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經(jīng)典名著讀后感15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經(jīng)典名著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經(jīng)典名著讀后感1
讀了《登山》使我受益匪淺,是呀,現(xiàn)在我們?nèi)鄙俚木褪怯職,我們一遇到難題就找家長、找老師不然就找同學,一點也不動腦筋,只是依賴家長老師,可是你們有沒有想過,這樣卻害了我們自身。
以前我一遇到難題我就哭,也不動腦筋。有一次我做家庭作業(yè),有一道數(shù)學題,我連想也沒想就去找家長(其實那道題非常簡單),一連叫了幾聲,媽媽都不理我,我一氣之下“砰”的一聲把門關(guān)上了,我坐在椅子上哭了起來。媽媽進來問:“怎么了?”我說:”這道題不會作!薄澳且膊荒軄y發(fā)脾氣呀,你長大了怎么辦?”媽媽說。這時我突然想起書上的`一段話:列寧說:”我們不應該讓害怕把我們壓倒,我們應該要每時每刻、隨時隨地的鍛煉我們的意志!”對呀,我一定要有信心攻破這道難題。于是我靜下心來,仔仔細細地再審了一遍題目,發(fā)現(xiàn)它并沒有我想的那難,聯(lián)系老師上課講的內(nèi)容,通過一步步認真分析和計算,終于把這道題解答出來了。我高興地一下跳起來,心里別提有多美!
我以后一定要做一個意志堅強的孩子!通過自身不懈地努力,來體會成功的喜悅,加強自身的毅力!
經(jīng)典名著讀后感2
暑假里,我讀了兒童作家蘇梅寫的《噴火的小雷龍》這本書。
書中講的是春天里,雷龍媽媽生了一個蛋,她把自己的寶蛋藏在鵝卵石堆里。河馬先生把寶貝蛋當做鵝卵石砌在墻上,小雷龍誕生在墻壁上,它錯把河馬先生當成了媽媽。小雷龍慢慢長大,外出學本領(lǐng)了。它偶然發(fā)現(xiàn)自己會噴火和吸火,經(jīng)過長期訓練,它練成了能自由控制噴火和吸火的'本領(lǐng)。它回到家鄉(xiāng)利用自己的本領(lǐng)帶動鄉(xiāng)親們致富。
這本書生動有趣,它讓我們懂得了許多道理。首先,小雷龍很堅強,它為了學習本領(lǐng)歷經(jīng)了千辛萬苦也不放棄。其次,小雷龍是個孝順的孩子,它不管多遠,它都想著媽媽,聽媽媽的話學習本領(lǐng)。最后,小雷龍很熱愛家鄉(xiāng),拒絕了別人的好意,用自己的本領(lǐng)和鄉(xiāng)親們共同把家鄉(xiāng)致富。
經(jīng)典名著讀后感3
今天,我們學習了中國著名詩人、散文家、學者、民主戰(zhàn)士朱自清寫的一篇文章《匆匆》。
燕子走了,有時會再來;柳枯了,有時會再綠;桃花謝了,又開了。作者用排比句描繪春景,說明大自然的繁榮是時間飛逝的痕跡,與時間形成鮮明對比,讓我們和作者一起深入思考。8000多天已經(jīng)從我手里溜走了;就像針尖上的一滴水滴在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動中,沒有聲音,沒有影子。作者用極新奇妙的比喻,將日子比作一滴水,時間流比作大海。日子如此渺小,消失了死得這么快,其中有太多的無奈和遺憾。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沉默的時候,凝然的眼睛里過去。作者用一系列的比較句式,用細膩獨特的筆觸描述了人們?nèi)粘I畹募毠?jié)——洗手、吃飯、沉默,在這不經(jīng)意間,世界悄悄地流逝在我們身邊。表達了作者對時間流逝無法控制的無奈。
