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在线免费视频,亚洲精品免费一级视频,日韩亚洲欧美大陆,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style id="t465f"></style>
<legend id="t465f"><u id="t465f"><thead id="t465f"></thead></u></legend>

<acronym id="t465f"></acronym>

<sub id="t465f"><ol id="t465f"><nobr id="t465f"></nobr></ol></sub>
<sub id="t465f"></sub>

科學活動教案

時間:2024-10-20 08:21:37 教案 投訴 投稿

【實用】科學活動教案范文集錦五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活動教案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科學活動教案范文集錦五篇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 通過各種感官對比感知,認識水是無色、無味、透明的物理特性和水能溶解特定物質(糖、鹽等)的化學特性

  2、 了解水的用途,知道節(jié)約用水

  3、 提高幼兒的感知能力,培養(yǎng)幼兒對周圍生活的關注

  活動準備:

  1、每桌一杯清水,一杯牛奶,一杯醋

  2、小勺子,吸管,溫開水,鹽、白砂糖

  3、彩色塑料物件,石頭,洗衣粉

  活動一: 認識水是無色,無味,透明的

  活動過程:

 。ㄒ唬┘とせ顒,猜謎語,激發(fā)幼兒的興趣:“手抓不起,刀劈不開,洗臉洗手,都叫他來”。

 。ǘ┩ㄟ^幼兒操作活動,探究水的特性。

  1、 通過活動,引導幼兒知道水是沒有顏色的。

  出示一杯牛奶和一杯水,讓幼兒比較,說出:牛奶是什么顏色的?水呢?

  2、水是沒有氣味的。

  出示一杯醋和一杯水,幼兒聞一聞醋,再聞一聞水,說說水有沒有氣味。

  3、水是沒有味道的。

  幼兒嘗嘗甜牛奶,嘗嘗醋,嘗嘗水,比較:水有沒有味道?

  4、水是透明的'

  在牛奶杯中和水中各放一塊顏色鮮艷的糖,對比觀察:為什么牛奶中的糖塊看不見?水中的看得見?

  5、小結:水是無色,無味而且透明的

  (三)比較觀察。

  1、引導活動

  1)、出示兩杯開水,一杯放了糖,一杯沒有放糖,問:這兩杯水一樣嗎?看上去一樣,喝一喝呢?

  2)、請個別的小朋友嘗嘗

  3)、問:為什么這杯水會是甜的?

  2、幼兒動手操作活動。

  1)、引導幼兒對比觀察糖和水的顏色味道,分別是白與無色,甜與無味

  2)、將白糖放進水里輕輕攪動,慢慢的,糖不見了,白糖到哪里去了?

  3)、用吸管吸一口水,看看味道怎么樣?

  4)、再用鹽做一次實驗

  5)、小結:水能溶解糖和鹽

  (四)鞏固活動

  1、討論還有哪些東西可以溶解在水里?

  2、讓幼兒把老師提供的石頭,彩色塑料物件,洗衣粉等東西放在水里,過一會兒或攪動一下, 看看哪些東西不見了?它們都到哪里去了呢?

  3、提醒幼兒回家繼續(xù)做類似的實驗。

  水有什么用途呢?小朋友應該怎樣節(jié)約用水?

  師 師總結:水是生物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質,此外孩子們對水有著很大的特殊感情,由其是在天氣熱的時候,洗澡成了孩子們的一大樂趣。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進一步了解腳的用途及其保護的方法。

  2、啟發(fā)幼兒運用感官感知、體驗小腳踩在不同材料平面上的感覺,發(fā)展幼兒的感知觀察力,讓幼兒體驗探索的樂趣。

  3、初步培養(yǎng)幼兒用語言準確表達感受的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活動準備

  1、創(chuàng)設由貝殼、軟墊、瓷磚、塑料等不同材料鋪成的小路。

  2、顏料、泡沫板、抹布。

  活動過程

  1、引出問題,啟發(fā)思考。

  (1)在教師的帶領下,邊念兒歌,邊做腳丫操,引發(fā)幼兒以活動的興趣。

  (2)提出問題:“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對寶貝,它能帶著我們?nèi)ハ肴サ牡胤剑銈冎浪钦l嗎?”

  (3)引導幼兒講述小腳用途(走路、踢球、跳舞、蹬車等)。

  (4)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小腳?

  2、感知表達活動。

  (1)讓幼兒赤腳走在不同材料鋪成的小路上,體驗腳底接觸這些材料的真實感受。

  (2)啟發(fā)幼兒用語言表達小腳踩在這些材料上的體驗和感受。

  1自由交流感覺。

  2請個別幼兒談感受。

  (3)讓幼兒再一次體驗小腳走在不同材料路上的.感覺,進一步激發(fā)幼兒對腳的感受和對活動的興趣。

  (4)小結:“腳踩在瓷磚上是涼涼的,踩在軟墊上是軟軟的等!

