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塔》讀后感(集錦15篇)
讀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烏塔》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烏塔》讀后感1
《烏塔》這篇課文寫的是一個十四歲的小姑娘獨自游歐洲的事,讀完這篇課文后,我對烏塔的敬佩之心油然而生。
我敬佩她獨自一人游歐洲的膽量,這對于我來說想都不敢想。我今年十歲了,別說游歐洲,就是獨自游我所在的城市??廊坊,我都沒游過,甚至一個人過馬路媽媽都不放心,常對我說:"我就你這么一個女兒,萬一出點事我們可怎么辦?我到現(xiàn)在自行車都不會騎,你說我郁悶不郁悶!和烏塔相比,我自愧不如,從天上差地下還得掉井里,那差距是相當大……我敬佩她的`細心,她在家里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每到一地她就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危險和困難時請求幫助,再給家里撥個電話或寄張明信片,以免父母擔心?梢娝⒉皇且粫r沖動,而是經(jīng)過周密的安排,這一點我更遜色了,我做事常常沒有計劃,而且粗心大意。作文我敬佩她的恒心,她用了三年的時間準備這次旅行,閱讀了很多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三年呀,我對一件事的熱情超不過三天,我要是能有烏塔的恒心,我相信沒有做不成的事。
我還敬佩她的自立,不向父母要錢,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fā)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里陪小孩玩?墒窍胂胛覀兡兀科綍r家務都很少做,更別說打工掙錢了,我們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說好聽了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其實我們就是一個沒有自由的白癡,到了外面的世界什么也不會,我們的父母太愛我們了!作文對烏塔我除了敬佩還是敬佩,什么時候我們中國的父母能對我們放開一些,我們中國的孩子也能看看外面的世界,我相信這是許多中國孩子的心聲。
勇敢細心的烏塔,我要向你學習。
《烏塔》讀后感2
《烏塔》這篇課文給我留下了很深得印象。烏塔是一個14歲的德國女孩,獨自一人趁著放暑假的時候游歷的整個歐洲。他并不害怕危險,為了這次旅行,他準備了整整三年的時間去計劃和規(guī)劃。每到一地便先查詢那里警察局的電話,以便遇到困難時能夠請求幫助。再給家里打個電話或郵遞明信片,讓家里人知道自己的處境,從這里,我看出了烏塔行為上的獨立和思想上的獨立。
最近,我看了一本20xx年第24期的《讀者》,上面有一篇題為“看看德國的富家子”的文章使我感動。主人公馬可的父親家產(chǎn)上億,他卻從不伸手要一分錢,他獨自打工求學,他自信,堅強,不向困難低頭,不因為家庭富裕就放棄對自己的要求和約束。
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會遇上一些挫折和苦難,我們現(xiàn)在奮力的讀書,就是為了去克服它們,使你不要在生活中走彎路,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學習方法,通過這樣的.學習,我們會有更多的收獲。
行萬里路需要堅強的意志,需要周密的計劃,還需要獨立性。而這些我一樣都不具備,假如我們都像烏塔一樣,那么一切困難都休想阻擋我們前進的腳步。
《烏塔》讀后感3
前幾天,我們學了一篇叫《烏塔》的課文。講的是作者在意大利的羅馬結識了一個叫烏塔的小姑娘,了解到她獨自一人游歷歐洲的事。課文中的烏塔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烏塔是一個14歲的德國姑娘。我很驚訝:一個14歲的小女孩,竟能獨自一人游歐洲!在中國,如果孩子獨自去旅游,父母會以“你還是個孩子,外面太危險”這類理由拒絕。中國的.家長太溺愛自己的孩子了,只讓我們在他們的“保護區(qū)”里成長,卻從沒想過鍛煉一下我們。因此,我就沒有過象烏塔那樣,離開家長的陪伴,獨自出遠門的經(jīng)歷。
烏塔在旅行之前光做準備就花了三年時間。她都做了哪些準備呢?首先她在家里就設計好了出行路線和日程,還閱讀了許多有關旅游國家介紹的書籍。其次,烏塔為了掙旅費,她在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市分發(fā)廣告單,假期里還去別人家陪小孩玩。可見,她準備得是多么充分!在我家,旅行之前也會做許多準備。提前擬定旅游線路、行程,準備各類物品,但這些工作都是爸爸媽媽做的,我只負責去玩,所以每次旅行回來,我都會有這樣那樣的疑問。
烏塔還很有禮貌,是一個彬彬有禮的小姑娘。她能主動和素不相訓的作者打招呼。我在家里也是如此。每次在樓道里遇到陌生的爺爺奶奶,我都會主動向他們打招呼。他們總會開心地夸我有禮貌。
不僅如此,烏塔還很有主見,善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作者的話在烏塔看來是錯的,盡管她只是個孩子。當我爸爸媽媽教導我時,對于他們說的不對的,我也會反駁他們。而爸爸媽媽也會認真聽我表達我的觀點,適當采納。
讀完《烏塔》,我掩卷沉思,烏塔這么自立自強,我以后也要做個自立自強的孩子!
