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案【經典】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的過程,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基本筆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2、使學生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體會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能主動總結、歸納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放大,培養(yǎng)類比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3、使學生在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學習成功帶來的快樂,激發(fā)探索計算方法、解決計算問題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使學生經歷探索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的過程,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基本筆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教學準備:光盤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學生自己出一道兩位數乘兩位數的題目,并筆算。算完后互相檢查。
指名一人板演,看板書,說說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主要說清楚分別要用第2個乘數的個位、十位上的數去乘)。
二、教學例題:
出示例題圖:
讓學生看圖后,讀讀題目的意思,說說怎么列式?
隨學生回答板書:144×15
指出: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板書課題:三位數乘兩位數
三、探索算法:
1、學生自主探索:每人在本子上自己算一算,算完后和同桌交換算法,說說自己怎么算的?有問題么?
2、找?guī)讉學生的做法板演,分別說說各題錯在哪里?正確的該怎么算?
[課堂中出現的問題:(1)直接一次乘。指出:乘數是兩位的,要分兩次乘。
(2)分別用第一個乘數三個數位上的數去乘,乘了三次。指出:一般用第二個乘數分別去乘]另外再指出:個位乘得的積末尾和個位對齊,十位乘得的積和十位對齊。
總結:(1)用兩位數的`個位和十位上的數依次分別去乘三位數;(2)用兩位數哪一位上的數去乘,乘得的數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對齊;(3)把兩次乘得的數加起來。
四、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4題
1、做想想做做第2題(做在書上)
三位數乘兩位數計算中很容易出錯,除了上面說的錯,還有哪些呢?一起看第2題:說說錯在哪里?怎么改正?
特別要注意三位數中間有0時,不能漏乘;還要注意不能忘記每次計算時的進位。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理念:
讓學生在廣泛的探究時空中,在明主平等、輕松愉悅的氛圍里,應用已有知識經驗,通過自主預習、質疑問難、釋疑解惑、合作交流,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義,知道等式和方程、方程的解與解方程之間的關系,并能進行辨析,學會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等量關系,提高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初步建立分類的思想,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過程:
一、課前探疑
學生課前認真預習課文內容,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感知本課內容,提出疑難問題。
二、課始集疑
1、揭題
2、集疑:同學們課前都進行認真的預習,現在請同學們把預習中沒有解決的、需要在本節(jié)課上請老師、同學們幫助解決的問題提出來。
過渡:剛才這些問題都提的非常好,我們這節(jié)課就重點解決這些問題。在解決這些問題之前,先請同學們認識一件物體。
三、課中釋疑
<一>認識天平:課件出示天平,同學們說天平的作用、用法。
<二>認識等式
1、演示課件 寫出式子
在左邊放二個40克的物體,右邊放一個50克的法碼,這時天平怎么樣?
你能用一個數學式子來表示這時候的現象嗎? 40+50<100
再在左邊放一個30克的物體,這時天平怎么樣?
你能也用一個式子來表示這時候的現象嗎? 40+50+30>100
把左邊的一個30克的物體換成10克的,這時天平怎么樣?
你能也用一個式子來表示這時候的現象嗎? 40+50+10=100
再把左邊的10克與50克的.物體換成未知的,這時天平怎么樣?
你能也用一個式子來表示這時候的現象嗎? 40+X<100
再把左邊的未知的物體換成另一個未知的,這時天平怎么樣?
你能也用一個式子來表示這時候的現象嗎? 40+X=100
再把左邊的物體換成二個未知的,右邊另加上一個50克的砝碼,這時天平怎么樣?
你能也用一個式子來表示這時候的現象嗎? X + X=150
2、分類
剛才我們寫出了這么多的式子,大家能把這些式子按照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分類嗎?請小組討論按照什么樣的標準分?并把分類結果寫在卡片上。
展示同學們不同的分類,并說說你們是按照什么標準分的?
