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在线免费视频,亚洲精品免费一级视频,日韩亚洲欧美大陆,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style id="t465f"></style>
<legend id="t465f"><u id="t465f"><thead id="t465f"></thead></u></legend>

<acronym id="t465f"></acronym>

<sub id="t465f"><ol id="t465f"><nobr id="t465f"></nobr></ol></sub>
<sub id="t465f"></sub>

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教案

時間:2023-03-18 14:54:13 教案 投訴 投稿
  • 相關推薦

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教案

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教案1

  教學內容:教材P7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更清楚地了解萬以內數(shù)的順序,并掌握比較數(shù)的大小的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及做事認真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會比較萬以內數(shù)的大小.

  教學難點:大于、小于號的正確使用.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昨天請同學們調查了關于家用電器的價格,誰能給我們說說你的調查結果。(指名匯報)

  電冰箱2413元;洗衣機825元;彩電4593元;電腦4998元。。。。。。

  同學們真能干,看得很清楚。今天我們就用這些價格信息來比較萬以內數(shù)的大小。(板書課題:比較萬以內數(shù)的大小)

  二、新授:

  1、師:你們可以從中任意選擇兩樣商品比一比,看看誰貴誰便宜?能不能用“□○□”這樣的.形式寫下來?

  2、學生活動。

  3、師:誰能匯報一下,你們選擇哪兩樣商品,誰貴誰便宜?并用□○□式子表示出來了。

  4、式子都整理在下面并編上號,你們給它們分分類,好嗎?(自由分類。)

 、825<2413 ②2413<4593 4998="">2413 ④825<4593

 、825<4998 4998="">4593

  你認為可以怎么分?(指名回答,分類情況。)

  5、老師出示:第一類①④⑤ 第二類②③⑥

  師:請同學們看一看、想一想、議一議,你認為位數(shù)相同怎么來比較大小,位數(shù)不同又怎么比較呢?(小組討論)

  (1)問:誰能結合例子來說說?(指名學生回答。)

  問:如果二位數(shù)和三位數(shù)比、三位數(shù)和四位數(shù)比,四位數(shù)和五位數(shù)比呢?

  (2)誰能說說位數(shù)相同的數(shù)怎么比較呢?千位、百位、十位都相同,比哪一位呢?千位、百位、十位、個位都相同,又怎么比呢?

  教師小結:同學們真能干,自己能通過分一分、比一比、看一看、議一議,發(fā)現(xiàn)了萬以內數(shù)的大小比較方法。

  三、鞏固練習:

  1、找到和自己收集一樣商品的好朋友,兩人將價格比一比。

  2、在○里填上“< 或>、=”。(看屏幕回答)

  299○302 4780○3987 1010○999 568○570

  6029○6031 3248○3249 1456○1456

  3、有三個小朋友,他們?yōu)槿齻數(shù)排了隊請你看看他們排得對不對。

  小羽:1010>936>963

  小舟:1010>963>936

  小。936>963>1010

  4、游戲:找座位

  請四位同學上臺來,每人拿一張數(shù)字卡片。請這四位同學互相幫忙、合作,按老師要求組成數(shù)字。

  5、總結: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本領?

  四、作業(yè):79頁 第4、5題

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教案2

  課題名稱

  例1沒有括號的同級混合運算

  教學目標

  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減、乘除混合運算順序,并能夠正確進行計算,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重點分析

  知識點本身內容不復雜:本課的重點是理解綜合算式的概念以及脫式計算的格式書寫。學生已經(jīng)通過讀題知道了主要信息,可直接讓學生列式,在列式計算的過程中學生就是在理解題意。展示分步算式的`時候,中間的過程算出的是什么?可以出示一下“還剩下的人”,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算式的含義。書寫脫式計算時,學生會有困難,最好用綜合算式與脫式的對比,來發(fā)現(xiàn)書寫的格式。最后得出:計算順序不變,只是格式不一樣。

  難點分析

  還是學生理解能力較弱,導致部分孩子法則理解發(fā)生了歧義,給出了明確表達――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而有一部分學生理解為“先算加,再算減”或“先算乘,再算除”,不會算除了,可能就想到減了。

  教學方法

  1.通過課件直觀演示算理。

  2.通過分步與綜合算式的對比體驗運算順序。

  教學過程

  導入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練習背誦1~9的乘法口訣。

  2.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有關加減或乘除的一些運算方法。

  知識講解(難點突破)

  二、嘗試探究,明確算理。

  教學例1,出示教材第47頁情境圖。

  1.從這幅圖中我們獲得了哪些信息?需要解決什么問題?

  2.探索方法。

  (1)要解決這個問題,怎樣列式計算呢?

  53-24=29 29+38=67

  (2)還有更簡便的書寫方法嗎?

