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典)大班科學教案8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jù)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shù)谋匾恼{(diào)整。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能初步了解人消化食物的過程。
2、認識身體主要的消化器官及基本功能
二、重點:食物消化的過程
三、難點:人體主要消化器官的功能
四、活動準備
1、《豆豆變形記》故事掛圖,錄音
2、可拼拆的人體內(nèi)臟模型、每人一顆五香豆
五、活動過程
●嘗一嘗
幼兒每人一顆五香豆,一邊吃一邊思考:
五香豆吃到我們肚子去后會變成什么?
●說一說
請幼兒互相大膽交流自己的猜想
● 聽一聽
教師出示掛圖,有表情的講述故事
引導幼兒思考:豆豆最后變成什么?它是怎樣一步步變成糞便的`?
欣賞錄音故事,加深對食物消化過程的了解
●想一想
教師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演示人體內(nèi)臟模型。
請幼兒邊聽,邊看,邊觸摸自己消化器官所在的身體部位,加深了解。
引導幼兒互相交流,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
附故事:豆豆變形記
“小嘎啦”是一顆可愛的小豆豆,這會兒被送到了嘴巴里。
只見兩排雪白的牙齒向自己壓下來,“小嘎啦”一下子被咬成了兩半。牙齒還在不停地嚼呀嚼,眼看著自己越變越小,“小嘎啦”急得直向牙齒叫:“你可別再動了,我被你嚼得不成樣子了!毖例X慢吞吞地說:“把你磨細了,才好。”
牙齒話還沒說完,“小嘎啦”只覺得咕咚一下,自己走過了一條直直的管道,來到了一個黑暗的大房子里。這房子會不停地動,“小嘎啦”和它的朋友在房子里轉來轉去覺得挺舒服,不一會兒睡著了。
一覺醒來,“小嘎啦”發(fā)現(xiàn)自己變得粘乎乎的,來到了一個新的地方!斑@是什么豆腐?好像是個迷宮,會不停地動,四面還有許多細細的毛。”“小嘎啦”正在擔心自己會不會迷路,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身上不少粘乎乎的東西被細細的毛“吃”進去。還好,“小嘎啦”沒有全部被吃光,剩下一點“渣渣”。
他急忙向前跑,不久看到了一個寬敞的通道,“咦,前面有點亮光,一定是個門!闭娴,前面是一個門口,通向門口還有個滑梯。“小嘎啦”高興地沿著滑梯哧溜一下滑出了門口,睜開眼睛一看:“天哪,我變成了什么呀?”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三年朝夕相處的孩子們即將離開幼兒園,他們對離園的依惜,升學的驚喜,交織成離園之際的復雜情感。設計告別時刻這節(jié)課,讓幼兒感受畢業(yè)日期的臨近,懂得珍惜時間,同時讓幼兒了解年歷的樣式和作用,學會看年歷,在年歷上找到節(jié)假日和自己的生日。
活動目標:
1、了解年歷的樣式和作用,學會看年歷。
2、感受畢業(yè)日期的臨近,懂得珍惜時間。
活動準備:
1、師幼共同收集日期不同規(guī)格的年歷,每人一份。
2、離園倒計時牌。
活動過程:
1、看年歷。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年歷,你們看它們有哪些相同的`地方?(都有一些數(shù)字)
教師出示年歷,每個幼兒一份,引導幼兒觀察。
師:年歷上的每一個數(shù)字,你們知道表示什么?(一個數(shù)字表示一天)
每一群數(shù)字表示什么?(一個月)
數(shù)一數(shù)一年有幾個月?(十二個月)
請幼兒找一找年歷上哪些數(shù)字是表示“月”的,十二個月是怎樣排列的。
再看看一個月有多少天,每個月都一樣嗎?哪個月份是二十八天?
每個星期有幾天?