《烏塔》讀后感4
今天,我讀了《烏塔》。
這篇課文的主人公是一個14歲的小女孩,家住德國漢堡。這次趁暑假游歷歐洲。她用三年時間準備了這次旅行,因而作了很多準備工作。她要收集歐洲個國指南,設計旅行路線和日程。烏塔的旅費一半都是自己掙的,她不需要父母幫助她,自己就能做的`很好,她具有獨立生活的能力。我可真羨慕她,平日里,想掃掃地,洗洗碗媽媽都不讓干。就是這樣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父母才把我們慣得像溫室里的花朵一樣脆弱經(jīng)不起風吹雨打。看看烏塔,再看看我們,真是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烏塔的的所做所為是是我們大多數(shù)中國孩子做不到的。我們中國的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他們?yōu)樽优畡?chuàng)造了十分優(yōu)越的環(huán)境,造成了諾愛,對子女更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連平時過馬路都要千叮嚀,萬囑咐。更何況,讓我們一人獨自出遠門呢!
在此,我要對所有的中國孩子說,從父母愛的懷抱中走出來,親近大自然,對所有的中國的父母說,未來的世界是我們的,讓我們在這大千世界中,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
《烏塔》讀后感5
今天,我讀了《烏塔》這一篇課文。里面講述的是一個德國小女孩,她叫烏塔。十四歲就獨自一人在暑假期間游歷歐洲的事跡。一個十四歲的孩子,獨自一人游歐州。文中作者說:“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我決不會相信!逼鋵嵨乙搽y以置信。
在我們中國,像她這個年齡的小孩都是家里的寶貝,父母基本上都是讓我們待在家里,不讓我們到遠處去游玩,怕我們會出意外,即使出去也有大人陪同,更別說獨自一人游歐洲了。烏塔還說,她為了這次旅行準備了三年,閱讀了很多關于她要去游玩的幾個國家的相關書籍。并自己掙旅游費沒花父母的一分錢,還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以及一些安全自救的意識……
聽了烏塔說的話,我覺得烏塔想得很周到。對自己要做的事情很有計劃,安排的井井有條。我佩服她的勇氣和耐心!而像我們這些孩子什么事情都依賴著父母,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根本不會自己獨立去完成一些較難的事情。其實有些時候我們也想自己去冒冒險獨立完成一些事情,可是大人們總是說,你還太小,等你長大再做吧。
我覺得我們中國的父母以后也應該像烏塔的父母一樣,放心大膽地讓我們嘗試著獨立做些事情。做一個有自立精神、有主見、有生活能力的人。離開那種依賴大人的生活,這也是一種寵愛寶貝的表現(xiàn)。
《烏塔》讀后感6
最近,我們學習了一篇課文——烏塔。講述了德國小女孩烏塔獨自一人游歷歐洲的事。學完后,我深有感觸,受益匪淺。
烏塔才年僅14歲,竟獨自一人游歐洲。這令人難以置信。如果中國的孩子說:“我要獨自走偏中國”,我們會認為這是異想天開的事;如果中國的`孩子說:“我要獨自游歷歐洲”,那么,我們可能懷疑他是不是瘋了。然而,在外國,這確是事實,外國孩子能自己獨立生活,而中國孩子卻不能。這說明中國和外國的教育方式截然不同。
在中國,所以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皇帝”!靶」鳌保改付及盐覀兣踉谑中睦,生怕我們受半點委屈,外國孩子靠自己打工掙錢。在家里,我們是個“嬌嬌女”,“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每天至少向媽媽要2元錢,用完了,繼續(xù)要。
