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實的幸!纷x后感 推薦度:
- 《真實的幸!纷x后感 推薦度:
- 讀《真實的幸福》有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真實的幸!纷x后感
讀完一本經(jīng)典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這時最關(guān)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F(xiàn)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真實的幸福》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真實的幸!纷x后感1
幸福是發(fā)現(xiàn)自己擅長什么,并且實現(xiàn)它。本文對愉悅,幸福,都有涉獵。更講了如何培養(yǎng)子女的幸福感。
另外一個特點,是講明白了悲觀,樂觀是什么,并且如何使用。幸福與否,某種程度是基因決定論,而非童年決定論。榮格那套不可信。
悲觀:好的是短期的,壞的是長期的。
樂觀:反之。兒童教育到底能決定什么?很難講。混沌,但重要。我自己的體驗,思考的習慣。對人的信賴。
健康的重要,因為其他很多東西都被證偽。比如錢,不是越多越好,你會習慣。悲觀,樂觀。兩種心態(tài),各有其用武之地。別用反了就好。美好回憶和心態(tài)的力量?如何把握自己的悲觀和樂觀?
幸福tips:細細品味,專注當下;貞,沉浸,想象。愉悅,在于偶爾為之。刺激的壞處是,麻木。孩子的心流——一時的愉快和正確的事?捷徑,不知道做什么,就是抑郁癥?什么是幸福的生活——找到你擅長的`事,并且實現(xiàn)它。
工作有很多符合心流出現(xiàn)的條件——專心,目標,反饋——所以要給自己創(chuàng)造這樣的條件——要讓自己有工作。這是辭職后的關(guān)鍵。
merrage:需要花時間,需要樂觀,需要幻覺,始終有浪漫的關(guān)系。最后這句是目標也似手段,說得非常好。為什么我不喜歡fight,因為是悲觀心態(tài)。終于明白fight是不好的心態(tài)了。被動休息(放松)和主動休息(心流,滿足感,幸福感)。
培養(yǎng)孩子的積極情緒和幸福感: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勢并鼓勵強化。訂立積極的計劃,而不是消極的。睡前分享好事和好情緒。不要無原則的稱贊。
陪伴,回應,盡量少拒絕?傊褪莻正常和健康的環(huán)境。
《真實的幸!纷x后感2
很慚愧,斷斷續(xù)續(xù)用了1個多月的時間才把《真實的幸!房赐,最大的收獲就是讓我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了解什么是幸福。它與我以前的理解有很大的偏差,我一直都覺得幸福只是一種感覺,就是知足常樂。但看完塞利格曼的書之后,發(fā)現(xiàn)幸福是有章可循的,是可以評估的,是可以養(yǎng)成的。我不得不佩服塞利格曼博士,他為我打開了一扇通往幸福的大門,而我也正努力使自己和身邊的人幸福!
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賽式幸福法則:過去就讓它過去,未來不全像你想象,抓住想要的幸福。
塞式幸福法則之一:過去的就讓它過去。每個人的成長道路都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不幸,所以我們能否幸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應對不幸的能力。我們沒有辦法改變已經(jīng)發(fā)生過的事情,只能是積極面對未來。一切生機勃勃嫩綠的.小草,有朝一日都會枯萎;一切鮮艷明麗沁人心脾的花朵,也往往盛開一季,就自然地凋謝了。小草的枯萎,鮮花的凋謝,都無法挽回,我們只能夠默默地接受。我們都有過快樂與幸福,也有過悲傷與痛苦,這些每個人都可以切身感受到。事實上,我們這樣的感受,總有一天會成為過去,既然已經(jīng)感受過,擁有過,你就必須承認它的出現(xiàn)與存在,并且接受它,容忍它,讓它在你的生命里輕輕地滑過,你自然會收獲到一種坦然,一種誠實,一種豁達,這樣,才會得到升華、美化。
塞式幸福法則之二:未來不全像你想象。當面臨同一問題時,不同的人想象的未來也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就會把問題復雜化,將事情災難化。有時候抓住一個想法不放的后果其實比它的真實性還要糟。所以換個思維思考問題吧。希望是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為之奮斗的最終目標,只有永遠心懷希望,才會拼盡全力去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
塞式幸福法則之三:抓住現(xiàn)在的幸福。正如書中所言:“人都不愿意糊里糊涂地過一生。你可能會像我一樣,午夜夢回,躺在床上想自己的生活是如何越變越幸福,而不是一天天減少痛苦。”很少靜下心來,想想一段日子以來的幸福。在《真實的幸!犯姓傧,仔細想想,我是幸福的,從小在父母的呵護下成長,不必擔心什么。工作上,和同事們相處十分愉快,生活中時常跟三五好友逛街、喝茶、聚會、聊天,雖然生活中也會有一些不如意,但總體來說,這樣的生活讓我很知足。
我想,只要讓過去的悲傷隨風而去,對現(xiàn)在的幸福好好珍惜,對將來的問題坦然面對,我們就擁有了真實的幸福。
《真實的幸!纷x后感3
真實的幸福來源于心底最深沉的渴望,是我們最迫切想要獲得的甘露。你幸福嗎?什么主宰者你的幸福?是那一路的追求,還是那彼岸的輝煌?你幸福嗎?你認為幸福是什么?怎樣才能得到最大的幸福?這些問題耳熟能詳,每每都有人在不斷地提起。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們生活質(zhì)量提高了,生活好起來了。盡管物質(zhì)生活有所提升,可這并不能和人們的幸福感提升掛鉤。你吃飽了,你有了積蓄,你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利用,你可以使用高科技產(chǎn)品,生活變得更簡單,但是,你的精神饑餓了,你的身心貌合神離了。曾經(jīng)看到過這樣一幅畫:肥頭大耳的男人穿的西裝革領(lǐng),吃的圓潤,滿身珠光寶氣,可是他的精神確實貧瘠。干癟的,被他牢牢甩在后面身心就這樣分離了?戳瞬唤袄浜。不僅捫心自問:這樣的人幸福嗎?到底什么才是我們追求的幸福?