  3、光腳作畫:印地毯。

  (1)提出光腳作畫的要求。

  (2)師生一起為大地毯印上美麗的花紋。

  (3)欣賞作品。

  活動延伸

  帶幼兒體驗小腳踩草地、沙地、水泥地、鵝卵石路和放在水中的不同感受,進一步激發(fā)幼兒探索的興趣。

  活動反思

  新《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fā)幼兒的認識興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盡量為幼兒創(chuàng)設條件,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的烹炸過現(xiàn)象,初步了解物體膨脹的條件。

  2、會用比較的方法觀察事物。

  3、萌發(fā)對物體膨脹現(xiàn)象的興趣和探索欲望。

  活動準備:

  1、用來探索的材料:樹木的紙條、鐵珠、壓縮棉、紫菜、黑木耳。

  2、用來實驗的冷水、而睡、盛水的缸(每組一份)。

  3、記錄實驗結果的表格、筆,張貼表格的黑板。

  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幼兒探索欲望,引導幼兒初步感知膨脹的結果。

 。ㄒ唬┱堄變河^察比較“海洋寶寶”泡水前后的差別。

 。ǘ)教師歸納:像放在水里的海洋寶寶一樣慢慢變大脹大的現(xiàn)象叫做膨脹。

  二、區(qū)分哪些物品容易膨脹,哪些不容易膨脹。

 。ㄒ唬┙處煶尸F(xiàn)多種材料請幼兒猜測哪些放在水里能膨脹,哪些不能?

  1、出示記錄

  表(1)請幼兒看看有些什么?猜猜哪些容易膨脹,哪些不容易膨脹?

  2、請幼兒將猜測的結果填在“我猜”這一欄里,容易的打√,不容易的打×(用兩張顏色分別記錄)。

 。ǘ┯變翰僮鲗嶒,驗證猜想。

  1、教師提出要求:請幼兒仔細觀察,究竟哪些材料在水里容易膨脹?哪些不容易膨脹?并將觀察結果填在“我發(fā)現(xiàn)”這一欄里。

  2、幼兒動手實驗,教師觀察、巡視,給予適當指導。

 。ㄈ┱故居變河涗洷,分享實驗結果: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實驗結果,其他幼兒一同對照(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驗證)。

 。ㄋ模┙處熜〗Y

  三、觀察比較物體膨脹速度的不同。

  (一)擦側物體跑呢故障速度的.不同。

  1、提出要求,請小朋友猜猜“誰”膨脹的快,“誰”慢。

  2、請幼兒將猜想結果用數(shù)字表示,填在記錄表(2)“我猜”里。

 。ǘ┯變翰僮鲗嶒災,驗證猜想的是否正確。

 。ㄈ┙處熜〗Y

  四、冷熱水中哪個膨脹快

  1、出示冷熱水,猜測并記錄。

  2、利用木耳展示證明,在熱水與冷水中的膨脹速度。

  五、日常生活中的膨脹

  教師例舉饅頭、氣球、爆米花等。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在操作、探索活動中,積累有關轉動的經(jīng)驗,了解轉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

  2、發(fā)現(xiàn)轉動的很多有趣現(xiàn)象,感受現(xiàn)代科技給人們帶來的方便,有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欲望。

  3、為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興。

  二、活動準備:

  1、每組一份操作材料:塑料玩具、筷子、輪子、繩子、風車、火柴棒、蓋子、紙片等。

  2、學具:手巾花、陀螺、發(fā)條玩具、錄音機、轉椅、鐘表等。

  3、介紹轉動在現(xiàn)代科技中應用課件

  三、活動過程:

  1、通過操作,讓幼兒初步獲得有關轉動的經(jīng)驗。

  (1)教師出示各種能夠轉動的玩具,鼓勵幼兒發(fā)現(xiàn)轉動的各種有趣現(xiàn)象和同伴交流,并能夠在集體面前大膽表述。

  (2)教師投放半成品,幼兒再次探索操作。鼓勵幼兒想辦法,做個會轉動的小玩具:使不能夠轉動的物品轉動起來。玩的時候邊玩邊看,看看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有趣的現(xiàn)象?”

  (3)交流,鼓勵幼兒將自己的發(fā)現(xiàn)大膽地告訴同伴,并請想法奇特的幼兒演示,鼓勵幼兒為同伴的成功而高興。

  2、游戲“找一找”:感受轉動給生活帶來的方便,進一步激發(fā)幼兒對轉動的興趣及創(chuàng)新的欲望。

  (1)幼兒自由討論:聰明的人,讓許多東西都轉動起來,來方便我們的生活,請小朋友互相說一說,在日常生活中見到的能轉動的物體,以及轉動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么好處?

