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女繩》讀后感6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孝女繩》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孝女繩》讀后感1
前不久,我讀了一篇文章,題目是《孝女繩》。當讀到文章的最后一個字時,我已成了一個淚人兒。這篇文章敘述了一個長春市的女孩,名叫李根。她的爸爸因患嚴重的肺病,導致一側肺壞死兩耳失聰,語言能力基本喪失,長期臥床不起。媽媽不堪重負,悄然離家出走。從此,李根便成了這個家庭的'脊梁。自從爸爸變成聾啞人后,他們只能通過筆和紙交流,時間長了,李根發(fā)現(xiàn)這種辦法并不好,于是她想出了一種辦法:她找來搬家用過的尼龍繩,一頭系在爸爸的床頭。這樣,半夜爸爸可以拽動繩子叫李根,而爸爸常常含著淚水不忍心去拽它……
在這樣的災難前,連許多成年人都會退縮、絕望,然而,小李根卻是那樣堅強樂觀。災難造就了小李根頑強、忍耐、執(zhí)著的性格。不幸的遭遇使李根過早地咀嚼了人生中最苦的滋味。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多少人能像小李根那樣?只能說是很少很少。我們生活在幸福的家庭里,像小皇帝、小公主一樣要這樣要那樣,爸爸媽媽不給,還要撒嬌。平時,每個星期都能去公園。我們有爸爸的愛,也有媽媽的愛,我們什么都有,而小李根呢?她什么也沒有,只有饑餓、寒冷和痛苦陪伴著她。
小李根,我希望你能戰(zhàn)勝困難,來到我們美麗的世界里,來到我們這充滿愛的世界里……
《孝女繩》讀后感2
前不久,我讀完了一篇文章,題目是《孝女繩》。當讀到文章的最后一個字時,我已淚流滿面。
這篇文章敘述了一個在長春市五(1)班上學的女孩,名叫李根。她的爸爸因患嚴重的肺病,導致一側肺壞死兩耳失聰,語言能力基本喪失,長期臥床不起。媽媽不堪重負,悄然離家出走。從此,李根便成了這個家庭的脊梁。自從爸爸變成聾啞人后,他們只能通過筆和紙交流,時間長了,李根發(fā)現(xiàn)這種辦法并不好,于是她想出了一種辦法:她找來搬家用過的尼龍繩,一頭系在爸爸的床頭。這樣,半夜爸爸可以拽動繩子叫李根。爸爸常常含著淚水不忍心去拽它……
在這樣的`災難前,連許多成年人都會退縮、絕望,然而,小李根卻是那樣堅強沉著。災難造就了小李根頑強、忍耐、執(zhí)著的性格。不幸的遭遇使李根過早地嚼了人生中最苦的滋味。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多少人能像小李根那樣,只能說是很少很少。我們生活在幸福的家庭里,像小皇帝、小公主一樣要這樣要那樣,爸爸媽媽不給,還要撒嬌。平時,每個星期都能去公園三四次。我們有爸爸的愛,也有媽媽的愛,我們什么都有,而小李根呢?她什么也沒有,只有那饑餓、寒冷和痛苦陪伴著她。
小李根我希望你來到我的世界里,和我和我的同伴,一起玩耍,一起學習,共同進步!
《孝女繩》讀后感3
《孝女繩》一文講述了一個令人十分感動的故事。孝女繩原是一根普通的繩子,而它現(xiàn)在卻成為李根孝敬父親的一種手段,并給我們同齡人留下了深深的啟示。
故事講述了這樣一件事:李根的爸爸因患重病而長期臥床不起,媽媽不堪重負,悄然離家出走。從此李根只能靠自己稚嫩的雙肩托起全家的負擔。因為爸爸半夜要咯血、扎針、吃藥。所以李根想了一個好辦法:用一根泥龍繩,叫醒她。一頭系在爸爸的床頭,一頭系在自己腳腕。這樣,爸爸可以拉動繩子。
我讀后深深地被震撼了,李根用親情,用她那稚嫩的`雙肩托起了全家。李根在逆境中,不但學習好,而且多次被評為三好學生的故事,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這正應了《孟子梁惠皇上》中的一句格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覺得我要向李根學習,她在逆境中把學習搞好的這種精神。何況,我現(xiàn)在在這樣好的學習條件下,在老師、父母的熱情關懷和愛護下,沒有理由不把學習搞上去。同時要關心像李根這樣的弱勢家庭,弱勢群體,做一個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好學生。
《孝女繩》讀后感4
這種愛,感天動地。好一個孝女!她幼嫩的雙肩要承擔多大的苦難。∷刻煲黾覄,要照顧爸爸的生活,要做爸爸的護士,要做三好學生,而自己睡眠的時間僅有三個小時呀!對與這個正在成長中的孩子,命運怎么這樣不公平!
