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識上下》教案 推薦度:
- 認識上下小班教案 推薦度:
- 認識上下教案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認識上下教案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認識上下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認識上下教案1
活動目標:
1、對數(shù)學活動感興趣,主動、積極地參與活動。
2、學會區(qū)分上下。
3、能區(qū)別物體及自身在空間中的上下位置關(guān)系。
活動準備:
水杯、球、玩具架一個、玩具娃娃2個、玩具若干。
活動過程:
1、導入:游戲“藏貓貓”,引出主題。
。1)教師事先布置場景:一張桌子,桌上放一個玩具娃娃,桌下一個玩具娃娃,并用布蓋住。
。2)請幼兒猜猜玩具娃娃藏在哪里?(幼兒猜測。)
(3)教師小結(jié):一個娃娃藏在桌上,一個娃娃藏在桌下。
2、通過游戲“找找看”,感知上和下。
。1)教師出示桌子,桌子上面是水杯,下面是球。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并說說,什么在桌子的上面,什么在桌子的下面。
。3)請個別幼兒說自己的'觀察結(jié)果,師幼共同檢驗結(jié)果。
3、通過游戲“我會放玩具”,進一步感知上和下。
(1)教師展示玩具架,和幼兒一同確定上、下位置。
。2)請小朋友按要求將玩具放在指定的上、下位置。(如:小狗、小貓放在上面、小兔、小牛放在下面)
。3)教師對幼兒的玩具擺放結(jié)果,進行檢驗。
4、自由取玩具,學會區(qū)分上下。
請幼兒從玩具架上取玩具,放在另一教師處,并說明是從什么地方(上或下)拿來的。
5、感知活動室內(nèi)物品的上下位置。
鼓勵幼兒發(fā)現(xiàn)活動室里,什么物品在桌子的上面,什么物品在桌子的下面。
活動延伸:
戶外活動時,帶領(lǐng)幼兒排隊玩滑梯,引導幼兒說出誰在滑梯上面?誰在滑梯下面?
認識上下教案2
設計意圖:
我班幼兒這段時間對方位詞的概念含混不清,對物體空間位置的指認總是用這里或那里來表達,為此我以《小猴摘桃子》這個故事情節(jié)為主線設計了這節(jié)《區(qū)分上下》的小班數(shù)學活動。
活動目標:
1、學會以自身為中心區(qū)分上下。
2、教幼兒初步學習以客體為中心區(qū)別上下。
3、通過游戲,增強幼兒對方位的感性認識,激發(fā)幼兒對數(shù)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猴摘桃子》。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游戲:小朋友,你們聽過小猴摘桃子的故事嗎?(聽過)好了,今天天氣不錯,我們一起去森林里轉(zhuǎn)一轉(zhuǎn),看看有什么新任務。
二、播放課件,引導幼兒學習方位詞。
1、森林里有什么呀?(幼兒自由回答:猴子、蝴蝶、樹、桃子等。)小猴子在哪?蝴蝶在哪?桃子在哪?(幼兒回答:猴子在蝴蝶下面,蝴蝶在猴子上面,桃子在樹上)現(xiàn)在小猴子去哪了?(幼兒回答:在樹下)現(xiàn)在小猴子開始摘桃子了,小猴子在哪呀?(幼兒回答:在樹上)先把上面兩個桃子摘了,最后把下面的`桃子摘了,摘完桃子的小猴子在哪呀(在樹下)。
2、我們又來到了小猴家,小猴請家去家里做客。看看誰在椅子下?誰又跳到桌子上了,小豬在哪?最后來的兔子在哪,它又跳到什么上面了?小雞在哪(幼兒自由回答。)繼續(xù)切換PPT圖片,這間房子里都有誰,都在什么地方?按照先后點出來的動物讓幼兒分別回答。
3、打開最后PPT的最后一個圖,出現(xiàn)機器貓圖片和音樂。問:小朋友們,家看這是誰,幼兒回答:機器貓、雄和李靜。然后引導他們以人體為中心,分別認識身體的各個部位,如嘴在眼睛下面等。
三、結(jié)束活動。
我們的小朋友們真聰明,讓小猴子摘到了桃子,參觀了小猴子的桃子,又看到了機器貓和他的伙伴們。
活動思:
整節(jié)活動幼兒的積極性特別高,利用課間教育讓幼兒非常感興趣,也讓幼兒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整個活動利用游戲貫穿始終,使孩子在感受小猴子摘桃子這個故事中認識了上下,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完成了活動目標。
認識上下教案3
一.活動名稱:
復習小、長短、前后、上下。
二.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操作活動,復習鞏固小、長短、前后、上下的概念。
2.培養(yǎng)幼兒動作靈敏、應迅速、動手動腦的能力。?
