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我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
在中國古代中的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司馬遷所撰寫的史記,在這其中記載的東西上至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年間。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我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相關(guān)介紹,歡迎大家分享。
問題:
我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
答案:史記
【相關(guān)閱讀】
《史記》,是中國西漢時期的歷史學家司馬遷編寫的中國一本紀傳體通史!妒酚洝肥侵袊糯钪墓诺涞浼,與之后的《漢書》、《后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妒酚洝酚涊d了上自中國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共三千多年的歷史。全書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余字。作者司馬遷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使《史記》成為中國第一部,也是最出名的紀傳體通史!妒酚洝穼笫朗穼W和文學的發(fā)展都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其首創(chuàng)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之后歷代“正史”所傳承。同時,《史記》還被認為是一部優(yōu)秀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
《史記》記載了上自中國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歷史。作者司馬遷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使《史記》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后一篇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余字。
《史記》最初沒有固定書名,或稱“太史公書”,或稱“太史公記”,也省稱“太史公”!笆酚洝北緛硎枪糯窌耐ǚQ,從三國時期開始,“史記”由史書的通稱逐漸成為“太史公書”的專稱。
《史記》對后世史學和文學的發(fā)展都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其首創(chuàng)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之后歷代“正史”所傳承。同時,《史記》還被認為是一部優(yōu)秀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劉向等人認為此書“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zhì)而不俚”。與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并稱“史學雙壁”
全書有本紀十二篇,表十篇,書八篇,世家三十篇,列傳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班固在《漢書·司馬遷傳》中提到《史記》缺少十篇。三國魏張晏指出這十篇是《景帝本紀》、《武帝本紀》、《禮書》、《樂書》、《律書》、《漢興以來將相年表》、《日者列傳》、《三王世家》、《龜策列傳》、《傅靳列傳》。后人大多數(shù)不一樣意張晏的說法,但《史記》殘缺是確鑿無疑的。今本《史記》也是一百三十篇,有少數(shù)篇章顯然不是司馬遷的手筆,漢元帝、成帝時的博士褚少孫補寫過《史記》,今本《史記》中“褚先生曰”就是他的補作!妒酚洝啡〔南喈攺V泛,取自《諜記》、《五帝系諜》、《尚書》、《秦記》、《牧民》、《山高》、《乘馬》、《輕重》、《九府》及《晏子春秋》、《司馬兵法》、《春秋歷譜諜》、《春秋(史書)》、《國語》、《離騷》、《天問》、《招魂》、《哀郢》等;當時社會上流傳的《世本》、《國語》、《國策》、《秦記》、《楚漢春秋》、《諸子百家》等著作和國家的文書檔案,以及實地調(diào)查獲取的材料,都是司馬遷寫作《史記》的重要材料來源。個性可貴的是,司馬遷對搜集的材料做了認真地分析和選取,淘汰了一些無稽之談。對一些不能弄清楚的問題,或者采用闕疑的態(tài)度,或者記載各種不一樣的說法。由于取材廣泛,修史態(tài)度嚴肅認真,所以,《史記》記事翔實,資料豐富。
《史記》作者
