》讀后感。

  我沒有很豐富的文學涵養(yǎng),甚至可以說,納蘭容若的有些詞需要仔細的品味,需要反復(fù)的推敲才能讀懂。但是,讀到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月到西南更斷腸?v使傾城還再得,宿昔風流盡矣。一種情深,十分心苦,脈脈背斜陽。心事如落花,春風吹已散等等詞句時,我好象讀到了納蘭容若的非凡人生,讀到了納蘭容若的哀感頑艷,讀到了納蘭容若纏綿情懷。

  一般的傳記作品,平鋪直敘,不徐不驚,娓娓道來,通俗易懂。然而,卻好似進入了一個固定的模式,一個難以走出的圍城,沒有新意,沒有驚喜!都{蘭容若詞傳》卻以一種嶄新的面貌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以納蘭容若的詞為主線,以納蘭容若的情為框架,以納蘭容若的愛為血肉,以詩化的語言,戲劇般的場面,將我們帶入了納蘭容若的繁華生活、真誠性情、詞的顛峰,愛的癡心。這將是一部具有開拓性的傳記作品,這將是一部通俗化了的人間詞話,這將是一部詩化了的人生傳奇。

  在《納蘭容若詞傳》里,我讀到了納蘭容若的文學成就。三百多年來,從詞壇才子們推崇寵愛其詞,癡男怨女們動輒引用其句的情景,我們就可知納蘭容若在詞壇的地位了。我們讀其詞,體其韻,觀其行,不得不佩服其才其情其心,其哀感頑艷的詞風,其蕩氣回腸的情真,其詩意一樣的人生,讓人嘆謂再三。可以說,納蘭容若是中國清初第一詞人,是繼往開來的杰出詞者。更何況,納蘭容若不僅僅是自己填詞,還主持編輯了《今初詞集》這樣一部在清代文學上有著一定地位的標桿之作,還主持編輯了《通志堂經(jīng)解》這樣一套在中國思想史研究上有著一定地位的著作,讀后感《《納蘭容若詞傳》讀后感》。

  在《納蘭容若詞傳》里,我讀到了納蘭容若的纏綿情懷。從相識相知表妹情犢初開,到表妹嫁入紅墻空留思念與遺憾;從秋水軒唱和填詞《賀新涼》,邂逅月白色繡衣裙的少女,引起的一場悸動;從與盧氏成婚人生若只如初見,兩情相悅嘗盡人間春色,以至癡迷盧氏排斥二房顏氏,到為盧氏早逝的大悲大傷大痛;從家人為其選了續(xù)弦官氏,到詞賦之中對盧氏的相思之句;從仰慕以詞為媒神交已久的才女沈宛,到終于走到一起相處的一段難忘時光,到醒也無聊,醉也無聊的嘆息之聲,無不表露出納蘭容若的癡情與深情,相思與纏綿。難怪那時京城少女一見傾心,以得到一睹納蘭容若芳容為榮;難怪今時文學少女仰慕傾情,以吟頌納蘭容若詞賦為榮。

  在《納蘭容若詞傳》里,我讀到了納蘭容若的真誠性情。在淥水亭里,納蘭容若結(jié)識了天下詞壇高人,更交到了天下性情中人。從顧貞觀、徐乾學、嚴繩孫、姜宸英、朱彝尊,到吳兆騫。更為難得的是,納蘭容若為搭救當時并未相識的吳兆騫走出寧古塔所做的種種努力,對顧貞觀所作出的鄭重承諾。這就是納蘭容若,一位富家公子,一代詞壇盟主,一個性情中人。

  在《納蘭容若詞傳》里,我讀到了納蘭容若的人生無奈。在當時的社會中,在滿人的思想里,要想出人頭地,只有仕途一路?墒,納蘭容若不喜歡官場,不善于官場,盡管首次科舉時因病受挫,盡管后來還是步入了官場,并且當了康熙皇帝的御前侍衛(wèi),盡管文才了得,盡管跟隨西皇帝下江南、吟詩詞,有的是飛黃騰達的機會,有的.阿臾奉承的良機,但是納蘭容若厭惡官場,所以總也改變不了納蘭容若心中的惆悵,人生的無奈。

