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長與《山海經》教案15篇
作為一名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阿長與《山海經》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阿長與《山海經》教案1
【教學目標】
1.通讀感知課文,把握文章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2.結合上下文理解文中帶有感情色彩詞句的含義,把握作者情感變化的過程。
3.了解長媽媽的性格,理解作者對長媽媽的懷念與尊敬,體會先抑后揚的表現手法。
【教學重難點】
整體感知文章,把握文章內容安排的詳略。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在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里,魯迅先生除寫到自己的老師壽鏡吾先生之外,還寫到了一個人,這個人是誰呢?是長媽媽,她講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測,給百草園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那么,長媽媽是個什么樣的人呢?我們一起來看課文。
二、學生自己查字典,掌握下列詞語。
驚詫、遷徙、敬佩、疊映、綿延悠長
率先、警醒、湍急、滋養(yǎng)、堅持不懈
三、認真閱讀課文,看看文章圍繞阿長寫了哪些事,重點寫的是什么。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并在紙上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請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其他同學可做補充。
教師歸納。
文章先介紹了人們對長媽媽的稱呼,稱呼的由來和她外形的特點,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習慣。如寫她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睡覺愛擺“大”字等;接著寫她懂得的許多“我聽不耐煩”的規(guī)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說“老掉了”等;最后寫了長媽媽為“我”買《山海經》的事。
思考:課文對哪些內容詳寫?哪些內容寫得比較簡單?為什么這樣安排?
明確:略寫了阿長的稱呼的來歷、“切切察察”的毛病、擺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討厭的種種規(guī)矩、“長毛”的往事,詳寫了為“我”買《山海經》一事。略寫的那些內容能使人對長媽媽有個初步了解,長媽媽的外貌黃胖而矮,而且她還有一些毛病,但這些并不能削弱對阿長媽媽的敬意,而詳寫買《山海經》一事,卻令人對長媽媽刮目相看,在作者看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卻能夠做成功”,我們可以想到幼小的魯迅對長媽媽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四、仔細研讀課文第1-5自然段。
1.指名朗讀第l-5自然段。
2.提問:從這幾個自然段的描寫中,長媽媽有什么特點?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引導學生研讀課文,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3.學生獨立思考后,與小組交流意見,然后回答。
4.教師總結式歸納。
明確:從這幾個自然段的描寫中,可以了解到長媽媽“生得黃胖而矮”;喜歡“切切察察”;對“我”管得很嚴,喜歡到母親那兒告“我”的狀;夏天睡覺喜歡在床中間擺“大”字,擠得“我”無法翻身。這些描寫真切生動,作者采用戲謙謔的口吻來描寫,又顯得很風趣,刻畫出長媽媽饒舌多事而又不拘小節(jié)的性格特征。
五、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課文的大致內容,并對長媽媽其人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作者按照生活的本來面目,真實地再現了長媽媽吸引人的地方。
六、布置作業(yè)。
第二課時
一、復習、提問、導入新課。
二、學習新課。
學生分角色朗讀6-17自然段。其他學生思考:
長媽媽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煩的規(guī)矩?從對這些規(guī)矩的描寫中可以看出長媽媽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元旦除夕吃福橘,說是吃了它,一年到頭,順順溜溜……
文中描寫了長媽媽塞給“我”福橘的往事,是怎樣描寫的?她的這一舉動寄托了她怎樣的愿望?
明確:文中寫她“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將我按住”,“惶急地看著我”?“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搖著我的肩”。焦急的神態(tài)躍然紙上。而當“我”說:“阿媽,恭喜……”之后,“她于是十分歡喜似的,笑將起來,同時將一點冰冷的東西,塞在我的嘴里!毙老仓畱B(tài)溢于言表。作者雖然認為這是“元旦辟頭的磨難”,但正是這“磨難”中,寄托著長媽媽怎樣善良真誠的愿望。∷M约汉秃⒆印耙荒甑筋^,順順流流”,這其中更重要的是孩子,因為并不是她自己吃福橘,而是由她“塞在我的嘴里”。
說人死了必須說“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應該走進去;飯粒落在地上,必須揀起來,最好是吃下去;曬褲子用的竹竿底下,是萬不可鉆過去的……。從對這些煩瑣的規(guī)矩的描寫中可以看出:長媽媽是關心愛我的,不然她也不會這樣“切切察察”、不厭其煩地告誡“我”。
作者還用詼諧的筆墨敘述長媽媽講“長毛”的故事,令人捧腹的同時,又使人看到了長媽媽的無知、淳樸。這在一個孩子的眼中,她有“偉大的神力”,從此對于她就有了“特別的敬意”。然而,最讓“我”對她產生敬意的是什么呢?
全班齊讀第18-28自然段。
作者詳細敘述了長媽媽為“我”買《山海經》的經過。
事情的起因:“我”曾在遠房的叔祖那里看到過,后來一直渴慕著繪圖的《山海經》。可遠房叔祖那兒已無處可尋,買吧,又沒有好機會。因此,“我”對《山海經》一直念念不忘。
經過:阿長向“我”問《山海經》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將《山海經》給“我”買來了。
結果:“我”深受感動,從而不由得對長媽媽產生了新的敬意。
教師講述:在“我”渴慕得到繪圖的《山海經》,遠房叔祖找不到,別人又“不肯真實地回答我”,自己去買又沒有機會的時候,長媽媽卻神奇般地買到了。這是多么令人驚喜的消息!她根本不識字,她連書名都說不準,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卻能夠做成,我們可以想象幼小的魯迅此時那種激動而又敬佩的心情,”新的敬意自然而然地在心底萌生。文中用一個“霹靂”的比喻和詞語“震驚”寫出了“我”十分震驚的心理,也表現了“我對長媽媽產生新的敬意”的原因。作者得到繪圖《山海經》的欣喜之態(tài)宛然可見。
她真誠、善良淳樸、關心孩子,盡自己的可能幫助孩子,這樣的一個人,怎能不讓魯迅深深地懷念呢?
提問:文中哪些地方抒寫了作者這種懷念之情?有感情地朗讀出來。
學生發(fā)表意見后,教師明確:最后兩個自然段,直接抒發(fā)了對長媽媽的深切懷念之情。文章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懷里永安她的魂靈!”這正是作者深沉懷念的真實寫照。
請你說說:長媽媽是個什么樣的人?
三、總結全文。
從整體說來,本文詼諧而富有情趣,但又不失深沉莊重。“切切察察”的神態(tài),睡相的描寫,吃福橘時的緊張心情,“長毛”的故事等,讀后令人捧腹開懷,忍俊不禁?墒牵旈L媽媽為“我”買回《山海經》后,作者的感情變得深沉莊重,深切懷念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間,這種色彩的變化,使得作者對長媽媽的感情表達得更加真實感人。
四、布置作業(yè)。
1.完成課后練習題三。
2.選擇一個你熟悉的人物,寫一兩件事,盡可能寫得真實、生動、傳神。
阿長與《山海經》教案2
教學目標:
1、整體把握文章,了解文章的 內容。
2、領會作者圍繞人物特點選擇典型材料的方法。了解文章內容詳略的安排。
3、初步了解長媽媽的性格。理解作者對長媽媽的懷念之情。
4、 領會文中帶有感情色彩的詞句,體會先抑后揚的表現手法,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5、 學習用一兩件事真實、生動、傳神地寫熟悉的人物。
教學重點:目標1 、2
教學難點:目標2、4
教學時數: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在魯迅先生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里,魯迅除寫了自己的老師壽鏡吾先生之外,還寫到了一個人,這個人是誰呢?(學生回憶亂答)對,是長媽媽,她講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測,給百草園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那么,長媽媽是個什么樣的人呢?我們一起來看課文。 板書標題、作者,指定學生簡介作者。
二、字詞預習檢查
。ㄒ唬┳⒁簦
擄( )去 震悚( ) 惶( )急 瘡( )疤( )
詰( )問 懼憚( ) 粗拙( ) 疏( )懶 駭( )
(二)為下列詞語中加括號的字選擇正確的解釋,將序號填在括號內。
。、莫(名)其妙 ( )
。 名字 B 說出 C 名譽 D 有名的
。、(念)念不忘 ( )
。 惦記,常常地想 B 念頭 C 讀 D “廿”的大寫
。、(疏)懶 ( )
。 分散 B 不親密 C 粗心 D 不熟悉
。、煩瑣之(至) ( )
。 極 B 以至 C 到 D 至于
(三)聽寫
三、認真閱讀課文,看看文章圍繞阿長寫了哪些事,重點寫的是什么。
1、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并在紙上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
2、 請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其他同學可做補充。
3、 教師歸納。
文章先介紹了人們對長媽媽的稱呼,稱呼的由來和她外形的特點,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習慣。如寫她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睡覺愛擺大字等;接著寫她懂得的許多我聽不耐煩的規(guī)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說老掉了等;再寫講長毛的故事;最后寫了長媽媽為我買《山海經》的事,而且敘述得很詳細,是課文記敘的重點。
4、思考:課文對哪些內容詳寫?哪些內容寫得比較簡單?為什么這樣安排?
明確:略寫了阿長的稱呼的來歷、切切察察?告狀的毛病、擺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討厭的種種規(guī)矩、長毛的往事,詳寫了為我買《山海經》一事。略寫的那些內容能使人對長媽媽有個初步了解,她的外形特征,真實地反映長媽媽的一些毛病,但這些并不能削弱對阿長媽媽的敬意,而詳寫買《山海經》一事,卻令人對長媽媽刮目相看,在作者看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卻能夠做成功,我們可以想到幼小的魯迅對長媽媽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四、仔細研讀課文第1-5自然段。
1、指名朗讀第l-5自然段。
2、提問:從這幾個自然段的描寫中,長媽媽有什么特點?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
引導學生研讀課文,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3、學生獨立思考后,與小組交流意見,然后回答。
4、教師總結式歸納。
明確:從這幾個自然段的描寫中,可以了解到長媽媽生得黃胖而矮;喜歡切切察察;對我管得很嚴,喜歡到母親那兒告我的狀;夏天睡覺喜歡在床中間擺大字,擠得我無法翻身。這些描寫真切生動,作者采用戲謙謔的口吻來描寫,又顯得很風趣,刻畫出長媽媽饒舌多事而又不拘小節(jié)的性格特征。
五、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課文的大致內容,并對長媽媽其人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作者按照生活的本來面目,真實地再現了長媽媽吸引人的地方。
七、布置作業(yè)。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教師:長媽媽給人的初步印象是什么?(指名回答)
長媽媽喜歡饒舌多事、不拘小節(jié)。那么,長媽媽還具有哪些性格特征呢?
二、學習新課。
(-)請學生分角色朗讀6-17自然段。其他學生思考:(目標1)
長媽媽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煩的規(guī)矩?從對這些規(guī)矩的描寫中可以看出長媽媽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1.元旦除夕吃福橘,說是吃了它,一年到頭,順順溜溜……
文中描寫了長媽媽塞給我福橘的往事,是怎樣描寫的?她的這一舉動寄托了她怎樣的愿望?
明確:文中寫她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將我按住惶急地看著我?"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搖著我的肩。焦急的神態(tài)躍然紙上。而當我說:阿媽,,恭喜……之后,她于是十分歡喜似的,笑將起來,同時將一點冰冷的東西,塞在我的嘴里。欣喜之態(tài)溢于言表。作者雖然認為這是元旦辟頭的磨難,但正是這磨難中,寄托著長媽媽怎樣善良真誠的愿望!她希望自己和孩子一年到頭,順順流流,這其中更重要的是孩子,因為并不是她自己吃福橘,而是由她塞在我的嘴里。
2.說人死了必須說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應該走進去;飯粒落在地上,必須揀起來,最好是吃下去;曬褲子用的竹竿底下,是萬不可鉆過去的……。從對這些煩瑣的規(guī)矩的描寫中可以看出:長媽媽是關心愛我的,不然她也不會這樣切切察察、不厭其煩地告誡我。
3.作者還用詼諧的筆墨敘述長媽媽講長毛的故事,令人捧腹的同時,又使人看到了長媽媽的無知、淳樸。這在一個孩子的眼中,她有偉大的神力,從此對于她就有了特別的敬意。然而,最讓我對她產生敬意的.是什么呢?
(二)全班齊讀第18-28自然段。
1、這里,作者詳細敘述了長媽媽為我買的經過。指名學生復述買書的起因,經過。結果。這就是魯迅筆下的長媽媽,她雖然多事鐃多事,有些令人厭煩的規(guī)矩,但她真誠,善良,淳樸,關心孩子,盡自己的可能幫助孩子,這樣的一個人,怎能不讓魯迅深深地懷念呢?
事情的起因:我曾在遠房的叔祖那里看到過,后來一直渴慕著繪圖的《山海經》。可遠房叔祖那兒已無處可尋,買吧,又沒有好機會。因此,我對《山海經》一直念念不忘。
經過:阿長向我問《山海經》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將《山海經》給我買來了。
結果:我深受感動,從而不由得對長媽媽產生了新的敬意。
2、 提問:文中哪些地方抒寫了作者這種懷念之情?有感情地朗讀出來。
最后兩個自然段。直接抒發(fā)了對長媽媽的深切懷念情。五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是作者深沉懷念的真實寫照。
總結:從整體說來,本文詼諧而富有情趣,但又不失為深沉莊重。
3、學生發(fā)表意見后,教師明確:最后兩個自然段,直接抒發(fā)了對長媽媽的深切懷念之情。文章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懷里永安她的魂靈!這正是作者深沉懷念的真實寫照。
4、請你說說:長媽媽是個什么樣的人?(指名回答)
是一個真實、生動、鮮活的普通勞動婦女形象。她饒多事,不拘小節(jié),有許多繁文縟節(jié),但為人誠懇,,熱情,樂于助人,有著淳樸,有著淳樸、寬厚,善良,仁慈的美德,這是作者心靈震撼的原因,文中表達了作者對長媽媽的深切懷念之情。
三、總結全文。
從整體說來,本文詼諧而富有情趣,但又不失深沉莊重。切切察察的神態(tài),睡相的描寫,吃福橘時的緊張心情,長毛的故事等,讀后令人捧腹開懷,忍俊不禁?墒牵旈L媽媽為我買回《山海經》后,作者的感情變得深沉莊重,深切懷念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間,這種色彩的變化,使得作者對長媽媽的感情表達得更加真實感人。
設計問題,檢查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掌握情況及對藝術特色的體會。
第三課時
一、精典剖析
。薄敯㈤L來問《山海經》是怎么一回事時,“我”是怎樣想的?這種想法表現了“我”的什么心理?
2、當阿長說“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我”有什么反應?表現出怎樣的心情?
。、“這又使我發(fā)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
為什么會產生“新的敬意”?為什么說“她確有偉大的神力”?
。础ⅰ斑@四本書,乃是我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睘槭裁催@么說?
5、文中哪句話抒發(fā)了作者對長媽媽的懷念之情?
。、劃出描寫阿長的句子,判斷這些句子運用了哪幾種描寫方法?
。、分析“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一句有哪些精妙之處,寫出了人物的哪些特點?
解決問題,學生自由討論,老師歸納作答。
。、明確問題一:“我知道她并非學者,說了也無益;但既然來問,也就都對她說了。”
說明我對從她那里得到《山海經》沒抱任何希望,只是說說而已。
。、明確問題二:“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趕緊去接過來,打開紙包!
