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大班教案集錦七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班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懂得動手動腦的重要性。
2、培養(yǎng)幼兒遇到困難學會思考。
3、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電腦。
2、操作材料:飲料瓶若干、小石子、沙子、吸管、棉花、碎紙張。
3、核桃若干。
活動過程:
1、教師:夏天到了,我們戶外活動以后,你們有什么感覺?最想干什么?(幼兒回答)
2、教師:這里有只烏鴉啊,也遇到了和我們同樣的問題,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打開課件,按向下按鈕:在一個炎熱干旱的夏天,有一只小烏鴉飛來飛去,他渴極了,到處找水喝。)(繼續(xù)按向下按鈕:他找啊找啊,終于發(fā)現(xiàn)一個瓶子里還有點水,他高興極了,真想一口氣把水喝下,可是瓶子太高,瓶口又小,烏鴉的嘴夠不著,怎么辦呢?)
3、教師:烏鴉喝不到水,怎么辦呢?如果你是這只烏鴉,你會想什么辦法呢?
4、小組討論后幼兒回答。
師小結:剛才小朋友想出了許多的辦法,有……有……這些辦法都是你們動腦筋想出來的。
、倌敲催@些辦法中,你們認為哪幾個辦法最好的?(教師把幼兒討論出來的材料擺放于幼兒面前)除了剛才小朋友講的這幾樣東西,老師還準備了另外幾樣東西,看!
、谀銈冇X得用這些材料都能成功的喝到水嗎?這些可都是你們說的,到底行不行我覺得我們得自己動手驗證一下。
5、教師和幼兒共同操作。
師小結:看來遇到困難光動腦筋還不夠,我們還要自己動手試一試,這樣才能知道自己想的到底對不對。
6、教師:烏鴉也想到了幾種辦法,它和我們想到的辦法一樣嗎?我們一起來看看。(繼續(xù)按向下按鈕,讓幼兒看看烏鴉的辦法都是什么:(拿吸管,挖坑,往瓶里放石子)
7、讓幼兒再看一遍《新烏鴉喝水》。(按再看一遍按鈕)
8、教師:你們說說這是一只怎樣的烏鴉呢?你們學習了《新烏鴉喝水》的故事以后打算怎樣做呢?
(教師引導幼兒:遇到困難要學會用多種辦法來解決問題)
9、活動延伸(教師出示核桃)
師:小朋友今天表現(xiàn)的這么好,老師想送給你們每人一個小禮物,看!可是我發(fā)現(xiàn)了個問題,這核桃該怎么吃呀?那我們現(xiàn)在回教室再好好的動動腦筋,把這個核桃吃掉。(幼兒出活動室)
活動反思:
在生活中我們會經常碰到一些問題,常常需要我們動腦筋來解決,而對于幼兒也不例外,所以我認為讓他們認識到動腦筋和自己動手的重要性非常的有必要。那么如何讓他們的活動中體會到這點呢?我采用了課件這種直觀的方式,提出問題同時大家解決。在大家的討論和操作中得出這一結論。由于對本次活動的內容我的定位偏向于語言方面,所以在整個活動中我給幼兒自由講述的時間比較的多。但是就發(fā)現(xiàn)我在活動開始談話中顯得比較的羅嗦,對幼兒來說也無多大意義。
由于本次活動在教具上準備的不夠充分,所以在教師和幼兒共同操作時顯得不簡便,聽課教師建議把本次的操作部分的.主動權完全交給幼兒來合作完成,并作好操作后的統(tǒng)計。把這節(jié)偏向于語言的活動改為語言和科學的綜合活動,使它能更好的體現(xiàn)活動目標。
在第二次看完課件時,我提出的問題“你們學習了《新烏鴉喝水》的故事以后打算怎樣做呢?”幼兒還是把自己當成烏鴉的角色來回答,而且內容都里不開喝水這一問題。在我多次的引導他們要聯(lián)系到我們生活當中時,幼兒的思維才打開。因此對于這個問題的提問我要進行改變。
大班教案 篇2
【設計思路】
1、在前期了解“身體里的管子”的基礎上,嘗試畫一畫這些管子,可以讓孩子把積累的經驗通過有形的繪畫展現(xiàn)出來,提高表達表現(xiàn)的能力。
2、本次活動不僅需要孩子知道身體里有哪些“管子”,而且需要孩子對與管子相關的身體構造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最終完成,因此,對孩子的合作能力提出了挑戰(zhàn)。
【活動目標】
1、與同伴合作畫畫身體里的管子,進一步引發(fā)幼兒對身體構造的興趣。
2、能通過協(xié)商、分工、合作等共同完成任務,提高幼兒的小組合作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作畫習慣。
4、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xiàn)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前期了解過身體里的管子。
2、環(huán)境:教室中有身體構造的圖片、圖書、視頻等,供幼兒查閱;大繪畫紙、蠟筆、水筆等。
【活動過程】
一、經驗回顧。
1、身體里有哪些管子?