外國的父母從小就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能力和自理能力,而中國的父母只讓孩子把學習搞好,其余什么也不讓干。中國父母對孩子的溺愛,實際是愛,但卻耽誤了孩子獨立和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在實際生活中,獨立能力和自理能力是一個人必不可少的能力,F(xiàn)在我們可以依賴父母,但是我們終有一天要離開父母,只身一人到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上去闖蕩,如果我們缺乏獨立能力和自理能力,我們將無法在社會上立足,更不要說為社會作貢獻了。
學完這篇課文,我作為四年級的學生感到慚愧,慚愧我的依賴,慚愧自己不能像烏塔一樣有主見。今后,我一定要學習烏塔那種自強﹑自立﹑自信的精神,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一個合格的好少年。
《烏塔》讀后感7
《烏塔》這篇課文寫的是一個十四歲的小姑娘獨自游歐洲的事,讀完這篇課文后,我對烏塔的敬佩之心油然而生。
我敬佩她獨自一人游歐洲的膽量,這對于我來說想都不敢想。我今年十歲了,別說游歐洲,就是獨自游我所在的城市??廊坊,我都沒游過,甚至一個人過馬路媽媽都不放心,常對我說:“我就你這么一個女兒,萬一出點事我們可怎么辦?我到現(xiàn)在自行車都不會騎,你說我郁悶不郁悶!和烏塔相比,我自愧不如,從天上差地下還得掉井里,那差距是相當大……
我敬佩她的細心,她在家里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每到一地她就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危險和困難時請求幫助,再給家里撥個電話或寄張明信片,以免父母擔心。可見她并不是一時沖動,而是經(jīng)過周密的安排,這一點我更遜色了,我做事常常沒有計劃,而且粗心大意。(.)
我敬佩她的恒心,她用了三年的時間準備這次旅行,閱讀了很多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三年呀,我對一件事的熱情超不過三天,我要是能有烏塔的恒心,我相信沒有做不成的事。
我還敬佩她的自立,不向父母要錢,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fā)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里陪小孩玩?墒窍胂胛覀兡兀科綍r家務都很少做,更別說打工掙錢了,我們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說好聽了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其實我們就是一個沒有自由的白癡,到了外面的世界什么也不會,我們的父母太愛我們了!
對烏塔我除了敬佩還是敬佩,什么時候我們中國的父母能對我們放開一些,我們中國的孩子也能看看外面的世界,我相信這是許多中國孩子的心聲。
勇敢細心的烏塔,我要向你學習。
《烏塔》讀后感8
今天,我一絲不茍地再一次讀了《烏塔》這篇課文,心里像沸水般劇烈地翻騰著,受益匪淺。
烏塔是德國漢堡的一個小姑娘,她用三年時間準備:掙旅費、查資料、設計路線,在14歲時獨游了歐洲。
烏塔的自強、獨立、自尊的精神使我驚嘆得仿佛看見石頭上長出了莊稼。縱觀我自己,明年就到了烏塔為旅游作規(guī)劃的年紀,十一歲?晌覅s連家務都很少做,依賴父母成了習慣,雖不至于“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但也基本上如溫室的花朵,經(jīng)不起日曬雨淋,一遇到困難和挫折,就如河水被枯枝敗葉和雜亂垃圾擋住了去路,一時間流不動了似的,不知所措。烏塔的故事使我懂得了,學習與做事要有主觀能動性,成就理想就要勤奮自立、意志堅強、好學多思。