說明我聽到以后很震驚,很感動,表現了我極度驚喜、興奮的心情。
。场⒚鞔_問題三:為我買來《山海經》,她確有偉大的神力。
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
。础⒚鞔_問題四:這四本書雖然很粗拙,但卻是由一個誰也想不到的人我買來的,當時給了我非常大的震動,讓我產生過感激和“新的敬意”
5、明確問題五: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懷里永安她的魂靈!
6、明確問題六:“她穿著新的藍布衫回來了,……我給你買來了!”外貌描寫、神態(tài)描寫、動作描寫、 語言描寫。
“穿著新的藍布衫”寫一人普通婦女的打扮。
“一見面,就將一包書遞給我”寫她對我的關切、愛護之情。
“高興”寫為我買來了而高興,可見長媽媽的仁慈、善良。
“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寫出了一個淳樸、熱心、關愛孩子的阿長。
。贰⒚鞔_問題七:“哥兒”的稱呼,有地方特色,但更透著阿長對我的親熱、疼愛之情。
“三哼經”的說法非常傳神地展現了一個不識字的普通婦女形象。但就是這么一個不
識字的人竟給我買到了《山海經》,所以當聽了這話時,“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
全體都震悚起來!本惋@得真實自然,毫不夸張了。
因此這處語言描寫生動傳神地展現了阿長雖然不識字沒文化但卻淳樸、熱心、
關愛孩子的形象特征,非常吻合人物的特點。
(四)小結:這部分圍繞阿長的淳樸熱心、關愛孩子的性格特點寫了阿長給我買《山海經》一事,通過具體的細節(jié)描寫,生動傳神地刻畫出了一個善良、仁慈、關愛孩子的長媽媽的高大形象。
(三)小結
1. 本文的記敘線索是什么?
本文是以作者的思想變化為線索的。
2、作者的思想變化軌跡是什么?
3、通篇的寫作手法是什么?
4. 為什么文題是“阿長與《山海經》”,而文中卻寫了幾件似和《山海經》無直接聯(lián)系的事?記敘文的中心是作者通過記敘人和事體現出來的對生活的一定看法。中心思想貫穿著文章始終,是文章的靈魂。作者是根據中心思想來選擇材料和安排材料的。
記敘文的詳略安排,是根據中心來確定的。對表現中心意思有較大作用的,為了突出重點,就要詳細描述;與中心意思有些關系的次要材料就要寫得簡略些,詳略配合得當,才能更好地突出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更好地表達中心意思。略寫往往是記敘文中的烘托部分,沒有略寫,文章內容就會呆板,頭緒就會不清,情節(jié)就會不連貫。如果說詳寫是紅花,略寫就是不可 少的綠葉。如文中略寫的“我”不大佩服阿長的三件事就起到了豐富文章內容,更全面完整地刻畫阿長這個人物形象,增強文章的真實性的作用。
五、布置作業(yè)。
1、 完成課后練習題三。
2、選擇一個你熟悉的人物,寫一兩件事,盡可能寫得真實、生動、傳神。
阿長與《山海經》教案3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詰問、惶急、疏懶、渴慕、深不可測、情有可原”等詞語。
2.整體把握課文,了解阿長這個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感情。
能力目標
1.體會語句的深層含義,把握蘊含的思想感情。
2.了解敘述、描寫等表達方式,體會描寫的作用和方法。理解本文圍繞人物特點合理安排材料、主次分明詳略得當的寫法。
3.了解散文組織材料的線索,了解作品中細節(jié)的寫法和作者先抑后揚的寫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感悟魯迅對阿長的深厚懷念、同情和贊美之情,領會阿長性格中的純真美。
教學重點:
1.體會語句的深層含義,把握蘊含的思想感情。
2.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表現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詳寫與略寫相結合的寫法。
教學難點:通過欲揚先抑的寫法深入了解阿長的人物形象及作者的的深厚感情。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在初一時學過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其中為百草園增添神秘情趣的美女蛇的故事。大家還記得嗎?這位長媽媽是魯迅家里的一個女工,在魯迅的童年生活中,她是一個很有影響的人物,魯迅的作品中幾次提到她,甚至還專門寫了這篇《阿長與<山海經>》!渡胶=洝肥俏覈糯牡乩碇鳎瑫斜A袅艘恍┝鱾鲝V泛的神話傳說,如精衛(wèi)填海、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等。作者把阿長與《山海經》連在一起,她與它有什么關系呢?下面就讓我們閱讀課文去探個究竟。(板書文題、作者)
二、回顧復習魯迅及《朝花夕拾》的有關知識
三、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1.聽讀課文,初步感知,積累字詞
駭 擄 悚 惶急 瘡疤 渴慕 霹靂 懼憚
2.文章圍繞阿長寫了哪些事,重點寫了什么?
學生交流,教師明確:
、俪O矚g切切察察②限制我的行動③睡覺時擠得我無法翻身④懂得許多規(guī)矩和麻煩的禮節(jié)⑤講長毛攻城時護城⑥謀害我的隱鼠⑦為我買《山海經》
其中給我買來《山海經》一事是重點。
3.作者對阿長的感情是怎樣的?默讀課文,在文中畫出,再從語句中提煉詞語概括出我對長媽媽的感情變化線索。
我對阿長最初是 后來,對她的偉大的神力長生了空前的、特別的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敬意逐漸 ,特別是當長媽媽謀死了我的隱鼠之后,不但這種敬意徹底 ,我還開始 她;但是我最終還是對長媽媽產生了新的 。
4.整理作者情感線索:
不大( )甚至( )……空前的( ) ……憎惡- ……新的( )
5.世間本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和怨恨。是一些什么事件導致了我對長媽媽的感情變化?請參考下面的語言形式談談自己的理解。
“我不大佩服甚至討厭她,是因為她粗俗,這從文章第3自然段中對長媽媽的一系列行動描寫中看出來。”
(1)我不大佩服甚至討厭她,還因為她
(2)我對她產生了特別的敬意,是因為
(3)后來這種敬意不但消失,而且還萌生了憎惡,這是因為
(4)我之所以后來又對長媽媽產生新的敬意,是因為
四、分析人物
1.人物--阿長(外貌、動作、語言)(用“阿長是一個 的人”說話。)
A.切切察察,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lián)u動,或者點著對方或自己的鼻尖--饒舌多事。
B.擺大字等細節(jié)描寫。--不拘小節(jié),質樸,有些愚鈍。
C.元旦吃福桔,將福桔“塞在我嘴里”--雖是迷信,卻是真誠善良的祝福。
D.交給“我”很多道理--也是出于對“我”的關心愛護。
E.講“長毛”的故事,講到“脫下褲子”“外面的大炮就放不出來;再要放,就炸了”的話,更是讓人看到長媽媽的'無知和純樸。
F.買《山海經》體現了這位長媽媽的善良、熱心和對孩子關心、愛護。
阿長是一個很不幸而又熱望一生平安的勞動婦女,她沒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熱心幫助孩子解決疑難。
五、作業(yè)
1.積累文中詞語。
2.結合研討與練習三進一步預習課文。
第二課時
一、探究課文
1.仔細閱讀課文中買《山海經》的部分
、佼敯㈤L來問《山海經》是怎么一回事時,“我”是怎樣想的?這種想法表現了“我”的什么心理?
討論、明確:
“我”想“她并非學者,說了也無益”。之所以這樣想,是因為阿長不識字,沒文化,既不知道《山海經》是怎樣的一部書,更何況她一向似乎并不善于關心“我”,因此她也不會理解“我”渴望得到《山海經》的心情。這表明“我”對阿長心存隔膜乃至輕視。
②當阿長買來《山海經》時,“我”有什么反應?
討論、明確:
當阿長買來《山海經》時,我的反應是:“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這又使我發(fā)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滅了!闭婵芍^又驚又喜,感激不盡。
、勰阍鯓永斫馕闹姓f的阿長“確有偉大的神力”?
討論、明確:
因為這件事“別人不肯做”,誰也沒有阿長那樣知“我”心,誰也沒有阿長那么熱心;別人也“不能做”,有畫的《山海經》很難找,要跑多少路,打聽多少地方,誰能像阿長這么給“我”操心費事,況且阿長不識字,居然買來了。所以說,阿長“確有偉大的神力”。
二、質疑探究
1.作者對長媽媽的感情有怎樣的變化?學生交流、教師點撥:
對她不好的習慣,“我”開始是“憎惡”“討厭”的;當聽到阿長講長毛的故事后,“我”對阿長產生了敬意--“卻不料她還有這樣的神力”;但當阿長踩死隱鼠之后,“我”對她的敬意突然消失了;當得知長媽媽買來“我”渴慕已久的《山海經》時,“我”對她產生了新的敬意,認為她“確有偉大的神力”教師追問:同學們注意到作者對“長媽媽”前后的稱呼發(fā)生變化了嗎?
學生交流后教師總結:不同的稱呼標志不同的身份,文章前部分多用“阿長”來稱呼,用的是抑筆,后部分筆鋒一轉,用的是揚筆,所以稱呼也跟著變化。這就是本文寫作手法的一大特點:欲揚先抑。
2.寫阿長買《山海經》的筆墨并不多,為什么不寫她是如何買到的?為什么此前此后反而寫了不少?
學生交流,教師點撥:給讀者一個廣闊的想象的空間。
3.魯迅是怎樣描寫阿長的?這些描寫有什么特色?學生交流,教師點撥:
A.抓住最富有特征的來寫,如寫阿長“切切察察”的樣子。
B.適當用修辭。如寫阿長的睡相時用了比喻。像個“大”字。
C.兼用多種描寫。如寫元旦的儀式時有時是動作、神情、語言相結合。
D.靠鋪墊。如寫買書時,不寫買的過程,而寫之前之后,給讀者想象的空間。
4.結尾兩段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抒發(fā)了對長媽媽的深切懷念之情。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懷里永安她的魂靈!”正是深切懷念的真實寫照。
三、總結
學習了這篇文章,我們了解了在魯迅先生的少年時期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他的保姆長媽媽,從魯迅先生對長媽媽的深切的敬佩和懷念,我們了解了“母愛”這樣一種偉大的人間真情。我希望在學習了這篇課文之后,同學們能夠細心地發(fā)現蘊藏在我們生活中的愛的細節(jié),讓愛我們的人不會白白的付出。
阿長與《山海經》教案4
【教學目標】
1、認識阿長的品格風貌和作者對阿長的思想感情。
2、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記敘的順序。
3、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刻畫人物的方法。
4、理解重要詞句的深刻含義。
【教學重點】
1、認識阿長的品格風貌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刻畫人物的方法。
3、正確認識阿長性格中的缺點。
4、對重要語句深刻含義的理解和主題深度的把握。
【教學難點】
1、正確認識阿長性格中的缺點。
2、對重要語句深刻含義的理解和主題深度的把握。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我相信同學們一定了解魯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因為在初一時,我們已經學習了從中選出的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今天,我們再學一篇選自《朝花夕拾》中魯迅先生回憶童年生活的散文《阿長與〈山海經〉》。
二、解題
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我國現代偉大的革命家、文學家、思想家!栋㈤L與〈山海經〉》是一篇情思雋永、蘊涵深刻的佳作。在這篇文章里,魯迅通過對幼時保姆長媽媽以及她為我尋找《山海經》一書的有關情景的追憶細膩而饒有風趣地表現了“我”對長媽媽的認識過程,贊頌了勞動人民的優(yōu)秀品質,表達了作者深切的懷念之情。
三、研習課文
1、整體感知課文:
、 教師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課文朗讀,學生聽讀。
要求:
、 邊聽邊給生字、生詞作記號。
、 給段落標上序號。
③ 用符號標出作品中的主要人物。
④ 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人物、思路、所寫的事情等。
⑵ 借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
2、具體研習:
、 明確目標。細讀課文化,研習以下幾個問題。
、 文章選取了長媽媽哪些事情作為寫作材料,這些材料表現了長媽媽怎樣的品格風貌?
、 這些材料是按什么順序來安排的?
