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死一只知更鳥》讀后感5篇
讀完一本書以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chǎn)生了許多感想,現(xiàn)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殺死一只知更鳥》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殺死一只知更鳥》讀后感1
記住一點,殺死一只知更鳥便是犯罪!知更鳥只是哼唱美妙的音樂供人們欣賞,什么壞事也不做。它們不吃人家院子里種的花果蔬菜,也不在谷倉里筑巢做窩,只是為我們盡情地唱歌。所以說殺死一只知更鳥是犯罪。
盡管書名叫做《殺死一只知更鳥》,但是作者在書中對殺死知更鳥的故事只用了一點筆墨,就是主人公的父親阿蒂克斯給孩子講述了自己因童年射殺了一只知更鳥,從而使他總有一種負罪感的故事。但是該書之所以成功,絕不是這么簡單,而更多的是,知更鳥的象征意義——書中的“怪人”拉德利和黑人湯姆。他們始終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與世無爭,人畜無害,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創(chuàng)造自己想要的生活,用自己堅強的意志獲得自己精神上的滿足?删褪沁@樣無辜的兩個人,一個被四起的謠言無休止的中傷,一個被莫須有的誣告奪走了年輕的生命。
當阿蒂克斯殺死一只鳥的時候都會自責內(nèi)疚,不知道當那些村民知道中傷拉德利的時候會怎么想,不知道當那些白人陪審團知道湯姆死亡的時候又會怎么想。人們通?吹降氖撬麄兿肟吹,聽到的也是他們想聽的。你使用的語言再標準,也改變不了他們。除非他們自己想學,否則一點兒辦法也沒有。你要么閉上嘴巴,要么跟他們說一樣的話。
他們知道,他們肯定知道。知道被莫須有的罪名壓死的湯姆是冤枉的,無辜的,可憐的。但是他們依然沒有絲毫改變,因為他們已經(jīng)變得麻木、冷酷、虛偽,因為他們?yōu)榱俗约旱纳畈幌й`踏別人的生命,因為他們始終在自欺欺人,用自以為是的幻想為自己締造一所烏托邦,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活在夢里”。
說來實在諷刺,在世界上被稱為最民主的國家——美國,卻有著世界上最嚴重的種族歧視,直到現(xiàn)在,仍然普遍存在,因為槍殺黑人的報道時有發(fā)生。這或許不是作者愿意看到的,更不是大多數(shù)生活在美國的黑人愿意看到的,但卻是一些白人或者大多數(shù)白人希望的,要不然,種族歧視也不會在美國社會存在這么長時間。
他們也知道拉德利并沒有他們口中說的那么邪惡,那么可怕,那么神秘。但是他們堅持用自己骯臟的內(nèi)心來看待這個純潔善良的人,用偏見來替代真相,他們甚至都不愿意去嘗試,或者說不敢去嘗試,嘗試了解一下自己的鄰居。所幸,阿蒂克斯知道,所幸,孩子最后也知道。而當純潔善良的孩子知道了真相之后,就有了希望,有了無限的可能,因為孩子就是希望。
這或許就是作者以孩子的視角寫作的原因之一,以6歲的斯庫特的角度來敘述發(fā)生在周圍的事情,這種方法混合了兒童與成人的觀察所隱藏的復雜情況下的簡單動機和復雜傳統(tǒng)。孩子是天真純潔的,她始終相信作為人的善良和溫暖,但同時也正是孩子,才能最直觀的體會到作為人的黑暗與邪惡。也許作者是希望,從一代代的孩子開始,當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始終保持正直,堅持自我,勇于表達,成長為一個像阿蒂克斯這樣的人之后,對社會的`種種不公提出質(zhì)疑和反對,一點一點的改善這個頑固的社會。