師:按照不同的標準分類,有不同的結果。剛才同學們的分類都是正確的,為了解決剛才同學們所提出的問題,我們今天就研究這一種分法。(分成等式與不等式兩類的)
3、理解概念
師:為什么這么分?你們發(fā)現了這一類式子有什么特點? 左右兩邊相等
揭示:像這樣表示左右兩邊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板書:等式)
誰來舉一些例子說說什么是等式?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經歷編制5的乘法口訣的過程,知道乘法口訣的來源與意義,能熟記5的乘法口訣。
二、過程與方法
熟練運用5的乘法口訣求積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體會學習乘法口訣的意義,感受乘法口訣的簡潔美,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編制并熟記5的乘法口訣。
教學難點:
理解每句口訣的`意義。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謎語游戲,激趣導入
1.猜謎語。
。1)出示謎語:五個兄弟,生在一起,有骨有肉,長短不齊。(謎底:手)
(2)每個人都有手,一只手有幾個手指?一雙手有幾個手指?三只手呢?四只手呢?5只呢?
。3)獨立完成填空
2.揭示課題。
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5的乘法口訣。(板書課題)
二、創(chuàng)設情境,探究新知
1.列式計算。
談話:同學們,你們知道北京奧運會的吉祥物是什么嗎?(福娃)
。1)課件出示一盒福娃。
①一盒福娃有多少個?(5個)
、趲讉5相加?(1個5)(課件演示從一盒福娃漸變成點子圖)
、1個5怎樣用乘法算式表示?(板書:1×5=5或5×1=5)
。2)出示兩盒福娃。
、賰珊懈M抻卸嗌賯?(10個)
、趲讉5相加?(2個5)(漸變成點子圖)
、2個5怎樣用乘法算式表示?(板書:2×5=10或5×2=10)
。3)按照上面的方法,用乘法算式計算出3盒、4盒、5盒福娃分別有多少個?
隨學生回答整理板書
2.編制口訣。
思考:剛才我們用連加的方法算出了乘法的積,如果要算100個5、1000個5相加……,用加法好算嗎?有沒有更好地方法能又快又對地計算出乘法的積?
學生嘗試編制口訣,教師巡視,收集典型案例。
。1)匯報比較,規(guī)范表達。
。ò鍟阂晃宓梦,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
。2)解釋交流,深化理解。
、儆懻摚好恳痪淇谠E是什么意思?每一句口訣可以計算哪些乘法算式?
②比較:為什么下一句口訣比上一句口訣多5?
3.識記口訣。
根據規(guī)律記憶5的乘法口訣(開火車背、指名背、全班背)。
三、鞏固練習,深化理解
1.熟記口訣。
。1)對口訣。(教材第52頁“做一做”第1題)
四、課堂小結
1.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
2.全班齊背5的乘法口訣。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阿福的新衣---米的認識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初步建立米的長度概念,根據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學會估測物體的長度。
技能目標:發(fā)展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估測能力以及相互合作學習的能力。
情感目標:把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感知數學來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重點難點:
根據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學會估測物體的長度。
教具準備:
直尺、米尺若干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出示課件。同學們,上次師傅和徒弟在為阿福做上衣的過程中鬧了個大笑話,這次阿福又來做長袍了,請看.(出示阿福做長袍的情境圖)
師:仔細觀察這幅圖,誰能說說看他們之間又發(fā)生什么事?
生:師傅吸取了教訓,買了一把尺子,師傅用尺子給阿福量完說:長1米?赏降苓B忙說:不對,不對,長100厘米。阿福納悶了到底是1米,還是100厘米呢?
師:這位同學觀察的挺仔細,你們還想說些什么?
生:尺子沒變,為什么師傅和徒弟說的不一樣呢?
師:是啊,怎么說的不一樣呢?米和厘米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呢?今天這節(jié)課讓我們一起學習米的認識。(板書課題:米的認識)
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厘米,那一厘米有多長?在你的印象中1米有多長?比劃一下。
師:那到底1米有多長呢?同學們請看,這就是一把直尺,它的長度正好是1米。(師畫線段)
師:看,象這樣把米尺堅著放,1米正好到老師的腰部(師站在米尺前量)。你覺得1米能到你身體的哪個地方嗎?試試看。好,你來,你。(師找?guī)讉同學站在尺子前量。)
師:這么多小朋友都想試試!這樣吧,(打開你桌子上的神秘袋子,看看里面有什么)用這把米尺和同桌互相量一量。(生操作,師巡視)
師:誰來指一指1米從地面到你身體的哪個地方?剛才你們同桌倆是怎樣量的,能給大家演示一下嗎?