、 學生研習,教師巡回指導。
學生研習,可以采用分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要求將討論的要點寫在書上相應的位置,并與原文相結合作評、點、批、注。教師通過巡回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困難,注意研習情況的信息反饋。
、 研習效果反饋。(學生發(fā)言,教師點撥,板書重點內容)
問題①:本文圍繞長媽媽寫了這樣幾件事:
A、交待“阿長”的來歷;
B、阿長喜歡切切察察和她夏天的睡態(tài);
C、她懂得許多規(guī)矩;
D、講“長毛”的故事;
E、給“我”買《山海經》。
問題②(點撥提示內容):
作者在安排材料時,是以作者少年時代對長媽媽的感情為線索貫穿全文的,其變化過程是“不大佩服──不耐煩──空前敬意──新的敬意”。這種“層層剝筍”的方式,使長媽媽的形象在先抑后揚、對比映襯中得到充分的展示。
問題③(點撥提示):文章圍繞長媽媽選擇了5個方面的事情,又以感情變化為線索安排,使長媽媽的品格風貌表現得非常突出。開頭的第1、2段,作者以深厚的感情和簡練的筆法介紹了長媽媽的身份、地位、名字的來歷,旨在說明她是一個沒有社會甚至連真實姓名也不為人們所知的平凡勞動婦女。接著第3–5段,從“我不大佩服”的感情角度,寫了長媽媽喜歡“切切察察”和夏天在床間擺成一個“大”字的睡態(tài),刻畫了她質樸而嘮叨、略帶粗野的性格。第6–12段,著重從“我”的“不耐煩”去寫長媽媽懂得許多規(guī)矩,如說人死為“老掉了”,不能進死了人和生了孩子的屋子等,文章述說這些“瑣碎之至”的規(guī)矩,意在說明長媽媽有著跟千百萬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普通勞動者一樣的特點:質樸的品質和迷信的缺點。第13~18段:隨著感情的變化,作者又從“我”對長媽媽產生的“空前的敬意”,來寫長媽媽講“長毛”的故事,從而提示了愚昧的一面。第19–29段:文筆一轉,寫了“我”對長媽媽產生“新的敬意”的原因,是長媽媽用自己微薄的收入給“我”買回了“我”渴望已久的帶畫的《山海經》,展示了她的“偉大的神力”──“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從而突出了她對“我”的關心和體現出來的熱情、仁慈、樂于助人的品質。而長媽媽高潔的靈魂也就在這“剝筍”式描寫里,在由表及里、淺而深的認識過程中得以完整而清晰的展現:她是沾染封建迷信而又質樸、善良、慈愛的勞動婦女。作者在充分展現了長媽媽的品格風貌之后,在文章的結尾以深厚的感情抒發(fā)了自己對她的懷念之情。
四、課堂小結
解說: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對學生在研習中的表現進行總結,好的現象進行表揚,給予鼓勵,對不良現象要明確指出,并要求改正,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目的。
五、布置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根據習題三,析讀課文中買《山海經》的部分。
2、課外閱讀(朝花夕拾)。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yè)情況
二、研習課文
1、研習目標:
、 指導學生分析刻畫人物的方法。
、 品味本文的語言。
2、具體研習:
教師出示目標后,由學生獨立閱讀思考,對相關文字進行評、點、批、注,要求做到注意力高度集中,還想互相提問,排除相互干擾,遇到問題舉手,由教師幫助解決。教師巡回輔導的同時注意收集各種信息,使教師對學生的發(fā)言進行點撥提示,具有針對性。
3、研習反饋:
學生發(fā)言,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點撥提示。
目標①分析刻畫人物的方法。
作者在刻畫長媽媽的形象時,采用了多種方法,使人物形象生動、鮮明。
、 描寫法:
如寫長媽媽是個普通勞動婦女,作者除簡介她的身份、地位、名字的來歷外,著重選擇了兩個生動的細節(jié):一是她在“向人低聲絮說些什么事”的時候,還要“豎直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lián)u動,或者點著對手或自己的鼻尖;二是夏天睡覺時,“她又伸開兩腳兩手,在床中間擺成一個‘大’字”。長媽媽質樸、略帶粗野的性格在這些細節(jié)中刻畫得栩栩如生,收到了此處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效果。
本文中對人物的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別具特色。如元旦時,她教“我”說恭喜的話和吃福橘的情節(jié),作者通過“伸出……按住……惶急……”“搖……笑……塞……”這些動作和“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聰明!恭喜恭喜!”充滿歡欣和熱情的語言寫出了真誠的祈求,表現了她善良而迷信的一面。
心理描寫,突出中心。如當長媽媽買回了《山海經》后,“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這個心理活動,寫出了“我”的吃驚。正是這種吃驚,引起了另一心理活動──對長媽媽產生了“新的敬意”,從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 對比、映襯法:
本文中將“叔祖”與長媽媽進行了對比,突出了長媽媽對“我”的熱情和關心,《山海經》的模樣和“寶書”進行對比映襯,突出“寶”的特殊意義──視“長媽媽”給“我”買書的偉大神力為“寶”,視《山海經》的內容為“寶”。
目標②品味本文的語言:
本文的語言有的含義深刻,有的詼諧幽默,有的感情濃烈,細細品味,妙趣無窮。
如:“這實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驚異。我一向只以為她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jié)罷了,卻不料她還有這樣偉大的神力。從此對于她就有種特別的敬意,似乎實在深不可測;夜間伸開手腳,占領全床,那當然是情有可原了,倒應該我退讓!边@是“我”聽了長媽媽給“我”講了長毛的故事之后的心理反應的一段文字中,作者以兒童的心理來認識長媽媽的“偉大神力”,實際上是對長媽媽的愚昧迷信以一種苦笑進行諷刺。整段文字寓莊于諧,增添了幽默風趣之感。
再如,當長媽媽給我買回了《山海經》之后,這又使我產生了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怨恨,從此完全消滅了”。這段文字中“發(fā)生新的敬意”。是對長媽媽能做成“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的“偉大神力”──中華民族“最值的寶貴的民魂”:對青少年的關心愛護和腳踏實地的“實干”精神的歌頌。
又如:“但那是我最為心愛的寶書,看起來,確是人面的獸;九頭的蛇;一腳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沒有頭而‘以乳為目,以臍為口’,還要‘執(zhí)干戚而舞’的刑天!边@段文字里對刑天“執(zhí)干戚而舞”再次描寫,既前后照應,又表現了我的思想感情。刑天在故事中是富有叛逆精神的神,他蔑視天帝,死而不屈,表現了極強的反抗精神,而“我”酷愛刑天,正曲折地表現了魯迅不屈服于20年代圍攻他的黑暗社會勢力的斗爭決心,使文章具有了“自敘傳”的色彩,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感和戰(zhàn)斗力。
三、課堂總結
1、對兩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進行總結。
2、對學生的學習表現進行總結。
3、對學習方法進行歸納總結。
四、拓展遷移,布置作業(yè)
寫一個你所熟悉的人。
阿長與《山海經》教案5
教學目標
識記重點字詞,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
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表現人物性格以及詳略得當的寫法。
感悟作者對長媽媽的真切懷念之情。
教學重點
選取典型事例真實、生動、傳神地表現人物的性格;重點研讀買《山海經》部分;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查字典、看注釋,掃除文字障礙,熟讀課文。查找有關魯迅的資料,以開闊視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識積累。
第一課時
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同學們,還記得《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那個神秘莫測的美女蛇的故事嗎?它給百草園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講這故事的人是誰呢?——對,是長媽媽。長媽媽是作者兒時的保姆,長媽媽知道許多事情,懂得許多道理,可以說,她是民間文化的載體,對于魯迅來說,她可是一個有影響的人物?墒窃凇栋㈤L與<山海經>》里,魯迅卻將長媽媽稱為“阿長”,這是為什么呢?作者究竟是懷著怎樣一種感情來寫長媽媽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感悟作者對長媽媽的深切感情。
出示目標,板書課題。
檢查預習
“讀一讀,寫一寫”讀準字音,并理解詞義。
整體感知
學生帶著問題速讀課文。
課文圍繞長媽媽寫了哪幾件事?重點寫的是哪件?為什么這樣安排?
你從這些事中,看做者對長媽媽的感情有怎樣的變化?
課文題目為什么稱長媽媽為“阿長”?
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討論明確:
課文圍繞阿長寫了:“切切察察”的毛病,擺成大字的睡相,令人厭惡的種種規(guī)矩,關于 “長毛”的故事,給我買《山海經》。其中重點寫的是買《山海經》一事。因為買《山海經》 透出作者對長媽媽的敬意和懷念,最能突出文章的主題,所以重點詳寫。
對她不好的習慣,“我”開始是“憎惡”“討厭”的;當聽到阿長講長毛的故事后,“我”對阿長產生了敬意——“卻不料她還有這樣的神力”;但當阿長踩死隱鼠之后,“我”對她的敬意突然消失了;當得知長媽媽買來“我”渴慕已久的《山海經》時,“我”對她產生了
新的敬 意,認為她“確有偉大的神力”。
白本文前一部分多用抑筆,對她“不大佩服”、“討厭”、又是“不耐煩”、“麻煩”,倘用“媽媽”。稱呼,名不符實;將“阿長”與《山海經》連接,看似矛盾,卻令人好奇;用“阿”字有親呢的‘意味,符合作者當時已經是四十六歲的中年人的口氣。
(學生的總結大意對即可,語言不求一致,重在學生自已討論解決問題。不到位之處教師可點撥)
[過渡]
從總體上來說,作者對阿長的感情是怎樣的呢?——尊敬、喜愛的。尤其課文的結尾“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懷里永安她的魂靈!”表達了作者對她的深切懷念。祈禱地神賜福于她,讓她的靈魂得以永安?墒菫槭裁丛谡n文的前半部分,作者大寫他如何“憎惡”“討厭”阿長呢?應該怎樣理解?長媽媽具有怎樣的性格?
四人小組探究合作學習,討論明確:
“憎惡”“討厭”是兒時的心理,阿長的出身低下,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她的管教很不適合兒童的心理,但心是好的。她年青守寡,非常不幸,出來做女工,沒有別的奢望,但求“順順流流”,魯迅在具體描寫中飽含同情。在寫法上也是欲揚先抑,是在為寫買《山海經》一事作鋪墊,更好地突出了重點。在作者眼里,長媽媽多事,不拘小節(jié),麻煩多禮,但同時又心地善良、仁慈,樂于助人。
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課文的內容,作者按照生活的本來面目,真實地再現了長媽媽的形象。使我們了解了長媽媽這個鮮活的人物。
作業(yè):朗讀課文,寫生字,解釋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重點研讀買《山海經》部分,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
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復習導入。
作者敘述了長媽媽的一些瑣事后,用相當多的篇幅推出了買《山海經》一節(jié)。
指名學生朗讀19~29段。
學生思考下列問題:
在阿長買《山海經》之前,還寫了哪些事?這樣寫的作用是什么?
當阿長來問《山海經》是怎么一回事時,“我”是怎樣想的?這種想法表現了“我”的什么 心理?
當阿長買來《山海經》時,“我”有什么反映?表現了“我”怎樣的心情?
你怎樣理解文中說的阿長“確有偉大的神力”?
“這四本書,乃是我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睘槭裁催@么說?
學生在自主學習后討論明確:
此前,先寫遠房的叔祖使我接近了書籍,交代了我是怎樣地渴慕《山海經》,而又為什么
求之不得,“誰都不肯真實地回答我”。又是怎樣地念念不忘。有了這些鋪墊,才能說明
阿長為什么使“我”大喜過望,而且感到她確有“偉大的神力”了。
“我”認為對她說了沒有用,但既然來問,又不好不說。說明“我”對從她那里得到《山海經》沒抱任何希望,只是說說而已。
“我似乎遇到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了起來;趕緊去接過來,打開紙包!闭f明“我”聽到以后很震驚,很感動,進而想到這別人不肯做,或做不到的事,這樣一個普通人居然做到了,“我”也由此而對她“發(fā)生新的敬意了”。平時對她根本不抱希望,她卻居然給“我”弄來了最想要而又最難弄的《山海經》,在孩童眼中,長媽媽似乎真的“有偉大的神力”。前面寫阿長講完長毛的故事,“我”覺得她有“偉大的神力”,雖然是描摹當時還是小孩子的“我”的心理,但由成年作者寫出來,總帶有戲謔成分;而此處再寫長媽媽“確有偉大的神力”,語氣顯得莊重,感情極為誠摯。
這四本書雖然很粗拙,卻是由一個誰也想不到的人給我買來的,當時給了“我”非常大的震動,讓“我”產生過感激和“新的敬意”。
小結
阿長自己沒有讀過書,見孩子念念不忘《山海經》,就來問《山海經》是怎么一回事,一直掛在心上,并想方設法買來了《山海經》,這部書成了魯迅“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魯迅是一輩子跟書打交道的大文學家,而第一部寶書是阿長給買的,阿長為孩子傾注的這一片心血,深深地打動了魯迅,因而阿長值得魯迅紀念是理所當然的。
拓展延伸。
寫阿長買《山海經》的筆墨并不多,這就給讀者留下了一個想像的空間,大家想像一下她是怎樣到處打聽,怎樣跑書店書攤,操了多少心才買到這本書的?
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四人小組交流,并選出代表全班交流。
小結.
在這篇回憶性散文里,魯迅以飽含深情的筆觸集中記敘長媽媽給他留下的兒時印象,把長媽媽這個人物寫得栩栩如生。這是生活中真實的阿長,都是“從記憶中抄出來
的”事實。盡管阿長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作者寫得卻十分親切自然,讀者從她身上看到了那種難能可貴的純樸和直率!渡胶=洝肥亲髡摺白畛醯玫,最為心愛的寶書”,他將對長媽媽的感激變成永久的懷念,以濃情的筆墨為長媽媽的在天之靈祝福。
作業(yè):將自己交流過的短文整理在作業(yè)本上。仿照本文的.寫法用一兩件事寫一個自己熟悉的
《阿長與山海經》的反思
我由學生初一學過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長媽媽講美女蛇的故事引入本課。先請學生解釋評價課文標題,讓學生學會擬題。然后整體感知課文,然后讓學生說課文寫了哪些事?學生踴躍發(fā)言,回答說寫了長媽媽的稱呼、稱呼的由來、外形的特點、以及作者討厭她的一些事例,最主要講了她給作者買《山海經》這件事,最后寫作者對她的懷念。
這節(jié)課并不是根據我的預設教案來上的,而是根據當時的學情臨時確定的,我認為這節(jié)課上的較成功的原因在于:
第一, 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在合作學習中自己主動去思考。在整節(jié)課中,教師點撥、總結的時間在15分鐘左右,其余的時間都由學生來參與,所有問題都在學生主動思考、醞釀中解決,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第二,教師要將問題設計巧妙,使新舊知識發(fā)生合理而自然的聯(lián)系。從學過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講美女蛇的長媽媽引到給我買《山海經》的阿長,學生感到自然、輕松。
第三, 給學生一個主動思考、想象的空間。如在提問中:阿長是一個沒有文化的人,她是如何買到《山海經》的?她買到書后心理是怎樣的?這些問題充分發(fā)揮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他們覺得有話說、有意思。
通過這節(jié)課,我深深體會到學生的潛力說無限的,他們的想象是豐富的。他們討厭阿長的地方正是作者兒童心理的正常表現,阿長學識、地位的研討正揭示了她為何有這些令人討厭的舉止的原因,她如何給我買到了書,把想象的空間交給了學生,也展示了阿長熱情,關心孩子,淳樸的性格。這節(jié)課留給我的印象是比較深的,它將給我今后的教學以啟迪,讓我不斷反思、提高、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
阿長與《山海經》教案6
【創(chuàng)意說明】
學生對阿長這一人物并不完全陌生,知道她只是一個保姆,課文標題卻將她與《山海經》放在一塊,這很奇怪。這一創(chuàng)意就以學生獵奇的心理作為突破口、在尋求答案的過程中采用人物理解和感情變化作為教學的雙線結構進行教學設計。
【教學步驟】
一、導入,誘發(fā)閱讀期待
導入語設計:《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長媽媽只是魯迅的一個保姆,用那時的話說,就是一個下人,沒有文化,她也《山海經》之間會有什么必然的聯(lián)系呢?那么,就讓我們帶著這一疑問進入本課的學習。
二、研讀,尋求問題答案
分別在讀課文1~5段、6~18段、19~26段、27~29段、30~31段的過程,了解各部分表現的阿長的特點及魯迅對阿長的感情。
三、小結,歸結人物形象及文章線索
【資料整合平臺】
。、《魯迅生平史料匯編》(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病⒄n文擴讀材料:
葉至誠
父親也有管著我的事,譬如讓我遞給他一支筆,我隨手遞過去,不想把筆頭交在了父親手里,父親就跟我說:遞一樣東西給人家,要想著人家接到了手方便不方便,一支筆,是不是脫下筆帽就能寫;你把筆頭遞過去,人家還要把它倒轉來,倘若沒有筆帽,還要弄人家一手墨水。刀子剪子這一些更是這樣,決不可以拿刀口刀尖對著人家。把人家的手戳破了呢?!直到如今,我遞任何東西給別人,總是把捏手的一邊交給對方,報紙書本也讓人家接到手就能看。
冬天,我走出屋子沒把門帶上,父親在背后喊:怕把尾巴夾著了嗎?次數一多,不必再用這么長的'句子,父親只喊:尾巴,尾巴!就這樣漸漸養(yǎng)成了我冷天進出屋子隨手關門的習慣。另外,父親還告誡我開關房門要想到屋里還有別人,不可以砰的一聲把門推開,砰的一聲把門帶上,要輕輕地開,輕輕地關,我也從此遵循到現在。
后來我想:父親不管我的,都是只關系我個人的事,在這方面,父親很講民主,給我極大的自主權,有時侯在我喜愛的事情上幫我一把,譬如為我兒時的集郵冊頁的榆木夾板雕刻篆字題簽,給我們手足三個修改文章,等等;而父親管我的,都是涉及我和他人之間的關系的事,在這方面,父親反反復復地要我懂得,我是生活在人們中間的,在我以外,更有他人,要時時處處替他人著想。
阿長與《山海經》教案7
知識與能力:
1、識記重點字詞,回顧作者。
2、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
3、整體把握課文,了解阿長這個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感情;
過程與方法:
4、理清寫作思路,學習“先抑后揚”的寫法;
5、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表現人物性格 及詳略得當的寫法;
情感與價值觀:
6、感悟作者對阿長的深切懷念之情。
教學重點:選取典型事例真實、生動、傳神地表現人物的性格,重點研讀買《山海經》部分;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
教學方法:合作探究法、復述法。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整體感知課文,了解“先抑后揚”寫法及刻畫人物的事件。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同學們還記得我們出一學過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么?是誰寫的?
