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無疆》讀后感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現(xiàn)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行者無疆》讀后感 ,歡迎大家分享。
《行者無疆》讀后感 1
從《文化苦旅》到《千年一嘆》,再到《行者無疆》,不僅是四處旅行,更是探索在人類歷史中沉淀下來的文明,從中華文明到其他亞洲文明,再到歐洲文明。不僅是探索這些文明,更是從中領悟到文明在不同地域所處的境地,從尚未敗落的中華文明到敗落成恐怖的中東,中亞,南亞文明,再到優(yōu)秀成熟卻自閉的歐洲文明。不僅是感嘆,抒發(fā)自我感受,我更多感受到的是余秋雨先生對于文明的責任感,他希望能改變這些并不完美的文明,但他知道這不是一己之力所能做到的,所以他把自己的呼吁,自己的吶喊寫在書中,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響應,一起參與到又一場以文明為中心的'革命中去。正如他自己所說:這是空間帶來的責任。也許有些人對他的吶喊不屑一顧,甚至還譏諷相對,但我已在心中支持他。
有一句話說得好:時間是篩子,留下的是精華。歷史是尺度,度量的是人心。人生之于歷史,不過是滄海一粟,浪尖一滴,如此渺小,如此蒼白,如此無助。然而有意義的人生決不僅限于此,馬丁·路德勇敢地從事宗教改革,貝多芬扼住命運的咽喉,易卜生打開女權(quán)之門,還有但丁,米開朗琪羅,黑格爾,愛因斯坦……他們都經(jīng)受住了時間的篩選,歷史的度量,他們是歷史長河中的輝煌與驕傲。
《行者無疆》讀后感 2
初讀余秋雨,還是在中學時代,曾經(jīng)因為文化苦旅一書想踏遍這片風光旖旎山清水秀的土地,去與天淵地別的文明歷史邂逅,時至今日,已下江南數(shù)余次,仍不能對蘇杭之文化時見一斑,更逾論從黃沙漫漫到吳越春秋了。然雖不能行萬里路,卻可讀萬卷書,尤其喜歡《行者無疆》這類旅行手札類的書,仿佛身臨其境,又惋惜身不能至。
很喜歡書名《行者無疆》,很有力量。說她是游記手札,有些妄自菲薄,如果對歐洲歷史尤其是文藝復興沒有一定了解,讀起來會有些晦澀。她以一座座城池為切入點,引出相關歷史,進而探究其文化,甚至挖掘出封塵的文明。從浪漫多情的南歐至嚴謹整齊的中歐,再到城堡皇室的'西歐,最后抵達千里冰封的北歐,行走的力量支撐著他們一步步探索被時間掩蓋住了的文明。如果說只是把這些座古老城池的歷史與文明用文字方式呈現(xiàn)出來,即使余的文字造詣再深,也終究輸在了深度上。而《行者無疆》的翹楚之處在于,她以歐洲文明為坐標對比了中華文化的缺失,行走在西方的石砌小巷又能看到東方的云波詭譎。
身體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所以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結(jié)合到一起才會相得益彰,學海無涯,而行者亦無疆。
《行者無疆》讀后感 3
午后的陽光斜斜地灑在書上,坐一把藤椅之上,手捧一杯淡淡的香茗,靜靜地品讀那一行行深沉的文字,思緒也飄向了那個古老悠遠的大陸……
行者無疆,走進冰島,去探尋那微小得被遺忘的島國,去感受那如童話般的冰清玉潔,那遠離城市喧囂的.寧靜安詳,去體會那冰天雪地中的干凈純潔,冷寂小鎮(zhèn)中的樸素古老,去感嘆他的美麗與神秘。
行者無疆,走進埃爾蓋,體會那五百年前的神秘酒窖,感受其中淡淡的涼氣、黝暗的光線、深長的走廊,原始古老的桌椅,品味那琥珀紅色的陳酒在燭光下的晶瑩剔透,那窖下濃郁香醇的幽幽酒香和一個國度地下獨特的意韻風情。
行者無疆,走進羅馬,體會它歷史的興盛衰亡,體會那個橫跨歐、亞、非三洲氣勢非凡的大國在幾代昏君手下被燒掉大半,被蒙上陰影,帶著他曾經(jīng)的風光與輝煌走向滅亡,只留下野草冷月,斷柱殘石,只留下一片令人嘆息的廢墟。