時光飛逝,日月飛逝,時光飛逝,轉(zhuǎn)瞬即逝。是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們?nèi)绾尾拍苁褂邢薜纳l(fā)出絢麗的光彩?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珍惜時間。今天不惜一寸時間,明天就會留下遺憾。珍惜時間,決心奮發(fā)圖強。只有這樣,回顧過去,我們才能無愧于心,展望未來,我們才能充滿信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一個又一個的成功。
經(jīng)典名著讀后感4
早晨的太陽,悄悄地從我的腳上爬到了我的膝蓋,我卻全然不知,依然靜靜地看著這本書《灰塵的旅行》這本書把我拉到了一個,神奇的細菌世界。
《灰塵的旅行》主要給我們介紹了灰塵的特點,體積大小來源以及對人類健康的危害,使我們認識到了件要想健康,必須控制灰塵,還要保護環(huán)境;覊m布滿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而且想要看到灰塵,也只有在陽光設(shè)計很黑暗的房間才能看見不同的地方,細菌的'數(shù)量也不同。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是《清除腐物》這一篇的前面幾段作者以細菌的口吻寫了細菌在實驗室的一些經(jīng)歷。“我菌兒真的和人類勢不兩立嗎?這一問未免使我的小胞心有點心酸”這里是心理描寫:對菌兒的心理描寫了它不愿意接受自己和人類已經(jīng)結(jié)了仇怨的事實,并且揭示了細菌不是真想與人類為敵的本義。其實吧,灰塵還會引發(fā)疾病,但是因為這樣,所以人們正在用灰塵為人類造福,其實人類也不行,和細菌為敵呢。
這本書作者還做了許多類似的批注,這本書告訴了我許多知識,這本書拉把我拉進了一個神奇的細菌世界這真是一本好書。我推薦大家一起去看一看。謝謝大家。
經(jīng)典名著讀后感5
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是《叢林歷險記》。當我看到《叢林歷險記》這本書時,我不禁為世界上竟然有人和我持有相同的想象而興奮不已,便一口氣讀完了這本書。
這本書是英國著名文學家拉迪亞德·吉普林創(chuàng)作的有關(guān)叢林故事的。書中篇篇都是兒童讀物的經(jīng)典之作。在這部充滿神奇幻想的作品中,作者帶我們走進危險的原始大森林,以遍布狼穴蛇洞、古堡墓地的'蠻荒之地為背景,講述了狼孩莫格利經(jīng)過一系列歷險,成長為“叢林之王”的傳奇故事。書中的莫格利是個勇敢而富有智慧的男孩,他不僅和棕熊巴盧、黑豹巴希拉以及狼兄弟等交上了朋友,還趕著如潮水般的水牛大軍,踩死了自己的仇敵——惡虎希爾汗!莫格利那超凡和智慧令我折服,我也要成為一個他那樣的男子漢!
書中還描述了一幕幕生死搏斗的精彩場景,如蟒蛇與群猴大戰(zhàn)、莫格利與惡虎搏斗等。作者傳奇的敘述,不僅讓我體驗了一場場刺激的叢林歷險,更讓我明白了生活就是競爭,每一種生物都得為自身的生存進行斗爭,因而需要毅力和有效的行動。而貫穿全書的“叢林法規(guī)”,還讓我明白了我們的生活需要紀律,只有遵守一定的規(guī)則,我們才能過上井然有序的生活。
《叢林歷險記》是我讀到的最精彩的一部有關(guān)動物、叢林與人類的故事書,相信你讀了以后,也會又不曉得收獲的!
經(jīng)典名著讀后感6
《匆匆》一文講述了坐著朱自清感太時間過的太快人生過的匆匆忙忙。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吧?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吧?現(xiàn)在又到了哪里呢?