三.活動準備:
小球(與幼兒人數(shù)相同)、小盆各一個、長繩短繩各一條、長短毛線繩與幼兒人數(shù)相同、長橋短橋各一座、玩具娃娃(娃娃前放有8片雪花片,后放有8個易拉罐)、樹一棵(樹上有與小圓點幼兒數(shù)相同的小果子,樹下有與圓點幼兒數(shù)相同的果子)圓點、小圓點的粘貼各為幼兒人數(shù)的一半.附兒歌《家拍手笑哈哈》。
四.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幼兒自由選擇圓點、小圓點進入活動場地。兒歌《家拍手笑哈哈》導入。簡單說明戶外活動要求。
(二)基本部分:
1.復習鞏固區(qū)別小。出示許多小球盆小盆讓幼兒觀察。師:場地上放有許多球,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一下,這些球有什么不同?幼:有的球有的球小。師:請花把球拿起來,放到盆里,請小花把小球拿起來放到小盆里。幼兒邊操作,教師邊指導.如:某某小朋友你拿的是球還是小球?再交換活動一次。幼兒之間互相比較,誰的誰的小。
2.復習鞏固區(qū)別長短。出示二根繩子,一根長繩,一根短繩。師:場地上放有兩根繩子,請小朋友仔細觀察著兩根繩子有什么不同?幼:一根繩子長,一根繩子短。師:請花走長繩小花走短繩。幼兒邊活動,教師邊指導.如:某某小朋友仔細觀察一下,你走的是長繩還是短繩?再交換活動一次。幼兒每人取一根毛線繩,互相比較長短。說出誰的長誰的短。
3.復習鞏固區(qū)別前后。出示玩具娃娃讓幼兒觀察哪是前面哪是后面。師:請花去娃娃前面玩,請小花到娃娃后面玩。幼兒邊活動,教師邊指導.如某某小朋友你在哪里玩.幼:我在娃娃的前面玩或我在娃娃的`后面玩.再交換活動一次。游戲:看誰應快。師:小花站到老師前面,花站到老師后面。再交換活動一次。
4復習鞏固區(qū)別上下。出示樹,讓幼兒觀察樹上有什么?樹下有什么?幼:樹上有果子,樹下有筐子。師:請花去摘樹上的果子,小花去拿樹下的筐子。摘到果子的花,請把果子放到樹下小花的筐子里。幼兒邊活動,教師邊指導。如某某小朋友你在哪里摘的果子?要把果子放到哪里?再交換活動一次。教師引導幼兒互相觀察,說出頭在身體的上面,腳在身體的下面。
(三)結(jié)束部分:游戲結(jié)束:幼兒按小頭飾分成兩組,分別跑過長短兩座“橋”花去拿樹下的果子,小花去摘樹上的小果子,再分別到玩具娃娃的前邊與后邊。教師講評,表揚活動認真的幼兒。
認識上下教案4
活動目標:
1、能去區(qū)分兩個物體的上下關(guān)系。
2、在操作中能正確使用方位詞表達兩者之間的上下關(guān)系。
3、體驗集體活動的樂趣。
活動重點:
區(qū)分兩個物體的上下關(guān)系,并會用方位詞表達。
活動難點:
感知物體的`相對性。
活動準備:
1、大樹背景圖一幅、桌子一張、床單一張。
2、圖片:小猴子、小鳥、小兔、小狗圖片。
活動過程:
。ㄒ唬┯螒?qū)耄嚎凑l最快。讓幼兒初步感知上下。
師:今天我?guī)砹艘粋好玩的游戲,他的名字叫做看誰最快:小手放在小腿上,小手放在桌子上,小手放在椅子下,小手放在小腳下,小手放在小腿上。
。ǘ┯谩白矫圆赜螒颉,引導幼兒學會用上下方位詞,表達物體的上下關(guān)系。
1、師:看我們小朋友玩的這么高興,有幾個動物朋友也想來跟我們小朋友玩兒游戲,看看都有誰來了?(小猴子、小鳥、小兔、小狗)
2、師:他們今天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好玩的游戲,名字叫做“捉迷藏”。它們要把自己藏起來,讓小朋友們找一找到它們都藏在在哪里了!
3、師:游戲開始了。我們一起數(shù)五下:1…3…5。(教師揭開桌面上的布),引導幼兒說出動物們分別藏到了哪里?
4、教師小結(jié):小猴、小鳥藏到了桌子上面,小兔和小狗藏到了桌子下面。
。ㄈ┩ㄟ^游戲:送小動物回家,鞏固幼兒對上下方位的認識。
1、師:現(xiàn)在小猴子、小鳥、小兔、小狗要回家了,我們要跟他們說什么?(再見)哎呀!糟糕!小動物們找不到家了(出示大樹背景圖),怎么辦呀!你們能幫幫他們嗎?
2、師:小猴子它住在什么哪里呀?(引導語:樹上還是樹下)小兔子呢?(樹下面)誰來把她們送回來呀?
3、師:還有誰沒有找到家?(小狗和小鳥)她們的家住在哪里呢?(引導語:樹上還是樹下)
4、師小結(jié):小猴子住在樹上面,小兔住在樹下面,可是有小鳥和小狗還沒找到家,小朋友還幫助小鳥和小狗找到家好嗎?