近幾年,有關(guān)幸福的話題很多,央視幸福一問成為了談笑熱點,我倒覺得能把真實播放給大家,這背后就挺讓人幸福。因為真實本身就是幸福。這是讀了馬丁。塞利格曼《真實的'幸!芬粫畲蟮母惺。只有真實,我們才拂去虛假的表面,將內(nèi)在的自我曝露在人性面前,表露自己最真實的一面。
塞利格曼寫的書認為積極心理學和傳統(tǒng)的心理學不同。他不認為你應該花太多時間去改正自己的弱點;相反,他認為生命最大的成功在于建立及發(fā)揮你的優(yōu)勢。幸福感來自于自己的優(yōu)勢及美德,通過自己努力獲得的幸福才會有真正的幸福感受。真要遙望過去的歲月,提煉出幸福的時光,的確有點模糊,或者說,那些被現(xiàn)在概括起來稱為幸福的感覺,和現(xiàn)在相比是幸福的,當時意識中卻并無幸福二字。只是被充實。踏實的心情所籠罩。簡短說,此時有幸福的概念,停在口上,落在追逐的腳步中。每一點一滴的幸福都是靠自己雙手耕耘而來,容不得半點虛假,只有腳踏實地采摘的成果,才能使我們的身心得到最大的滿足感。我們總是被表面的虛榮所誘惑,死心塌地的想要走捷徑追求幸福感,用短暫的愉悅獲取幸福感,可是繁華過后卻是一身的落寞,這種幸福來得太過短暫,不足填滿我們內(nèi)心的荒蕪。我們總是沖的,其實,積極的情緒。特質(zhì)和積極組織系統(tǒng)才是積極心態(tài)的有效組成。而在智慧。勇氣。仁愛。正義。節(jié)制。精神卓越等方面修煉,路漫漫其修遠,需不斷進取。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清醒的認識到自己的優(yōu)勢,從點滴做,一件件可以帶來幸福感的事,連點成線,可以連成真實而幸福的感受,真實的存在,長久的幸福。這種滿足感,來源于我們的工作和我們的生活,在我們的教學中,在我們教養(yǎng)孩子中都可以做到,哪怕是微不足道,這種真實的幸福感和豐富的滿足感,必會襲身。這本身就是一種修煉,對心態(tài)的一種提升,也是獲取幸福的源泉。這個時代的追求幸福,注定是要坎坷的,正如那句老話:“不經(jīng)歷風雨,如何見得了彩虹!比绾巫屪约焊菀仔腋,書中已經(jīng)給輸了暗示,我們需要慢慢地學習,這個過程極其的漫長而堅信。只要堅信“幸福可以學來,幸?梢缘接肋h”,追逐幸福,淡定。堅韌而從容,幸?傆幸惶旎貋砬瞄_你的大門。
《真實的幸!纷x后感4
美國心理學之父——塞利格邁,那位做了習得性無助實驗被廣為流傳的心理學大家力作《真實的幸!肥且槐咎嵘腋8胁豢刹蛔x的經(jīng)典。
科學研究表明,有幸福感的人會更長壽、愛笑的女人更幸福,所以,幸福只是一種主觀上的感受,一種來自自我內(nèi)心的滿足。在遭遇打擊和挫折后,我們很容易放棄希望,不再努力,其實樂觀的人具有堅韌性,他們把自己所面臨的挫折看成是特定的、暫時的,是別人行為的'結(jié)果。
過去的事不能決定未來,不要把自己桎梏在過去。
感恩、寬恕能改變你的記憶,感恩能增加美好記憶的強度,而寬恕則將痛苦記憶的保險絲拆掉,使他不能再被引爆。
未來不全像你想象:
如果你把不幸的事想成“永遠”、“從來”、“總是”,把它歸因到人格特質(zhì)上,那么你就是一個悲觀的人。如果你把不幸的事想成“有的時候”、“最近”,把它當成偶發(fā)事件,你就是一個樂觀的人。樂觀的人認為好事會惠澤到他所做的每一件事,而悲觀的人則認為好事只是特地條件引起的。
抓住現(xiàn)在的幸福:
眼前的幸福和過去、未來的幸福有非常不同的成分,他包含愉悅、滿意、愉悅,帶有很強的感官和情緒特點,例如狂喜、興奮、高潮、歡笑、興高采烈等。純粹的感官上的滿足與快樂,不需要思考。滿意是做了我們最喜歡做的事而帶來的感覺。這種滿意會使我們整個沉浸在里面,失去了自我意識。
人在快樂時,更有創(chuàng)造力,視野變寬,更有探險精神,這個變寬變廣的過程增加了他們的資源,使他們面對挑戰(zhàn)時更可能獲勝,反過來又增加他們的積極情緒,從而更擴大了他們的視野。
美好的生活來自每一天,都該將突出的優(yōu)勢、有意義的生活用于增加知識、力量和美德。這就是我讀這本書最深的感受,活動當下,幸福著我的幸福。
《真實的幸!纷x后感5
活著,太忙或者太閑,煩心的事情太多又或者想要的不能滿足,總會反復糾結(jié)、折騰……
剛看完一本書,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丁·塞里格曼的《真實的幸!罚赋鋈硕疾辉负锖窟^一生。午夜夢回,躺在床上想自己的生活如何才能不要這么多煩心事,如何才能更幸福,而不是迫于無奈的一天天努力減少痛苦。每個人都有他固定的幸福范圍,就像減肥,有嘴碼子喊喊的,有真狠下心來減掉的,可我覺得心情舒暢了之后,減掉的肉肉幾乎都會找回來。有句話說的很好,沒有幸福感的人,不會感到長久的幸福;而有幸福感的人也不會感到長久的不幸。呵呵,這就是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哲學。
我們?nèi)绾文軌蚩鞓?我們(nèi)绾尾拍苷娴母惺艿叫腋?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當屬“塞氏幸福法則”了:過去的就讓他過去,未來不會像你想象,抓住現(xiàn)在的幸福。
我們會遇到這樣那樣的不幸,能否幸福,很大程度取決于我們面對不幸的能力。如果時空逆轉(zhuǎn)回到最想要的過去,回到不幸發(fā)生前制止它,可我們沒有辦法改變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實,能做的只有積極面對,只有比拼我們面對不幸的能力。不幸,是弱者的`災難,是強者的墊腳石。強者面對不幸的能力可以是壞事變成好事,使自己從不幸中吸取教訓,從而成熟、成長。
”抓住現(xiàn)在的幸福!“”幸福不是一種狀態(tài),而是一種能力”!靶腋2辉谟谀銚碛卸嗌,而在于你有沒有讓自己獲得幸福的本領(lǐng)!笔堑,沒有抓住幸福的本領(lǐng),就算當前擁有再多,你也無法留住,很快會離你而去。
啊哈哈!總結(jié)哈!對過去的悲傷隨他而去,對現(xiàn)在的幸福好好珍惜,對將來的問題坦然面對。就是最幸福的孩紙!
