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在线免费视频,亚洲精品免费一级视频,日韩亚洲欧美大陆,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style id="t465f"></style>
<legend id="t465f"><u id="t465f"><thead id="t465f"></thead></u></legend>

<acronym id="t465f"></acronym>

<sub id="t465f"><ol id="t465f"><nobr id="t465f"></nobr></ol></sub>
<sub id="t465f"></sub>

科學教案

時間:2023-04-29 10:19:29 教案 投訴 投稿

【精華】科學教案錦集9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教案9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華】科學教案錦集9篇

科學教案 篇1

  一、 學習目標:

  通過這一課的學習,使同學們對竹子有一定的了解。

  二、 學習重點:

  通過這一課的學習,使同學們對竹子的'生長特征有所了解。

  三、 學習難點:

  對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竹子通過圖片和查找資料進行觀察和比較。

  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這一課的學習,進一步培養(yǎng)同學們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五、學習準備:課件

  六、學習過程:

  (一)找一找:

  師:同學們,中國古代人們所指的“梅蘭竹菊”,其中“竹”指的就是竹子。同學們,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竹子”這一課。

  師:下面我們進入“找一找”環(huán)節(jié),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什么?

  生:進行觀察圖比較。

  (二)說一說:

  師:同學們,你們對竹子都有哪些了解?

  生:小組討論進行回答。

  師:通過觀察圖片和查找資料,竹子對我們生活有哪些用途?

  生:小組交流進行回答。

 。ㄈ┛家豢迹

  師:下面到了考考你們的環(huán)節(jié)了,文竹和水竹是竹子嗎?

  生:小組討論進行回答。

  七:板書:

  2.竹子

  (1) 找一找

  (2) 說一說

  (3) 考一考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老師提供巖石圖片和實物,學生自行搜集有關巖石變化的資料,使學生經歷尋找?guī)r石變化痕跡的探索過程,并在活動中了解冷熱、風雨、植物等對巖石變化的作用。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假設——驗證”的科學研究過程,能夠根據現象,初步解釋自然界中巖石變化的原因。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珍愛祖國文化遺產的感情。

  教學重點與難點:

  設計實驗方案,能夠根據現象初步認識自然界中巖石變化的原因。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1、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在大自然中有許多神秘、稀奇的事物。今天老師要邀請同學們一起到大自然中走一走,看一看。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好,我們出發(fā)吧。ㄕn件展示風化巖石:鐘乳石、蘑菇石、鵝卵石、黃山奇石等巖石)同學們欣賞了這么多的美景,想跟老師說什么呀?(欣賞并說出有什么想法。)

  二、猜想與假設: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可真了不得,雕琢出這么多千姿百態(tài)的巖石,那么,它們的模樣一直是這樣的嗎?(猜測巖石會不會改變模樣。)

  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科學來研究“巖石會改變模樣嗎?”(板書:巖石會改變模樣嗎?)

  1、猜測使巖石變化的因素。

  2、教師隨機分類板書:冷熱、水、風、地表運動……

  三、制定方案:

  1、同學們剛才欣賞許多形態(tài)各異的巖石,請同學們設想一下,如果再過一千年、一萬年后,它們還會改變嗎?

  2、(板書:會)會是什么力量使巖石改變模樣的呢?

  四、實施探究:

  1、同學們說了這么多使巖石變化的因素,你們能用科學的方法來驗證你們的說法嗎?那么我們就來研究同學們說的其中兩個因素。冷熱作用和水的作用使巖石發(fā)生變化的研究。其它的因素,同學們可以利用課余時間設計模擬[內容來于淘-教_案-網()]實驗驗證其它因素對巖石的改變。先請同學們在小組內討論你們將研究那一個問題?是研究冷熱作用的,還是研究水的作用的、或者是兩個都想研究。選擇好之后,再討論你們將設計怎樣的科學方法驗證?(兩個模擬實驗同時進行)

  2、學生匯報實驗方法。

  3、其他學生修正實驗方法。

  4、同學們的設計方案真好,老師根據同學們的方案再給你們一些小提示?纯从心男┘毠(jié)是同學們沒有注意到的。(出示提示)

  5、老師給你們已經準備了一些器材和實驗紀錄表,請各小組根據你們設計的方案,每組派兩位同學來領取。器材領到后,就請同學們開始動手研究吧!(生研究,師指導。)