2、這些管子有什么作用?在身體的什么部位?
3、教師小結,并引出問題:如果我們要把這些管子畫下來,不同的管子可以用什么方法讓別人分清楚?
二、小組創(chuàng)作。
1、幼兒按照自己感興趣的'管子自由組合。
2、幼兒通過互相協(xié)商、分工,共同完成身體里的管子的繪制。
3、教師提示:不同的管子要讓別人看得清楚。
4、管子的部位正確嗎?
三、交流分享。
1、展示幼兒的作品。
2、說說小組合作的情況:分工、如何解決問題等。
大班教案 篇3
活動設計意圖:
在以往對幼兒實施科學教育中,我們常常把某一具體事物作為一個教學活動的內容,盡管我們也強調讓幼兒自己動手去操作,讓他們去感受并獲得有關事物特征的經驗,但是我們關注的是教學活動的結果,而不是過程?啤⑺囌辖逃且运刭|教育思想為宗旨,把科學教育與藝術教育諸要素實施整合,以達到科學與藝術教育內容相互滲透、有機結合,通過科學與藝術啟蒙教育整合,讓幼兒了解淺顯的科學知識、簡單的藝術表達基本技能;通過科學與藝術啟蒙教育整合,全面開發(fā)幼兒的智力,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創(chuàng)造力,提高幼兒在實際的科學與藝術整合教育活動中遇到問題的解決能力。
《綱要》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lián)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xiàn)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在生活中孩子們經常見到蠟燭,例如:過生日的生日蛋糕上、停電的時候應急……我問孩子們想不想知道我們常見的蠟燭還有什么其它的作用時,孩子們的反應十分強烈,對我的問題很有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于是我設計了本節(jié)活動,通過對比實驗與藝術創(chuàng)作,讓幼兒發(fā)現(xiàn)"水蠟不溶"的科學原理,引導幼兒對蠟燭的特點有進一步的.認知。
活動預設目標:
1。結合生活中對蠟燭的了解,幼兒在活動中通過自己操作探究和利用蠟燭藝術創(chuàng)作,觀察發(fā)現(xiàn)蠟不溶于水的簡單科學道理。
2。幼兒能夠在活動中主動探究,積極思考,大膽表達和創(chuàng)作自己的想法和作品。
3。滲透嚴謹?shù)目茖W認知態(tài)度,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藝術的興趣。
活動重、難點:
1。重點:理解"蠟不溶于水"的科學現(xiàn)象。
2。難點:幼兒在動手操作中利用"蠟不溶于水"的科學現(xiàn)象解決問題和藝術創(chuàng)作。
活動準備:
1。幼兒生活中對蠟燭有初步認識;
2。蠟燭若干、打火機一個、透明果凍盒若干、食鹽、水粉、毛筆、畫紙(以上物品每名幼兒一套);
3。水、容器一個;
4。幼兒分成5組進行活動。
教、學法:
教法:談話法、提問法、演示法;學法:對比式指導法、操作探究法、小組合作法觀察法、藝術表現(xiàn)法等。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欣賞燭光,引起興趣。
1。教師帶領孩子伴著音樂進入活動室,在感受美麗又溫馨的燭光中進入教學活動。
2。引導幼兒觀察點燃的蠟燭,請幼兒說說自己看到的有趣現(xiàn)象,如:滴下來的蠟燭油像眼淚;小火苗會隨風"跳舞"……(同時進行安全教育提示)3。引導幼兒說出自己掌握的蠟燭的用途,談談自己在什么時候用過蠟燭?(如:停電的時候、過生日的時候、打燈籠的時候……)
二、小組形式進行探究實驗,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總結原理。
1。"小朋友你們看,老師把融化的蠟油滴到殼子里,你們看看會怎么樣?";(教師邊說邊把蠟燭滴在每組幼兒的殼子里讓幼兒進行觀察、討論。)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就來做一個關于蠟燭的小實驗!老師給每個小組準備了鹽塊、蠟片、裝有水的小殼子、攪拌棒。"——實驗開始。
師:"現(xiàn)在請每組貼蘋果的小朋友把鹽塊放進每個小朋友的殼子里,小朋友請你們用攪拌棒和老師一起攪拌水,看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總結:鹽和水溶在一起了"請貼蘋果的小朋友把蠟滴每個小朋友的殼子里,還是用攪拌棒和老師一起攪拌,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總結:蠟和水不能溶在一起
三、教師引導,現(xiàn)場示范,自由發(fā)揮。
1。師:小朋友,你們喜歡看魔術嗎?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變個魔術好不好?(出示用蠟畫的畫紙)你們看,上面有什么?