就像叔買的這盆袖珍椰子,沒有像蘆薈一樣離我而去,幾個月來依然堅強的活著。有我的關(guān)愛,相信它也狠幸福!
《真實的幸福》讀后感6
最近在湛廬讀者群里和大家一起讀書,剛剛讀完的一本書是《真實的幸福》。這本書我在前年就讀了,但是并沒有留下太深刻的印象。這次有機會再次和大家一起同讀,也許是因為自己這兩年在不斷成長,對這本書也有了新的體驗。
《真實的幸!肥恰胺e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的扛鼎之作,1998年,他以史上最高票當選美國心理協(xié)會主席。
我在這本書里的收獲有:
一、學習了一個快樂公式。
快樂公式: H = S + C + V
H =幸福的持久度
S =Set Range幸福的范圍
C =Circumstances生活環(huán)境
V =Voluntary Activities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
簡單來說,S就是代表先天的快樂潛質(zhì),其對快樂的影響大約40%。C是環(huán)境因素,其影響約為20%。V是個人信念及思想行為,其影響占40%。
這個公式首先指出,基因并不能主宰我們的快樂。第二,自由意志比外在環(huán)境,對于快樂有更大影響。第三,快樂與否,個人能夠改變的,往往比不能夠改變的還要多。
積極心理學的目的就是要教導我們,如何從思想開始,爭取自己的幸福。
二、書里說:“喝香檳、開名牌跑車是愉悅的生活,但不是美好的生活。美好的生活是每一天都用你的優(yōu)勢去創(chuàng)造真實的幸福和豐富的滿足感,這是你在生活的每一個層面上——工作、愛情、教養(yǎng)孩子等,都可以學著做到的”。
塞里格曼將快樂分為愉悅及滿足感。愉悅主要是一些感官及情勢的感覺。不需要思考,是本能反應,或腦內(nèi)化學反應。而滿足感則是完成一件喜歡做的事的感覺。期間不一定有愉悅,甚至會有痛苦?赏晔潞,比起愉悅,快感能持續(xù)較久。他不反對我們追求愉悅,但若想得到更廣大更深層的快樂,他建議我們應該主力追求后一種快樂,即滿足感。
獲得滿足感的'最好途徑是發(fā)揮自己的長處及美德。
什么是長處?如果進行某活動時,你會感到興奮,不覺累,以及能夠主動學習,進步神速,并想尋求更多展現(xiàn)機會。那就是長處。
什么是美德?美德是每個人獨有的,性格中的正面力量。某人的美德是慷慨,另一人的美德可能是寬恕。你了解自己的美德嗎?你享受過展現(xiàn)自己美德時的滿足感嗎?
三、塞利格曼把工作分為“三種不同的層次:工作(job)、職業(yè)(career)及事業(yè)(calling)”,而calling的本義正是“召喚”。塞利格曼在書中建議人們選擇自己能感覺到召喚的職業(yè)作為工作,才能達到職場中的幸福。
四、學習了一個新的心理學術(shù)語“習得性無助”。失敗后就認命,不再嘗試或努力的心理狀態(tài)是習得性無助,習得性無助的人比一般人更為悲傷與焦慮。
五、我們很多人都是悲觀者的思維模式。塞利格曼提出了ABCDE模式去反駁悲觀的想法。
A(adversity)代表不好的事。
B(belief)代表當事情發(fā)生時自動浮現(xiàn)的念頭、想法。
C(consequence)代表這個想法所產(chǎn)生的后果。
D(disputation)表示反駁。
E(energization)表示你成功進行反駁后所受到的激發(fā)。
舉個例子
A不好的事:下周我安排了一次正面管教公益分享課,周末班報名比較踴躍,但是周三班只有兩個人報名。
B想法:正面管教的課程是體驗式的,兩個人無法進行角色扮演,分組討論,這次周三班的分享課根本就無法正常開課。我如此滿腔熱忱,為何沒有更多的人愿意報名呢?難道是我不適合當正面管教講師嗎?我完全不知道如何宣傳自己,也完全不知道怎么讓更多的人知道我精心準備的課程。
C后果:失望沮喪,想放棄繼續(xù)做正面管教講師
D反駁:有什么證據(jù)可以證明我不適合做正面管教講師?這只是我的臆想。誰都可能遇到不順利的時候,按照前面幾期的學員反饋,絕大多數(shù)學員是喜歡我的課程的。
E激發(fā):我感覺好一點了,一份試聽課的事情嘛,干嘛把它看得生死攸關(guān)。我在朋友圈再發(fā)一次報名通知好了,加油!
六、對過往的美好時光不能心存感激和欣賞,對過去的不幸夸大其詞、念念不忘,是我們得不到平靜、滿足和滿意的罪魁禍首。
七、獲取幸福的24種優(yōu)勢:
- 智慧與知識:好奇心、熱愛學習、判斷力、創(chuàng)造性、社會智慧、洞察力
- 勇氣:勇敢、毅力、正直
- 仁愛:仁慈、愛
- 正義:公民精神、公平、領(lǐng)導力
- 節(jié)制:自我控制、謹慎、謙虛
- 精神卓越:美感、感恩、希望、靈性、寬恕、幽默、熱忱
我做了書中的測試,我最突出的優(yōu)勢是:正直和熱忱。最突出的劣勢是:領(lǐng)導力。
揚長避短是獲取幸福之道。
八、在最后一章里,塞利格曼充滿熱情和浪漫地討論了人生意義的一種積極可能:“美好的生活來自每一天都應用你的突出優(yōu)勢,有意義的生活還要加上一個條件——將這些優(yōu)勢用于增加知識、力量和美德上!