行者無疆,感受到的是一個個純凈透明的世界,徜徉于其間,走過那神秘的南歐、美麗的北歐,細細品味一座座小城曾經(jīng)的燦爛輝煌,追尋那段滄桑的文明與歷史。
《行者無疆》讀后感 4
在中國的許多大學的顯要位置都掛著一些牌匾,除了介紹學校的情況外,大都是一些學校的輝煌成就,一些著名的校友等,并大多讓一些著名人物來題詞,以此來張顯自己的實力不俗。
但在柏林大學中卻見不到各種浮夸的宣揚,只有平平淡淡,樸素無奇的`幾座教學樓罷了。甚至曾獲得的諾貝爾獎的多達二十九人,也沒有任何炫耀、張顯,他們僅是在這些偉大的人物的黑白照片下配有一行極小的標明,甚至還模糊不清,看不清楚。
一所學校的實力不是靠炫耀得來的,不是有幾張精美的宣傳牌匾就可以的,它蘊藏的學識的豐富、文化的積淀、歷史的深厚,即使樸實依然會讓大多優(yōu)秀學子趨之若鶩。
做人何嘗不是如此,有的人高談闊論,夸夸其談,唯恐別人不知道他多有能耐,可殊不知卻虛有其表,他的高調(diào)張揚恰好突顯了他的膚淺;而有的人埋頭苦干,默默無聞,卻滿腹經(jīng)綸,內(nèi)涵豐富,就像那黑白照片一樣,雖然乍看之下平淡卻蘊藏著豐富的底蘊。
我們要做一個內(nèi)涵豐富的人,要做一個有著高尚品質(zhì)的人。
《行者無疆》讀后感 5
當我的目光停留在全書的最后一個字時,我的心浮上一絲失落。在作者余秋雨這種如詩如畫的語言中,我徜徉其中,仿佛置身于這具有獨特魅力的'歐洲地區(qū)。
翻開目錄,“點燃亞平寧”“稀釋但丁”“追尋德國”……這些耐人尋味的題目和一處處讓人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又映入眼簾,讓我不得不佩服這位細心的作家。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如果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那么一次美好的旅行,便是人類知識的搖籃。旅行,不僅可以拓寬你的知識面,更能陶冶你的情操。
我問自己,為什么這本書能讓人舍不得將它放下。對,是作者華麗的辭藻。但是,僅憑著是遠遠不夠的,還有他的細心與嚴謹。我在品味這里面的文章時,發(fā)現(xiàn)大量的歷史典故和事件以及許多人物傳記,如果沒有大量的積累是不可想象的。并且,全書都融入了作者大量的議論與抒情,可以肯定這是一位熱愛旅行的作者。
生活在新時代的我們,不要讓手機和電腦蒙蔽了你的眼睛,不要做一只“井底之蛙”。有時間出去走走,去用心領略大自然的無窮魅力。
《行者無疆》讀后感 6
離開臆測的精神家園,回歸永不完美的現(xiàn)實,孤獨地走一段荒蕪的路,深深地觀察思考,才是滋養(yǎng)象牙塔的真正養(yǎng)料。
余秋雨不止一次地叛逃,帶給我們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心靈震撼。跟著他的腳步躑躅,隨著他的目光上下求索,同他思索的靈魂對話,仿佛我也周游了那些偉大的文明,與傳說中的偉大人物隔著時空相對嘆息,心靈隨著他的腳步一步步放逐,感受苦難與文明的震顫,接受著遠而古的洗禮,自己也暫脫猥瑣的軀殼,學著偉人那樣昂首挺立。多年來積累的`很多一鱗半爪,在余秋雨的帶領下逐漸清晰,而且連成片變成面甚至與立體,并且又有新的小小的知識拓延;貧w現(xiàn)實,對于一切的不屑,麻煩,聰明,愚鈍,憤懣,心機,情感,都只用——微微的笑臉,一切都不以為意。三毛的撒哈拉,余秋雨的西疆之行,乃至古代高僧的苦行,都是一種自我放逐,放逐肉體,獲得精神的滿足。身體的勞碌奔波,帶給精神的無盡享受。沒有條件放逐身體,不妨跟他們來一次精神旅行。
旅行歸來,因這一路的奔波,見聞,思索,整個人脫去了原來感覺桎梏的東西,超拔新生。亟待下一次精彩旅行……
《行者無疆》讀后感 7
沒有一處天地不是廣闊的,狹隘的只是你的眼界!沒有一處古跡不是輝煌的,無知的只是你的學識!沒有一段歷史不是傷痕累累,淺薄的只是你的思想!沒有一段文明不是人類的財富,輕蔑的只是你的靈魂!