。ㄋ模┎僮鳎核托」泛托▲B回家。
1、教師發(fā)放操作紙,幼兒操作。
2、師:小鳥的家也在樹上面,小狗的家住在樹下面。你們真棒,都是愛幫助別人的人,幫助小動物找到了家。小動物讓我謝謝你們,還叫我?guī)Я硕Y物給你們。(獎勵幼兒貼紙)
認識上下教案5
活動目標:
1.能正確說出正方形的名稱。
2.能從現(xiàn)實生活環(huán)境中找出與正方形相似的物品。
3.體驗數(shù)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4.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活動準備:
1.物質(zhì)準備:正方形一個以及與正方形邊一樣長的小棒一根;
2.材料配套:操作冊。
3.ppt
活動過程:
(一)游戲"看誰舉得快",復習對三角形、圓形的認識。
1.師:今天,老師要和小朋友玩?zhèn)游戲,游戲的名字叫"看誰舉得快"。老師在每個小朋友的托盤里放了三角形和圓形圖片,比如:老師說圓形,小朋友就要把圓形舉起來;老師要是說三角形,那小朋友就要把三角形舉起來,我們來比比看誰舉得最快。
(二)出示正方形,引導幼兒命名并感知正方形的主要特征。
1.出示正方形,引導幼兒命名。
師: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另一種圖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這是什么形狀呢?它有什么特點呢?
1.出示與正方形邊一樣長的小棒,請幼兒用小棒測量正方形的四條邊,讓幼兒直觀感知正方形四條邊的特點。
師:老師在每個桌子上準備了正方形卡片和小棒,老師想請小朋友用小棒來量一量正方形的'四條邊有什么特點,F(xiàn)在請小朋友輕輕地像小貓一樣地到位置上測量,量好后請你回到椅子上坐好。
2.教師邀請個別幼兒回答。
3.小結(jié):正方形有四條邊,四條邊一樣長。
(三)游戲"正方形娃娃找朋友"。
1.師:現(xiàn)在,老師想和小朋友玩另一個游戲,游戲的名字叫"正方形娃娃找朋友。"正方形娃娃喜歡正方形的東西,有誰能告訴老師:你知道哪些正方形的東西?
2.出示正方形娃娃和ppt,讓幼兒辨別。
教師:老師也準備了一些圖片,請你找出圖片中是正方形的物品。
(四)幼兒操作,進一步感知正方形的特征。
1.教師示范操作冊內(nèi)容,引導幼兒認真觀看。
師:等一下老師要請小朋友來完成操作冊,現(xiàn)在請小朋友認真看。
2.提要求:
(1)在操作的時候,不要聲講話。
(2)操作完后請把彩色筆放回托盤里,拿著你的操作冊回到椅子上坐好。
師:現(xiàn)在請你像小貓一樣走到位置上操作。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重點指導幼兒完成操作冊內(nèi)容。
4.教師點評。
教師根據(jù)幼兒操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教育。
認識上下教案6
活動目標:
1、能區(qū)別物體之間的上下關(guān)系。
2、在操作中嘗試使用方位詞表達物體之間的上下關(guān)系。
3、體驗集體游戲的快樂。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能區(qū)別物體之間的上下關(guān)系,并使用方位詞表達。
活動難點:感知物體間上下方位的相對性。
活動準備:
(1)教具:貨物架,布絨動物玩具若干,小貓頭飾。
(2)學具:“超市游戲”,方位背景圖片,頭部輪廓圖,眼睛和嘴巴、鼻子卡片,《操作冊》第1冊第31-32頁。
活動過程:
1、預備活動
師幼互相問候。
走線,線上游戲:拍拍拍。雙手拍三下,然后雙手隨兒歌《拍拍拍》(附后)做動作。教師可以要求加快速度來增加趣味性。
2、集體活動
(1)師生共同探索。
1)、教師出示玩具娃娃,請幼兒說出眼睛和鼻子、鼻子和嘴巴的.上下關(guān)系。
2)、教師給玩具娃娃戴上帽子,穿上襪子。請幼兒說出帽子和襪子的上下關(guān)系。
(2)幼兒自由探索
1)、感知上下的方位。
師:“水果店明天就要開張了,可是貨物架上的貨物還沒有整理好,你們想來做理貨員嗎?”
師:“桌上有什么?”
幼:“蘋果、香蕉……”
師:“貨物架在哪兒?”
幼:“桌子下面!