要學習計劃,善于計劃,“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光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是不完美的……”烏塔的話,使我聯(lián)想到前幾天剛看到的歌德的名言:“光有知識是不夠的.,還應當運用;光有愿望是不夠的,還應當行動。烏塔用實際行動,使我明白了“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的道理,有些美妙、神奇必須親身體驗才能獲得,“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也許我不能做到獨自旅行,但烏塔那種克服依賴思想,勇于實踐的品格和精神,體驗自理生活、自主學習的所帶來的無限快樂是一定值得我學習的。
《烏塔》,使我獲益良多,仿佛收獲了許多秋天的果實。(作者譚龍飛天)。
《烏塔》讀后感9
今天,我學習了《烏塔》這篇課文。烏塔14歲就能獨自一人游歷歐洲,我被她那善良、膽大、心細的品質所折服了。
學習了這篇文章后,我的心里掀起了一陣巨浪,同時我也產(chǎn)生了疑問:"為什么中國的孩子不能獨立自主的生活呢?難道對孩子的愛就只是所謂的.安全嗎?"可我們是一群自由飛翔的小鳥,而不是被"軟禁"的鳥兒,F(xiàn)在的家長對孩子的溺愛簡直是捧在手中怕掉,含在嘴里怕化,父母的過分關愛使我們感到可怕。
在家里,我的爸爸媽媽總是不準這個,不準那個,從小把我嚴嚴實實的包起來,沒有我希望得到的自由空間。我就像溫室里的一棵小草,不經(jīng)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我每天除了學習還是學習,真可謂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退阕鳂I(yè)寫完了,我想幫媽媽做點事,結果都被媽媽好言拒絕了。
我曾經(jīng)聽說過這樣一個真實故事,一位考上名牌大學的而學生,只是因為自己不會洗衣服,疊被子,甚至不會整理書包而被迫輟學。由此可見,中國的孩子是多么缺少獨立自主的生活意識,無論什么都依賴父母。
烏塔是幸運的,她有著豐富的閱歷,有著廣博的學識。同齡的朋友們,你們要走出父母的溺愛,錘煉自己自主生活的意志!中國的父母,給孩子一片獨立自主的的藍天,讓愛充滿陽光,充滿溫暖!
《烏塔》讀后感10
《烏塔》這一課主要寫的是作者在歐洲旅行中遇到了一個獨自一人的女孩——烏塔,稱贊她自強、獨立的良好品質。她是一個德國女孩,她的獨立和能力給作者和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看看烏塔,雖然只有十四歲,但是她已經(jīng)去過歐洲、意大利等地。她在旅行前就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在家里就做好了行程安排,這證明了烏塔是一個有能力又細心的孩子。
為了掙錢旅行,她還在餐館和超市幫助分發(fā)廣告?zhèn)鲉,在假期和孩子們一起玩。這體現(xiàn)了烏塔的獨立意識,值得我們中國孩子學習。
看看我們的中國,父母都太溺愛自己的孩子了,含在嘴里怕融化,握在手里怕掉下來。我們的.父母幾乎為我們做了所有的事情,連上下學都要接送,更不用說獨自旅行了。在家里,父母不讓孩子做這個做那個,因為害怕我們受到傷害,只讓我們安心學習。父母真的希望我們不理會外面世界發(fā)生的任何事,只想我們一心讀書。
即使我們按照父母所說的的去做,但是不一定會讓他們滿意。我們被他們剝奪了作為一個孩子應該有的權利,在他們的眼里,孩子永遠是孩子,他們日夜操心,擔心孩子受到任何委屈和吃任何苦。
外國父母從小給孩子鍛煉的機會。舉個小例子,如果一個孩子摔倒了,如果是中國家長,他們會趕緊跑上去幫忙,還會抱怨幾句,為什么不小心一點?看看衣服都弄臟了等等。外國父母微笑著,鼓勵他們的孩子站起來,然后表揚他們。大家認為這樣的中國孩子能盡快獨立嗎?
松樹不能在花盆中生長,鷹也不能在鳥籠中生長。這是真理,所以我們應該對父母說:“給孩子撐起一片獨立的藍天,讓愛更完美,讓愛更充實!