  6、學生匯報實驗發(fā)現。

  7、聽了同學們的匯報,老師覺得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真棒!同時通過同學們的實驗研究,的確說明冷熱作用和水的作用能使巖石變化。除了這些,老師還要告訴同學們,植物的根和大氣也會使巖石改變模樣。(展示:長著植物的.巖石圖片,師簡析。)

  五、展示交流:

  1、同學們,通過我們今天的研究你們能結合一些自然現象解釋老師帶來的這兩個問題嗎?(出示問題)能再解釋老師送給你們手中的鵝卵石為什么會有大有小嗎?(生解釋)

  2、同學們解釋的真棒。◣熡喺

  3、那么,我們就把巖石在大氣、水、生物等長期聯(lián)合作用下發(fā)生變化的現象叫風化。(板書:風化)

  六、拓展創(chuàng)新:

  1、風化不但會改變巖石的模樣,對我們的歷史文物的破壞也很大。讓我們再來看看這些精美的石雕,(展示:云崗石窟)它們是山西省大同市云崗石窟中的石雕,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墒怯捎陲L化的影響,有些地方的破損已經很嚴重。

  2、你們能想出好方法,保護它嗎?就請同學們在課后查閱一些相關的資料,再作解答吧!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學生體驗到了科學探究中證據、邏輯推理的重要性,能用簡單器材進行風化作用的模擬實驗,在實驗中學生愿意合作與交流。通過實驗學生知道了巖石風化的主要原因,了解了著名石雕物品額度防風化措施。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知道天空中的星星圍繞北極星順時針運動,北極星相對“不動”,是因為地球自轉的結果。

  2、能根據已知“北極星相對不動”等事實證據,推測地球繞地軸自轉,而且地軸始終是傾斜的。

  3、做模擬實驗研究北極星。

  4、主動和小組同學合作探究北極星“不動”的秘密。

  5、體會到多角度、多方面收集證據,有助于更好地解釋現象。

  教學重點:地球繞地軸自西向東自轉,地軸始終是傾斜的.。

  教學難點:北極星看上去“不動”的原因。

  教學準備:硬紙片兩張,水彩筆,地球儀,轉椅,四季星座運行圖。

  教學過程:

  一、引入學習:

  談話:人們在夜間觀星的時候,發(fā)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北極星不動,而其他的星星都圍繞北極星運動。

  二、探究北極星為什么“相對不動”:

  1、看圖:(P82頁兩副圖)這兩副圖有什么相同之處?

 。1)星星都在怎樣運動?是否都有一個“圓心”?

  (2)“圓心”是否在天頂位置?是不是與天頂有一定的傾斜角度?

  2、討論:照片中為什么北極星保持“不動”?

 。1)小組交流

 。2)模擬實驗一:在一個紙板上畫出北極星和北斗七星等星星,然后轉動紙板,觀察北極星是否不動,其他星星都圍繞北極星運動。再用一個紙板當作地平線,然后旋轉紙板,觀察,哪些星星能被觀察到,哪些不能被觀察到,從這現象中能想到什么?

 。3)模擬實驗二:地球在不停地自西向東自轉,所以我們在夜間能看見星星東升西落,與地球自轉的方向相反。怎樣能在自轉的地球上看到北極星“不動”呢?

  用一個轉椅代表地球,在教室墻上貼一顆星星當作北極星,請一位同學坐在轉椅上,當眼睛盯著北極星看時,北極星好像是不動的,如果視點落在哪一顆星星上,周圍的星星就會圍繞哪一顆星星運動。

 。4)觀察陀螺運動,想象:陀螺轉動時,圍繞著一個假想的軸。能想象地球是怎樣運動的嗎?

 。5)模擬實驗三:在一個球上貼幾個小人,代表地球上的人,讓球自轉的同時,想辦法讓小人能看見教室一面墻上的“北極星”不動。

 。6)閱讀P83頁的資料,研討一年中北極星“不動”的原因。

  三、拓展:

  1、觀察地球儀,思考:地球儀有什么特點?為什么鐵軸要做成傾斜的

  2、交流:地球自轉還有什么特點?填寫P83頁的表格。

  板書設計

  北極星不動的秘密

  地球繞地軸自西向東自轉, 地軸始終是傾斜的

科學教案 篇4

  1通過討論知道我們的生活中那些是浪費能源的行為

  2.知道節(jié)約能源的和利用新能源的方法。

  3.了解新能源有哪些。

  課前準備:相關圖片多媒體課件

  學習過程:

  活動一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浪費能源的現象和行為?