  三百多年來,納蘭容若的詞被代代傳誦;三百多年來,納蘭容若的情被人人欽佩;三百多年來,納蘭容若的夢被輩輩重溫。而《納蘭容若詞傳》,就是這樣將一個有情有義、有血有肉、有才有識的納蘭容若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不僅僅是詩化了納蘭容若的傳奇人生,不僅僅是提煉了納蘭容若纏綿情感,不僅僅是凸顯了納蘭容若的高尚品德,更是向我們敞開了納蘭容若那顆火熱的、癡迷的、惆悵的心。

  《納蘭容若詞傳》以詞立傳,以詩寫人,詩化了納蘭容若的傳奇人生,展現(xiàn)了納蘭容若的纏綿情深,值得回味。

《納蘭詞》讀后感9

  《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古心人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愿。

  快樂和感動往往來自于不求甚解,這是一件無可厚非的事。比如說一句我們經(jīng)常用以自勵的話:“言必信,行必果!蔽覀冇X得這才是君子氣概,古人真是教會了我們很重要的人生哲理啊。“人生若只如初見”直指人心地寫出了一種愛情世界里的普遍情懷,盡管他的本意未必如此。

  擬古是詩人們常見的寫法,一般是模擬古樂府,容若這回擬古擬的“決絕詞”便可見于《宋書·樂志》所引的《白頭吟》:“晴如山上云,皎若云間月。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睂τ跊Q絕詞最的是元稹的一組三首《相和歌辭·決絕詞》:“乍可為天上牽?椗,不怨為庭前紅槿枝。七月七日一相見。故心終不移。那能朝開暮飛去,一任東西南北吹。分不兩相守,恨不兩相思。對面且如此,背面當何知。春風撩亂伯勞語,況是此時拋去時。握手苦相問,竟不言后期。君情既決絕,妾意已參差。借如死生別,安得長苦悲。噫!春冰之將泮,何余懷之獨結(jié)。有關(guān)一人,于焉曠絕。一日不見,比一日于三年,況三年之曠別。水得風兮,小而已波。筍在苞兮,高不見節(jié)。矢引桃李之當春,競眾人之攀折。我自顧悠悠而若云,有安能保君皓皓之如雪。感破鏡之分明,睹淚痕之余血。幸他人之既不我先,又安能使他人之終不我奪。已焉哉,織女別黃姑,一年一度暫相見,彼此隔河何事無。夜夜相抱眠,幽懷尚沉結(jié)。那堪一年事,長遣一宵說。但感久相思,何暇暫相悅。虹橋薄夜成,龍駕侵晨列。生憎野鵲往回遲,死恨天雞識時節(jié)。曙色漸瞳嚨,華星次明天。一去又一年,一年何時徹。有此迢遞期,不如生死別。天公若是妒相憐,何不便教相決絕!

  但容若的.意思應(yīng)該是:雖然古人變了心,往日難再,但好歹過去我們也是有過一段交情的。以過去的山盟海誓對比現(xiàn)在的故人變心,似有痛楚,似有責備。

  然而我們始終無法說清容若的這首詞到底是真有本事還是泛泛而談。也許這是他一位故友的絕交詞,也許只是泛泛而論的交友之道,都不好說。這首詞,若作情事解,則看似寫得淺白直露;若依詞題解,實則溫婉含蓄,怨而不怨,正是“君子絕交,不出惡聲”的士人之風。

《納蘭詞》讀后感10

  向來癡,從此醉

  不知何時,喜歡上了納蘭的詞。

  短短三十一載的歲月,于是,生命在納蘭這里如此之輕,又如此之重。

  反復(fù)誦讀,詞海中的我,向來癡,從此醉。

  納蘭曾自嘲:“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里憶平生!绷攘葞拙,一種孤寂便籠罩了心頭。納蘭一生都不曾迷戀官場,出身豪門卻偏偏是“雖履盛處豐,抑然不自多。于世無所芬華,若戚戚于富貴而以貧賤為可安者。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