另外一個收獲是:看到有的讀者,通過思維導圖的形式,把整本書的脈絡(luò)畫了出來,非常直觀,思維導圖的形式可以用于我的讀書會。
《真實的幸福》讀后感7
花了兩周的時間 斷斷續(xù)續(xù) 終于看完這本書,在職場心理與企業(yè)EAP服務的課程中,老師強烈推薦塞利格曼的書,積極心理學和傳統(tǒng)的心理學不同,他不認為你應該花太多時間去改正自己的弱點;相反,他認為生命最大的成功在于建立及發(fā)揮你的優(yōu)勢。幸福感來自于自己的優(yōu)勢及美德,通過自己努力獲得的幸福才會有真正的幸福感受。一直以來我想知道的是我們對那些永恒的問題————我們該如何生活的有意義?我們從哪里來?我們要往何處去的答案。這本馬丁·塞利格曼的積極心理學的第一本書,竟在結(jié)尾也給了我比較收獲的解釋。 己成為這個歷程中的一分子,使他前進一步。這是進入有意義的生活的門,有意義的生活必須與比我們自身更宏大的東西連接上,這也將使你的每一天都過得有意義。
你的生活取向,你可以選擇走向這個目的,或選擇與這個目的完全無關(guān)的生活;你甚至可以選擇故意妨礙它。你可以選擇以增加知識為中心的生活:學習。教書。教育你的孩子,或從事科學。文學。新聞學等許多類似的'行業(yè);你也可以選擇一增加力量為中心的生活,通過技術(shù)。工程。建筑。醫(yī)療服務或制造業(yè)來達到這個目的;你還可以選擇以增加美德為中心的生活,通過法律。宗教。道德。政治等途徑,或通過當警察。救火隊員或從事慈善事業(yè)來達成你的目的
美好的生活來自每一天都應用你的突出優(yōu)勢,有意義的生活還要加上一個條件————將這些優(yōu)勢用于增加知識。力量和美德上。這樣的生活一定是孕育著意義的生活,如果神是生命的終點,那么這種生活必定是神圣的 。
《真實的幸!纷x后感8
20xx年上半年,遭遇了人生中的一些困境。慶幸有工作的陪伴,使得白天可以短暫的忘掉消極情緒。夜晚降臨時,獨自一人躲在被窩中哭泣。心里認為自己是一個失敗者,自我認可價值極低。幸運的是,遇見了《真實的幸!愤@一本書,打開了我的認知大門,在我心里,我把它定義為我的人生之書。
生活在現(xiàn)代的我們,忙碌是節(jié)奏,閑情是休止符。絕大部分人從小被教導要學會學習,只有學習好你才是最優(yōu)秀的那個。工作后,工資、房子、車子、好的配偶、優(yōu)秀的孩子……好像終其一生,人們都在追求彼岸,祈求上岸?赏讌f(xié)與將就是人生常態(tài)。在人生這條路上沒有人會是永遠的勝者,登頂之后,也不見得就是成功。除了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幸福,更應是人生的追尋的目標與方向。
書中的積極心理學認為,要想生活幸福,應“增加幸福,而不是減少痛苦”。如何增加幸福?“真正的幸福來自建立并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而非花時間改正自己的弱點!敝塾谧约旱膬(yōu)勢與美德,抓住積極的人格特質(zhì),會讓自我價值感更高,心情愉悅,從而對生活充滿期待。從我的職業(yè)角度出發(fā),激發(fā)每一個孩子的優(yōu)勢與美德,激發(fā)學生潛在的積極人格特質(zhì),是德育工作者首要任務。這或許比提高學生分數(shù)更加重要。于自己而言,在今后的生活里著眼于自身優(yōu)勢和美德,會更容易獲得幸福,保持愉快。遭遇困境,仍立足自身優(yōu)勢與美德,困境就是挑戰(zhàn),挑戰(zhàn)就是轉(zhuǎn)機,亦是機遇。
“積極心理學的核心是,把人放對位置,使他們能夠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如何理解“把人放對位置”?大多數(shù)優(yōu)秀班主任在做經(jīng)驗分享時,都提出讓每個學生都有事可做,為班集體做貢獻。這其實就是在把人放對位置的具體化操作。這個人適合怎樣的位置?就看這個孩子有怎樣的特質(zhì)?在日常中,多觀察,多給予學生任務,發(fā)揮學生特質(zhì),激發(fā)內(nèi)在潛質(zhì),也會使學生獲得愉快和幸福。這也符合本人所在學校校訓“順天性,養(yǎng)靈性,展個性”。對自己來說,把自己放在合適的位置上,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與美德,會更容易增強自己的幸福感。如在家庭中,本人特質(zhì)是陪伴父母,懂得與父母溝通分享,在事業(yè)中,積極進取,踏實穩(wěn)重,實事求是,在與他人溝通中,善于傾聽,樂于助人,性情活潑……這些都是我的人格特質(zhì)。
無論是教育孩子,還是自身成長,積極心理學都對我們的生活給予指導與方向。我們要學會把目光放在個體的優(yōu)勢與美德之中,使得積極的人格特質(zhì)得以全面發(fā)展。