文化是世界的,文明是人類的,幾千年文明的起源與沒落,幾千年文化的興盛與踐踏,“余秋雨”老師記錄著,思考著,嘆息著!缎姓邿o疆》——走的之遠,行的之廣,愛的之深,惜的之切……駐足,往返,滄桑,孤獨,又夾雜縷縷喜悅。
行者獨步于遙遠的曠野,為后來人度步出一往無垠的疆土。歷史真的.是太長了,每一條街道都盛載著故事,每一座建筑磊盛著盛世繁華,每一片廢墟都溢透著偉大。我們丟失了太多的記憶,瑣碎的,空虛的,甚至是無用的,但那確是最有意義的,意義就在于那些瑣碎的空虛的無用的才是你最初的形成,于身體,于思維,也許那就是幾千年以前的你的存在。
探尋的本質(zhì)也許就是流浪,當歷史不再走進傷痛,記憶不再承受責任,它或許會進入一種自我失落的精神恍惚!案鐐惒肌卑l(fā)現(xiàn)了新大陸,也只能稱之為探險。文化如遠年琥珀,既晶瑩可鑒又不能全盤透明,一定會有一些歷史的沉淀,那才是最真實的,真實無價!
《行者無疆》讀后感 8
歷時6個月,余秋雨走過了歐洲26個國家96個城市,《行者無疆》記錄了這一不同凡響旅程的全部感受,它是作為考察西方文明的記錄,但卻又不僅限于只是記錄;是旅行但又不僅是一次他鄉(xiāng)山水的風光領略,更是不同文化的學習與探索、風土人情的揣摩與領會,每一次歷史的背后都引發(fā)我們的無限驚嘆和思索。
首先覺得大師就是大師,寫法非凡:每節(jié)開篇多以精煉的詞藻和深遠的意境開始,又收于凝重的歷史和感慨!皬U墟,大海,海浪,歷史常常從這里出發(fā);森林,山丘,古堡,歷史常常在這里隱蔽;熱鬧,精致,張揚,歷史常常在這里轉(zhuǎn)折;蒼涼,寂寞,執(zhí)著,歷史常常在這里凝煉。
更讓人驚嘆的是,無論余秋雨站在哪一座城市,他都并不止步于眼前的風景,而是要思考,思考這座城市的歷史,思考這座城市的文化,思考后人對這座城市的.評價。我們很榮幸通過大師的眼睛,知道了歐洲這片鮮活了幾世紀的土地,歷經(jīng)上蒼的考驗,它的國家和偉大的大師們的精魂永不逝去。它和古老的中華文明一樣,融入了世界大同的必然之中。
【《行者無疆》讀后感】相關文章:
行者無疆作文06-06
《行者無疆》經(jīng)典句子11-06
行者無疆寫景散文10-06
行者無疆作文[熱門]10-26
《行者無疆》讀書筆記05-24
勇輒行者無疆高中作文10-07
《行者無疆》讀后感10-05
《行者無疆》讀后感03-04
讀《行者無疆》有感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