司馬遷,字子長,西漢史學家、散文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后任中書令。發(fā)奮繼續(xù)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班固是漢代系統(tǒng)評論司馬遷的第一人!稘h書》中有《司馬遷傳》。班固在贊語中說:“自劉向、楊雄博極群書,皆稱遷有良史之材,服其狀況序事理,辯而不華,質(zhì)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闭f司馬遷“不虛美、不隱惡”,可謂一語中的,世稱其當,后人皆服。司馬遷的“實錄”精神已成為中國史學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創(chuàng)作背景
東周時期王道廢弛,秦朝毀棄古代文化典籍,以致明堂、石室的珍貴圖書典籍散失錯亂。漢朝建立后,蕭何修訂法律,韓信申明軍法,張蒼制立章程,叔孫通確定禮儀,品學兼優(yōu)的文學之士逐漸進用,《詩》《書》等被毀棄的古書亦不斷在各地被愛好文學的人士搜尋并獻出。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該書創(chuàng)作,前后經(jīng)歷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取材
《史記》取材相當廣泛。當時社會上流傳的《世本》《國語》《秦記》《楚漢春秋》、諸子百家等著作和國家的文書檔案,以及實地調(diào)查獲取的材料,都是司馬遷寫作《史記》的重要材料來源。特別可貴的是,司馬遷對搜集的材料做了認真的分析和選擇,淘汰了一些無稽之談,如不列沒有實據(jù)的三皇,以五帝作為本紀開篇,對一些不能弄清楚的問題,或者采用闕疑的態(tài)度,或者記載各種不同的說法。由于取材廣泛,修史態(tài)度嚴肅認真,所以,《史記》記事翔實,內(nèi)容豐富。
創(chuàng)作過程
司馬氏世代為太史,整理和論述歷史。《隋書·經(jīng)籍志》載:“談乃據(jù)《左氏春秋》《國語》《世本》《戰(zhàn)國策》《楚漢春秋》,接其后事,成一家之言。”可見司馬遷之父司馬談有意繼續(xù)編訂《春秋》以后的史事。司馬談曾任太史令,將修史作為自己的神圣使命,可惜壯志未酬。元封元年,漢武帝進行封禪大典,司馬談身為太史令,卻無緣參與當世盛事,引為終生之憾,憂憤而死,死前將遺志囑咐兒子司馬遷說:“今天子接千歲之統(tǒng),封泰山,而余不得從行,是命也夫。余死,汝必為太史,無忘吾所欲論著矣……”司馬遷則回答道:“小子不敏,請悉論先人所次舊聞!笨芍抉R遷乃秉承父親的遺志完成史著!妒酚洝芬浴斗舛U書》為其八書之一,即見其秉先父之意。司馬遷是紹繼《春秋》,并以漢武帝元狩元年“獲麟”,撰寫《史記》。
司馬遷子承父志,繼任太史令。他早年受學于孔安國、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風俗,采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后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chuàng)作。但是,事出意外,天漢三年(前98年),李陵戰(zhàn)敗投降匈奴,司馬遷因向漢武帝辯護事情原委而被捕入獄,并處以宮刑,在形體和精神上給了他巨大的創(chuàng)傷。出獄后任中書令,他忍辱含垢,發(fā)奮繼續(xù)完成所著史籍,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前后經(jīng)歷了14年,創(chuàng)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敘事藝術(shù)
史記獨特的敘事藝術(shù),非常注重對事件因果關(guān)系的更深層次的探究,綜合前代的各種史書,成一家之言,縱向以十二本紀和十表為代表,敘寫了西漢中期以前的各個歷史時代,橫向以八書、三十世家和七十列傳為代表,統(tǒng)攝各個階層、各個民族、各個領(lǐng)域和行業(yè),形成縱橫交錯的舒適結(jié)構(gòu)。
另外,《史記》的章法、句式、用詞都有很多獨到之處,別出心裁,不循常規(guī),以其新異和多變而產(chǎn)生獨特的效果。
《項羽本紀》是《史記》中最重要、最精彩的篇章之一,從歷史上說,具體記錄了楚漢相爭時期波瀾壯闊的歷史風云,從文學上說,本文是中國散文中最早的以人物為中心的敘事藝術(shù)杰作,文中描繪的一幅幅驚心動魄的戰(zhàn)爭畫卷,塑造的項羽經(jīng)典的悲劇英雄形象,對后世各種體裁的文學作品,都產(chǎn)生過巨大的影響。
人物編排名實兼顧,以類相從!妒酚洝犯鲗哟稳宋飩饔浀呐帕惺且詴r間為序,但又兼顧各傳記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遵循著以類相從的原則。即:同樣一件事涉及好幾個人物時,在一處詳敘,在別處就略而不敘,有時以“語在某某事中”標出。這不僅避免了重復(fù),對于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也有作用。
【我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相關(guān)文章:
我國第一部電視劇05-08
有關(guān)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什么11-17
我國最大的詩歌集11-20
珍惜資源愛我國土作文02-10
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作文12-21
珍惜資源,愛我國土作文11-30
我國最早的表演藝術(shù)是07-07
中學歷史書籍讀書心得07-25
外國歷史書籍讀后感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