《真實的幸!分刑岬降娜龡l賽式幸福法則,過去的就讓它過去,未來不全如你的想象,抓住現(xiàn)在的幸福。我認為是每個個體面對磨難都要具備的心理認知。遇到困境,不應把所有的問題都歸納到童年生活的不幸中。人具有主觀能動性,是可以改變的人生中的問題與困難。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過去的不能改變,祈求改變過去只會讓自己沉溺于痛苦之中。嘗試感恩生活,真誠對面生活中出現(xiàn)的人事物,享受生命中的出場的每一個個體,這有利于提升自我幸福。其次未來不全如自己想象。對未知的生活抱以樂觀與希望,轉(zhuǎn)變自己的消極想法。最后,學會抓住現(xiàn)在的幸福。享受當下人際關(guān)系給自己帶來的滋養(yǎng),用心去感受生活的饋贈。
在那段黑暗的時光里,它如星星之火,照亮我的心靈,給予我前進的方向。常讀常新,珍惜此書。
《真實的幸!纷x后感9
花了兩周的時間斷斷續(xù)續(xù)終于看完這本書,在職場心理與企業(yè)EAP服務的課程中,老師強烈推薦塞利格曼的書,積極心理學和傳統(tǒng)的心理學不同,他不認為你應該花太多時間去改正自己的弱點;相反,他認為生命最大的成功在于建立及發(fā)揮你的優(yōu)勢。幸福感來自于自己的優(yōu)勢及美德,通過自己努力獲得的幸福才會有真正的幸福感受。一直以來我想知道的是我們對那些永恒的問題——我們該如何生活的有意義?我們從哪里來?我們要往何處去的答案。這本馬丁·塞利格曼的積極心理學的第一本書,竟在結(jié)尾也給了我比較收獲的解釋。
上帝存在嗎?這種神現(xiàn)在無法存在,因為我們又會再碰到兩個相同的問題:假如現(xiàn)存的神是無所不知、善良正直的話,那為什么世界上還會有邪惡存在?如果現(xiàn)在的神是萬能和全知的,人類怎么會有自由意志?所以過去沒有神,現(xiàn)在也沒有神。但問題仍在那兒,從長遠來看,這個雙贏的原則將把我們帶到哪里?給我們帶來一個非超自然的神,一個需要通過自然的雙贏法則才能得到萬能、全知和美德的神。或許,神就是我們的終點。
一個不斷選擇復雜的.過程最后一定會止于萬能、全知和美德。當然,這個目的不可能在我們有生之年完成,甚至無法再人類有生之年實現(xiàn)。我們能做的就是選擇自己成為這個歷程中的一分子,使他前進一步。這是進入有意義的生活的門,有意義的生活必須與比我們自身更宏大的東西連接上,這也將使你的每一天都過得有意義。
你的生活取向,你可以選擇走向這個目的,或選擇與這個目的完全無關(guān)的生活;你甚至可以選擇故意妨礙它。你可以選擇以增加知識為中心的生活:學習、教書、教育你的孩子,或從事科學、文學、新聞學等許多類似的行業(yè);你也可以選擇一增加力量為中心的生活,通過技術(shù)、工程、建筑、醫(yī)療服務或制造業(yè)來達到這個目的;你還可以選擇以增加美德為中心的生活,通過法律、宗教、道德、政治等途徑,或通過當警察、救火隊員或從事慈善事業(yè)來達成你的目的。
美好的生活來自每一天都應用你的突出優(yōu)勢,有意義的生活還要加上一個條件——將這些優(yōu)勢用于增加知識、力量和美德上。這樣的生活一定是孕育著意義的生活,如果神是生命的終點,那么這種生活必定是神圣的。
《真實的幸!纷x后感10
得知學校又要給老師們配書讀了,我的心理是十分的渴望,因為每一次讀完學校下發(fā)的書,都會讓我沉思許久。也許這就是“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吧。很多事情,書里面會給你很多生活中的提示。剛拿到《真實的幸!罚⒈贿@本書的名字所吸引。什么樣的幸福才是最真實的幸福的,懷著憧憬,喜悅的心情翻開,第1章《為什么要幸!肪蜕钌畹奈宋!按髮W畢業(yè)照上,有的人笑得很燦爛,眼角擠出了魚尾紋;有的人只是禮貌性地提了提嘴角,笑容的不同能預測未來的幸福嗎?”回想起來,這不就是我們當時的情景嗎。有的人則是官夫人剪彩的微笑,有的人則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微笑。他們的微笑可以看出以后的生活,生命是否完美,是否幸福!墩鎸嵉男腋!愤@本書用簡單的語言告訴我們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怎樣才能變得更幸福。其實每一種生活都有它的味道,只要你細細去品味。生活很簡單,幸福也很簡單。用心去感受,幸福在一句溫暖貼心的.問候里;幸福在一碗熱騰騰的飯菜里;幸福在一杯香濃的奶茶里……。
書中將幸福理論定義成這樣:生活的品質(zhì)等于幸福的時光減去不幸福的時光。如果想要提升生活的品質(zhì)那么我們就需要增加幸福的時光。相對于樂觀的人來說,他們更具有幸福的特質(zhì),樂觀的人把目前的困難解釋成暫時性的,自己具有主控權(quán)。想想自己,不正是擁有幸福的人嗎,樂觀的我,在同事的眼中,朋友的眼中,從來都沒有煩心的事情,遇到困難的時候,也想成這是都是暫時的,會過去的。相反,有些悲觀的人則認為他們的困難是一輩子也逃不掉,倒霉的事情一樁接一樁并且是自己無法操控的。我認為樂觀的人更容易感覺到幸福,而悲觀的人則常常感到不幸,這主要取決于他們對困難的態(tài)度。每個人的人生不可能都是一帆風順的,遇到困難,我們應該有一個正確的態(tài)度去對待,面對事情的心態(tài)對了,解決起來也就很順利。