  學生活動

  教師指導

  1、自主學習:自主觀察課本圖,結合日常生活找一找“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浪費能源的生活方式?”

  2、小組討論:組內交流各自的想法,說一說自己的發(fā)現,討論后統(tǒng)一意見;

  3、展示分享:一組交流展示,并請其他小組補充、質疑、評價;

  1、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入手,找出浪費能源的現象和行為。

  2、評價、補充和總結

  活動二討論怎樣節(jié)約電和燃氣

  學生活動

  教師指導

  1、自主學習:自主觀察課本圖,結合日常生活找一找“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浪費能源的生活方式?”

  2、小組討論:組內交流各自的想法,說一說自己的發(fā)現,討論后統(tǒng)一意見;

  3、展示分享:一組交流展示,并請其他小組補充、質疑、評價;

  1、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片,從節(jié)約能源的角度進行判斷,并可以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

  2、可以先進行小組討論,然后進行各組交流,訓練小組討論和合作學習的'能力。結合本單元的評價單進行記錄。

  3、評價、補充和總結

  活動三:怎樣利用新能源?

  學生活動

  教師指導

  1、自主學習:仔細觀察課本圖“未來的住宅”思考它在哪些方面利用了自然資源?

  2、小組討論:組內交流各自的想法,說一說自己的發(fā)現,討論后統(tǒng)一意見;

  3、展示分享:一組交流展示,并請其他小組補充、質疑、評價;

  1、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片,從利用能源的角度進行分析,“未來住宅”上的標號名稱,并說說未來住宅是從哪些方面利用新能源的

  2、評價、補充和總結

  活動四;開發(fā)新能源

  學生活動

  教師指導

  1、自主學習:自學課本62頁,思考為什么要開發(fā)新能源?新能源有哪些?

  2、小組討論:組內交流各自的想法,說一說自己的發(fā)現,討論后統(tǒng)一意見;

  3、展示分享:一組交流展示,并請其他小組補充、質疑、評價;

  1、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課件圖片,了解新能源有哪些?

  2、評價、補充和總結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情感引入啟發(fā)幼兒運用比較觀察的方法找出兩種物體的共同特征,獲得現實生活中仿生現象的有關經驗。

  2、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欲望,引起幼兒對周圍事物的關注。

  活動準備:

  1、每組一份操作材料:帶鋸齒的茅草,放大鏡。

  2、鋸子一把。

  3、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一套。

  4、幼兒操作的匹配圖片每組一份(魚網、蜘蛛網;變色龍、迷彩服;育嬰袋、袋鼠;蝙蝠、雷達)。

  活動過程:

  一、探索操作,說說自己的發(fā)現(感知茅草有鋸齒的特點)。

  1、幼兒根據教師提供的材料進行玩玩、議議。

  2、師生談話。

  師:剛才你們玩的是什么東西?(幼兒:草、放大鏡)

  師:你們說到的草它有個名字叫茅草。你們玩后有什么要告訴大家的嗎?(引導幼兒把自己的發(fā)現大膽地告訴大家)

  師小結。(著重點在茅草上。如:老師聽見小朋友說,茅草的'邊緣扎手;還有的說用放大鏡可以清楚地看到茅草的邊緣有一排小鋸齒。是這樣的嗎?我們再來仔細觀察一下,好嗎?

  3、幼兒再次觀察、操作,教師巡回指導,重點引導幼兒觀察茅草邊緣鋒利的小鋸齒。

  4、剛才你們都發(fā)現了,茅草很特別的地方,真聰明。古時候有一個叫魯班的人他也非常的聰明。

  二、比較觀察,找出兩種物體的共同特征。(根據幼兒認識程度選擇以下內容)

  1、讓幼兒看、聽故事《魯班造鋸》(利用教學課件輔助)。

  2、幼兒和老師共同討論。如:魯班發(fā)明了什么?(出示鋸子)鋸子有什么用呢?魯班受到什么的啟發(fā)發(fā)明了鋸子?(出示茅草)鋸子和茅草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出示茅草--鋸子放大的畫面)

  小結:魯班受到茅草的啟發(fā)、發(fā)明了比茅草更鋒利的鋸子。事實上,我們今天見到的許多機器和工具也是受到一些動物或植物的啟發(fā)才制造出來的。不信,我們來看看。

  3、出示魚的圖片

  師:魚為什么有時能游到水底下,有時又能浮出水面呢?那你們想想仿照魚的這種特點能發(fā)明什么呢?魚和潛水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嗎?