年歷上的數(shù)字有不同的顏色,這些顏色表示什么意思?(節(jié)假日和雙休日)
2、找日期。
請幼兒在年歷上找當天的6月份和10日。
請幼兒尋找三八節(jié)、六一節(jié)、教師節(jié)、國慶節(jié)、元旦等節(jié)日,6月份第一周的雙休日
請某個小朋友說己的生日,讓幼兒在年歷中圈出這個日期。
3、畢業(yè)時刻。
師:出示離園倒計時牌,小朋友今天是6月10日,你們7月5日就要畢業(yè)了,請你們數(shù)一數(shù)離畢業(yè)還有多少天?(25天)
在這個時候你們有些什么想法和打算?幼兒討論,請個別幼兒回答
4、教師進行講評。
五、活動延伸:本活動結束之后,可在每天晨間活動時提醒幼兒翻動倒計時牌,以營造惜別氛圍。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網(wǎng)狀物品的作用及其應用情況,并用恰當?shù)恼Z言進行表述。
2、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活動準備
1、圖片--手球 乒乓球2 網(wǎng)球2
2、收集的各類網(wǎng)狀物品若干(如窗紗、菜罩、蠅拍、羽毛球拍、乒乓球網(wǎng)、網(wǎng)兜、捕蟲網(wǎng)、發(fā)網(wǎng)等)。
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
1、這是什么?(蜘蛛。)
它們在干什么?
。ǹ椌W(wǎng)、捕捉昆蟲。)
2、蜘蛛是怎樣用網(wǎng)捉蟲的?
。▎l(fā)幼兒根據(jù)自己的觀察或經(jīng)驗講述。)
二、討論交流
1、教師:蜘蛛網(wǎng)的用處真大,我們生活中的許多地方也都用上了網(wǎng)或像網(wǎng)的東西,
你們找到這些東西了嗎?在哪里找到的?
2、請幼兒用完整的語言介紹自己看到的網(wǎng)狀物品。
啟發(fā)幼兒:
-媽媽的衣服像網(wǎng)
-裝西瓜的袋子是網(wǎng)狀的
-足球門像網(wǎng)
-乒乓球桌的中間有網(wǎng)等等。
3、集體討論網(wǎng)狀物品的作用。
教師:這些東西為什么要做成網(wǎng)狀的?做成網(wǎng)狀有什么好處?
教師小結:有的是為了美觀,有的是為了透氣,有的是為了讓人們看得更清楚等。
三、了解網(wǎng)狀物品在生活中的應用情況
1.觀看
-兒童公園的網(wǎng)狀跳跳床
-電扇上的安全網(wǎng)
-空調(diào)上的'防塵網(wǎng)
-洗衣機里的濾網(wǎng)
-圍墻上的鐵絲網(wǎng)
-網(wǎng)狀保安窗、紗門、紗窗、各種球網(wǎng)等。
2.引導幼兒說說自己平時看到的網(wǎng)狀物品,并說說它們的作用。
四、設計各種各樣的網(wǎng)
1.教師:如果請你設計,你想做一張怎樣的網(wǎng),用來干什么?
2.幼兒在紙上自行設計各種用途的網(wǎng)或網(wǎng)狀物品。
3.小組交流所設計的網(wǎng)狀物品及其用途
如捕捉動物的網(wǎng),用作游戲的網(wǎng),用于日常生活的網(wǎng)等。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從生活或媒體中幼兒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導幼兒感受科學技術對生活的影響,培養(yǎng)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對科學家的崇敬。
——摘自《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課題生成:
對幼兒進行科技教育,能讓幼兒充分理解現(xiàn)代科技與社會進步和人類生活質(zhì)量提高的關系。對“麥克博士的電話”這一活動構想,引發(fā)于孩子的身邊,他們經(jīng)常在家互通電話,外出活動當他們看到磁卡電話亭時,往往禁不住地想撥打,有的孩子竟然會撥打服務熱線等等。電話已經(jīng)成為孩子身邊最常見的通訊工具之一,是孩子“身邊的科學”。的確,身處在現(xiàn)代的城市里,孩子們對這一與他們生活有著越來越緊密關系的電話有著強烈的探索沖動,成為他們關注的一個熱點。因此,我們緊緊抓住教育信息,滿足幼兒的心里學習需求,開展了此活動。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豐富幼兒對電話的認識,了解投幣電話、磁卡電話的使用方法。
2、運用多媒體電腦,了解一些新型、先進的電話,學習自我保護。
3、激發(fā)幼兒對現(xiàn)代科技產(chǎn)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布置電話博覽會,提供按鍵電話、撥號電話、無機、投幣電話等實物及玩具電話若干。已初步熟悉電話形式和用途。
2、制作電腦課件,電腦、投影儀、大屏幕。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
(1)教師:“小朋友看,我們的朋友麥克博士來了!