《烏塔》讀后感11
烏塔,一個十四歲的德國小姑娘。如果不是你親眼所見,你相信她一個人獨自游了很多國家嗎?這對沒有出過遠門的孩子是絕對不敢想象的事。
為什么我們中國沒有這樣的例子呢?因為父母“愛”孩子。為什么愛要加雙引號呢?因為在中國,父母的這種愛不叫真正的愛,叫錯誤的愛。在中國,這種愛叫做“溺愛”。過分的溺愛,只會讓孩子養(yǎng)成依賴性的思想,讓孩子成為溫室中的花朵,籠中的小鳥,什么事都要父母安排好。
為什么中國父母會這樣愛孩子呢?那是來源于中國父母的擔心。在他們眼里,孩子永遠長不大,永遠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永遠都是一個懵懂的孩子,怕孩子餓肚子,怕孩子受傷。什么事都安排得妥妥當當,使孩子的`人生道路平平坦坦。其實父母不知道,孩子只有經(jīng)歷挫折才能成長。
烏塔也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啊,為什么她的父母就這么放心地讓烏塔自己一個人去游世界各地呢?這就是西方的教育與中國的教育方法的不同。烏塔的父母也愛孩子,但他們愛得正確。愛孩子,就應該讓孩子從小養(yǎng)成獨立自主的能力,讓孩子在社會上走走,讓孩子熟悉將來發(fā)展的地方,讓孩子成為戈壁灘上的白楊,成為風雨中的胸鷹!而在中國,你看到的卻相反,父母卻說:“孩子還太小啊。”是啊,孩子就是小才能鍛煉出獨立自主的能力啊,等到長大了就已經(jīng)太晚了。
想真正愛孩子,就讓孩子自己去獨立吧。父母們,張開你們那雙手,讓孩子們去自由自在地飛翔,讓他們自己去選擇人生的道路吧!
《烏塔》讀后感12
在星期六早上,我讀了《烏塔》這篇課文,讀完后,我受益匪淺。
《烏塔》主要講了一個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游歐洲的故事,反映了外國兒童強大的獨立生活和和自立意識,同時也反映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當我讀到“不知過了多久,“丁零丁零”的鬧鐘驚醒了我……她走了不久,我也出去了!蔽业膬刃氖謶M愧,因為我自強的力很差,而烏塔自強能力卻很強。
我每次寫完作業(yè)都出去看電視,從來不檢查作業(yè),而且把書桌弄得亂七八糟,我總讓媽媽來善后。還有一次,學校舉行校運會,媽媽早早起來,煮好早餐,裝好水,叫我起床,幫我把衣服穿上,疊好被子,拉起我的手陪我一起去學校,幾公里路程她都喋喋不休的說,讓我注意安全,跑步前要做熱身操……我總覺得媽媽就是我的女傭。另外我看到一張報紙,知道了中國人的`父母太溺愛孩子,含在口里怕化了,抱在手里怕摔了,我們都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和小公主。而外國父母不是這樣教育的,他們是讓孩子從小學會獨立生活和技巧,我多么希望我的媽媽也能像外國父母那樣教育孩子,相信孩子,放手讓我自己去面對生活的事情。
在這里我呼吁,希望我們零零后不要再當父母的小皇帝和小公主,我們也要像烏塔那樣獨立自主,自立自強,做新時代的小主人。
《烏塔》讀后感13
我學了烏塔這篇課文感觸頗為深刻。從烏塔身上,我收獲到了很多有益的知識。
課文中的烏塔14歲就敢獨自一個人游歷歐洲?晌覀冎袊暮⒆幽?向來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庇械'孩子連上下學也要爸爸媽媽接送。我在家里的任務就是學習,家務活從來都是媽媽做的,絕不讓我插手。有一天我寫完作業(yè),又看了一會兒課外書,覺得有些無聊想幫媽媽做些家務,可媽媽總是好言相勸,我都覺得我快變成十足的書呆子了。家長們啊!請把你們的溺愛之鎖打開,
讓我們這些“雛鷹”在大風大浪中展翅飛翔吧!
