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讀后感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領悟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讀后感1
如果問什么事情是不用上崗證,那就是當父母。什么事情是最難的,那就是教育孩子。我時常在想,自己都還沒有“長大”,如何做一個稱職合格的父母?這些都沒有答案,只能靠自己慢慢摸索。
自從有了小寶,開始看一些育兒書籍,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書籍《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讀來讓人的心顫抖、難受、感動、悲傷。書中有九個故事,沒有一個是普羅大眾樂見的教育神話,沒有一篇看了會感覺喜悅。沒有一篇看了心中不會亂糟糟的,甚至覺得煩。但是看完后會讓當父母的.你開啟育兒模式的思考,如果你感興趣,建議你去讀讀這本書,單身或者為人父母都可以閱讀。
傍晚和老公散步聊天,看見家門口的輔導機構廣告語,兩人開始探討孩子的教育問題,老公總是傾向于讓孩子去上輔導班,我總傾向于讓孩子自然成長(其實內心也是很焦慮,如果孩子不自律怎么辦?想想小時候的自己,放羊式的成長,結果寫的字歪歪扭扭,邏輯思維混亂、文學功底差、外語水平還不如現在的小學生。如果小時候有父母監(jiān)督,現在的自己也許會更優(yōu)秀)。不知不覺中,我感覺我和老公都是在用自己的感受準備去培育孩子,這樣父母我感覺特別可怕。
每當老公說想讓孩子上什么輔導班的時候,我就會特別強調的說:你希望孩子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你當爸爸的首先得做好榜樣,你希望孩子是一個愛學習的人,你自己應該是一個愛學習、積極向上的人,孩子自然受你的影響,尤其是需要把打游戲的習慣改掉。
我時常在想,那我能夠給孩子帶來什么?首先下班回到家中,很少看手機和杜絕看電視,我們家是沒有買電視的,有一臺小電視,在爺爺奶奶房間,吃完晚飯后一般是帶孩子出去散散步,或者洗澡后帶孩子在床上玩。其次,我要求自己利用空閑時間記錄一些日常生活,一是不想把太多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培養(yǎng)自己的興趣愛好,二是孩子有一天需要記錄日記的時候,媽媽可以和孩子一起成長,一起分享心得體會。
另外,為了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習慣,我每周夜晚會堅持閱讀,后期我會把閱讀的書籍分享到微信公眾號,算是一種記錄,也是一種對自己的監(jiān)督。我一直堅信,你希望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首先,你自己得成為什么樣的人,我自認為,我從未是一個優(yōu)秀的人,但因有了寶寶,我愿和孩子一起成長,最終孩子能夠成長為什么樣的人,我無法預測,我也不愿預測,因為孩子是一個獨立父母的個體,也是一個充滿未知的生命,我能做的就是用我們的生命為你構造一個安全的港灣,讓你自由健康的追逐夢想。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讀后感2
書中寫了好多好多孩子在父母控制欲下的不良狀態(tài),也描繪了父母的無奈和心酸。很多人,或者更多人,都會站在一個光明的位置,說要給孩子空間和溫暖的愛,讓他們自由又積極的好好長大。
可是,誰能來幫幫父母呢?
小朋友還沒出生的時候,絕大多數父母,都會懷著無限期待和美好的愿景,說自己要做一個溫柔,不亂發(fā)脾氣的,每天陪著親子閱讀,傍晚陪著小朋友去小區(qū)游樂園玩耍的好父母。
可小朋友出生后,日常的瑣碎對精力的消耗是無比巨大的,小朋友像一臺閃閃發(fā)亮的永動機,精力十足,而父母,就像是一臺半舊不新的手機,努力跟著節(jié)奏,可是電量真的撐不住很久。
給小朋友讀繪本,自己讀到昏昏欲睡,被小朋友的一百萬個問題,問到啞口無言。在小公園玩耍的時候,小朋友上躥下跳不亦樂乎的滑滑梯,蕩秋千,大人則像一根根木樁子,立在邊上,百無聊賴的玩著手機。說是要一起玩耍,可難道要大人跟著一起在草坪上瘋跑嗎?
書中或是隱晦或是直白的說,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獨立,放手去讓他們自己成長?蛇@背后的代價,真的不是每個人都承擔的起的。
想要小朋友快樂的學習,然后有放松玩耍的時間,可是學校現在的'課業(yè),分明就在告訴你,你必須要去做額外的練習,要去做更多反復的練習。如若不然,考試結果會狠狠地給你教訓,老師會打電話給家長,說,你們家長要上心啊,要配合老師啊。言下之意,就是要學習,學習,更刻苦的學習!
試問哪個家長能夠直接對老師說,老師,我就想讓我孩子快樂學習,你別給他太大壓力。
這種話一出來,有很可想而知的結果,老師會在某種程度上放棄那個小孩,甚至不去管她,或是只在表面敷衍的管教。而現在的小學生,都是很會見風使舵的,如果老師不喜歡某個孩子,全班同學會學著老師的樣子,去一起排擠那個孩子。這樣的后果,哪個家長能夠承擔的起。
舉個栗子,小朋友喜歡彈琴,不喜歡念傳統(tǒng)的科目。但這藝術生,樂器藝術生背后的金額,幾百萬甚至更多,不是每個家庭能承擔的起的。萬一,萬一,小朋友天賦有限,才藝學了個半吊子,傳統(tǒng)學業(yè)又跟不上,那小朋友的將來,是他自己在負責,父母看著他辛苦的工作,甚至苦難的生活,這種沉痛,是誰又能了解的?
父母,孩子,社會,以及問題,應該是父母+孩子+社會VS問題,可現在父母VS孩子VS社會VS問題。
本該是一個戰(zhàn)線的,都在互相對抗。
如果說問題是一條惡龍,住在山洞里,抓了孩子,父母本來要拿著寶劍去屠龍的,可是,卻逐漸的變成了另外一種惡龍,心里知道對錯,明白初心,可現實把他們逼得迫不得已脅從。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讀后感】相關文章:
孩子你要堅強的美文10-06
今天,你陪孩子了嗎10-08
孩子,我不打擾你10-06
教育筆記-孩子你真棒07-08
你不是迷茫10-07
孩子的寫作讓你煩惱嗎作文08-27
孩子你開錯了窗作文10-06
你“扼殺”過孩子的夢想嗎10-06
給孩子一個最好的你10-06
你還在對孩子嘮叨嗎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