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在线免费视频,亚洲精品免费一级视频,日韩亚洲欧美大陆,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style id="t465f"></style>
<legend id="t465f"><u id="t465f"><thead id="t465f"></thead></u></legend>

<acronym id="t465f"></acronym>

<sub id="t465f"><ol id="t465f"><nobr id="t465f"></nobr></ol></sub>
<sub id="t465f"></sub>

大班科學教案

時間:2024-10-15 13:17:21 教案 投訴 投稿

【推薦】大班科學教案模板錦集八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基本條件。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推薦】大班科學教案模板錦集八篇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知不銹鋼勺子凹凸面成像的不同及有趣,初步了解哈哈鏡影像變化的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運用。

  2、嘗試用集體記錄、個體表述等方式交流操作的過程及結(jié)果,體驗動手探究的樂趣。

  【活動準備】

  人手一個不銹鋼的勺子;師幼玩過“照鏡子”的游戲(師:鏡子、鏡子在哪里?幼:鏡子、鏡子在這里。)

  【活動過程】

  一、游戲?qū)搿?/p>

  1、師幼玩“照鏡子”的游戲。

  師:我們來玩照鏡子的游戲,我來照鏡子,你們就是我的小鏡子。(教師做出各種簡單肢體動作,幼兒鏡面模仿。)

  2、啟發(fā)幼兒思考,表述已有經(jīng)驗

  師:你們玩得很好,照鏡子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那你平時照鏡子的時候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

  3、根據(jù)幼兒回答,及時啟發(fā)和小結(jié)。

  師:鏡子里也有個你,你們倆哪里一樣?哪里不一樣?照鏡子的時候,離鏡子遠一些、近一些,照出的人像一樣嗎?

  二、動手操作,探究哈哈鏡的秘密。

  1、幼兒初次探究,感受勺子哈哈鏡的有趣

  師:今天老師沒有準備鏡子,而是準備了不銹鋼勺子。它們能當鏡子照嗎?請你們試一試,用這些勺子玩玩、照照,看看能發(fā)現(xiàn)什么。

  2、集體交流操作中的發(fā)現(xiàn),鼓勵幼兒清楚、大膽地表達

  師: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請你用盡可能清楚的話說給大家聽。

  3、利用勺子,介紹凹凸面的名稱

  師:勺子的兩面一樣嗎?你們覺得它們分別叫什么名字呢?老師這里有兩個漢字朋友,看看它們能不能幫助我們。

  師:這兩個字長得什么樣?這個字(凹)讀“aO”,它可以用來形容勺子的哪一面?這個字(凸)讀“tu”,它可以用來形容勺子的哪一面?(教師手指勺子的兩個面,幼兒說出名稱。)

  4、集體猜想并記錄

  師:知道了凸面和凹面,你們介紹自己的發(fā)現(xiàn)就能說得更清楚。凹面和凸面照出的人像一樣嗎?教師根據(jù)幼兒的回答,在集體記錄表中貼上相應形態(tài)的人像(正立、變長等)。

  5、幼兒再次操作探究,感知凹凸面成像的不同

  師:凹面和凸面照出的人像到底是什么樣的呢?我們再去試一試,這次要仔細觀察,看看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

  6、集體交流操作結(jié)果,教師隨機記錄

  師: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凹凸面照出的人像一樣嗎?有不同的意見嗎?

  7、啟發(fā)幼兒進一步思考

  師:勺子凹面照出的人像是倒立的,凸面照出的人像是正立的,凹凸兩面照出的人像都有些變形。為什么平時我們照普通的鏡子時,沒有這樣的現(xiàn)象呢?