2)、區(qū)別兩個物體的上下關(guān)系。
請幼兒將玩具水果放入貨物架中。(幼兒自由操作)
3)、初步感知上下的相對性。
出示已擺好三種水果的貨物架,引導幼兒兩兩比較水果A和水果B、水果B和水果C的上下關(guān)系。
小結(jié):在表述物體的位置時一定要說完整的話,如“××在××的上面,××在××的下面”。
3、分組活動
第一組:游戲“過橋”。請幼兒將型積木搭成一座橋,然后在橋上放汽車,橋下放紙折的小船,并說出橋上橋下各有什么。
第二組:小動物捉迷藏。請幼兒將布絨動物玩具藏起來,然后說一說把小動物藏在什么地方了。
第三組:擺五官。請幼兒將眼睛、嘴巴、鼻子的卡片放入頭部輪廓圖中,然后說說鼻子上面有什么,鼻子下面有什么。
4、游戲活動
游戲“小貓在哪里”。
教師當貓媽媽,幼兒當小貓。當貓媽媽念兒歌《找小貓》(附后)時,小貓自己找地方躲起來。貓媽媽醒來后去找小貓:“××,你在哪里呀?”幼兒就回答自己藏在什么地方,如:“我在椅子下面!闭f完跑回貓媽媽身邊。
5、交流小結(jié),收拾學具教師簡單小結(jié),并引導幼兒將學具收拾好。
認識上下教案7
設計意圖:
我班幼兒這段時間對方位詞的概念含混不清,對物體空間位置的指認總是用這里或那里來表達,為此我以《小猴摘桃子》這個故事情節(jié)為主線設計了這節(jié)《區(qū)分上下》的小班數(shù)學活動。
活動目標:
1、學會以自身為中心區(qū)分上下。
2、教幼兒初步學習以客體為中心區(qū)別上下。
3、通過游戲,增強幼兒對方位的感性認識,激發(fā)幼兒對數(shù)學活動的'興趣。
4、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引發(fā)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活動準備:
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游戲:小朋友,你們聽過小猴摘桃子的故事嗎?(聽過)好了,今天天氣不錯,我們一起去森林里轉(zhuǎn)一轉(zhuǎn),看看有什么新任務。
二、播放PPT課件,引導幼兒學習方位詞。
1、我們又來到了小猴家,小猴請大家去家里做客。
出示PPT5,看看誰在桌子下?誰跳到了桌子上?最后來的兔子在哪?小鳥在哪?(幼兒自由回答。)
出示PPT6,這間房子里都有誰,都在什么地方?點擊4個按鈕出現(xiàn)小動物,讓幼兒分別回答。(毛毛蟲在窗臺上,松鼠桌子上,小鴨子椅子上,刺猬在桌子下)
2、出示PPT7,出現(xiàn)機器貓圖片和音樂。
問:小朋友們,大家看這是誰?幼兒回答:機器貓、大雄和靜香。然后引導他們以人體為中心,分別認識身體的各個部位,如嘴在眼睛下面等。
三、結(jié)束活動。
我們的小朋友們真聰明,幫小猴子摘到了桃子,還參觀了小猴子的家,又看到了機器貓和他的伙伴們,更重要的是學會了區(qū)分上下,所以你們是最棒的!
活動反思:
整節(jié)活動幼兒的積極性特別高,利用PPT課件教學讓幼兒非常感興趣,也讓幼兒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整個活動利用游戲貫穿始終,使孩子在感受小猴子摘桃子這個故事中認識了上下,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完成了活動目標。
認識上下教案8
活動目標:
1、在游戲、觀察、操作中感知上下,能用簡單的語言描述方位。
2、樂意參加操作活動,體驗游戲的快樂。
3、能與同伴合作,并嘗試記錄結(jié)果。
4、培養(yǎng)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活動準備:
1、“小貓捉迷藏”教學掛圖一副。
2、布置場景。
活動過程:
一、利用游戲的方式導入
游戲:小貓藏在哪里?