多媒體演示麥克博士出現(xiàn)在街道上:“小朋友,你們你們的朋友麥克博士,今天,我舉辦了一個電話博覽會友來看一看,玩一玩,你們說好嗎?”
(這時,幼兒被這展示的多媒體課件吸引住了,調(diào)動。)
(2)教師:“麥克博士邀請你們參加他的電話博覽會嗎?在玩的時候,小朋友動動腦筋,看看有些什么電話,種電話有什么不同,再把你的發(fā)現(xiàn)和好朋友說一說!
2、基本部分。
(1)小朋友自選參加操作活動,老師個別指導。
(當孩子看到這么多的電話時,一下子就投入到了活動中,有的孩子拿起了日常最常見的按鍵電話,和他的朋友玩游戲;有的`孩子拿起了手機對身邊的同伴介紹:我媽的摩托羅拉的,在大街上都可以打呢。其中有一個孩子拔高高的、大大的電話,他就開始研究了起來。當他發(fā)現(xiàn)時,他很驚奇,連忙呼喚同伴共同玩一會兒投幣、一會兒從里拿出硬幣,玩得不亦樂乎)。
(2)教師操作后的提問:
、佟霸谕娴臅r候,你發(fā)現(xiàn)這些電話有什么不同?”
幼兒1:它們的大小不一樣,有的扁.有的高。
幼兒2:顏色不同樣。
幼兒3:有幾個電話里面有硬幣,其他的沒有。
幼兒4:有的電話是有線的,有的電話沒有線,我知道的是無繩電話。
②“電話有各種各樣的,你最喜歡玩哪一種電話呢?為7
幼兒1:我最喜歡無繩的,走到其他地方也可以打
幼兒2:我喜歡投硬幣的電話,我在飯店里見過。
幼兒3:我知道有一種電話是傳真電話,可以傳信息。
重點:投幣電話!澳闶窃趺赐娴?”(誰會玩投幣電話)
(3)請一名幼兒到前面來將投幣電話的操作步驟操作;朋友看一看。
(這時,在操作活動中玩得最高興的小男孩上來了,他拿起從投幣處投了進去,然后又掛上了,從下面的取幣處又拿了出蓍教師提問:“×××小朋友剛才是怎樣打投幣電話的?”
(根據(jù)幼兒回答,使用多媒體演示操作步驟,學習投幣使用程序。)
(當看到了圖示,孩子們情不自禁,將圖示的意思向大寫沒想到,不一會兒他們就理解了,拿起話筒一投幣一撥號一音,按通話按鈕。)
教師:“你們還想去玩一玩電話嗎?這次,請小朋友選沒有玩過的電話玩一玩,還可以按照新學到的本領去玩一玩電話,玩的時候注意人多的地方不去擠,看看哪個小朋友玩,最謙讓!”
請幼兒操作兩次,重點指導幼兒玩投幣電話。
(這時,選擇投幣電話的孩子多了好多,他們都想當一個孩子在操作,其他孩子都會提醒他,下一步應該怎么做。)
(4)操作后討論:
教師:“小朋友平時在哪里看到過投幣電話?”
(飯店、馬路邊、飛機場、爸爸媽媽的單位。)
教師:“小朋友剛才說到的這些地方都是公共場所,除了有投幣電話,你還看到過什么電話?”
(傳真電話、手機、無繩電話、錄音電話、IC卡電話。)
(5)多媒體演示:
麥克博士使用磁卡電話的過程。
(6)觀看多媒體后提問。
①教師:“麥克博士是怎樣來打磁卡電話的呢?請你們所看到的與好朋友相互說一說,你說給我聽,我說給你聽。兩個兩個小聲講話討論!
(“他的用法好像和投幣電話的差不多”,“他是用卡的”。再撥號的”。)
②教師:“麥克博士打好電話回來了,聽聽他說什么!
(多媒體演示麥克博士:剛才的電話,是我給在美國念書的兒子打的,好幾年沒有看見他了,也不知長高了沒有,要是能一邊說話一邊看見他在打電話,那該多好,唉,真想看看他啊!)
③教師:A.“發(fā)生了什么事?”
(“麥克博士想見他在美國的兒子”。)
B.“要是能讓麥克博士一邊說話一邊看見他的兒子那該多好,你有好辦法嗎?”
