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有效教學》的初中讀后感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有效教學》的初中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效教學》的初中讀后感1
讀崔允t教授的《有效教學》一書,最大的感受是該書的內(nèi)容豐富,涉及面廣,為我們一線教師打開了如何教學的另一扇窗。
本書主要從“什么是教學”入手,為廣大教師從一個較為理論角度來理解、分析教學活動、基本問題等,為更好的實踐奠定基礎;以“怎樣教得有效”為重點,從教學設計為主線,如何進行逆向設計更是很好的結合實踐、案例,將理論與實踐很好結合,深入淺出的把內(nèi)容呈現(xiàn)出來。
“怎樣教得更好”,則是從教科研的態(tài)度、方法及相關論文的標準等角度娓娓道來,把教師關心的問題一一解決,為一線教師能力的提升,指出了很好的方向。
當然,同時,對某一方面也存在了疑惑。如第四章里提到的“課的準備”和“教學設計”似乎是畫上了等號;蛟S是崔教師沒有考慮到,或者并不是本書關注的問題。但筆者認為,理清“備課”和“教學設計”兩者內(nèi)涵,這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因為這會影響教師相關活動的思維方式。
目前在新課程改革浪潮中,“教學設計”是體育教學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中比較時尚的用語或話題。然而,許多教師對其概念、內(nèi)涵的理解卻存在了偏差。如“現(xiàn)代體育教學設計取代傳統(tǒng)備課”,或“傳統(tǒng)教案走向現(xiàn)代體育教學設計”等觀點。不難看出,他們將傳統(tǒng)備課與教學設計等同,只是存在時間維度的先后不同而已。
因此,筆者認為該書要是能將兩者概念內(nèi)涵解釋一下或許更好。同時我也根據(jù)自己的認識和查閱相關資料,大致整理了兩者的區(qū)別。
1、概念
1)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在教學理論、學習理論指導下運用系統(tǒng)方法對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目標、條件、方法、評價等)進行具體的設計與計劃。
2)備課:備課是指教師在講課前準備講課內(nèi)容,也就是教師對教學活動進行預先計劃和準備的過程。
2、性質(zhì)
1)教學設計:方法論性質(zhì)的綜合性應用學科。
2)備課:課前的準備活動。
3、作用
1)教學設計:根本目的.是創(chuàng)設一個有效的教學系統(tǒng),為達成教學目標服務。
2)備課:作為教學工作的起始環(huán)節(jié),對教學起著制定藍圖,預先謀劃的作用。
4、分類或分層
1)教學設計:根據(jù)教學實踐的運用:課堂教學設計,教學媒體設計。
2)備課:依據(jù)時間和內(nèi)容范圍,學期或?qū)W年備課、課題或單元備課和課時備課(教案)。
5、內(nèi)容和要素
1)教學設計的內(nèi)容體系:理念(教學設計領域中所特有的對知識、學生、學習和教學的基本觀念)、方法技術(具體的教學技術如分析技術、設計技術和評價技術)和技術組織(靈活、合理的技術過程步驟,如教學設計模式)。
2)備課主要內(nèi)容:備學生、備教材、備教法、備教具、備組織措施等。
6、重點
1)教學設計:整合課程資源,營造教學情境,安排教學事件,統(tǒng)籌教學結構要素等。
2)備課:做好鉆研教材和熟悉學生這兩方面的工作,教學內(nèi)容能促進學生素質(zhì)的有效發(fā)展。
《有效教學》的初中讀后感2
近日閱讀了余文森教授《有效教學的理論和模式》這本書。教學有效性是近年來的一個熱門研究課題,在實際的日常教學中真正落實教學的有效性不容易,教學的有效性的界定很模糊,沒有一個具體的指標來幫助我們更好地掌握有效教學的科學理念,從而更好地為我們的教學服務。
本書的內(nèi)容由外國篇和中國篇兩大部分構成,給我印象比較深的是中國篇(上),中國篇(上)是由于文森教授編寫的。在此篇中,又以第三掌的“情感教學”讓我受益匪淺。
教學情感應該是一種教學素養(yǎng),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表現(xiàn)出的喜怒哀樂等情感。教學情感在引導學生認知上有著重要作用。老師的愛憎不能不給學生產(chǎn)生正面或負面的影響,教學情感也是教育學生的一種牽引力。積極的教學情感帶給學生積極上進的教育信息,消極的教學情感也會引導出消極的情緒,不正確、不客觀的教學情感還會讓學生產(chǎn)生認知錯誤。
人們常說老師是導演,但更多的時候也是演員,用精湛的演技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情緒,這樣的課堂應該是高效的.課堂。但是,老師的教學情感首先應該建立在客觀認識事物的基礎上,不能以自己的好惡來引導學生的好惡。成功的教學活動離不開教師的情感投入,它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有直接的影響。教師對學生的愛,期望和鼓勵,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喚起相應的情感共鳴,和諧的師生關系由此建立。作為教師,就要欣賞、愛護、尊重學生,用愛心與微笑,營造寬松而和諧的課堂氣氛,與學生建立起合作,友愛、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要將激情和微笑,趣味和愛心帶進課堂,讓學生“活”起來,“動”起來。“活”起來就是讓學生在課堂上無拘無束,輕松而愉快的學習,爭答師問,積極而大膽發(fā)言,提出自己的問題,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互動學習;“動”起來就是讓學生主動來表演、試講,或分組討論,或面對面交流,真正做到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思考,勇于發(fā)言。對那些內(nèi)向的、膽小的,不敢踴躍發(fā)言的學生,尤其對學困生,教師要給于關注,面帶微笑,投去鼓勵、期待的目光使他們鼓起勇氣參與活動。當學生回答錯誤時,教師要不插話,不打斷,認真傾聽,并通過微笑,注視,點頭等動作把重視、贊賞、鼓勵、期待等感情傳遞給學生,對他們微小的進步,加以激勵、肯定。欣賞他們,愛護他們,關心他們,必然會激起他們的上進心。這樣久而久之,就會消除學生回答問題的畏懼感,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去。因此,教師的愛和尊重,是學生走向成功的前提。
通過閱讀此篇,我認識到,作為教師,我們要針對小學生的特點,借助自己親切的語言、豐富的表情、恰當?shù)男误w動作等創(chuàng)造一個美的、自然的教學氣氛,并借助現(xiàn)代教育技術等教學手段,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受到美的熏陶,體會到學習也是一種樂趣,從而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堂活動中去。
【《有效教學》的初中讀后感】相關文章:
有效教學設計總結04-21
有效教學經(jīng)驗總結01-12
小學數(shù)學有效教學總結05-09
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總結05-10
《有效教學》學習心得05-15
有效課堂教學心得11-21
《有效教學》讀后感10-12
《有效教學》心得體會03-03
有效教學心得體會07-04
淺談教學反思的有效性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