李根姐姐是堅強的.,雖然這么小就要承擔媽媽的責任,還要認真學習。但災難卻造成了李根姐姐的頑強、忍耐的性格。這是許多年輕人都做不到的呀!
每當我讀到“又困又累幾乎處于昏迷狀態(tài),可手中的扇子卻一直搖著!边@一細節(jié),使我熱淚盈眶。孝女之心可昭日月!令人心酸的是,李根“為了趕走睡眠,她竟偷偷用小刀刺自己的腿,鮮血浸濕了她的褲子。”古有“頭懸梁”今有“刀刺腿”,李根姐姐的剛強感天動地!
苦難是一所學校,它讓你對生活有了更深刻的體會。李根姐姐的人生,將是不平凡的人生!
李根姐姐,你現(xiàn)在還好嗎?
《孝女繩》讀后感5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李藍是一位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可以說李藍的童年浸滿了淚水。清晨五點,當大多數(shù)人還在夢鄉(xiāng)中時,李藍腳上系的尼龍繩就開始動起來,于是她便強迫自己睜開雙眼,熟練地燒水做飯,服侍爸爸洗漱完畢,準備好藥物和午飯,又匆匆的一路小跑去上學。
李藍是個苦命的孩子,爸爸患了重病兩耳失聰,語言能力基本喪失,臥床不起,為了治爸爸的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積蓄,李藍的媽媽不堪重負,悄然離家出走,李藍一下子成了家庭的軸心。
雖然日子過得忙碌、凄苦,但李藍的學習成績是永遠的第一名。每學期捧回的獎狀也是班里最多的'。李藍用她那嬌小的身軀支撐著這個家。
這個感人的故事我讀了很多遍,它帶給我的震撼和思考是那么的強烈、深刻。上帝雖然對李藍不公,過早地把最苦澀的滋味降臨在她頭上,在災難面前,許多成年人都選擇了逃避和退縮,可是李藍卻沒有,年幼的她并沒有因此而絕望,堅強地站了起來,在她坎坷的人上道路上畫下一個又一個驚嘆號。
李藍的故事是多么值得我們去學習啊,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們必定會有挫折,在挫折面前,我們要學習李藍不怕困難和不屈不撓的精神。
《孝女繩》讀后感6
孟佩杰是一個不幸的孩子。5歲那年,父親因一場車禍離開了她,媽媽把她送給了養(yǎng)父母。三年后,她的養(yǎng)母不幸癱瘓了,她的養(yǎng)父離家出走了。八歲的她,連青菜都認不全,于是她開始了一日三餐,洗洗涮涮,開始照顧養(yǎng)母的生活。養(yǎng)母不想拖累她,想自殺,讓小佩杰發(fā)現(xiàn)后,抱住媽媽說:“您活著就是我的心勁兒,有媽的地方就是家!”從此以后,她開始了貧困的生活,她任勞任怨,但她樂觀開朗,面對艱難,她無怨無悔。她成了母親的手,成了母親的腿,她是母親頭上的那片藍天,是母親床前那盞明燈。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她在當家的同時,學習也取得了好成績。她考上大學后,帶著養(yǎng)母去上學。在孟佩杰身上,我們看到了中國傳統(tǒng)美德——孝順。她用自己的孝心,贏得了我們的尊重。
【《孝女繩》讀后感】相關文章:
讀《孝女繩》有感作文10-06
《孝女繩》讀后感4篇10-07
愛的真誠——讀《孝女繩》有感07-07
小孝女_600字08-10
《玩繩》教案06-11
皆因繩未斷10-05
打繩巷作文10-05
端午的彩繩作文07-16
繩操比賽作文01-14
孝女彩金讀后感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