(“我聽說有一種可以看見人的電話”。)
、芙處煟骸翱梢曤娫挼降资鞘裁礃拥哪?我們一起來看圖像”。
(多媒體播放《威威闊少年》中關于可視電話的一段。)
、萁處煟骸翱茖W家們可聰明了,發(fā)明了各種各樣的電話,使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除了我們的所玩到的、講到的,還知道哪些先進、有趣的電話呢?”
(傳真電話、衛(wèi)星電話、錄音電話、可視電話等。)
請幼兒講述(汽車、傳真、錄像、電腦、衛(wèi)星、程控等多樣電話。
3、結束部分。
(1)教師:“在許多緊急的時候,電話還能幫助我們解決呢!讓我們一起來玩?zhèn)游戲‘電話幫助你’!(展示多媒體游戲話幫助你”。)
(2)教師:(介紹游戲的規(guī)則,屏幕右邊有三個電話號碼:110、120)“小朋友看看發(fā)生了什么事,應該撥打哪一個號碼!
(多媒體依次出示迷路、著火、生病、撬門、昏倒五個場景,幼兒想辦法,熟悉一些特殊的電話號碼。)
講對了,電腦會發(fā)出“收到,馬上出發(fā)”的聲音:講錯了,電話說“對不起,你打錯了”。
(幼兒非常感興趣,對于119、110、120比較熟悉,準確率很高,對于110和120,119和120的共同使用,他們也能較全面的考慮事情。有的孩子還能出題給同伴做呢。)
教師:“這個游戲你們還想玩嗎?讓我們到活動區(qū)的電腦房去玩一玩,好嗎?”
課題評價:
一、分析
1、幼兒現(xiàn)代科技教育是“問題和方法”的教育,相互作用的結果。我們以看得見、感受得到、經(jīng)歷過的對象,從幼兒發(fā)現(xiàn)問題到解決問題,從而積累生活經(jīng)驗,主動學習的過程。我們設計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把目標定位:體驗共學習的快樂,如師幼共同發(fā)現(xiàn)探索電話的秘密,如何方便我們?nèi)祟惖鹊,在不斷地互動中,思維不斷地碰撞,激發(fā)有新意的想法和做法,從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2、多媒體現(xiàn)代化手段為此科技活動注入了生機和教育活動中抽象和難以理解的內(nèi)容形象化,聲、視、在孩子們的面前,使之與幼兒的認識特征相結合,教學增強。
二、專家點評
僑誼幼兒園的幾篇科學活動的設計,將幼兒活動變錄,讓閱讀者好似身處場景,眼前浮現(xiàn)的是活動中的畫事先和事后交融設計、記錄的方式,是十分利于執(zhí)教者參考,也利于他人的借鑒學習。如果每個老師一學期的交融式設計,我相信,老師的觀察、分析、評價乃至調(diào)整力會大大提高。
三、反思與討論
試著用攝像機記錄自己的一個教育活動,再嘗試教育過程中的反應與行為。
上述活動教育目標實現(xiàn)了嗎?有哪些不足之處?如何彌補?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讓幼兒了解手機的功能和用途,學會在生活中觀察、發(fā)現(xiàn)。
2、通過小組討論激發(fā)幼兒的研究性學習意識,啟動幼兒主動探究問 題的愿望。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手機廣告的報紙、關于手機資料的書籍、記錄紙、筆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多媒體出示嘉興手機城群眾搶購手機的畫面
2、多媒體出示一群人在車上、家里談論關于手機的話題
3、投影出示關于手機廣告的報紙
提問:小朋友,剛才我們看到一些錄象、投影都與什么有關?;你對手機熟悉嗎? 你對手機又知道些什么?