  53-24+38=67

  3.教師講解兩步綜合算式脫式計算的書寫格式。

  (1)邊出示邊闡述書寫格式規(guī)范。

  (2)鼓勵學生大膽總結運算順序。

  總結運算順序:一道題中有加法和減法,要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

  4.計算15÷3×5。

  (1)說一說這道題的運算順序。

  (2)要求學生按脫式計算的格式書寫。

  (3)總結計算方法。

  教師總結:在沒有小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課堂練習(難點鞏固)

  三、分層練習,鞏固提高。

  1.口算。

  6×9=54 30÷5=6

  4×7=28 31-7=24

  32÷4=8 45+8=53

  2.把下面各題中的兩道算式合并成一個綜合算式。

  (1)6×7=42

  42÷3=14

  (2)15+9=24

  24-8=16

  答:(1)6×7÷3=14

  (2)15+9-8=16

  3.下面的計算對嗎?如果不對,把它改正,寫出改正過程。

  (1)35-26+4

  =35-30

  =5 ×

  改:35-26+4

  =9+4

  =13

  (2)56÷7×2

  =8×2

  =16

  4.完成教材第47頁“做一做”。

  5.體育老師買了一條36米長的繩子,做長跳繩用去15米,做短跳繩,用去8米。還剩多少米?

  獨立完成,集體訂正。教學過程中老師的疑問:

  小結

  四、課堂總結

  1.總結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在沒有小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2.布置作業(yè)。

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教案3

  教學內容:教材P68、P69。

  教學目的:1、通過直觀的數(shù)數(shù)使學生認識計數(shù)單位百、千、,并掌握數(shù)數(shù)方法,掌握10個一百是一千。建立數(shù)的概念,培養(yǎng)數(shù)感。

  2、初步理解相鄰計數(shù)單位間的十進關系。

  教學重點:能熟練地數(shù)千以內的數(shù)

  教學難點:拐彎數(shù)。

  教學過程:

  一、信息匯報

  匯報收集到的有關1000以內數(shù)的資料。

  二、探究新知

  1、數(shù)的認識。

  1000有多大?(估計說不清)

  大的數(shù)往往可由一些小的`數(shù)組成,咱們看看電腦演示。

  動態(tài)演示P68例題1。

  (1)一個一個地數(shù),10個一是( )

  邊演示邊數(shù)。 怎么數(shù)的?

  (2)一十一十地數(shù),10個十是( )

  邊演示邊數(shù)。 怎么數(shù)的?

  (3)如果要數(shù)更大的數(shù),你想怎么數(shù)?為什么?

  邊演示邊數(shù)。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引導學生說,一百一百地數(shù),10個一百是1000。

  2、計數(shù)單位間的十進關系。

  10個一是10

  10個十是100

  10個一百是1000。(板書)

  觀察后小組討論: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小組學習

  任務:

  [1]數(shù)數(shù)(100——1000以內)

  [2]找出你認為最難數(shù)的地方,說說為什么?如何解決這些困難?

  [3]匯報。小結

  4、數(shù)數(shù)練習。

  [1]集體數(shù),P68 做一做

  [2]數(shù)數(shù)接龍游戲

  5、猜數(shù)游戲

  三、生活中的數(shù)。說說生活中1000以內的數(shù)。

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教案4

  教學內容:教材P73--75

  教學目標:1.通過對生活中萬以內數(shù)的調查、收集、整理,讓學生初步感受多位數(shù),培養(yǎng)學 生的實際分析能力。

  2.使學生掌握萬以內數(shù)的讀法,會正確地讀出萬以內的數(shù)。

  3.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和能力。

  5.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主動性。

  教學 過程:

  一.課前

  收集資料,感知四五位數(shù)。學生課前收集資料,寫在卡紙上,并貼在黑板上。昨天同學們都收集了電腦的價格,現(xiàn)在請同學將它們貼到黑板上來,讓大家來看看你的成果。

  二.分類

  師:黑板上有這么多數(shù),請你先輕輕的試著讀一讀,然后觀察這些數(shù)的特點,并給這些數(shù)分分類。

  生:這兩類數(shù)一類中有零,另一類沒有零。

  三.讀法

  1.沒有零的數(shù)的讀法。

  師:你覺得哪一類數(shù)讀起來比較容易?誰能來讀一讀?

  讀這些數(shù)有什么好方法?

  出示板書:

  從高位起,按照數(shù)位順序讀;

  萬位上是幾就讀幾萬,千位上是幾就讀幾千,百位是幾就讀幾百……

  2.有零的數(shù)的讀法 。

  師:這些有零的數(shù)你會讀那一個?你能找出和他同一類的.數(shù)嗎?

  學生小組討論。

  師:每個人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中交流。

  師將黑板上的數(shù)移位。

  師:讀這些數(shù)有什么好方法?

  板書出示:中間有一個0或連續(xù)幾個0,都只讀一個0;

  師:你還會讀哪一個數(shù)?(末尾有0的數(shù))找出末尾有0的數(shù),

  師:讀這些數(shù),又有什么好辦法?

  板書出示:末尾不管有幾個0,都不讀。

  3.師:剛才我們已經(jīng)找到了有零的四、五位數(shù)的讀寫的方法。你能寫一個中間和末尾都有零的數(shù),讓大家來讀一讀嗎?

  師:你為什么這樣讀?

  現(xiàn)在請同桌互相出題,考考對方。

  四.寫法

  師:剛才還有一些小朋友收集的價格還沒有展示出來,現(xiàn)在我就請這些同學來報一報,看你們能不能記下來。

  學生訂正。

  師:你是怎么寫下來的。

  出示板書:幾萬就萬位上寫幾,幾千就千位上寫幾,幾百就百位上寫幾……

  師:誰還能來報一報。(有0的數(shù))

  學生試寫。

  學生訂正。

  師:你是怎么寫下來的。同桌兩人交流一下。

  學生匯報。

  出示板書:中間或末尾哪一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就在哪一位上寫0。

  五.練習與鞏固

  1、P75“做一做”1、2

  2、P76 “做一做”1、2

  小結:學了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你想到了什么?

