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教案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借助于直接摸、看圖片、對照模型等多種方法了解人體內骨骼的分布與構成,會拼裝一個完整的人體骨骼模型;
2、能夠通過看、摸、敲、掂等多種方法觀察動物的骨頭,進而了解人體骨頭的內部結構。
知識與技能:
1、知道骨骼是人體的支架,成年人的體內一共有206塊骨頭;知道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生長,骨中間的軟物質叫骨髓,骨髓能夠制造血細胞;
2、知道人體的骨骼具有塑造體形、支持軀干、運動、保護內臟器官、制造血細胞、儲存身體所需的某些物質等多方面的作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自己制作人體骨骼模型,激發(fā)學生關注人體結構、研究人體的興趣;2、通過多種活動體驗到人體骨骼對于人體的重要作用;
3、意識到借助于合適的工具和技術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人體內部的結構與組成。
教學重點難點:
知道骨骼是人體的支架,成年人的體內一共有206塊骨頭;知道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
知道人體的骨骼具有塑造體形、支持軀干、運動、保護內臟器官、制造血細胞、儲存身體所需的某些物質等多方面的作用。
教學準備:
1.課前學生把活動記錄上的人體骨骼圖貼在硬紙板上,剪下來,上課時帶到科學教室。
2.收集煮熟的、結構比較完整的動物骨,清洗后以備上課觀察之用;
教學過程
一、觀察圖片,揭示課題
1.提問:同學們見過建筑工人是如何造房子的嗎?建筑工人為什么預先要搭建鋼筋框架呢?
2.提問:大樓建成了,原來的鋼筋框架怎么不見了?
3.談話:與鋼筋框架一樣,人體內部也有一個框架,但不是由鋼鐵建成的,而是由骨骼構成的。
4.提問:關于骨骼,你們想知道些什么?
5.歸納學生想研究的問題,布置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
二、探究:人體骨骼系統(tǒng)的構成
1.談話:骨骼隱藏在我們身體的內部,難以直接用眼睛觀察,你可以用什么方法來研究我們的骨骼?
2.學生交流方法。
3.實踐活動:摸一摸我們的骨頭,你可以感知到些什么?
4.學生匯報、交流。
5.提問:你知道我們的身體里有多少塊骨頭嗎?你能摸到多少塊?
6.布置任務:把我們全身的骨頭分成四部分——頭、軀干、手臂、大腿。分組各摸一個部分,看能摸出幾塊骨頭。比一比,看哪個小組分得清、摸出得多。(學生分組活動:摸骨數骨)
7.匯報交流活動情況,對照活動記錄里的骨骼圖,了解骨骼的分布。
8.提問:大家摸出自己的手上共有幾塊骨頭?(觀看人體骨骼的X光照片)
9.小結:人們肉眼看不到身體內部骨骼的結構,但X光卻可以。一只手上竟然有27塊骨頭呢!
10.讀一讀:人體的骨頭共有206塊,它們共同組成了人體的支架——骨骼。
11.補充:人體內骨骼系統(tǒng)中的數量由年齡決定。一個剛出生的嬰兒有275塊骨,而一個成年人的身體里卻只有206塊骨。因為,嬰兒在成長的過程中,一些骨會合并在一起。例如,嬰兒剛出生時,其頭蓋骨分為許多塊獨立的骨,隨著人體不斷地生長發(fā)育,獨立的骨合并在一起,形成了較大的頭蓋骨。
12.動手做:拼裝人體骨骼的模型圖片
13.出示人體骨骼教學掛圖,比一比:你拼對了嗎?
14.小結:骨骼是人體的支架,成年人一般共有206塊骨頭。這些骨頭是有規(guī)律的組合在一起的。
三、體驗:人體骨骼系統(tǒng)的作用
1.談話:人體的骨骼具有什么作用呢?
2.學生交流討論。
3.組織活動:體驗人的骨骼有什么作用。
。1)隊列訓練——運動;
。2)站姿訓練——塑造體形、支持軀干;
。3)呵護“小娃娃”——保護內臟器官。
4.學生匯報活動體驗。
5.拓展:像肋骨一樣保護內臟器官的骨頭還有哪些?
6.小結:人的骨骼具有運動、支持軀體、塑造體形、保護內臟器官等多種作用。
7.提問:如果人體的骨骼受傷了,會給人的生活帶來哪些改變?
8.安全教育。
四、作業(yè)
1.看圖討論:在日常生活中,哪些骨骼參與了運動?
。1)跳繩時;
。2)吃飯時;
。3)靜坐時……
2.完成活動記錄上的作業(yè)。
3.請爸爸媽媽做一次排骨湯,吃排骨時注意觀察豬骨頭的內部是怎么樣的。選一根吃過的骨頭帶到科學課上。
【《骨骼》教案】相關文章:
《骨骼、關節(jié)和肌肉》教案04-19
大班科學我們的骨骼教案04-02
大班健康活動《人體的支架-骨骼》教案(精選10篇)11-12
中班健康《人體的支架骨骼》活動反思10-07
小班教案健康教案07-08
小班教案游戲教案01-13
小雞教案中班教案01-21
語言故事教案中班教案11-08
安全教案 關于安全教案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