  納蘭一生的三段難以割舍的'感情,更是使納蘭牽腸掛肚,詞情哀怨凄婉,屈曲纏綿。他曾留下千古名句:“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笔堑,納蘭詞雖然流傳天下,若容的詞名雖然遍及天下,可是人們在爭相誦讀飲水詞詩,納蘭容若那“如魚飲水,冷暖自知”的心事究竟又有幾人懂得?若容這位貴公子,皇帝身邊的大紅人,寫入詞中的點點斑駁心情和刻骨銘心的愁苦,誰人又能真的懂得?

  漸漸地,讀得癡了、醉了。

  又見“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透過這清澈的小令長調(diào),仿佛能看都那個擁有著絕世才華、出眾容貌、高潔品行的人站在那里,散發(fā)著一股遺世獨立、浪漫凄苦的氣息,華美至極、多情至極,孤獨至極。一個才華橫溢、欲報效國家而不能如愿,一個因愛而陷入愛的漩渦中掙扎的多情男子,卻已被塵封在紅塵中。

  讀罷不能,只是向來癡,從此醉。

《納蘭詞》讀后感11

  世人都知納蘭容若生于溫柔富貴,卻滿篇哀感頑艷;身處花柳繁華,心卻游離于喧鬧以外;行走于仕途,一生卻為情所累;風華正茂之時,卻匆匆離世……他是一位和唐朝李煜詞相似的惆悵男子,擁有一段三百年來引無數(shù)后人折腰的傳奇故事。

  對納蘭容若的好奇,讓我下定決心從咪咕中信書店買下納蘭容若詞傳。打開書的那一刻,我竟然有些遲疑,慢慢的跟隨筆者的腳步,我進入了一個新的時空。想到被世人廣為流傳的《木蘭花令》,沒想到竟是出自納蘭容若的手筆。人生若只初相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心人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愿。而人生若只初相見道盡前人所未到,傾倒眾生,F(xiàn)在被無數(shù)少男少女引用的愛情詩,被無數(shù)言情小說擬定為標題。愛情是美好的,但也是苦澀的。

  而《長相思》這首詞,與以往納蘭容若溫婉凄迷的詞風大不相同,他將關(guān)外風光描寫的如此曠達。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guān)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吧揭怀蹋怀獭闭媲凶匀坏拿枋銎丛谕、身處異鄉(xiāng)的騷客,夢回家園的意境。從“夜深千帳燈”壯美意境到“故園無此聲”的溫婉心地,均彰顯了納蘭容若對生活細致觀察,以景色傳遞濃濃的'思鄉(xiāng)情懷。

  試想這樣一位才情萬種的少年郎,是如培養(yǎng)成長成才?眾人皆知納蘭容若的父親是明珠,而明珠并不經(jīng)常讀書,但對藏書卻有一種近乎偏執(zhí)的興趣。他并不沒有給兒子太多時間讀書,而是每日督促兒子學習武道,但在容若的心里父親的書房像是五彩繽紛的糖果樂園。那些漢人的史書深深的吸引著他,歷史總會帶給人們太多的思考,而納蘭容若將自己的疑惑與見解書寫成一首又一首的詠史詩,F(xiàn)實中的父母為了不讓子女輸在起跑線上,拼命的讓自己孩子讀書,而忘記孩子學習最大的動力就是興趣,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俗話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書一本好書,勝似交一位摯友;讀一本好書,勝似領(lǐng)略大好河山;讀一本好書,勝似穿越時空;讀一本好書,勝似找到一位良師益友。

《納蘭詞》讀后感12

  清晨,微微感覺到空氣中流動的涼意,起身推窗,窗前書桌上一本書吸引了我,隨手翻開,念到: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guān)那畔行,夜深千帳燈。寫得真好,我望了一眼作者——納蘭性德,字容若,清朝第一詞人。不知為何,瞬間被這個有靈魂的名字震撼:搬凳、坐下;清晨的風,午后的雨,深夜的燈;一頁、兩頁、三頁……貳百四十三頁。