魯迅簡介: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 用“ 魯迅”的筆名,發(fā)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 ,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其代表作有小說集《吶喊》、《彷徨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墳》、《熱風 》、《華蓋集》等。 其中,1921年12月發(fā)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 史上的不朽杰作。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最吸引人的'情節(jié)莫過于場媽媽講美女蛇的故事了。魯迅先生還專門為場媽媽寫了一篇文章《阿長與〈山海經〉》,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篇文章。
一、 整體感知:請同 學們通讀課文,劃 出生字詞。思考:圍繞阿長課文寫了幾件事?
1、 解決生字詞。憎惡( ) 絮說( ) 劈頭( )灸瘡疤( ) 懼憚( ) 詰問( )震悚( ) 粗拙( ) 齋( )孤孀( )擄( )去
惶( )急 霹( )靂( )疏( )懶駭( )
莫名其妙:沒有人能說明他的奧妙,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深不可測:深得難以測量。比喻對人或事物的情況捉摸不透。
情有可原:從情理上可以原諒。
惶急:恐懼、著急
詰問:追問、責問。
懼憚:害怕
五件:
、 喜歡切切察察。
、跀[成“大”字的睡相
③令人厭煩的規(guī)矩,教“我”不少道理。
④講“長毛”的故事。
⑤ 為“我”買《山海經》 。
最能表現她愛孩 子、關心“我”的是 買《山海經》。
3、注意結合課文情節(jié)來說。一個 的阿長。
梳理:一個下人阿長,一個保姆阿長。
一個粗俗的阿長
一個饒舌、多事的阿長
一個無知、愚昧的阿長。
一個善良的愛孩子的阿長
一個下人阿長,一個保姆阿長。這是她的身份,她 有名字嗎?一個粗俗的阿長,這是從習慣方面。比如:睡相呈“大“字、說話是伸出二指的樣子。
一個饒舌、多事的阿長。她管我很嚴,告我的狀,而小孩子是不喜歡別人管東管西的。
一個無知、愚昧同時又很淳樸的阿長!伴L毛”故事。
一個善良的阿長,買《山海經》。這是從品質方面。
要善于擴展思維,學會多 角度看問題。
4、通過這些事,作者寫出當時對阿長是什么感情?文章從整體來看,作者對阿長是什么態(tài)度,什么感情?這樣的寫法叫什么?欲揚先抑。作者是不是為了揚,故意編點不好的事?
欲揚先抑,可見作者構思巧妙。
三、小結:我們這節(jié)課掌握了生字詞,理清了文章中寫 阿長的幾件事,領會了作者欲揚先抑的寫作方法。那么,《山海經》究竟是一本什么樣的書,和保姆阿長有什么關系,作者語言的精妙表現在哪里?我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
阿長與《山海經》教案8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安排材料,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
2.了解課文的記敘線索。
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了解課文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安排材料,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
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了解課文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安排材料,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精心導入。
導入語: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有一位“長媽媽”,她給魯迅講的故事使我們對百草園更產生了一種神秘感。其實關于“長媽媽”還有很多有趣而令人感動的事情呢!同學們想了解嗎?那么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學習《阿長和〈山海經〉》這篇課文。
二、漫談感受。
1.請同學們速讀課文,如有不認識的字,可查字典,自行解決。
2.如對課文有不理解的地方,請?zhí)岢鰜,大家討論解決。(如果學生不能解決,教師可適當點撥,但不宜過于深入)
3.談談自己讀完此文后的感受(不限話題)。
同學們的話題可能涉及到:文章先抑后揚的寫法;阿長的性格特點;作者對阿長的感情;文章的語言特點……
教師歸納。
三、討論形象。
課堂主問題:阿長是一個怎樣的人?(要求:說出理由或舉出例子。)
討論、交流,教師歸納補充:
1.是一個沒有文化的粗人,饒舌多事而又不拘小節(jié):“生得黃胖而矮”;喜歡“切切察察”;對“我”管得很嚴,喜歡到母親那兒告“我”的狀;夏天睡覺喜歡在床中間擺“大”字,擠得“我”無法翻身。
2.是一個很不幸而又熱望一生平安的勞動婦女,淳樸、善良而又迷信:連姓名都不為人所知,不識字,沒有文化;“青年守寡”,在別人家做女工,一年只能告假幾天回家;對生活并無更高的要求,但求“一年到頭,順順流流”;相信兒童金口,鄭重其事地要孩子大年初一睜開眼就向她祝福。
3.是民間文化的載體,知道許多“規(guī)矩”:有迷信的成分,如“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應該走進去”。也有落后的成分,如認為孩子拔草、翻石頭就是頑皮。更多的是有益的成分。如要孩子恭喜、吃福橘,是吉利文化;飯粒落在地上,必須揀起來,是珍惜勞動果實;不要從曬褲子用的竹竿底下鉆過去,是講究形象;不說“死掉”而說“老掉了”,是避諱修辭;而關于長毛的傳說,則是珍貴的歷史資料,有助于我們認識太平軍。
4.是一個傾心關注孩子的人,心地善良、熱心幫助孩子解決疑難:要孩子干凈、安全、有教養(yǎng),總是為孩子操心(討論這一點,要求學生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體驗)。最令人感動的是為“我”買來《山海經》——阿長來問《山海經》是怎么一回事時,“我”想“她并非學者,說了也無益”,而且她一向似乎并不善于關心“我”,因此她也不會理解“我”渴望得到《山海經》的心情,這表明此時“我”對阿長心存隔膜乃至輕視的心理;后來,阿長為我買來《山海經》,“使我發(fā)生新的敬意”,“別人不肯做”,即是別人沒有阿長那樣知“我”心,沒有阿長那樣熱心,而且有畫的《山海經》很難找,要跑多少路,打聽多少地方,別人“不能做”,“她卻能夠成功”,因此作者說“她確有偉大的神力”;這件事,使作者又驚又喜,感激不盡,也令讀者為之肅然起敬。
第二課時
一、體會感情。
1.設問:作者對阿長的感情變化經歷了怎樣的過程?(提示:讀課文尋找關鍵詞語)
討論、明確:不大佩服——產生敬意——憎惡——感激(新的敬意)——懷念
這是文章的線索。
2.設問:1—17段對阿長多用抑筆,大寫他如何“憎惡”“討厭”阿長,但在這些充滿貶義的文字后面,你能感受到作者對阿長的同情與懷念嗎?(提示:讀文中關于阿長的身世,特別是其不的遭遇、生活追求方面的文字)
課堂討論、交流:“憎惡”“討厭”是兒時的心理,魯迅在具體描寫中卻流露著同情與懷念。魯迅透露了阿長的身世,就是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她的管教很不適合兒童心理,但心是好的。她青年守寡,非常不幸,出來做女工,沒有別的奢望,但求“順順流流”,魯迅在具體的描寫中飽含同情。
3.朗讀課文最后兩段,體會作者對阿長的懷念、感激之情。
二、探究寫法。
1.詳寫與略寫。
設問:文章哪些部分詳寫,哪些部分略寫,這樣詳略結合的寫法有什么好處?
明確:(詳寫與略寫的內容略)略寫的內容能使人對長媽媽有個初步了解,她的外形特征,真實地反映長媽媽的一些毛病,但這些并不能削弱對阿長媽媽的敬意,詳寫買《山海經》一事,卻令人對長媽媽刮目相看,是文章的動情點,成為作者情思的觸發(fā)點,同時構成文章內容的高潮。這樣寫,重點突出,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傳神的描寫。
設問:文章對阿長的描寫有些什么特色?(提示:尋找相關描寫,仔細研讀,體會特色)
討論、交流,教師歸納:
第一、善于抓最富有特征的一兩點來寫。如寫阿長“切切察察”的樣子,既繪形又繪聲。
第二、善用比喻。一個“大”字的比喻,形象地寫出阿長的睡相。
第三、善于修飾語。如寫阿長的叮囑,用“鄭重”一詞,寫阿長因我不開口說恭喜的神情,用“惶急”一詞,準確地寫出阿長的神態(tài)。
小結:魯迅的描寫之所以特別出色,功夫在于選擇、提煉,寫最能表現人物特點的外貌、動作、語言,這是在我們的寫作中需要學習和加強的'。
3.擴讀——讀葉至誠的《幾件小事》選段,說說這篇文章在描寫方面的特色。
幾件小事
父親也有管著我的事,譬如讓我遞給他一支筆,我隨手遞過去,不想把筆頭交在了父親手里,父親就跟我說:“遞一樣東西給人家,要想著人家接到了手方便不方便,一支筆,是不是脫下筆帽就能寫;你把筆頭遞過去,人家還要把它倒轉來,倘若沒有筆帽,還要弄人家一手墨水。刀子剪子這一些更是這樣,決不可以拿刀口刀尖對著人家。把人家的手戳破了呢?!”直到如今,我遞任何東西給別人,總是把捏手的一邊交給對方,報紙書本也讓人家接到手就能看。
冬天,我走出屋子沒把門帶上,父親在背后喊:“怕把尾巴夾著了嗎?”次數一多,不必再用這么長的句子,父親只喊:“尾巴,尾巴!”就這樣漸漸養(yǎng)成了我冷天進出屋子隨手關門的習慣。另外,父親還告誡我開關房門要想到屋里還有別人,不可以砰的一聲把門推開,砰的一聲把門帶上,要輕輕地開,輕輕地關,我也從此遵循到現在。
后來我想:父親不管我的,都是只關系我個人的事,在這方面,父親很講民主,給我極大的自主權,有時侯在我喜愛的事情上幫我一把,譬如為我兒時的集郵冊頁的榆木夾板雕刻篆字題簽,給我們手足三個修改文章,等等;而父親管我的,都是涉及我和他人之間的關系的事,在這方面,父親反反復復地要我懂得,我是生活在人們中間的,在我以外,更有他人,要時時處處替他人著想。
(提示:通過細節(jié)表現人物)
三、情感體驗。
設問:雖然我們不是生在魯迅那個年代,但阿長的某些特點卻在我們身邊一些平凡樸實的人身上體現出來,你察覺了嗎?將你的發(fā)現告訴給大家,一定會引起同學們的共鳴,不信你可以試試。(提示:如她饒舌多事不拘小節(jié);她淳樸、善良而又迷信;懂得許多當地的“規(guī)矩”;關注孩子……)
學生思考、課堂交流。
四、布置作業(yè)。
1.完成課后練習三、四題。
2.寫作:寫一個人物,通過細節(jié)表現人物特點,標題自擬,字數在400字左右。
阿長與《山海經》教案9
《阿長與《山海經》》是魯迅的一篇回憶性敘事散文。選自魯迅的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文章用深情的語言,表達了對這位勞動婦女的真誠的惦念以及對年幼無知的時光的深切懷念。不妨看看人教版八年級上《阿長與《山海經》》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長媽媽,把握文每件事表達的長媽媽形象;
2、學習通過幾件事表現人物品格的寫法;
3、結合上下文理解文中帶有感情色彩的詞句的含義,把握作者情感變化的
過程,體會作者對長媽媽的懷念與尊敬;
4、圍繞中心選擇恰當的材料來表現人物,材料選擇合理,詳略得當。
教學重點:
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了解課文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安排材料,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
教學方法:
先從題目入手,詳析重點段落,讓學生先有了對長媽媽的客觀的認識后,再看前文的抑筆,就能正確的理解作者的情感,并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魯迅先生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里,魯迅除寫了自己的老師壽鏡吾先生之外,還寫到了一個人,這個人是誰呢?對,是長媽媽,她講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測,給百草園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對于長媽媽,我們在這篇文章的認識是膚淺的,今天我們要來真正閱讀一篇關于長媽媽文章《阿長與〈山海經〉》。不過,我想提個疑問,親愛的長媽媽為何變成了阿長的稱呼?這是否暗示了本文有著不同尋常的感情變化呢!
板書課題及作者
二、整體感知
1、首先看前4段,我們來為阿長設計一份個人簡歷
姓名 阿長 性別 女 職業(yè) 保姆
身形 黃胖而矮 年齡 不詳
2、從這份簡歷中我們可以完全認識阿長嗎?
不可以,因為認識一個人首先要從外表,最重要的卻是認識她的性格乃至她的內心世界。
3、這份簡歷中還有一個問題,大家發(fā)現了嗎?
姓名不是她的真實姓名。她的名字是別人的,別人隨意加在她頭上的,因此可以看出長媽媽社會地位低微,不被尊重。
4、這樣一個女工我對她的感情是怎樣的?
親昵中帶有些許恨意(最后一句)
三、由事論情
1、為什么我對阿長會又愛又恨呢?我們繼續(xù)往下看,哪些事讓兒時的作者佩服,哪些事又令他煩呢?
我從( )看出長媽媽是一個( )的人,表現魯迅先生對她( )的感情。
將全班分成2個組,一組同學每人填一個,填完后二組同學進行評論,全班討論糾正確認
、僦\害我的隱鼠,不理解孩子,感情上是憎惡
、诎㈤L的切切查查,饒舌多事,我實在不大佩服她
③阿長給我講長毛的故事時,無知卻淳樸,我也曾發(fā)生過空前的敬意,但那后來也逐漸淡漠
、馨㈤L所懂得的許多規(guī)矩,迷信卻樸實,我也是不耐煩的
、萁o我買《山海經》,有愛心,才真正使我發(fā)生新的敬意了,甚至連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滅了
2、我前后產生的兩種敬意一樣嗎?
不一樣,第一個源于長矛故事,故事荒謬,長媽媽卻講得一本正經,看出其迷信、愚昧,是一種反諷;第二個源于買《山海經》,實現了孩子心靈上的渴望,看出來一個愛孩子的長媽媽,魯迅對她的敬意是真的佩服、感激。
四、研讀買《山海經》部分
1、自由朗讀1828自然段
2、研討下面問題
①我為什么想買《山海經》
曾在遠方的叔祖那里看到過,后來一直渴慕著繪圖的《山海經》?蛇h方叔祖那兒已無處可尋,買吧,有沒有好機會。因此,我對《山海經》一直念念不忘。
、诩胰藶槭裁床唤o我買?
那位遠房叔祖的疏懶,家人又都太忙了,個人忙各人的事,無暇顧及我一個小孩子。
③想象當長來問《山海經》時,我是怎樣想的?
你又不懂,說了還是白說,既然來問還是給你個面子告訴你吧。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我從來沒有想過她會給我買,只是隨便給她說說而已。
、墚旈L媽媽給我買來了《山海經》,我是什么反映,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反映?
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
文中用了一個霹靂的比喻和詞語震悚寫出了我十分震驚的心理,我沒有料到長媽媽會幫我買《山海經》,也表現了我得到繪圖《山海經》的欣喜之態(tài)?删褪沁@個不識字的長媽媽把《山海經》買回來了,幫我達成了心愿?,那么大的一個家庭,真正關心我的內心的只有長媽媽。
⑤長媽媽不認識字,她也沒說怎樣買到的書。大家想象一下她去買書的過程。
、尬覟槭裁磳⒅暈閷殨?
五、梳理全文
1、我小時候對她好不好呢?討厭她哪些事?
喜歡切切察察睡相不好愛管閑事④規(guī)矩多⑤道理多⑥謀死隱鼠
2、讀這篇文章后,你覺得阿長哪些地方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或者說說你覺得作者筆下阿長的哪些事情最有趣?