生:我按住0刻度對準地面,讓我的同位拉尺子,讓他自己看1米到他身體的哪個地方。
師:有不同意見,說說看。聽明白了,0刻度要對準地面。尺子要拉得直直的,一點也不能歪。
師:同學們都是這樣量的嗎?按照正確的方法,快速的再量一遍。
三、鞏固米的認識。
互相合作,在米尺上用手比劃1厘米、10厘米、20厘米、50厘米、80厘米100厘米分別有多長。再比劃1米有多長。 同桌合作完成。
(1)請同學們拿起手中的米尺,拉直,現在同學們兩手之間的距離就是1米。 師:好,手別動,松開繩子,看好了1米有多長?放手,1米有多長,比劃一下,手放下。
(2)師:好了,我們來做個游戲吧。 老師站在這里,誰能站在離我1米遠的地方? 抽4位學生。
師:同學來看一看誰離老師的距離最接近1米。
怎樣能確定你和我之間的距離就是1米?
生:米尺的一端送到老師手里,另一端握在手里,拉直,非常聰明。
生:直尺的一端貼近老師,另一端貼近我 想一想如果離我一米遠的距離都站滿小朋友,那么他們排出的是一個什么圖形? (圓形)
師:剛才兩個同學分別用了直尺和米尺測出了離我一米遠的距離。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生:我發(fā)現米尺上的一米和直尺上的一米是一樣的。
生:我發(fā)現在1米的下面寫著100厘米。所以我認為1米就等于100厘米,100厘米就等于1米。
師將兩種尺子重合驗證:1米=100厘米
師:我們在生活中如果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就會有很多的發(fā)現。板書:1米=100厘米
師: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這個式子還可以怎樣寫? 1m=100cm(生齊讀)
師:阿福的這件長袍到底是1米還是100厘米?現在能解決了嗎?
生:1米和100厘米相等的,一樣長。
我們認清了1米,你能找到教室還有哪些物體的長度或高度大約是1米嗎?
。ㄖv桌的.高度、飲水機的高度)
師:想出了這么多,真善于動腦。
四、米和厘米的關系。
師:同學們剛才在用米尺的時候,有沒有新的發(fā)現?
師:仔細觀察米尺,上面都有什么?
生:有數字0-100,有刻度。
師:確實是這樣的。我們一起來看看我們的發(fā)現。 領生觀察,認讀刻度。
。1)0、10、20100cm 100cm(1米)
我們通過觀察軟尺知道了米和厘米的關系,那么軟尺上的刻度會讀嗎?
出示:030cm042cm20xxcm
五、課間休息。(小故事)
師:刻度讀熟了,我們也知道了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
1米=100厘米
其實米與厘米本是一對好兄弟,他們一起幫助尺子測量長度?擅子X得自己的個大,功勞大,瞧不起厘米。一天,小鉛筆跑來找米大哥,說道:米大哥,聽說你的本領特別大。你能幫我量一量,現在我有多高?米大哥可犯了愁,因為小鉛筆太矮了。這時厘米小弟跑來說道:大哥,別著急,我來試試。長12厘米。厘米很快就量出了長度。
師:同學們聽完了這個小故事,你想說些什么?
生:在量較短的物體時,厘米小弟是最棒的。在量、較長的物體時,米大哥就比較合適了。
師:那同學們說說看,量文具盒的長用什么做單位比較好?
生:厘米。量操場的長呢?生:米。
六、鞏固新知
1、自主練習第1題:連一連。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說一說為什么?
2、3米=()厘米
5米+6米=()米
800厘米=()米
50厘米+50厘米=()厘米=()米
七、課后實踐活動
量一量自己喜歡的物體的長度。
八、全課總結。
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會了哪些知識呢?