  讀完此書,心疼納蘭。這本書分為兩部分,前部分主要記載了納蘭容若短暫而芳華的人生,后部分精選了他的經(jīng)典詞作百余首。雖然有些詞作我還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意思,但好在書中附有注釋,將作品的主題思想,創(chuàng)作背景以及蘊含的意境全面展示出來。

  讀到“秋雨,秋雨,一半西風吹去”,我仿佛看到那個擁有著絕世才華的詞人踏在鋪滿落葉的歸路上,有點憂郁,我真想穿越過去告訴他:自古逢秋悲寂寥,也有秋日勝春朝。你是大學士納蘭明珠的長子,天生富貴,仕途亨通,名滿天下,為何獨念西風獨自涼?

  “才聽夜雨,便覺秋如許”。這是對好友顧貞觀深切的懷念。二人因才情惺惺相惜,短暫的'相處,納蘭是快樂的。然而,因納蘭文武雙全,晉升一等侍衛(wèi)需隨同康熙外出,不得不與友人分別。官場職位怎敵知心人三杯兩盞?我揉揉眼睛,眼前仿佛就立著一個有高潔品行,散發(fā)著純真心性的清初才子。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guān)那畔行,夜深千帳燈”。納蘭骨子里是個文人,從事的卻是武將的行當。雖然他想過著“人生若只如初見”的美好生活,但為了讓才華不負國家,毅然隨皇帝出了山海關(guān),不辭辛苦地跋山涉水,馬不停蹄,夜已經(jīng)深了,千萬個帳篷里點起了燈……

  讀納蘭的詞,每一句都動人心魄,每一首都感人肺腑,的的確確驚艷到了我,不禁為自己的才疏學淺而臉紅心跳。同時,我又是幸運的,因為遇到了這么多婉麗雋秀、明凈清婉的文字,我的眉目一下子飛揚起來,我的心神一下子飄逸起來,我的文字似乎也變得有了靈魂,情難自禁,讓我也抒發(fā)一下滿懷的心事吧:

  讀遍納蘭,最難釋懷。古韻藏琴心,劍膽?yīng)q快。歷盡一生柔情意,拼付傲骨歸寒。問清風才子多情客,容若當自來。

  關(guān)于納蘭容若詞之真切,王國維在《人間詞話》有評:“北宋以來,一人而已!”一念秋風起,一念相思長。在最美的秋天,邂逅最美的《納蘭詞》,真好!

《納蘭詞》讀后感13

  作為一個文學青年,久仰納蘭容若大名,最近終于拜讀了他的納蘭詞全集,水平確實相當?shù)母。王國維稱贊其“北宋以來,一人而已”,朱祖謀贊其“八百年來無此作者”,評價也是相當?shù)母摺<{蘭的作品眾多,著有《通志堂集》、《側(cè)帽集》、《飲水詞》等,詩、賦、文樣樣精通?上於视⒉,剛30歲就去世了,如果再活30年,可能就是公認的八百年來第一人了。

  納蘭成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曾避太子名諱改名納蘭性德,滿洲正黃旗,葉赫那拉氏,清初詞人,康熙身邊一等侍衛(wèi),權(quán)臣大學士明珠長子,其母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愛新覺羅氏,妻兩廣總督之女盧氏,盧氏死后納蘭寫過很多悼亡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獨具特色“。后續(xù)娶官氏和顏氏為繼室,另有一紅顏知己江南才妓沈宛。有一女嫁給了年羹堯。

  納蘭天縱奇才,博覽群書,學貫古今,詞里大量使用典故和借代,很多詞直譯并不通順,只能意譯理解,難度甚至高于宋詞名篇,以我的水平?jīng)]有注解還真看不了,感謝編者和網(wǎng)絡(luò)。下面摘幾首給大家賞析。