師:“小貓想跟小朋友來玩?zhèn)“躲貓貓”的游戲,把小眼睛閉起來,數(shù)到3睜開來看看小貓躲在哪里了?”(出示玩偶小貓互相問好。)
教師把小貓藏在沙發(fā)上、桌子下、柜子上、閣樓上,讓孩子分個別、小組、集體來學說:小貓藏在沙發(fā)上等完整的話。
二、通過觀察掛圖認識上下。
師:“瞧,其他的小貓看見剛才的`小貓玩捉迷藏的游戲覺得很好玩,它們也跟貓媽媽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戲,我們一起貓媽媽來找找小貓們都藏在哪里呀?”(教師出示教學掛圖)
幼兒討論描述小貓躲藏的方位,老師重點指導幼兒用完整的語言描述。
請個別幼兒描述,其他幼兒學說。
三、操作活動:捉迷藏。(分組)
“給上面的小動物涂色”:請幼兒找一種自己最喜歡的顏色的油畫棒給圖畫中每副圖中的排在上面的小動物涂色,提醒幼兒輕輕涂,注意畫面整潔。
“誰在往下爬”:請幼兒觀察圖畫上的小猴子往下爬的圖,說一說誰在往下爬,并把它圈起來。
“樓上樓下住著誰”:請幼兒觀察圖畫上的樓房圖,說一說小猴的樓上住著誰?并把它涂上;小猴的樓下住著誰?把它涂上綠色。
四、結(jié)束
評出誰是遵守操作規(guī)則的?表揚畫面整潔的幼兒,給其他幼兒加以鼓勵
五、活動延伸
在日;顒又幸龑в變河^察生活中物品的擺放位置,并用完整的語言說出。
活動反思:
整節(jié)活動幼兒的積極性特別高,利用課間教育幼兒非常感興趣,也讓幼兒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整個活動利用游戲貫穿始終,使孩子在感受中認識了上下,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完成了活動目標。
認識上下教案9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初步建立上下、前后概念。
2、在活動中能以自身和客體為中心區(qū)別上下、前后。
3、能用較連貫的`語言上、下、前、后。
活動準備:
1、貓發(fā)媽媽胸飾一個、小貓胸飾若干、錄音機、磁帶
2、森林場景:樹、樹葉、房子、草地、花朵、蘑菇、老鼠、椅子等
3、一幅森林背景圖,小動物單個圖片
活動過程:
1、老師扮演貓媽媽,幼兒扮演小貓,談話引入情境,激發(fā)幼兒興趣。
2、拍手游戲:在運動中感知上下、前后。
(1)貓媽媽和小貓一起聽音樂做運動。如:向上拍拍手、向下拍拍手、向前拍拍手、向后拍拍手。
(2)請幼兒談談小手在什么地方拍拍
3、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進一步區(qū)分上下、前后。
(1)談話引入情境,引導幼兒觀察圖片,說出某某在某某的上面、下面、前面、后面。
(2)游戲:送小動物到森林去玩。
A:幼兒自由選擇動物圖片,送小動物。
B:請幼兒說說“送的是誰,送到哪里?”
4、游戲:“小貓捉老鼠”
(1)幼兒在布置好的場景中捉“老鼠”。
(2)說說中哪里捉到“老鼠”(在…上面;在…下面)
認識上下教案10
設計意圖:
一年一度的植樹節(jié)在就要到了,我們也為孩子準備了一系列關(guān)于植樹節(jié)的活動,為的是讓孩子能夠真正程度上的.意識到植樹節(jié)到底是什么?它是多少號?它有什么樣的意義等等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談話、種植、游戲等活動,讓幼兒知道3月12日是植樹節(jié),加深幼兒對常見樹的認識,了解樹木與人類的關(guān)系。
2.鼓勵幼兒與同伴互相合作、激發(fā)他們愛護樹木及熱愛自然的情感。
活動過程:
一、晨間談話
植樹節(jié)的時間以及意義,我們可以做的事情
二、利用午餐后時間
1、觀看春天季節(jié)特征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了解每年的3月12日定為植樹節(jié)。
2、夸樹(植樹對人類的益處)凈化空氣、調(diào)節(jié)氣溫、防風遮雨、防止火災等功用。
四、種樹
激發(fā)幼兒參與種樹的興趣
1、教師要告訴幼兒那些東西我們種植在外面,不要去輕易動它,每天來幼兒園早的小朋友可以給自己的種植物澆水,比比看誰的種植物長的最高,最好
2、教師帶領(lǐng)班上的幼兒,一起去種植地,要注意些什么?
3、師生共同參觀班年級組的種植地。
認識上下教案11
教學目標:
1.能在與正方形的比較中認識長方形。
2.初步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之間的轉(zhuǎn)換關(guān)系
教學準備:
1.神奇口袋一個,內(nèi)裝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若干。
2.每個幼兒一張方形紙,正方形的邊長與長方形的紙的寬度等長。
3.《幼兒活動材料】人一本,彩筆若干。
教學過程:
一.感知長方形
1.出示神奇口袋,請幼兒邊說兒歌邊摸口袋,告訴家自己摸的圖形名稱。
2.讓幼兒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長得有點像,長方形就像伸長的正方形。
二.在操作中比較正方形和長方形
1.讓幼兒找出正方形的紙,用對折的方法比較正方形的四條邊,四個角。
2.讓幼兒找出長方形的紙,讓幼兒用同樣的`方法比較長方形的四條邊,四個角。使幼兒在操作中發(fā)現(xiàn)長方形的特征。
三.導幼兒發(fā)現(xiàn)正方形和長方形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1.引導幼兒總結(jié)出正方形和長方形都有四條邊,四個角,四個角一樣。
2.運用折紙的方法,請幼兒將正方形對折出長方形(三角形除外),長方形變成正方形,進一步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關(guān)系。
四.連連看看
1.指導幼兒做畫冊上的練習,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教學建議:
1.在摸圖形時可以告訴幼兒XX圖形是長方形。
2.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周圍環(huán)境中有長方形特征的某些物體,建議家長助幼兒尋找。
日;顒优c教育
1.可在智力角區(qū)里玩《圖形接龍》的游戲。
2.在美工區(qū)中玩《圖形拼圖》粘貼的游戲,讓幼兒自己動手把彩色的幾何圖形進行自由粘貼成各種物品,進一步激發(fā)幼兒對圖形的興趣。
游戲?qū)殠欤?/p>
《小動物找家》
目的:復習幾何圖形
準備:在場地上布置四種小動物的家,分別用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表示,每一位幼兒一個幾何圖形的項鏈或胸卡。
玩法:老師扮“老狼”幼兒扮“小動物”。告訴小動物老狼在5點鐘要來抓它們,然后“舅灰狼”往前走!靶游铩币贿吅啊袄侠莵砝病币贿吥7聞游镒呗;依菑1點鐘開始回答,按順序報到5點鐘時,就回頭抓“動物”!靶游锺R上按圖形找自己家。找促家的小動物被灰狼抓去,停止游戲一次。
游戲建議:
1.幼兒可以換圖形
2.“灰狼”也可請幼二來扮演
《擺火柴棍》
目的:
1。擺三角形,四角形。2數(shù)火柴根的根數(shù)(或用棉簽代替)
玩法:
1.擺三角形和正方形,知道三角形用三根火柴,正方形用四根火柴
2.擺各種有趣的幾何圖形如:正方形,菱形,梯形等等并數(shù)出火柴的根數(shù)。另附兒歌:神奇口袋
神奇口袋真神奇,
里面裝著好東西,
誰來摸,摸仔細,
告訴家好東西。
認識上下教案12
活動主題:
綠一方凈土,多一份溫暖。
澆一棵小樹,放一顆童心。
松一片土地,飛一片夢想!