幼:什么都沒有。
師:這張紙上什么都沒有,老師用一支毛筆蘸點兒水彩,在這張紙上轉幾圈,跳個舞,這張紙上出現(xiàn)什么了?
幼:……師:小朋友想不想也來試一試?(請一名幼兒到前面在另外一張紙上畫)師:小朋友,我們看XX小朋友畫出什么了?為什么老師能在一張空白紙上畫出奇妙的畫兒,而小朋友卻不能呢?你們想不想知道這個小秘密?
2。(教師邊講邊示范)先用蠟在紙上畫出自己喜歡的圖畫,然后再用毛筆蘸著水彩涂到紙上,奇妙的畫就會出現(xiàn)了。誰能告訴我,這是為什么嗎?
幼:因為蠟不溶于水。
師:因為蠟不溶于水,在往紙上涂水彩的時候,用蠟畫過的地方不容易被水沾濕,就像穿上了小雨衣一樣,而旁邊沒有蠟的地方容易吸水,吸住了水彩,所以老師就會畫出這樣奇妙的畫。你們想不想也畫一張這樣的畫?老師給小朋友們準備了紙、筆、蠟和水彩,小朋友在作畫的時候每次都少蘸水彩,以免蘸多了滴得到處都是。
3。"小朋友,你們也用蠟燭變一幅美麗的畫吧!"幼兒進行蠟燭畫創(chuàng)作,并展出作品。
四。延展性實驗"小朋友們看!老師畫的水上出現(xiàn)了什么?我們看看老師的紙船能不能在真的水上行駛呢。"布置任務:請你和你的爸爸媽媽或者你的好朋友一起動動手動動腦想想怎么能讓蠟燭幫助小紙船在真正的水上也可以行駛!
五。幼兒在音樂中把自己的畫送給喜歡的老師,并走出教室。
課后反思:
本次活動是一節(jié)藝術的科學啟蒙教育活動。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其目的在于培植幼兒的好奇心、認知興趣和探究欲望,將科學教育滲透在美術活動中,有利于激發(fā)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構建科學經驗,形成良好的科學態(tài)度與情感。
《綱要》中指出,"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fā)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索欲望;要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索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集體行動和過渡環(huán)節(jié),減少和消除消極等待現(xiàn)象。"所以我在活動設計時,盡量讓幼兒多進行操作活動,在活動中探索發(fā)現(xiàn)。通過孩子的玩和說,來培養(yǎng)他們的認識興趣和探索欲望。這一活動,目的是想通過讓幼兒觀察、動手操作,理解蠟不溶于水的簡單科學道理,從而激發(fā)幼兒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再以變魔術激發(fā)幼兒的興趣,"變"出一幅美麗的水蠟畫,使幼兒感到很神奇,然后請一名幼兒到前面在另一張白紙上涂色,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什么也沒有,接著我又示范了一次,從而使幼兒了解了"奇妙的畫"的秘密是水蠟不溶。最后是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意愿創(chuàng)作自己喜歡的"蠟畫"。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深深地抓住幼兒的眼球,我相信會有許多幼兒能畫出非常優(yōu)秀的水蠟畫。這個繪畫活動再一次讓幼兒感知"水蠟不溶"的原理,實現(xiàn)了科學與藝術雙重教育的價值。
在活動結束之前我布置了一個延展性的實驗,讓幼兒和家長一起通過動手操作解決"怎么讓蠟燭幫助小紙船不沉"的問題。
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的:
1、通過觀看煮餃子的全過程,了解餃子從入水到沸騰過程中沉淀、起伏、旋轉等動態(tài),豐富幼兒感性經驗,培養(yǎng)幼兒細心觀察關注周圍生活中的現(xiàn)象的能力。
2、能大膽想象并用合理的肢體語言大膽表現(xiàn)自己的體驗和情感。
3、樂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xiàn)樂曲的變化,感受音樂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錄像帶音樂磁帶《春節(jié)序曲》電視數(shù)碼攝像機
2、前一天的午點安排吃餃子。
活動流程:引發(fā)興趣感受體驗表達表現(xiàn)
活動過程:
1、談話引入:以餃子是怎樣煮為題,引導幼兒觀看煮餃子的過程。
師:“昨天我們都吃過了餃子,味道怎么樣?你們知道餃子是怎樣煮熟的嗎?”