  采桑子二首、浣溪沙三首

  一半殘陽下小樓這首,我十分喜歡,可能源自看金庸小說對任盈盈的偏愛。這詞寫的,在大街上邂逅一個美女,如是我輩,可能只是一個口哨,納蘭寫來,怦然心動。

  長相思、南鄉(xiāng)子

  論悼亡詞,可算古今第一人。

  畫堂春

  引自駱賓王的“相憐相念倍相親,一生一代一雙人”。納蘭一改,更勝前人。

  這首木蘭花,是納蘭的代表作,如上所說,看起來不生僻,但釋義要繞好多彎,看了幾個版本的釋義都覺得不合心意,自己斗膽試一下。

  人生如果都像初次相見般喜歡,又怎么會有被拋棄這樣的事。你輕易的就變了心,卻說人心本來就容易改變。想起從前的恩愛纏綿,你現(xiàn)在怎么選擇我都不會怨恨你。當年的唐玄宗又能如何,比翼連枝的'誓言只是一個當日有效的愿望而已。短短文章,只能算個引子,推薦資深文學青年們親自讀一遍。納蘭容若的才華和命運,可以與曹植、王勃相提并論,都屬于天妒的英才。納蘭一生,出身名門,文武雙全,做到康熙身邊的一等侍衛(wèi),可能跟曹雪芹祖父曹寅還有交集,乾隆讀過《紅樓夢》之后曾說,這不是納蘭家的事嗎。平生少與滿清權(quán)貴結(jié)交,專愛與漢族才子交往。曾隨帝出巡,也曾出使邊疆。幸運的遇到了自己的“一生一代一雙人”,卻如此短暫,續(xù)弦一妻一妾,雖也恩愛,但始終忘不了曾經(jīng)最愛之人。

  后又遇到江南才妓沈宛,礙于身份和家世,沈連大門也不能進。納蘭之死跟古龍相似,抱病飲酒,不治身亡。才子一杯酒,親人兩行淚,凡事應(yīng)當適可而止,不過人也就可能變的平凡了。近年清宮劇如此火爆,卻很少提到他,實在很期待熒屏上有他的故事,即使都是后人編的。

《納蘭詞》讀后感14

  這兩天讀完了《納蘭容若詞傳》,不禁為這個翩翩佳公子短暫的31年生命歷程感到心痛,更沉醉于他優(yōu)美哀婉的詩詞中無法自拔。

  容若,名納蘭成德,后改名納蘭性德,字容若,小名冬郎,納蘭明珠的長公子,一位真正含著金鑰匙出生的貴族公子。可他一生憂郁多情,被稱為“滿清第一傷心人”,歷經(jīng)四段感情。這些女子或多或少豐富了容若的生命,讓這位康熙跟前的一等大內(nèi)侍衛(wèi)變得更加立體和飽滿。

  容若的初戀是自己的表妹,他們倆郎有情,妾有意,奈何命運弄人,表妹最終進入皇宮,成了后宮里的只知寂寞和等待的妃子,一入宮門深似海,從此青梅是路人。因為這段感情并無開始,何談結(jié)束。世間少了一段美滿的相守,多了兩位傷心之人。

  容若的正妻盧氏,正是與他之前在淥水亭唱和有過一面之緣的女子。盧氏的父親是兩廣總督,跟容若的結(jié)合算是政治聯(lián)姻。但老天還是偏愛這個多愁善感的納蘭公子,他與妻子算是情投意合。正當他沉醉于這份幸福之中時,意外卻也悄然而至。妻子盧氏死于難產(chǎn),而他們的婚姻才僅僅維持了四年的光景。紅顏知己的離去,也帶走了容若的愛情。

  彼時的容若還年輕,身為家中的長子,不可能不考慮傳宗接代的'問題。于是,他倉促地開始了自己的第二段婚姻,續(xù)娶了官氏。不用想,這個官氏出身肯定不錯,可是再好,他也不是盧氏了。所以,他們之間注定不會有太多故事和火花。