現(xiàn)如今,我們大家都生活在一個有壓力、抑郁的時代。我們總是想要得到更多,總是在不斷地去尋找自己的目標,實現(xiàn)意義和價值,不斷地去朝著目標前進,去完成我們的意義。自己也曾經(jīng)不斷地想要去修正自我,用已知去衡量好與不好,實現(xiàn)著塑造的教育成果。再次想來,過分看中目標的人生必然是苦多樂少,因過程總是比較長。在這種人生面前,快樂就好像是海市蜃樓一樣,引誘人不斷地向前奔跑。只為了能夠飽飲一頓甘泉,卻在痛苦與壓抑中等待一生。記得塞利格曼博士說過:我們看待世界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接受的,另一種是改變。如果你是個舉棋不定的人,你別無選擇,只能時時忍受痛苦的折磨。你的工作、你的健康因此要付出代價,你的心境永遠是陰暗多雨的。但是如果你學會了因地制宜,視情而定,你就可以隨時因需要而選擇地改變它。例如午夜夢回,躺在床上思考的不再是如何一天天的減少痛苦,而是如何使自己的生活越變越幸福。
少一點物質(zhì)的追求,多和自己的內(nèi)心對對話。不需要很多規(guī)定告訴我們應該怎么去做,自己的心靈必然會告訴我們什么是最合適的,最美的,最有味道的,什么是最正確的答案。在生活中工作中去找到那個真的我,去找到那個快樂的自己,去找到那個幸福的本身,去找到最自然的狀態(tài)。并在不斷追求幸福快樂中不斷地鼓勵自我,發(fā)展自我,盡可能發(fā)揮自我所長,創(chuàng)造積極向上的氛圍和條件,必能獲得積極的生命狀態(tài)。認同自己接納自己,必能有新的提升。
把心頭的負重都緩緩放下,用魚兒在水中悠然的姿態(tài)去肆意,發(fā)現(xiàn)悠閑才是生命本身的一種自然狀態(tài),悠閑無法刻意去創(chuàng)造,而要靠心去感受。工作之余,攜三五知己一起去公園散步,則可以忘情無極,優(yōu)哉游哉,不知不覺地墜入了悠閑的境界。待休息調(diào)整好身體的狀態(tài),再投入緊張的工作,則會更游刃有余而且快樂。也許我也正在不斷地錯身中努力在創(chuàng)造遇見快樂自己、幸福自己、滿足自己的。正所謂“知足常樂,隨遇而安”。喜歡悠閑自在的生活,靜靜地享受陽光,不想去爭也不想去搶,做好我該做的,然后好好享受平淡的幸福。因為知足,所以快樂;因為懂得,所以珍惜。
《真實的幸!纷x后感11
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真正的幸福來源于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和美德,全身心地投入到生活中,忘記自我的存在。
真正的幸福感來自于自己的努力,而不是感官刺激和享受。來源于用自己的能力和美德去解決一個問題一個挑戰(zhàn)時帶來的狂喜,它是一種忘我的,完全投入的,積極的情緒體驗,仿佛在那一刻時間靜止了一樣。心理學的作用就是把人放對位置,使他們能夠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
有哪幾種人生模式?第一種是快樂的`生活,聽了一個笑話覺得很開心,中了世界杯彩票很開心,這是簡單的快樂。第二種是投入的生活,全身心沉浸在一件事情中,完全忘記了周圍的世界,也就是我們上文談到的心流。第三種是有意義的生活,你覺得自己做的是正確的事情,你看到它對自己、對他人、對世界產(chǎn)生正面的影響。
學習能力與幸福的關(guān)系是什么呢?對于上面3類的情感體驗,都有至關(guān)重要的影響。對快樂的影響:是的,你可以學習各種技能,變得更快樂。例如,我學會了如何夸獎他人,看見別人開心自己也是開心的。對投入的影響:心流的定義就是“高技能高挑戰(zhàn)”,擁有一流的學習力意味著你有無數(shù)的機會去突破你的技能,從而迎接高挑戰(zhàn)。對意義的影響:意義取決于產(chǎn)生真正有成果有影響的事情,這需要能力,也就意味著你需要學習。
所以最幸福的生活不僅僅是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和美德,還要和周圍的環(huán)境發(fā)生有意義的聯(lián)結(jié)。
《真實的幸!纷x后感12
近幾年,有關(guān)幸福的話題很多,你幸福嗎?你認為幸福是什么?怎樣才能得到最大的幸福?這些問題耳熟能詳,每每都有人在不斷地提起。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我們的生活質(zhì)量提高了,但這并不能和我們的幸福感提升掛鉤。最近斷斷續(xù)續(xù)用了1個多月的時間才把部室推薦書目《真實的幸!方o看完,看完后最大的收獲就是讓我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了解什么是幸福。