2、觀看錄象:讓孩子帶著“餃子是怎么入鍋的?在水里發(fā)生了哪些變化?”的問題有目的地看、了解餃子從入水到沸騰過程中沉淀、起伏、旋轉等動態(tài)。
3、引導幼兒自由交流看到的情景,教師及時肯定、鼓勵幼兒在期間的.發(fā)現(xiàn)和表現(xiàn)。(可以設計幾個問題:如1,
4、欣賞音樂《春節(jié)序曲》。
欣賞后提問:“這首曲子的音樂情緒有哪些變化?”
5、合著音樂進行第一次的音樂表現(xiàn)活動。
師:“今天我想請你們扮演餃子,和著剛才這首好聽的音樂來表現(xiàn)你們從入鍋到出鍋的情景,用你們自己覺得合適的動作來表演!
。ㄓ變鹤杂砂l(fā)揮,師不要介入指導。在音樂結束后請幼兒說說他在不同的樂段:緩慢—激烈——緩慢中是用了哪些肢體語言,和煮餃子的過程吻合嗎?請幼兒自己點評。)
6、再次觀看錄象,讓幼兒對所模仿的情節(jié)更了解一些。
7、幼兒再次進行音樂表現(xiàn),師錄下孩子的表演。
。ㄓ變焊鶕⻊偛诺狞c評對自己的表演做一些完善,比如緩慢的音樂開始時必須用柔和安靜甚至是靜止的動作表現(xiàn),激烈的音樂可以用熱烈活潑的動作表現(xiàn)。能力強的幼兒可建議他們表演的動作不僅要和音樂相吻合還可以更優(yōu)美點更有創(chuàng)意點。)
8、請幼兒觀看剛拍下的表演,自由欣賞、討論,分享體驗音樂帶來的快樂。
延伸活動:在分區(qū)活動時添加一個生活區(qū)——讓孩子們一起包餃子,煮餃子最后分享餃子。
大班教案 篇5
設計理念:《綱要》中提到農村有著豐富的教育資源,要充分利用農村資源來提高幼兒的發(fā)展。本活動讓幼兒了解農村的農作物的同時,更讓他們了解到農作物與我們人類的關系是很密切的,要珍惜。
活動目標:
1、了解家鄉(xiāng)的一些主要農作物,例如番薯、甘薯、水稻、玉米、等
2、教育幼兒要愛惜糧食、尊重勞動人民。
活動準備:
通過家園聯(lián)系讓幼兒帶一些農作物,例如番薯、甘薯、水稻、玉米、以及加工好的食品、農作物展示會字體、布置一個農作物展示會等
活動重點、難點:
引導幼兒認識家鄉(xiāng)的農作物,知道它們的來源并能珍惜。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一個番薯,在幼兒面前晃動并提問這是誰?
師:你們看這是誰啊?(番薯)師:對了這就是番薯,今天呀它邀請我們小朋友去參加展示會。它說展示會上不光有它,還有和它不一樣的朋友也在展示會上。
二、參加"農作物"展示會。
1、帶領幼兒參加展示會,看到大門上的"農作物"展示會字樣時讀一讀。
2、推進大門來到展示會上,和幼兒一起看看都有些誰。(教師隨意的拿起一種農作物,并表情夸張的說:"哇!我認識你,你是馬鈴薯朋友。小朋友,你們看我認識它是馬鈴薯朋友,你們看看這里的農作物朋友你們都認識些誰呀?"引導幼兒可以告訴旁邊的小朋友你所認識的那些農作物朋友三、分享認識的"農作物朋友"1、師:剛才的.農作物展示會上你都看見了誰?