  (2)集體交流,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能轉動?××轉動了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好處?”

  (3)、幼兒觀看ppt:轉動在現(xiàn)代科技中應用。

  3、發(fā)散思維:

  如果你是小小發(fā)明家,你想讓什么轉動起來?轉動以后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好處呢?”

  4、通過游戲,讓幼兒發(fā)現(xiàn)轉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

  (1)師:“你能讓自己的身體也轉動起來嗎?”

  (2)試一試,看看自己的.身體有那些部位也能轉動起來,玩的時候要注意安全,不要弄傷自己和小朋友。

  (3)交流:你讓身體的那個部分轉動起來了?請你來試一試。

  (4)“如果我們身體的一些部位(如頭不能轉了)不能轉動了,行不行?”

  (5)“我們的身體真了不起,有那么多的部位都能轉動起來,讓我們做事、運動更靈活!”

  四、活動延伸:

  1、老師和幼兒一同到室外尋找可以轉動的物體。

  2、利用談話鼓勵幼兒繼續(xù)尋找、探索、發(fā)現(xiàn)日常生活中有關轉動的物體。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內(nèi)容分析:

  《觀察我們的身體》是小學科學第四單元“我們的身體”的第一課時。當學生能夠有目的地觀察身邊事物的時候,他們觀察和研究的對象在逐漸增多,他們也能夠自覺地把這些事物納入到自己的研究活動中去!拔覀兊纳眢w”這個單元包括七個部分教學內(nèi)容,為學生提供了認識自己身體結構和功能的機會,使他們能夠意識到身體的各種活動都需要各個系統(tǒng)的協(xié)調動作,在這個基礎上建立他們的健康意識。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主要有兩個觀察活動構成。觀察活動從兩方面進行:一是身體外部的組成部分,二是感知身體內(nèi)部構造。身體外部的觀察活動希望學生圍繞“觀察什么”“怎么觀察”展開思考。身體內(nèi)部的觀察活動由“人體的有些組成部分從外形上是看不到的,但是我們卻可能聽到、觸摸到或者感覺到它們的存在。”這句話引出;顒又校瑢W生要根據(jù)觀察內(nèi)部進行分析,思考使用怎樣的觀察方法才能觀察到看不到的身體內(nèi)部。

  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作為四年級的學生,可能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身體也是一個可以研究的對象,而當我引導學生對身體關注的時候,熟悉的身體活動與陌生的身體結構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非常熟悉的身體一下子變得陌生了,平時習以為常的現(xiàn)象變成了問題接踵而來。學生對于自己身體的研究可能在這樣的狀況下展開了!坝^察我們的身體”讓學生從整體上認識人體的結構,并嘗試著以功能的不同劃分身體的結構引出深入的思考。

  通過這節(jié)課的觀察,希望學生能從盲目的“看”狀態(tài)過渡到初步學會按照一定的次序觀察身體的外部特征,從而獲得更系統(tǒng)的有關身體方面的知識,至于身體內(nèi)部的構造,重在引導學生學會用不同的方法去探究身體內(nèi)部的`構造,并不在乎學生對身體內(nèi)部知道多少,學生只要是自己動了腦筋,真正學會去觀察就達到目的。四年級的學生好奇心強,表現(xiàn)欲也很強,但缺乏合作意識和傾聽習慣,這節(jié)課強調小組的分工合作。

  設計思想:

  在這一課中,要向學生介紹關于身體結構劃分的不同方式——從身體的外形劃分和根據(jù)身體各個部分功能不同劃分。觀察與體驗活動構成了學生活動的主體形式。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應用觸摸、手捏、聽等觀察方法并結合體驗活動,了解身體的結構,根據(jù)觀察目的的不同,選擇與之相適應的觀察方法,引導學生觀察人體根據(jù)外觀特征可以分為頭、頸、軀干、四肢四部分,如果根據(jù)功能的不同人體還會有不同的結構劃分方法。學生對周圍的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學習科學應該是他們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而親身經(jīng)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科學課程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于質疑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初步了解人的身體由頭、頸、軀干、四肢這幾部分組成,左右對稱。

 。2)、能聯(lián)想人的身體如果左右不對稱,生活中將會怎樣,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有順序、有目的、有計劃、仔細地觀察人的身體。

  (2)、能用看、摸、聽等不同手段進行觀察,有意識地記錄觀察的結果,并能整理總結。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能夠將想象與實際的觀察結果區(qū)分開,保證觀察活動的真實性。