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教案5

  教學內容:教材P70—72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加深對千以內數(shù)的認識,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感。

  2.掌握千以內數(shù)的大小比較的方法。

  3.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判斷、推理能力。

  教學重、難點: 比較千以內數(shù)的`大小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10個十是( ),10個百是( )

  (2)讀數(shù),并說說數(shù)的組成。

  109 800 289 330 1000

  (3)寫數(shù)

  999 345 870 106

  (4)比較下面各數(shù)的大小,并說說你是怎么比較的

  61○56 45○47 100○98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3: 出示P70圖

  小組討論:怎么比較1000以內數(shù)的大小

  學生匯報

  小結:比較兩個三位數(shù)的大小時,從高位比起,百位上哪個數(shù)大,那個數(shù)就大,百位相同,看十位。。。。。。

  2.練習: (1)P70“做一做”

  第一題,先獨立完成,再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第二題,同桌互相說說

  第三題,先說說你是概括什么來判斷的。

  3.數(shù)學游戲

  (1)每人請寫出3個比230大,比250小的數(shù)。然后四人小組中找出所寫數(shù)中的最大數(shù)和最小數(shù)。

  (2)每人請寫出3個比970大的數(shù),匯報后全班找出最大數(shù)和最小數(shù)。

  三、課堂練習:P72 4、5、6

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教案6

  教學內容

  教材第1—3頁例1、例2以及課堂活動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2、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乘法算式。

  3、經(jīng)歷觀察、操作等學習乘法的過程,感受加法與乘法間的聯(lián)系。

  4、對學生進行愛樹護樹的教育

  教學重難點

  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感受加法與乘法間的聯(lián)系

  教學準備

  小棒

  一、出示第1頁主題圖,學生觀察。

  提出數(shù)學問題,怎樣列算式?教師板書加法算式。

  二、情境引人,探究引新

  1、出示第2頁情境圖,提問:看圖,你想知道什么?怎樣才能知道一個植了多少棵樹?

  2、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教師板書:

  1+1+1+1+1+1+……+1=32

  2+2+2+……+2=32

  8+8+8+8=32

  4+4+4+4+4+4+4+4=32

  3、提問:剛才的計算中,你們有什么感受?

  4、學生觀察算式,小組交流。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都是連加法、加數(shù)相同、得數(shù)相同等)

  5、教師:都是幾個幾相加。

  6、學生看算式,說說幾個幾相加(4個8相加)

  7、教師:求4個8或8個4相加是多少,可以用加法計算,還可以用一種更簡便的`計算方法,就是我們要學習的新知識——乘法揭示課題:乘法的初步認識

  三、互動探索

  1、介紹乘法讀法、寫法

  (1) 4個8和8個4相加的和用乘法怎樣表示呢?板書:8×4 4×8

  (2)比較加法和乘法有什么不同?

  2、認識乘法各部分的名稱

  3、學習例2

  (1)學生操作,按老師的要求擺:每次擺3根擺6次,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樣列算式,還可以怎樣列?你是怎樣想的?

  (2)小組討論:觀察例1、例2各個加法算式、乘法算式,什么情況下可以用乘法計算?

  四、課堂活動

  1、課堂活動第1題。

  2、課堂活動第2題。小組活動

  五、課堂小結

  今天大家學到了什么?

  板書設計

  乘法的初步認識

  8+8+8+8=32(棵) 3+3+3+3+3+3+=18(棵)

  4+4+4+4+4+4+4+4+=32(棵) 3 __ 6=18(棵)

  8 __ 4=32(棵) 6 __ 3=18(棵)

  或4 __ 8=32(棵)

  因數(shù)因數(shù)積

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教案7

  教學目標:

  1、借助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生感受“先乘除后加減”。

  2、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含有兩級運算(沒有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運用運算順序進行計算。

  3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先看運算順序,再進行計算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正確理解和運用含有兩級運算的混合運算。

  2、理解規(guī)定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的必要性。

  教學過程:

  一、導學質疑

  1、說出下列每題計算的第一步。(出示幻燈片)

  2、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將在上節(jié)課的基礎上繼續(xù)學習混合運算。

  二、互學釋疑

  1、探索混合運算的.順序。

 。1)理解題意,解決問題。

  出示主題圖,請大家仔細觀察,你從圖中獲得了哪些信息?

  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樣列式計算?

  (2)學生嘗試計算并交流。

  小組交流:是先算7+3還是先算3×4?

  7+3×4

 。7+12

  =19

  師:請大家回過頭來想想“蹺蹺板樂園里面一共有多少人?”可以用這個綜合算式計算嗎?為什么?

  比較:4×3+7的運算順序和7+3×4,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小結:當綜合算式里有乘加時,無論乘法在前還是乘法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2、完成“做一做”

  請說說是什么樣的混合運算,它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呢?應該先圈哪一步?

  三、測學提升

  1、根據(jù)剛才的混合運算順序,想一想,它們都是遵循什么運算法則呢?