  第四個女人就是小妾沈宛,一位很有才情的江南女子,名字很好聽。她是一位歌妓,是容若的第一摯友顧貞觀引薦的。沈宛是漢籍,所以在滿漢不通婚的清朝,他們不可能名正言順地在一起。但容若還是娶了她,為她擇了一個良處。當時的容若已經(jīng)成了康熙皇帝眼中的紅人,事業(yè)節(jié)節(jié)攀升,與此同時留給沈宛的只有無盡的等待。容若還是珍視她的,他想給她所有的一切,但是唯獨沒有愛情。因為它已經(jīng)跟隨發(fā)妻盧氏永遠地深埋在地下了。所以半年之后,沈宛走了,回到了江南。這段感情也結(jié)束了。

  此后不久,納蘭容若就病了,他終究沒有戰(zhàn)勝病魔,離開了人世,享年31歲。多么風華正茂的年紀,以他的家世,不難想象以后容若的仕途將會到達一個什么樣的高度。

  但是一切都戛然而止。容若的離開,一個時代就此終結(jié)。

  人生若只如初見,是啊,無論經(jīng)過多少事,經(jīng)過多少時間,在我心里,他雖死,猶生。他留下的精神財富足以滋養(yǎng)幾世幾代的人,他依舊是那個模樣,仍是我初次讀到的那個多情翩翩佳公子。

《納蘭詞》讀后感15

  徐志摩曾有言:成容若君渡過了一季比詩歌更詩意的生命,所有人都被甩在了他櫓聲的后面,以標準的凡夫俗子的姿態(tài)張望并艷羨著他。但誰知道,天才的悲情卻反而羨慕每一個凡夫俗子的幸福,盡管他信手的一闋詞就波瀾過你我的一個世界,可以催漫天的焰火盛開,可以催漫山的荼蘼謝盡。

  納蘭容若有“清初第一詞人”之稱,他生于富貴卻滿篇哀感,他身處花柳繁華卻游離喧囂之外,他是八旗子弟,卻喜交落拓文人,他行走于仕途,一生為情所累,風華正茂卻又匆匆離也。

  很多人會用納蘭容若的“人生若只如初見”來悲嘆自己的生活,用得多了未免忘卻原來的意思情境。這首流傳的《木蘭花令》常被人作愛情詩來讀,然而這首詞卻是一篇擬古決絕詞、諫友詞。這首詞送的是顧貞觀,卻又含蓄地傳意于沈宛。

  連拒絕感情也拒絕得如此委婉,令人不禁暗嗅到丁香的味道!坝晗窗沤度~上詩,獨來憑檻晚晴時”。亦或“芭蕉不展丁香結(jié),同向春風各自愁”。

  總有如納蘭容若這樣的一些人,他們恐懼醞釀了感情后的分別,寧愿煢然獨立,了然一生。這正是納蘭容若筆下“人生何如不相識,君老江南我燕北”的空曠寂寥。

  我國古代詞人說愁不外乎幾種意境: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睡不穩(wěn)紗窗風雨黃昏后,忘不了新愁與舊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滿喉,照不見菱花鏡里形容瘦。展不開的眉頭,捱不明的更漏……

  然而納蘭容若的愁卻獨具一格,他的愁沾染“愿指魂兮識路,教尋夢也回廊”的悼之凄絕,亦沾染了“君來載酒須盡醉,醉來不復(fù)思天涯”的曠然豁達。

  白駒過隙,人變了,時代也變了。社會變遷日新月異,誰還記得古意中那回首煙波十四橋的`詞韻。

  正如納蘭容若的隕落一般,那個詩情畫意的年代于我們來說,再也回不去了。每年的春季,江南地區(qū)依舊薄雨濃煙,一把紙傘的隱約倩影;每年的秋季,楓葉依舊似火,跌入泥濘后,卻再也無人拾起它,題上一首意趣盎然的小詩;每年的冬天,大雪只是大雪,只是鮮少那“空林有雪相待”的飄渺故事。

【《納蘭詞》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納蘭詞》讀后感05-12

納蘭詞讀后感10-22

納蘭詞傳讀后感09-17

讀納蘭詞有感10-30

摯愛納蘭散文10-05

《納蘭詞》讀后感(通用13篇)09-28

《納蘭容若詞傳》讀后感09-30

納蘭容若詩詞10-05

納蘭容若的句子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