3、小時候的我眼中饒舌多事、有許多麻煩的規(guī)矩、無知而又迷信的長媽媽,成年后卻寫文章來懷念她,就說明我已經理解了長媽媽。這理解用了多長時間?
三十年,多么漫長的歲月啊。事隔多年,魯迅才恍然大悟,他一直忽略的一個人,甚至地位低下的一個人,原來是最疼愛她、最關心他、對他最重要的人。
5、像本文這樣本來要贊美一個人,卻在文章開頭說她不好的寫法。我們叫什么?
欲揚先抑(或先抑后揚)。欲揚先抑的寫法,使文章收到了更加感人的效果,也使長媽媽的形象更真實、更感人。
六、拓展延伸
想象一下:假如阿長還在,她讀了此文會對先生說寫什么呢?
結語:
親愛的同學們,學習完這一課后,老師希望大家學習知識的同時,也學會感恩。感謝一直陪伴我們成長的父母,感謝給予我們關愛和教誨的老師,感謝我們身邊的人,不要朝花夕拾,留有遺憾啊!
阿長與《山海經》教學設計二
教學目標:
一、整體感知課文。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準確把握阿長是一個怎樣的人.
三、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表現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詳寫與略寫相結合的寫法。
四、領悟這篇回憶性散文的用雙重眼光看待人物和欲揚先抑的寫法。
教學重點:作者在敘述所流露的感情和先抑后揚的寫法。
教學難點:如何看待阿長身上的壞習慣 。
課時安排:兩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在初一時學過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其中為百草園增添神秘情趣的美女蛇的故事.大家還記得嗎?講故事的這位長媽媽是魯迅家里的一個女工,用魯迅自己的話說:說的闊氣點,她是我的保姆,然而就是這么一位保姆卻多次在魯迅的文章中出現,如上面講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還有《狗,貓,鼠》,還有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阿長與山海經》就是一片專門講長媽媽故事的文章。值得一提的是,魯迅從未寫過文章紀念他的母親,卻把這么多的筆墨給了一個保姆,專門寫了篇文章紀念她,這個長媽媽究竟有什么魅力呢?在她身上發(fā)生了那些故事,讓魯迅無法忘懷呢?讓我們一起走近阿長的故事。
二、魯迅及《朝花夕拾》、《山海經》有關知識。
《山海經》是我國古代的地理著作,書中保留了一些流傳廣泛的神話傳說,如精衛(wèi)填海、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等。
三、閱讀全文,整體感知,概述阿長的故事。
明確:名字來歷---睡覺擺大字--- 元旦吃福橘(許多規(guī)矩)----講長毛的故事----買《山海經》
四、為阿長設計一份個人簡歷來認識阿長。
明確: 姓名 阿長
性別 女
職業(yè) 保姆
身形 黃胖而矮
年齡 不詳
問題:1、從這份簡歷中你可以完全的認識阿長嗎?
明確:不可以,因為認識一個人最重要的是認識一個人的性格乃至她的內心世界。
2、這份簡歷中還有一個問題,大家發(fā)現了嗎?
明確:姓名的來歷,那不是她保姆的姓名。
3、一起讀課文第二段,明確下,魯迅花這么多筆墨介紹阿長的姓名對于我們認識阿長的性格與精神世界有用嗎?
明確:有,從姓名的來歷中可以看出,她的名字是別人的,別人隨意加在她頭上的,因此可以看出長媽媽社會地位低微,不被尊重。是個可悲的長媽媽。
五、為了能讓大家更好的認識阿長與魯迅,讓我們一起結合發(fā)生在魯迅與長媽媽身上的其它故事去走近阿長,走近魯迅
請同學們找出魯迅對阿長情感態(tài)度變化的關鍵詞?
明確:不大佩服(最討厭)----不耐煩------空前的敬意(特別的敬意)---新的敬意。
六、分析 怎樣的長媽媽讓魯迅不耐煩,討厭?
學生發(fā)言,做填空練習 的長媽媽。。。。。?結合具體的事件來談。
明確:切切察察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lián)u動,或者點著對手或自己的鼻尖――饒舌多事。
擺大字等--------行為粗魯,不拘小節(jié)
教我許多的規(guī)矩(元旦吃福橘)---迷信,大煞風景,卻是真誠善良的祝福。教給我的很多道理也是出于對我的關心愛護。
綜上所述我們認識到的是一個:沒有禮貌,沒有文化,不文明的阿長的形象。
七、分析兩個敬意。
1、那又是怎樣的長媽媽讓魯迅兩次產生新的敬意了呢?
明確:擁有偉大神力的長媽媽。
2、這兩個敬意和神力在字典內是一樣的意思,而在文章中變現出的是同樣的情感嗎?
明確:不是。第一個敬意源于長毛的故事,而這個故事是個荒謬的故事,但長媽媽卻講的一本正經,講到脫下褲子外面的大炮便放不出來,再要放,就炸了!的話,更是讓人看到長媽媽的無知和淳樸,看出這個長媽媽很迷信,愚昧。也可以看出魯迅在這里是有反諷的意思。
而第二個敬意源于買山海經,實現了孩子心靈上的渴望。看出長媽媽是一個善良熱心和對孩子關心、愛護的人。魯迅對她的敬意是真的敬意,一種感激之情。
八、總結。
(1)長媽媽是個怎樣的人?
明確:身份低微,行為粗魯,不被尊重,麻木,愚蠢而迷信,饒舌、多事、有許多繁文縟節(jié),但也是一個淳樸,善良關心孩子的勞動婦女。
(2)魯迅以什么情感來寫這篇文章?
明確:深沉的懷念,仁厚而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懷里永安她的魂靈
(3)、對比魯迅前后的感情有什么變化。這樣寫有什么好處?這是一種什么寫法?
明確:
使描寫的人物形象給人意外的驚喜和驚嘆,起到出乎意外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實可感、鮮明突出。這種先抑低后揚起的寫法就叫先抑后揚。
文章自始至終就一直在刻畫她對孩子的關心愛護的品質:從她不許我走動到吃福橘的祝福和曬褲子的竹竿底下,是萬不可鉆過去的道理及后來買《山海經》都充分體現出來。所以她雖然饒舌、多事、有許多令人生煩的規(guī)矩和道理,但又爽朗、熱心、樂于助人、關心愛護孩子;有無知可笑、愚昧落后的缺點,但更有著淳樸、善良、仁慈的美德。總觀全文,作者先是不大佩服,后來發(fā)生新的敬意,到最后發(fā)出深沉的祝福。作者用了先抑后揚的表現手法來刻畫阿長這一封建社會的普通勞動婦女形象,刻畫出了一個淳樸熱情、善良仁慈、關愛小孩的長媽媽形象,抒發(fā)了自己對長媽媽的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及深深的懷念。
阿長與《山海經》教案10
教案目標:
1、了解課文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安排材料,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
2、了解課文的記敘線索。
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案重點:
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了解課文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安排材料,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
教案難點:
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了解課文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安排材料,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
教案方法:
本文篇幅較長,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把握住課文內容,然后再著重研讀長媽媽為我買《山海經卜事,分析課文時切忌面面俱到,一定要突出教學重點,做到納舉目張。
課時安排:
安排兩課時。
教案過程:
第一課時:
一、復習舊知,導入本課。
在魯迅先生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里,魯迅除寫了自己的老師壽鏡吾先生之外,還寫到了一個人,這個人是誰呢?對,是長媽媽,她講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測,給百草園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那么,長媽媽是萬個什么樣的人呢?我們一起來看課文。板書標題、作者,指定學生簡介作者。
二、檢查預習。
三、認真閱讀課文,看看文章圍繞阿長寫了哪些事,重點寫的是什么。
文章先介紹了人們對長媽媽的稱呼,稱呼的由來和她外形的特點,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習慣。如寫她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睡覺愛擺大字等;接著寫她懂得的許多我聽不耐煩的規(guī)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說老掉了等;最后寫了長媽媽為我買《山海經》的事,而且敘述得很詳細,是課文記敘的重點。
思考:課文對哪些內容詳寫?哪些內容寫得比較簡單?為什么這樣安排?
明確:略寫了阿長的稱呼的來歷、切切察察的毛病、擺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討厭的種種規(guī)矩、長毛的往事,詳寫了為我買《山海經》一事。略寫的那些內容能使人對長媽媽有個初步了解,她的外形特征,真實地反映長媽媽的一些毛病,但這些并不能削弱對阿長媽媽的敬意,而詳寫買《山海經卜事,卻令人對長媽媽刮目相看,在作者看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卻能夠做成功,我們可以想到幼小的魯迅對長媽媽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第二課時:
一、復習提問:長媽媽給人的初步印象是什么?(指名回答)
長媽媽喜歡饒舌多事、不拘小節(jié)。那么,長媽媽還具有哪些性格特征呢?
二、學習新課。
。ㄒ唬┓纸巧首x6—17自然段。
思考:長媽媽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煩的規(guī)矩?從對這些規(guī)矩的描寫中可以看出長媽媽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1、元旦除夕哈福橘,說是吃了它,一年到頭,順順溜溜
文中描寫了長媽媽塞給我福橘的往事,是怎樣描寫的?她的這一舉動寄托了她怎樣的愿望?
明確:文中寫她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將我按住惶急地看著我。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搖著我的肩。焦急的神態(tài)躍然紙上。而當我說:阿媽,,恭喜之后,她于是十分歡喜似的,笑將起來,同時將一點冰冷的東西,塞在我的嘴里。欣喜之態(tài)溢于言表。作者雖然認為這是元旦辟頭的磨難,但正是這磨難中,寄托著長媽媽怎樣善良真誠的愿望!她希望自己和孩子一年到頭,順順流流,這其中更重要的是孩子,因為并不是她自己吃福橘,而是由她塞在我的嘴里。
2、說人死了必須說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應該走進去;飯粒落在地上,必須揀起來,最好是吃下去;曬褲子用的竹竿底下,是萬不可鉆過去的。從對這些煩瑣的規(guī)矩的描寫中可以看出:長媽媽是關心愛護我的,不然她也不會這樣切切察察、不厭其煩地告誡我。
3、作者還用詼諧的筆墨敘述長媽媽講長毛的故事,令人捧腹的同時,又使人看到了長媽媽的無知、淳樸。這在一個孩子的眼中,她有偉大的神力,從此對于她就有了特別的敬意。然而,最讓我對她產生敬意的是什么呢?
。ǘR讀第18————28自然段。
這里,作者詳細敘述了長媽媽為我買《山海經》的經過。指名學生復述買書的起因。經過、結果。
事情的起因:我曾在遠房的叔祖那里看到過,后來一直渴慕著繪圖的《山海經》。可遠房叔祖那兒已無處可尋,買吧,又沒有好機會。因此,我對《山海經》一直念念不忘。
經過:阿長向我問《山海經》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將《山海經》給我買來了。
結果:我深受感動,從而不由得對長媽媽產生了新的敬意。
文中用一個霹靂的比喻和詞語震驚寫出了我十分震驚的心理,也表現了殘對長媽媽產生新的敬意物原因。作者得到繪圖《山海經》的欣喜之態(tài)宛然可見。
這就是魯迅筆下的長媽媽,她雖然多事饒舌,有些令人厭煩的規(guī)矩,但她真誠、善良淳樸、關心孩子,盡自己的可能幫助孩子,這樣的人,怎能不讓魯迅深深地懷念呢?
提問:文中哪些地方抒寫了作者這種懷念之情?有感情地朗讀出來。
明確:最后兩個自然段,直接抒發(fā)了對長媽媽的深切懷念之情。文章最后一句仁厚黑
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懷里永安她的魂靈!這正是作者深沉懷念的真實寫照。
請你說說:長媽媽是個什么樣的人?
。ㄈ┬〗Y
1、本文的記敘線索是什么?
本文是以作者的`思想變化為線索的。
2、為什么文題是阿長與《山海經》,而文中卻寫了幾件似和《山海經》無直接聯(lián)系的事?記敘文的中心是作者通過記敘人和事體現出來的對生活的一定看法。中心思想貫穿著文章始終,是文章的靈魂。作者是根據中心思想來選擇材料和安排材料的。
記敘文的詳略安排,是根據中心來確定的。對表現中心意思有較大作用的,為了突出重點,就要詳細描述;與中心意思有些關系的次要材料就要寫得簡略些,詳略配合得當,才能更好地突出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更好地表達中心意思。略寫往往是記敘文中的烘托部分,沒有略寫,文章內容就會呆板,頭緒就會不清,情節(jié)就會不連貫。如果說詳寫是紅花,略寫就是不可
少的綠葉。如文中略寫的我不大佩服阿長的三件事就起到了豐富文章內容,更全面完整地刻畫阿長這個人物形象,增強文章的真實性的作用。
三、作業(yè)
字詞注釋
1、謀死:謀殺。
2、隱鼠:在地上走動,只有拇指那么大,不是很畏懼人的小老鼠。
3、切切察察:現在多寫作"嘁嘁喳喳",形容細碎的說話聲音。
4、絮說:絮絮叨叨地說。
5、順順流流:即"順順溜溜",順當。
6、元旦:這里指農歷正月初一。
7、辟頭:開頭。
8、長毛:太平天國的軍隊恢復留發(fā)的傳統(tǒng),用以對抗清朝剃發(fā)留辮的律令,所以當時被稱為"長毛"。
9、洪秀全:1814—1864,太平天國農民革命運動的領袖。
10、遠房的叔祖:指周兆蘭,字玉田,是個秀才。
11、制藝和試帖詩:都是科舉考試規(guī)定的公式化詩文,這里指當時書坊刊印的八股文和試帖詩的范本。
12、陸璣的《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陸璣,三國時吳國吳郡人!睹姴菽绝B獸蟲魚疏》是解釋《毛詩》中動植物名稱的書!睹姟芳础对娊洝罚F在的版本相傳為西漢毛亨、毛萇所傳,故稱《毛詩》。
13、《花鏡》:即《秘傳花鏡》,清代杭州人陳淏子著,是一部講述園圃花木的書。
14、全體:全身。
15、震悚:身體因恐懼或過度興奮而顫動。這里是震驚的意思。
16、深不可測:形容極其深奧。
17、執(zhí)干戚:拿著盾、斧。干,盾牌。戚,一種像斧的古代兵器。
18、刑天:《山海經》中的神話人物。
19、《爾雅音圖》:宋人注明字音并加插圖的一種《爾雅》版本!稜栄拧肥俏覈糯霓o書,作者不詳,大概是漢初的著作。
20、《毛詩品物圖考》:把《毛詩》中動植物畫出圖像并加明考證的書。日本岡元鳳作,共七卷。
21、疏懶:懶散而不慣受拘束。
22、聚族而居:同一家族聚在同一處居住。
阿長與《山海經》教案11
【知識與技能】
1、學習圍繞中心選取幾件事刻畫人物的寫法。
2、了解細節(jié)描寫對刻畫人物的作用。
3、掌握文中一些生動活潑的詞語。
4、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朗讀積累詞語,概括故事主要內容。
品味分析塑造人物的方法,體會寫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體會作者緬懷與思念長媽媽的深沉感情。
2、感受長媽媽的人品。
3、學習魯迅從小就喜愛讀書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點】:
學習圍繞中心選材,選材要詳略得當。
【教學難點】:
通過觀察和感悟生活,從生活現象中挖掘深刻的主題;嘗試運用本文的寫法去寫作。
【教學方法】:導讀法,品味分析法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1分鐘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作者生動的向我們介紹了他童年時期難忘的生活:百草園令人難忘的樂園、三味書屋枯燥的讀書生活、阿長講的美女蛇故事。阿長在魯迅的童年生活中扮演著什么角色呢?今天我們再學習一篇反映他童年值得緬懷與思念的文章《阿長與〈山海經〉》。并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比較,有哪些異同。
二、回顧作者常識:口頭填空的方式進行,3分鐘
三、初步感知內容 : 默讀思考 10分鐘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并借助工具書自己解決生字生詞。
思考的問題
1、文章圍繞長媽媽寫了哪幾件事,哪些是詳寫?哪些是略寫?為什么這樣安排?
