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六年級下冊《圓柱與圓錐》教案優(yōu)質通用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六年級下冊《圓柱與圓錐》教案優(yōu)質通用,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六年級下冊《圓柱與圓錐》教案優(yōu)質通用1
教材地位:
本單元是在認識了圓,掌握了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以及表面積與體積計算方法的基礎上編排的,是小學階段學習幾何知識的最后一部分內容。圓柱與圓錐都是基本的幾何形體,也是生產、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幾何形體。教學圓柱和圓錐擴大了學生認識形體的范圍,增加了形體的知識,有利于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學情分析:
小學生的思維正在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變,本單元立體圖形的學習利于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直觀學具,讓學生觀察、動手、動腦,豐富其表象,訓練形象思維,而本節(jié)的復習課又便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和整理、分析、綜合概括的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引導學生通過回憶、整理、拓展等實踐活動,掌握圓柱與圓錐的相關特點與特征,并能熟練地運用公式進行圓柱、圓錐表面積或體積的計算。
(2)能力目標:通過讓學生對知道的整理提高學生的自主獲取知識與概括知識能力。在練習、討論、合作中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并進一步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整理、交流、合作、探究、體驗探究的樂趣,感受數(shù)學的價值,培養(yǎng)學生“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意識和創(chuàng)新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圓柱與圓錐的相關特點與特征,并能熟練地運用公式進行圓柱、圓錐表面積或體積的計算。
難點:通過對知識進行整理,提高學生自主獲取知識與概括知識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明確復習目標
同學們,我們在《圓柱和圓錐》這一單元中學習了有關圓柱、圓錐的相關知識,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來對這些知識做一個系統(tǒng)的整理并運用它們來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學生自主作業(yè)
讓同學們自主整理本章知識。
(三):兩兩交流、解疑(兵教兵)
同桌之間交流整理成果、相互解答各自的疑惑。
(四)組內幫教、組間交流、解疑
小組內合作,復習鞏固本單元學習的主要計算公式;組間交流,提出自己學習中的疑惑并相互給予解答。
(五)小組展示,討論、完善,形成基本的知識網(wǎng)絡。
各組選派代表,展示、完善整理成果。
圓柱和圓錐
基本特征基本公式
圓柱兩個底面,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一個側面表面積=側面積+底面積×2
體積=底面積×高
圓錐一個底面,
一個側面體積=底面積×高÷3
〔教師點撥:〕
(1)圓柱的側面怎樣剪展開圖是平行四邊形?
(2)圓柱展開圖與圓柱有什么關系?
(3)說出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遷移運用圓面積推導的轉化思想)
(4)回憶說出圓錐體積公式推導的實驗過程。
〔設計意圖:〕通過對知識的整理,提高學生自主獲取知識與分析、綜合、概括知識的能力,在小組交流中,培養(yǎng)合作、質疑、辯論的能力。
(六)鞏固應用、互練互測(兵練兵)
1.屏幕呈現(xiàn):一個圓柱體木料,底面直徑20厘米,高30厘米。
(1)根據(jù)已知條件,結合已學圓柱、圓錐的知識,提出問題,看誰的更有創(chuàng)意?(2)學生思考后提出問題。
〔預設問題:〕
、倌玖系膫让娣e是多少?表面積是多少?
②木料的體積是多少?
、郯涯玖舷鞒梢粋的圓錐,它的體積是多少?
、堋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思考,讓同學們根據(jù)所學知識,提出有價值的數(shù)學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聯(lián)系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2.“刷”出表面積有關的知識。
〔教師引導:〕針對這一圓木,生活中在什么情況下需要求表面積?
〔預設回答:〕給圓木涂油漆求涂漆面積的時候需要用表面積的知識。
〔教師追問:〕給圓木涂油漆有幾種情況?都發(fā)生在什么條件下?
〔預設回答:〕①如果是柱子時,只刷側面。
、谌绻莻木樁,只涂一個側面和一個上面。
③如果是個圓木料,可涂整個表面。
〔設計意圖:〕一個“刷”,刷出了與表面積有關的符合實際的有價值的問題,培養(yǎng)了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切”出新的表面,求增加的表面積。
〔教師引導:〕有同學說可以把圓木切開,求表面積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那同學們說說可以怎樣來切?
〔預設回答:〕
、倏梢詸M切,分兩段切一刀,增加兩個底面大小的面,分三段切兩刀,增加4個底面大小的面,以此類推。
、谶可以沿直徑縱切,增加兩個長方形的面,長和圓柱的高相等,寬和直徑相等。
〔課件演示:〕橫切和縱切
〔設計意圖:〕橫切、縱切兩種不同的切法探究,加上課件的演示,能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削”出圓錐,討論圓柱與對應圓錐的關系。
〔教師引導:〕除了對圓木“涂”“切”以外,有同學說還可以“削”成一個的圓錐。那怎樣“削”才算是呢?你能用四句話說出它們之間的關系嗎?
〔預設回答:〕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圓柱體積是圓錐體積的3倍,圓錐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圓柱體積比圓錐體積多2倍,圓錐體積比圓柱體積少三分之二。
〔教師引導:〕如果圓柱和圓錐等底等積,那你能說出它們之間的關系嗎?
〔預設回答:〕圓柱和圓錐等底等積:圓柱高是圓錐高的三分之一,圓錐高是圓柱高的3倍。
〔教師引導:〕如果圓柱和圓錐等高等積,那你能說出它們之間的關系嗎?