  小結:你們瞧,魚兒能自由地生活在水中,人們仿照他們的特點,制造出了對我們人類非常有用的潛水艇。還有哪些的東西是受到動物的啟發(fā)而發(fā)明的呢?讓我們來找找看。

  4、通過匹配游戲,找出有共同特征的兩種物體。

  ①幼兒分成4組,每組一份匹配材料。動物圖片:蜘蛛網、變色龍、袋鼠、蝙蝠;人造物圖片:漁網、迷彩服、育嬰袋、雷達。

  ②找出有共同特征的兩種物體。

 、壅f說匹配的理由。

  三、游戲:比比誰快

  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欲望,引起幼兒關注周圍事物的興趣。

  你會發(fā)明什么呢?讓幼兒根據事物的特征展開想象,說說自己想發(fā)明的東西。

  小結:看來你們都想和魯班一樣做個發(fā)明家是嗎?那好,請你們平時多去觀察周圍的事物,想一想它們有什么特別的地方,模仿這種特點能發(fā)明什么有用的東西,如果有什么好主意,趕快告訴小朋友、老師和爸爸、媽媽,好嗎?(自由結束活動)

科學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本課是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風》的內容,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通過積極參與、討論和動手實驗,認識空氣流動就是風,從而體會到風的大小、冷熱,認識到大自然的風對人類生活有什么好處和壞處。

  學情分析

  科學教學要實現教學的任務就必須對學生這一教學活動的主體有充分的了解與分析。其中包括他們身心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與特點;影響學生掌握知識、發(fā)展能力的各種因素;以學習動機為核心的非認知因素以及學生集體對教學的`影響。這樣才能有效地調整教師的教學,調整課堂設計,調整教學方法,協(xié)調教學環(huán)境等等,實現真正意義上讓學生發(fā)展的教學任務。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引導學生借助媒體的實驗方法,推斷空氣流動可以形成風。

 。2) 通過對教室里的空氣流動的探究活動,知道教室里的空氣也在流動。

  (3)認識流動空氣就是風,體驗到空氣流動得越快,風越大;空氣流動得越慢,風越小。

 。4)能說出大自然中不同的風,并認識它們的好壞處。

  2.、過程與方法

 。1)經歷教室里空氣流動的探究活動過程,體驗空氣流動就是風的探究過程。

  (2)能根據假想的答案,自行設計觀察空氣流動的方法,制定簡單的科學探究活動計劃。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學生認識科學存在與周圍世界,培養(yǎng)學生樂于研究周圍世界的科學精神。

 。2)養(yǎng)成保持室內空氣流動的衛(wèi)生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建立空氣流動與風之間的聯(lián)系,即“空氣流動就是風”的真正理解。

  教學難點

  借助觀察受風影響的可見物運動情況來觀察教室里風的運動情況。

科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在植物生長過程中,花要經過花開花謝的過程,花凋謝后結果;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幾部分;果實是由花的一部分發(fā)育而成的;果實中有種子。

  過程與方法:根據觀察到的現象進行預測;用適宜的方式整理收集到的信息;通過分析觀察到的現象獲得結論;使用工具按照從外到里的順序解剖花。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激發(fā)學生對生命現象探究的興趣。

  【教學重點】:鳳仙花花開花落及結果的過程。

  【教學難點】:鳳仙花花開花落及結果的過程。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教師為每組準備一朵鳳仙花,一株鳳仙花,一個鳳仙花的果實,鑷子、一張白紙。(學生準備)用于交流觀察的記錄單。

  【教學過程】:

  一、提出任務

  1、師:我們種下的鳳仙花開花了,結果了。

  2、師:鳳仙花開花和結果有什么聯(lián)系嗎?