活動時間:3月12日4月12日
活動場地:幼兒園操場周圍綠化帶和小操場周圍綠化帶(具體劃分見“植樹節(jié)各班活動場地劃分表”)
活動班級:幼兒園保教一部、保教二部各班級
活動準備:
1、各班級教師知道各班綠化場地。
2、各班自備水桶、灑水壺、小鏟、植樹用工具若干。
活動具體安排:
植樹節(jié)當天活動流程:
第一項:“綠色小衛(wèi)士”進場活動(依年級組次序:班、中班、小班、小小班)
第二項:園領(lǐng)導講解植樹節(jié)的來歷,宣布活動開始。
第三項:主持人給小朋友介紹種樹的'意義,講解護廬樹的重要性。
第四項:幼兒一起唱響《小樹之歌》、喊出植樹節(jié)活動口號“你來我來家來,植樹造林、綠化幼兒園”。
活動階段:(初期、中期、后期)
一、活動初期:(3月12日3月19日)
活動內(nèi)容:“我給小樹澆澆水,我給小樹松松土,我給小樹修枝葉”活動。
活動流程:以各班為單位,劃分綠化場地,給幼兒園內(nèi)的小樹澆水、松土、修枝葉。
二、活動中期:(3月22日3月31日)
活動內(nèi)容:“綠化環(huán)境、美化家園”,綠色植物種植活動。
活動流程:以各班級為單位,在各班種植園地,請幼兒撒播種子,進行“綠色種植活動”。
三、活動后期:(4月1日4月12日)
活動內(nèi)容:“放一顆童心、飛一片夢想、我與小樹一起成長”,心愿樹祝;顒印
活動流程:各班幼兒將自己的夢想寫在心形紙上,在種植園地祈禱祝愿后,懸掛在小樹上,并與小樹合影留念。
認識上下教案13
活動目的:
1.讓幼兒認識日歷,知道一年有365天,一年共分12個月。12個月中分月、小月和平月,月有31天,小月30天,平月(二月)只有28天。知道怎么分月和小月,二月又為什么只有28天(不講閏年和閏月)。
2.讓幼兒學會看日歷,并能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從而擴幼兒的知識面,提高認識能力,并教育幼兒珍惜時間。
活動準備:
1.日歷一張
2.回答問題的卡片若干張。發(fā)動全班幼兒收集各式各樣的掛歷、墻歷、臺歷若干。
活動過程:
出示
老師把日歷貼在黑板上,讓幼兒觀看。知道這就是“日歷”。
二.認識日歷。
1.根據(jù)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讓幼兒辨認這是哪一年的日歷?并向幼兒介紹每一格內(nèi)是一個月的日歷,數(shù)數(shù)一共有幾格,就知道一年共有幾個月了。并告訴幼兒一年中所有的天數(shù)加起來共有365天。
2.幼兒看黑板上的日歷,回答問題:
a.一個格子里(即每一個月)有多少天呢?(讓幼兒自己看格子里的數(shù)字來回答)
b.為什么有的格內(nèi)是31天,有的是30天,有的又是28天呢?小朋友,想知道原因嗎?師講故事后小結(jié):此日歷使用至今,規(guī)定為一月,二月平,……(老師一邊說,一邊指著日歷中每一個月所示的天數(shù)給幼兒看)。
3.繼續(xù)教幼兒看日歷,讓幼兒知道,每格內(nèi),第一排字表明的是星期幾,從星期日開始,接下去是星期一至星期六(也叫周末)。要求幼兒想想今天是哪一年幾月幾日,星期幾?昨天是幾月幾日,星期幾?明天是幾月幾日,星期幾?先集體回答,請個別幼兒上來在日歷上找出這一天,然后再請個別幼兒回答,并自己上來在日歷上找出這一天。
三.幼兒嘗試看日歷。
1.給每組幼兒發(fā)一張全年日歷,讓幼兒自己練習看日歷,在上面找出自己的生日,說出是幾月幾日,星期幾。再請小朋友二人一組,一人說出日期,另一人在日歷表上找到相應的`位置,幾次后二人互換。
2.提問幼兒:每周有幾天要上幼兒園?(5天)包括星期六和星期天,一周共有幾天呢?再指導幼兒看看自己的日歷表,明確7天為一周,一周共有7天。
3.老師講解一年的意義,如過了一年,小朋友都長了一歲。師問:20xx年你們有多了?那時你們想干什么事?(請幼兒自由發(fā)言。)
四.鞏固提問:一年有多少天?一年有幾個月?月是多少天?小月是多少天?平月是幾月,有多少天?一星期有幾天?