課后反思:
學生利用手中的尺子自己動手操作,對厘米和米有了初步的認識,學習的積極性比較高。但是我的時間把握還不夠準確,導致一些環(huán)節(jié)處理上還很不到位。還需努力!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認識厘米、用厘米量”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長度單位》的第一節(jié)內容。
教學思路:
1、 聯(lián)系生活實際,加強學生動手操作。
(皮亞杰)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從具體形象思維方式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同時伴有一定的直覺動作思維。本節(jié)課學生在獲取知識過程中,緊密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借助動手操作這一直觀手段,來建立1厘米長度的表象,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行測量和練習,到最后的開放練習,讓學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
2、 建立表象,培養(yǎng)學生空間觀念。
本節(jié)課,注重學生在腦中建立1厘米的表象,而建立這一表象的過程是讓學生不斷的感知、思考、測量、判斷、驗證的活動過程。通過先估計再測量,強化練習、加深表象逐步形成空間想象能力,增強空間觀念。
3、 注重合作探索,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本節(jié)課的主要知識,認識手中尺子的刻度線,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夠在尺子上找1厘米或幾厘米,然后由小組合作進行測量物體長度的練習。教師巡視指導,糾正學生出現的錯誤。此外,還注重培養(yǎng)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不同側面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目標:
。ㄒ唬┻^程與方法
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建立1厘米的表象,初步學會用尺子量物體長度的方法(限整厘米)。
。ǘ┲R與技能
在實際測量與交流中,了解測量方法的多樣性,初步體會測量單位的必要性,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操作能力及估測意識。
。ㄈ└星、態(tài)度、價值觀
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初步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
體會1厘米的實際長度,了解測量方法的多樣性,培養(yǎng)學生估測意識。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米尺、學生尺、長短不同的兩枝鉛筆、棱長1厘米的小方木若干塊。
學生準備:學生尺、剪刀、寬1厘米的紙條若干條、1角硬幣每人一個、回形針若干個、小刀若干把。
教學設計:
一、 談話導入
教師出示兩枝長短不同的鉛筆。提問:這兩枝鉛筆哪枝長?哪枝短?
學生回答后老師總結一下:物體有長有短。
教師接著出示課本圖(幻燈機出示)提問:圖中出示的數學課本短邊與鉛筆盒長邊一樣長嗎?學生分組進行操作,教師巡視指導。學生用手中的學具去比一比、看一看,很快得出:數學課本短邊有5個回形針那么長……,鉛筆盒長邊有5把小刀那么長……。
通過操作,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到由于測量工具不一樣,物體長短難以說清楚,同時給我們帶來了測量的不便。為了準確、方便地表示物體的長度,人們發(fā)明了帶有刻度的尺子,對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統(tǒng)一的規(guī)定,量較短的物體如:粉筆、小刀、文具盒、鉛筆等的長度時可以用厘米作單位,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認識厘米、用厘米量”)
二、 合作學習,探索新知。
1、 認識厘米
(1) 認識刻度尺
、俳處煶鍪究潭瘸呋蛎壮邎D,告訴學生這是“刻度尺”用來量物體長度的尺子,接著教師拿出一把學生尺,告訴學生這是同學們用的尺子,它是刻度尺的一部分。
②請同學們拿出自己課前準備的尺子。引導學生邊觀察邊思考問題。
師:尺子上刻有線條,叫刻度線,看看尺子上有幾種不同長度的刻度線。生可能回答有:“老師,有3種不同的刻度線,最短的刻度線相鄰兩個刻度線之間表示什么意思?(教師要及時告訴學生:這表示1毫米),學生會接著問:“比最短的刻度線稍長一點的刻度線又表示什么意思?”教師要進一步引導觀察,從開始刻度線到稍長的刻度線有幾格這樣的1毫米,學生回答有5格,老師告訴學生:“這樣一格表示5毫米”,學生還會接著問:“老師,相鄰最長的刻度線之間又表示什么意思?”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后告訴學生:這樣一格表示1厘米。
同學們,我們認識了尺子上的刻度線及各相鄰刻度線之間的表示什么意思,教師追問:“尺子上除了有刻度線,還有什么?”