  二、整理并交流我們的觀察記錄

  交流活動:

  1、師:組織學生交流過去幾周的觀察記錄,引領學生重點關注花和果實的生長現象。

  2、生:學生分小組交流。

  3、師:根據學生的發(fā)現,提出一些問題啟發(fā)學生思考,培養(yǎng)學生善于思考的習慣。

  整理觀察信息的活動:

  1、師:指導學生畫鳳仙花從花蕾到結果的生長過程。

  2、生:在書P14頁上“我看到的鳳仙花從花蕾到結果的生長變化過程”的畫板里畫鳳仙花從花蕾到結果的生長過程。

  3、師:引導學生展示交流,激發(fā)學生進一步觀察的欲望。

  三、研究花變果實的過程

  1、師:為了觀察鳳仙花,我們采摘幾朵鳳仙花(按生長順序采摘)。

  2、師:指導學生觀察花,引領學生發(fā)現,果實是由雌蕊發(fā)育而來的。

  3、師:指導學生解剖花。(解剖花時,要用鑷子細心地從外到內撕下花的個部分。提醒學生注意:使用鑷子時動作要輕,防止將花的某一部分弄壞,解剖下來的花的各部分,要分類擺放,教師直接告訴學生花的每一部分的.名稱。)

  4、生:學生解剖花。(花的構造:花萼、花瓣、雄蕊、雌蕊)

  四、觀察鳳仙花的果實

  1、師:鳳仙花的果實是什么樣的呢?它在生長過程中又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呢?

  2、師:組織學生觀察成熟的鳳仙花果實和未成熟的鳳仙花果實。引導學生比較觀察。

  3、師:引導學生關注完全成熟的鳳仙花果實,果實里面有什么?(種子)

  4、生:學生觀察鳳仙花果實。觀察完了以后,學生匯報。

  5、師:教師總結。

  【作業(yè)布置】:

  繼續(xù)觀察鳳仙花的生長變化過程,做好觀察記錄。

  【板書設計】:

  開花了,結果了

  花的構造:花萼、花瓣、雄蕊、雌蕊

  果實是由雌蕊發(fā)育而來的。

  果實里面有種子。

科學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對于電的了解學生們在單元學習活動之前已經不是一張白紙,從家用電器的調查、交流活動中可以引出同學們對電所了解的豐富知識。教師的任務就是盡可能把同學們的觀點梳理歸納清楚,并做一些補充完善的工作。由于接下來要進行一系列的有關電的實驗,所以有關用電安全的教育應引起學生的足夠重視。

  教學目標:

  1.經歷調查家用電器的活動過程,并用科學文件夾記錄。

  2.討論他們想知道的關于電的知識。

  3.明確一些安全用電的常識,并在日常生活中逐步養(yǎng)成安全用電的習慣。

  教學準備:

  課前讓學生收集有關電的知識的資料。

  每人一份用于家用電器調查記錄的科學文件夾。

  教學過程:

  1.引入。

  課前我們做了一個調查,并用科學文件夾記錄了自己家的電器名稱、數量和用的是什么電。在調查過程中,大家一定有許多想法和問題,讓我們一起來分享大家的調查成果和發(fā)現的問題。

  2.交流我們的調查成果。

 。1)研究電和我們生活的關系。

  ·小組交流科學文件夾所記載的內容。要求每個人都要說給同組的同學聽。

  ·全班討論交流:生活中常用的電器有哪些?大的電器有哪些?小的電器有哪些?最常用的是哪些?最少使用的是哪些?這些電器分別用的是什么電?

 。2)交流調查過程中的想法和問題。

  ·發(fā)現的問題有哪些?

  ·自己有哪些想法?

  3.交流我們知道的電的知識。

  ·有關雷電的知識

  ·高壓電線、鐵塔、變電所等這些地方的電很危險。

  ·富蘭克林的`故事

  ·物體與物體之間互相摩擦后會產生靜電,摩擦起電的實驗。

  4.知道安全用電的重要性,養(yǎng)成安全用電的習慣。

  (1)有些地方存在著觸電的危險。沒

  ·在戶外,哪些地方隱藏著觸電的危險?

  ·在家里和學校,哪些地方隱藏著觸電的危險?