唯一一件不會遵從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原則的是人的良心。主人公的父親阿蒂克斯說:孩子,這世界上有很多丑惡的事情。我希望我能讓這些丑惡都遠離你。但那是不可能的。是啊,似乎這個世界的存在,就意味著有丑惡。不光是美國,不光是以前,但是我們無法驅(qū)散所有的丑惡,更多我們能做的,是做好自己,保持自身的純良。有句話說:我們活著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不被世界所改變。
當阿蒂克斯義無反顧,竭盡全力的為黑人湯姆辯護的時候,他是值得尊敬的。作為一名律師,他為了正義,堅持職業(yè)操守;作為一位父親,他為了孩子,努力言傳身教;作為一個人類,他為了良心,一直堂堂正正。
我想讓你見識一下什么是真正的勇敢,而不是錯誤地認為一個人手里拿把槍就是勇敢。勇敢就是,在你還沒開始的時候就知道自己注定會輸,但依然義無反顧地去做,并且不管發(fā)生什么都堅持到底。一個人很少能贏,但也總會有贏的時候。
主人公的父親阿蒂克斯:如果我默許這種事情發(fā)生,坦率地說,我從此以后再也無法坦然面對他的眼睛,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就知道自己已經(jīng)永遠失去了他。我不想失去他和斯庫特,因為他們是我的一切。
這就是阿蒂克斯的魅力所在,或許這也是西方教育和我們現(xiàn)在教育最大的不同,言傳身教,無愧于心。
《殺死一只知更鳥》讀后感2
哈珀·李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就出版了《殺死一只知更鳥》,其改編電影甚至獲得了奧斯卡獎;蛟S是地緣影響,它在國內(nèi)的暢銷并不是很久以前的事。盡管我先前觀賞過改編電影,但我更希望能從原著中得到更多深層的細節(jié)與思考。很顯然,這部在美國本土暢銷半個世紀的“成長教科書”讓我收獲頗豐。
小說以1929—1933的經(jīng)濟大危機為背景,講述了幾個相對獨立但密切相關的故事。主要有幾個情節(jié),首先是“我”與哥哥杰姆、朋友迪爾打探怪人拉德利的經(jīng)過,發(fā)現(xiàn)怪人送給“我們”小禮物,然后是父親阿迪克斯替被告黑人打官司,接著是“我”用童真感化,最后是原告尤厄爾報復“我”與杰姆但被怪人阻止。所有故事相互串聯(lián),不僅在情節(jié)上引人入勝,更在字里行間滲透著對社會問題的指摘。
本書中,我讀懂了人格問題。書中的怪人拉德利小時候不過是跟著其他幾個“叛逆少年”倒著開車兜圈子,開玩笑地把抓他們的治安員關了起來。這應當受到批評和管教,法院也建議把他們送去工讀學校。但老拉德利先生并不愿意,在向法官許下承諾后,從此將小拉德利禁閉在家十五年。又因為其他一些事,小拉德利被熟知為怪人,被認為是邪惡的,恐怖的。但這個怪人卻留小禮物給“我”和伙伴們,最后救了“我”和杰姆的命。事實上,怪人拉德利才是善良的真正化身,他的善良被外界的惡毒所壓迫,“我們”作為孩子的天真喚醒了他心中的善良。社會上有時如此,行善之人不得好報,被認為是“作秀”;行善之舉飽受偏見,被看作“奇怪”,人們做好事的愿望常常被外界的看法所左右。如《約翰·克利斯多夫》所言:“真正的光明決不是永沒有黑暗的時間,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罷了。真正的英雄決不是永沒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罷了。”我們不能隨意貶低他人的人格,我們的社會要有包容開放的心懷,要有慈母般的關懷,容錯接納迷途知返的社會棄兒,呵護他的人格。