學生回答有:①字母cm表示什么意思(教師要及時給學生解釋:這是表示厘米的意思,是一個長度單位)。
、谟袛底郑瑤煾鶕䦟W生的回答進一步追問:這些數字對著哪些刻度線,它們是怎樣排列的?(學生回答:0、1、2、3……)
、劢處熞龑W生在刻度線上找到“0”教師介紹:尺子的左端從0刻度開始,表示刻度從這里開始(這叫尺的0刻度)。
、芙1厘米長度的.表象。(用投影儀指導學生觀察)引導學生觀察刻度尺“0~1”是幾厘米(從0到1是1厘米),從“1~2”是幾厘米,從“2~3”是幾厘米……(都是1厘米)。教師根據學生回答作出說明:這樣的相鄰兩個數字之間的刻度線間隔是相等的。
、菡J識刻度尺上的幾厘米。
從0到2有幾厘米,從0到4有幾厘米,從0到5有幾厘米,從0到6有幾厘米呢?……你的尺子上一共有幾厘米?教師對回答有困難的學生加于引導。
、尥乐钢潭瘸呱系木唧w刻度和長度互相說一說1厘米,幾厘米。如:從0到1是1厘米,從0到5是5厘米,從0到9是9厘米,從6到7是1厘米,從1到5是4厘米……
(2) 認識1厘米的實際長度。
、僮寣W生動手測量自己所帶的物品的長度,在尺子上量一量,如:圖釘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
、谟脙蓚手指比一比1厘米的實際長度,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看哪個手指的寬約是1厘米,閉眼想象1厘米的長度,進一步形成對1厘米長度概念的表象。
③讓學生想一想,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如果學生舉出的物體很少,教師可以將在課前準備一些物體提供給學生測量,如:訂書針、透明膠帶的寬、瓜子的長、橡皮的厚等。
。ㄟM一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表象,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簡單問題的能力)
三、 動手操作,培養(yǎng)能力。
1、 學習用厘米量物體的長度。
。1) 教師在黑板上貼一些紙條,然后提問,你們想知道它們的長度是多少嗎?用什么來量?
。2) 教師出示刻度尺。講解如何量紙條的長度,邊示范邊講解量的方法:先把尺子的0刻度對準紙條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著尺子上的刻度是多少,這張紙條的長度就是幾厘米。如:現在這張紙條的右端對著5,表示紙的長度就是5厘 米。
請同學們打開教科書第3頁紙條上面括號內填5,表示紙的長度是5厘米。
2、 小組合作。
再選取一個物體,測量之前,小組里每位同學先估計一下長度大約是多少,然后再測量,最后匯報估計結果與測量結果的誤差,從中讓學生實踐幾次,不斷調整自己的估計方法。
。ㄍㄟ^先估計再測量,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估測意識,同時也提高了估測能力)
3、 量課本的長、寬。
以兩人一組,先估測再測量,合作量出自己的數學課本的長、寬,教師巡視指導。
4、 深化練習。
、拍銈冞想測量什么?
、谱寣W生把沒有測量的物體拿出來。(分小組進行)
、切〗M討論,根據本組要測量的對象,怎樣測量?
、刃〗M討論后動手測量。
、蓞R報。
5、 開放練習。
出示一張學生成績通知單,提出問題,要印50張成績通知單,請你去購買白紙。怎么辦,小組討論,全班匯報。
⑴用估計方法,估計要買的白紙的長和寬。
、朴脺y量工具量出白紙的長和寬。
、儆檬种副纫槐。 ②用眼估計。
。ㄗ寣W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四、 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學會了什么本領?