幼:番薯、玉米(幼兒自由回答)幼兒說出一樣教師就出示一樣。
2、師:哇你們認識那么多的農作物朋友?真是了不起!
3、師:你知道這些農作物都是怎么來的嗎?
。ǹ梢哉埳钤谵r村的幼兒上來告訴別的小朋友,幼兒不會的教師再告訴幼兒來源,盡量把這個空間交給幼兒)幼兒講述時教師配合幼兒出示材料。
4、小結: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太陽大的時候要澆水、下雨的時候要開條溝讓水排流掉不然會淹死的,營養(yǎng)不好的時候給給它們施肥,像甘蔗在生長的時候還要把枯夜去掉,這樣才能讓甘蔗長的快快的。
三、農作物可以制成什么
1、活動也交給生活經驗相對足的幼兒們。同樣不會的教師再加以幫助
2、教師小結:甘蔗可以制作成糖等;玉米可以制作成玉米糖、玉米餅等;番薯可以制作成薯片、番薯干等五、分享食物幼兒一起品嘗一些農作物做的食品,再次了解農作物是我們生活中離不開的主要食品。
3、引出主題,也引起了幼兒的好奇,對活動產生了懸念。
4、讓幼兒對活動有點思緒,同時也明白了里面是"農作物"的展示會。
5、教師帶有夸張的表情,渲染了活動的氣氛,同時讓幼兒也帶著激情去看展示會上的農作物。
6、對剛才的展示會做一個回想,對于整個活動起到關鍵的作用。通過出示讓不認識的那些幼兒也初步的認識通過鼓勵讓幼兒對接下去的活動更加有信心。
7、給幼兒一個充分的空間。
8、讓幼兒明白農民伯伯種糧的辛苦。
9、讓幼兒知道農作物與人類的關系是如此密切相關。
大班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理解故事《月亮船》,初步了解與中國有關的一些地理知識。
2.激發(fā)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重難點:通過故事《月亮船》初步了解與中國有關的一些地理知識,激發(fā)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準備:課件《月亮船》
教學過程:
一.欣賞故事《月亮船》
1、如果你迷路了,你會怎么辦呢?
2、有朵蒲公英迷路了,它會怎么辦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3、師播放課件【第一段】。
教師:蒲公英為什么哭?蒲公英對仙女是怎么說的?
4、可點擊【問題一】中的卡通"蒲公英"按鈕和【問題二】中的卡通"仙女"按鈕幫助幼兒熟悉故事。
5、播放課件【第二段】。
教師: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哪一個?世界上最高的山是什么山?世界上最大的廣場是什么廣場?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里?
6、可點擊按鈕:【問題三】、【問題四】、【問題五】、【問題六】,通過卡通仙女的解說來印證幼兒的答案。
7、總結: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太平洋;世界上最高的山是喜馬拉雅山;世界上最大的廣場是天安門廣場;世界上最長的城墻是長城。
8、一起聽完整故事《月亮船》,幼兒跟說故事。
[說明:通過故事的欣賞了解到中國的之最,了解中國的'一些地理知識。]
二.說一說:祖國真美麗
1、師:小朋友,蒲公英的家在中國,那你們的家在哪里呀?(中國)
2、教師:我們的祖國除了蒲公英剛剛提到的那些地方外,還有很多漂亮的地方,小朋友,你去過哪里呢? 知道哪里呢?說出來給大家聽聽吧。幼兒自由發(fā)言。
3、教師播放課件【圖片欣賞】,加深幼兒對祖國美麗風景的印象,激發(fā)幼兒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說明:回憶去過的一些中國美麗的地方,感受大中國的美麗風景。]
三.畫一畫:我的家鄉(xiāng)
教師:蒲公英想請小朋友幫忙把自己的家鄉(xiāng)畫成一幅畫送給月亮船上的仙女,我們下次一起把你認為家鄉(xiāng)最美的風景畫下來吧。
[說明:把幼兒認為家鄉(xiāng)最美的風景畫下來并展示出來,進一步激發(fā)幼兒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
延伸活動:
把幼兒的畫展覽在展板上,請幼兒相互欣賞,相互介紹:我畫的家鄉(xiāng)
評課:
孫婷說;“《月亮船》其活動目標:1.了解中國特有的地貌和文明建筑,知道我國有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長的城墻、最大的廣場。通過多媒體觀看,幼兒很快就了解了。”
鐘玉珍說:“我看到了月亮上坐著一個小仙女、小精靈還有一只可愛的小白兔,我看到了一座山,,我看到了天安門,孩子們的興趣都很高,這一環(huán)節(jié)如果能做成課件那就更好了。
黃衛(wèi)文說: “播放‘太平洋’‘喜馬拉雅山’‘萬里長城’‘天安門廣場’圖片時,如果能有不同方位的圖片那就更完整了!