·小組討論。
·集體交流。
———讓幼兒暢所欲言。把對手機的一些了解由教師匯總(用表格形式)
二、揭示本次活動主題,布置任務
1、師:小朋友,剛才大家都說到你對手機的一些了解,但關于手機的知識還有很多,例如:發(fā)展史、機型、品種、使用注意點等等,今天開始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關于手機的問題。
2、發(fā)放填寫關于幼兒想了解手機的哪些知識的表格
3、集體匯總,確立研究小組預設成立四個小組。
4、幼兒共同討論、尋找合作伙伴——進行問題的解決
5、展示幼兒活動的成果
三、教師總結:本次幼兒活動情況。
活動反思:
手機是現(xiàn)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而且手機的`樣子和功能吸引了很多很多的孩子。他們非常喜歡、愛不釋手,因此設計了此次活動。滿足每個不同幼兒的合理需要。激發(fā)幼兒的認知興趣和探究欲望,引導幼兒生動活潑的主動活動,重視幼兒自身的實踐過程,使他們充分感受到學習、探索以及與人合作、交流的樂趣。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喜愛小動物和探索動物生活的興趣,培養(yǎng)保護小動物的情感。
2、初步了解小動物的過冬方式,幫助幼兒理解動物和季節(jié)的關系。
【活動準備】
1、帶領幼兒搜集小動物過冬的圖片資料。
2、小動物過冬課件。
【活動過程】
1、激發(fā)幼兒興趣,談話導入課題。
“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你感覺怎樣?”(冬天,天氣寒冷)
“看一看,冬天人們是怎樣過冬的?”(穿棉衣、安裝取暖設備、常在室內(nèi)活動、加強鍛煉等)
2、引發(fā)課題“動物是如何過冬的”
談話導入:人們有這么多的好辦法過冬,那么你們知道小動物在這樣冷的天氣里是怎樣過冬的呢?
、庞變焊鶕(jù)日常觀察進行自由回答,教師不予評論。師:剛才小朋友說了很多動物過冬的辦法,那么究竟小動物們是怎樣度過寒冷的冬天呢?教.案來自:老師有一些小動物過冬的圖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小動物是怎樣過冬的?
、朴變嚎磮D片:提問討論:
A:圖片上有哪些小動物;
B:這些小動物是如何過冬的。
教師重點講解,小動物過冬的方法有幾種:冬眠過冬、換上厚厚的毛過冬、貯食過冬,冬眠過冬的有蛇、烏龜、青蛙、刺猬;換上了厚厚的毛過冬的有兔子、松鼠;貯食過冬的有螞蟻
C:“你還知道其它動物是怎樣過冬的?”(狗熊是冬眠過冬,大雁和候鳥是南飛過冬的等)
3、鞏固、豐富幼兒對動物過冬的認識
觀看動物過冬課件,提問:冬眠過冬的有哪些動物?
換上厚厚毛過冬的有哪些動物?
貯食過冬的有哪些動物?
4、了解動物與季節(jié)的關系,知道動物有各種方法過冬,這是保護自己生存的`方式。
“動物們?yōu)槭裁磿懈髯圆煌倪^冬方法?”(保護自己生存,適應季節(jié)的變化)
“假如這些動物不想法過冬,那將會怎樣?”(凍死、餓死)
動物是我們?nèi)祟惖暮门笥,我們要保護小動物,愛護大自然,為動物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通過幼兒了解動物過冬的方式,其實動物也很聰明,為了能生活下去,不讓自己餓死、凍死,都有度過寒冬的方式,還豐富了詞匯。讓幼兒更懂得怎樣去愛護動物。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多讓幼兒觀察一些事物,多了解一些科學知識。
大班科學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我是從哪里來的?”,當孩子面對生命的疑惑而稚嫩發(fā)問時,爸爸、媽媽都在努力用最適當?shù)姆绞浇o孩子最好的解答。為了滿足孩子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我設計了這節(jié)活動,利用PPT和視頻讓孩子直觀地了解胎兒形成、生長的過程,知道自己從哪兒來,通過能講述交流,讓幼兒了解自己從哪里來的.同時,也知道父母養(yǎng)育自己的艱辛。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了解自己是從哪里來的,在媽媽肚子里是如何長大的。
2、激發(fā)幼兒探索自身奧秘的好奇心。
活動準備:
PPT,胎兒生長視頻,人手一份畫冊,胎兒生長圖片,幼兒照片,氣球
活動流程:
情境導入—觀看PPT—觀看視頻、交流討論—制作畫冊—延伸活動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與懷孕的老師交流討論,引起幼兒探索的興趣。
二、觀看PPT,了解胎兒在媽媽肚子里的生長過程。
引導幼兒仔細觀看,交流討論
三、觀看視頻
結合感恩教育,交流討論:
寶寶出生后什么都不會,大人要為寶寶做什么?