  (2)我懂得怎樣安全用電。

  ·不能隨便去摸電線裸露的電器、電源插頭、燈泡等物體。

  ·遇到雷雨時不能到高尖的大樹、建筑物等地躲避。

  ·不能用家里的交流電做實驗。

  ·不能用濕抹布去擦電器。

  將課堂內討論交流得到的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中,安全用電要養(yǎng)成習慣。談談你對電還有什么問題,你還想知道電的哪些知識。

  課后反思:

  1、把相關的電器調查在課堂上以回顧的方式進行可以節(jié)省很多時間。

  2、教學中豐富絕緣體不容易導電,并不等于不導電的解釋,有助于深化學生對用電安全的認識。

科學教案 篇9

  單元第 四 單元課題4.1 把鹽藏起來 課時 1

  目標1、對鹽溶解的快慢提出假設,設計對比實驗。

  2、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質。

  3、培養(yǎng)敢于、善于提出猜想與假設,愿意合作與交流,持之以恒的科學態(tài)度。

  重點

  難點對鹽溶解的快慢提出假設,設計對比實驗,驗證假設。

  教法

  學法實驗法

  教學準備食鹽、燒杯、筷子、熱水等。

  教學過程修改意見

  一、視頻引入,板書課題。

  1、播放或講述電影《閃閃的紅星》片段,造成懸念,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小紅軍怎樣才能把鹽藏起來安全地帶上山呢?板書課題:把鹽藏起來

  2、學生作出各種猜測。

  如果你是小紅軍你會怎么做呢?學生回答。

  (這里面最好的辦法是哪一個呢?)選用“材料超市”內的材料試一試。

  小結:鹽在水中“消失”了,這種現象叫做溶解。

  二、猜想假設,提出問題。

  怎樣才能使鹽盡快的溶解在水里?

  小紅軍很聰明,把鹽溶解在水里,他當時的處境一定非常危險,請大家討論一下,怎樣幫他將鹽盡快地溶解在水里?

  三、設計實驗,驗證假設。

  攪拌 熱水

  (猜想只是一種可能的答案,它和事實并不總是一樣。

  要想知道猜想是否正確,必須設法驗證)

  1、要驗證攪拌是不是可以加快溶解,我們可以用比較實驗的方法。

  那么怎么做才能既公平,又能比較出攪拌比不攪拌溶解得快?引導學生得出:杯子一樣大,同一種水而且一樣多,鹽一樣多少。

  指導學生做對比實驗:一個杯子靜止不動,另一個杯子用筷子攪拌。

  引導學生描述實驗情況,得出結論。

  2、讓學生小組討論選擇一個問題(教師協(xié)調每種方法都有小組實驗),討論設計對比實驗,填寫實驗記錄單。

  3、交流修正實驗記錄單。

  4、按設計方案實驗,收集證據,填寫實驗記錄單。

  四、總結交流,得出結論。

  1、匯報:哪些小組把你們的實驗結果匯報一下,大家認真聽一聽,研究相同問題的小組可以舉手進行補充。

  2、結論:攪拌、熱水可以使鹽在水中溶解得更快。

  五、拓展活動:讓學生舉一些生活中的溶解現象。

  六、思考:小紅軍把鹽安全地帶上了山,可是怎樣才能把鹽從水中取出來呢?

  【板書設計】 把鹽藏起來

  溶解---- 攪拌、熱水溶解更快

  【教學反思】

  課時教學計劃

  單元第 單元課題4.2 水落“鹽”出課時 2

  目標1、經歷控制變量進行對比實驗的過程。

  2、探究得出水的三態(tài)變化條件,知道水的沸點與冰點。

  3、培養(yǎng)敢于猜想、尊重證據、樂于合作的科學研究態(tài)度。

  重點

  難點對水的三態(tài)變化條件提出猜想與假設。

  經歷控制變量進行對比實驗的過程。

  教法

  學法實驗法、對比法

  教學準備 水盆、玻璃片、三腳架、蒸發(fā)皿、酒精燈、水、鹽等。

  教學過程修改意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由上節(jié)的故事引入,回顧問題:“小紅軍是怎樣把掩藏起來的?誰能再說一下?”找個學生重述一遍。

  復習“溶解”的概念。

  提出問題:“小紅軍把鹽藏到水中帶到了山上,可紅軍怎樣把鹽從水中取出來呢?”,引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