本書中,我看到了人權問題。在書中,父親阿迪克斯為黑人湯姆辯護,辯詞明明已經(jīng)無可訾議,可是陪審團仍然判湯姆敗訴,最后導致絕望的湯姆越獄失敗而死。據(jù)說這一情節(jié)是以曾在三十年代引起軒然大波的一起涉及黑人的案件所改編的,誰知道三十年后,哈珀·李把它寫進了書里?誰又知道,九十年后,喬治·弗洛伊德親身經(jīng)歷了相似的悲劇?南北戰(zhàn)爭已結(jié)束了一個半世紀,種族主義的灰燼始終不滅。法國認為提高黑人地位彰顯人權,接著黑人占領了法國;美國認為雙重標準有所效用,接著游行充斥著華府;歐洲認為關閉邊界大有裨益,接著偷渡愈加猖狂。人權問題不僅是某些國家的問題,而是全球性問題,它終究會像瘟疫一樣覆蓋全球,誰都躲不開,跑不掉。想要解決人權問題,必須放下偏見,各國合作。我國當下得最大人權是解決數(shù)億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和小康問題。
本書里,我還讀懂了人與社會的契合問題。不同的時代會孕育出不同的社會,不同的'社會培育出不同的時代精神。這些精神的差異不在智商上,而在認知與思考上。書中“我”和哥哥杰姆在母親病逝后一直由父親阿迪克斯撫養(yǎng)和教育,阿迪克斯自由平等的思想也潛移默化地將“我”塑造成一個“不守規(guī)矩”的小姑娘,“我”愛玩、好斗的性格也根深蒂固。而始終堅持傳統(tǒng)家族主義的亞歷山德拉姑姑,一直想把“我”教育得合乎體統(tǒng),可惜直到書的結(jié)尾,她也沒有成功。這讓我想起英劇《唐頓莊園》里,那些經(jīng)歷一戰(zhàn)巨變的貴族與仆人們不同的反應,那些不懂“往者不諫”者,湮沒在歷史洪流里;那些通曉“來者可追”者,則屹立在時代潮流上。既然社會是進步的,而人的本質(zhì)又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那么人又有什么理由不隨時代而進步呢?冥頑不化是愚昧的堅持,是為了堅持而堅持,不是人們歷來推崇的為理想信念而堅持,它使人與社會之間隔了一層“厚障壁”。
《殺死一只知更鳥》是一本巨著,不是大部頭的“巨”,而是豐內(nèi)涵的“巨”。我的閱歷和境界還不足以吸收阿迪克斯的教育理念、泰特警長的執(zhí)法理念、林克先生的管理理念等等,但它教給我的內(nèi)容已經(jīng)足夠幫助我成為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了。
《殺死一只知更鳥》讀后感3
很早前就聽過這本書,但一直都停留在“想看”的階段。大約一個月前看見有朋友在“微信閱讀”里分享了它,才終于付之行動。看完后甚為贊同其是一本適合親子教育的書籍,這讓初為人母的我很是慶幸能遇見它。
本書的作者哈珀·李終其一生只發(fā)表過此篇令其名聲大噪的長篇小說《殺死一只知更鳥》,讓其獲得1961年普利策獎。但本書帶來出乎其料的盛譽,讓她不堪聚光燈下的生活,從此封筆,過上了隱居的生活。
這本書的背景是美國經(jīng)濟大蕭條期的南方阿拉巴馬州,也是黑人白人涇渭分明、種族歧視和隔離極為嚴重的三十年代。它是從一個小女孩斯庫特的視角,講述其所見所聞,從而將整個故事串聯(lián)起來。故事的主線是女孩的律師父親阿迪克斯為一個遭白人女孩誣陷強暴的殘疾黑人魯濱遜辯護。
讀書伊始,感覺就是一個幼稚小女孩在平鋪直敘她和哥哥迪爾以及小伙伴杰姆的生活日常,絲毫沒有感受到本書的魅力。但是隨著一次次父親阿迪克斯出場,深深地被其吸引,這樣一個父親,堪稱完美。在和子女的交流過程中,能站在平等、尊重的立場,與孩子們溝通。
你永遠也不可能真正了解一個人,除非你站在他的角度考慮問題。
這是阿迪克斯在面對女兒斯庫特發(fā)牢騷時,對她說的。在很多人覺得他人的行為不可理喻時,阿迪克斯從另一個角度給了解釋。每個人成長的環(huán)境不同,所以不要輕易的以自己的標準去判斷別人的對錯。
在學校里很多人都稱黑人為“黑鬼”時,阿迪克斯糾正斯庫特并告訴她這是個蔑稱。而斯庫特理直氣壯的說“在學校里,所有人都這么叫”時,阿迪克斯的回答是“從現(xiàn)在起,從所有人里減掉一個好啦”。父親阿迪克斯就是這么一個人,有些像《追風箏的人》里父親的行事風格,就是在大家都認為的“真理”面前,自己先揣度是否合理,合理即接受,不合理就按照自己的意愿來。在這里,父親阿迪克斯再次展現(xiàn)了他善良的一面,雖然他不能改變大部分人對黑人歧視的觀念,但至少他在引導自己的孩子學會去尊重他人。