  齊讀幻燈片兩級運算的運算法則。

  2、課堂小結,布置作業(yè)。

  板書:

  兩級運算

  7+3×4

  =7+12

  =19

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教案8

  教學內容

  教科書P48例2及“做一做”,完成P50~51“練習十一”第5、6題。

  教學目標

  1.借助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生感受“先乘除后加減”的道理。

  2.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沒有括號的兩級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運用運算順序進行計算。

  3.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先看運算順序,再進行計算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

  教學重點

  正確理解和運用沒有括號的兩級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理解規(guī)定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的必要性。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三分鐘德育教育:愛是什么?(愛可以是一個擁抱;可以是一次感動;愛也可以是一件禮物;一聲問候;對于我們小孩子來說,最真真實實的愛,最看得見,摸得著的愛,愛還可以事一個動作,一句話語。

  一、復習導入

  課件出示練習題

  指名學生回答。

  師:同級運算的運算順序是什么呢?

  【學情預設】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同級運算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

  師:剛才這幾道題,我們都采用了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新的內容。(板書課題:沒有括號的兩級混合運算)

  二、探究新知,掌握算法

  1.創(chuàng)設情境,發(fā)現(xiàn)問題。

  課件出示教科書P48例2主題圖。

  【學情預設】蹺蹺板樂園場地內有3個蹺蹺板,每個蹺蹺板上有4個人,場地內還有7個人。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你們能發(fā)現(xiàn)其中的數(shù)學問題嗎?誰來說一說?

  【學情預設】預設1: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

  預設2:坐蹺蹺板的比沒坐蹺蹺板的多多少人?

  預設3:沒坐蹺蹺板的比坐蹺蹺板的少多少人?

  2.解決問題。

  師:我們一起來解決下面這個問題。(出示課件)

  師:想一想,要求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學情預設】先求坐蹺蹺板的有多少人,再把坐蹺蹺板的人數(shù)和沒坐蹺蹺板的人數(shù)加起來。

  師:請列式解答。

  教師巡視,注意案例收集。

  【學情預設】

  預設1:3×4=12(人)12+7=19(人)

  預設2:3×4+7=19(人)

  預設3:7+3×4=19(人)

  預設4:7+(3×4)=19(人)

  教師指名學生回答,全班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要求學生說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師:你能嘗試用遞等式來計算上面的綜合算式嗎?

  指名學生板演。

  在集體評析計算過程中,教師用下劃線和箭頭進一步標注運算順序。

  【學情預設】

  脫離情境后會有學生僅僅看算式,出現(xiàn)不同的答案的情況。作為錯誤案例,教師正好可以引用,追問:“這個解答先算的是什么?”“符合我們解題的要求嗎?”……從而引出規(guī)定運算順序的必要性。

  師:不同的綜合算式,有什么聯(lián)系?

  【學情預設】都要先算“坐蹺蹺板的一共有多少人”,再算“一共有多少人”。

  師:也就是不管乘法算式寫在哪里,和加法在一起的時候,都要先算乘法。如果沒有規(guī)定這樣的順序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結果呢?

  【學情預設】一道題就有兩種結果。

  師:是的,這樣就不能保證計算結果的唯一性了,這不符合我們數(shù)學運算的要求。

  師:觀察7+4×3和7+(4×3),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學情預設】學生會發(fā)現(xiàn)運算順序相同,結果相同,但后一個算式給乘法加了小括號。

  師:這樣還有必要加小括號嗎?

  【學情預設】沒有,不加小括號更簡潔。

  師:所以,我們要注意數(shù)學表達的準確性和簡潔性。

  【設計意圖】例2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不僅數(shù)量關系簡單,而且有情境圖作為直觀支撐,

  學生還有過學習乘加的經(jīng)驗,給教師指導學生觀察和處理信息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學生在該階段會用綜合算式,但習慣用脫式的會比較少。從情境出發(fā),首先讓學生明確在有加法、乘法的綜合算式中,不管乘法放在哪個位置都應該先算乘法。

  3.結合已有經(jīng)驗,歸納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

  師:還記得上節(jié)課所學的關于同級運算的運算順序嗎?

  【學情預設】同級運算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

  師:現(xiàn)在一個算式中有乘法,又有加法,不是同級的綜合運算,應該怎么計算呢?

  【學情預設】應該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師:也就是先算二級運算,再算一級運算。(引導學生說出)

  師:這節(jié)課學習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什么?

  結合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減法。

  三、熟悉脫式計算的格式

  課件出示教科書P48“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評析。

  教師組織學生從運算順序是否正確、格式是否規(guī)范、計算是否正確等方面評析學生的計算情況。

  師:誰能說一說,剛剛的脫式計算在格式上需要注意什么,跟以前有什么不一樣?