〔預設回答:〕圓柱和圓錐等高等積:圓柱底是圓錐底的三分之一,圓錐底是圓柱底的3倍。
〔設計意圖:〕將圓柱削成一個圓錐,讓同學們討論分析兩者之間的關系,便于進一步理解兩者的內在聯(lián)系,從而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5.“挖”出容積。
〔教師引導:〕我們還可以對圓木如何加工呢?
〔預設回答:〕可以挖成一個木桶,求求它的容積,內外涂清漆,求涂漆的面積是多少。
〔教師追問:〕容積和體積有何聯(lián)系和區(qū)別?
〔設計意圖:〕“挖”出容積,將容積和體積加以何聯(lián)系和區(qū)別,木桶的內外都涂上清漆,與前面的涂漆問題加以聯(lián)系和區(qū)分,學生的空間觀念得以進一步的發(fā)展。
(七)聯(lián)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
學校要修建一個圓形水池,池內安裝噴泉,水池直徑5米,深1.5米。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預設問題:〕
、偎氐恼嫉孛娣e是多少平方米?
、谕谶@個水池要挖出多少立方米的土?
③如果給水池貼瓷磚,貼瓷磚的面積是多少?
、芩匮b滿水,能裝多少立方米?
〔教師提問:〕
、萑绻o水池接一圈水管,并4米安裝一個噴頭,需要按幾個?
⑥池內如果注入1.2米深的水,那將有多少立方米的水?
〔教師追問:〕每一個問題都涉及哪些方面的知識?
〔設計意圖:〕一個水池問題,讓同學們再一次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問題解決中,可以充分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八)課堂小結:同學們暢所欲言,談收獲和感受。
附:板書設計
圓柱和圓錐
基本特征基本公式
圓柱兩個底面,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一個側面表面積=側面積+底面積×2
體積=底面積×高
圓錐一個底面,
一個側面體積=底面積×高÷3
小學六年級下冊《圓柱與圓錐》教案優(yōu)質通用2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復述故事。
2.了解魯濱孫在荒島戰(zhàn)勝困難、謀求生存的非凡經歷,體會魯濱孫敢于戰(zhàn)勝困難的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
教學重點:
了解魯濱孫在荒島戰(zhàn)勝困難、謀求生存的非凡經歷,體會魯濱孫敢于戰(zhàn)勝困難的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
教學難點:
第二至八自然段魯濱孫戰(zhàn)勝困難的經歷。
教學設計思路:
本課是略讀課文,內容比較淺顯。教學過程主要是引導學生自讀自悟。鑒于個別學生已經大概知道這個故事的原因,可以讓學生先根據(jù)自己的印象講述故事,以激發(fā)其他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再讓學生讀一讀“閱讀提示”,按要求讀課文,多讀幾遍,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接著,讀課文重點部分第二至八自然段,講一講魯濱孫的種.種困難的經歷。最后交談一下自己學習本課的感受。
教學準備:
建議學生在課前閱讀《魯濱孫飄流記》原著。
教學時間:
1課時
板書設計:
遇險上島
建房定居
養(yǎng)牧種植不畏艱險、機智堅強、聰明能
救“星期五”
回到英國
啟示:一個人在逆境中不要悲觀絕望,而要努力看到積極的因素,從而改變自己被動的局面。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學期我們學習了《向命運挑戰(zhàn)》這篇課文。通過學習,霍金那種向命運抗爭的勇氣,頑強的斗志,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們再來結識一位與困難作斗爭的勇士,他就是在荒無人煙的小島上生活了二十多年的魯濱孫。(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
1.通過預習課文,查找資料,你們對魯濱孫知道了些什么?
2.哪位同學講講這個故事,也可以幾位同學共同完成?
3.指名讀課文,指導讀正確、讀流利。
三、自讀課文,理解內容
1.先閱讀課文前面的“閱讀提示”,明確閱讀要求,然后按閱讀提示自行閱讀。邊讀邊想課文的主要內容。
2.把不理解的語句畫下來
四、小組合作學習
請大家自由組合,三五人一組,先交流對畫出的難理解語句的理解,再講講魯濱孫的`故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自由說,如,課文是長篇小說的縮寫,小說的其他內容等。
講故事,聽故事。
閱讀“閱讀提示”,并按閱讀提示自行閱讀。邊讀邊想課文的主要內容。
畫出不理解的語句
交流難理解的語句,講講魯濱孫的故事。
閱讀第二至八自然段并思考
討論并歸納
交流體會并自由發(fā)言
五、重點研讀感悟
1.仔細閱讀第二至八自然段,思考魯濱孫在荒島上生存下來克服了哪些方面的困難?
2.師生共同討論,從“食物、住處、安全”等方面進行歸納,使學生認識到:這是生存下來的必備條件,為此,魯濱孫想了不少辦法,很不簡單。
3.交流體會。引導學生自由發(fā)言,從魯濱孫的非凡經歷中,感悟學會生存的道理。如要有生存的勇氣,要善于因地制宜想辦法,要不斷改善生存環(huán)境。
【小學六年級下冊《圓柱與圓錐》教案優(yōu)質】相關文章:
圓柱和圓錐教案02-28
圓柱和圓錐教案03-08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圓柱與圓錐教案07-18
圓柱和圓錐教學反思02-19
《圓柱和圓錐的認識》的教學設計04-20
《圓錐》教案01-23
圓錐的體積教案02-13
六年級下冊《圓柱的體積》教學反思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