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活到老學到老
精選閱讀(一):
只有學到老,才能活到老!
從前有兩個人在森林里游玩,玩著玩著,突然發(fā)現一只老虎往他們的方向跑來。于是他們慌了,不知所措。一個人大聲叫起來:快跑!另一個人還蹲下身子系鞋帶,前面那個人說:“反正我們跑但是老虎,你系鞋帶有什么用?”“我不需要跑得過老虎,我只要跑得過你就行!”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在如今高科技“知識爆炸”的信息時代,已經不僅僅僅是實力之間的競爭了,更是學習力的競爭,此刻的文盲,已經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停止學習的人。
“大魚吃小魚”已成為歷史,“快魚吃慢魚”正在發(fā)生!此時的你正陶醉在成就之中呢?還是不斷地在學習和進步?我的一個朋友,已經五十多歲了,還不停地學電腦做生意接業(yè)務,做得蠻出色,每年的利潤都好幾百萬。像他這樣功成名就的人,卻還在周末參加各種各樣的培訓班學習。他的體會是:充電等于充值,求知就是求財!
只有學到老,才能活到老!
精選閱讀(二):
活到老、學到老
上古時代,黃帝帶領了六位隨從到貝茨山見大傀,在半途上迷路了。他們巧遇一位放牛的牧童。
黃帝上前問道:“小孩,貝茨山要往哪個方向走,你知道嗎?”
牧童說:“知道呀!”于是便指點他們路向。
黃帝又問:“你知道大傀住哪里嗎?”
他說:“知道啊!”
黃帝吃了一驚,便隨口問道:“看你年紀小小,好像什么事你都知道不少啊!”之后又問道:“你知道如何治國平天下嗎?”
那牧童說:“知道,就像我放牧的方法一樣,只要把牛的劣性去除了,那一切就平定了呀!治天下不也是一樣嗎?”
黃帝聽后,十分佩服:真是后生可畏,原以為他什么都不懂,卻沒想到這小孩從日常生活中得來的道理,就能明白治國平天下的方法。
在公司,有許多領導或者“老前輩”,總喜愛倚老賣老,開口閉口:“以我十幾年的經驗……”,來否定新人的創(chuàng)見,以為后輩太嫩,社會閱歷不多,絕對要對他們服從。其實,領導或“老前輩”的經驗值得后輩學習,但年輕一代的新見解、新創(chuàng)見,不也是值得領導或“老前輩”研究及重視的嗎?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兩代人的思想交流,必須能夠惠及大家。
一個人的工作也許有完成的一天,但一個人的教育卻沒有終止。
精選閱讀(三):
活到老,學到老
據《中國青年報》載,南開大學一位身患癌癥的78歲博士生韓維新最近透過了博士論文答辯。他早年就讀于北京石油學院,后移居香港。香港回歸后,他在香港講授漢語普通話課程。為了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并對語言學產生了研究興趣,他先后報考了攻讀語言學的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今年一月,醫(yī)生發(fā)現他患有癌癥,經治療后,相關指標下降。但近來已發(fā)現癌細胞轉移。他生怕自己的博士學業(yè)不能完成,于是抓緊時刻做完論文,并申請答辯。他想在獲得博士學位后,再去繼續(xù)治療癌癥。
韓維新報考南開大學博士生的時候,已經年屆75歲。我不知道我到了這個歲數,會不會去報考一個博士學位,但是我肯定的是,此刻的我,沒有計劃去考一個博士學位。但是,我十分敬佩韓老先生。這才是真正實踐了活到老,學到老。
當然,要做到活到老,學到老,并不必須要去考一個博士學位。但是韓老先生敢于去報考一個博士學位,實際上把自己放到一個沒有退路的境地。如果一個老人,也說要活到老,學到老,但是他也能夠不需要報考一個博士學位,那么他的學習肯定就沒有更大的壓力。他愿意學多少就學多少,愿意學得快一點也行,學得慢一點也能夠。我們也能夠說他確實也是做到了活到老,學到老。但是,與韓老先生一比,韓老先生的毅力與精神確實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正因只有這樣的學習,才能真正學到真才實學。
此刻一般老年人退休以后的學習,多為書法、繪畫、攝影、聲樂,也有學電腦的。這樣的學習當然也是學習,但是對于人的大腦而言,這種學習主要是在學習老年人能夠掌握的某些技能方面,這與得到新知識方面似乎還不太一樣。像韓老先生學習的語言學,就是一種新知識的學習。如果我們想象一下,在我們退休之后,我們來學習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天文學、地質學等領域的課程,這大約能夠算是在學習新的知識了。當然,真正能在退休后還在這些領域里進行鉆研的人估計不多。國外也有人在退休后讀學位,大多也是人文類的課程。但是如果說起人文類課程,學一門未曾接觸過的外國語就應也算是在學習新的知識了吧。
活到老,學到老其實也沒有必要強求都一個樣。但是對于不一樣的領域,學習的效果與收獲還是有所不一樣的。那種沒有什么壓力的學習,看上去比較閑散,既無需什么計劃,也無需什么嚴格的要求。這對多數老年人可能還是適合的。但是有的人,對自己要求嚴格,必須要規(guī)范地進行學習,如果是學自然科學的課程,則必須要讓自己到達什么樣的目標和程度。如果是學外國語,那也要求自己必須要到達什么樣的階段和水平。
但是,在我看來,那種學習閑散資料的學習生活,還是一種處在較低水準的學習。這主要還是認為,老年人嘛,只要不讓自己閑著就能夠了。至于是不是必須要學什么系統(tǒng)的專業(yè)或者課程,至于是不是必須要拿個學位,也沒必要這樣強求。其實,這種觀念的背后還是認為,老年人年紀大了,記憶力減退了,不適合學習什么新專業(yè)、新課程了。其實,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隨著人們健康水平的提高,這些舊的觀念并不必須仍然貼合這天老年人的實際狀況。對于老年人來說,只要他肯下決心,有毅力,要學習一門新的專業(yè)并非完全不可能,當然,老年人不能跟年輕人比,要讓自己必須到達大學生們能夠到達的水平,但是最起碼最基本的資料要能掌握并非不可能。
就拿學外語來說吧。很多人就認為,學外語必須要記憶力好,年紀大的人一般都不適合學外語。這事真不能這么絕對。人與人雖然有差異,但是人們內在的潛力在很多狀況下并不為自己所知。如果我們下定了決心必須要學好一門外語,而且每一天學習不輟,堅持數年,必須能夠到達基本掌握的水平。這本身不需要什么太高的智商,更重要的是,因此記憶力本身也是需要不斷鍛煉,不斷實踐的。天天就是叨咕那些話,時刻一長,怎樣可能記不住。當然,患阿爾茨海默氏病的狀況除外。
老人的學習對老年人的健康極有好處。長壽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持續(xù)腦的活力,而這需要不斷學習來做到。如果人一懶得動腦,那么他身體的其他機能就有可能較快地衰退。很多老年人,本來身體并不有多強健,也不去天天搞什么體育戶外。但是他就是肯于動腦,肯做一點家務勞動,就能持續(xù)較好的健康狀態(tài)。不僅僅身體能夠健康,心理也很健康。
活到老、學到老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而且這是各種生活方式與人生態(tài)度中最好的一種。
【活到老學到老】相關文章:
活到老學到老散文10-06