課文中講到烏塔每到一地就查警局的電話號碼,并且給家里打個電話報平安,不讓爸爸媽媽擔心?墒俏揖蜎]有這個想法。有一次星期六我出外面玩了一整天,而且沒有跟爸媽說去哪里玩,等回家的時候差點把爸媽急死,害得我被訓斥了一通。
課文中還提到烏塔的旅費全部都是自己在課余時間打工掙的,沒有拿家里一分錢?晌覀兡,每次向爸爸媽媽要上零花錢一天之內全花光了,而且也不買些有用的,也沒有攢錢,這實在是一種不好的行為。所以,
我們應該向烏塔學習。這篇課文使我受益匪淺,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向烏塔學習,做一個自立、自強、不亂花錢的好學生。
《烏塔》讀后感14
學了《烏塔》這篇課文后,我要為小姑娘烏塔點贊。一個14歲的女孩,獨闖歐洲,這可不是一般孩子能做到的哦。
《烏塔》主要講了“我”去羅馬旅游,遇到14歲的女孩烏塔。經(jīng)過與烏塔的交談,作者了解了烏塔獨自游歷歐洲的事——她為了這次旅游,用了三年的時間準備,還自我掙旅費……
這真是一個勇敢、獨立的孩子。
在生活中,我可沒有像她這樣自強自立。一次晚上,爸爸媽媽對我說:“我們有事情要出去,你一個人在家待幾分鐘,好嗎?”
我一聽,自我一個人在家?我一下子就緊張起來。可爸爸說,他和媽媽有事必須要出去一下!澳恰,好吧!可是,你們必須立刻回來!”我研究了一會兒,勉強答應了。
爸爸媽媽走后,家里變得很安靜,我的`心開始怦怦怦直跳,看著空蕩蕩的房子,開始害怕起來:“會不會有鬼呢?”
我這樣想著,我立刻向客廳的電話機跑去,把自我縮在電話機旁的一個玻璃柜子旁,等待爸爸媽媽回來。
過了很久,爸爸媽媽才回來,我感覺我已經(jīng)等了一年!
烏塔會這樣做嗎?不,她不會!烏塔會這樣想嗎?不,她不會!一個人在家里比起14歲獨自游歐洲,又算得了什么呢?
有時,我完成作業(yè)遲了,就叫媽媽幫我整理書包,如果媽媽不愿意,我就不高興。
讀了這篇課文,我決定向烏塔學習,自我的事情自我做,學會洗衣服、扎辮子……幫家里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再“一來伸手,飯來張口”。
我不做溫室里的花朵,我要成為一粒種子,落在大自然里,經(jīng)歷風雨,長成蒼天大樹!
《烏塔》讀后感15
文章主要介紹了一個十二歲的小學生,獨自一個人去國外長途旅行,還用自已掙的錢買禮物回家。想想我,真是自愧不如啊。我在父母的呵護下長大,就像溫室中的'花朵,碰不得,摸不得。
有一次,我去洗碗,爸媽連聲說不行。在我一再請求下,他們答應了我。當時我別提有多開心了。可是在洗碗時,我一連打了幾個碗。爸媽聽到聲音,跑過來,忙問我傷到了沒有。我想拿掃把來掃玻璃,媽媽搶過掃把,說:“別把腳傷著了,我來掃吧。”
我真不明白,家長為什么只在溫室里培養(yǎng)孩子,為什么把生活中鍛煉的機會拒之門外呢?如果將來我們走向社會,會怎樣樣呢?能夠承受住挫折,迎接新世紀的挑戰(zhàn)嗎?
烏塔一個人獨自去一個陌生的國家旅行。為什么我們中國小孩不能這樣做呢?是因為我們中國小孩沒有這個本事嗎?不,是因為家長不肯放我們飛翔。如果我們從來都沒有嘗試過,怎樣能明白我們生活本事和自理本事的程度呢?受過風吹雨打的花朵才能在不一樣的環(huán)境下生長。
讀了這篇文章后,我期望像烏塔一樣,勇敢地應對挑戰(zhàn),也想一個人去經(jīng)風雨見世面,做一個獨立本事強的人。
【《烏塔》讀后感】相關文章:
《烏塔》教案03-04
從《烏塔》想到的作文05-24
從烏塔想到的作文10-06
從《烏塔》想到的作文04-26
從烏塔想到的作文05-08
烏塔教學設計10-12
烏塔的教學設計10-06
《烏塔》的優(yōu)秀教案08-27
《烏塔》教學反思01-14
烏塔教學反思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