這一段講述了自然環(huán)境中的來去與枯榮,這些正是訴說時間過得飛快的證據(jù)。
記得有一次周末,那一天我?guī)缀跽於继稍诩依镩e著沒事做,媽媽萬般勸我出去運動運動。我也沒有聽他的直到我想到朱自清寫的'一篇課文《匆匆》想到我不能這樣浪費時間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我的時間何嘗不也是有限的,不能這樣子頹廢下去了,我約了同學一起去運動。
《匆匆》一文告訴了我們時光飛逝,我們明天沒有機會選擇,要珍惜時光。
經(jīng)典名著讀后感7
最近,我學習了《詹天佑》一課,讓我深受體會。
課講述了詹天佑不怕任何困難,也不怕帝國主義的嘲笑,毅然接受了修建京張鐵路的任務。他對自己的工作非常細心,經(jīng)常勉勵工作人員。他還和工人們同吃同住,同舟共濟。詹天佑做事親力親為,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修筑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修,否則不但惹那些外國人生氣,還會使中國人們失去信心。經(jīng)過重重艱難,最后詹天佑成功修建了京張鐵路。
詹天佑為不讓帝國主義者看不起我們中國,決定要修筑京張鐵路。詹天佑所做的使我們看到了他的愛國之心。
在我國也有很多像詹天佑一樣,為國爭光的人,不如飛行之父——馮如,他成功制造了中國第一架飛機;世界乒乓球賽中,中國隊成績出眾包攬了前三名;我國“飛人”劉翔在雅典奧運會中跑出了世界最快的成績……他們都是在為祖國爭光,不讓外國人看不起我們中國。這種行為讓我們引以為豪。
但是有些中國人就做得不夠了,有些人受不住金錢的誘惑,情愿當外國人的間諜走狗,在外國也有些中國人將自己的陋習帶了過去,影響了中國人的`明形象。這些事,使我們感到羞恥。在我們看來,他們?yōu)榱俗约憾活檱依娴男袨,在我們眼里他們的形象是多么的自私和渺小?/p>
作為青少年,我們應該熱愛祖國,不讓她蒙羞。所以,我們從小應學習,天天向上,長大后為祖國爭光。
經(jīng)典名著讀后感8
冰心奶奶曾經(jīng)說過:“多讀書,好讀書,好讀書!笔罴倨陂g,我仔細閱讀了一本讓我終身受益的書《蜻蜓眼》。
這本書文字優(yōu)美,情節(jié)跌宕起伏,字里行間流淌著綿綿的友誼,不愧是獲得國際安徒生獎的杰作。小說以小孫女阿梅的成長為線索,講述了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絲綢商人杜梅溪在法國馬賽中遇到了法國女孩奧莎妮的故事。他們一見鐘情,相親相愛,生了四個孩子。即使生活艱難,他們的家人仍然有著和諧的友誼和相互激勵
“蜻蜓眼”實際上是太爺爺送給奶奶奧莎妮的珍貴寶石,它給家人和讀者帶來了悲歡離合,帶來了無盡的感動。我被我的祖母奧莎妮感動了,她在那個動蕩的時代遭受了多少痛苦,流了多少眼淚,但微笑著面對生活,用溫暖的脈搏照顧家庭。她的和藹可親,讓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教過我們班的.溫柔體貼、愛生如子的老師。我怎么能忘記,我跑步時摔倒了,她把我扶進教室,輕輕地在我的傷口上涂上藥水,還關(guān)心地問我:“還疼嗎?”“這就是她對我的愛!我怎么能忘記,當我學會懶惰的時候,她把我?guī)У睫k公室,知道感情,感動理性,仔細教我:“沒有付出,收獲從哪里來?”“她是多么關(guān)心我的成長!怎么能忘記,你生病了,但她還是忘不了給我們講課批作業(yè),從不耽誤一節(jié)課,她多么敬業(yè)!