我們要怎樣感謝她們?
三、制作連環(huán)畫冊:我的成長故事
四、延伸活動:
學做準媽媽,保護自己的氣球?qū)殞?/p>
大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設計
《綱要》對于科學的目標中指出:“喜歡觀察、動手操作和實驗,積極尋求答案”。我們班的孩子在看了一部名叫《雨果》的電影后,頓時對齒輪的轉動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我一直聽到孩子們在討論“齒輪為什么會轉”這個話題,他們各抒己見,各有各的說法。但齒輪并不是隨便就能觸手可及,也并不是隨處直觀可見的。在現(xiàn)實生活動中,孩子們只是知道齒輪轉動的結果,但對齒輪為什么會這樣動,他們是無法實際操作進行研究的。
于是我將孩子們既熟悉又陌生的“齒輪”作為這節(jié)教學活動的素材,通過層層遞進的問題情景創(chuàng)設及利用Algodoo軟件,讓幼兒對齒輪的轉動進行更深入的探索與發(fā)現(xiàn)。
活動目標
1、通過與多媒體的互動,發(fā)現(xiàn)與比較齒輪轉動時發(fā)生的變化。
2、樂于探究,萌發(fā)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教師操作用:PPT一套、記錄表、實驗軟件一套、觸摸式電視機。
幼兒操作用:建構材料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播放視頻,引出問題——激發(fā)幼兒對齒輪的興趣。
1、出示機器人圖片,激發(fā)幼兒興趣。
2、觀看機器人畫畫的視頻。
重點提問:你們知道這個機器人為什么會動嗎?
。涸瓉砩狭税l(fā)條,機器人里碰在一起的齒輪轉動,帶動了機器人的手寫字。
二、操作教具,感知變化——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與比較齒輪轉動的變化。
1、教師展示多媒體教具,并記錄。
重點提問:這里幾組齒輪?他們都一樣嗎?
。
。1)第一組是2個大小一樣的齒輪碰在一起。
(2)第二組是2個一樣大小的齒輪,中間還有一個小齒輪,他們3個齒輪也是碰在一起的。
。3)第三組齒輪的的大小都不一樣。
2、幼兒操作多媒體教具,分別驗證3組齒輪轉動的變化。
重點提問:這3組齒輪轉起來會怎么樣呢?
。
(1)原來2個相同大小的齒輪轉得一樣快,但是齒輪轉動的方向相反。
。2)小齒輪帶著大齒輪轉動,2個大齒輪轉動的方向一樣。
。3)三個大小不一樣的齒輪碰在一起,小齒輪轉的快,大齒輪轉的慢。
三、探索構建,實物驗證——讓幼兒進一步感知齒輪的變化。
1、幼兒嘗試搭建,教師進行觀察。
教師觀察重點:幼兒在搭建中遇到的問題。
2、展示幼兒作品,解決齒輪搭建的問題。
活動延伸:
在區(qū)角游戲中,利用齒輪搭建不同的機器人。
活動反思:
優(yōu)點:
1、運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開展活動,維持幼兒的興趣。
。1)軟件上的調(diào)整
利用新穎的Algodoo軟件及觸摸式電視節(jié)來取代原有的多媒體軟件,通過Algodoo軟件及觸摸式電視機,為幼兒觀察、操作、試驗的機會,支持、鼓勵幼兒動手動腦大膽探索。讓幼兒通過觀察、操作、交流去探索、體驗齒輪轉動的變化及直觀觸碰的樂趣,使幼兒在操作和探索中積累有關齒輪轉動的科學經(jīng)驗,培養(yǎng)幼兒主動探索的和對科學活動的興趣,使幼兒真正成為探究活動的.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和支持者。
同時利用Algodoo軟件在齒輪上加了追蹤器,幫助幼兒更清晰、更直觀的了解一些有關齒輪轉動的小秘密,為后面實物操作驗證環(huán)節(jié)積累了相關經(jīng)驗。
。2)課件上的調(diào)整
原本是由時鐘引出齒輪,但考慮到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時鐘似懂非懂,由時鐘的原理展開活動對孩子的理解上來說存在一定的難度,所以將“時鐘中的齒輪”調(diào)整為“機器人中的齒輪!睓C器人也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一個機械物,所以我從電影《雨果》中,截取了齒輪帶動手臂寫字的視頻來激發(fā)孩子探索的興趣。