  師:普通的鏡子表面是平的,鏡子里的你沒有變樣子,可勺子的表面有凹有凸,照出的你就發(fā)生了有趣的變形。人們還特意制作了表面凹凸不平的鏡子,我們把它們叫做哈哈鏡。

  【活動點評】

  “輕松”——以幼兒為主體的理念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

  1、生活化。利用幼兒平時生活中已有的照鏡子經(jīng)驗,讓幼兒對生活中經(jīng)常接觸的勺子進行觀察探究,發(fā)現(xiàn)哈哈鏡的秘密,由此切身感受到科學就在身邊。

  2、活動性。教學中所揭示的勺子凹凸面顯像的變形特點,都是通過幼兒自己的操作觀察發(fā)現(xiàn)的。同時,幼兒通過對記錄表中猜想與動手結(jié)果的比較,自己不斷獲得科學的結(jié)論。

  3、游戲性。教師引導幼兒用“玩”的心態(tài)對待科學學習,如“我們來玩一個照鏡子游戲”,“玩玩勺子,你們會有什么發(fā)現(xiàn)”,始終引導幼兒以積極的心態(tài)進行觀察、發(fā)現(xiàn)。

  “高效”——以教師為主導的精神得到了恰當落實

  1、提升性。本次教學在層層遞進的'基礎(chǔ)上,不斷挑戰(zhàn)幼兒的思維高度,如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設置了高出幼兒原有發(fā)展水平的提問;引導幼兒感受“凹凸”,給幼兒更加確切的概念支撐后面的探究表達等。這樣的教學能真正幫助幼兒提升認知經(jīng)驗。

  2、拓展性。當幼兒發(fā)現(xiàn)勺子里的本人變形后,教師有意識地用“如果你把勺子放得遠一些和近一些,又會有什么發(fā)現(xiàn)呢?”以此引導幼兒通過主動變化探究條件,發(fā)現(xiàn)不同的變形特點,拓展幼兒原本不會關(guān)注到的認知經(jīng)驗。

  3、持續(xù)性。在教學中,方老師不僅關(guān)注幼兒科學知識的獲得,更關(guān)注幼兒可持續(xù)學習與發(fā)展的奠基。如特別注重幼兒“愛觀察、愛發(fā)現(xiàn)”意識的培養(yǎng);關(guān)注嚴謹科學態(tài)度的形成;尤其注意對幼兒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比較高質(zhì)量地支持、引導和促進了幼兒的自主學習。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

  1、欣賞故事,感受魯班善于觀察、愛動腦筋、敢于嘗試的任務形象特征。

  2、激起幼兒向魯班學習的愿望,懂得從小就要會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只有多想、多問、多做,才能變得聰明。

  3、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

  活動準備:

  鋸子實物一個,傘實物一件。

  活動過程

  一、以實物引起幼兒興趣,引出主題,引導幼兒了解《魯班造鋸》的故事。

  1、師出示鋸子。

  提問:你們見過這種工具嗎?它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用?

  2、師:“那你們知道這個鋸子最早是由誰發(fā)明的嗎?它是我國古代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魯班發(fā)明的。他發(fā)明鋸子的時候還有一個好聽的故事呢,叫《魯班造鋸》,你們想聽嗎?”

  3、教師生動地講述故事《魯班造鋸》。

  提問(1):魯班怎么會想到把鋸子做成這種摸樣的?

  提問(2):以前沒有鋸子的時候,人們砍樹怎么樣?有了鋸子以后有什么不同?

  二、引導幼兒理解《魯班造傘》的故事。

  1、師:“老師這里有一個謎語,請聰明的小朋友猜一猜,謎底是什么?”

  師講述謎語:“遠看像座亭,近看沒有窗,上邊直流水,下邊有人行。

  2、師:“是傘。咦,我國的第一把傘是誰發(fā)明的呢?請小朋友們仔細聽!

  3、師講述故事《魯班造傘》。

  4、提問(1):在我國傘最早是由誰發(fā)明的?沒有傘,下雨時人們出門會怎么樣?

  提問(2):魯班看見孩子們頭上頂著荷葉,想到了什么?回家做了什么?

  提問(3):人們夸獎魯班,魯班滿意嗎?他又是怎么做的?最后他造出了怎樣的傘?

  三、簡介魯班及其發(fā)明,激勵幼兒要向魯班學習。

  1、師:“聽了魯班的兩個故事,你覺得魯班是個怎樣的人?”

  2、師:“你們知道嗎,魯班不止發(fā)明了鋸子和傘,還有許多的東西呢!”

  教師簡介魯班及其發(fā)明。

  3、師“你們今天從魯班的身上學到了什么本領(lǐng)?”