以前的我,自我評定是帶有悲觀色彩的人,在遭受打擊和挫折后,就很容易放棄希望。而書中塞利格曼認為,失敗后就認命了,不在嘗試或努力的心理狀態(tài)就是習得性無助。習得性無助可能就是一種單級抑郁癥。抑郁癥病人和無助者都顯示出被動性,他們比一般人更悲傷、更焦慮。在塞利格曼的試驗中,有三分之一的被試永不放棄,不論我們做了什么,做多少實驗;但也有八分之一的被試從一開始就放棄了,根本不做任何努力就馬上投降。悲觀的人常常認為造成挫折和失敗的原因是永久的、普遍的,而且全是自己的錯,相反,樂觀的人具有堅韌性,他們把自己所面臨的挫折看成是特定的、暫時性的、是被人行為的結(jié)果。此時,我豁然開朗,悲觀的人和樂觀的人在解釋不幸和挫折的時候就有不同,以后遇到不幸或挫折的時候通過以上三種方式疏導自己,相信自己會樂觀不少。
塞利格曼還認為積極心理學和傳統(tǒng)的心理學不同。他不認為你應該花太多時間去改正自己的弱點;相反,他認為生命最大的成功在于建立及發(fā)揮你的優(yōu)勢。幸福感來自于自己的優(yōu)勢及美德,通過自己努力獲得的幸福才會有真正的幸福感受。真要遙望過去的歲月,提煉出幸福的'時光,的確有點模糊,或者說,那些被現(xiàn)在概括起來稱為幸福的感覺,和現(xiàn)在相比是幸福的,當時意識中卻并無幸福二字。只是被充實、踏實的心情所籠罩。簡短說,此時有幸福的概念,停在口上,落在追逐的腳步中。每一點一滴的幸福都是靠自己雙手耕耘而來,容不得半點虛假,只有腳踏實地采摘的成果,才能使我們的身心得到最大的滿足感。
我們有時候被表面所誘惑,想要走捷徑追求幸福感,以為短暫的愉悅就是獲取到了幸福感,可是繁華過后卻是一身的落寞,這種幸福來得太過短暫。然而積極的情緒、特質(zhì)和積極組織系統(tǒng)才是積極心態(tài)的有效組成,同時還需要在智慧、勇氣、仁愛、正義、節(jié)制、精神卓越等方面修煉和進取。我們還要清醒的認識到自己的優(yōu)勢,從點滴做,一件件可以帶來幸福感的事,從中找到真實而幸福的感受。
《真實的幸!纷x后感13
今年,有關(guān)幸福的話題很多,央視幸福一問成為了談笑熱點,我倒覺得能把真實播放給大家,這背后就挺讓人幸福。因為真實本身就是幸福。這是讀了馬丁。塞利格曼《真實的幸福》一書最大的感受。
真要遙望過去的歲月,提煉出幸福的時光,的確有點模糊,或者說,那些被現(xiàn)在概括起來稱為幸福的感覺,和現(xiàn)在相比是幸福的,當時意識中卻并無幸福二字。只是被充實。踏實的心情所籠罩。簡短說,此時有幸福的概念,停在口上,落在追逐的腳步中。彼時有幸福的感受,存在心中,丟在奔跑的 時光里。哪個更幸福,一目了然,哪個更實在,也是心中了然。細想,最幸福的時光便是工作最初的幾年,班主任加上兩個班的語文課,踏實。積極的工作狀態(tài)。幾個鐵桿好友,充滿溫情的關(guān)切和交流,樂觀而快樂的生活。每天都很充實,無欲無求,學生的進步是最大的渴望,而學生成長規(guī)律總能讓渴望的心獲得必要的滿足。想來,那不是努力的結(jié)果,是時間推移的必然,F(xiàn)在,許多事不在掌控之中,后悔攬了這么個瓷器活,不是沒這個鉆,而是活的性質(zhì)變了,隨之不幸福了。之所以這樣,是欲望更多了,讓欲望從淡定的心中脫韁而出,追隨著這個社會欲望之流,不停的疾奔,偶發(fā)現(xiàn),停下來是需要修煉的我清醒的意識到,保持一個健康的心態(tài)對于事業(yè)和成長都極為重要。最重要的是修心,而心態(tài)的修煉不易。 我們極易被〝根都爛掉〞的情緒所感染,總是想修煉自己,打敗自己的沖動,其實,積極的情緒。特質(zhì)和積極組織系統(tǒng)才是積極心態(tài)的有效組成。而在智慧。勇氣。仁愛。正義。節(jié)制。精神卓越等方面修煉,路漫漫其修遠,需不斷進取。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清醒的認識到自己的優(yōu)勢,從點滴做,一件件可以帶來幸福感的事,連點成線,可以連成真實而幸福的感受,真實的存在,長久的幸福。這種滿足感,來源于我們的`工作和我們的生活,在我們的教學中,在我們教養(yǎng)孩子中都可以做到,哪怕是微不足道,這種真實的幸福感和豐富的滿足感,必會襲身。這本身就是一種修煉,對心態(tài)的一種提升,也是獲取幸福的源泉。
這個時代的人,在追逐幸福感時極易走捷徑,用短暫的愉悅獲取幸福感受,如沒有樂觀的積極的心態(tài)也不易長久,即便錦衣加身。腰纏萬貫也不會幸福。尤其,當負面情緒襲來,便很難操控,幸福感會被瞬間偷襲,須臾間喪失。如何做,書中倒給了我不少啟示,只不過還需慢慢學來,過程漫長而艱辛,書中〝幸?梢詫W來,幸?梢缘接肋h〞的觀點倒是激勵我們,追逐幸福,永不止步,因為那才是生命真正價值所在。
《真實的幸!纷x后感14
斷斷續(xù)續(xù)地把《真實的幸福》看完了,最大的收獲就是了解了什么是幸福。它與我以前的理解有一點點的偏差,我一直都覺得幸福就在身邊,幸福只是一種感覺,看完馬丁·塞里格曼的書之后,發(fā)現(xiàn)幸福是有章可循的,幸福是有注解的,幸福是可以評估的,幸福是可以養(yǎng)成的。我不得不佩服塞里格曼博士,他為我打開了一扇通往幸福的大門,而我也正努力使自己和身邊的人幸福!