(3)材料上的調(diào)整
原本為了與第一環(huán)節(jié)的“時鐘”相呼應,設想將“貓頭鷹”改為“時鐘”,但根據(jù)幼兒平時在電子書包游戲中,對于“時鐘”這一齒輪游戲的興趣并不高,且考慮到要讓幼兒在理解齒輪“咬合”的情況下脫離圖紙搭建,有些難度。故將“時鐘引出齒輪”調(diào)整為“機器人引出齒輪”,將最后搭建“貓頭鷹的眼睛”調(diào)整為搭建“機器人的眼睛”。
由于此活動主要圍繞“齒輪”,故在設計最后搭建驗證的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采用了將機器人框架事先搭建好,在活動中主要就圍繞齒輪展開操作。若機器人的造型事先由幼兒進行搭建,可能活動效果會更好,幼兒也會更有興趣。
(4)幼兒良好科學操作常規(guī)的培養(yǎng)
在幼兒平時游戲的過程中,我們培養(yǎng)幼兒養(yǎng)成“用什么、拿什么”的良好習慣。在活動中,由于小零件比較多,一開始教師將給每組幼兒可以正正好好的材料混合在一起,在操作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幼兒會用錯零件,將別人的零件用完,導致他人無法完成搭建。故教師將材料按照每位幼兒的需要分入一個框中,鼓勵幼兒在自己的框中去尋找搭建過程中所需要的材料,便于幼兒的自我創(chuàng)造。
2、目標的定位。
整個活動中,孩子們很樂意與觸摸式電視機及Algodoo軟件進行互動并積極探索,成功的發(fā)現(xiàn)了齒輪轉動的秘密,活動目標的達成度較高。
3、注重活動的科學性。
。1)語言的科學性
此類科學活動非常考驗教師的科學素養(yǎng),一字一句都需要經(jīng)過反復斟酌,以確保傳遞給幼兒的知識是正確的、科學的、嚴謹?shù),如何把科學知識變成容易被幼兒接納的是教師設計活動時重點思考的方面,如:對于機器人會動的原理最終確定為“原來上了發(fā)條,機器人里碰在一起的齒輪轉動,帶動了機器人的手寫字!庇秩纾簩τ谌M齒輪轉動時的變化進行時的用詞等都是教師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
(2)教師的回應。
孩子們在探索的過程中,樂意表達自己的看法,在整個活動中,教師應多給予幼兒說的機會,并對于說的對的孩子及時給予肯定,鼓勵幼兒大膽的進行表達,可以維持幼兒的探索興趣,同時也能夠增加幼兒信心。
不足和建議:
1、活動的科學素養(yǎng)性有待提高。
幼兒實物操作的機會較少,導致科探性還不夠強。若將活動過程做以下調(diào)整:實物操作,發(fā)現(xiàn)問題——利用軟件,引出問題——實物操作,驗證問題——欣賞視頻,拓展經(jīng)驗。由孩子在操作中發(fā)現(xiàn)問題,再展開探索,更能充分調(diào)動孩子們研究的積極性,也更能符合《指南》中科學活動的目標。整個活動也會更有趣,更能體現(xiàn)孩子們的自主發(fā)現(xiàn)。
2、教師的回應有待加強。
教師對于幼兒的回答應抓住重點,如:教師提問“機器人為什么會動呢?”幼:“因為有齒輪在動,還要上發(fā)條!贝藭r教師在給予幼兒肯定的同時,可以贊揚幼兒說到了2個點“齒輪、發(fā)條!碑斣谟變赫f到“齒輪碰在一起在動”時,教師可抓住重點及時引出科學性的詞——“咬合”,讓幼兒對齒輪的了解更具有科學性。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電池_大班科學教案07-05
大班科學教案:昆蟲找家_大班科學教案07-05
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蛋_大班科學教案07-01
大班科學教案:水瓶的秘密_大班科學教案07-01
大班科學教案:磁鐵的奧秘_大班科學教案07-01
大班科學教案:神奇的力_大班科學教案07-02
大班科學教案:會爬高的水_大班科學教案07-01
大班科學教案:樹葉里的秘密_大班科學教案07-01
大班優(yōu)秀科學教案03-24
大班科學教案(經(jīng)典)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