  【學情預設】橫式的等號寫在式子的右邊,而脫式計算的等號寫在算式的下面,上下對齊,還要寫在式子的左邊;盡量做到數(shù)與數(shù)對齊,計算符號與計算符號對齊。

  【設計意圖】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表述較長,且二年級學生在理解和掌握時需要一個過程,所以在這里分兩步(乘和加、減混合,除和加、減混合)分別讓學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加深學生的印象,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類比、遷移的能力。

  四、鞏固練習

  1.完成教科書P50“練習十一”第5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先算出綜合算式的答案,再標記在算式的下面,最后進行比較。

 。3)指名學生匯報各題是怎樣算的,集體核對。2.完成教科書P51“練習十一”第6題。

  師:比較上面的樹形圖與綜合算式,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引導學生先從上往下觀察運算順序,再從左往右觀察書寫順序。

  【設計意圖】每個練習題的側重點有所不同,而且是一個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過程,這樣能化解難點,同時讓學生在掌握運算順序的基礎上,培養(yǎng)靈活運用的能力。

  五、課堂小結

  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的運算順序和昨天學習的有什么不同?你還有什么不懂之處?你知道在什么情況下該用今天學的運算順序?

  板書設計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減法。

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教案9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聯(lián)系課文內容及生活實際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學寫后面的四個生字。

  2、分角色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通過課文的學習,感受集體的力量大,學會欣賞別人的長處,學會與他人合作,領悟友誼的'真諦,分享集體生活的快樂。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復習生字組成的新詞:娃娃、皮膚、爭吵、忠厚、麥田、一支歌、架起

  二、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讀文感悟

  1、學生圍繞“爭吵”這個話題,講述生活中的小故事。

  2、學生自由朗讀1、2、3、4、5自然段,了解蠟筆娃娃們?yōu)樯稜幊?

  3、分角色朗讀2、3、4、5自然段。重點指導朗讀“藍娃娃”說的話,讀中理解“傲慢”一詞,要求學生讀出“藍娃娃”傲慢的態(tài)度。

  4、學生交流自己的體會和看法,教師相機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6自然段,讀中理解“忠厚”一詞,要求學生讀出自己的理解。

  三、圖文結合,深化體驗

  1、出示插圖,欣賞蠟筆娃娃們一起畫的“藍天”、“紅日”、“青山”、“小溪”、“麥田”……引導學生反復朗讀第8自然段,體驗蠟筆娃娃的感受:“啊——真是美極了!”理解“驚嘆”一詞、再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要讀出驚嘆的語氣。

  2、在“藍天”、“紅日”、“青山”、“小溪”、“麥田”的畫面上添加“一道彩虹”,讓學生聯(lián)系前文,展開討論:“一個蠟筆娃娃能畫出美麗的彩虹橋嗎?”自由練讀最后幾個自然段,體驗蠟筆娃娃們的自豪、快樂的心情。

  四、自主選擇,讀文背誦

  1、學生朗讀全文,說說自己喜歡哪個蠟筆娃娃?為什么?

  2、自主選擇合作角色,朗讀課文。

  3、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五、學習生字詞

  1、出示生字卡,上面寫有“忠、麥、支、架”四個字,問學生: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又是怎樣記住它們的?

  2、教師重點指導“麥”字。

  3、生在書上描紅。

  4、在本子上練習。

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教案10

  教學目標:

  1、鞏固在含有兩級運算的算式里添加小括號,會改變運算順序和計算結果。

  2、會根據(jù)圖表列綜合算式,會正確使用小括號,會讀綜合算式。

  3、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數(shù)學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復習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正確使用小括號。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小括號,綜合算式的讀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運算順序。

  師:混合運算的幾種基本類型我們已經(jīng)學習完了,今天我們來做練習鞏固一下。

  1、課件依次出現(xiàn)教材第8 題的算式,讓學生說說這些算式的運算順序和結果,并說出為什么。

  2、學生口算以上四道算式。

  3、學生展示計算結果。

  4、師:請同學們觀察上下兩道算式,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預設:數(shù)字和運算符號相同,但運算的順序及運算的結果不同。

  結論:運算順序不同,計算的結果可能不同。

  師:接下來我們繼續(xù)討論混合運算的相關問題。

  二、看圖列綜合算式。(第6題)

  1、將第51頁第6題的蘋果和葉子圖分解出現(xiàn), 學生根據(jù)圖形,說出蘋果的得數(shù)。

  【設計意圖】將蘋果圖分解出現(xiàn),可以讓學生更清晰地認識綜合算式的運算順序,利于列出正確的綜合算式。

  2、學生口頭表達圖形的計算過程。

  師:誰來說說左邊這幅圖的計算過程。

  預設:

  生:先算81÷9=9,再用9-3=6。

  【設計意圖】通過口頭表述蘋果圖的計算過程,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及數(shù)學思維能力。

  3、根據(jù)圖形列綜合算式。

 。1)師:你會根據(jù)左圖的計算過程,列一道綜合算式?

  學生獨自列算式,教師巡視,選擇一些卡片上來展示。

  預設:

  生1:81÷9-3=6

  生2:(81÷9)-3=6

  生3:9-3=6

  師:誰來說說你同意誰的,為什么?

  教師用課件演示列綜合算式的過程。

  4、先填空,再列綜合算式。

  師:為了完成這道題,你會先怎么做?再怎么做?

  預設:

  生1:我會先看題目:先填空,再列綜合算式。

 。ń處煱鍟嚎矗

  師:接著怎么做?

  生:1:我會先算出43-36=7,再算21÷7=3.

  (教師板書:算)

  生1:接著列算式。

  (師板書:列)

  師:列好后還要怎么樣?

  生1:最后還要檢驗。

  (教師板書:驗)

  師:根據(jù)這個圖形,你會列綜合算式嗎?