  四、活動延伸。

  1、師:“今天我們認識了我國古代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魯班,還了解了他的許多發(fā)明,聽了他的兩個小故事,從故事中小朋友們學到了許多的.本領(lǐng)。你們還知道魯班的其他發(fā)明嗎?回家查閱資料,和小朋友們一起交流吧!”

  幼:見過,是鋸子,用來切木頭的……

  幼:想聽。

  幼:因為小草的邊緣上有許多鋒利的小齒,所以割破了魯班的手。魯班就受到啟發(fā),做成邊緣有許多小齒的鋸子。

  幼:沒有鋸子的時候,人們砍樹很吃力,很累;有了鋸子,就比較省力、方便了。

  幼:是房子、傘、蘑菇……

  幼兒傾聽老師講述故事。

  幼:是魯班發(fā)明的。會被雨淋濕,會生病的。

  幼:魯班想到了做一個跟荷葉差不多的東西頂在頭上,就不會被雨淋濕了;回家做了……

  幼:魯班不滿意,他想把它做得能收起來,就動手把它改成可以活動的,能撐開,能收攏,這就是我們現(xiàn)在用的傘。

  幼:我覺得魯班是個愛動腦筋的人;是個仔細觀察的人;是個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的人;是個愛動手制作、愛嘗試的人……

  幼兒仔細傾聽教師講述,有疑問的舉手回答。

  幼:要學習魯班,愛動腦筋,經(jīng)常動手做東西……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認真觀看皮影戲,了解皮影戲的特點和制作方法。

  2、嘗試自己制作皮影人,學會活動部位相互重疊的制作技能,并能正確統(tǒng)計所需要的材料。

  3、能自由操作皮影人,進行簡單的皮影表演,體驗制作、表演活動帶來的無限樂趣。

  活動準備:

  1、皮影戲錄像一段(自己根據(jù)情況準備),一塊長白布,一盞探照燈。

  2、提前卡皮影戲表演以及皮影動畫片,了解皮影戲的'特點。

  3、透明膠片或玻璃紙、彩筆、繩子、小棒、按扣、剪刀、打孔機、統(tǒng)計表等操作材料若干。

  4、幼兒用書第1冊第36-37頁。

  活動過程:

  1、組織幼兒認真觀看皮影戲,了解皮影戲的特點,探索皮影的制作方法。

 。1)請幼兒觀看皮影戲,激發(fā)制作愿望。

  (2)教師介紹皮影戲的由來和特點(資料附后)。

 。3)教師帶領(lǐng)幼兒看幼兒用書分析皮影的制作方法:

  1、在透明膠片或玻璃紙上畫好自己喜歡的人物,注意連接處一定要多畫出一塊,以便連接固定;畫好后剪好每個一個部位。

  2、根據(jù)所畫角色的塊數(shù),計算出自己需要的按扣、小繩和小棍的數(shù)量。

  3、在連接處打孔,用按扣將各部分固定連接。固定不要太緊,要保證能活動。

  4、把小繩和小棍固定在皮影上,使皮影的關(guān)節(jié)能夠活動。

  2、教師巡回指導幼兒制作皮影,重點提醒連接部位的畫法和按扣的連接方法。

  3、請幼兒展示交流并能自由操作自己制作的皮影。

  4、指導幼兒在白布前,通過探照燈的照射操作皮影進行皮影戲表演。

  活動延伸:

  教師進一步引導幼兒探索操作皮影人的方法,嘗試合作進行有情節(jié)的皮影表演。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們經(jīng)常喝果汁、飲料,見過不同大小的瓶子。有的瓶子又粗又矮,有的又細又高,到底哪個裝的飲料多那,孩子們一時想不出答案來。針對以上的情況,設計了此次活動。其間,把實驗和認識容量巧妙的融合,通過猜想、實驗、驗證的方法了解液體的測量,激發(fā)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從而獲得相關(guān)的知識經(jīng)驗,完成教學目標。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容量。

  2、提高思維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大小不同的瓶子若干

  2、水盆及不同的測量工具

  3、果汁及學習單,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出示實物,比比說說兩個瓶子的不同。

  師:這兩個瓶子一樣嗎?哪不一樣?(幼兒自由討論)

  師:噢!這兩個瓶子有高、有矮、有粗、有細。

  二、探索操作,尋找比較瓶子大小的方法。

  1、幼兒猜想,猜猜哪個瓶子大。

  師:那這兩個瓶子一樣大嗎?