 。2)、對探究自己的身體感興趣,感受人體構造的精巧和諧之美。

  (3)、體驗身體殘障所帶來的不方便,愛護自己的身體,關心和善待身體有殘障的人。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讓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用多種方法親自觀察。

  2、觀察中要做記錄,并且學習整理和總結觀察材料。

  教學難點:

  啟發(fā)學生用看、聽、聞、摸各種方法結合進行感知身體的內(nèi)部構造。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人體基本結構模型、空白紙、觀察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謎語引入課題

  1、同學們,老師今天帶來了一個謎語,讓同學們猜猜是什么?謎語:有一種動物,會走、會跑、會說話,能學習、能思考、能勞動。猜猜看,這種動物是什么?(人)

  2、對,同學們多聰明。剛才說的這些都和我們的身體有關。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觀察我們的身體。(板書課題:觀察我們的身體)

  〔設計意圖:謎語導入課題,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

  二、觀察身體的基本組成和外形特點

  1、請一位學生上臺讓學生觀察,教師提問:請同學們由上而下認真觀察這位同學,說說人的身體由哪幾部分組成?(學生交流)

  2、老師根據(jù)學生的交流情況展示人身體各部分分解圖片,組成一個完整的人體圖形并標出各部分名稱。(多媒體課件)(板書:頭、頸、軀干、上肢、下肢)

  3、人的身體由頭、頸、軀干、上肢、下肢這幾個部分組成。(教師邊說邊在自己身上做演示)請同學們在自己身上找到這些部位,然后請上同學上臺演示一下。

  4、游戲放松。請同學們跟老師邊念口令邊做動作。(搖搖頭,伸伸脖子,扭扭腰,拍拍手,跺跺腳,假如幸福你就拍拍手吧拍拍手吧)

  5、同學們觀察這幅圖(多媒體課件),你們發(fā)現(xiàn)人身體的這幾部分,有什么特點?(學生交流,左右對稱)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來觀察身體,從而獲得系統(tǒng)的有關身體方面的知識。通過放松游戲,讓學生進一步體會身體是由頭、頸、軀干、上肢、下肢組成的!

  三、體驗身體對稱的好處及人體構造的精巧和諧之美。

  1、請同學們觀看這些畫面。(多媒體出示楊威體操、郭晶晶跳水、舞蹈等照片,簡單介紹)

  2、我們?nèi)四茏龀鲞@么優(yōu)美的動作,是因為我們身體的對稱,才能保持平衡,我們才能做出各種各樣優(yōu)美的動作。如果身體有所缺陷,生活將會怎樣呢?我們現(xiàn)場來體驗一下。

 。1)、請兩位學生上臺,一位單腿跑步,一位雙腿跑步,并說說親身體驗的感受。

 。2)、進行單、雙手系紅領巾比賽,并說說體驗感受。

  3、課件出示殘奧會的運動員,簡單介紹。

  4、教育學生愛護生命,關心弱者。

  〔設計意圖:通過體驗活動,從中感受人體這種對稱結構的好處,從而教育學生自覺愛護自己的身體,并體會到身體有某些方面缺陷的殘疾人的種種不方便,懂得關心他人,幫助他人!

  四、初步感知身體的內(nèi)部構造

  1、先猜一猜我們的身體里面有什么?你們能想出什么好辦法來觀察嗎?

  2、小組合作,交流討論,并隨時做好記錄(填課本第64頁的記錄本表)

  3、學生匯報交流成果:

 。1)、可以通過看、聽、聞、摸等方法來感覺人體的內(nèi)部構造。

 。2)、個別同學提出可以到醫(yī)院拍X光或B超等方法,教師給予表揚。

  〔設計意圖:對身體內(nèi)部的觀察,其重點并不在于學生對身體內(nèi)部知道多少,而在于學生自

  己想辦法感知內(nèi)部各器官的存在!

  五、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研究,你有什么收獲呢?(學生回答)

  〔設計意圖:讓學生學有所獲,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六、探究拓展

  展示并簡要介紹人體內(nèi)部結構模型和骨骼模型,激發(fā)學生課外繼續(xù)探究的興趣。

  七、板書設計:

  觀察我們的身體

  頭、頸、軀干、上肢、下肢 (特點:對稱)

  精巧和諧之美

  感知——身體的內(nèi)部構造(看、聽、聞、摸 )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的活動教案11-25

科學活動教案(經(jīng)典)08-02

科學活動教案06-21

科學活動教案[精選]08-02

科學活動教案【經(jīng)典】08-05

科學活動教案(經(jīng)典)07-23

有關科學活動教案11-15

【薦】科學活動教案07-04

科學活動教案(推薦)07-29

[優(yōu)]科學活動教案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