雖然老師和我們沒有血緣關(guān)系,但他們的默默關(guān)懷和對學生的真摯愛將永遠留在我們的心中。真摯的愛如山清泉,將鼓勵學生過上美好的生活
漫長的暑假過去了,但蜻蜓眼就像一輪閃耀著愛的陽光,溫暖著我成長的心,讓我重新定位自己,微笑著走向前方。
經(jīng)典名著讀后感9
童年,我和伙伴們伴著歡聲笑語走過,留下的是那甜甜的笑和那永不磨滅的趣事。回想那段往事,可能還會不經(jīng)意笑起來?僧斘易x完《童年》后,沒有想到高爾基的童年會如此悲慘。人們常說,許多名人的背后都有一段深刻的故事,高爾基正是如此。他的著,就向我們展示了阿廖沙在當時黑暗社會追求光明的奮斗歷程和19世紀80年代的俄國社會風貌。
故事主人公阿廖沙的父親染上霍亂早早的離開了人世。3歲的他和外祖母,外祖父,母親生活在一起。外祖母是他一生中最珍貴的人,她的愛豐富了阿廖沙的心靈。但是外祖父卻悄悄相反,他的脾氣粗暴,給了阿廖沙不少打擊。他的童年有酸,有苦,有辣,微微泛著一點甜,可他的母親卻把兒子的這一點唯一的`甜一同帶進了墳墓。阿廖沙讀完三年級,就永遠的離開了他心愛的課堂,不久就走向人間,到人間去謀生。書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阿廖沙的外祖母。
她又胖又圓長著一雙大眼睛和一個大腦袋,鼻子軟塌塌的,總愛穿一身黑衣服。外祖母總是跪著,一只手按著胸口,另一只手在地上畫著十字。還總說自己是有罪的,愚蠢的女人。我卻不這么認為。我覺得外祖母是一個慈祥善良,聰明能干,熱愛生活的人。她用優(yōu)美的故事激發(fā)了阿廖沙對正義事業(yè)的美好希望。我多么慶幸自己生活在這個年代里呀!現(xiàn)在高科技迅速發(fā)展,一切事情都變得快捷方便。我們可以享受到良好的教育,祖輩們?yōu)槲议T提供了這么好的環(huán)境:每天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中,聽著老師講課;回家有大魚大肉等著你品嘗;你想要什么,就給你什么;如果有人欺負你,大人會毫不猶豫來保護你。而高爾基那個年代呢?阿廖沙卻很少有安寧的日子幾乎天天會有人傷害他、辱罵他、欺負他。所以,我們更要珍惜如今美滿、幸福的生活。我們要抓住童年的尾巴,努力學習,千萬別身在福中不知福。
這樣優(yōu)秀的學習環(huán)境,這樣美好的童年生活,我們再不好好學習,那就太對不起父母了。如今,眼看童年就要走了,迎來的是充滿活力的少年,稍不留神,童年就會離我們遠去,抓住童年最后的時光,留下我們對童年最美好的印象吧!
經(jīng)典名著讀后感10
《中庸》原是《禮記》中的一篇,與《大學》同屬于《禮記》,都是儒家經(jīng)典的組成部分。關(guān)于《中庸》的作者,司馬遷、鄭玄、程頤、朱熹等人都認為是子思所作!吨杏埂吩谒未臅r候被學者程頤、朱熹從《禮記》中抽出來,和孔子的《論語》、孟子的《孟子》、曾參的《大學》合稱為“四書”,成為儒家信奉者和推崇者的必讀書目,可見它們作為儒家經(jīng)典的組成部分價值獨特,影響深遠。
《中庸》是儒家乃至整個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核心,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偉大智慧的結(jié)晶。初讀《中庸》,感覺很迷茫,因此我在讀中庸的時候同時參考了一些學者的注釋和評論,
并查閱了一些資料輔助理解,F(xiàn)在回過頭來,感覺收獲還是不小的。
關(guān)于“中庸”,程頤說:“不偏不倚叫做中,不變不更叫做庸;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中庸是儒家的最高道德標準。中庸以“誠”和“中”為基本概念,敘述“天人合一”的形而上學。