2、阿長是一個什么樣的人?魯迅先生對她的感情有什么變化?(從文中找出)
3、阿長與《山海經》有什么關系?
四、學習字詞: 2分鐘
1、生字正音:
憎惡(zèng wù) 瘡疤(chuāng b。
霹靂(pīlì)
震悚(zhèn sǒng) 詰(jíe)問
2、整體感知內容: 20分鐘
。1)明確:本文圍繞長媽媽寫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介紹了長媽媽的身份、外貌及其性格特點。長媽媽是一個沒有姓名用了別人名字的保姆,可見其地位是何等卑微。她喜歡切切察察,愛饒舌,睡覺姿勢不雅,占床等都是略寫。懂得許多規(guī)矩,繁瑣的禮節(jié),迷信等內容則詳寫。
第二件事向我講長毛的故事。寫的較詳。
第三件事寫長媽媽給我買來《山海經》.這里沒有詳寫長媽媽怎樣給我買來《山海經》這本書的,重點寫我如何喜歡《山海經》及其他好書。這件事寫的詳細。
(2)這樣安排與什么有關?
略寫的內容能使人對長媽媽有個初步了解,她的外形特征,真實地反映長媽媽的一些毛病,但這些并不能削弱對阿長媽媽的敬意,詳寫買《山海經》一事,卻令人對長媽媽刮目相看,是文章的動情點,成為作者情思的觸發(fā)點,同時構成文章內容的高潮。這樣寫,重點突出,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長媽媽與《山海經》本無任何關系?吹健拔摇睂Α渡胶=洝返哪钅畈煌,就來問是怎么一回事,在“我”看來,她并非學者,說了也無益;既然問了,也就對她說了。當聽到長媽媽說“三哼經”買回來了的時候,“我”全身都震悚起來了。一位沒有姓名、滿肚子繁瑣禮節(jié)、大字不識的、連《山海經》都說不準的保姆,居然給“我”買來了《山海經》。這是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又怎能不使“我”對她產生新的敬意,反映了她雖然粗俗卻很細心。她給“我”買的《山海經》雖然粗拙,但卻是“我”最心愛的寶書,成了“我”喜歡讀書的啟蒙。
。4)作者的感情變化過程:(從文中找出表明作者對長媽媽的感情變化的詞語)
不大佩服——不耐煩——空前的敬意——新的敬意
具體分析過程:
阿長是一個沒有姓名的保姆,大家是用別人的名字來稱呼她的。
“我”起初對阿長的看法:“實在不大佩服她”;最討厭的是①她喜歡切切察察,低聲絮說,還豎起手指在空中上下?lián)u動,點著鼻尖。②向母親告“我”的狀。③她粗俗:睡覺時在床中間擺成個“大”字,一條胳膊還擱在“我”的頸子上。這實在是無法可想了。
“我”所不耐煩的是她懂得許多規(guī)矩:除夕夜教“我”新年第一天如何說祝福的話、吃福橘等繁瑣的禮節(jié),讓“我”如同受磨難一般。還有許多麻煩事如:有關死人、生孩子、揀飯粒、曬褲子的竹竿等。雖然愚昧無知、落后陳腐,但卻很善良。
讓“我”對她產生空前的敬意的原因,是她常對“我”講“長毛”。拿人頭當飯吃、拉小孩去當長毛、女人脫褲子敵人的炮就不響了。她肚子里裝滿了故事,“這實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我一向只以為她滿肚子麻煩的禮節(jié),卻不料她有這樣偉大的神力!睂τ仔〉摹拔摇本哂泻艽蟮恼T惑,實在是深不可測。使我對她的感情由厭惡到贊嘆。
“我”對《山海經》的渴望,以致于念念不忘,沒有人愿意替我買,作為保姆的長媽媽卻幫“我”買回來了,滿足了孩子內心強烈的愿望!拔摇睂﹂L媽媽的感情也發(fā)生了大的改變,產生了新的敬意。
四、課堂小結: 2分鐘
魯迅認為長媽媽與《山海經》是密不可分的。沒有長媽媽就沒有他渴望已久的《山海經》。作者對長媽媽感情的變化是隨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而達到高潮的。
五、課后拓展:
你對本文還有什么疑問或自己的看法?請談談。 2分鐘
六、布置作業(yè):
A組(學優(yōu)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完成相關試題。
B組(中等生):整理筆記,字詞小楷。
C組(后三分之一學生):字詞小楷。
板書設計:
阿長與《山海經》
沒有姓名 行為粗俗(不大佩服)
長媽媽
禮節(jié)繁瑣 迷信 (不耐煩)
講長毛的故事 (產生敬意)
幫“我”買《山海經》(新的敬意)
誠摯的感情,對她的思念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一、作者在刻畫長媽媽的形象時,采用了多種方法,使人物形象生動、鮮明。你能分析一下嗎?
A、傳神的描寫:
、偌毠(jié)描寫:
、诒疚闹袑θ宋锏恼Z言描寫和動作描寫別具特色。
、坌睦砻鑼懀怀鲋行。
B、對比、映襯法:
本文中將“叔祖”與長媽媽進行了對比,突出了長媽媽對“我”的熱情和關心,《山海經》的模樣和“寶書”進行對比映襯,突出“寶”的特殊意義。
視“長媽媽”給“我”買書的偉大神力為“寶”,視《山海經》的內容為“寶”。
C、先抑后揚法:使描寫的人物形象給人意外的驚喜和驚嘆,起到出乎意外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實可感,鮮明突出。這種寫法可以使文章有層次,形成跌宕。
二、總結人物形象。
阿長是一個怎樣的人?(要求:說出理由或結合情節(jié))
1.是一個沒有文化的粗人,饒舌多事而又不拘小節(jié):“生得黃胖而矮”;喜歡“切切察察”;對“我”管得很嚴,喜歡到母親那兒告“我”的狀;夏天睡覺喜歡在床中間擺“大”字,擠得“我”無法翻身。
2.是一個很不幸而又熱望一生平安的勞動婦女,淳樸、善良而又迷信:連姓名都不為人所知,不識字,沒有文化;“青年守寡”,在別人家做女工,一年只能告假幾天回家;對生活并無更高的要求 ,但求“一年到頭,順順流流”;相信兒童金口,鄭重其事地要孩子大年初一睜開眼就向她祝福。
3.是民間文化的載體,知道許多“規(guī)矩”:有迷信的成分,如“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應該走進去”。也有落后的成分,如認為孩子拔草、翻石頭就是頑皮。更多的是有益的成分。如要孩子恭喜、吃福橘,是吉利文化;飯粒落在地上,必須揀起來,是珍惜勞動果實;不要從曬褲子用的竹竿底下鉆過去,是講究形象;不說“死掉”而說“老掉了”,是避諱修辭;而關于長毛的傳說,則是珍貴的歷史資料,有助于我們認識太平軍。
4.是一個傾心關注孩子的人,心地善良、熱心幫助孩子解決疑難:要孩子干凈、安全、有教養(yǎng),總是為孩子操心(討論這一點,要求學生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體驗)。最令人感動的是為“我”買來《山海經》——阿長來問《山海經》是怎么一回事時,“我”想“她并非學者,說了也無益”,而且她一向似乎并不善于關心“我”,因此她也不會理解“我”渴望得到《山海經》的心情,這表明此時“我”對阿長心存隔膜乃至輕視的心理;后來,阿長為我買來《山海經》,“使我發(fā)生新的敬意”,“別人不肯做”,即是別人沒有阿長那樣知“我”心,沒有阿長那樣熱心,而且有畫的《山海經》很難找,要跑多少路,打聽多少地方,別人“不能做”,“她卻能夠成功”,因此作者說“她確有偉大的神力”;這件事,使作者又驚又喜,感激不盡,也令讀者為之肅然起敬。
二、語言品味,方法借鑒。
本文的語言有的含義深刻,有的詼諧幽默,有的感情濃烈,請你細細品味,你將會感受到無窮妙趣。請同學們試著美讀自己喜歡的語句,小組交流,并說出喜歡的理由。
例1:“這實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驚異。我一向只以為她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jié)罷了,卻不料她還有這樣偉大的神力。從此對于她就有物特別的敬意,似乎實在深不可測;夜間的伸開手腳,占領全床,那當然是情有可原了,倒應該我退讓。”
這是“我”聽了長媽媽給“我”講了長毛的故事之后的心理反應的一段文字中,作者以兒童的心理來認識長媽媽的“偉大神力”,實際上是對長媽媽的愚昧迷信以一種苦笑進行諷刺。整段文字寓莊于諧,增添了幽默風趣之感。
例2:“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怨恨,從此完全消滅了”。
這是對長媽媽能做成“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的“偉大神力”,中華民族“最值的寶貴的民魂”:對青少年的關心愛護和腳踏實地的“實干”精神的歌頌。
三、體驗拓展,內容探究。
。ㄒ唬w驗拓展:
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沒有像阿長這樣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怎樣看待他們?談一談你的想法和感受。 (四人一組討論交流)
1. 我們假設阿長現在還健在,她讀了魯迅這篇文章,會對魯迅說什么?
請同學們緊扣課文內容與人物性格特征,放飛想象的翅膀,賦予人物新的時代特色。代長媽媽說的話:
“哥兒啊,我雖無名無姓,但經你一寫,現在也成了名人了,可是你說我無名無姓,生得黃胖而矮倒也罷了,怎么連頸上的灸瘡疤也寫進去了呢?說我規(guī)矩多、煩瑣、迷信也罷了,那時誰不迷信?可是你,怎么連我睡相不好這種私事都寫進去了呢?特別是給你講長毛故事時,講的將我們擄去后,讓我們脫下褲子站在墻頭,大炮就放不出來,你也照實寫下來了,你不怕人笑話我還怕人笑話呢! ”
2.寫阿長買《山海經》的筆墨并不多,這就給讀者留下了一個想像的空間,大家想像一下她是怎樣到處打聽,怎樣跑書店書攤,操了多少心才買到這本書的? 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四人小組交流,并選出代表全班交流。
。ǘ├斫庋由
1、學了本文后,你有哪些收獲呢?
長媽媽這個人物寫得栩栩如生。這是生活中真實的阿長,都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事實。盡管阿長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作者寫得卻十分親切自然,讀者從她身上看到了那種難能可貴的純樸和直率!渡胶=洝肥亲髡摺白畛醯玫剑顬樾膼鄣膶殨,他將對長媽媽的感激變成永久的懷念,以濃情的筆墨為長媽媽的在天之靈祝福。
從整體說來,本文詼諧而富有情趣.但又不失深沉莊重!扒星胁觳臁钡纳駪B(tài),睡相的描寫,吃福橘時的緊張心情,“長毛”的故事,讀后令人捧腹開懷,忍俊不禁?墒,當長媽媽為“我”買回《山海經》后,作者的感情變得深沉莊重,深切懷念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間,這種色彩的變化,使得作者對長媽媽的感情表達得更加真實感人。
2、課外延伸:
①當有一天阿長為“我”買到繪圖的《山海經》時,如果“我”想對她說句話,會是什么話?請寫幾句話表達一下。
、谝浴栋㈤L買》為題,寫一篇300字的想像短文。
、垡浴段沂煜さ囊粋人》為題,寫一篇文章,不少于500字。
、苷n外可推薦魯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或散文詩集《野草》讓學生閱讀。下面是選自《野草》的《好的故事》,讀后思考:“好的故事”是否記敘了一個故事?它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附:
好的故事
魯迅
燈火漸漸地縮小了,在預告石油已經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燈罩很昏暗。鞭爆的繁響在四近,煙草的煙霧在身邊:是昏沉的夜。 我閉了眼睛,向后一仰,靠在椅靠上;捏著《初學記》的手擱在膝髁上。
我在朦朧中,看見一個好的故事。
這故事很美麗,幽雅、有趣。許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錯綜起來像一片云錦,而且萬顆奔星似的飛動著,同時又展開去,以至于無窮。
我仿佛記得曾經坐小船經過山陰道,兩岸邊的烏桕,新禾,野花,雞,狗,叢樹和枯樹,茅屋,塔,伽藍,農夫和農婦,村女,曬著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隨著每一打槳,各各夾帶了閃爍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魚,一同蕩漾。諸影諸物:無不解散,而且搖動,擴大,互相融合;剛一融和,卻又退縮,復近于原形。邊緣都參差如夏云頭,鑲著日光,發(fā)出水銀色焰。凡是我所經過的河,都是如此。
現在我所見的故事也如此。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統(tǒng)在上面交錯,織成一篇,水是生動,水是展開,我看不見這一篇的結束。
河邊的枯柳樹下的幾株瘦削的一丈紅,該是村女種的罷。大紅花和斑紅花,都在水里面浮動,忽而碎散,拉長了,縷縷的胭脂水,然而沒有暈。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動著。大紅花一朵朵全被拉長了,這時是潑剌奔迸的紅錦帶。帶織入狗中,狗織入白云中,白云織入村女中……在一瞬間,他們又將退縮了。但斑紅花影也已碎散,伸長,就要織進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現在我所見的故事清楚起來了,美麗、典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無數美的人和美的故事,我一一看見,一一知道。
我就要凝視他們…… 我正要凝視他們時,驟然一驚,睜開眼,云錦也已皺蹙,凌亂,仿佛有誰擲一塊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將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我無意識地趕忙捏住幾乎墜地的《初學記》,眼前還剩著幾點虹霓色的碎影。
我真愛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還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拋了書,欠身伸手去取筆,——何嘗有一絲碎影,只見昏暗的燈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但我總記得見過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四、布置作業(yè):
A組(學優(yōu)生):寫一個人物,通過細節(jié)表現人物特點,標題自擬,字數在400字左右。