  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選擇一些卡片上來展示。

  教師用課件演示列綜合算式的過程:

  【設計意圖】列綜合算式由不用小括號過渡到需要添加小括號,凸顯了小括號的作用。

  三、看表格列算式。(第9題)

  1、減法。

 。1)出示過渡題目:

  被減數(shù)56減數(shù)35

  師:被減數(shù)是多少?減數(shù)是多少?

  師:怎樣列式?

  (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在黑板上張貼被減數(shù)和減數(shù)及相應的數(shù)字。)

  (2)將56換成42+14,出示如下課件:

  被減數(shù)42+14減數(shù)35

  師:這個時候,被減數(shù)是多少?減數(shù)是多少?

  師:你又會列式嗎?

  學生獨立完成。

  教師巡視,并收集學生的作品展示。

  預設:

  生1:42+14-35=21

  生2:(42+14)-35=21

  生3:42+14=56

  56-35=21

  學生評價作品并驗證作品。

  讀出綜合算式。

  師:你會讀出這道算式嗎?是多少減多少?(教師一邊指著算式42+14-35,一邊問)

  預設:

  生1:42加14減35。

  生2:42加14的和減35。

  師:綜合算式比較規(guī)范的讀法是,先算的符號讀成“與”,比如這道算式可用讀作:42與14的和減35。

 。3)小括號在減法算式中的應用。

  出示下表:

  被減數(shù)62減數(shù)15-3

  師:你還會列式嗎?

  師:被減數(shù)是多少?減數(shù)又是多少?

  根據(jù)上表列出相應的算式,并計算。

  生獨立完成。

  教師巡視,收集典型作品展示。

  預設:

  生1:15-3=12

  62-12=50

  生2: 62-15-3=50

  生3: 62-15-3=44

  生4:62-(15-3)=50

  學生評價作品,并驗證作品。

  讀出綜合算式:

  師:你會讀62-(15-3)這個算式嗎?

  預設:

  生1:62減去15減3的差。

  生2:62減去15與3的差。

  生3:62減15減3。

  【設計意圖】從不用括號的綜合算式過渡到需要添加括號的綜合算式,既體現(xiàn)了層次感,又再次凸顯了小括號的作用。

  2、除法。

  (1)課件出示下表:

  被減數(shù)6+6減數(shù)3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個表格,跟剛才那個相比,哪里不一樣了?

  師:被除數(shù)是多少?除數(shù)又是多少?

  師:你還會列式嗎?

  根據(jù)上表列出相應的`算式,并計算。

  生獨立完成。

  教師巡視,收集典型作品展示。

  預設:

  生1:6+6÷3=8

  生2:6+6÷3=4

  生3:6+6=12

  12÷3=4

  生4:(6+6)÷3=4

  學生評價作品并驗證作品。

  師:你會讀出(6+6)÷3這個算式嗎?

  預設:

  生:6與6的和除以3。

 。2)課件出示下表:

  被減數(shù)36減數(shù)16÷4

  師:你還會列算式嗎?

  師:這時被除數(shù)是多少?除數(shù)又是多少?

  根據(jù)上表列出相應的算式,并計算。

  生獨立完成。

  教師巡視,收集典型作品展示。

  預設:

  生1:36÷16÷4=9

  生2:36÷(16÷4)=9

  生3:16÷4=4

  36÷4=9

  學生評價作品并驗證作品。

  師:你會讀這個算式嗎?

  預設:

  生:36除以16與4的商。

  3、鞏固練習。

  被減數(shù)7x950減數(shù)2836÷6

  被減數(shù)54-2214減數(shù)883-76

  生先獨立完成,展示后評價時:

  師:你會讀出你寫的算式嗎?

  預設:

 。1)7與9的積減去28。

  (2)50減去36與6的商。

 。3)54與22的差除以14.

  (4)14除以83與76的差。

  【設計意圖】相應的鞏固練習,加深學生的對小括號作用的認識,鞏固了綜合算式的讀法。

  四、課后練習。

  出示下圖

  學生先獨立思考,嘗試列出綜合算式。

  【設計意圖】根據(jù)分步算式列綜合算式,比根據(jù)表格列算式更深一個層次,知識難度層層遞進。

  五、小結: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六、板書設計:

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教案11

  教學目的

  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2、了解紙的發(fā)展過程,了解到紙的發(fā)明是我國古代人民聰明智慧的結晶,增強民族自豪感。

  3、正確認讀本課生字詞,了解文中出現(xiàn)的詞語的意思,積累部分詞句。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習生字詞,了解文中出現(xiàn)的詞語的意思,積累部分詞語。難點:在紙的發(fā)展過程中體會書寫材料在不斷完善進步。

  板書設計:

  30紙

  龜甲

  獸骨竹片絲織品紙

  青銅器

  石頭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我們每天都在使用紙,讀書,寫字,看報,畫畫都離不開紙,可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是沒有紙的,你們知道它是怎們發(fā)明的嗎?今天我們就學習《紙》這篇課文,學了課文就知道了。

  出示課題30《紙》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師范讀課文,學生認真聽每個生字的讀音。

  2、學生自由讀文,勾畫生字詞。

  3、學生識記生字詞。

  4、師檢查生字詞,多音字。

  5、師檢查讀文,指名分段讀文。

  三、再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一)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讀文,思考:這篇課文寫了什么?