摘抄:甚至沒有資格教導你和杰姆如何做人。
這是他在為黑人辯護卻得不到大家理解,孩子們在周遭人的議論中也質(zhì)疑父親的行為時,阿迪克斯對斯庫特說的話。他一直以來都是在言傳身教,努力給孩子們樹立一個榜樣。在做事情時,會考慮自己的行為對孩子們的影響。這是值得為人父母們學習之處。
摘抄:當一個孩子問你問題時,你要正兒八經(jīng)地回答,不要東拉西扯,顧左右而言他。雖然說孩子畢竟是孩子,但他們會比成人更敏銳地察覺到你在回避問題,回避只能讓他們糊里糊涂。
這就是阿迪克斯在與孩子們溝通時的'精髓,他從始至終都是在認真回答孩子們的問題,尊重他們的問題,努力去解答他們的困惑。也允許他們做出不禮貌的事情,事后,他會耐心和孩子們交流。
摘抄:我在接受他人之前,首先要接受自己。有一種東西不能遵循從眾原則,那就是人的良心。
在面對白人誣陷黑人這件事情上,幾乎整個小鎮(zhèn)都是站在白人這邊的。雖然事實已經(jīng)很明顯了,但是那些白人們就是不愿承認他們認為的“黑鬼”無辜。讀后感。而阿迪克斯在面對整個鎮(zhèn)上人的壓力時,毅然接下這個案子,為黑人辯護,即使危機自身安全也在所不惜。他就是這樣一個勇敢無畏的人,因為他心中有一把良心尺。
摘抄:如果別人把那當成一個侮辱性的字眼來罵你,并不能貶損你的人格。那只能讓你看到,罵你的人有多可悲,他的謾罵并不能傷害到你。
如果內(nèi)心堅定強大,就會無懼流言蜚語。反倒是詛咒者更令人同情。
勇敢就是,在你還沒開始的時候就知道自己注定會輸,但依然義無反顧地去做,并且不管發(fā)生什么都堅持到底。一個人很少能贏,但也總會有贏的時候。
阿迪克斯向孩子們解釋自己在做的事情,也是在循循善誘孩子們。
總之,這本書有太多的教育經(jīng)典,在此就不一一列舉了。對文章最大的感觸就是阿迪克斯作為一名父親對兩個孩子的影響越來越明顯。這種影響是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的。所以隨著劇情的發(fā)展,能明顯感受到哥哥杰姆從幼稚調(diào)皮慢慢成長為成熟穩(wěn)重、像父親一樣的紳士,而妹妹斯庫特在行為思考上也都在蛻變,哥妹倆的行為舉止里能看到父親阿迪克斯的復印成分,這是令我由衷佩服的地方!這本書啟發(fā)著我如何做一位母親,希望自己能有所吸收。
《殺死一只知更鳥》讀后感4
小說從哥哥杰姆胳膊受傷寫起到杰姆胳膊受傷結(jié)束,是我目前看過的最純潔的一本書。
小說以第一人稱敘述來描寫,展示了一個不到10歲的小女孩的視角下的梅科姆小鎮(zhèn)發(fā)生的一連串的事情。不得不說小女孩斯庫特(瓊·露易絲·芬奇)是個十足十的假小子,我看了四分之一的書還以為主角是個小男孩(這不能怪我不認真看或者我腦子笨,斯庫特三個字很難想象是女孩子的名字呀,而且斯庫特還老是打架,也會被人揍,正常女孩子哪會這么厲害,她老是跟著她的哥哥身后玩各種男孩子玩的游戲,她還會在同學遇到困難的時候仗義執(zhí)言,不像是個女孩子的所作所為)也可以看出,她的爸爸阿迪克斯對她的教育方式?jīng)]有因為她是個女孩子而跟她哥哥有所不同,這讓我感覺到,男孩子和女孩子是平等的,也是我羨慕的地方。
小說第一部分很平淡,主要寫了小女孩的生活瑣事,讀書、玩!鑼懥藢秩死吕目謶。第二部分才是高潮的來臨,寫了爸爸阿迪克斯為黑人湯姆·魯濱遜做辯護律師發(fā)生的一系列事情。
后面部分才直白地顯示了那個時期種族歧視的嚴重。當我讀到黑人湯姆在回答對方的律師那段話時,我感受到了黑人在長期被歧視下那種無助、認命,連他們自己都認為自己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被認可的深深的無力感,很讓人心痛。人生來就是有偏見的吧,小說的黑暗面很少被表現(xiàn)出來,最大的壞人就是鮑勃·尤厄爾了吧,最后還對他看不爽的人進行一系列的報復,真真是氣死人了,明明是自己的不對,還怨到別人身上,我當時想怎么會有這么厚顏無恥的人呢!最后還想傷害兩個孩子,杰姆的胳膊就是他弄傷的!!