  師:你們猜猜哪個瓶子裝得多,哪個瓶子裝的少呢?

  2、動手操作,比較兩個瓶子的大小。

  師: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哪個瓶子裝得多,哪個瓶子裝得少?

  師:我們先看看桌子上的材料,有瓶子、有水、有小杯子。

  師:一會請你們自由結(jié)組試一試,試之前我要提醒你們,要先想辦法再去操作。

  師:好,我們行動吧!(幼兒自由操作)

  3、教師,知道比較容量的方法。

  師:誰來說說你們組想到了什么辦法?

  師:要想知道那個瓶子大,有很多辦法:

  第一種是用一個瓶子裝滿水,然后倒入另一個瓶子中,看看剩下水了嗎?

  第二種是把兩個瓶子都裝滿水,然后把水分別倒入相同的小杯子中,看看哪個倒出來的數(shù)量多。

  第三種是用相同的小杯子把水倒進兩個瓶子,看哪個裝得多,那個裝的少。

  三、引導發(fā)現(xiàn),測量工具與測量結(jié)果相關(guān)。

  1、動手測量,測出容量有多少。

  師:我們知道了這個藍色的瓶子大,他盛的多,它到底能盛多少呢?

  師:請你們?nèi)艘唤M,自己選擇測量工具,量量看這個瓶子能盛多少?(幼兒操作)

  2、集體比較,發(fā)現(xiàn)測量工具不同測得結(jié)果不同。

  師:那組用的是這種測量工具?請每組派個代表到前面來,我們一看你們測得的結(jié)果。

  師:請你們仔細看看,發(fā)現(xiàn)了什么?

 。ㄓ祝航Y(jié)果不一樣!)

  師:測同樣一瓶水,測得的結(jié)果不一樣。

  師:那為什么呢?

  師:原來測同樣的東西,我們所用的工具不同,所測的結(jié)果也不同。

  四、大膽嘗試,幫助動物測量果汁的多少。

  1、大膽嘗試,幫助動物測出誰的果汁多。

  師:小動物們吵起來了,為什么呢?原來他們?nèi)齻剛剛到超市去買果汁,獅子買了瓶橙汁,狐貍買了瓶草莓汁,大象買了瓶蘋果汁,它們都說自己的果汁多,所以才吵了起來。它們想請我們,幫它們測出誰的果汁多。請你們想一想,再試一試,記住要填好學習單!好,我們快行動吧!(幼兒動手操作)

  師:請每組派一名小朋友來說說你們的結(jié)果。

  師:看看我們的結(jié)果一樣嗎?誰的`果汁多?

  師:你們可真能干,要記住要想比多少一定要用一樣的測量工具呀。

  師:小動物們你們知道了嗎?

  小動物:知道了、知道了,要想比多少一定要用一樣測量工具。孩子,謝謝你們,我們決定請你們喝果汁!

  活動反思

  此次活動的教育實施,重點體現(xiàn)了《綱要》中指出要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

  1、猜想活動:剛開始,教師為幼兒設置了一個懸念,通過猜測活動一下子將幼兒的好奇心調(diào)動起來,為后面的探究活動奠定了基礎(chǔ)。

  2、嘗試比較活動:幼兒想出不同的方法比較兩個瓶子的大小,通過實踐驗證比較出那個瓶子的容量大。

  3、操作活動:這個環(huán)節(jié)的分組操作活動是此次活動的重點,教師為幼兒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引導幼兒分小組進行嘗試,完成學習單共同比較,得出測量工具不同測得的結(jié)果也不同。

  4、體驗活動:通過幫助小動物測得誰的果汁多,來嘗試測量,這個環(huán)節(jié)中重點突出測量工具的一直性,以及測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從而鞏固了測量的注意事項及重點。

  幼兒對這次活動自始至終有著濃厚的興趣,都能大膽嘗試,但有些細節(jié)還需要今后在活動中處理好,比如:活動前材料的投放,不應直接放在幼兒的桌子上,容易分散幼兒的注意力;幼兒在嘗試活動中,教師怎樣有效指導才能讓幼兒做到有效嘗試,避免活動時間過長收效甚微,等等。這些問題都有待在今后的活動中進一步完善。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對滾動的物體發(fā)生興趣,發(fā)現(xiàn)滾動物體的形狀特征;