  (二)學習1段

  小麗去看電影,她看到了什么新鮮事?

  (三)學習2段

  1、那時人們?yōu)槭裁窗炎謱懺谥衿?

  2、你覺得把字寫在紙上和把字寫在竹片上比起來哪個更好?為什么?

  (四)學習4段

  1、可媽媽卻說寫在竹片上已經(jīng)是很大的進步了,理解“進步”根據(jù)學生“學習進步”理解,強調“很大”。

  2、為什么這樣說?原來人們把字刻在什么上面?出示課件。

  3 、把字刻在龜甲、獸骨這些東西上面,有什么缺點呢?

  師小結,后來,人們就把字寫在了竹片上,雖然一個竹片上寫的字也不太多,但人們可以把好多個竹片按順序連起來就可以寫很多字了。

  4、把字寫在竹片上雖然進步很大了,但它還是有些個大還是不方便,所以人們就又把字寫在哪?

  5、絲綢很輕,很薄,帶著也很方便,可絲綢有什么缺點呢?

  師總結;為了寫字的材料,我們的.祖先想了這么多辦法,真不容易呀,他們動了多少腦筋哪。

  (五)學習6段

  1、人們是在什么時候用上紙的呢?

  理解“發(fā)明”,強調“我們的祖先”。

  雖然有紙了,可是,那時候,紙還是比較貴,數(shù)量也很少,人們還是不能大量使用,能用得起紙的人也很少,只有皇家貴族用得起。

  2 、到了東漢,人們才開始使用紙,這是什么原因呢?在東漢發(fā)生了什么事?

  理解“改進”

  3 、蔡倫用什么造紙?這些東西有什么特點?

  4、蔡倫造的紙又什么優(yōu)點?

  5、不光我們中國人用上了紙,后來造紙技術還傳到了哪里?

  師總結:正是我們的祖先發(fā)明了紙,古人的詩歌、書畫、文章才得以流傳下來,是我們欣賞到他們的作品,我們的祖先真了不起,為全人類做出了多大的貢獻啊!

  6 、指導朗讀6段

  帶著自豪的語氣讀讀6段

  (六)學習7段

  理解“自豪”、“真了不起”

  (七)分角色朗讀全文

  (八)拓展

  1、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紙的種類也越來越多,功能也不光是寫字畫畫了,你還知道哪些用途的紙?

  2 、打亂順序,體會紙的發(fā)展過程。

  (九)我國古代勞動人民不但發(fā)明了紙,還發(fā)明了什么?

  老師總結:這些都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為世界作出的貢獻,他們真了不起,他們太聰明,太偉大了,我們?yōu)槭且粋中國人而感到驕傲。

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教案12

  一、教材分析

  第五組”教材單元主題是“熱愛自然、了解自然”。日月星辰,風云雷電,山川樹木,花鳥蟲魚……大自然是一副多姿多彩的畫卷,是一本讀不完的“書”。走進大自然,你一定會得到許多樂趣,發(fā)現(xiàn)許多秘密。

  望廬山瀑布》描寫的是人間仙境廬山勝景.

  《絕句》是黃鸝、白鷺、千秋雪和萬里船構成的一副潑墨山水畫。

  《雷雨》按事情發(fā)展順序描寫了一場雷雨從醞釀、灑落到停歇的自然麗景!蹲畲蟮摹皶薄肥且淮我巴饪碧娇疾。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篇傳統(tǒng)保留課文,以詩歌的語言向孩子們描繪了大自然中的天然指南針。

  語文園地五》中有《節(jié)氣歌》、《奇妙的動物世界》、“寬帶網(wǎng)”中更有有趣的食蟲植物等。

  整個一組教材“日月星辰,風云雷電,山川樹木,花鳥蟲魚……”無奇不有。教師在整體把握這組教材的前提下,在具體教學時,請注意“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要過度張揚。因為本組教材比較適合這種學習方式的'演繹,但要注意學生的年齡特征,因為教材施教的對象畢竟是二年級的孩子。

  二、教學目標

  1、會認45個生字,會寫27個字。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指定課文。

  3、學習默讀課文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認讀生字書寫生字,有感情朗讀課文

  四、授課時間:14課時

  《望廬山瀑布》2課時

  《絕句》2課時

  《雷雨》2課時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2課時

  《語文園地五》3課時教案

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教案13

  學習目標:

  1 、學會課后田字格中的8個生字,會認雙橫線中的10個生字。

  2、分角色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通過課文的學習,感受集體的力量大,學會欣賞別人的長處,學會與他人合作,領悟友誼的真諦,分享集體生活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

  1、學會課后田字格中的8個生字,能夠正確書寫。

  2、讓學生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文中蘊涵的.道理------學會欣賞別人,學會與他人合作,追求真摯的友誼。

  教學時數(shù):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課后田字格中的8個生字及雙橫線中的10個生字,會寫田字格中4個生字。

  2、初讀課文,試著把課文讀通順,了解課文大致的內容。

  教學過程:

  一、設疑導入

  1、出示課題,指名認讀“誼”字。

  2、全班讀題,設疑而問:看了這個課題,你想提出什么問題?(友誼橋是一座什么樣兒的橋?誰架起了友誼橋?)