中庸的“中”,即中正、適當、合宜、正確,系與偏頗和“兩端”相對而言;中庸的“庸‘,有用、常、平常三義;”中“”庸“合稱,即中道之實用、中道為常道、中道可常行之義。程頤說”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這三層含義相互關(guān)聯(lián),構(gòu)成了中庸一詞的字面意義。
事實上,所謂中庸之道,是儒家提倡的提高人的基本道德素質(zhì)達到太平和合的一整套理論與方法。這一提高人的基本道德素質(zhì)以達到太平和合的理論和方法包括其主題思想、理論基礎(chǔ)、具體內(nèi)容、檢驗標準、知行方法、重要途徑等方面的內(nèi)容,而這些內(nèi)容則集中反映在儒家巨作《中庸》中。
在許多人如今的理解中,”中庸“即”平庸、折中“等類似意思,這是現(xiàn)代人對儒家”中庸“思想的大大的曲解。不錯,中庸的確有”平庸、折中、調(diào)和“的含意,但這些絕不是中庸思想的全部,否則《中庸》就不可能被自孔子之后一代又一代的儒家奉為經(jīng)典了。在儒家看來”中庸“不僅是建立在儒家人性證基礎(chǔ)上的一種倫理道德觀,同時也是一種思想方法。作為具有具體內(nèi)容的儒家倫理道德觀,”中庸“由孔子首創(chuàng),再經(jīng)過后來的儒家,特別是《中庸》一文的作者充實發(fā)展,終于成為一套儒家的處世規(guī)范。如果單純從”中庸“的概念上看,”中庸“在孔子之前就已存在,儒家的”中庸“說也部分繼承了當時認為的”中庸“思想發(fā)展演變而來的。
《中庸》一文以”天人合一“這一思想為其理論基礎(chǔ),通過反復強調(diào)內(nèi)外的關(guān)系闡明中庸之道的!吨杏埂分姓f:”忠恕違道不遠“,”忠“也就是要存養(yǎng)省察內(nèi)心之”中“,”恕“則是要長而為解在道德行為的”中道“,《中庸》認為道德修養(yǎng)首先要從人所不見的”慎獨“工夫做起,”內(nèi)省不疚,無惡于志“,(Inspirational quotes yuedu.mipang.com)達到內(nèi)心的”誠“即含而未發(fā)的”中“,由此出發(fā),就能”微之顯“,”暗然而彰“,漸漸外化為行動上的”中道“。內(nèi)心的”中“與外部行為的”中道“統(tǒng)一,《中庸》稱之為”合內(nèi)外之道“,”致中和“不僅能使君臣父子各處其位,而且可以參天地之造化,使天地萬物各得其所。這就是”中“的大功用,所以叫做”中庸“。
在《中庸》一文中,雖然其主題思想在當時以至后來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都沒有被很全面地理解,但其自身充分體現(xiàn)出了中庸之道的主題思想,即教育人們自覺地進行自我修養(yǎng)、自我監(jiān)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養(yǎng)成為具有理想人格,達到至善、至仁、至誠、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內(nèi)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創(chuàng)”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書中說”性“”道“不可須臾離開自身,要從”戒慎“”恐懼“”隱顯“”慎獨“等方面培養(yǎng)自身的品德,掌握中庸之道,促成中和。達到中和,則天地萬物安處其位,萬物便生長發(fā)育,生生不息!钡馈霸从诒旧恚c自我相分離,而君子要學會反求諸己才能得之。真正的君子要做到格物致知,去外誘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這種自我修養(yǎng)與反省的品質(zhì)是我
們當代大學生所必須有的。無論遇到什么人或者什么事,不論今后會遭遇怎樣的挫折,我們都要學會”反求諸己“,凡事都要從自身找原因,我們應當學習孟子”吾日三省吾身“的品質(zhì)。