回答完后,再讓部分幼兒上來抽老師手里的卡片,卡片上提什么問題,就回答什么問題,答對的獎一朵小紅花。
五.各種日歷展覽。告訴幼兒,日歷可做成各種形狀,如掛在墻上的叫掛歷,貼在墻上的單張日歷叫墻歷,放在桌上的叫臺歷,還有小日歷卡,有的手機上也有日歷。
最后讓全體幼兒自由地參觀各種漂亮的日歷,評評哪一種最好看,設計得最美,自己最喜歡哪一種。
活動延伸:
1.家中,讓幼兒從日歷上找到爸爸、媽媽的生日,并自己練習每天看日歷。
2.教室里掛一個日歷,讓幼兒每天來幼兒園時,輪流撕下一張,知道今天是幾月幾日,星期幾。
認識上下教案14
一、活動目標
1、認識上、下,感知物體上下方位變化。
2、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香蕉、蘋果、玩具、圖書等實物;幼兒操作單頁37、38。
三、指導要點
1、活動重點:認識上下的空間位置。
2、活動難點:能用語言將上下位置描述出來,感知物體上下方位變化的趣味。
3、指導要點:在看看、說說中,引導幼兒說說東西擺放的'位置。
四、活動過程
1、教師與幼兒一起進行游戲"金蘋果、銀蘋果"引入活動2、游戲"藏貓貓"引出活動主題,認識上下空間位置。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布置一個情境:桌子上放著香蕉,桌子下放著蘋果。
(2)引導幼兒觀察。
教師:桌子上有些什么?桌下有些什么?
請幼兒說說香蕉、蘋果都放在桌子的什么地方。
3、學習認識分上、下方位。
教師出示教具,并提問:這幢樓房有幾層?
教師找開第二層的窗戶,露出小動物,并提問:這是誰的家呢?小猴家搬來了新的鄰居,你們猜猜住在小猴上面的是誰?住在它下面的又會是誰?
教師分別打開上、下窗戶,請幼兒用完整描述"xx住在小猴上面"、"xx住在小猴下面。
4、進一步區(qū)分上、下方位。
(1)出示多個玩具,請幼兒按老師的指示放在桌子的上面或下面。
(2)讓幼兒自己放,放完后告訴家:我把什么東西放在桌子的什么地方。
5、指導幼兒完成操作單頁37、386、結(jié)束活動,找找說說生活中的上下。
認識上下教案15
設計意圖:
在一次游戲活動中,娃娃家的媽媽對爸爸說:“你去把奶瓶給我拿過來吧!”爸爸找了一會沒有找到,就問媽媽:“在哪里呀?我怎么找不到呢?”媽媽指著冰箱說:“在那里呀!”可爸爸還是沒有看見。通過這次事件,我感覺小班孩子不能很好地用語言表達方位,因此在圣誕節(jié)來臨之際,我開展了此活動,希望通過活動的神秘和有趣讓幼兒輕松地掌握簡單的方位。
活動目標:
1.在游戲活動中理解并掌握方位詞:上下、里外。
2.積極參與、膽講述,體驗游戲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創(chuàng)設情境:兩棵掛有禮物的圣誕樹;幾只放有禮物的圣誕帽子。
2.各種包裝好的禮物,圣誕老爺爺手套一只。
3.音樂:圣誕歌。
活動過程:
(一)隨音樂進活動室。(播放圣誕歌)圣誕節(jié)快到了,圣誕老爺爺給我們準備了許多禮物,我們一塊兒去瞧瞧吧!
評:圣誕歌這段音樂比較輕松歡快,聽著音樂進活動室可以讓幼兒容入到圣誕節(jié)的氣氛里。
(二)感知方位:上下、里外。
1.找一找、說一說禮物在哪里?