  二、自主識字,在游戲中識字

  1、學生自由地讀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翻翻課后生字表,把字音讀準。

  2、學生找藏在文中的生字寶寶,田字格中的“會寫字”用圓圈圈畫,橫線上的“會認字”用橫線畫,邊畫邊讀。

  3、出示會認會寫的字,指名認生字。

  4、送生字寶寶回家,學生自由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讀流利。

  5、檢查學生朗讀情況,并正音。

  三、學習生字詞

  1、出示生字卡,上面寫有“娃、膚、吵、厚”四個字,問學生: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又是怎樣記住它們的?

  2、書寫時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3、在書上描紅。

  4、在本子上練習。

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教案14

  教學目標

  1.充分體會小括號在混合運算中的作用,對含有小括號的兩級混合運算進行脫式計算。

  2.理解和掌握含有兩級運算(有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運用運算順序進行計算。

  3.引導學生養(yǎng)成先看運算順序,再進行計算的良好習慣,規(guī)范脫式計算的格式。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規(guī)律。

  教學難點

  運用運算規(guī)律進行脫式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小括號的知識。

  你還記得58-(14+6)它的運算順序嗎?

  58-(14+6)

  =58-20

  =38

  學生在進行脫式計算時,提醒學生注意,用橫線標出第一步的計算內容。把不參與運算計算的部分落下來。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的內容也與小括號有關。(含有小括號的兩步混合運算)

  二、探究新知

  (一)獨立嘗試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

  7×(7-5)(77-42)÷7

 。ǘ└鶕(jù)學生板演,進行集體講解。

  總結運算規(guī)律。

  這兩道算式有什么相同之處?

  1都有小括號;都是兩級運算;有乘除法,也有減法。

  2含有括號的算式,是按怎樣的順序進行計算的呢?

  算式里含有小括號的,我們一定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計算括號外面的。

  在脫式計算時要注意在算式下面第一行落下沒有參加計算的數(shù)和運算符號,在第二行寫出第二步計算的結果。等號要對齊。

  三、鞏固練習

  1.對比練習,發(fā)現(xiàn)小括號的作用。

  課件出示練習題。

  7×5-2 7×(5-2)

  =35-2 =7×3

  =33 =21

  (1):左、右兩題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2)小括號在這里起到什么作用?

  講解:左面的算式?jīng)]有括號先算乘法,再算減法;右面的算式有括號,先算小括號里面的減法,再算括號外面的乘法。

  小結算式里含有小括號的,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小括號的作用可以改變計算結果不同,小括號還能改變運算的順序。

  2、先填空,再列綜合算式。

  在掌握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的基礎上,設計有層次性的練習。在練習中不僅凸顯小括號的作用,而且訓練學生列綜合算式的能力。這樣既鞏固了新知,也為下一節(jié)課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教案15

  學習目標:

  1、分角色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通過課文的學習,感受集體的力量大,引導學生學會欣賞別人的長處,學會與他人合作,領悟友誼的真諦,分享集體生活的快樂。

  教學過程:

  一、自由朗讀課文,說說我們可怎樣分兩部分來學習課文?

  二、四人小組學習課文1——7自然段。

  1、自由朗讀自己最喜歡的兩個角色,說說自己為什么這樣讀這個角色?在讀中理解:爭吵、搶著說、傲慢的說,換詞語理解“忠厚”。

  2、小組評議讀的好的同學,然后分配分角色朗讀課文的安排。

  3、展示小組學習情況,分角色朗讀課文,說說這個部分寫了些什么。

  三、自學朗讀課文8——13自然段。

  1、指名讀第8自然段,用書中的語言說說他們一起畫了一幅怎樣的畫。

  看,(藍藍的.)天上掛著(紅太陽),陽光下的(青山)格外美麗;小溪像(白色的)飄帶,溪邊(花紅柳綠);山下是一望無際的麥田,麥田里翻滾著(金色的)麥浪……

  (1)找出這段話中描寫顏色的詞語,用“△”做上記號。

  (2)背誦這段話,看誰背誦的又快有準確。

  (3)看到這樣一幅美麗的畫,你想說什么?

  2、讀課文9——13自然段,說說友誼橋是什么?為什么說彩虹是小蠟筆的友誼橋?

  3、有感情地朗讀8——13自然段。

  四、分角色朗讀課文,說說怎樣才能畫出美麗的彩虹橋?

  五、學習書寫生字。

  1、溫習生字。

  2、抽讀卡片,加深記憶:“忠、厚、麥”

  3、自主識記生字,交流識記方法。

  4、書寫生字。

  六、作業(yè)設計

  1、下面句子中帶點的詞可以換成什么詞,句子的意思保持不變?

  (1)“你們那點本領算啥!……”藍娃娃傲慢地說。

  (2)“不要吵了!敝液竦淖贤尥拚f,……

  (3)他們沒有想到,集體的力量竟有這么大。

  2、背誦課文中自己喜歡的部分。

【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四數(shù)學第五單元教案08-23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教學反思03-29

初一第五單元作文02-15

語文第五單元教學設計04-18

第五單元教學計劃01-07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教案01-10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教案01-21

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草船借箭縮寫06-30

八年級思想品德下冊第五單元教學反思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