  2、探索滾動軌跡與物體形狀之間的關(guān)系;

  3、嘗試用圖示記錄自己的操作。

  活動準備:

  1、蔬菜、水果若干;

  2、一次性紙杯;

  3、各種形狀的盒子;

  4、記錄紙、水彩筆;

  5、表格。

  活動過程:

  一、幼兒自由操作材料,發(fā)現(xiàn)滾動物體的形狀特征;

 。1)幼兒根據(jù)以往經(jīng)驗猜測活動室中那些東西會滾動,那些不會滾動。小朋友,今天老師在活動室里放了好多東西,現(xiàn)在我想請小朋友猜一猜,這些東西哪些是會滾動的,哪些不會滾動。老師把這些東西列了一張表。這一邊都是這些東西的形狀,這一列是我們小朋友猜的,如果你們猜是不會滾的,老師就打勾,如果你們猜不會滾的.,老師就打叉叉。

 。2)幼兒通過實驗操作驗證猜測,調(diào)整原有認識:好多事情不能光憑猜的,一定要做過有明白。請小朋友把會滾的放桌上,不會滾的東西放在籮筐里。

 。3)為什么這些東西會滾動?

  總結(jié):圓圓的物體會滾動,形狀圓圓的物體會滾。

  二、讓幼兒操作會滾的物體,從中發(fā)現(xiàn)秘密。

  這些會滾東西還有什么秘密藏在里面?請小朋友來玩玩看,玩后再請幼兒說上。

  三、教給幼兒記錄軌跡的方法:

  現(xiàn)在請幼兒每人拿一張紙,拿一支水彩筆,把剛才你發(fā)現(xiàn)的秘密記下來,注意箭頭:

  四、教師提出來新問題,引導幼兒再思考,再驗證:

 。1)提問:為什么茶葉筒和紙杯長得差不多,兩個會滾得不一樣呢?(上下都是兩個圓)

 。2)請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

  (3)交流結(jié)果:這些會滾動的東西都與它們的形狀有關(guān)系,茶葉筒直著滾是因為兩頭是一樣粗的,一次性紙杯滾不直是因為兩頭粗細不一樣滾得快,滾得慢跟小朋友用力有關(guān)系(如果幼兒提出,教師可點一下)

  五、延伸:

  今天我們小朋友玩這些東西的時候是在地板上滾的,下一次我們把這些會滾動的東西放到席子上,塑料泡沫上、草地上、洗完澡擦身子的大毛巾一滾,看是不是還能滾得那么快,好嗎?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 通過實驗,讓幼兒初步了解凹面承受力大的經(jīng)驗,了解其在生活中的運用。

  2、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

  活動準備:

  教具:投票表格,小雞圖示,針筒,橋的課件。

  學具:削尖的鉛筆、半個蛋殼、吸管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 用小灰雞和小黃雞的對話引出內(nèi)容。

  2、通過實驗初步了解拱形承受力大的現(xiàn)象。

  3、了解拱形承受力大的原理在生活中的運用。

 。1) 小黃雞:是我在外面用嘴啄破殼幫助你出來的。

  (2) 小灰雞:是我在里面自己用嘴啄破殼自己出來的.。

  4、幼兒將猜測的答案粘貼在相應的表格上,教師加以引導,并說說猜測的理由。

  5、幼兒操作,對比實驗。

 。1)認識實驗材料:凸面蛋殼和凹面蛋殼,鉛筆的尖尖頭代表小雞的嘴巴。

  教師交代實驗操作時的注意事項:對準凸面蛋殼或凹面蛋殼自然放開。

  幼兒實驗,得出結(jié)論。

  6、幼兒將實驗結(jié)果粘貼在相應的表格上,并說說實驗中的發(fā)現(xiàn)。

  7、通過錄像了解凸面承受力大,比凹面的牢固原理。

  師:為什么凸面不容易啄破,凹面容易啄破呢?我們一起來看段錄像。

  師:凸面比凹面牢固,承受力比較大,人們利用這個原理造出了很多建筑物。(播放課件)

  小結(jié):這些建筑物都很牢固,因為它們都是拱形的,拱形真是個大力士,它能承受很多很多的力,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的拱形建筑物,這些建筑物還有很多秘密,讓我們下次再來探究吧!