《中庸》一文在極力推崇”中庸“思想之時,也看到了中庸之難行。中庸之道,非常難行,過與不及都會偏離中庸。君子能適中,故其為真中庸;小人不能適中,而自以為中,故實為反中庸。知者、賢者以中庸為平凡而不屑知,不屑行;愚者、不肖者,則又不及知,不能行。所以”天下國家可均也,爵祿可辭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這些都說明了”中庸“之難行。
在《中庸》全文中很多地方都體現(xiàn)了對于孔子中庸之道的贊美。曾言仲尼遠宗堯舜,近法文武;上法天,廠法地,故其道廣大如天地,悠久如四時,光明如日月。具備圣、仁、義、禮、知五德。足以有臨、有容、打執(zhí)、有敬、有別。言其大,則淵博如天;言其深,則淵泉如淵;言其用,見而民莫不敬,行而民莫不悅。是以聲名揚溢于中國,施及蠻貊,其德可以配天。次言仲尼之教至高至善。它”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能行”不言之教“,”無為而治“。不待責罰而民白化,以致”篤恭而天下平“之盛。其化民,直如上天之化育萬物,達到無聲無臭的崇高境界。
《中庸》對孔子”過猶不及“的思想作了進一步的發(fā)揮,闡發(fā)中和之為用。認為不偏不倚是衡量一切道德行為的最高準則。也論述了達到中庸之道的條什和方法,”始合而開,其開也有漸。末后開而復合,其合也有漸!敖Y(jié)構(gòu)嚴密,體例完整,是一篇邏輯嚴密,表達儒家哲學思想的論文。
中庸有兩種,自然界的中庸是絕對的,人事的中庸則是相對的;在倫理中觀上,人的一切行為都有過度、不及和適度三種狀態(tài)。過度和不及都是惡行的特征,只有中庸才是美德的特征和道德的標準,美德是一種適中,是以居間者為目的。有的哲學家把這種中庸原則運用于政治國家學說,認為由中等階級治理的國家最好,因為擁有適度的財產(chǎn)是最好的,最容易遵循合理的原則。最不會逃避治國的工作或擁有過分的野心。是國家最安穩(wěn)的公民階級,中等階級的公民組成的城邦。是結(jié)構(gòu)個最好的和組織得最好的',因此有希望治理得很好。
中庸講的是人之根本,強調(diào)做人的藝術(shù)和做事的方法。如何讓各種各樣的人去掉差異而只取共同,即讓眾人都覺得恰到好處,關(guān)鍵要在無我的前提下講究情景真理。例如,用極其尊重的方式提出對權(quán)威觀點的挑戰(zhàn),既達到了陳述自己觀點的目的,同時又將對人的尊重推向極致,使眾人都覺得恰到好處,易于接受。
明白了中庸之道,年少輕狂,憤世嫉俗者就可以用平常心對待一切,心平氣和地解決問題;明白了中庸之道,就不會一昧悲觀,也不會盲目樂觀,從容地面對生活,對不如意事可以一笑置之,亦可以不計較平常得失榮辱。我們或許做不成大事業(yè),只能從平凡的實在中討生活?墒侵灰堰@些實在的小事做好了,于實在中獲得小小的樂趣,又何嘗不是《中庸》給現(xiàn)在的我們帶來的一些思考呢?
中庸說來簡單,實際上我們是很難做到的,我們的言行舉止往往失之偏頗。過于追求物質(zhì),或者過于理想主義,都一樣,過猶不及。特別是在我們今天的經(jīng)濟化市場化社會,達到”至誠“則就更加不易。人有很多弱點,人類的欲望是永遠無法滿足的。自古貪者都是活得很
痛苦的。而中庸就可以克服人性的貪,從而使人們做到知足常樂。那種謹慎的對待大家看不到的地方,對大家聽不到的地方也心有恐懼,不敢怠慢。這是一種凡事都謹小慎微的態(tài)度,對待每一個細枝末節(jié)都能全心全意。有一句話很流行;細節(jié)決定成敗。許多人缺乏中庸的素質(zhì),往往不能做到處處小心謹慎,不能從頭到尾保持一顆平常心,他們常常在事情的最后關(guān)頭因為某一個細節(jié)沒有注意到而功虧一簣。
總之,讀過中庸之后,我對于為人于處世都受益匪淺,一定能受用終身。
經(jīng)典名著讀后感11
眾所周知,《伊索寓言》是一本著名的寓言故事書。這本書里的內(nèi)容既豐富又精彩,每個故事都給我們帶來無限的思考和歡樂。