  板書課題《水落“鹽”出》。

  二、集體探究。

  1、教師提問:我們怎樣讓鹽再變回來,怎樣變比較快?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這個問題,鼓勵學生大膽提出猜想與假設。

  建議搞一次競賽:比一比,看哪一組能讓鹽盡快地“變”出來。

  根據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會有一些學生能猜想到可以用蒸發(fā)的方法析出食鹽。

  2、設計實驗,驗證假設。

  (1)學生假設影響水蒸發(fā)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小組交流。

  (2)制定實驗方案。

  (3)分組實驗,教師指導。

  (4)交流匯報實驗結論,師生共同評議糾正。

  (水蒸發(fā)的快慢與下列三個因素有關:水的表面積的大小,水面上方空氣的流動,水的溫度。)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引導學生回顧上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導入新課。

  二、學習新課。

  1、提出問題:“水到哪里去了?

  2、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與經驗進行探討和閱讀,了解水的三態(tài)變化的知識。

  接著就引導他們圍繞新的問題:“水在什么情況下發(fā)生狀態(tài)變化?”進行猜想。

  3、實驗驗證。

  學生分組實驗:(1)研究水變成水蒸氣。

  (2)研究冰變成水。

  (3)水蒸氣變成水。

  ① 水蒸氣固化成霜的實驗,是通過在冰水中加鹽,令冰強行融化,從而杯內溫度低于0℃,空氣中的水蒸汽碰到杯壁時就會凝結成霜。

  這個實驗能夠比較清楚地觀察到水結冰的過程,實驗時可在冰水中插入一支溫度計進行觀察。

  用

  金屬杯做這個實驗效果比較明顯,實驗時要提醒學生不能對著杯子呼吸,否則他們呼出的熱氣會使這個實驗失敗。

  ②冰熔化成水的實驗比較簡單,但由于要用到酒精燈等器材,教師要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實驗時要求學生注意觀察水的物態(tài)變化和杯內水溫的`變化。

  重點觀察冰水共存時的溫度和水沸騰時的溫度和現象,并記錄下來。

  由于當時的實際氣壓可能不會正好是一個大氣壓,再由于水的純度和溫度計的精度及讀數的等因素的影響,會使測得的沸點會比100℃低。

  屆時可向學生說明。

 、鬯兂伤羝膶嶒炘谇懊嫠小叭 丙}活動中已經做過了,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或安排。

  如把這個實驗與水蒸氣變成水的實驗結合起來,則更有利于解釋問題。

  如教材43頁“水和水蒸氣”實驗圖所示,同時演示水的汽化和汽的液化兩個過程:一是酒精燈加熱使水變成水蒸氣,水蒸汽遇到裝冰的勺子又變成水。

  這個實驗證明了水變成水蒸氣的條件是遇熱,而水蒸氣變成水的條件是遇冷。

  另外需要向學生指明的是,水加熱后在水上方出現了“白氣”,有很多學生以為那就是水蒸氣,要讓他們知道這實際是水蒸氣遇到冷空氣變成的小水珠,這實際就是天上的云,地上的霧。

  三、總結與交流

  討論水的蒸發(fā)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通過各組匯報與交流各組設計的實驗方案與結論,總結出水的蒸發(fā)快慢(鹽析出的快慢)與什么條件有關。

  討論水發(fā)生三態(tài)變化的條件,總結出水蒸氣、水和冰兩兩之間發(fā)生變化的條件。

  比較蒸發(fā)與沸騰的異同點。

  四、拓展活動

  討論生活中蒸發(fā)的例子,如:杯中的水時間長了怎么少了?怎樣晾衣服干得快?

  生活中水的三態(tài)變化的例子。

  如:燒開水時,鍋蓋上可觀察到的現象。

  冬天,戴眼鏡的同學從室外到室內,眼鏡片上發(fā)生的現象。

  【板書設計】 水落“鹽”出

  浮力 水的三態(tài)及變化

  (吸熱)

  (吸熱) (吸熱)

  固態(tài) 液態(tài) 氣態(tài)

  (放熱) (放熱)

  (放熱)

  課時教學計劃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有關科學教案02-06

關于科學教案07-24

必備科學教案07-26

關于科學教案07-26

科學教案范文04-06

冬天科學教案02-14

科學教案模板03-27

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電池_大班科學教案07-05

大班科學教案:昆蟲找家_大班科學教案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