(1)師:圣誕老爺爺把禮物放在哪里了?我們一塊兒去找找吧!(播放圣誕歌)評:讓幼兒自由找禮物,說說禮物放在什么地方,這里給幼兒一個自由說的機會,同時也給了幼兒和老師、好朋友相互交流的機會。在音樂的伴奏下,氛圍比較輕松、活躍。
(2)提問:圣誕老爺爺把禮物放在了哪里?
評:對小班的幼兒來說,說完整的語言是很重要的,這個環(huán)節(jié)不僅要讓幼兒理解上、下、里、外這些方位詞,還要鼓勵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講述,這樣才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語言特點。
2.游戲:摸摸禮物跑回來。
圣誕老爺爺要請小朋友去摸摸禮物,你們愿意嗎?(游戲玩法:小孩小孩真愛玩,摸摸這,摸摸那,男孩摸摸樹上面的禮物女孩摸摸樹下面的禮物快回來。)評:在理解方位詞的基礎上,和幼兒玩一個他們平時經(jīng)常玩的游戲,加深了對方位詞的認識。這個游戲不僅活躍了活動的氣氛,而且可以遞進師生間的感情。幼兒對這個游戲很熟悉,所以我增加了一定的難度,男孩、女孩分開摸不一同方位的禮物,一方面增加了游戲的難度,同時解決了游戲時擁擠的現(xiàn)狀。
3.自由取下自己喜歡的'禮物。
(1)師小結(jié):圣誕老爺爺帶來了這么多的禮物,有的放在上面(動作),有的放在下面(動作),有的藏在里面(動作),有的擺在外面(動作)。
評:教師結(jié)合動作小結(jié)禮物的方位,動作的表現(xiàn)更加形象,十分符合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
(2)小朋友你們想要這些禮物嗎?請你去拿一個自己喜歡的禮物。
評:看到這些包裝精美的禮物,孩子們一定很想要,如果一直把禮物掛在樹上或者放在帽子里進行教學,過一會就不感興趣了,所以設置拿禮物這個環(huán)節(jié),進一步滿足孩子們的需要。
4.藏禮物,說說將禮物藏在了哪里。
(1)你們玩過捉迷藏的游戲嗎?今天我們一起和禮物捉迷藏好嗎?
(2)你怎么和禮物玩捉迷藏的游戲的?
評:“捉迷藏”這個游戲充分體現(xiàn)了幼兒的主體地位,首先讓幼兒自己選一個喜歡的禮物,然后和禮物玩“捉迷藏”的游戲,使禮物和幼兒直間關(guān)系,在玩“捉迷藏”游戲的過程中鼓勵幼兒說說自己的禮物藏在了什么地方,這里說的方式也有好幾種,如先請幾個幼兒告訴圣誕老爺爺,然后請小朋友告訴旁邊的小朋友,這樣就滿足了他們說的欲望!白矫圆亍钡挠螒蚩梢允褂變簩W習正確運用這四個方位詞。
5.歌表演“圣誕禮物”。
(1)教師演唱“圣誕禮物”。(歌詞:圣誕禮物、圣誕禮物、在哪里?在哪里?有的放在上面、有的放在下面,真好看、真好看!圣誕禮物、圣誕禮物、在哪里?在哪里?有的藏在里面、有的擺在外面,真好看、真好看!)評:老師利用幼兒熟悉的“兩只老虎”的旋律,重新填了詞,使小朋友聽起來很明了,而且加上動作,更加形象生動,小朋友非常愿意表演。而且我利用圣誕老爺爺?shù)男蜗笱莩,小朋友更加覺得希奇,聽的很認真。
(3)幼兒跟著老師一起演唱。
圣誕老爺爺唱的好聽嗎?你們想唱嗎?那我們一起跟著圣誕老爺爺唱吧。
(三)拆禮物。
1.搖一搖、聽一聽,猜猜里面裝的是什么禮物?
2.拆開禮物,相互說說盒子里的禮物是什么?
3.品嘗、分享帖。
評: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本活動的高潮部分,其實從一開始幼兒就很想擁有這份禮物,當我以圣誕老爺爺?shù)目谖钦f要把禮物送給他們時,他們可高興了,個個都迫不及待地想看里面到底藏了什么東西?于是我借助幼兒的好奇心,讓幼兒搖一搖,猜一猜里面到底藏了些什么,這里可以充分發(fā)揮幼兒的想象力,小朋友的猜想很多,有的說巧克力、有的說積木、有的說小手帕……在這個充滿神秘的盒子里,到底藏著什么呢?小朋友已經(jīng)等不及了,于是我又以圣誕老爺爺?shù)目谖钦埿∨笥炎约簞邮植鸲Y物,然后把自己收到的禮物告訴旁邊的小朋友。
活動延伸:
在日;顒又徐柟、運用上面、下面、里面、外面等方位詞。
【認識上下教案】相關(guān)文章:
《認識上下》教案02-06
認識上下小班教案01-12
認識上下教案15篇01-03
上下幼兒教案12-31
《上下前后》教案02-09
上下前后教案02-02
上下、前后教案09-05
上上下下教案02-07
中班教案上下樓梯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