幸福是什么?有人說“幸福就是貓吃魚,狗吃肉,奧特曼打小怪獸;幸福就是睡覺睡到自然醒,數(shù)錢數(shù)到手抽筋”。誰會當真呢?一個拙劣的比喻,引人笑笑而已。還有比這更高級的隱喻,也終究不過是講述說了幸福豐富內(nèi)涵的一個方面,想準確解釋“幸福”這個詞,還沒有哪種說法能夠單獨勝任。馬丁·塞利格曼,積極心理學領(lǐng)域的專家,被稱為“積極心理學之父”,曾以最高票當選為美國心理協(xié)會主席。他說“定義幸福的字句比定義任何一個哲學問題的都多,幸福是被誤用、濫用最多的詞之一”,由此可見,對于什么是幸福還是不要去管的`好。塞利格曼也認為,他只關(guān)心幸福的成分,基于科學上的發(fā)現(xiàn),就可以增加幸福感。 弄不清楚什么是幸福,是不是意味著我們沒有辦法增加幸福呢?也不是,就像饑餓難耐的時候吃上一頓大餐,酒足飯飽之余,心滿意足,情緒極佳,我們大約知道此時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一小撮人之一。這種幸?赡芊浅6堂,因為吃壞肚子的概率總是存在的,但比起饑餓時的痛苦,飽餐之后的幸福感是大大的增加了。塞利格曼也認為,他只關(guān)心幸福的成分,基于科學上的發(fā)現(xiàn),就可以增加幸福感。 可不可以這樣說:幸福是什么,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幸福的成分。
“當一個人沮喪的時候,他比較容易喚起悲傷的記憶,而不會想起幸福的往昔”。對過往美好的時光不能心存感激和欣賞,對過去的不幸夸大其詞、念念不忘,這兩種行為是我們得不到平靜、滿足和滿意的罪魁禍首”,塞利格曼還說,“只要知道一個事實---早期的事件對成人生活沒有或者只有一點點影響就足以解放很多人的心靈”。那么我們該如何對待過去發(fā)生的一切呢?首先要學會感恩,過去發(fā)生的一些看似平常的事情,如果我們試著抱以感恩之情,就會賦予這些事件非同一般的意義,更何況有些事情本身就值得感謝,例如父母對子女的養(yǎng)育之恩,往往被視作理所當然。過去還有很多事情會引起我們不好的記憶,對這些不好的記憶,我們沒有好的辦法做到直接忘卻或壓抑記憶,外顯的壓抑反而會導致反作用。唯一能夠改變這些消極情緒的辦法是寬恕,“只有寬恕可以在不改變記憶的情況下,轉(zhuǎn)換、去除傷痛與仇恨”。 塞利格曼作了精辟的總結(jié):感恩和寬恕能改變你的記憶,感恩能增加美好記憶的強度,而寬恕則將痛苦記憶的保險絲拆掉,使它不能再引爆,這樣你會更幸福。
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過去就讓它過去,未來不全像你想象,抓住想要的幸福。只要你對過去的悲傷隨他而去,對現(xiàn)在的幸福好好珍惜、對將來的問題坦然面對,我想,你就是最幸福的人。
《真實的幸!纷x后感15
記得《裸婚時代》的劉易陽對童佳倩說,一個大男人不能整天把這事掛在嘴上,幸福是什么?幸福是靠干出來的,不是說出來就行。是啊,這么個抽象的概念,說出來就變的不真實了,而且整天把這詞掛在嘴上實在太矯情了。但是,還是要做一下讀書筆記。最近幾天比較閑,還沒找到兼職,看看書,學習學習,也不錯。 〝積極心理學是幸福和不幸福的時光所交織出來的紋理,以及此間顯示出來的優(yōu)勢及美德。〞通常人們追求幸福變得不實際是因為觀念的偏差,人們總有個定向的思維,要么幸福要么不幸福,然而事實上幸福應該是一種連續(xù)穩(wěn)定的整體主觀感受。泰勒說,當別人問他是否幸福時,他不知道這該怎么回答,幸福沒有外界一個條文標準,也不是說通過與他人對比就能判斷出自己是否幸福,只能說他比以前更幸福了,以后也將會比現(xiàn)在更幸福。他強調(diào),〝幸福課〞的宗旨不是讓人學會幸福,而是學會更幸福。
〝做好事會產(chǎn)生幸福感,這不同一般的感官愉悅,當你用自己的能力和優(yōu)勢去應對一項挑戰(zhàn)并圓滿完成時,你會有幸福感,做好事并不僅僅是一種暫時的積極情緒體驗,它是完全投入,完全忘我的體驗。〞也許這是來源于成就感
與道德感的滿足,當人覺得所做的事有意義時,便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所在,并不是說有多大的`客觀成就才能產(chǎn)生成就感,也不是說做了多大的好事才能產(chǎn)生道德感,只要自己認同的事都可以覺得有意義,并產(chǎn)生愉悅感。小孩子做了好事,需要告訴父母獲得稱贊后才會高興或者是想到自己將得到到贊賞而興奮不已,我們有了成熟的心智后就不再需要這些小孩所要的東西,小孩子得到一句稱贊就很高興了,雖然成人聽贊賞也會高興,但是追求的不是這個,而是內(nèi)心的安定與更深層的價值感。
〝優(yōu)勢有靜態(tài)。動態(tài)之分,如仁慈。好奇。忠誠。信仰是靜態(tài)的,一天可能展現(xiàn)這些優(yōu)勢幾十次,而毅力。遠見。勇氣則更可能是動態(tài)的,不可能在超市排隊付錢時展現(xiàn)你的勇氣,一生終有一次動態(tài)的行為足以讓人知道你有勇氣了。〞確實有道理,根據(jù)這樣的說法,那么回想一下自己是否做過自己覺得自己特別勇的事時,就可以知道自己是否勇敢了。再換個角度,即使沒干過特別英勇的事也不能認定自己沒勇氣,那也許是還沒出現(xiàn)恰當?shù)臅r機。這么一想,所有的事都變的美好了,自己的價值感也增長不少,自然也就能開心點。雖然這還談不上幸福,但也是一種進步,畢竟人是可以習得樂觀的
〝常常查看傷口不利于愈合。〞〝對過往的美好時光不能心存感激和欣賞,對過去的不幸夸大其詞。念念不忘,這兩種行為使我們得不到平靜。滿足和滿意的罪魁禍首。兩種解決方法———感恩。寬恕。〞書上舉了個例子,闡述一位心理學大師是如何去寬恕殺死自己母親的惡人,我在想著,如果是我,我就沒那么偉大,沒那么厚愛他人,這樣的不幸與這樣的寬宏心懷,我只能表示深深的同情之余再表示萬分的佩服。真的沒想過,當一些特別惱人的不幸發(fā)生在自己身上時,自己會有多寬的心去接受,就算現(xiàn)在設(shè)身處地的想一番,然后覺得可以接受,也不肯定真正發(fā)生時自己又是怎樣的心情。另外,我覺得感恩,也不應該是,每件事都要想著感謝別人,本來自己不覺的有什么需要特別感恩的事,卻還要為了〝感恩〞而感恩,那是多痛苦的一件事,不一定每件事都需要把謝謝掛在口上,機械化的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會讓自己變得虛偽。并不是不提倡〝感恩〞,而是認為不應該像遵守紅綠燈那樣對待〝感恩〞。
【《真實的幸!纷x后感】相關(guān)文章:
《真實的幸福》讀后感05-01
真實的幸福讀后感10-12
《真實的幸!纷x書筆記(精選3篇)10-06
讀《真實的幸福》有感02-11
讓幸福變得更真實心情隨筆10-06
《真實的幸!纷x書筆記(通用6篇)10-28
《真實的幸!纷x書筆記(通用5篇)10-19
《真實的幸!纷x后感(精選17篇)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