這本書中介紹了許多故事,每個故事都有一個讓人回味無窮的.大道理。其中我最喜歡的故事就是狐貍摘葡萄的故事了。故事里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只十分呆板的狐貍,路過一片葡萄園,美味可口的葡萄一串串地掛在樹上吸引了狐貍,這時候狐貍口水直流,它連忙跑去摘葡萄,可是葡萄架太高了,它怎么也夠不到。突然,樹上來了一只小松鼠,它好奇地問道:“狐貍,你吃到葡萄了嗎?葡萄美味嗎?!焙偛患偎妓鞯鼗卮鹫f:“葡萄是酸的,不好吃!毙∷墒蠊笮ζ饋碚f:“你肯定吃不到葡萄才說葡萄是酸的。其實可甜了,我住在樹上可以天天吃到。”狐貍聽了不好意思地回家了。
從這個故事中,我知道前往不要自欺欺人,一定要實事求是。我們在學習上,生活中都不能學習狐貍那樣明明做不到還逞強,最后還要被嘲笑。
讀好書,可以讓我們學會更多的知識。
經(jīng)典名著讀后感12
這是一個法國民間童話故事,故事講了狐貍列那是動物王國中有著自由思想的貴族,它看不起權(quán)貴,但也會欺凌弱小。它使用了許多計謀反抗權(quán)臣的施孽、維護自身的利益,一次又一次地耍弄、懲治了權(quán)貴甚至獅王,最終爭得了向往已久的自由。
我想:狐貍列那可真聰明阿!它愛動腦筋,能想出許多好辦法來逃生和戰(zhàn)勝敵人。我要學習狐貍列那愛動腦筋的'好習慣,但千萬不能學習欺凌弱小的壞毛病。
今后,我要多動腦筋,多讀書,從書中學到的知識來克服各種困難,充實自己,多長本領(lǐng),長大后用所學的知識為社會多作貢獻。
經(jīng)典名著讀后感13
生命太短暫了,不應該用來記恨。人生在世,誰都會有錯誤,但我們很快會死去。我們的罪過將會隨我們的身體一起消失,只留下精神的花火。這就是我從來不想報復,從來不認為生活不公平的原因。我平靜的生活,等待末日的降臨。
——《簡愛》
在小說中,第一人稱往往比第三人稱好駕馭的多,因為不用考慮視覺的轉(zhuǎn)換,不用考慮情節(jié)之間的銜接,不用考慮那些事情需要浮出水面,就像寫人物的自傳一樣,把他的一生用文字描繪出來便好。這可也導致了大多數(shù)的名著都為第三人稱,因為第一人稱很難寫出彩,往往太過枯燥無味,一個個的“我”字有時也會顯得很尷尬,不太經(jīng)得起咀嚼。然而在《簡愛》中真正出彩的就在于這個第一人稱。夏洛蒂運用了第一人稱最有力的武器——心理描寫,人物在劇情發(fā)展中,逐漸清晰明確,由一個微弱的輪廓,被添加上了血肉與情感,她的一舉一動,一喜一怒,都已經(jīng)不像是一個虛構(gòu)的人物,夏洛蒂將她寫活了!所發(fā)生的一切,就像是她會說的語言,就像是她會做的事情。我們能夠完全體會出她的心情,知道她為何而大笑,為何而憂愁,她活生生地站在了我們面前。
生活的奧秘存在于藝術(shù)之中,藝術(shù)之中也存在生活的影子,夏洛蒂創(chuàng)造這本小說,就是因為她自己。八歲的夏洛蒂與她的三個姐妹被送進一所慈善學校進行學習,可與洛伍德學校一樣。她們完全沒有受到呵護與保障,饑餓,勞累,病痛無休無止地折磨著她們。很快,夏洛蒂便失去了兩個親愛的姐姐,簡愛是一個十分不討喜的孩子,不論是從長相還是性格,都沒有一點讓人喜愛的影子。她本是寄人籬下,應該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過日子,不敢有一絲一毫地惹怒女主人。哪怕受了委屈也應該忍氣吞聲?墒呛啇鄄,當她名義上的表哥一再欺負她的時候,她再也不能抑制住內(nèi)心奔涌的情感,發(fā)瘋了一般和他對打起來。那時她對于流血的恐懼已經(jīng)占據(jù)了身心,她無力去思考沉吟,這時所表露出來的,是最最真實的情感。
于是在第一章,我們剛認識簡愛的時候,作者便沒有任何緩沖,讓我們看見了一個不加掩飾的她。她桀驁不馴,從不忍耐和屈服為何物,對于自己內(nèi)心的美好與堅持無比執(zhí)著。她不會為了別人去妥協(xié),做事情時不在乎要付出什么代價。她就是她,不為任何人所影響。