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感受愛與被愛的幸福,體驗生活的美好。
(2)能大膽的用語言表達對愛的理解與感受,并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對別人的愛。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xiàn)出來。
活動重點:
體驗不同的愛,感受愛帶給我們的幸福,并學習如何表達愛。
活動準備:
有關父母的愛的短片,動畫《鷹爸爸和小鷹》,幼兒園里老師和小朋友之間的愛的短片,各種有關愛的圖片,歌曲“我愛你”,愛心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a:出示愛心圖片,引導幼兒觀察,說一說它是什么,表達了什么含義?(它是桃心,愛心,它代表了“愛”)
b:提問:愛帶給我們什么樣的感受? (小結:愛能帶給我們溫暖,快樂,幸福。)
(二)基本部分:
a:播放動畫,引導幼兒觀察,說一說他們分別表達了什么樣的愛?
動畫一:觀看動畫,感受親情間彼此的關愛,懂得孝敬長輩是一種愛。
提問:你找到愛了嗎?都有誰對誰的`愛?那在你家,你都感受到了誰給你的愛?那你是怎么做的?(感受到了來自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愛,我也愛他們。)
小結:孝敬長輩是一種愛,這種愛會帶給大家溫暖。
動畫二:通過觀看,懂得分享也是一種愛。
幼兒園也是小朋友的家,在這個大家庭里,你都感受到了誰的愛?
有來自老師的愛,小伙伴的愛,一起游戲,一起看書,一起吃飯等等,體驗分享也是一種愛。
小結:分享是一種愛,這種愛會帶給我們快樂。
動畫三:觀看鷹爸爸和小鷹的故事,結合生活實際,懂得嚴格要求也是一種愛,觀看第一段視頻提問:鷹爸爸和小鷹在干什么? 觀看第二段視頻提問:鷹爸爸是怎么做的,那他是一個好爸爸還是壞爸爸,爸爸對小鷹的愛是什么樣的愛?
提問:在生活中,誰給了你這種嚴厲的愛?(爸爸,媽媽,老師等)
小結:嚴厲也是愛,這種愛會讓你成長,也會讓你進步,需要你用心體會。
b:鼓勵幼兒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對別人的愛。
我們身邊有這么多的愛,那你愛誰?那你怎樣讓他知道你很愛他?(用語言,動作等)播放歌曲“我愛你”,鼓勵幼兒用不同的方式表達愛。
小結:愛要大聲的說出來,還可以通過動作,行為來表現(xiàn)。要善于表達自己的愛。
(三)結束部分:結合圖片和音樂,引導幼兒感受各種各樣不同的愛。
小結:只要我們每一個人都心存愛,奉獻愛,我們的世界將變得更美好。
活動反思:
愛是我們生活中經常提及的話題,常常會從孩子的口里說出老師,我愛你,讓我很感動,但愛對孩子來說,這個感念很模糊,所以我設計了這節(jié)活動。
首先,在活動開始,出示桃心,是很直觀的將幼兒引入主題,小朋友對此都很感興趣,都能說出它的含義。
其次,動畫貫穿始終,并以談話的形式引導幼兒感受各種各樣不同的愛,讓幼兒很輕松的了解了這幾種愛(孝敬父母是一種愛,分享是一種愛,嚴格要求也是一種愛)
最后,活動以圖片做延伸,讓幼兒感受更多種不同的愛。
通過活動,增進了老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之間的感情,在活動中體會到了愛帶給我們的快樂與幸福。
【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教案(精選)09-30
(精選)大班教案10-13
大班教案[精選]10-25
大班教案[經典]11-09
【精選】大班教案08-21
(經典)大班教案01-16
大班教案【經典】08-14
[精選]大班教案08-26
【經典】大班教案08-01
大班教案(經典)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