教師小結:今天我們認識了長度厘米,知道了1厘米有多長,
學會了用刻度尺量較短物體的長度,總結了測量的方法,要把尺子的0刻度對準物體的左端,看右端對準尺子上的刻度是幾,就是幾厘米。在生活中,見到較短物體時,我們應先估測它的長度,再用刻度尺實際量一量,比一比,看誰估測的準。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教學設計,力圖體現新課程理念,本節(jié)課通過讓學生
識厘米和用厘米量。使學生認識1厘米的長度及用1厘米測量物體,初步體會測量方法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實踐與效果進行對比回憶,有以下幾點值得探索與反思:
一、 體現問題性。
問題是科研的出發(fā)點,是開啟任何一門課程的鑰匙。所以我在教學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如在導入時,教師出示的兩枝長短不同的鉛筆,提問學生:“這兩枝鉛筆哪枝長哪枝短?”學生很快回答出來,這樣的問題是符合低年級學生實際的,教學具有坡度性,體現由易到難由淺入深,會給學生造成一個懸念:“這兩枝鉛筆有多長呢?”這樣課堂氣氛才有渲染,達到了以疑激思的良好效果。
二、 體現體驗性。
體驗能使學生學習進入生命領域。本節(jié)課通過學生從認識到動手操作到應用,使學生體驗到“厘米”的知識形成過程,學生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和獨立思考,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活力與創(chuàng)造,這樣所學的知識記得深、記得牢。
三、 體現合作性。
本節(jié)課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獨立操作,然后3人小組和2人小組合作探索測量方法及先估測后測量,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充分發(fā)揮自己估計結果,然后進行動手測量,看看誰估計的準。這樣能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及估測能力,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和探索活動,拓展了學生學習的空間。
四、 體現多樣性。
課堂活動性強,練習形式多樣,在課堂活動上體現了全面性、趣味性、多樣性的練習,有利于學生全面鞏固所學知識,更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變枯燥為樂趣,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第2——5頁(數一數)
教學目標:
1、在非常和諧愉悅的氛圍中,初步了解兒童認數、數數情況。
2、通過觀察等探求活動,使學生初步建立數感,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3、合學生體驗與人合作、交流物快樂,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參與意識。
4、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其對人對物的愛的情感,初步培養(yǎng)學生會聽、會說、會補充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初步建立數感,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及合作與參與的意識。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儀一臺。
教學過程:
a)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教師拿出一封一份禮物————金龜子的信,讓學生隨著美麗的畫面和動聽的音樂聽信:
親愛的小朋友們,你們好,從今天開始,你們將成為一名真正的小學生了,在學校里,你們將會在老師的帶領下,學到許許多多有用的知識,學會許多的本領,會面為一個對社會有著巨大貢獻的人,你們高興嗎?數學書里都是一些有趣的游戲和活動,充滿了神奇,學好數學非常有用,它可以幫助你解決一些你生活中的困難,你們想學習數學嗎?那么,從現在開始,你們的.數學陳老師將會把你們帶進數學的王國里,讓你們學好數學,用好數學,到那時,你們一定會成為一名出色的小學生的,你們有信心嗎?
b)認真觀察,小組討論,了解數數情況
用實物投影儀出示書中第2——3頁的畫面。
1、這是什么地方?你認為它美麗嗎?
2、請你說一說:這幅圖是什么意思?圖上的物體分別有多少?(先小組討論,互相說,教師深入到小組里了解情況,并且在個別組里探討數數規(guī)律,然后再請小朋友說)
3、評價:你認為你們組有什么優(yōu)點,別的組呢?
三、繼續(xù)觀察,小組交流,了解認數情況
用實物投影儀出示北師大版一年級教材第2——3頁的圖畫
活動形式同第二個環(huán)節(jié)一樣:觀察——交流——匯報——評價,不苛求學生按怎樣的模式說,讓學生在相互啟迪中自我感知怎樣說好就怎樣說,怎樣說適合自己就怎樣說。
四、操作感知,及時強化
1、數周圍的實物(可帶領學生走出教室,數一數學校里的事物各有多少)
2、數字卡片
3、按方位數數
4、開放性練習
猜一猜,想一想、說一說,驗一驗
手里最多能拿幾根粉筆?
盤子里最多能放幾個蘋果?
筆筒里最多能放幾支筆?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7-23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7-29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8-04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8-30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8-15
小學數學教案06-14
小學數學教案02-24
小學數學教案【熱】01-09
【推薦】小學數學教案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