B組(中等生):口頭作文,說一個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要求既能表現人物的整體情況,又能鮮明的突出人物的性格特點。
C組(后三分之一學生):完成課后練習三、四題。
教學反思:
第三課時
一、回顧內容,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一起理清了文中所記事例,掌握了作者感情變化的線索。請同學們回憶一下,進行簡單陳述。(請一兩個同學來講)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探討作者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比較本文與《揀麥穗》《雪地賀卡》三篇中大人們對孩子的關愛及《阿長與〈山海經〉》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二、研討新課:
1、要求學生自讀課文,歸納明確:
。1)本文在寫法上的特點首先是刻畫主人公時用了先抑后揚的寫法,前呼后應。先寫阿長的種種缺點令我不滿、繁瑣的禮節(jié)等內容、然后筆鋒一轉,著重寫了給“我”買《山海經》一事!拔摇笨释玫健渡胶=洝,可誰也不肯幫“我”,只有阿長主動幫“我”買。充分表現了她對孩子的心思觀察得是那么仔細,對孩子的愿望是那么體貼,滿足孩子的愿望是那么認真,鄭重其事。
其次,運用多種描寫使人物更加生動鮮明。①細節(jié)描寫。如:她在向別人絮說什么事還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lián)u動,或指點著對手或自己的鼻尖。睡覺時,伸開兩腳兩手在床中間擺成一個“大”字。體現了她質樸的一面。②動作描寫和語言描寫。 伸出---按住---惶急 搖---笑---塞等動作及 “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聰明!恭喜恭喜!”充滿歡喜和熱情的語言,表現了她善良而迷信的一面。
還有文章線索明確清楚,詳略處理的巧妙
開始語言幽默,富有情趣,對長媽媽的感情發(fā)生大的轉變時語言則變得深情了。
。2)本文與《揀麥穗》《雪地賀卡》三篇中大人們對孩子的關愛具體是:賣灶糖老漢明知小女孩不可能做他的媳婦,到死都疼愛小女孩。別人都只拿“我”開玩笑,老漢卻滿足了“我”的愿望;家里所有的人都知道“我”想要一部繪圖《山海經》,但就是沒有人幫“我”。每人把它當回事,阿長主動問“我”并幫我買來“我”向往以久的《山海經》;“我”對李小屹美好童心的呵護,李小屹卻毫不知情。
(3)《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與《阿長與〈山海經〉》比較。
兩篇文章的題目都突出了所要寫的內容,都能表現出文章結構的特點。
不同的是:前者用了“從…到…”的句式,表明所寫內容是要隨著時間空間的變化而變化。后者用“…和…”的句式,“和”的前面寫人,后面寫人和書,都是為突出人物。
兩篇文章都寫的是少年時期的生活,都是懷念故鄉(xiāng)的人或事。前者通過對比表達了作者的愛憎之情。后者則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深化中心。
前者在文中只提到了長媽媽給我講美女蛇的故事,是為了增加百草園有趣的生活。突出百草園是我的樂園。后者側重描寫長媽媽的言行,突出人物特點,以達到贊頌祝福長媽媽的目的。
三、課堂小結:
通過學習比較,我們分析了不同文章的共同點和不同點,了解掌握了文章刻畫人物的方法,及材料的詳略安排對表達文章中心的作用。
四、布置作業(yè):
A組(學優(yōu)生):運用欲揚先抑的手法寫一位你熟悉的人。
B組(中等生):完成相關的練習題。
C組(后三分之一學生):整理筆記,梳理知識。
板書設計:
阿長與《山海經》
寫法:
1、先抑后揚的寫法,前呼后應
2、多種描寫使人物生動鮮明
。1)細節(jié)描寫;(2)動作描寫和語言描寫
3、線索明確清楚,詳略處理的巧妙
4、語言幽默,富有情趣
比較:《阿長與〈山海經〉》《揀麥穗》《雪地賀卡》三篇文章都體現了主人公對孩子的關愛。
阿長與《山海經》教案12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紀實性文章選材、組材的特點。
2、了解作品內容的時代背景。
3、了解文學作品的細節(jié)描寫。
4、了解先抑后揚的寫法。
二、能力目標
1、提高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
2、提高用簡明的語言概括文章事件的能力。
3、提高分析語言蘊含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認真體會魯迅先生對一位勞動婦女的深深的懷念之情。
教學建議
一、主題思想
文章真實地再現了作者童年時與長媽媽相處的情景,一方面批評了她饒舌、多事、多繁文縟節(jié)的缺點,另一方面主要贊美她爽朗、熱情的性格和純樸、寬厚、仁慈、樂于助人的美德,表達了作者對這位勞動婦女的深深的懷念之情。
二、思路結構
三、善于抓住細節(jié)描寫人物
作者善于抓住富有特征性的細節(jié),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人物的個性。例如長媽媽夜間在床中間擺成一個“大”字,經旁人提醒以后,依然如故,“一條臂膊還擱在我的頸子上”,這似乎是涉筆成趣,其實表現了長媽媽的粗魯和不拘小節(jié)。
四、教法建議
1、用三個課時。
第一課時:介紹時代背景,朗讀課文,學習字詞,熟悉、梳理全文內容。
第二課時:進一步熟讀課文。分析課文。
第三課時:總結歸納。完成課后練習四。
2、由《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導入 。
3、由整體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體地研讀課文。
①學生朗讀、默讀課文,熟悉內容,把握整體思路,整理出課文的材料。
②討論、確定詳寫、略寫的`內容,分析這樣安排的作用。
、壑攸c研讀記敘《山海經》的部分,分析典型的細節(jié)描寫對刻畫人物和表情達意的作用。
、芑貞,體會先抑后揚的寫法。
阿長與《山海經》教案13
一、教學目的:
1、誦讀感知課文,理清文章的思路,體會先抑后揚的表現手法。
2、理解文中帶有感情色彩的詞句,把握作者情感變化的過程。
3、認識人物的品格風貌,體會作者對長媽媽的懷念、同情和贊美之情。
4、學習課文圍繞中心選擇材料,真實、生動、傳神地刻畫人物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3、4
三、教學時間:二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提到魯迅,大家并不陌生,誰來說說你了解的魯迅的相關知識?(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我國著名思想家、文學家、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fā)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
2、那我們學過魯迅先生的哪些作品呢?(《風箏》《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在這些文章中,你們覺得魯迅先生對他的家鄉(xiāng),家鄉(xiāng)的親人懷有一種什么樣的情感?(深深的眷戀、無盡的思念)
3、魯迅先生的文章在過去被譽為“匕首”、“投槍”,但在這些作品中,尤其是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和《社戲》中,我們看到的已不再是一個“橫眉冷對千夫指”的戰(zhàn)士,而是一個浪跡天涯的游子,心中充滿了對家鄉(xiāng)的人和事的眷念。在他的記憶中,家鄉(xiāng)幾乎已經幻化成了一個夢境般的美好世界。
4、大家還記得《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那個神秘莫測的美好蛇的故事嗎?(指名復述故事)它給百草園蒙上了一層面紗。講這故事的人是誰呢?(長媽媽)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感受作者對長媽媽的深情。
5、板書課題,作者。
二、檢查預習。
駭擄悚惶急瘡疤詰問渴慕疏懶霹靂孤孀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錄音范讀課文。學生認真體會文章中所蘊涵的情感,感受作者的情懷。
并思考:作者是懷著怎樣的心情的去寫的?(懷念)
2、學生自讀課文,思考:本文圍繞長媽媽寫了哪幾件事?重點寫哪些事情?你能概述一下嗎?
A、交待“阿長”的來歷;B、阿長喜歡切切察察和她夏天的睡態(tài);C、她懂得許多規(guī)矩;D、講“長毛”的故事;E、給“我”買《山海經》。其中給我買來《山海經》一事是重點。
四、合作探究,微觀體察。
設置問題情景一:
文章圍繞阿長寫了那么多的事,那么在你的眼里,阿長是怎樣一個人呢?
根據你對課文的理解,可用“阿長是一個的人”說話?梢杂谜n文中的詞句,也可以自己概括,可以從外貌、身份、細節(jié)、性格等各方面說,從而全方位感知阿長。
學生可能會這樣說:阿長是一個一向帶領著我的人;阿長是一個黃胖而矮的人;阿長是一個別人不注意姓名的人;阿長是一個喜歡切切察察的人;阿長是一個睡相不好的人;阿長是一個不許我走動的人;阿長是一個懂得許多規(guī)矩的人;阿長是一個煩瑣之至的人;阿長是一個迷信的人;阿長是一個善良的人;阿長是一個樸實的人;阿長是一個熱情為“我”著想的人;阿長是一個具有偉大神力的人;……
教師小結:長媽媽有無知可笑、愚昧落后的缺點,但更有著純樸、善良、仁慈的美德。
設置問題情景二:
教師:總之,阿長是一個好人,但又不是十全十美的人,她是一個復雜的人。那么這樣一個人,作者對她的感情怎樣呢?(試從課文中標出表示作者對阿長感情的詞句。)
討論明確:作者對阿長的感情是變化的,從“不大佩服——不耐煩——空前敬意——新的敬意!
教師補充:1-17段對阿長多用抑筆,大寫他如何“憎惡”“討厭”阿長,但在這些充滿貶義的文字后面,你能感受到作者對阿長的同情和懷念嗎?
討論交流:“憎惡“”討厭“是兒時的心理,魯迅在具體描寫中卻流露著同情和懷念。魯迅透露了阿長的身世,就是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她的管教很不適合兒童心里,但心是好的。她青年守寡,非常不幸,出來做女工,沒有別的奢望,“但求順順流流”,魯迅在具體的描寫中包含同情。
設置問題情景三:
你是怎樣理解作者的感情的?
參考:文章自始至終一直在刻畫他對孩子的關心愛護的品質:從她“不許我動”到吃福桔的祝福,以及“曬褲子用的竹竿底下,是萬不可鉆過去的”道理和后來買《山海經》中都充分體現出來。所以她雖然饒舌、多事、有許多令人生煩的規(guī)矩和道理,但又爽朗、熱心、樂于助人、關心愛護孩子。
設置問題情景四:
你認為本文的題目好不好?為什么?
對于買《山海經》,作者用了相當多的篇幅和非常具體的細節(jié)描寫,作者只是隨意的告訴阿長《山海經》的事,他卻真的買了回來,這令作者對他產生了衷心的敬意。體現了這位長媽媽的善良、熱心和對孩子關心、愛護。
第二課時
一、語言品味,方法借鑒。
本文的語言有的含義深刻,有的詼諧幽默,有的感情濃烈,請你細細品味,你將會感受到無窮妙趣。請同學們試著美讀自己喜歡的語句,小組交流,并說出喜歡的理由。
例1:“這實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驚異。我一向只以為她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jié)罷了,卻不料她還有這樣偉大的神力。從此對于她就有物特別的敬意,似乎實在深不可測;夜間的伸開手腳,占領全床,那當然是情有可原了,倒應該我退讓!
這是“我”聽了長媽媽給“我”講了長毛的故事之后的心理反應的一段文字中,作者以兒童的`心理來認識長媽媽的“偉大神力”,實際上是對長媽媽的愚昧迷信以一種苦笑進行諷刺。整段文字寓莊于諧,增添了幽默風趣之感。
例2:“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怨恨,從此完全消滅了”。
這是對長媽媽能做成“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的“偉大神力”,中華民族“最值的寶貴的民魂”:對青少年的關心愛護和腳踏實地的“實干”精神的歌頌。
作者在刻畫長媽媽的形象時,采用了多種方法,使人物形象生動、鮮明。你能分析一下嗎?
A、傳神的描寫:
、偌毠(jié)描寫:
、诒疚闹袑θ宋锏恼Z言描寫和動作描寫別具特色。
、坌睦砻鑼懀怀鲋行。
B、對比、映襯法:
本文中將“叔祖”與長媽媽進行了對比,突出了長媽媽對“我”的熱情和關心,《山海經》的模樣和“寶書”進行對比映襯,突出“寶”的特殊意義。
視“長媽媽”給“我”買書的偉大神力為“寶”,視《山海經》的內容為“寶”。
C、先抑后揚法:使描寫的人物形象給人意外的驚喜和驚嘆,起到出乎意外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實可感,鮮明突出。這種寫法可以使文章有層次,形成跌宕。
二、體驗拓展,互動釋疑。
1、體驗拓展:
♂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沒有像阿長這樣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怎樣看待他們?談一談你的想法和感受。四人一組討論交流。
♂我們假設阿長現在還健在,她讀了魯迅這篇文章,會對魯迅說什么?
請同學們緊扣課文內容與人物性格特征,放飛想象的翅膀,賦予人物新的時代特色。
代長媽媽說的話:哥兒啊,我雖無名無姓,但經你一寫,現在也成了名人了,可是你說我無名無姓,生得黃胖而矮倒也罷了,怎么連頸上的灸瘡疤也寫進去了呢?說我規(guī)矩多、煩瑣、迷信也罷了,那時誰不迷信。靠墒悄,怎么連我睡相不好這種私事都寫進去了呢?特別是給你講長毛故事時,講的將我們擄去后,讓我們脫下褲子站在墻頭,大炮就放不出來,你也照實寫下來了,你不怕人笑話我還怕人笑話呢!
♂寫阿長買《山海經》的筆墨并不多,這就給讀者留下了一個想像的空間,大家想像一下她是怎樣到處打聽,怎樣跑書店書攤,操了多少心才買到這本書的?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四人小組交流,并選出代表全班交流。
2、互動釋疑:將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來,與小組、班級同學共同探究解疑。
三、交流心得,課外延伸。
1、交流心得:學了本文后,你有哪些收獲呢?
