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社會理論的結構》讀后感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體會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社會理論的結構》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社會理論的結構》讀后感1
第五單元,我們學習了一篇關愛生命的課文是杏林子寫的《生命生命》我,對這篇課文的感受非常深刻。
作者通過兩件事,描寫出了作者對生命的熱愛,一天作者在燈下寫稿,一只飛蛾在作者頭上飛來飛去,作者一伸手抓住了它,飛蛾它極力鼓動翅膀,作者手上仿佛有股強烈的'生命力量在作者手上躍動,飛蛾那種求生的欲望讓作者震驚,于是作者就放了它。
作者一天不小心把一粒香瓜子掉進了墻縫中,幾天后居然長出了一株小瓜苗,作者感受到生命的不屈向上,生機勃勃。
我也有和作者類似的體驗,有一天我在挖洞找蚯蚓,過了一會兒,就挖到一條蚯蚓,于是我就把它拿了出來玩,但是它一直想逃走,所以我就把它的用手弄成兩半,但它的頭和腳還在動,沒想到一只小小的蚯蚓有那么頑強的生命力啊!然后我把它用膠帶膠起來就把它放回了大自然。
這篇課文的作者杏林子2歲雖然得了“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但是她依然活到了6歲,她活的時候做了很多創(chuàng)作品:“遙遠的路、生命生命......
生命是寶貴的,生命是頑強不屈的,生命的價值是無限的,熱愛自己的生命吧,讓它發(fā)出自己的輝煌吧!
《社會理論的結構》讀后感2
看了《社會理論的結構》這本書,我對社會學理論有了大體的了解,知道了社會學理論的主體內容和基本概述。同時,我也了解到作者寫這本書的最初目的在于通過對理論的形式化讓更多追隨科學的人、學生甚至普通人,能夠更容易地理解理論。
其中,“社會學中對科學理論的批評”這一章節(jié)中的內容,主要有三種不同看法,一種認為任何對潛在的和本質的社會過程的研究都只是一個幻想;一種認為不管理論家多么努力,社會理論總會包含一些意識形態(tài)的成分,這些意識形態(tài)產(chǎn)生于那些提出理論或助其發(fā)展的人的自身利益;還有一種認為理論不可避免會支持現(xiàn)狀,對可觀察的事物進行理論概括,并且假設這就是社會世界的運作方式,而不是去探尋其他的替代理論。因而,告訴了人們社會學創(chuàng)立者的樂觀,就會被關于社會學科學型的悲觀所調和。
而在“科學理論的本質”這一章節(jié)中,我們可以了解到自然界具有某些基本和基礎的屬性和過程,并可以用來解釋具體環(huán)境下事件的'的消長。因而,我們更深層次的認識到科學理論關注的不是獨特的政體,而是作為基本社會力量的權利特質。進一步說,理論關注的不是特定條件下人們的具體行為和互動,而是一般意義上人類行為的本質。同時,我們也了解到了理論的目標總是在關注是否能發(fā)展那些構成具體事件的潛在力量。因而,科學理論總是為求超越具體事件和時間的局限。理論是一般的,基本的,永恒的,普遍的。
該章節(jié)最令我印象深刻就是后面幾段。我認識到科學是發(fā)展、檢驗、拒絕、修正或保留理論的相當緩慢的過程,知道獲得較好的理論。如果沒有規(guī)范的陳述,沒有通過經(jīng)驗事實的檢驗,理論就會變得自我證明和自我包容,并只會反映個人偏見、意識形態(tài)傾向或者宗教信念。
這本書讓我更深入地了解到何謂科學理論,對我日后的理論學習有莫大的指導和幫助作用。
【《社會理論的結構》讀后感】相關文章:
《社會結構》讀書筆記10-13
暑假社會理論總結范文10-07
假期社會理論團體總結10-07
假期社會理論團體總結范文10-07
目標管理理論的理論基礎是10-06
破車理論的故事10-07
鋼結構經(jīng)典總結01-24
總分結構的作文10-12
花的結構教案03-12
種子的結構教案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