大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深入探究和了解光和影的關(guān)系。

  2、樂意參加制作和操作活動,感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手電筒每人一只。

  2、白紙每人一張,四肢伸開的小熊圖案,剪刀,膠水。

  活動過程:

 。ㄒ唬┩ㄟ^回憶觀看皮影戲的過程,激發(fā)幼兒動手制作的興趣。

  1、我們上次看了皮影戲,你覺得有趣嗎?哪里有趣?

  幼兒說一說自己的看法。

  2、老師今天又帶來了一只會跳舞的小熊,你們看看它是怎樣跳舞的?

  教師向幼兒展示“會跳舞的小熊”。將小熊圖案粘貼在一張白紙上,把四肢向上折起。用手電筒從白紙的另一面照過去,可以看到小熊四肢的影子隨著光線的移動而搖擺,好象跳舞一樣。

 。ǘ┮龑в變河懻摗皶璧男⌒堋笔窃鯓又谱鞯摹

  1、怎樣才能讓你的.小熊跳起舞呢?請小朋友自己動手試一試。

  2、幼兒進行操作。

 。ㄈ┯變褐谱,教師巡回觀察。

  1、教師:你是怎樣制作的?你是怎樣讓小熊跳起舞的?

  2、教師注意觀察,引導有困難的幼兒向同伴學習,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鼓勵制作成功的幼兒向全體幼兒展示,并引導幼兒觀察其他幼兒是如何讓小熊跳起舞的。

  3、活動小結(jié)。

  活動延伸:

  區(qū)域活動:在美工區(qū)里可發(fā)揮幼兒的想象力,讓其畫出他們喜歡的動物,然后剪下來。關(guān)鍵是要讓幼兒認識到,動物需要活動的身體部分不能粘貼在紙上。

大班科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了解身高、體重的含義,嘗試用多種方法比較身高、體重。

  2、大膽的與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比較方法。

  重點難點:

  嘗試用多種方法比較身高、體重

  教學準備:

  幼兒用書(數(shù)學)白紙、筆人手一份;測量用的木棍、繩子與保健老師聯(lián)系,告知活動的意圖,獲得配合重點與難點

  教學過程:

  一、測量并記錄身高、體重。

  1、交流自己對身高和體重的已有認識。(豐富詞語:身高、體重)帶幼兒至保健室,測量身高、體重,幼兒記錄,教師也記錄。

  (保健教師依次按次序給每個幼兒測量,大聲報出幼兒的身高和體重,請幼兒自己記錄在紙上。)檢查記錄結(jié)果,交流記錄方法。

  2、哪個數(shù)字表示身高?哪個數(shù)字表示體重?應該怎么記錄?記錄有錯誤的幼兒再次測量記錄。

 。ㄒ龑в變罕嬲J兩位數(shù)和三位數(shù),并區(qū)分左右進行記錄,知道數(shù)字從左至右寫。)

  二、小組成員相互比較身高與體重,教師巡回了解信息。

  1、提出要求:比比小組里誰最高,誰最矮,誰最輕,誰最重。

  2、鼓勵幼兒嘗試用各種方法進行比較,教師盡量為幼兒提供所需物品。

  三、交流整理比較的方法。

  1、實物比較的方法:逐個站立比較高矮;相互抱抱感覺輕重等。

  2、測量比較的方法:用繩子量身高,看誰的繩子最長等;稱稱體重,比比誰最重。

  3、數(shù)字比較的'方法:比較體重的數(shù)字(兩位數(shù)),先從左邊的數(shù)字比,如果一樣,就比比右邊的數(shù)字,哪個大就是哪個重;兩個數(shù)字都不一樣就用減法算一下等。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大班優(yōu)秀科學教案03-24

大班科學教案07-20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08-08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09-27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11-02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10-03

(經(jīng)典)大班科學教案10-05

大班科學教案【經(jīng)典】08-25

大班科學教案(經(jīng)典)08-12

【經(jīng)典】大班科學教案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