長媽媽這個人物寫得栩栩如生。這是生活中真實的阿長,都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事實。盡管阿長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作者寫得卻十分親切自然,讀者從她身上看到了那種難能可貴的純樸和直率!渡胶=洝肥亲髡摺白畛醯玫,最為心愛的寶書”,他將對長媽媽的感激變成永久的懷念,以濃情的筆墨為長媽媽的在天之靈祝福。
從整體說來,本文詼諧而富有情趣.但又不失深沉莊重。“切切察察”的神態(tài),睡相的描寫,吃福橘時的緊張心情,“長毛”的故事,讀后令人捧腹開懷,忍俊不禁。可是,當長媽媽為“我”買回《山海經》后,作者的感情變得深沉莊重,深切懷念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間,這種色彩的變化,使得作者對長媽媽的感情表達得更加真實感人。
2、課外延伸:
①當有一天阿長為“我”買到繪圖的《山海經》時,如果“我”想對她說句話,會是什么話?請寫幾句話表達一下。
、谡n外可推薦魯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或散文詩集《野草》讓學生閱讀。下面是選自《野草》的《好的故事》,讀后思考:“好的故事”是否記敘了一個故事?它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好的故事魯迅
燈火漸漸地縮小了,在預告石油已經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燈罩很昏暗。鞭爆的繁響在四近,煙草的煙霧在身邊:是昏沉的夜。ノ冶樟搜劬Γ向后一仰,靠在椅靠上;捏著《初學記》的手擱在膝髁上。
ノ以陔朧中,看見一個好的故事。
フ夤適潞苊覽觶幽雅、有趣。許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錯綜起來像一片云錦,而且萬顆奔星似的飛動著,同時又展開去,以至于無窮。
ノ曳路鵂塹迷經坐小船經過山陰道,兩岸邊的烏桕,新禾,野花,雞,狗,叢樹和枯樹,茅屋,塔,伽藍,農夫和農婦,村女,曬著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隨著每一打槳,各各夾帶了閃爍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魚,一同蕩漾。諸影諸物:無不解散,而且搖動,擴大,互相融合;剛一融和,卻又退縮,復近于原形。邊緣都參差如夏云頭,鑲著日光,發(fā)出水銀色焰。凡是我所經過的河,都是如此。
ハ衷諼宜見的故事也如此。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統(tǒng)在上面交錯,織成一篇,水是生動,水是展開,我看不見這一篇的結束。
ズ穎叩目萘樹下的幾株瘦削的一丈紅,該是村女種的罷。大紅花和斑紅花,都在水里面浮動,忽而碎散,拉長了,縷縷的胭脂水,然而沒有暈。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動著。大紅花一朵朵全被拉長了,這時是潑剌奔迸的紅錦帶。帶織入狗中,狗織入白云中,白云織入村女中……在一瞬間,他們又將退縮了。但斑紅花影也已碎散,伸長,就要織進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ハ衷諼宜見的故事清楚起來了,美麗、典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無數美的人和美的故事,我一一看見,一一知道。
ノ揖鴕凝視他們……ノ藝要凝視他們時,驟然一驚,睜開眼,云錦也已皺蹙,凌亂,仿佛有誰擲一塊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將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我無意識地趕忙捏住幾乎墜地的《初學記》,眼前還剩著幾點虹霓色的碎影。
ノ藝姘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還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拋了書,欠身伸手去取筆,——何嘗有一絲碎影,只見昏暗的燈光,我不在小船里了。サ我總記得見過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附:板書設計
阿長與《山海經》
阿長煩瑣、愚昧、迷信善良、樸實、真誠
情感不大佩服——不耐煩——空前敬意——新的敬意
細節(jié)豎手指、睡覺姿態(tài)、古怪儀式、講長毛
手法先抑后揚
阿長與《山海經》教案14
【教學目標】
《阿長與‘山海經’》一共有30個自然段,其內容從時間分隔來看可以分成兩部,前26個自然段寫“過去時空”(對人與往事的講述),用兒童的口吻,后4個自然段寫“眼前時空”(講書的保管影響,以及人故抒情),用成人的口吻。
從抒發(fā)情感看,文章設伏著一條情感波動起伏之線,將30個自然段拉得很緊:第1-2段開宗明義點出“憎惡”( 但到憎惡她的時候,例如知道了謀死我那隱鼠的卻是她的時候,就叫她阿長);第3-12段寫討厭;第13-17段寫“敬意”( 然而我有一時也對她發(fā)生過空前的敬意);第18自然段又回到“憎惡”( 這種敬意,雖然也逐漸淡薄起來,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謀害了我的隱鼠之后。那時就極嚴重地詰問,而且當面叫她阿長);第23-26段寫“新的敬意”( 這又使我發(fā)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滅了);后面4段寫思念。
從抑揚方法來看,前26個自然段亦可以分成兩部,前22個自然段是抑,寫人物的 “種種不是”,后4個自然段是揚,寫人物“宏偉一是”;“種種不是”包括:身份(第1段)、名字(第2段)、切切察察和睡相(第3-5段)、規(guī)矩(第6-12段)、神力(第13-19段)等,細思可明,阿長身份卑微,言行俗鄙,愚昧無知,守舊落后;“宏偉一是”即是阿長買書送“我”,助我圓夢 (第23-26段), 從中可知,保姆對養(yǎng)子天經地義之愛,一俊遮百丑。
從課文的.美點來看,除上所述,充滿童真饒有童趣的語言,對人物傳神的白描勾勒技法,都不可忽視。
課文以多事寫人,行云流水般講述,內修抑揚之道,潛藏-人物復雜(只是那么一點兒)性格,才是與學生接近的最特。又,阿長買書送“我”助我圓夢一節(jié),是課文美輪美奐的時刻,精彩無限,值得涵泳。故此,把教學定在向文本學習寫作之道上。
【教學設計】
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一:明結構知事件悟重心
學生讀文,解決生字詞之后,將課文劃分為兩部分:
1、寫“過去時空”(對人與往事的講述),用兒童的口吻講述的部分(第1-26段)。
2、寫“眼前時空”(講書的保管影響,以及人故抒情),用成人的口吻講述的部分(第27-30段)。
3、前面部分記事寫人,具體倚重,比較好玩,是文章的重心。
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二:明素材知人物悟方法
重點學習課文前面記事寫人部分(第1-26段),分三步走:1、明素材;2、知人物;3悟方法。
1、“明素材”:劃好板塊,用給板塊加小標的形式(備選答案形式,多選一),引學生讀懂板塊內容,領悟組文之素材。
2、“知人物”:在上面讀懂素材的基礎上,由表及里,引學生感悟作者筆下人物的內在特征,即作者用這些材料實際上想告訴我們,阿長是一個什么樣人?
3、“悟方法”: 在上面兩步讀懂素材、感知人物內在特征的基礎上,繼續(xù)推進,領悟本文的寫作構思之法。引學生思考:寫人物內在特征的這些片斷按什么順序排列?最后一個片段與前五個有什么不同?作者這樣安排順序的潛在用意是什么、能否任意調換它的位置?這種寫法有沒有名字?你覺得這樣寫有什么魅力?
細部品讀課文精詞美句、精華片段,涵泳文章文學之美。 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三:明精華細涵泳悟匠心
1、玩味動詞,動詞準確。
2、玩味人物描寫,片語傳神。
3、玩味“買書送我助我圓夢”之片斷,多角度領會文學之美。
教學環(huán)節(jié)之四:悟寫技得寫法練寫作
教學環(huán)節(jié)之四:悟寫技得寫法練寫作
經前面層層鋪墊后,教學重頭戲期以最終于寫作上達成。
學習寫作方法,引學生領悟寫“一個復雜一點兒的人物”構思下筆之道。
阿長與《山海經》教案15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圍繞中心選取材料;選取材料詳略得當。
2、學習細節(jié)描寫對刻畫人物的作用。
二、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2、掌握文中出現的陌生字詞,達到會讀、會寫、會用。
3、能自主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合作解決文章理解上的疑難,培養(yǎng)學生問題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深入領會作者對阿長的感情,建立樸素的階段意識,熱愛勞動人民。
教學重點
學習魯迅通過人物動作、語言描寫來塑造人物的寫法,即人物的語言、動作描寫。
教學難點:
學生對文章主題的領會。
教學方法
1、閱讀領悟法
2、互動研討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型:新授。
方法:自學指導。
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在初一時我們學過魯迅先生的回憶性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文中美女蛇的故事給美麗的百草園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而故事的講述者長媽媽,在魯迅先生的作品中幾次都提起,可見她是一個對自己很有影響的人物、那么她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呢?今天就走進魯迅先生為她專門寫的《阿長與<山海經>》。
二、檢查預習
。ㄒ唬┳⒁簦
擄(lu)去震悚(song)惶(huang)急瘡(chuang)疤
詰(jie)問懼憚(dan)霹靂{pili}
(二)為下列詞語中加括號的字選擇正確的解釋,將序號填在括號內。
。、莫(名)其妙()A名字B說出C名譽D有名的
。、(念)念不忘()A惦記、常常地想B念頭C讀D“廿”的大寫
。场ⅲㄊ瑁⿷校ǎ练稚ⅲ虏挥H密C粗心D不熟悉
。、煩瑣之(至()A極B以至C到D至于
三、查工具書,解釋下列詞語:
惶急:恐懼著急。
詰問:追問、責問。
懼憚:懼怕。憚,害怕。
渴慕:迫切地羨慕。
霹靂:云和地面之間發(fā)出的一種強烈的雷電現象。
煩瑣:繁雜瑣碎。
瘡疤:瘡口表面所結的痂。
毫不相干:一點關系也沒有。
情有可原:這種情況有可以原諒之處。
深不可測:深度大,難以測量。形容深奧難以理解。
莫名其妙:沒有人能說明它的奧妙{道理}。名,說出。
四、品味細節(jié)
1、讀課文,要求找出作者感情變化的原因。
教師提示:我們知道,“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作者的感情變化是因為發(fā)生了一些事情。也就是說,這些事情就是我感情變化的原因。下面請同學們分小組聯(lián)讀課文,用簡要的話概括出這些事情。
明確:一共寫了七件事。
、俪O矚g切切察察
②限制我的行動
、鬯X時擠得我無法翻身
④懂得許多規(guī)矩和麻煩的禮節(jié)
、葜v長毛攻城時護城
、拗\害我的隱鼠
、邽槲屹I《山海經》
2、這些事中哪些地方寫得最細,最精彩。請找出來,用“、、、、、、、寫得好,它寫出了、、、、、、”的句式進行品析并說話。
五、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理出了事件,認識了人物。
六、布置作業(yè)
研討與練習一、二。
第二教時
課型:新授、練習。
方法:自學指導。
過程:
一、復習導入。
二、整體感知:
文章主要描寫的.對象是長媽媽,作者幾乎是按生活的原樣,真實而親切地再現了自己童年時期與長媽媽相處的情景。請同學們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找出描寫長媽媽的事件或細節(jié),并說說這些事件或細節(jié)體現了長媽媽什么樣的性情。
。薄㈤L媽媽是一個沒有名字的人
——長媽媽地位低下
。病㈤L媽媽睡覺時總是“在床中間擺成一個‘大’字,擠得我沒有余地翻身”(長媽媽睡相不好)
——長媽媽是一個粗人。
。、長媽媽“常喜歡切切察察”
——長媽喜歡饒舌多事。
。、長媽媽“逼”著我吃福桔
——長媽媽有著太多的繁文縟節(jié)
。、長媽媽給我講長毛的故事
——長媽媽是無知而又淳樸的。
。、長媽媽給我買來《山海經》
——長媽媽是一個真誠,善良,關心孩子,盡可能幫助孩子的好人。
四、想象創(chuàng)新
我們假設阿長現在還健在,她讀了魯迅這篇文章,會對魯迅說什么?
請同學們緊扣課文內容與人物性格特征,放飛想象的翅膀,賦予人物新的時代特色,代長媽媽說些話。
教師舉例:
哥兒啊,我雖無名無姓,但經你一寫,現在也成了名人了,可是你說我無名無姓,生得黃胖而矮倒也罷了,怎么連頸上的灸瘡疤也寫進去了呢?說我規(guī)矩多、煩瑣、迷信也罷了,那時誰不迷信。靠墒悄悖趺催B我睡相不好這種私事都寫進去了呢?特別是給你講長毛故事時,講的將我們擄去后,讓我們脫下褲子站在墻頭,大炮就放不出來,你也照實寫下來了,你不怕人笑話我還怕人笑話呢!
1、文章前兩段介紹了“長媽媽”稱呼的由來,從中可看出“長媽媽”怎樣的社會地位?
地位低下,不被人重視
2、作者寫了阿長的哪些令“我”討厭的生活習慣?可看出長媽媽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切切察察的毛病擺成“大”字的睡相
饒舌多事,粗俗、不拘小節(jié)
3、長媽媽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煩的規(guī)矩?從對這些規(guī)矩的描寫中可以看出長媽媽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1)元旦道恭喜、吃福橘
。2)說人死了必須說“老掉了”……
真誠和善良
4、我為什么對長媽媽產生了“特別的敬意”?這些描寫可以看出長媽媽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長毛”的故事,出乎我的意料,更讓我感到長媽媽的偉大神力,從此對于她就有了“特別的敬意”。
無知、淳樸
5、最讓“我”對她產生敬意的是什么事情?
為“我”買回渴慕已久的《山海經》。
6、當阿長問《山海經》是怎么一回事時,我是怎樣想的?表現了“我”什么心理?
她并非學者,說了也無益;但既然來問,也就都對她說了。
我對從她那里得到《山海經》不抱任何希望,只是說說而已。
7、阿長把《山海經》買回時,“我”有什么反應?體現了怎樣的心情?
“我似乎遇到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趕緊去接過來,打開紙包!闭痼@、感動的同時進而對長媽媽產生了新的敬意。
買《山海經》一事寫出了長媽媽熱愛、關心孩子的美好品質。
附:板書設計
阿長與《山海經》
感知人物:煩瑣、愚昧、迷信善良、樸實、真誠
拎出線索:不大佩服——不耐煩——空前敬意——新的敬意
品味細節(jié):豎手指、睡覺姿態(tài)、古怪儀式、講長毛
想象創(chuàng)新:緊扣人物性格、聯(lián)系現實生活
主要事件:
“切切察察”的毛病——饒舌多事
擺成“大”字的睡相——不拘小節(jié)
令人厭煩的規(guī)矩——麻煩多事
“長毛”的往事——純樸無知
購買《山海經》——熱情助人
五、師生作結
魯迅先生對阿長的熱愛與悼念融在了課文的字里行間。
六、布置作業(yè):
以“我的母親”為題,仿寫課文,寫一段話。
第三課時
同步練習
一、選擇題。
1、“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對這句話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遇到了很大很響的雷,十分害怕起來。
B、遇到一個霹靂是比喻的說法,表明了我的震驚。
C、遇到了很大很響的雷,全部的人都感到震驚。
D、我似乎遇到霹靂,其實我并沒有遇到,表明我很膽小。
2、選出字形不正確的一項()
A、保姆大抵面如土色B、福橘煩瑣莫明其妙
C、渴慕投擲毫不相干D、哀悼和藹深不可測
3、加點的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我大吃一驚之后,也就忽而記得,這就是所謂福橘,元旦辟頭的磨難,總算已經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開頭)
B、最討厭的是常喜歡切切察察。(擬聲詞,形容細碎的說話聲音)
C、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大家)
D、我懼憚她什么呢!(害怕)
4、依次填入下面橫線上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一到夏天,睡覺時她又兩腳兩手,在床中間一個“大”字,得我沒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經得那么熱。
A、張開擺開壓烤B、伸開擺成擠烤
C、張開攤成擠烘D、伸開攤成壓烘
。、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是()
A、每當回憶起向王老師學琴的那段生活,他那嚴肅的神態(tài),親切的話語,耐心的指導,總浮現在我的眼前。
B、他找到了一個補救損失的辦法,心情突然漸漸平靜下來。
C、你能不能取得好成績,取決于你的不懈努力。
D、他進了考場才發(fā)現鉛筆盒和草稿紙落在家里了。
。、下列句中說話得體的一項是()
A、老師對小明說:“這道理很簡單,是人就懂,你怎么不明白?”
B、謝謝您的合作,歡迎您再來。
C、昨天是我的16歲誕辰。
D、老師,你上課講得太快,我根本沒聽懂,再給我講一遍。
二、填空題。
1、給加點字注音或寫出漢字。
憎惡()懼憚( ) 粗拙( ) 哀悼( )震悚( )
chuāng()疤孤shuāng()jié()問pī()靂渴mù()
2、本文選自散文集《 》,作者魯迅,原名 ,我國現代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1918年5月,第一次用“魯迅”的筆名發(fā)表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 》。
。、填空,理出作者對長媽媽的感情發(fā)展的線索。
→ →敬意逐漸淡薄直至完全消失→
4、在括號里選擇最恰當的詞語。
。1)這種敬意,雖然也逐漸 (冷淡、淡薄、冷漠)起來,但完全 (消失、消滅、消亡),大概是在知道她謀害了我的隱鼠之后。那時就極嚴重地 (詢問、審問、詰問),而且當面叫她阿長。
。2)這 (就、也、又)使我發(fā)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 (卻、也、還)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 (基本、全部、完全)消滅了。
三、刻畫人物形象,常用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等方法。指出下列各句分別運用了什么描寫方法。
1、她生得黃胖而矮。()
2、最討厭的是常喜歡切切察察,向人們低聲絮說些什么事,還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lián)u動,或者點著對手或自己的鼻尖。()
3、她穿著新的藍布衫回來了,一見面,就將一包書遞給我,高興地說道:“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
【阿長與《山海經》教案】相關文章:
《阿長與山海經》教案05-22
《阿長與山海經》的教案05-13
《阿長與山海經》的教案03-24
阿長與《山海經》的教案02-15
《阿長與〈山海經〉》教案02-23
阿長與山海經教案03-09
阿長與山海經教案02-15
阿長與《山海經》教案09-16
《阿長與山海經》教案08-25
《阿長與山海經》的教案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