我們可以稱這種行為為“真”,返璞歸真,堅守本真。她不是一個幻想中完美無缺的人,她的缺點多如牛毛,甚至有時會讓我們這些讀者有些無法理解,可她是真實的。她可能是你我中的任何一個人,在現(xiàn)實血淋淋的慘劇面前,在沉重的壓迫與限制下,不逃避,不躲閃,睜大眼睛,挺直腰脊,毫不畏懼地奮斗著,頭破血流也要苦苦堅持,堅持著自己的內(nèi)心。
我們漸漸開始理解她,在紅房子中的恐懼與無助,更讓我們發(fā)掘出了她心中柔軟的一面,她不過是被壓制得太苦,被逼迫得太緊,一顆千瘡百孔的心再也無法粉飾太平,于是才揭竿而起,不再忍住內(nèi)心的反抗?伤鋵嵰彩强释J同,渴望同伴,渴望大家將她融入集體的,這一點,在洛伍德學校中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比如,簡愛很在乎別人對她的看法,極其懼怕自己曾經(jīng)的過往被揭開。當她被罰在教室中承受眾人目光的.洗禮時,她內(nèi)心的崩潰已經(jīng)無以復加,哪怕桀驁,哪怕孤僻,但她始終只是一個普通的孩子。
簡愛有一個知音叫做海倫,將這個世界看得很透,面對不公平與欺壓,她總是能夠默默地忍下去,用平和淡然的心態(tài)來面對每一個人,面對生活。她將簡愛鋒利的棱角漸漸磨平,賦予她經(jīng)過歲月沉淀的寬和,與一種宗教般的寬容。當海倫死后,簡愛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她自出生以來唯一的好友竟就這樣離她而去?墒潜M管海倫陪伴他簡愛身邊的時間有限,可她已經(jīng)深深地影響了她,簡愛開始自強自立,再也沒有輕易地發(fā)瘋大吼,她開始懂得控制自我。這是一次成長的蛻變,簡愛褪去了毛躁與鋒芒畢露。
人生這么長,何必只爭朝夕?人生如此短暫,又如此寶貴,何必庸人自擾,為一些消失浪費時間,倒不如珍惜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天,平靜的生活,感受生活的美好,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經(jīng)典名著讀后感14
借錢這篇章我是第一次看到有人把他寫成章,不過這個道理我7年前就知道了,也就是這個道理讓我在現(xiàn)在或者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走的路的崎嶇少走一點吧!!
我也希望更多的.人看到這個章,不是為了讓他們知道這個道理,我是讓他們看了之后能在以后的道理上能多一點課信任的朋友!
經(jīng)典名著讀后感15
暑假里,我讀了許多的故事,令我印象深的就是《龜兔賽跑》這個故事了,它講的是一只烏龜和一只兔子賽跑,兔子看到烏龜爬的'很慢,驕傲的兔子一點都瞧不起烏龜,認為冠軍非他莫屬,所以在賽跑的路途中它呼呼大睡,等它醒來時,發(fā)現(xiàn)烏龜早已經(jīng)爬到了終點。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可以輕易小視他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要踏踏實實的做事情,不要半途而廢,我們不應該像兔子那樣驕傲,而應該像烏龜那樣積極進取,這樣我們才能夠取得更大的進步。
【經(jīng)典名著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名著讀后感 名著讀后感精彩10-20
[中外名著讀后感] 中外名著讀后感03-31
《追風箏的人》名著讀后感,《追風箏的人》名著讀后感01-08
經(jīng)典名著的名言02-04
名著的好詞08-29
名著讀后感(經(jīng)典)08-12
[精選]名著讀后感07-04
(精選)名著讀后感07-05
名著讀后感06-12
名著讀后感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