為什么說這本書是我看過最純潔的小說呢。在看到小男孩迪爾和斯庫特躺在一張床上,迪爾對女主說“斯庫特,我們?nèi)ヅ獋孩子來吧”,我嚇了一大跳,本來男孩和女孩躺在一張床上就讓我有點不舒服了,他還說出這么一句話,后來證明是我想多了。還有一段對杰姆在斯庫特面前脫衣服,向斯庫特展示他的胸毛和腋毛的.描寫,我也驚了一下,可是杰姆就是單純想向自己的妹妹表達自己長大成人了的喜悅感呀,我真是太邪惡了。忽然發(fā)現(xiàn)我們小時候?qū)π糟裸露灿悬c排斥,可是這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了,這是我們長大的必經(jīng)之路,心里有鬼才會去避免去提及,坦坦蕩蕩地表達出來才是我們應該持有的態(tài)度。斯庫特(一個9歲的小女孩)對迪爾的求婚十分認真,認為長大以后就一定會嫁給迪爾了,她那一本正經(jīng)地提及迪爾和她未來的生活時,給她的單純笑到了,這確實是一個可愛的小女孩,這就是小女孩眼里的愛情吧,很純粹,很令人向往。
最讓我感動的是怪人拉德利,這是一個十分完美的人在我眼里。雖然第一部分孩子因為他的足不出戶產(chǎn)生好奇和恐懼,讓我也有點怕怕的,后來讀到杰姆三人去怪人拉德利的院子里探險逃跑時杰姆把褲子落在了怪人的園子,杰姆回去拿褲子時發(fā)現(xiàn)褲子被縫補好了,還被疊得整整齊齊地放在那里,還有兩個小孩每次在拉德利門前那個樹的樹洞里拿到各種各樣的好東西,一開始我以為這些都是爸爸所做的事情,因為斯庫特說到“除非是跟你住在同一屋檐下的人,否則沒人能知道你想干什么……”當時我還沾沾自喜地以為自己已經(jīng)洞悉一切,讀到最后才知道這是阿瑟·拉德利做的一切,以及迪莫小姐家著火那一段,等火被撲滅了之后,站在外面的斯庫特發(fā)現(xiàn)自己身上披著毛毯,也是怪人拉德利的杰作。最后杰姆和斯庫特遇襲時,也是拉德利第一時間跑出來救他們,那時我真的被感動哭了,這世界怎么會有這么善良的人,以前小孩子們不懂事,老是想著去招惹拉德利,當然都沒有成功,他還把兩個小孩當朋友一樣保護,送他們好玩的東西,那是書里最純凈的一人了吧。
當然,梅科姆小鎮(zhèn)里的每個人,我都覺得好善良的。雖然一開始亞力山德拉姑姑讓我很討厭,但是后面也沒有這種感覺了。最最要說的是爸爸阿迪克斯對孩子們的教育,這個十分有魅力的男人,有本事從不顯擺自己,深受小鎮(zhèn)人民的愛戴,對任何人都彬彬有禮,從來不打罵孩子……我也想有一個這樣的爸爸。
總之,用我同學的話來說,這是一本很值得一讀的書。
《殺死一只知更鳥》讀后感5
《殺死一只知更鳥》這本書雖是小說,但涵蓋了許多富有深意的內(nèi)容,其中包括種族問題、民主問題、教育問題等等。小說的主人公芬奇先生是一位出色的律師,為了替黑人辯護而導致他以及他的家庭受到攻擊,不過整個過程中,他始終保持著做人做事的原則,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挽救本該無罪釋放卻被關進監(jiān)獄的人,盡自己最大可能去影響周圍人該如何看待世人世事,到最后,告訴孩子“你會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人都好人!笨v觀整部書,我感覺里面多處展現(xiàn)著人性的真善美,其中有很多是靠芬奇先生的喚醒而來的。
有一次,阿蒂克斯·芬奇給他的孩子們買鳥槍的時候說,不能去殺死知更鳥,因為它們不破壞莊稼,不作任何壞事,只是用心為人類唱歌,殺死知更鳥就是一種罪過。知更鳥與小說的情節(jié)沒有多大關系,但是它代表了小說中被栽贓的那一類善良、無辜的黑人,他們不是壞人,只是在當時的時代環(huán)境下,他們受到其他人的排擠和傷害。芬奇先生是一位恪守原則的正義善良的律師,他曾說:“在我能和別人過得去之前,我首先要和自己過得去。有一種東西不能遵循從眾原則,那就是人的良心。”他用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去反對種族歧視和社會不公正,為孩子們樹立了一個正義的榜樣。正因為他的行動,多多少少影響了法官和評審團,他們從內(nèi)心開始對種族歧視有了絲絲撼動;也讓黑人湯姆的遺孀海倫受到白人雇主林克·迪思先生的保護,不再受尤厄爾先生的侮辱和猥褻;更讓兒子杰姆發(fā)自內(nèi)心的明白人人平等的真正含義。
也正因為阿蒂克斯·芬奇平等對待周圍的每一個人,才會有了把杰姆和斯庫特拉扯大的卡波妮,她是一個黑人保姆,卻有著極強的責任心,她會教孩子識字,教孩子禮儀,當斯庫特帶同學回家吃飯,她嘲笑同學吃飯的樣子時,而遭到卡波妮的一頓訓斥,卡波妮告訴她該如何把同學當成客人?ú菰诎⒌倏怂辜疑疃嗄辏l能不說這也是受男主人的`思想熏陶呢?
從不出門的怪人拉德利在小孩的眼里是一種神秘、可怕的存在。而這種神秘與可怕的觀感,一部分來自小鎮(zhèn)上大人們有板有眼的”謠言“,另一部分則來自小孩們天馬行空的想象。阿蒂克斯教育孩子說,“你永遠不可能真正了解一個人,除非你從他的角度去看問題!痹谒箮焯嘏c哥哥每天都要經(jīng)過怪人家門口去往學校的過程中,在幾個小孩聚在一起商議如何見到他、如何讓他出門的計劃中,他們收獲了來自怪人放在樹洞中的禮物--口香糖,壞了的懷表,亦或是兩個硬幣,最后拉德利甚至成了兄妹倆的救命恩人。同樣,杜博斯太太也是如此,一個讓人毛骨悚然的老女人,強迫杰姆去給她念書,阿蒂克斯說“不要讓杜博斯太太影響你的情緒,她自己的麻煩已經(jīng)夠多了!薄俺悄愦┥弦粋人的鞋子,像他一樣走來走去,否則你永遠無法真正了解一個人”,兄妹倆最終也學會了寬容和忍耐。
阿蒂克斯在傷害子女的兇手被殺了之后與泰特法官有一段爭執(zhí):“如果我們隱瞞這件事,那就完全否定了我教育杰姆的做人原則。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做家長很失敗,可是我就是他們擁有的一切。在杰姆仰視別人之前,他首先仰視的是我,我希望自己正直地活著,以便能坦然面對他……如果我默許這類事情發(fā)生,坦率地講,我就沒法再正視他的眼睛,一旦我不能正視他的眼睛,我就知道自己已經(jīng)永遠失去了他。我不想失去他和斯庫特,因為他們就是我的一切!卑⒌倏怂箞猿值脑瓌t是“如果我自己做不到,那我就沒有資格要求你”的教育原則。雖然“放養(yǎng)”,但是“教養(yǎng)”,言傳與身教兼具。窮其一生,他一直步履蹣跚執(zhí)著前行,在自己的堅持、掙扎中,向子女傳遞著自己的價值觀,一切都將孩子內(nèi)心的真善美種子喚醒。
“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早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德國存在主義哲學家雅思貝爾斯就在其專著《什么是教育》中做了一組形象的比喻。也許喚醒一個人的心靈能量與人格理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又不是不可能的事,套用書中一句話——“當你還未開始就已知道自己會輸,可你依然要去做,而且無論如何都要把它堅持到底。你很少能贏,但有時也會!眻允刈约簝(nèi)心的原則,盡自己的最大力量去做應該做的事,不泯滅良知而又不喪失希望、不憤世嫉俗,懷著同情和理解之心,具有向善之心,讓一切皆有可能吧!
【《殺死一只知更鳥》讀后感】相關文章:
《殺死一只知更鳥》的讀后感03-11
《殺死一只知更鳥》讀后感09-01
殺死一只知更鳥讀后感10-21
殺死一只知更鳥讀書心得06-24
殺死一只知更鳥優(yōu)秀讀后感05-02
讀《殺死一只知更鳥》有感范文04-03
《殺死一只知更鳥》讀書心得范文10-15
殺死一只知更鳥讀后感800字03-19
殺死一只知更鳥讀后感(精選11篇)03-08
殺死一只知更鳥讀后感15篇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